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网络用语论文【五篇】(完整)

2023年网络用语论文【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30 19:5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网络语文教学作用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和重要功能,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及审美能力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促进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网络用语论文【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网络用语论文【五篇】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第1篇

网络语文教学作用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和重要功能,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及审美能力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促进学生为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快速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在此,我们就先来讨论讨论网络发展对语文教学起到的积极的教学影响。

1.网络的丰富教学资源能为学生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

网络知识和信息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在网络信息中就比较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或是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大优点。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也就是计算机还未出现之前学生或是教师想要找寻一个汉字或是字词还需要查阅资料很长时间,而自从网络及互联网逐步普及以来,这样的事情便成为了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学生自己在查找一栏中输入电视机或是电冰箱就会出来十分全面的讲解,对于语文这门语言教育学科而言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2.网络的开放性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

汉语语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能够较好地学习汉语言并加以利用是一件很艰难也很枯燥的事情。当网络逐渐盛行之后,开放性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就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重要的信息搜索平台。在网络信息时代,自由开放的信息世界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运用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并将其进行适当的应用。相对于从前的语文教育只能够局限于校园中、教材中的知识来说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上具有独特的教学意义和教学效果。教学中运用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可以丰富语文教学课堂,真正摆脱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学习的氛围,使知识和教学都更加鲜明、活泼,促进教师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在传统教学中语文写作的素材只能够局限于学生身边发生或是听到的事情,这样就会使写作内容缺少新鲜感。而现在网络逐渐盛行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索一些比较有新意,大家又没有提及到的事件,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起来,这样就会在内容上丰富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运用最恰当最适宜的事例去论证自己的写作观点。同时在学生搜索和筛选的同时感受别人写作的特点和魅力,并且加以借鉴和利用,不断拓宽自己的语文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3.良好的网络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德育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思想观念。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要求趋势。网络信息对民主和人文关怀的不断关注和深化,确保了在网络信息库中存在着大量的包含爱意的信息资源,当学生去关注和搜索时能够在思想感情上打动和感染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网络信息和内容传播能提高审美能力的语文内容,这要比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堂中不断的讲解方式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教学效率方面的收效就会很乐观。

二、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消极作用

网络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教学的便利和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语文知识教学进入了更加现代化的教学形式。但是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够太片面,一定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在包罗万象的网络时代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新鲜的教学资源之外,也使得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网络制式的随意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育的顺利开展。

1.过于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网络就像是一个很大的知识框架,里面包含着很多我们教学需要的或是不需要的知识和事物。在现代网络逐渐深入人心的网络时代中,人类出现了过于依赖网络的心里倾向,大多数人嘴里和心里都在喊着“不会、不懂就找百度”的思想。这样在很多学生看来,百度便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思考问题的“大脑”。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遇到一些问题或是知识上的理解出现问题后,第一想到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分析来寻找到正确有效的解决办法,而是“百度一下”。但是对于网络中的知识来说,它的编写过程并没有我们的教材和一些参考书籍编写的严谨并遵守法律法规。在百度百科中只要编写者发出的信息词条没有明显的违法,我们的法律法规就会在网上呈现很长的时间,如果编写者不注意出现了语文表达上的失误,也会被学生和其他人士广泛流出。

2.语文语言的规范性也逐渐受到网络流行语的威胁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79-01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先进手段,以及多样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直接感觉到课文的传递出来的内容,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传授中利用多媒体能够丰富多彩地展示各种场景和人物,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深入课文。多媒体它有着独特的教学效果,好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多式多样的图片,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彻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多样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融洽和谐,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得优点。

一、计算机多媒体的好处

好奇心是所有学生探求知识的钥匙,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引导他们开启知识海洋的大门。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他们想要理解的知识、事情和资料,来开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开阔视野。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和精髓,就是教师利用好多媒体进行知识传授的好手段,教师们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能活灵活现的表达课文的情景,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的课文内容,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也是学生学习的情感体现。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很多课文知识素养深刻,知识情绪深厚,知识意境浓郁。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身心都深入到课文知识情感之中,才能体会到课文表达出的精髓和寓意,要能够达到这个教学效果,无论如何是传统教学手段做不到的,而使用计算机多媒教学就能轻而易举的实现这一教学效果。合理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念头,使全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合理的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情景,不断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知识情感在最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轻松,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很好地掌握所学课文的知识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究与拓展课程资源,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手段,开拓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来在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来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网络搜索课外资源,让学生了解课堂外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乐趣,计算机多媒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好处。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作用

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确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时间。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加以辅助的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件展示中让学生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时缺乏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形象的展示课文里的内容,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果。在加上教师的讲解,从而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能有效的掌握。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变了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对语文课的渴望,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的探索。计算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使用就是那一把开启知识海洋的大门的钥匙,计算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使用,必定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力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继续探究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来帮助和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让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WBLL;大学英语;期刊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37-03

一、WBLL的内涵与意义

WBLL是Web-based Language Learning的缩写,指“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本文涉及的WBLL研究仅限于EFL或ESL,即“英语作为外语”或“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层面,它指直接通过互联网(Internet),或经由校园网或局域网连接到互联网,利用其资源而进行的英语学习。WBLL的前身是“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和“多媒体机辅助语言学习”――MCALL(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语言学习和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通过网络学习英语最大的特点有三个:一是海量信息的即时获得,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大量真实语料,即克拉申所定义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中的“粗调输入”(roughly-tuned input),学生根据自身的语言水平接触新的语言知识,通过分析归纳而成功获取,进而形成习得。二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即时的或者非即时的交流互动,达到真实交际和语言输出的目的。三是通过网络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例如国内外正在兴起的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使名校名师的名课程全球免费共享,学习者可自定步调学习课程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基于通过网络学习英语的优势,国内各大学纷纷建立了网络平台和语言实验室,或开设网络课程,把它们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或对课内英语教学的辅助和补充。

近年来国内的语言及教学研究期刊上出现了不少针对WBLL研究的论文,它们的角度有很多,进而笔者又查阅了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其他国家和地区EFL或ESL层面的WBLL研究,发现了一些它们的异同。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国内对象来自“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选用“高级检索”,选取的时间段为2000至2013年,关键字段为“网络”并含“英语学习”,精确检索,来源为期刊,搜索范围为“标题”,经过搜索,共得到论文250篇,再经过内容的筛选,得到国内研究样本245篇。

海外研究的数据样本来自EBSCO数据库。EBSCO数据库是由美国EBSCO公司创建的大型、综合性的文献资料库。笔者选取的标题关键字段为“Internet或Net或Web或E-”并含“English Learning”,时间段为2000至2014年,搜索后再经内容筛选共得到海外数据62篇。

笔者通过阅读所有数据样本的摘要和内容,确定了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每篇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一定是唯一的,经过归纳总结,所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对网络环境架构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包括对软硬件、网络技术、存储方式、网络平台、网络教室等的研究;(2)对网络学习内容的研究,包括对网络课程、应用程序、英语学习网站等的研究;(3)对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包括对学习者个人的计算机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动机、信念、焦虑、情绪、性格、性别等对网络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4)对网络环境中英语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的研究,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互学习等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5)对网络英语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研究;(6)对网络英语学习的评价、测试、监控的研究;(7)对网络环境下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培养的研究;(8)对网络英语学习的意义、利弊及与课堂学习的比较研究。

三、国内WBLL大学英语学习研究数据分析

(一)理论基础

经汇总,国内WBLL研究所应用的理论主要有输入输出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理论等。

(二)论文数量

245篇国内期刊论文的年度分布如下。

表1 国内期刊论文数量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国内对于WBLL的研究和关注从2000年开始兴起,随后相关论文数量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体现了国内研究者和教师对这一领域的日益关注。

(三)研究内容

表2 国内期刊研究内容统计表

表2显示,245篇论文共涉及研究内容293次,国内期刊关于WBLL的论文中把学习者自身差异对网络英语学习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共103次,而经统计在这103次中研究网络学习策略47次,占将近一半;把学习方式作为研究内容共73次,其中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45次,占超过一半。由此可见,国内研究对于学习者自身差异对网络英语学习的影响和网络学习方式的研究最多,而在这两个类别中对网络英语学习策略和网络自主学习最为重视。

下面我们来看看对这些内容的研究随时间有哪些变化。

表3 研究内容次数占各年度总数的百分比

表3是对WBLL研究较为集中的2005至2013年每年各研究内容所占的年度研究总数比例。从中可以看出,被研究次数随时间推移呈明显上升趋势的内容是“学习者自身”和“技术环境”,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越来越重视网络学习的个性化和网络环境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四、国外WBLL大学英语学习研究数据分析

国外以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WBLL研究共在EBSCO数据库中查找到62篇期刊论文,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保加利亚、以色列、土耳其、埃及、阿尔及利亚、墨西哥、伊朗、约旦、黎巴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海外WBLL研究绝大多数是实证研究,且很少涉及语言学理论。

从表4可以看出,在海外研究62篇论文中,把网络技术环境和网络资源作为研究内容是最多的,分别为37次和15次,占总次数的45%和18%,其中对网络技术环境的研究更是占有绝对优势。而对学习者自身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则分别只有9次和7次,各占总数的10%和以下。

五、国内外研究数据的对比与分析

(一)重视对网络技术环境的研究

从表4可以看出,海外的研究45%都是以网络技术环境为研究内容的,国内研究中对网络技术环境的研究也正在逐年增多,这说明网络技术环境正在全球的网络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文提到,网络语言学习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就是交流的实现。网络中的交流活动可以分为即时交流活动(synchronous activities)和非即时交流活动(asynchronous activities)。即时交流活动有在线交谈IRC(Internet Relay Chat)、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虚拟环境实时交流(MOO)等;非即时交流活动有电子邮件(E-mail)、电子论坛(BBS)、博客(Blog)等。新的即时和非即时交流活动形式每天都在出现,因此把更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到网络英语学习中,通过网络更好地实现语言交际是网络英语学习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国内研究多以语言学为基础,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方式较多

国内的研究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动机、信念、焦虑、情绪、性格、性别等对网络英语学习影响,这体现了“个体差异理论”。文秋芳把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可控因素,指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如动机、观念和学习策略等;另一类是不可控因素,指靠自身努力无法改变的因素,如智力、语言能力、个性特征、学生从前的英语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等。个体差异中的不可控因素对英语习得有一定影响,而可控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网络环境下对可控因素进行指导和引导,可以使学生更高效地进行网络学习。

(三)国外较为重视网络新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在海外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网络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要比国内的研究更新颖,如:伊朗研究中的播客(podcast)在听力训练中的应用;韩国研究中的手机在听力学习中的应用;日本研究中的网络游戏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法国研究中的虚拟聊天室对英语学习的作用;俄罗斯研究中的Moodle LMS平台和Web2.1 Wiki技术(多人协作的写作系统)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马来西亚研究中的facebook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意大利研究中的通过多媒体语料库学习英语;黎巴嫩和西班牙研究中的怎样通过电子邮件学习英语等。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则少有新颖的网络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国内的研究也会更多地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以使国内的网络英语学习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和更适应青年学生的需求。

六、建议

1.应重视网络平台的搭建

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以更多地获取信息和更高效地实现互动,从而更充分地发挥网络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2.重视网络学习的内容和

网站的甄选,使其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手段和补充。

3.国内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的研究较多,这说明国内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英语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受到了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教师需要加强监控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网络学习策略。

4.国内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也很多,这反映出国内很多高校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还存在不足,这是由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还是综合能力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5.国内对于网络学习方式也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这说明很多学校在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结合模式上已有了不少思考、探索和好的做法。如何让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相辅相成地服务于输入和输出的确是值得教师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6.国内研究对于网络英语学习评价监控和测试的

研究不多,而这个方面是网络英语学习的研究和操作必不可少和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网络英语学习应该建立起科学的评价监控和测试体系,以完善整个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4]Ellis,R.SLA research and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模因理论 网络语言 特征 规范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互联网被称为是二十世纪信息技术革命的伟大成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网络的普及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网络普及而应运而生的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载体,直接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语言表达。因为网络语言能敏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体现出语言的最新发展趋势,所以其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理论背景

1.1模因理论概述

模因理论最早是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在其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的。“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何自然,2005)。这一理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中出现的诸多一脉相承的相似现象进行分析和诠释,研究模因现象的形成机制。道金斯认为:“meme是一种新的复制因子,一个能够表达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挝坏母拍睢…其繁衍的方式是经由广义的模仿过程而发生的,它将自己从一个大脑传到另一个大脑”。(Dawkins Richard,2006)从模因概念的核心来看,语言也是一种模因。模因理论为解释语言、文化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具有强大的分析阐释能力。

2网络语言及其特点

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除了电脑和描述网络组成的专业术语之外,还有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上广告、网络教育等有关的专业术语。网上的帖子、聊天等还有其他许多用语……还有一套表示感情的符号。还有语体、修辞方面的特点。这些,形成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为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网络传播环境中人们进行交际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和网络科技专业术语的总和。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专指人们在网络交际时所使用的自然语言,本文所分析主要是狭义层面的网络语言。

与传统形式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因其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而与生活中其他形式的语言区别开来 。总体上网络语言有以下特点:(1)形式上简洁多样。由于交流环境和时效上的限制,网络语言多倾向于采用一些简略化的语言,这有利于提高网络交流的效率,但是也导致了网络语言符号错字多、多义性强等不规范现象;
(2)语言诙谐幽默,便于记忆。为了提高网络交流的娱乐性,网民们充分发挥创造力构思出了许多生动而有活力的网络语言,以营造出一种让人觉得轻松幽默的语言环境。但是这也可能导致不规范乃至粗俗、不文明现象日益向现实生活和传统语言渗透,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网民们张扬的个性和标新立异的追求,导致随意创新导致网语中英汉杂糅、文符拼盘、别字别词、文辞不通等失范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网络语言时需要注意和防范的问题。

3网络语言失范问题及对策

网络语言的失范和监管的不到位造成了对标准语言的污染和语言道德失范、语文教育受到冲击等负面影响。所以应当采取恰当措施,来解决网络语言失范问题。主要的对策如下:(1)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英、美、德等国规范网语的政策不是用法律封杀,而是采取一种引导和监督的态度,这种做法不但未使其语言文化出现混乱,反而使其蓬勃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用引导的方式,促进网络语言的发展。(2)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和细化规则。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语言和词汇语料库,促进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同时组织编撰网络语言辞典,收录规范的网络语言,促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3)管理和研究相结合,既要加大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也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只有研究出网络语言的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才有利于对网络语言的科学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已成现代汉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它对当下人们的语言的影响是人们必须关注的问题。要规范网络语言,必须管理和引导相结合,只有加强对网络语言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更好地规范网络语言。

基金项目:本文为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网络文化失范问题及其规制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黎昌友.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及其规范[J].广西社会科学,2009(4).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第5篇

据2010年1月15日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3.84亿人,其中大学生在网民中所占比例大约24.3%。数据表明,我国网民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群体,这一人群占到我国网民的60.4%,超过网民总数的一半。

网络语言(Netspeak),即互联网常用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有别于平面媒体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最初主要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或出于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交流方式,从一诞生便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变体。然而,对于网络语言的概念人们有多种理解,没有统一的答案。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虽然语言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层出不穷,但这些研究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网络语言的定义不明确,对网络语言的性质认识不够充分,研究局限于其构成特点和交际效果,缺少对网络语言全面透彻的语言学研究和论证等等。

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采取试验的方式试图探索以下问题:

(1)言语社区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

(2)语域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

(3)大学生和研究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有差异?受试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有关?有何关系?

2 . 理论基础

2 . 1 网络语言的定义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是一个具有多重理解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Crstal, 2000)。网络语言也用于专指电子文本(Electronic discourse)及人机交际(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的语言(Crystal, 2000)。结合以往相关语言学研究,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包括人类自然语言和物理技术语言。前者指的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实现人际沟通与交流而使用的语言(如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后者指的是为保障网络媒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创新而使用的技术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特指前者,即人们在网络上收集,和交换信息时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它和人们在传统媒体上使用的自然语言一样,是最通俗明朗和最方便直接的终端信息符号。本文采用的是网络语言的狭义定义。

2 . 2 言语社区理论简介

言语社区理论(Speech community)是社会语言学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产生源自人们对语言现象跟社会群体现象的联系的认识。早在1933年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就在其着作《语言论》中提出了言语社会的概念,即凭借言语互相来往的一群人。但第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出言语社区理论的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约翰·甘柏兹(John Gumperz),他认为“凭借共用的语言符号进行常规性互动的人类集合体,并且与其他类似集合体在语言使用上迥然相异的”就是一个言语社区。他后来又补充道:“言语社区,即某种人类集合体,它通过一系列共同的言语符号进行日常而频繁的交往并以此为特色,并根据语言运用中那些有实义的分歧而区别于其他相似的集合体。大多数持久的集团,无论是小到面对面交往的伙伴,还是大到现代国家,或是同业协会,地段团伙,只要表现出值得研究的语言特色,都可以视为一个言语社区。”

甘柏兹提出了言语社区理论之后立即在语言学界引起了轰动,国内外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徐大明先生提出了“社区第一,语言第二”的原则,认为言语社区具有人口、地域、互动、认同、设施等五要素。杨晓黎认为确定一个言语社区,需要具备三个基本元素:可以大体圈定的区域,相对稳定而适量的人群,由区域群体成员共同认可并使用的,与其他群体或整个社会语言有所区别的符号体系或曰语言变体。

2 . 3 语域理论简介

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可追溯至伦敦学派的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和弗思(Firth),但他们都没有对语篇进行具体分析。语域最初是由REid于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1978年,英语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在其着作《作为社会特点的语言》(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中首次提出了语域理论这个概念。他认为语言是随着功能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就是语域。他还把语域看作是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Situation type)相联系的意义结构(张德禄,1987)。除此之外,韩礼德还认为语域理论由三个组成部分,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指的是交际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事情,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以及语言的场景所涉及的话题,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指的是交际者及其基本情况,如社会性质、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关系等,体现的是语言的人际功能;语式指的是语言交际的渠道,媒介和方式,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

3 . 试验步骤

3 . 1 研究问题

(1)言语社区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

(2)语域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

(3)大学生和研究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有差异?受试人的受教育程度是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有关?有何关系?

3 . 2 受试

试验随机选取了某大学一个本科生班级共50名学生,随机选取了某硕士研究生班级共50名学生。因此,受试者的分布情况是:100名学生中,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人数各占试验人数的50%。

3 . 3 试验 设计与实施

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见附录),并统一发放给受试者。为了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在开始答卷前,它们被告知一律采取匿名的方式答卷,而且问卷仅作学术研究之用,不涉及任何素质评估和商业用途。答卷时间为15分钟。

调查问卷由21个问题组成,问题设计可分为2个部分:

(1)第一部分调查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问题2、3、4、13、14、15、16、17、18等是要调查了解大学生受试者和研究生受试者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差异,受试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有关,有何关系。以解决本文第三个问题。

(2)调查受试者对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和认同程度,如询问受试者是否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第3和5题),通过什么媒介使用网络语言(第6题),跟谁使用网络语言(第7题)和受试者及其聊天对象对网络语言的认同程度(第10,11,12,13题),目的是通过调查受试者及其聊天对象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使用频率和认同程度,以弄清楚言语社区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解决本文第一个问题。

(3)调查受试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网络语言,如跟谁聊天使用网络语言(第7题),在谈论什么话题时使用网络语言(第8题),在什么场合使用网络语言(第9题)。目的是验证语域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网络语言以解决本文第二个问题。

4 . 试验结果与分析

本卷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8份,其中第一组受试者,即大学本科生班级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第二组受试者,即硕士研究生班级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问卷的数据输入电脑后,运用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受试者的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

4 . 1 研究问题一

调查发现,网络语言往往具备言语社区的特征,使用网络语言交际可构成一个言语社区。综合甘柏兹等语言学家和语言研究者的观点,我们认为言语社区呈现如下特征:一、存在某种人类集合体,即相对稳定而适量的人群;二、存在一个大体可圈定的以供这些人群生活和交流的区域;三、在此区域内必定存在一种或几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以供此区域的人群共同并频繁使用,并且这种(些)语言或语言变体与其他区域所流通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相异。

首先,言语社区必定含有某种人类集合体,人类集合体是语言社区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存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者这样一个人类集合体的话,那么其成员数量难以估计,就中国而言,网民已有3.84亿,网络语言的使用者至少也有几千万之巨。本调查问卷的几个问题都涉及这个特征。如第5题:“你上网聊天的对象也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吗?”,超过80%的大学生受试者和多于86%的研究生受试者选择了第1和第2个选项;第7题:“你一般跟谁聊天时使用网络语言?”,83%的大学生受试者和90%的研究生受试者选择了第1个选项,表明网络语言必定有其特定、稳定而适量的使用者。

其次,言语社区必定含有特定的区域。正如徐大明先生所言,言语社区既是一种符合社会学定义的社区,又是一种具有语言特征的社区。如果我们可以把网民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交际这种现象定义为网络语言社区的话,它完全符合这个特征,而且带有更加明显的语言特性,同时这个社区还带有鲜明的网络特性,如其区域或媒介为网络,语言是网络语言等。本调查问卷的第6个问题是这个特征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个区域内必定存在一种或几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以供此区域的人群共同并频繁使用,并且这种(些)语言或语言变体与其他区域所流通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相异。网络语言本身就不同于传统语言,它之所以被认为是火星文,就是因为它广泛地在年青一代如80后、90后之间流通,它的构成和意义不同于传统语言,年长者和不频繁使用网络者很难理解和接受。如在传统语言中,可爱指的是某人或某物讨人喜欢之意,但在网络语言中,可爱是可怜没人爱之意。年长者不知道是因为他们并不接触和使用,然而它被年青一代广泛而频繁地使用,以至于它和传统语言中的可爱在意义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别。本调查问卷的问题如第4、10、11、12题都符合此特征。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和研究生受试者了解、认同和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由此我们可以认定这种现象构成了网络语言社区。

4 . 2 研究问题二

研究还表明,在网络这个特殊领域里所使用的语言即网络语言不同于其他领域所使用的语言,换言之,网络语言完全符合语域理论的特征。这个领域的词汇、语法甚至句子结构与其他语域存在较大差别。例如本问卷第8题的8k7和马叉虫在传统语言里没有任何意义,但在网络语言里,8k7指的是“不客气”之意,马叉虫指的是“骚”的意思。语域的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场、语旨和语式在本问卷调查中均有体现,受试者的反馈结果也符合语域理论特征。如第8题调查的是语场的问题,绝大多数受试者选择了第2个选项(大学生受试者占74%,研究生受试者占95%),即大部分受试者在谈论随意性话题时会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第7题询问的是语旨的问题,绝大多数受试者选择了第1个选项(大学生受试者占83%,研究生受试者占90%),表明受试者更加愿意和自己的同龄人聊天时使用网络语言,很可能是因为受试者与同龄人的基本情况相差不大吧,如它们的年龄差别不大,社会地位较趋同,都有经常使用网络聊天的特点等。第9题调查的是语式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受试者选择了第2个选项(大学生受试者占87%,研究生受试者占100%),即受试者更倾向于在非正式场合使用网络语言。

综上调查结果表明,网络语言符合语域理论的特征,因而语域理论可以解释网络语言。

4 . 3 研究问题三

4.3.1 对比两个实验组

我们把大学生受试者归为第一组,把研究生受试者归为第二组,其中给第一组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给第二组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我们的研究希望对比这两组受试者,了解他们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有差异。

我们以第2题为例看哪一组受试者更喜欢网络语言。统计数据显示,第一组受试者选第1选项的比例占48%,选第2选项的比例有52%;第二组受试者选第1选项的比例占40%,选第2选项的有60%。对照表明,大学生受试者比研究生受试者更喜欢网络语言。

再以第12题为例:“您认同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吗?”,第一组有43%受试者选择第2选项;而第二组受试者中选2选项的人占57%。显然,研究生受试者比大学生受试者更认同网络语言。

从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和研究生受试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没有显着差异。

4.3.2 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有关

我们以第2题为例看看卡方检验:

皮尔逊卡方检验和似然比卡方检验中的显着水平分别达到0.780和0.951,大大高于0.05,表明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与他们喜不喜欢网络语言是两个独立的变量,也就是说这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同样,我们再看看报告12题的卡方检验表:

卡方值为0.468,显着性水平为0.465,也远远大于0.05。这也表明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与他们对网络语言的认同没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18题的卡方检验结果为:

其卡方值为0.096,显着性水平为0.065,均大于0.05,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和检验,本调查显示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与其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没有直接关系。

5 . 结语

推荐访问:用语 论文 网络 网络用语论文【五篇】 网络用语论文(精选5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