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辅导员队伍建设【五篇】(全文完整)

辅导员队伍建设【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2 12:3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四个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辅导员队伍建设【五篇】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辅导员 艺术院校 思想教育

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四个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校通过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着和接班人。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特别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光荣使命,他们的成长成才对于国家的文化发展,和艺术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管理监督作用。很多高校的师生都把辅导员称为“管理员”。就是因为所有有关学生方面的工作,事无巨细,辅导员都得过问、参与管理,而且这种管理还体现在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有关学生方面的各种关系,促进学校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更好地保证学校整体力量的发挥。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学校的遵纪守法及学习等情况进行监督,以保证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2、桥梁纽带作用。学校的政策、规章制度中要靠辅导员去贯彻与落实,学生的意见、想法要靠辅导员去收集、汇报。这样,辅导员就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沟通了思想,畅通了渠道,增进了了解,使学校的工作更能在一种"和谐状态"中稳定、高效地运转。

3、榜样示范作用。例如俗话所说当中的"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学生从入校开始直至大学毕业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感情的因素和心理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个性特征、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辅导员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表现的十分突出而且重要。

三、如何通过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多数艺术院校辅导员都为艺术院校毕业生或本专业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工作,这样虽然很快的就能与学生们拉近距离,并且可以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但在指导学生们思想政治方面就还需要加强学习,辅导员们应该多听取党支部书记的意见,虚心请教,同时高校也可以聘用思政治课教师,担任辅导员工作,这样可以带动其他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同时,高校还应该关注辅导员们工作,多给予他们鼓励,定期开展一些论坛和表彰活动,激励辅导员们的工作热情。

2、加强艺术教学实践。广阔的社会舞台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和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和内容,艺术专业大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关注艺术市场的热点,社会的变化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面的发展。辅导员应该带领学生通过社会和艺术实践活动,把面对社会作为增强思想政治 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把艺术实践作为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3、培养自主意识。辅导员们应该鼓励艺术专业大学生除学好自身专业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定期组织参观博物馆等具有浓厚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地方,培养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加强主动关注社会,关注国际的意识,增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4、培养艺术专业学生集体观念和纪律性。一方面鼓励大学生自己组织各类艺术展演和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的能力;
另一方面则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充分展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才能,鼓励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集体荣誉感以及对国家和集体利益责任感等。

5、开展思想政治活动,艺术院校学生创新能力较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他们身上效果不是很明显,应该开展一些新颖独特,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辅导员可以指导他们排练舞台剧、好书传递、微博转发大赛、辩论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开展党史学习、就业课程指导等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它有助于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丰富学校的品牌内涵,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艺术院校的辅导员 承载着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太多的期盼和责任。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出适合本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研[1999]10号.1999(08):16.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党[2000]21号.2000,(07):03.

[3]郑洁,游敏惠.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少先队 大队辅导员 专业化建设

中学大队辅导员是共青团依靠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少先队与共青团有效衔接的使命,是辅导员队伍中主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指导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从目前各个学校来看,中学专职大队辅导员少之又少,有的是任课教师兼职,有的甚至没有这样的岗位,中学少先队活动难以展开。没有活动就等于没有少先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实践是我们少先队建设最有效的途径。如何育人也就成为当今中学大队辅导员面临的新课题!所以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大队辅导员,更应该走向专业化。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少先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只有加快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才能做好党、团、队的有效衔接,才能真正适应当代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效发挥团队组织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功能。

一、当前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素养现状的思考

我在团委兼职三年,担任大队辅导员一年多。面对忙碌繁杂的班队事务,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总会感到无奈和无力。

由于自己的专业素养还不够扎实、对待工作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探索与思考。我认为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素养还存在以下不足:

1. 专业知识缺乏。中学大队辅导员对少先队的基础知识及常规工作程序不熟悉,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并影响到少先队工作效果。

2. 教务工作繁重。大多数中学大队辅导员角色多,任务重。我担任初高中音乐教师,每周20多节课,音乐组工作繁多、细小,形成了辅导员工作的多面性,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提高。

3. 科研意识不强。辅导员任务繁多,要致力于研究少先队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青少年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教育时机,没有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二、新形势下中学大队辅导员的定位

首先,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指导者,是合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少先队员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中学少先队员由于心理呈半成熟状态,所以辅导员更应该及时准确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少先队员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
辅导员同时还应该是少先队员生活的益友,真诚地为少先队员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中学大队辅导员还应该秉公办事,为少先队员树立榜样。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要公正无私,不可感情用事。队员犯了错,辅导员必须给他指出来,并加以分析,使其明白是非,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纠纷,辅导员应把事情原委调查清楚,站在公正立场进行裁决,不可有所偏袒。

再次,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民主平等型”“表扬激励型”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使队员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备手段;
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少先队员,了解他们的所思、所做、所为,要真诚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工作中以表扬激励为手段,使每个少先队员都能素质全面、人格完善轻松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专业化建设是辅导员育人的关键。一个优秀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活动能力,而且需要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本领。结合我的工作实践,对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集中式培训、加强自身学习,用理论支撑起专业化建设的框架

集中式培训可以让辅导员们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学习少先队的基础理论,通过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可以和其他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各省市区多开展关于少先队基础理论,少先队政治理论、少先队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训、少先队工作项目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培训,培训过程中可以聘请优秀辅导员对“新”辅导员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2013年7月我市在呼和浩特民族实验学校组织了全市大队辅导员培训,在培训中不仅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了很多实践性的技能。例如国旗班应该如何护旗、升旗手应该如何叠旗,鼓号队基础知识与编排。这些内容正是像我一样的“新”辅导员渴望学习的。所以,作为新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相关的培训。用理论支撑起专业化建设的框架。除集中培训之外,加强自身学习。

2.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搭建“借鉴学习交流”平台

校际交流可以有效地学习优秀辅导员的工作心得及观摩成功的活动案例。校际交流活动,为辅导员搭建了 “借鉴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校际交流活动,辅导员之间交流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学习前沿的信息,在教研氛围中提高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同时,校际交流也是青少年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我校曾开展与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土默特中学及北京一零一中学、日本玉琦县立不动冈中学等众多知名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兄弟学校的育人模式,通过学习引发自己的思考,借鉴成功案例。与此同时,少先队员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展现了团队精神。例如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中,我校学生有四个案例入围,分别是《慈善公益新模式――“火箭”计划》《流浪动物救助站》《书香青城》《温暖校车》,学生们通过精彩的案例分析与答辩,赢得了各个学校的老师和小伙伴的认可,也懂得了作为当代青少年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我校组织的与日本玉琦县立不动冈中学的师生联谊植树活动中,中日小伙伴共植一棵树,自己挖树坑、抬树苗、栽树、浇水,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也让其懂得劳动的快乐了解绿化家园、和平友好的意愿。

3.以团带队,做好队与团的有效衔接

少先队员是共青团的后备力量,作为初高中一体学校,结合我校特点,开展“以团带队”工作。每年新生入学,学校团委、大队部都会举办隆重的欢迎仪式,让少先队员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组织,感受“家”的温馨。少先队大队成立后,由高一年级的共青团员在大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引导初中各个中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科技艺术节、读书节、新年合唱节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高一年级共青团员感受到了肩上的使命,积极地为少先队员们作出表率,初中少先队员也向往着加入光荣的共青团。每年五月四日、十二月九日我校都举行优秀少先队员入团仪式,在入团仪式上,新团员庄严宣誓,使命感油然而生。同时高一年级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社员也在发挥共青团员的作用,带领并指导初中少先队员参加社团活动,使得人人有岗位、个个都参与实践活动。少先队员们在参与活动时不仅学到了广泛的知识,个人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与精神生活。以团带队,体现在团队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好团队的有效衔接,是中学大队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4.结合个人特长,做有“魅力”的中学大队辅导员

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到了中学阶段,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不良习气、不利因素,使得学生们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小伙伴不喜欢和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我以特长,力争做有“魅力”的中学大队辅导员。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展示”是大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相互信任、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课上让队员聆听一些经典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陶冶情操。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机会,每一个队员都有闪光点,有的会唱歌、会跳舞、有的队员会乐器,我利用自身特长和少先队员们融合在一起,共同载歌载舞,寓教于乐,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每一个队员都沉浸在融合、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慢慢地辅导员就和每一位“小伙伴”很和谐、自然地在一起,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5.课题式研究,让中学大队辅导员走向专业化

中学大队辅导员应积极申报课题,根据初中少先队员的身心特点、辅导员个人的兴趣,结合自身工作及校园文化,确定研究子课题。辅导员要深入实际,将日常组织的活动及时形成课题阶段总结,并深入思考,注意材料的及时积累和总结,并把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多开展具体的实践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及时把课题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提高科研的实效性,加快中学大队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进程。

辅导员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服务理念的职业群体。贯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要发挥制度和机制的作用,探索其专业化发展之路,提升广大中学大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使中学大队辅导员工作有信心,管理有方法,发展有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使辅导员工作真正实现专业化,最终实现少先队事业的繁荣和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辅导员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81-0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全国高等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忽冷忽热,如在、抗击“非典”等问题上,辅导员队伍冲锋陷阵,站在第一线上,此时学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表现得极为关注,而平时辅导员队伍则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二是辅导员队伍的双重管理导致辅导员陷于无所适从的窘境:靠教师排课难,靠干部出口窄。三是在分配制度改革中,辅导员队伍待遇偏低,没有体现出多劳多得政策,辅导员队伍切身利益受到影响[1]。

2.辅导员数量不足。根据2005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辅导员与学生数之比)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辅导员配备都超过这个比例,有的学校达到1:300的比例,有的甚至更多。辅导员带的学生越多,事务性工作就相对越多,就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大量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3.辅导员素质参差不齐。辅导员队伍中基本上是近几年刚毕业的本科生,多为与思想政治专业相去甚远的其它专业人员,由此可见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普遍较低,缺少系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管理的知识结构,且有不少人属于照顾对象,政治理论水平相对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从而导致一些辅导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学生思想工作很难做深、做细。

4.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确。在高校工作中,辅导员一方面要服从学校各级部门的领导,党政管理职能部门如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甚至教务处、总务处、宿管中心、传达室等等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
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人事上划归院系管理,他们必须承担众多的院系基于工作需要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事务[2]。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而弱化了真正的本职工作,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情况在高等学校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后尤为突出。

5.辅导员待遇不高,队伍不稳定。由于繁杂的学生事务,使辅导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而大多数高校又没有单列思想政治系列的职称评聘,职称晋升主要还是与教学、科研挂钩,其硬性指标仍是课时、课题和论文,辅导员工作做得再好,晋升职称也是无望,从而导致辅导员待遇偏低[3]。因此,大多数辅导员工作时“心不在焉”,把辅导员岗位当作另谋他就的权宜之计,“辅导员短期服务”、“辅导员严重流失”在许多高等学校早已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6.缺乏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制度。高等学校辅导员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职能群体,但是,许多高等学校却没有一套完整的辅导员工作考核制度,从而直接导致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不被认可,寻找不到相应定位平台的可能。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1.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要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那样,重视和扶持辅导员队伍建设,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把优秀的辅导员留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使他们安心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把优秀的青年教师吸引到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来[4]。

2.坚持严格的辅导员选聘标准和选聘程序。高等学校应坚持严格的辅导员选聘标准和选聘程序,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同时,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例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

3.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通过岗前培训、实践培训和专题培训,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即将上岗的辅导员必须经过学校组织的上岗培训,培训内容的重点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思想、原则、内容、方法、途径以及对学校教师、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等;
学校应该认真指导辅导员在实践工作中加强学习和总结,如参加社会实践、学习考察等,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能力,增强水平;
由学校定期组织、安排辅导员参加专题化、系统化的专题培训,通过专题培训使辅导员相关知识和能力得到加强和拓展,培训内容应突出重点,强调实效[5]。

4.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定位,让辅导员当好“人生导师”。要优化制度,确保辅导员专注于“人生导师”角色。辅导员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块是思想育人,因过多的琐碎事务性工作抢占的正是最根本的思想育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高等学校要通过优化学生事务程序,减少事务性工作对辅导员的牵绊,使辅导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方面。

5.单列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提高辅导员待遇。辅导员的职称问题也是辅导员的切身利益所在,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辅导员岗位的专业职称,单列辅导员职称系列,在政策上给与倾斜,从而提高他们的待遇。此外,在校内酬金分配上,给予政策的倾斜,保证辅导员的收入待遇不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

6.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制度。为科学考核辅导员工作,及时发现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高等学校应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组织学生和学院领导班子及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对辅导员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从而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优化整个辅导员队伍[6]。

参考文献:

[1]张廷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6):91-92.

[2]蔡立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5,(7):75-76.

[3]刘剑斌,余修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173-176.

[4]熊书银,王文博,黄登婕.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5):44-45.

[5]周晓,季卫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浅探[J].江苏高教,2007,(3):108-110.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58-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也延伸到教育行业,但网络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正是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遇到了新的挑战。在这次挑战中,如何抓住机遇,提高自身能力成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不仅提高了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使得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促进了高校的发展。

一 “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各行业的结合,使得传统行业有新的发展模式[1]。“互联网+”时代也逐渐走入教育行业中,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不仅是要从事学校的教务工作,也承担着思想教育等工作,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队伍建设更应该与“互联网+”时代相照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等方面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又要应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工作,适应现代化的发展[2]。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刚步入大学校门,面对新的环境,面对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的社会诱惑,很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急需辅导员正确的思想引导。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作;
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也是促进高校的发展,辅导员是高校教职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许多高校辅导员成为了学校的各级干部,所以辅导员的自身发展建设与高校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网络时代的到来,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辅导员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社会资讯,提高工作效率[3]。同样,在网络时代的开放性下,可以掌握学生的动态,开展德育工作,但需要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互联网+”给高校辅导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也增加了辅导员管理学生的难度。大量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而言不仅能丰富精神世界,更多的是改变其价值观念,这更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遇到的问题

(一)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不仅低,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也逐渐降低。社会上对于高校辅导员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加入到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中,造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较大[4]。另外,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教职人员里所处的地位也较低,辅导员的工作又缺少发展前景,学校对高校辅导员也不够重视,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使得很多的高校辅导员都想着离职,造成了高校辅导员的人员流动大的状况,这与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辅导员的待遇等有关。

(二)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投入力度不够

高校不仅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教职人员也应加强培训,而且辅导员的培训不仅是提高辅导员的自身能力,也是给辅导员提供发展的空间。一般高校的干部选拔都是从辅导员中挑选出来的,虽然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加大了力度,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上投入过小,缺乏相关的培训体制,辅导员对培训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不起来,辅导员的能力受到了约束,其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5]。即使有的学校开展了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但由于辅导员的参与性低,辅导员的培训形式也是单调的,所以也没有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三)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受到挑战

“互联网+”时代使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受到了挑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其对教育者给出的信息不再是全盘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加大。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辅导员传统的教育工作方法将不再适用,说教的教育方式逐u被舍弃,新的工作方式成为了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问题[6]。再有就是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受到挑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不断地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知识素养。也要提高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应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不断地积累实战经验,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三 “互联网+”时代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措施

(一) 构建机制,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

解决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主要的方式是构建相应的机制[7]。首先是选拔机制,由于辅导员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对辅导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应对辅导员的学历、素质、政治觉悟等对方面进行考察,严格要求考核标准,确保辅导员队伍有着较高的思想水平;
针对高校辅导员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应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高校通过建立评价系统,将绩效考核与辅导员的工资挂钩。要规范辅导员的工资奖励标准,使得辅导员与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缩小。

(二)加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

在高校辅导员的队伍构建中,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使得辅导员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加大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结合我国的教育发展形势,对辅导员在思想理论、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训[8]。也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培训期限,通过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平时培训等多项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等。

(三)提高高校o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应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水平。身为一名辅导员,在高校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所以,辅导员应先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在网络化的影响下,注重对高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使学生不受网络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辅导员也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运用网络技术学到更多的知识。争取运用网络语言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微博、微信、校园APP等网络化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互联网+”时代注重的是创新与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也应有创新意识,不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在此同时应结合网络技术,利用QQ、微信等平台,实现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应用校园网站与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进行合作,从而为大学生拓展更多的锻炼平台和工作机会。

综上,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不仅对大学生、辅导员和高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下,应对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进行调整,针对其遇到的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辅导员队伍的机制、职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建设,来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构建具有高水准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新东,张明亮.辅导员专线――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平台[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6):142-144.

[2]徐芝兰.近十年我国辅导员研究的主题分析――对CNKI“辅导员”高被引论文(2005-2014年)的内容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0):6-11.

[3]周莉莉.“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创新性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2016(5):30-32.

[4]陈振兴,刘琳,刘召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视阈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以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1):35.

[5]曹都国.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之探析――以上海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5(3):225-228.

[6]谢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网络时代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119.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思考

自1999年我国推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校在校生人数年年攀高。1999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为413.4 万人,到2010年达到2231.8多万人,十一年间增长4.4倍。扩招使一大批高中生圆了大学梦,高校也进入了快速繁荣发展的特殊阶段。但是,这也让高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一方面,学生的急骤增加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同时兼备教师、指导员、咨询师及管理者的角色,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教育、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辅导员职业群体规模的急剧扩大与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辅导员队伍配备不健全,工作难度增大

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学生数量增多,而辅导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人数没有按教育部文件规定1:200师生比配备。由于人员不足,辅导员所分管的学生数量必然增大,辅导员们几乎每天都在忙于事务性工作,真正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工作则很少,更谈不上将学生思想工作做活做深。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转型,社会上两极分化日趋严重,高校中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贫困大学生逐渐增多。辅导员的工作职能也将发生细微的变化和延伸,例如配备心理辅导员和宿舍辅导员等,这都对辅导员建设提出新要求。

2.辅导员专业素质不高

高校辅导员基本上都是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也有部分专科毕业生。低学历、低职称现象并存。辅导员所学专业杂,几乎涵盖了所有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人数较少,许多辅导员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辅导员队伍整体理论水平较低。辅导员大多比较年轻,在年龄上能与学生交流沟通,工作热情高,但是往往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际操作技术,在掌握和处理学生问题时,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3.辅导员自我认同感不高

在高校当中,辅导员是地位比较低下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仅接受学校和院系两级管理,而且各个行政部门几乎都是辅导员们的领导。传统观念下,辅导员的角色更像是“保姆”,而不是管理者和教育者。有人形象的把辅导员比作学校中的“救火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会出现辅导员的身影。由于工作繁杂、琐碎,虽然工作投入很大,但工作成果却不显著。很难像专业教师那样容易体验教学或课题研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让辅导员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逐渐丧失了工作的自我认同感。

4.辅导员待遇偏低,出路不畅

在高校里,凡是跟学生有关的事务都与辅导员脱不了干系,辅导员的实际工作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家的相关的规定,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工作报酬。辅导员往往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生日常工作上,无顾及理论研究,在理论和学术研究上成果不多,晋升职称比较困难。加之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对辅导员的未来发展做出细致的规划,没有明确辅导员的行政职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序列,使许多高校辅导员工作失去积极性,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感到无所适从和渺茫,这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为不利。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构建辅导员专业化培养体系,突出队伍发展建设的顶层设计

①设立辅导员专业。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的1∶200 的比例配备,全国高校需配备辅导员10 万余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高校可设立辅导员专业,培养专门的辅导员人才,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设立辅导员专业,能够直接地、有效地进行专业培养、定向使用,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其长效机制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②建立辅导员资格认证制度。随着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辅导员资格认定问题必将由学校逐步过渡到社会。建立全国统一的辅导员资格认定办法和资格证书,制定实施辅导员资格认定办法,有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当然,这需要得到法律上的认可和保障。

2.建立辅导员队伍发展机制,提高队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①辅导员持证上岗。借鉴律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管理办法,将资格认定制度引入到辅导员选聘中来, 要求辅导员凭资格证上岗。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②建立辅导员培训体系。通过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体系,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素养,保障辅导员队伍质量。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应在辅导员培训深造上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要将辅导员队伍的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短期培训与学习进修、定期培训与适时培训、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开发建设一批定期集中和日常实验的培训基地。通过系统、经常、专业化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通过“养用结合”,使辅导员逐渐成长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专家”和“权威”。

当然,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与学科专任教师的专业培训是有区别的。学科专任教师的培训侧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学术研究的“前沿性”,而辅导员的培训则重在“实用性”和“时代性”。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安徽省教育工委、教育厅明确规定“取得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证书方能上岗”,并于2006 年8 月7 日开始分批对全省新辅导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上海市则建立了包括1个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专职辅导员、1 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专职辅导员、1 个学生生活园区管理专职辅导员和6 个高校学生辅导员岗位培训等多个辅导员培训基地,以此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湖南农业大学每学期集中举办为期10 天左右的辅导员在岗培训,设立专项经费鼓励、资助辅导员开展德育研究,定期组织辅导员外出进修、考察、交流等等。

③建立辅导员职级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可在辅导员序列中设初级岗、中级岗、高级岗。通过完善的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管理,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将考核结果与晋级挂钩,督促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业务水平的提升。产生一批教授级、专家型辅导员,为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④建立辅导员成长制度。可以对辅导员实行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双重身份”管理,给予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行政职级晋升“双线晋升”政策。高校结合各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部分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学术造诣的辅导员,高校可为他们转入教学、科研岗位创造条件,对一些既有政策水平、又有管理能力的优秀辅导员,高校可将其列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同时,高校应制订各种政策,鼓励辅导员主动构建与其相关岗位,如公务员、社会工作者、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岗位的“立交桥”。这些措施和办法的有效推进和开展,极大地提高了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提供了有效的发展平台和载体。

3.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定位

①提高认识,树立高层次的职业理想。对大学生来说, 比起专业教师, 辅导员是“任课”时间最长,也是“上课”门数最多的老师。辅导员所服务的对象具有年轻化、接受信息快、有理想抱负等共同特征,这都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能处在低层次上运行。较之权力影响力(来源于权力和地位) ,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产生于个人品质、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 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大。一批好教师会造就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因此,辅导员要树立高层次的职业理想,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在工作中成长成才,在岗位上成就事业,用事业的眼光审视自己每一时每一处的工作。

②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辅导员不仅要注意向书本学习,更要注重从实践中学习。深入学生中去,了解把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从一点一滴做起, 重视工作原始积累。科学、合理、艺术地协调处理工作。要多学习、多研究、多思考、多总结,与时俱进,用科学的观念指导工作,处理问题,创新工作,升华理论,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工作的专业层次。

③注重研究,提高工作层次。设立辅导员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开设辅导员工作相关课题研究方向,鼓励、激励辅导员加强工作理论学术研究,增加工作的专业学术含量。

4.发展行业协会、促进行业交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社会化建设

行业组织在行业队伍专业化建设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日益壮大的辅导员队伍,面对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要求,成立辅导员协会不失为新时期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条良策。辅导员协会可以在学校内部建成,可以跨校成立,也可以面向整个地区建设。在协会工作内容上,可以集体开发辅导项目充实辅导员业务,提升科研水平;
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培训服务,提升专业素质;
可以对辅导员能力和素质提供认证,促进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可以组织开展理论探讨和工作交流活动,筹办内刊等,为辅导员提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陶冶辅导员的情操,以便更持续科学健康地工作、生活;
还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为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和长远发展作出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辅导员工作争取更好的工作环境。在辅导员协会的组织建设方面, 主要以自愿为原则,符合入会条件的辅导员都可申请加入;
协会本身也应加强建设,提升吸收力,争取所有的辅导员都能加入。协会应有自己的章程、健全的制度、严格的纪律约束、合理的运转经费保障,并聘有专家顾问、指导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2]中国统计年鉴―2011(光盘版).

[3]刘荣军.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研究,2005(7).

[4]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2006~2010 年安徽省普通高校辅导员培训计划》.

[5]曹奕.新民晚报,2005-1-12.

[6]李世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4.

[7]张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推荐访问:辅导员 队伍建设 五篇 辅导员队伍建设【五篇】 辅导员队伍建设(精选5篇) 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