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五篇】(完整)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五篇】(完整)

时间:2023-07-02 14: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专题――主题”导航第二轮复习,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传承了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版本教材体系的精髓。专题,是从客观上构建大体系;主题,是从微观上落实、细化知识。历史第二轮复习,宏观、微观相结合,相得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二轮复习计划【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五篇】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专题――主题”导航第二轮复习,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传承了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版本教材体系的精髓。专题,是从客观上构建大体系;
主题,是从微观上落实、细化知识。历史第二轮复习,宏观、微观相结合,相得益彰,复习效果显著。

确定复习专题,需要参照史学界的史学观点来落实。既要考虑传统史观的有效性,又要把握创新史观的前瞻性,从而符合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显示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例如,按传统史观,可以把“中国古代史”划分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状况与制度演变(政法史),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经济史),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史),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历程(文化史)五大专题进行系统复习;
按文明史观,可以把古今中外历史确定为三大专题进行复习,分别为政治文明史专题,物质文明史(经济发展历程)专题,精神文明史(文化发展历程)专题;
按现代化史观,可以把近现代史确定为政治民主的法制化专题,经济工业化、城市化专题,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专题来复习。按照不同类型的专题来复习,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灵活地选择不同的专题类型进行复习。当然,也可以交叉采用不同的专题类型进行复习。

专题确定后,再明确主题。依据主题思想,找准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本主题涉及的主干知识(借助教材、新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再进行归纳、组合、重组,形成新的纵向知识体系,以落实细化原来散布在各章节中的零散知识,使之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力求精练、清晰。方式上可以用图表法、体系法,这些方法更容易让学生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知识的比较、分析。例如,在中国古代史、政治史(政治史古代的政治状况与制度演变)专题下,确定专制主义中央集团制度的演变、王朝统治与政局变化两大主题。在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进行整理时,宜用表格式,以朝代为线索,从政策措施的五大角度(行政制度和官制、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社会制度、军事制度和军事改革)明确其特点,用图表呈现出来,复习效果会非常突出。

查漏补缺、完成知识梳理,是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教师简介专题划分史观后,明确主题,指引方法。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落实细化主题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抓纲务本,看书动笔,互助合作,分工协作。完成后,教师再概述进一步互动落实体系的完整,抓知识点的准确度,突出复习的重点、难点、常考点,突破热点、疑点、冷僻点、易错点。完成这项工作后,再进入第二轮复习的点睛环节。高中历史第二轮复习点睛环节的设计一定要讲究一些方法、技巧,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点睛环节的设计理念应该为:转换角度思考,找寻新的切入点,让学生多“遭遇”新的情况,在“遭遇”新情况中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从而使其思维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当“专题――主题”知识系统梳理完成后,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这一环节关键是设计问题,让学生思维真正动起来。学生只有对历史主题知识内在规律作深入地探究,才能实现第二轮复习后的飞跃。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有价值、有意义,点拨要恰到好处,角度要新颖富有创意。例如,在完成中国古代工程建设主题知识梳理后,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中国古代工程建设主题涉及哪些不同类型?(水利工程、海塘工程等等)水利工程建设对古代经济政治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灌溉、航运、防洪等,作用是巩固统治、促进交流等)

第二轮复习还应配合相应的主题式练习,以此来查实知识,提升能力。这轮复习,应尽可能收集整理本学年度全国各省市诊断题、联考题、模拟题进行筛选、整理,改编成配套练习(练习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宜新不宜旧,宜少不宜多)。学生练习后,教师务必进行精辟地评讲,点明试题考查意图,点拨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同时弥补主题知识的不足。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历史复习实效;计划;知识体系;学生参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24-01

一、制订复习教学的全盘计划

高三复习仅有八、九个月的时间,要合理安排五本教材内容的复习,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此教师首先要对本学年的教学计划有一个全盘的考虑。我认为传统的三轮复习不失为最稳妥的方法,当然不同阶段的教学要各有侧重。

三轮复习教学中,第一轮教学可以说是决胜高考的关键。具体的做法:第一,在全力抓好世界史、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上。坚持把每一课讲透讲细,课后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讲评。第二,根据高考的命题走势把握重点。第三,在一轮教学中,坚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不宜过早进行跨学科综合。

二轮复习,即专题复习阶段,要精心选择考点,关注新视角。具体做法:一是参照新课标的专题模块设置专题。二是以热点问题编制新专题。但历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并非“时政热点”,而是现实社会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以及国际关系中乃至学术研究领域影响至深的问题,近几年来,针对现实问题常见的测试思路是:以追寻重要现实问题在历史上的演进轨迹,为立意中心,分为不同时段来命制历史试题。至于新视角,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可以找寻到这样几大视角:现代化(或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等。

三轮复习中,两条线平行进行。一是,教师要打破并整合教材,制定详细的看书计划,既可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回归教材。二是选点复习,精讲精练,避免全面出击。选点的依据是选择《新课标》中的常考点和《高考说明》中变化或调整了的考点。

二、构建知识体系,重视课堂实效

根据专家的建议,也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知识结构化 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因此历史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把大量分散的、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历史教材可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四块。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历史概念也有它固有的结构。经过层层分解,就形成了整个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经纬网络,既有主干,又有细枝和树叶,还可避免各部分历史知识的混淆、重迭、交叉。

2、理论系统化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对考生能力要求中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因此,复习中,必须有意识地、逐步地对教材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强化训练。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在理论教学时,切莫搞片面性,陷入形而上学。要使学生明白,郑成功是正义之举,可清政府也同样适应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

3、关注学生的深度参与 复习课教学,要求在重视知识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参与。因此,能力立意的课堂,一定是鼓励并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过程。深度参与不是表面的气氛热闹,而是学生的本质参与。因此,首先必须选择好有价值的材料和设计好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吸引到课堂中来,吸附到材料与问题上来。

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必须鼓励学生课在堂上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充分暴露从已知过渡到未知之间的主要障碍,才能真正发现学生学习之问题所在,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

三、加强训练的规范化

训练的规范化,包含四层意思:其一,形式的规范化。指试卷的长度、题型、分值要跟高考大体保持一致。其二,能力要求的规范化。试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其三,讲评的规范化。它要求教师钻研高考答案,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对审题及题目的构思、行文等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复习和考试中暴露的带有普遍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其四,答题的规范化。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到“答题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序列文章化”。“要点化”就是要求答案精炼,文字、史实、观点正确。“序列化”要求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分点叙述。“文章化”是要求句子通顺,不出现错别字,尽量使用历史语言。

总之,“教无定法,教贵得法”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我们作为陪同高三学生一起冲刺高考的教师,要完善高三复习教学的策略,尽力在高考中给学生、给家长、给社会一份较为圆满的答卷。

参考文献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针对我校高三的历史学习,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历史复习效率,我有以下几点看法:第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巩固基础;
第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强对真题的分析;
第三,努力使学生适应综合考试的模式,增强信心,当然重点是如何进行第二轮历史复习。

在历史第二轮教学中,教材资料编排按照通史来进行,从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到世界现代史,这轮复习打破过去政治、经济、文化专题史,还原历史真正的原貌,提升学生历史时间观,增强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前最关键的“临门一_”。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这是他们“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
对于基础好点学生,是进一步提升历史学习能力的最好时间,因此,这一过程对每一位学生都非常关键。

我在第二轮历史教学中,分三步走:第一步,按照通史梳理基础知识;
第二步,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
第三步,结合课后练习和课上真题,巩固知识,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下面我就以第1讲《中国先秦、秦汉》为案例,进行简单讲解。

第一步,按照通史梳理基础知识。先秦、秦汉政治:从夏商的王位世袭制,到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到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先秦、秦汉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业上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手工业商周青铜发达,春秋战国出现了官营、家庭手工业、私营三种经营形态,冶铁技术发展,商业上商朝人善于经商,西周官府垄断商业,秦朝抑制商业,汉朝实行盐铁官营,打破商人垄断;
先秦、秦汉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的《诗经》,战国的《离骚》,到汉赋,文化一片繁荣。

第二步,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其中重点在于西周分封制,目的是进行有效统治,对王族为主进行分封,这一制度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还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经济上为了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政治上巩固统一的需要,文化上推崇法家思想,历史上吸取春秋战国诸侯争霸而周天子无能为力的教训,其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背景: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兴起;
阶级方面,士阶层兴起;
教育方面,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道德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结合课后练习和课上真题,以下题为例。

(新课标卷2卷)26.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
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关键信息:两汉实行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的科举制。知识迁移,中国古代选官的演变,A错在“最优秀的官员”;
B道德应是察举制的重要标准;
C表达错误,世家子弟也有机会入仕;
D正确,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又打破贵族的特权垄断,因此是提升了整个社会文化水平。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中考复习提质增效高质量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中考的考试方式和考试重点也随之变化。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的学习质量,成为学校和老师关注的重点。采用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回归课本,因地制宜地开展复习工作,才能实现学校的预定复习目标。

一、拓宽广度,增强深度

在中考备考的时间段,要做好纵向的时间节点的安排,也要做好校内横向的不同学科之间的备考计划协调。以历史这门学科为例,研究这门学科内部知识的联系。我们要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来整合知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纵向是指不同的历史时期,横向是指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社会在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在复习时,我们要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阻隔,首先纵向分析,按照章节分析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然后根据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分成历史单元,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建立联系,理解记忆,将单一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并且,要研究历史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加强复习深度,这样有助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目标和复习计划

复习目标和计划在提高复习效率中十分重要。只有制定实际可行的复习目标,才能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也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让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复习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通过课堂测验和定期考试来检测是否达成,长期目标可以通过综合一段时间的教学成果来进行检验。检验成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对薄弱的知识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在制定复习计划方面,老师应该根据课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要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帮落后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保证其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

三、复习内容要保证代表性,整合知识要点

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要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整合,给学生梳理出一个整体的框架,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考试大纲,总结出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往年考试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学生掌握好的知识点,就可以一带而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保证学生复习的全面性。可以将系统学理论运用到知识点的整合中。老师可以将自己负责的科目看做一个大的系统,根据课本的知识要点,将每个知识专题看做其中一个子系统,将知识点整合成子系统,形成知识脉络。我们可以以历史这门学科为例,分析此复习过程的方法。

历史知识多而杂乱,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能达到效果,因此要总结历史知识的共同点,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在复习题的选择上,要做到难易适度,过难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恐惧,过易会遗漏知识点,因此在例题的选择上把握好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例题。

运用系统学理论,我们可以将历史这个学科看成一个整体的大系统,将每个历史时期看成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对历史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更系统更完整地掌握知识。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为例,将其看做一个大系统,此系统按照历史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继续发展期和衰落期。再把这5个子系统中,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这五个方面,将重要历史事件罗列出来,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将中国封建社会大系统让学生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史事,还能把握各个事件之间的纵横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结构网络。

四、组织专题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专题复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知识点的学习,更好地掌握复习要点。针对复习专题,集中提高学生在该方面的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掌握该方面的知识。

整合知识可以让学习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学生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对历史专题进行复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复习水平。这轮复习中,老师要侧重于单元复习,给学生梳理每个单元中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为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打好基础。将表面上看起来零散复杂的知识点联系成一个整体,理清线索。这个环节,对老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它要求老师超越书本,打破教材体系,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进行比较和梳理,并且形成一个整体。专题的设计也要求老师要深入教材,用心思考,构建完整合理的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复习效率。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轻松复习和记忆。

五、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本轮复习时,不仅要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还要将专题知识体系进行巩固,综合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建立知识体系。这轮复习要紧扣教材,查漏补缺,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压力大,任务重,老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复习心理,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老师可以采取抽查提问、随堂测验、课后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采取补救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提高复习质量。

六、设置科学合理的模拟考试

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要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此轮复习,老师可以多举行模拟考试,模拟试卷的题型、分值、题量、难易程度都要与中考试题相似,让学生能真正感受中考。在考试过后,也要给学生重点讲解试卷,针对每个题目发散知识点,串讲知识点,从试卷中再重新掌握一些遗漏的知识点。

七、结语

在复习中,老师一定要针对课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习题,抓好反馈,采用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提高复习效果和能力素质。学生也要认真思考,善于总结,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老师做引导,学生做配合,力争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在中考中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高翔.将黄金时间激活起来――中考复习阶段提升英语早读有效性的案例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3):48-51.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维僵化;
联想法;
两极分化;
因材施教;
科学规划

高三的历史复习量大任务重,如何适应新高考模式,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每个高三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在经过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学生思维僵化,前后知识断链现象严重

一般而言,文科班女生偏多,纪律较好,但学习往往容易停留于表面。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背诵某一节内容,效果肯定很好,但如果是综合考核几章甚至几本书的内容,或者换一种问题提问时,效果就不太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通过联想法强化思维训练,效果很好。比如,我们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单纯地死记硬背那六部,很困难。但是,如果采用联想记忆法,效果立竿见影。首先我们把六部进行谐音,如下:“吏”“猎”,“户”“工”“礼”和“兵”不变,“刑”“行”;
其次,我们再把它们进行串联并增减字,变为“猎户(遇见)工兵(要)行礼”,最后将这句话联想成“猎户向工兵行礼”的情景储存大脑即可。而六部的职能也可以通过联想法记住,如“吏”与“官吏的考核管理”挂钩,“工”与“重大工程建设”挂钩,“兵”与“军事管理”挂钩,“户”与“户籍管理、赋税征收”挂钩,“刑”与“刑事案件的审理”挂钩,“礼”与“礼仪制度和科举考试”挂钩,再将它们变成图像储存大脑即可。另外,联想学习法还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二、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进入高三下学期,特别是二轮复习期间,许多自认为学习无指望的学生基本就放弃了学习;
而少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考个好点的大学,学习更努力了。面对这种状况,如果教师仍然因循守旧,继续采用同一个模式教学,学生学习状况不但不会改进,反而会更糟糕。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实行因材施教。

首先要把班级的整体状况和学生的个人状况向学生分析清楚,让他们有清醒的认识,从而确立自己的目标。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区别对待。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授课方式。我们不妨进行这样的设计:(1)准备好不同的教学方案;
(2)按不同层次把一个班级分成甲乙两组,按不同的能力要求和方案轮流上课,各上20分钟;
(3)轮空的班级明确任务;
(4)在最后五分钟时间里,老师给予解答疑问或个别辅导。这样就能够解决学生因认知水平的差异和基础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问题,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三、学生不太重视“+2”科目的学习

由于高考录取依据发生了变化,“+2”科目不计入总分,只是作为“等级”进行参考,所以许多明知无望考上本科的学生,更是对“+2”科目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科学规划,强化感情投入。

(1)抓两头保中间,即保证优等生人数,减少后进生人数,提高中等生人数。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中间这一块。优等生人数现在基本定型,后进生和中等生仍有变化的余地。在剩余时间里,作为历史科任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指导和帮助,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其真正想学、愿学。

(2)复习中要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经过若干次考试后,学生很容易疲劳、厌烦。这个时候,历史教师有必要谈一些历史小常识、小故事,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进行阐述。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但不会耽误复习工作,反而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其搜集历史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如俗话所讲“磨刀不误砍柴工”。

(3)以历史教师的才学去感染学生,以历史名人去教育学生。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种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另外,教师还应通过讲述历史名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目标,燃起斗志,乘风破浪。

总之,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我认为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积极利用好联想教学和因材施教等手段,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复习计划 历史 五篇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五篇】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精选5篇) 历史二轮知识点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