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成本决策论文【五篇】

成本决策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2 10:0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确定投资方案的过程,该过程要求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作出判断和决定。房地产投资项目收益高,风险亦大,为了避免巨额投资化为泡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本决策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成本决策论文【五篇】

成本决策论文范文第1篇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确定投资方案的过程,该过程要求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作出判断和决定。房地产投资项目收益高,风险亦大,为了避免巨额投资化为泡影,投资者在投资前期必须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从项目所处位置的人文历史、文化环境等多重角度出发。目前,业界人士已研究出多种确定投资方案的方法,如田建林运用AHP方法来进行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和投资风险分析;刘明芳等,采用DEA方法建立了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相应的输入—输出指标模型;李杰等采用RO法来确定房地产投资方案。项目决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工程造价的高低以及投资效果的好坏。在进行前期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投资者应充分关注大众的需求,力求在建设过程中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能满足大众需求的功能产品。

1 贵阳花溪地区背景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距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达41.53﹪。花溪地区的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旅游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绝对数均位列全省前10位,总人口数至2010年约为36005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2人。

贵昆、湘黔铁路贯通花溪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机场;贵花高等级公路直通市区,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花溪的教育产业近来也是蓬勃发展,自2009年规划出3200亩地扩建贵州大学的同时,规划聚集区内的花溪区孟关也将规划出7500亩地,建成贵阳市的高校园区,首期工程完工后,将容纳坐落在贵阳的5所高校。而花溪区大学规划用地由北区贵州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组成,南区则位于贵安新区党武镇范围内,分别由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和贵州亚泰职业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等8所高校组成,南区即为俗称的“花溪大学城”。

除了高等学府之外,花溪的基础教育机构也是数不胜数。花溪景区面积222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25%。有景物景观81个。其中,自然景观56个、人文景观25个。有部级特等景观4个、国内一等景观18个、国内二等景观32个、国内三等景观27个,以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花溪公园、天河潭、镇山民族文化村、青岩古镇、高坡民族风情游最为有名。花溪文物古迹丰富,青岩古镇已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区有12处文物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甲定洞葬等13处文物被贵阳市政府列为市级保护单位,马铃石拱桥等48处文物被花溪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贵阳市花溪区现以“生态”、“旅游”着称,但相比于我国其他着名旅游风景区,其开发程度尚处于较低水平,换句话说,花溪的旅游产业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 投资分析

2.1 市场分析

2.1.1 公寓 通过实地考可见察,贵阳花溪地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烦扰,极其适宜居住,尤其适合老年人安养天年。花溪的居住人口为360054人次,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2人,其中,花溪公园附近较为繁华,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根据市场调查,笔者了解到不少外来人口在花溪买房用来给父母养老,花溪的居民也多为中低层收入者,由此看来,若要在花溪投资房地产住宅项目,中小户型应占大头。

2.1.2 别墅 花溪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造型优美的别墅搭配相得益彰。或许会有部分中高层收入者愿意来享受这里纯净的空气和迷人的风光,但是这里距离市中心较远,周边的公共设施不如市区内完善,工作繁忙的高层人士可能更情愿购买市中心的别墅或花园洋房。

2.1.3 旅游地产 花溪地区众多的旅游资源,也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闻讯而来的游客。花溪的建设相对落后,旅游产业发展不够,与我国其他旅游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贵阳是全国闻名的避暑胜地,再加上花溪地区高校众多,每当夏季,来各大高校进行培训的外地人士无不选择在花溪留宿,然而花溪地区固有的旅馆稀缺,许多外来人士只能选择在当地居民的私人客栈里借宿,住宿条件十分有限。因此,房地产投资者可以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大大挖掘花溪地区旅游产业的潜力。

2.1.4 商业地产 由图1、2可见花溪一直以来缺少集中的大型商区,商业用房的供应仅占全市的1.25%,商业用房的成交仅占全市的0.25%。花溪公园周边的步行街虽然店铺较多,但总体来说其档次偏低、规模较小,花溪丰富的旅游资源会拉动该地区的消费水平,带动商业发展,因此花溪的商业发展也有较大潜力。然而,已有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在这里规划了商业用地,其中,中铁城计划要建设一座15万方的大型购物中心,若要与其竞争,还需深入考察研究。

2.1.5 写字楼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花溪区处于贵阳市较偏位置,离市中心较远,交通相对来说较为不便,不太合适发展办公用地,受大盘个案影响,写字楼市场形成以老城区、金阳

新区为主要的两大热点供求板块,其他区域除乌当区有少量成交外,市场均无变化。整体市场销售量较低。

成功写字楼的共性有:位置应该居于城市商务中心或商业聚集区,交通要十分便利,四通八达的交通、浓厚的商务气氛是写字楼价值的重要支撑;写字楼项目周边必须要有较大的建筑体量和规模化的配套设施,形成一个集写字楼、公寓、商住、星级酒店、会展中心、休闲娱乐及购物中心于一体的大空间,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甲级写字楼。

从目前市场来看,花溪并不具备成功写字楼的条件。

2.2 风险分析

2.2.1 政策风险 限贷政策不仅会毫不动摇地执行,而且还会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唯有不折不扣地执行,甚至继续深化和加强限贷政策,才能确保房地产市场合理回归。此外,房产税将尽快在全国开征,这可能会导致房价下跌,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限购的目的。

2.2.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来自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供需实际情况与预测值发生偏离;二是项目产品市场竞争;三是项目产品和预测价格发生较大偏离。

2.2.3 技术风险和工程风险 主要由于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及其相关变量的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以及由于工程量预计不足、或设备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投资增大;由于计划不周或外部条件因素导致建设工期拖延。

2.2.4 项目管理方面的风险 项目管理涉及项目的全过程,包括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

2.2.5 外部环境风险 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

2.2.6 市场风险 要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其中潜在的规则;通过分析房地产的开发周期来预测其可能会发生的变动,从而预估出最佳的开发时机;选择地块时,要充分分析该区域的潜在价值;要了解国家政策,分析其对房地产行业会带来的潜在影响;同时,要了解并分析社会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类型和需求量;要利用一切可能得到的信息资料,了解潜在的竞争者的情况,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2.2.7 技术风险和工程风险 项目的建设需要切实解决工程建设特别是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建造费用增加的风险可通过与建筑企业签定固定预算合同来减小;工程不能按期完工的风险可通过承包合同中延期罚款的条款来降低等等。

2.2.8 项目管理方面的风险 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各项专业能力;同时加强目标管理,落实考核责任制;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调动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3 成本控制分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发展,有效的成本控制也为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提供了契机,降低产品成本就是为企业增加利润,房开商各有着自己独特的控制成本的方法。

笔者认为,建设项目的功能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因此,功能设计成本控制是房地产规划成本控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环节。其方法是:在成本控制中应首先列出项目所具有的主要功能评价指标,根据各个功能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来划定它们的权重,接着确定项目的总费用,再根据各个功能评价指标的权重来预估其相应部分的开销。

本文从功能设计的角度出发来对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附近某地开发经济型酒店项目进行成本质控分析。该项目建设用地800平方米,建筑规模为6400平方米,主体部分总投资额为1920万元。

①首先列出该项目所具有的主要功能评价指标,并对各个功能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最终确定权重。

确定权重可采用0-4强制评分法,分别将不同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并评分,如:若A比B重要得多,则A得4分,B得0分;若A比B重要,则A得3分,则B得1分;若A与B同样重要,则A、B各得两分,如表1所示。

②根据权重来预估相应功能评价指标的开销,见表2。

③成本分析结果:由表1、表2可以得出该项目成本控制点应在平立面设计及施工、供水排水,供电供气,分别占项目总成本的30%、23%、22%,三项合计占项目总成本的75%,以此为该项目成本设计提供控制依据。

成本决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本成本 企业投资 锚定作用

一、引言

投资决策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决策,决定了企业未来时期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和成败。对企业而言,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进行长远规划的过程,在企业投资决策制定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资本成本作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第一概念,是备受瞩目的决定性因素。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基准性的作用,即锚定作用,且该锚定作用是重要且无可替代的,因此研究资本成本对企业投资的锚定作用无疑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企业对投资质量的要求不断上升,资本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作用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讨论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作用的文献数量也急剧膨胀,但目前尚缺少对该类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综述类论文。因此本文力图在这方面进行初步尝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为今后的理论探索提供基本线索,力图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Modigliani 和Miller(1958)从资本成本性质的角度,用无套利证明方法,深入探讨了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开启了现代公司理财学的大门。Modigliani和Miller指出资本投资决策是唯一能决定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企业最佳的投资规模是在净现值(NPV)等于0时的投资规模。随后在1958年~1961年期间,这两位学者又继续针对资本成本的有关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奠定了资本成本在财务决策制定过程中无法比拟的作用―锚定作用。从此,学术界对于资本成本的研究以及基于资本成本所展开的相关研究成为了财务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前沿领域之一。

Solomon(1955)提出资本成本能够作为判断企业资本性支出是否可行的参照标准(企业资本支出的取舍率),这就是资本成本的基本作用。从理论上讲,自此之后,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制定过程中的限制作用已经得以确认,即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可以作为参照基准,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制定具有锚定作用。

Ehrhart(1994)以及Brigham和Ehrhart(2008)皆从理论上肯定了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中的约束作用,提出企业选择投资项目的基准是资本成本,且该基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项目的风险程度进行调整,即锚定值的调整。Armitage(2005)以及Brealey et al.(2008)同样也提出真实的资本成本取决于资本的投向,不同风险程度的投资项目应该以不同的资本成本作为基准利率进行投资决策。毋庸置疑,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起着重要且核心的决定性作用。

Chatelain(2003)通过研究欧元区各国企业的资本成本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发现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欧元区各国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的长期系数区间为-0.2到-1,这表明欧元区各国企业投资对资本成本较为敏感。类似地,Gilchrist和Zakrajsek(2007)在研究美国企业的资本成本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时,同样发现资本成本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核心因素,对企业投资具有锚定作用。

三、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我国学者也开始重视资本成本的相关研究。

何青(2006)利用新古典投资理论,研究了资本成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作用程度,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随资本成本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并且投资规模与盈利水平有较密切的关系。

徐明东和陈学彬(2012)同样从新古典投资理论出发,使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GMM动态面板的方法对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工业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显著为负,其中,私营和外资企业的敏感性较强,而国有和集体企业几乎不具有敏感性。

汪平和邹颖(2012)提出了资本成本的锚定效应,明确指出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对投资决策的制定以及投资行为的实施具有锚定效应。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须以资本成本为基准,从而提高企业投资的效率。具体来说,资本成本对企业投资的锚定效应即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过程中有基准和约束作用。若企业资本成本较高,企业能选择的投资项目就少,于是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的投资规模,这就从某种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投资规模,保障企业不会过度投资;
反之亦然。

赵玉成(2006)从微观角度出发,对企业的投资率、销售增长率、利率等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的投资效率随资本成本的上升而上升。该结果与一般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我国企业没有引起对资本成本的足够重视,因而致使资本成本没有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无独有偶,汪平等(2013)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通过实证分析,也表明企业的投资规模与资本成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的投资规模与资本成本的变动方向一致,该结论有悖于现代财务理论。这同样说明了在我国资本成本没有发挥出对企业投资决策的约限制作用,而这方面也是我国企业应重视的。

四、总结与评论

综上所述,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具有基准性作用,即锚定作用,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核心标准。并且,欧美等国微观企业投资决策的资本成本敏感性较强,资本成本能够较好地发挥对企业投资决策的锚定作用。相比之下,资本成本并没有引起我国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导致了我国企业投资决策的资本成本敏感性不高,有时甚至会出现有悖于正常研究结论的现象,最终导致资本成本不能合理有效地发挥对企业投资的约束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应正确理解资本成本的内涵,高度重视资本成本在投资决策乃至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发挥资本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锚定作用。

参考文献

[1]Brealey,Stewart C.Myers, Franklin Allen,《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M].2008.

[2]Chatelain,J.B.,et al,《Firm Investment and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in the Euro Area》[J].Working paper series,2001.

[3]汪平,邹颖,袁光华.《资本成本约束与公司财务政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3(10):92-96.

成本决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异质性 决策机制

同质化与异质化企业决策理论

以企业市场竞争和产品导向为线索划分,我国学术界对于本土企业决策创新的研究集中于“同质化”(见表1)和“异质化”(见表2)两种思路。

首先,从企业决策同质化角度来看,同质性假设研究包含三个理论分支,一是较早的企业决策比较优势研究,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市场网络、城市区域以及中心地等学说,这种基于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决策研究较为强调生产和运输等内部因素对企业决策造成的影响,认为企业比较优势造成决策的空间差异;
二是基于非经济关联的外部性优势研究,这种理论强调企业决策要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创新价值为核心,决策行为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包括社会网络、公共关系资本、文化特征、制度的正式与非正式化等基本方面;
三是基于企业个体决策和产业整体决策相关联的规模经济和生产外部性决策理论,强调企业决策应注重集聚力和分散力权衡,企业决策的集聚力来源是报酬递增和企业文化精神。

综合来看,企业决策同质化研究认为:企业间的实质性组织生产活动过程并无差异,个体决策的差异来自于外部性和自然禀赋差异等外部视角。然而,同质性假设具有的先天性缺点是对企业的产业空间布局决策不具备洞察力,因为企业异质性的现实基础和相互决策行为都意味着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的存在。因此,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等都极力寻找同质性的企业决策理论基础,但是其论证过程实际上都包含了决策生产差异化和有限替代弹性假设,即通过实现报酬递增和消费者差异化偏好来确定企业生产非完全替代产品的弹性大于1。企业同质化理论使得规模生产和差异化需求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趋于模糊,无法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其次,从企业决策的异质性角度来看,异质性决策研究分别以需求和生产决策作为研究突破口。从需求上看,全球价值链决策理论分析了以跨国企业为主导的企业全球资源配置及价值链整合决策机制,认为企业通常以附加值最大化作为决策导向,追求最有利的决策效果;
Hotelling选择理论探讨企业如何在需求竞争中实现均衡和科学的决策;
从生产角度看,异质性决策理论在企业区位差异基础上研究异质性企业如何通过空间和区位决策提升利润,进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品间的有限替代性假设不具备实践决策基础,理由是有限替代性假设难以实现对于企业决策行为演化的洞察,而异质化决策理论洞察了企业的生产组织效率差异,为需求决策拟定、价值决策优化和流行性决策改进导致的企业效率变革留下了发展空间,有利于解释微观视角的企业竞争决策。

企业决策和企业行为

同质化企业决策观点的认同者支持决策与行为的一致性观点,即企业的决策考虑因素要涵盖生产和利润函数,可以适度忽略对于互动行为策略的考虑;
异质性企业决策观点持有者则认为企业决策的自身特征决定企业行为,异质性企业无论在经济学范式还是其它范式基础上,都不能避免对于规模经济与异质性发展程度的决策。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最大利润决策建立在公式“π=(P-C)Q”基础上,及利润决策需考虑产品价格、生产规模和边际成本三个要素,其中唯一具有可控效果的是边际成本,决策禀赋理论的相关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点,而企业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决策则建立在市场整体供求和竞争企业的定价策略基础之上。在如今的企业跨地区、跨国发展浪潮中,主导企业在实现决策权力下放过程中要同时把握最优定价和成本优势,同时也不能忽略基于规模经济的决策效率,因此创新性决策机制必定要以异质性为实施基础。

企业倾向于差异化市场和区位布局的决策要以不考虑消费分布为条件,并且假定消费总量和同质化产品竞争企业数量既定,因此企业的异质性决策也就间接导致了基于自身特征和竞争的选择行为。在市场竞争引致产业空间集散的过程中,需求分布和价值追逐造成企业管理层往往进行模糊化和信息高密度化决策,这样就使得企业市场势力存在集聚与分散不确定的潜在可能性,对于稳定决策的连贯性造成困扰,而从决策的最终接受体-消费者层面来说,消费者对企业决策贯彻实施后的产品信息认知与接收也是差异化的,不同的消费人群评价会使得企业面对差异化市场结构而实施差异化决策。企业是产品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决策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管理效率,众多管理效率单位构成了决策价值链,理解效率异质性与决策之间的关系就要从产业环节入手。

由图1可知,企业决策是一个由若干环节组成的因素数量开放式区间[0,+∞),其中竞争因素下的企业数量分布可能是非均衡的,个体企业决策时的某个环节既可能面临较强的外部因素干扰(如A点位置附近),也有可能只是对于外部因素考虑较少的自发性决策(如≥B点位置)。

由图2可知,企业决策的异质性可以向产业或产品的内部和中间层进行延伸,从企业决策的技术角度分析,不同技术环节的效率差异性事实上在管理层定位企业发展方向时就已经确立,基于技术联系高低程度和竞争强弱因素对于组织效率的差异性弹性作用造成了不同外部环境下的企业决策差异。这方面具有较为典型的案例,在关联企业的决策执行方面,如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上海汽车和一汽大众等汽车发动机制造和整车装配企业是“产业内关联企业”的核心,而中航电子等汽车轮胎和电子器件的制造商则将管理生产模式决策和定位于“产业间关联企业”。

我国本土企业的决策机制创新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本土企业的创新决策机制还是停留在“被动决策”和“惰性决策”层面,这种决策创新特征是企业能力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据有关数据统计,2002-2012年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显著,然而决策创新的惰性和对于创新激励政策的被动接受性使得全要素生产率的正效应呈现出不连续趋势,为此,针对企业异质性创新决策理论和行为一致性理论,本土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主动式决策机制创新”:

决策创新机制的异质性。根据异质性决策理论,我国企业要改掉过去在组织、技术、管理以及营销战略等方面的混乱经营状态,企业决策去除孤立性因素,要从多角度和异质性出发来加强决策创新的关联度。由于企业创新决策投入系统涉及到各个主要部门,因此决策投入必须依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满足企业决策机制创新所需要的必要资金投入;
第二,注重将创新作为决策机制改革投资的评估条件;
第三,企业决策行为以不损害当期现金流为前提。

决策创新机制的时效性。我国企业处于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在产业政策和法律环境中都存在较多的发展不确定性,因此,面对市场的迅速变化,企业决策要以提升时效作为重要创新点,改善长期以来形成的组织结构复杂性和市场反应滞后性,使得决策的速度满足市场竞争标准。本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常常出现较好的创新设想受到决策层的制掣而拖延良久,最终成为无效决策,因此,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决策创新的“新”字一定要抓住,时效性是创新决策的重要组成点。

决策创新机制的层次性。本土企业经过超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化的企业多层次组织结构,企业决策层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被众多的组织层次所包围,不同的组织层次之间都有创新可能,因此,企业的创新决策就要对应组织结构的多层次性。企业的重要决策往往由最高决策者完成,“智囊团”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这也涉及到决策的层次协调问题,此时就要处理好组织层次间的不同意见。

决策创新机制的战略性。企业的战略性决策即是高层管理人员做出的决策,战略性创新往往会涉及到范围非常大的市场,例如我国大型企业青岛海尔和联想科技集团将市场视野放在世界范围内,而大范围环境下的决策盲目性、市场动荡性以及竞争复杂性都是潜在经营风险的代名词,因此,企业决策机制创新就要处理好局部与战略的关系,企业创新决策不以大范围市场作为考虑因素就只是局部创新,而缺乏必要的周期性商业计划也很难称之为战略性决策创新,一切因素都要求本土企业以提升内部生存动力为基础来加强战略性决策机制创新。

决策创新机制的赢利性。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赢利,企业盈利模式可以综合反映商务活动和业务活动的六个“软资源”,即利润来源、利润项目、保利策略、企业文化、利润杠杆以及利润组织,在软资源条件发展完善的同时,创新决策机制作为硬性辅助资源就可以进一步优化软资源配置。因此,企业不能脱离赢利初衷而进行决策机制的创新,诸如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业务流程控制、企业文化营销以及利润杠杆等因素都要作为决策机制变革的重点参考,科学的创新型决策一定建立在提升员工情绪、资源内耗减少和创立品牌忠诚度的赢利理念基础上。

结论

企业决策的本质即是对于差异化市场条件下竞争程度高低的异质化反应,这是异质化决策理论视角下企业组织行为学的基础观点之一。我国现代型本土企业脱离于计划经济体制而具备西方当代企业组织结构,因此对于异质性、时效性、组织层次性、战略性以及赢利性的决策创新机制具备先天的培育土壤。在十二个五年计划发展过程中,本土企业的决策机制创新对于盘活我国中、小经济主体经营和消除国有企业“一言堂”式的管理决策行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代管理科学创新向企业管理的实践拓展。

参考文献:

1.陆毅,李冬娅.产业集聚与企业规模[J].管理世界,2010(3)

2.杜靖.基于动力机制视角的传统企业创新转型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13(6)

3.张向辉.谈概率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0(8)

4.邱明峰.企业决策信息的获取与盈利模式创新管理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3(1)

5.肖丽.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绩效评价[J].中国商贸,2012(9)

6.巫强.本土装备制造业市场空间障碍分析-基于下游行业全球价值链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7)

成本决策论文范文第4篇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核属性的确定往往是决策表中属性约简的基础。结合决策表的树型结构表示,给出了决策表中正域和非正域的计算方法,并从核属性的定义出发,计算树型决策表中正域和非正域相对于属性全集正域和非正域的变化,提出了一种计算决策表中核属性的方法。对其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以及对一个气象决策表例子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粗糙集;决策表;属性约简;核属性

中图分类号: TP18

文献标志码:A

New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attribute core in decision tables

FENG Lin1,2

(

1.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

2. Sichuan Key Laboratory of Visualization Computing and Virtual Reality,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China

)

Abstract:

Attribute reduction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rough set theory, and determination of core attribute is the bas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ttribute reduction. By using the tree structure knowledge expression in the decision tables, an approach for compu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gion is introduced. Next, a high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core attribute is developed. An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llustrated by theoretic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ttribute reduction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study on rough set theory,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core attribute is the basis of attribute reduction. By using the tree structure knowledge expression in the decision tables, an approach for compu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gions was introduced. Next, a high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core attribute was develop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illustrat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ttribute reduction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rough set theory, and determination of core attribute is the bas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ttribute reduction. First, by using the tree structure knowledge expression in the decision table, an approach for compu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gions was introduced. Next, according to chang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gions in tree structure decision table relative to the conditional attribute set, an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core attributes was developed. An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was illustrated by time and space complexitie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 in a weather decision table.

Key words:

rough set; decision table; attribute reduction; core attribute

0 引言

粗糙集理论由波兰逻辑学家Pawlak教授于1982年提出。由于粗糙集理论能够定量分析处理不严密、不确定或不完全的信息和知识,因此,作为一种具有极大潜力和有效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已在特征选择[1]、决策规则生成[2]、数据融合[3]、故障诊断[4]等方面取得了较成功的应用。

决策表(也称决策信息系统)是粗糙集理论的知识表达工具,决策表中的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决策表中属性核的计算对解决属性约简这一核心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缩小属性约简算法在属性空间的搜索范围,降低属性约简算法的复杂度。因此,如何高效地确定一个决策表中的属性核显得非常关键。在计算核属性诸多方法中,使用较广泛的是文献[5]中提出的利用分明矩阵来确定核属性,它首先建立决策表中的分明矩阵,然后指出分明矩阵中单元素属性即为决策表的核属性;文献[6]中指出了文献[5]方法的错误,并定义了一个新的分明矩阵来求解核属性;文献[7]中对文献[5]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算法主要优点是不需要建立分明矩阵的中间步骤,因此,降低了文献[5]方法的空间、时间复杂度。

通常决策表都是以表结构来表示和存储数据的,树型结构是决策信息系统的另外一种表示方式,目前已有一些研究人员在粗糙集理论的研究中引入了树型结构[8-9]。然而,对

于树结构表示下的属性核计算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决策表的树型结构给出了一种计算决策表中核属性的算法。根据对算法的复杂度分析及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算法的高效性。

1 核属性判定方法

为了方便叙述,首先引入与本文相关的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10]。

定义1 决策表或决策信息系统。一个决策表S=(U,R,V, f),其中U是对象的集合,也称为论域,R=C∪D是有限非空属性集合,C∩D=,D≠,子集C和D分别称为条件属性集和决策属性集,V=∪r∈RVr是属性值的集合,Vr表示属性r的值域, f: U×RV是一个信息函数,它指定U中每个对象x的属性值。

文献[10]指出:一个多决策属性的决策表可以容易地转换为多个单决策属性的决策表,因此,本文讨论的均为单决策属性决策表。

定义 2 不分明关系。给定S=(U,R,V, f),BR,不分明关系IND(B)定义如下:

IND(B)={(x,y)|(x,y)∈U×U;

歇b∈B歇x∈U歇y∈U(f(x,b)=f(y,b))}

定义3 条件分类和决策分类。给定S=(U,C∪D,V,f),设U/IND(C)和U/IND(D)分别为论域U在属性集C和D上形成的划分,条件分类定义为Ei(Ei∈U/IND(C)),决策分类定义为Xj(Xj∈U/IND(D)) ,其中,|X|为集合X的势。

定义4 相对正域。设U为一个论域,P、Q为定义在U上的两个等价关系簇,Q的P正域POSP(Q)定义如下:

POSP(Q)=┆∪X∈U/QP-(X)

定义5 近似分类质量。给定S=(U,C∪D,V, f),B联A,B对决策D的近似分类质量γB(D)定义为:

γB(D)=|POSB(D)||U|

定义6 属性核。设P、Q是定义在U上的两个等价关系簇,若POSP(Q)=POSP\{r}(Q),则称属性r为P中相对于Q不必要的,否则称r为P中相对于Q必要。P中所有相对于Q必要的属性组成的集合称为P的Q核。

根据以上定义,给出核属性的判定定理。

定理1 给定S=(U,C∪D,V, f),a∈C,如果a是核属性,删除a有以下两种情况:

1)至少存在属于正域但不属于同一条件分类的两个对象产生冲突(根据定义6,容易得证);

2)至少存在一个原本在决策表正域中的对象,一个原本在决策表非正域上的对象,它们在条件属性C\{a}上的取值一样。

证明

因为a是核属性,删除a后,根据定义6,有POSC(D)≠POSC\{a}(D)成立。也就是说,条件属性集C对决策D的正域必将发生改变,那么,一定存在对象x∈POSC(D),而xPOSC\{a}(D)。

另一方面,由于U/IND(C)是U/IND(C\{a})的细分,因此,至少存在一对象y∈U,有(x,y)∈IND(C\{a})成立,即结论2)成立。证毕。

定理2 给定S=(U,C∪D,V, f),a∈C,如果a是核属性,则γC(D)>γC\{a}(D)。

证明 在S中,如果a是核属性,由定理1知:

POSC(D)陋POSC\{a}(D)

即有:

|POSC(D)|>|POSC\{a}(D)|

成立。根据定义5得:

γC(D)>γC\{a}(D)

推论1 给定S=(U,C∪D,V, f),设POSC(D)是S的正域,NPOSC(D)是S的非正域,属性a是核属性的充要条件是:x∈POSC(D)∧x∈Ei满足:

y∈NPOSC(D)∧(y∈Ei)

或者:

y∈POSC(D)∧(y∈Ei)∧(D(x)≠D(y))

其中:Ei∈U/IND(C\{a})(i=1,…, n),n为条件分类的个数。

决策表S的树表示是通过S的所有条件属性C和决策属性D的取值来决定的,该树型结构的高度为(|C|+|D|),且所有对象都在树型结构的同一层。

┑4期 肓:一种新的决策表核属性计算方法

┆扑慊应用 ┑30卷

根据推论1可知:如果要判定某个属性是否是核属性,首先要得到信息系统S的正域和非正域,由此,我们给出树表示下决策表中正域和非正域的计算方法。

1.1 核属性计算方法描述

算法1 树表示下决策表中正域和非正域的计算方法。

输入: S=(U,C∪D,V, f)。

输出: S的正域POSC(D)和非正域NPOSC(D)。

Step1 POSC(D)=,NPOSC(D)=,Tree = NULL;オ

Step2 For xi∈U(i=1,2,…,|U| ) Doお

If Tree=NULL Thenお

InsertToTree(Tree, xi) End Ifお

Else { j=1;

While (j≤|C|+1 ) Doお

根据xi在Cj的取值寻找xi在Tree中的分支

j=j+1;

Loopお

}

Loopオ

Step3 比较对象在Cm和D上的取值,

1)如果对于同一Cm有多个分支,且这些分支对应的对象集合为{Ui1,Ui2,…, Uik|k为分支数目},则NPOSC(D)=NPOSC(D)∪Uil(l=1,2,…,k);

2)如果对于同一Cm只有一条单支,且这条单支对应的对象集合为Uj,则POSC(D)=POSC(D)∪Uj。

Step4 Stop。

在得到了S的正域和非正域后,下面给出S在树表示的属性核的算法。

算法2 S的属性核计算方法。

输入: 由算法1得到的正域POSC(D)和非正域NPOSC(D)。

输出: S的属性核Core。

Step1 Core=,i=1;

Step2 For ai∈C(i=1,2,…,|C|) Doお

Tree = NULL;//Tree中不含属性ai

For x∈POSC(D) Do

If Tree中有某个叶子节点y满足C\{ai}(x)=C\{ai}(y)∧D(x)=D(y) Thenお

Core = Core ∪{ai};i=i+1; 转Step2;お

Else InsertToTree(Tree, x);

End If

Loopお

For x∈NPOSC(D) Doお

IfTree中有某个叶子节点y满足C\{ai}(x)=C\{ai}(y) Thenお

Core = Core ∪{ai};i=i+1; 转Step2;お

End If

Loopお

i=i+1;

Loop

Step3 Stop

1.2 算法分析

1.2.1 时间复杂度分析

对于本文计算核属性方法,算法1的时间复杂度为O(|C||U|),算法2的时间复杂度为O(|C|2|U|),因而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C|2|U|);文献[7]中的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C|2|U|log|U|);文献[5],由于要用分明矩阵来计算属性核,建立分明矩阵的时间复杂度为O(|C||U|2),再由分明矩阵计算核属性的时间复杂度为O(|C||U|2),因此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C||U|2)。因此,本文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低于文献[5]与文献[7]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1.2.2 空间复杂度分析

对于本文计算核属性方法,由于算法存在着一个建树的过程,因而其空间复杂度较大,其空间复杂度为O(|C||U|)(晃一个正的常数)。文献[7]中的空间复杂度O(|U|),而文献[5]中用分明矩阵来计算属性核算法的空间时间复杂度O(|C||U|2)。因此,本文算法的空间复杂度高于文献[7]中算法空间复杂度,低于文献[5]中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2 实验测试

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给出一个表1所示的气象决策表例子。

首先,根据算法1及算法2,可求得表1属性核Core={a1,a4};而文献[5-7]中方法得到的属性核Core={a1,a4},说明本文方法与一些粗糙集的经典方法,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高效性,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的硬件环境是:CPU:Intel Core Duo 2.2@GHz,内存2@GB,Windows XP操作系统。

具体测试过程如下:

1)用本文方法计算表1中的属性核并记录其运行时间;

2)用文献[5-7]中方法计算表1的属性核,并分别记录其运行时间,结果见表2。

从表2测试结果来看,对比经典求属性核方法,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表格(有表名)

表1 关于气象例子的决策表

序号

条件属性集C

Outlook(a1)Temperature(a2)Humidity(a3)Windy(a4)

决策属性D

1SunnyHotHighFalseN

2SunnyHotHighTrueN

3OvercastHotHighFalseP

4RainMildHighFalseP

5RainCoolNormalFalseP

6RainCoolNormalTrueN

7OvercastCoolNormalTrueP

8SunnyMildHighFalseN

9SunnyCoolNormalFalseP

10RainMildNormalFalseP

11SunnyMildNormalTrueP

12OvercastMildHighTrueP

13OvercastHotNormalFalseP

14RainMildHighTrueN

表格(有表名)

表2 各方法所用时间

属性核方法所用时间/s

本文方法0.016

文献[5]中方法0.027

文献[6]中方法0.029

文献[7]中方法0.018

3 结语

属性核的确定是粗糙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核属性的定义出发,结合决策表中树型结构的表示,给出了树表示下求属性核的有效方法。虽然本文的工作只在一个小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但文中方法可以扩充到海量数据集中,因此,本文方法对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海量数据挖掘也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致谢:感谢重庆邮电大学胡峰副教授为本文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加阳, 薛双盈. 一种快速广义动态约简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08, 34(21):56-58.

[2]张雪英,刘凤玉, KRAUSE J. 粗糙集分类算法的近似决策规则和规则匹配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05, 32(6): 129-132.

[3]徐捷,徐从富,耿卫东,等.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动态目标识别及跟踪[J]. 电子学报, 2002, 30(4): 605-607.

[4]肖迪,胡寿松. 实域粗糙集理论及属性约简[J]. 自动化学报, 2007, 33(3): 253-258.

[5]HU X H, CERCONE N. Learning in relational database: A rough set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1995, 11(2): 323-338.

[6]叶东毅,陈昭炯.一个新的差别矩阵及其求核方法[J]. 电子学报, 2002,30(7):1086-1088.

[7]赵军,王国胤,吴中福,等. 一种高效的属性核计算方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3, 24(11): 1950-1953.

[8]苗夺谦,王珏. 基于粗糙集的多变量决策树的构造方法[J]. 软件学报, 1997, 8(6): 425-431.

成本决策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职业决策困难是职业决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文章对近几年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在国外,职业决策的研究一直是职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parsons在1909年就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但是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却起步较晚。camp-bell认为以前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主要是指职业犹豫(career indecision ),而且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理论上对职业未决问题进行分类。而对职业决策困难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gati等人从理论上探讨了有关职业决策困难的分类,现在的研究大部分是以这种分类为基础的。这种分类以决策理论为基础,把职业决策者看成一个“完美职业决策者(ideal career decision maker )”,因此又叫做完美职业决策者模型。完美职业决策者是这样的一种人:了解自己的职业决策需要,并愿意做决策和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其他人的决策和完美职业决策者之间的不一致,说明存在着职业决策困难。

1职业决策困难的理论研究

    从研究策略上,研究职业决策困难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经验人手,通过对职业决策困难与无困难者差异的比较研究,获得职业决策困难的核心因素;二是从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人手,通过检验职业决策的核心要素的发展状况,确定职业决策水平或职业决策困难程度。

    早期关于职业决策的研究,并不是从职业决策过程理论人手的,而是集中研究职业决策困难方面。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主要是在职业选择或主修专业已做出决定的和未做出决定的大学生。研究主要关注两大问题:未作决定的大学生占有多大比例;如何区分已决定的与未决定的大学生。尽管有大量不同的研究试图找出已决定的与未决定的大学生之间差异,但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从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人手,通过检验职业决策的核心要素的发展状况,确定职业决策水平或职业决策困难程度。

    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认为,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典型困难,与职业发展的正常阶段一致,尤其强调职业成熟度的概念。比如在职业进人期,选择合适的职业是主要困难;在职业巩固期,适应和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在职业维持期则主要是保持自己已经取得的地位,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在职业衰退期则主要是为退休后的生活作计划和安排。与职业决策困难直接联系的内容主要是在职业进人期。

    holland对职业决策困难的类型和水平作了分类,这种分类反映出了从表面的(如缺乏信息)到更深层的可能性原因。对兴趣没有充分的了解也是一个妨碍个体做出决策主要因素之一。hol-land等假定职业决策困难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1)职业认同(identity)困难;(2)缺乏关于工作或训练的信息;、(3)环境或个人的障碍。

    社会学习和认知行为的理论家也对职业决策做出了解释。taylor和betz依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结构,提出个体在知觉成功执行任务能力上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在职业决策时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困难。

    根据osipow和gati提出的模型,职业决策困难分为在决策过程开始前的困难和在决策过程中的困难,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十个方面:①缺乏准备,细分为:缺乏动机;犹豫不决;错误的信念;②缺乏信息,又细分为:缺乏决策过程的信息;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的方式;③不一致的信息,又细分为: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

    通常而言,从经验出发的思路可能出现的间题是难于建立系统的职业决策理论,不利于职业决策理论的发展,但它的实证效度很高,能区分职业决策是否存在困难。而从理论出发的思路研究的理论性会比较强,但由于决策核心要素之间可能出现的逻辑交叉和重叠,会导致用这种办法编制的检测工具难于获得理论支持。如何使二者结合,相互地取长补短,实现对职业决策困难问题理论与经验脱节问题的很好解决,仍是一个难题。os1pow与gatl合作,从理论角度编制了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用聚类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表明:该问卷基本支持理论假设。这是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的一次尝试。

2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工具

    目前用于测量职业决策困难的主要工具是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其他相关测量工具还有职业决策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信念问卷和我的职业情境量表等。

2. 1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areer decision一mak-ing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cddq)

    到目前为止cddq共有四个版本,最初版本由osipow和gati于1996年合作编制而成。最初编制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于刚刚开始进行职业决策的成人(也包括在校大学生,我们称之为原版)。osipow和gati研究表明实证结构和理论构想结构高度一致,而且和职业决策量表呈正相关(0.77)、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两个分量表呈负相关(0. 55和一0. 52 )。并且与专业已定大学生相比,专业未定大学生在cddq上的得分远远要高,证明cddq具有较满意的结构效度和同时性效度。kleiman’和gati验证了测量职业困难和职业准备的两个量表—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和职业信念量表之间的关系,二者高度正相关( 0. 82 ),分量表之间的相关从一0. 03和0. 83,而且两个量表在不同职业决策阶段都能对个体的职业决策困难进行区分。albion和fogarty `}用结构方程对cddq的结构进行了验证。gati , osip-ow , krausz和saka通过对职业咨询者和来访者的配对测验,结果表明cddq具有较高效度。最初版本经过gati和saka的修订适用于中学生(我们把这一版本称为中学版)。gati和saka于2001年对cddq又做了修订使之适用于网络(我们称之为网络版),并把网络版和纸笔测验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网络版和纸笔版(原版)的一致性信度系数非常接近,分别为0. 87和0.88。两者的结构都和理论构想一致。目前cddq最新版本由34题构成(我们称之为简版),简版的信度和效度和原版基本一致。

2. 2职业决策量表(career decision scale,cds )

    职业决策量表可以快捷而有效地测量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状况,特别对决策有困难的学生更有效。cds的基本思想是先了解个人对职业和专业的确定性程度,然后了解个人职业决策困难的干扰因素,通过探讨职业决策困难的情况,反映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确定性和清晰度也反映决策困难情况。cds是以经验为基础编制的量表,主要通过有无决策困难来作为项目筛选的依据。因此,职业决策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其量表总得分要高于不需要帮助的学生,需要职业辅导的学生量表总得分将显著高于不需要辅导的学生。问卷第一部分的得分高表明专业和职业确定性程度越强,第二部分得分越高表明职业决策困难程度越大,两部分呈负相关。cds重测信度为0. 70一0. 90,内部一致性系数报告在0. 80左右,具有较好的同时效度与结构效度。我国、台湾地区也有修订试用,信度和效度基本可以。

2. 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career decision一making self一efficacy scale,cdmse)

    taylor和betz设计了cdmse用于测量个人需要成功做出职业决策时的自信程度,该量表的理论基础是crites的职业成熟度理论与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cdmse的内容结构选自于职业成熟度量表中的职业选择能力部分主要包括:自我评估、职业信息获取、目标设置、职业规划和问题解决的自我效能。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同时性效度。国内学者彭永新和龙立荣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特性和内部一致性信度,但重测信度偏低,五个因素之间的相关过高。

2. 4我的职业情境量表(my vocational situationscale , mvs )

    我的职业情境量表由holland , d}iger和pow-e:于1980编制。mvs用来评估职业决策困难,为职业决策辅导提供诊断服务。mvs包括3个分量表:(1)职业认同量表用于测量个人职业有关属性的清晰度和稳定性。(2)职业信息量表用于测量需要获得职业信息的需求程度。(3)障碍量表用于测量需要克服达到职业目标的障碍状况。mvs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

3职业决策困难的实证研究

3. 1职业决策困难与个体因素

    职业决策困难和许多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特征有关。多数研究支持职业决策困难存在着性别、年级间的差异,itamar , gati和saka的研究表明在不合理的信念,内部冲突,外部冲突和总分上,男性报告的困难要远远大于女性;在不一致的信息方面,女性报告的困难高于男性。在外部冲突上,职业选择困难随着年龄(年级)而下降。而且以色列九年级、十年级和十一年级的青少年为被试发现三个年级实证模型和理论模型高度一致。hijazi, tatar和gati认为最大的性别差异表现在缺乏准备和它的三个维度中的两个:缺乏动机和犹豫不决;男性在缺乏动机方面报告更大的困难,女孩在犹豫不决方面报告更大的困难。男孩在外部冲突、缺乏信息方面报告更大困难。mau认为在职业决策时更多强调家庭愿望而不是个体愿望的个体比其他的个体报告更多的困难。wei一cheng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比高中生报告了更少的职业决策困难。

    lease对控制点、工作知识和职业决策困难指导者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由于缺少职业指导者和职业信息源,少数民族学生经历了更多的职业决策焦虑和职业外控点,职业外控点常和职业决策困难联系在一起,而且种族和学院类型并不能减弱控制点、工作知识和职业决策困难之间的关系。shiloh和shenhav一sheffer对职业决策困难和职业决策风格关系的研究表明:职业决策困难量表总分和理性决策风格呈负相关,和直觉决策风格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直觉决策风格和决策困难的三个具体类别缺乏动机、错误的信念和内部冲突呈正相关。morgan和ness对职业决策困难分类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性别角色定位、职业认同发展阶段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与高职业决策困难相比,低职业决策困难者有更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性别角色定位为男性化("masculine")和“雌雄同体”(androgynous);处于较高职业认同阶段的个体有较少的职业决策困难;但是研究也认为到底是低职业自我效能感造成了高职业决策困难还是相反还不清楚。

3. 2职业决策困难与文化因素

    职业决策困难不仅与个体因素密切关联,同时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gati等人对美国和以色列被试的研究表明,两者的职业决策困难结构高度一致。luzzo和mcwhirter研究发现妇女和少数民族比美国白人知觉到了更多的职业相关的障碍。在跨国研究中,mau发现台湾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知觉到了更多的职业决策困难,也发现不同国别的学生在职业决策困难聚类上存在着差异。研究表明亚裔美籍大学生比美国白人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所有方面报告了更多的职业决策困难。brown认为文化价值已经被证明是职业决策研究中的重要变量,个体主义文化更有利于培养职业决策的独立性和理性可能比集体主义的文化的个体报告更少的困难。

3. 3职业决策困难的干预研究

    gati等和mau,jepseri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职业指导系统(computer一assisted career guidancesystems, cacgss)能减少个体的职业决策困难,特别是信息缺乏方面的困难。

4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外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实证研究还刚刚起步,积累的成果相对较少,而国内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对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

4. 1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念和维度结构不一致

    gati, krausz和osipow也认为在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广泛应用之前,还需要对职业决策困难的维度,特别是10个方面进一步研究。hijazi, ta-tar和gati研究表明外部冲突应该归属为缺乏准备而不是错误信息。这种不一致在以美国人为被试的研究中也出现过。primi等人研究表明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应该是4个维度17方面。

4.2不同文化背景研究所得结果不同

    mau的跨文化研究表明职业决策困难的分类对美国大学生非常适用,但对台湾学生来说因素模型的适合度较差。而且对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的信效度检验主要取自于美国和中东地区的大、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扩大取样范围例如需要再就业的下岗职工等。blustein和ellis认为进一步的研究应该对更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施测来验证职业决策困难的文化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应该用误差分离技术(error partitioning techniques)例如genovas或irts来直接验证造成偏差的原因是文化还是其他因素。mau也认为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验证特定因素(例如文化认同发展、价值定位、决策风格等)对决策过程的内容的影响。特别是我国的研究较少,急需加强本土化的研究。目前我国对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仅限于介绍国外的研究进展,因此急需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本土化的研究。

推荐访问:决策 成本 论文 成本决策论文【五篇】 成本决策论文(精选5篇) 成本决策案例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