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居住空间设计【五篇】

2023年居住空间设计【五篇】

时间:2023-06-29 11:4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根据心理学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颜色属性,是同中有异。例如,你的财产的色调是蓝色,蓝色调的色调更能体现你的性格和魅力等。颜色和其他颜色,内饰颜色和统一的整体趋势形态组合关系体现的颜色和颜色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居住空间设计【五篇】,供大家参考。

居住空间设计【五篇】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第1篇

一、色彩的情感与心理效应

1.色彩的物理反应

事物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通过视觉传输到大脑,那么视觉冲击力则是最大的颜色。

2.色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根据心理学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颜色属性,是同中有异。例如,你的财产的色调是蓝色,蓝色调的色调更能体现你的性格和魅力等。颜色和其他颜色,内饰颜色和统一的整体趋势形态组合关系体现的颜色和颜色的多样性。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适合自己色调的房间,我们知道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颜色属性,选择一间属于自己的颜色的房间。

二、色彩设计在生活空间的使用

在居住空间内的色彩设计是设计的重点,除了专注于在门面造型设计,同时也为在装饰材料和颜色优秀的设计,与他们加强颜色的前提下,环境的和谐视觉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是比可少的。居住空间色彩设计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色彩搭配的问题,这是居住空间色彩设计能否能带给我们舒适的关键一步。孤立的看到的是美丽的颜色在这个意义上,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颜色匹配,不存在不可以使用的颜色。

1.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生活空间的色彩设计时,应该首先了解和色彩有着重要联系的几个问题:第一,利用空间的目的。第二,空间的大小,形式。第三,空间取向。第四,使用空间的人的类别。第五,在用户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长度。学习的教室,工业厂房,各种活动和工作,需要不同的眼部条件,可以提高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是其关注的重点。同时,颜色和周围环境采取互相照顾。第六,用户偏爱的颜色。应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2.居住空间色彩构图

(1)色彩在居住空间内构图中的重要性能够做出一些吸引眼球,或者降低它的重要性;
颜色可以使室内空间变成最大或最小,颜色可以增强居住空间的面积和空间感,也会破坏它的形式,颜色可以通过反射进行修改。作为对象,材料,结构,形状和空间多样性和复杂性,内部颜色均匀的每一级中,显然色彩对居住空间的够图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2)室内颜色划分为了打破空间的单调原划分,我们通常分为室内色彩,家具,颜色,面料的颜色,家具和物体颜色的方式。纺织物和陈设的颜色,包括窗帘、沙发和灯具、电视机、冰箱等它们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在室内环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物体的颜色我们也要和室内的其他物体相互呼应。

三、居住环境中色彩设计原则

色彩设计在居住环境中设计风格的变化或建立某种行动会带来不同的东西,让我们充分享受视觉艺术带来的美感。经过实践和探索色彩设计在居住环境中有以下原则和规律:第一,在各种空间,色彩的和谐与对比色之间的互动协调,室内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就是这三种元素的颜色-最接近的色调,亮度和纯度,从而团结意识。第二,各种情绪,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感受,否则会给人不一样的心情,所以内饰颜色和设计,以使颜色要考虑人的感情。第三,自然色融入居住空间,目的是为了把人们带入一个轻松自然的空间,也可以混合内部和外部的空间。

四、结论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居住空间;
设计

1 引言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对调节市场住房供给,保证中低收入者基本住房需求,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保障性住房特点,针对性的对居住空间进行设计,满足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的同时,提高其居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是很有必要的。

2 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指城市的廉租住房、城市的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林区、垦区、煤矿职工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拉动拉动铸铁、钢材、水泥等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对拉动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带动国内消费市场发展和兴起,促进全国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2 保障性住房建设特点

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房建设相比,从建设理念、设计要求、标准、以及市场运作上都存在明显的区别,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首先是保障性。保障性住房是建设是民生工程,是政府保障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和居住条件的一项惠民政策,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次是经济性。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不追求豪华、高档的设计,其材料的选取、绿化、景观的设计,空间的利用等都以经济性为主要原则,以满足基本居住条件为根本要求,力求通过最优的设计、合理的搭配设计最佳的居住空间,满足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基本的居住要求。

第三是适用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考虑经济性的同时同样要满足适用性和便利性,整个居住空间的布局功能明确,空间利用率高,居住的总体统一性要高,同时,整个居住区的物业服务要与其他住宅小区完全相同,户内的原有配套设施以适用性为主。

2.3 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总结分析大量城市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的案例可以发现,目前的保障性住房设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在建筑的选址上存在问题。由于城市中心区段土地供应量的短缺,以及政府考虑土地出让收益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保障性住房都分布在偏离城区中心的城市边缘地段,公交系统、地铁轨道系统延伸度较差,小区的配套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短期内无法健全,影响了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二)建筑单体设计存在不足。大量小户型内走道设计的保障性住房较普遍,光线昏暗且非常不开敞,简单的设计处理使人的行为活动变得异常不舒适,同时,单体建筑套型设计简单化,未考虑小户型住宅中弹性空间的设置、多样化的选择等设计方向,卫生间、厨房设计缺乏实用性和灵活性,储藏空间设计缺乏。(三)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存在不足。通过分析发现,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外部空间缺乏活动设置以及必要配套设施、缺乏无障碍设计,整个社区的居住缺乏安全性;
在空间利用上,空间利用效率低、材料选用不经济、空间类型单调使得整个保障性住房居住舒适度大打折扣。(四)在整体性规模方面还存在不足。调查发现,目前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中低收入者对住房的需求。

3 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3.1 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设计原则

外部居住空间设计上,保障性住房设计要遵循在满足居住主体的基本户外活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选用当地材料为主或以再生性材料来降低造价;
其次,遵循适宜原则,适应物质空间的同时,适宜整个区域中的居住主体;
第三是外部空间的设计要遵循活动原则,在设计上要有无障碍设计。在内部空间设计上,保障性住房要保证居者的可变性强,满足居住者的特殊需求,同时在私密与安全性上进行权衡,遵循节约与舒适性并存原则,并对现有住房评价量化。

3.2 保障性住房规划空间组织

保障性住房的空间设置应在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的框架下,遵循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对建筑用地、容积率、建筑面积、绿化、建筑高度、公共服务和附属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首先保障性住房的选址要尽快改变被城市边缘化的趋势,在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要逐步加大保障房的建设覆盖度,以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选址上要根据不同的地段、不同的房屋类型、不同的面积标准采取不同的价格,以满足不同基层的低收入者对住房需求。

其次保障性住宅规划组织结构要采用组团式开发的模式,满足低收入者对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设置和依赖性强的要求,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度加大商业配套面积,形成综合百货、超市、肉菜市场、零售店的多层级商业设施体系,有效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如商场、公交、供水、供电等,在提高低收入者居住舒适度的同时,降低保障性住房的整体建设成本。

最后,注重公共交通设施体系规划。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对公共交通依赖性较强的特征,在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未覆盖规划区的前提下,规划除了设置公交首末站外,以公交站点300米的服务半径为原则,在居住区其他区域考虑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停靠站位置靠近小区出入口甚至引入社区,减少居民步行距离,方便居民出行。

3.3 保障性住房绿化体系设计

保障性住宅的位置偏离市中心和核心商业圈一定的距离,给保障性住宅建设公园、庭院、街道绿化和各种绿地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住宅区内部应该设置基本绿化环境系统,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住宅区内的绿地规划,应该根据住宅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以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绿化的布置应遵循满足居民基本需要的原则,草地和经济树种为主,铺地的面积不宜过大,活动场地等设施应该集中布置在小区中心。

4 结论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按照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保证保障性住宅建设设计符合适应性、环境性、经济性、安全性、耐久性的住宅性能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文林峰.城镇住房保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2]王茹.早期建筑师对城市低收入住宅的探索[J].工业建筑,2007,(04)25-27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第3篇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行为主体——住区居民,是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主要对象。在进行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住区居民的特征和需求,才能在设计中有针对性的适应这些需求。为获得住区居民特征的第一手资料,本文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调研范围是分布在山东省烟台市市区内的20个居住区,调研方法采用不干预调研对象的观察式。

1.1调研一:性别比例

男、女性别比例是住区居民的构成特征之一。在上午、中午和下午三个时间段内记录了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出现的男性和女性的数量,每次记录的时间为30min,表1是调研的统计结果。从表1的统计结果中我们看到:在参与调研的20个居住区中,有12个居住区的女性数量大于男性数量,有7个居住区的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数量,有1个居住区的男女数量持平。在20个居住区中出现的男性数量总和是392人,占总人数的46%,出现的女性数量总和是482人,占总人数的54%。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可见,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女性出现的几率大于男性,女性使用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几率更高。

1.2调研二:年龄构成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年龄构成也是住区居民特征研究的内容之一。在调研中,我们记录了在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环境中活动的人群的年龄分布。图一中的饼状图分别显示了在参与调研的20个居住区的公共空间中出现的儿童、青年人和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从图1的调研统计结果中我们看到,在20个参与调研的居住区中,中老年人的比例占第一位的有15个居住区;
儿童的比例占第一位的有2个居住区;
青年人的比例占第一位的有1个居住区;
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的比例持平的有2个居住区。以上的统计结果表明,居住区公共空间行为主体在年龄构成上以中老年人为主,儿童次之,青年人的数量相对较少,中老年人是使用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主体人群。这一特征越是在相对成熟、居民相对稳定的居住区就表现的越明显。

1.3调研三:行为方式构成

居民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方式也是我们调研的重点之一,掌握住区居民的行为特征对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功能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调研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活动的住区居民的行为内容,并将这些行为按性别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从表2中可以看到,较为频繁的几类住区居民的行为活动有:买菜、散步、带孩子、路过、休息(包括聊天、摘菜等)、倒垃圾等,这些活动都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在调研中观察到的其他一些居民行为还有遛狗、下棋、打球、搬运、维修、晾晒、耕种等。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观察到了一些非居住区居民的行为,如打扫卫生的清洁员、废品回收人员以及一些从事上门业务的公司职员,这些人虽然不是住区居民,但他们也是居住区公共环境的使用者。以上调研统计结果表明,居民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内容主要以日常生活需求(如买菜、带孩子、晾晒、倒垃圾)和休闲活动(如散步、休息、聊天)为主。此外,如果我们把居民的性别、年龄与行为方式结合起来分析,会发现一些相互关联的行为特征:如带孩子的以女性居多;
休息、散步、买菜的以老年人居多;
匆匆路过的多数是中、青年人。

1.4调研四:其他要素

虽然本次调研的重点对象是住区居民,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其他对象的出现,它们虽然不是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直接对象,但它们往往伴随住区居民同时出现,与住区居民的行为活动有相关性,因此也应给予一定重视。这些伴随住区居民经常出现的对象有:婴儿车,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是成年人带婴幼儿到居住区公共活动场地散步、晒太阳;
两轮购物车,用于盛装蔬菜等生活用品,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是在买菜来回途中的住区居民,其中中老年人使用的频率较高;
其他一些出现的物品还有儿童游戏用的轮滑、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废品回收用的三轮车、棋盘等。除了与人的活动伴随出现的物品外,在许多居住区中我们还能看到其它一些生物种群,最常见的是猫和狗,作为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动物,它们也占据着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2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通过以上的调研,我们掌握了城市居住区居民的一些普遍特征,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应针对住区居民在性别、年龄、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以上特征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

2.1增加老人和儿童活动空间的比例

调研显示,老年人和儿童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占的比重较多,而且往往停留时间较长,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的配置中,应加大为这两类人群服务的空间比例。老年人的活动内容主要以休息、聊天、散步为主,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可为老年人设置长椅、凉亭、慢步小路等空间设施。针对老年人早起晨练和晚上跳广场舞较多的情况,可以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设置一些面积较大的场地,为老年人的集体活动提供场所。在居住区中也应加大儿童活动空间的比例,针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围合空间的材料应选择暖性、弹性材料,并保证有充足的日照。婴幼儿的活动需要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在为这类儿童设置活动场地的时候,应考虑婴幼儿年龄较小、活动不便、需要婴儿车等辅助工具的特征,场地中不宜设置过多的高差和台阶;
对于不需家长陪护可自行活动的少年儿童来说,场地的设计应注重趣味性,采用丰富的色彩,并为家长的看护提供条件。

2.2重视女性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需求

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得知,男性和女性在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出现的几率并不是均衡的,女性在公共空间中出现的几率更高,因此在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应重视女性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需求。女性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活动有带小孩、买菜、晾衣服等家庭日常生活行为,在设计中应为女性的这些活动提供充分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以晾衣服为例,现有的居住区大多数没有设置晾晒衣服的场所,导致很多家庭主妇将被子和衣服晾在小区的活动器械、凉亭甚至树上,既不方便也不美观。很多年轻妈妈需要在白天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晒太阳,居住区中应设置阳光充足的亲子活动场地,为母亲和婴儿的户外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这样的场所也能使孩子们迅速找到小伙伴,使妈妈们有机会相互交流。

2.3增加居住区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

调研中发现的居民在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涵盖生活、休憩、娱乐等许多方面,但现有的居住区公共空间往往只注重景观设计,居住区环境优美但缺乏基本的居民日常生活服务功能,导致很多楼盘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很低。在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我们应增加空间的功能属性,如为买菜的老人提供休息、摘菜的场所;
为家庭主妇提供晾晒衣物的设施;
设置隐蔽的、存放生活垃圾的设施;
为下棋、打牌的居民提供场地和桌椅等。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可以与这些日常基本生活空间结合在一起设计,用优美的绿化、小品点缀其中,使居民既能享受优美的环境,又能得到使用的便利。

3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案例

新罗小镇居住区项目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经济开发区,占地约25hm2,基地北、东、西三面为城市道路,南面与河流相邻接。该居住区的住宅类型包括公寓、小高层住宅、多层住宅、花园洋房、别墅等。在居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方面,该项目设置了一系列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室外空间。在居住区北侧靠近北入口的地方设计了一块面积较大的、为整个居住区服务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中包括亲子园、湖心小岛、社交长廊等功能区。亲子园是为家中有婴幼儿的居民设计的活动空间,阳光充沛,幼儿活动设施齐全,并为妈妈们设计了交流育儿经验的社交空间;
湖心小岛三面临水,植物茂盛,拥有丰富的景观元素,岛上设置蜿蜒的步行小路,为居民提供了散步、观景的舒适空间;
社交长廊环绕湖面布置,长廊中设置座椅、凉亭、步道等设施,社区居民可在其中聊天、下棋,是一处适宜的社交空间。

在居住区的东南角还设有一处较大的休闲健身广场,老年人早晨打太极拳、晚上跳广场舞等集体活动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由于本规划项目里包含一栋设置在居住区西侧的老年公寓,因此在老年公寓北侧设置了一处老年人专用活动场地,其中包含门球场、苹果园、凉亭、健身器械等老年人专用设施。居住区的西南角设有小区会所,并附有社区活动场地、嬉水池、青少年活动场地等,社区活动场地可为社区居民的集体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青少年活动场地和嬉水池则为青少年这一居民群体提供了一处适宜的活动空间,场地中配置适宜青少年使用的游戏项目、设施等,与其旁边的社区活动场地也有一定呼应,便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在居住区西侧靠近道路的位置设置了衣物晾晒场地和垃圾收集点,场地周边用绿篱与周围环境分隔,既解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又不影响公共空间的美观。此外,规划中将居住区南面的河岸线设计为滨河景观带,将河水引入居住区打造丰富水景,在居住区东入口附近设置临水观景台等,这些地方同样为居民提供了不同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丰富了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环境。该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了住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公共空间类型丰富,功能全面,景观优美,空间设计既实用又美观。

4结语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居住区公用空间环境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对居民生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具有观赏性,应遵循着人本原则,为居住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使居民区形成良好和谐的氛围,为居民外出活动提供便利和良好的公共环境。

一、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在人们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

1.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就是给人们提供了良好和谐的居住环境,有利于人们上下班、健身娱乐、户外休息和社区集体活动和交流。而这些活动的存在和发生环境便是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场地、园林绿化、配套设施等等,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于是这些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2.提高人们自身的素养

良好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能够使人赏心悦目,在人们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或者在居住区中漫步的时候便有了释放工作压力,获得身心的休息和安静的舒适馆的作用,这种舒适和释放感使人们获得满足和归属感,从而帮助人们调节了身心健康。

3.有利于社会稳定

有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人们更加容易联想到美好的生活,从而提高居民的素养,对社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舒适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和缓的心情,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跟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回报社会和家庭,和谐的环境能够使人的观念更趋于美好,提高人的修养,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二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设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不仅需要考虑到美观性、实用性、还应考虑到安全性。需要合理的设计,从而使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做到以人为本,为人们服务的作用。

首先,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应该是利用周边和现有的自然环境,集保护和开发与一体。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设计理念,但是遵循的原则却是一样的。要对环境和资源就地利用,根据周边氛围和居住区风格进行结构和规模的设计。

其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需要具有特色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什么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性?从长远的居住区发展看,要合理开发居住区的环境,在进行设计中不论是植物景观还是水源等,都应想到起后期的管理和修缮。例如,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中加入了水的设计,那么就要保证这个水后期的方便更换甚至考虑到运用活水或地下水等资源,否则当绿水变成一江臭水,让居住者情何以堪。这是不合理的设计,不符合设计的长远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

再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需要做到高效益,低成本

资源与环境永远是息息相关的,而当代我们不断提倡节约资源,不断提倡和谐社会,如何能够用最少的资源打造最优的环境,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高的效益,建成既环保又舒适美丽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是我们当前和长期面临的问题。

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理念:

1.设计必须要满足人们的需要。

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是用之于人的,必须满足人的需求,必须要满足人们各种外出活动的需求,它能够将人从内部空间吸引到外部空间中因此,在设计之初,首先应该知道人们对这一区域的需求,根据需求才能设计出舒适的环境。

2. 景观设计的空间层次性。

居住区公共空间,是人们从相对隐私的空间走向公开和公共的空间,所以我们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私密空间的安全性又要给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公共空间,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要注意层次的划分”。注意层次搭配,避免出现只有绿草没有绿荫的弊端,不仅植被景观需要层次搭配,亭廊设计等也要有层次性。

3. 景观设计的要具有实用性。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不能只看美观,还应该注意他的实用性。比如,如果设计中只注意设计的景观的美化,过为繁琐的设计,会占用太多的地方,充斥着人们的视线,太为夸张和冗余,会给人累牍之感,也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这样的设计,势必不能充分顾及到人们的活动空间问题,违背了设计的初衷,不能给人提供好的活动环境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相当于不存在。所以我们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尽量减少那些大尺度的摆设、过多的填充物,要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得到满足。

4.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富有生态和自然的乐趣。

当今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城市生活,充斥着钢筋水泥,回归自然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因此,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中的自然景观等会给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带来轻松和温暖之感。

根据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对景观要素的分类理论,居住区公共空间景观元素主要有:区域、道路、边界、节点、标志。下面主要从道路、标志两方面来做出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理论的说明:

道路,道路是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曲径通幽的婉约,也必须有正大光明的豪气。道路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平面、竖向结合美学价值结合,注意其功能性,同时结合这几方面的因素综合设计不同的大道和小路等。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道路要富于变化。富于变化就要求道路设计不断的适时、适地作变换,小径需要设计的窄一些,设计的更为隐秘,增加其蜿蜒曲折的神秘感觉;
在公共开敞空间中,道路应与区域结合,相互穿插,同时,不能过于生硬的全是直线,还要配合其宽度和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铺设,从而构成景观,具有美观和实用的性质,让人们走在路上,倍感欣喜和愉快。

标志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修饰的元素。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修饰的元素包括廊架、座椅、台阶等其他构造物。

首先这些座椅、台阶等各项设施都需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使人们实用舒适,更便于人们利用。其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修饰的元素和设施可以从使用性和景观性同时考虑。回廊或者构造物,能够提供给人们休息、交流的场所;
因此周围环境需要构造的温馨和舒适。例如座椅可与活动场地、植被景观或者道路结合,在满足人们进行休息的同时,也起到美化区域的作用。座位的摆放最好有利于人的安全感,座椅可沿建筑物、绿化和铺地的边缘布置,前面有开阔的视野。

结语:总之为了打造好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对人的身心有着一种导向作用,同时对社会的稳定等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符合人文关怀的各个方面,需要具有正确的理念知道,需要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注重整体的效果,从而到达全面和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窦亮亮.李楠.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探索[J]民营科技,2012,4,279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人性化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增长,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居住问题,高层建筑住宅已经成为我国住宅的主要类型,然而,就我国目前已建的高层建筑来看,设计过于注重居住空间设计,忽略了对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轻视了公共空间对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影响,淡化了“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从而导致邻里之间变得冷漠,集体意识逐渐削弱。因此,对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对我国高层住宅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目前我国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1)公共空间面积严重不足,在我国,无论是板式住宅还是塔式住宅,其公共空间几乎仅是单一的电梯和楼梯垂直交通空间。就楼梯和电梯来说,其面积仅仅满足建筑规范要求,其作用仅仅是疏散人流,根本无法满足邻里之间的交流及产生交往的活动。2)大多数设计者未将公共空间纳入总体设计当中。即使有的住宅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预留了公共空间的面积,但为了满足居住空间的采光通风要求,往往将公共空间置于暗房间,给人压抑的感觉,人们不愿在此过多停留,空间毫无设计感,导致空间使用率较低。3)高层居住建筑设计只是简单的层与层之间的复制,重复叠加,无新意。公共空间功能不完善,空间过于单一,整体空间不丰富。空间缺乏可供社区人员休憩、娱乐、交流的活动场所。

2问题原因分析

1)从我国城市大环境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土地紧张,从而导致中心人口密集,土地价格昂贵,居住建筑公共空间与寸土寸金的大环境形成了矛盾。2)由于开发商过于追求高利润,除必要的交通空间外,公共空间的设置,降低了居住空间的使用率,直接影响了商业效益。3)设计人员对“公共空间重要性”的意识不强。随着我国居住建筑的发展及大环境的压力,很多设计人员过多的重视对居住空间和建筑立面造型的设计而忽略了公共活动空间。很多设计人员将公共空间定义为室外的绿化环境,认为公共的室外环境才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没有认识到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

3高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不合理产生的后果分析

由于无公共空间供邻里交流,人与人之间丧失了我国传统居住建筑邻里之间的和谐交往。邻里之间变得冷漠,相见却不相识。邻里之间、住户与住户之间存在严重的封闭性,长期以往,我国传统的邻里交往空间的优点必将在高层住宅建筑中逐渐消失。

4对改善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的几点建议

1)高层居住住宅底层应设置商品空间,底层作为商品服务用房,可以通过开放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为人们提供发生交往交流的场所。据调查,住宅居民对底层商服使用率比其他公共空间使用率相比较高。2)公共空间节点的处理方法应得当。居住建筑的空间节点,包括入口门厅处、楼梯和电梯的前室、水平交通的走廊等。在门厅设计中,应预留设置休闲沟通的空间,如增设书吧、小型茶吧、饮吧、销售等空间。通过增加门厅的功能性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对于垂直交通空间,如楼梯、电梯、应摒弃传统功能单一性,即仅作为交通功能使用。设计可以通过延伸候梯厅空间,扩大其面积,增设休闲桌椅,儿童娱乐器材,老年人的休息椅等等,为人们在漫长无聊的候梯过程中增加一丝乐趣。同时为人们提供了驻留空间,通过休息聊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楼梯休息平台处,可以继续向外延伸空间,形成一个休息区,作为人们行走楼梯的缓冲休息空间。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为人们提供活动场所,人们在其中发生聊天活动,增加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对于水平交通空间,可以采用跃廊式的交通处理方法。每两层或三层设置一个公共走廊,电梯仅在有公共走廊的楼层处停留,人们通过小楼梯来连接各个层的交通走道。跃廊式的布置,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可以减少交通空间的布置,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约了空间面积。从促进邻里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跃廊的布置,为小区上下层居民创造了更多的交流可能。此外,为了使空间更加丰富,在水平交通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我们应摒弃传统的走廊布置,即“一字形”布置,我们应在走廊空间设置景观节点,或对空间进行凹凸造型设计。消除人们对空间“一览无余”和“毫无乐趣”的感觉。3)公共空间采用中庭形式单独设置。在高层居住建筑中,尤其是塔式住宅,由于每层居住户数较多,居住空间不符合采光要求成为高层塔式住宅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庭的布置,可有效的解决采光问题。将中庭作为人与人的交往空间、在中庭内部空间设置阅览空间、老人聊天空间、小孩嬉戏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居住单元朝向中庭方面布置,可以提高公共空间的安全性,人们在活动中产生场所感和归属感,同时在中庭中引入绿化环境设计,满足人们内心对大自然的向往,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提高人们的综合生活品质。

5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典型优秀实例分析

马赛公寓建于1946年—1957年,是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见图1)。该公寓高56m,共18层,该公寓引入了城市功能空间,顶层布置了幼儿园,托儿所,儿童玩耍场地,健身房,屋顶公共交往平台等场地。节省了紧张的土地资源,同时又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对居民的人性化设计。底层架空,成功的避免了底层采光的不足,在底层形成建筑灰空间,为人们活动提供了场所。在建筑的7层和8层布置了商店、零售厅、餐厅、洗衣房等辅助服务空间,为人与人之间沟通联系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在交通流线处理上采用了跃廊式布置,每三层设置了一条走廊,减少了公共交通空间,增加了人们在走廊的公共活动,与传统住宅相比,居民活动从被动转化为主动。通过解读马赛公寓公共空间设计手法,对我们研究高层住宅公共空间设计有很大的启发。马赛公寓公共空间与生活空间相互渗透,使人们足不出楼就能满足生活所需。同时在高层住宅中体会到邻里之间的交往乐趣。公共空间设计将之前居民的“被动到达”转换为“主动到达”。例如,屋顶公共平台的设计,无论是采光还是通风都十分良好。空间被赋予了情感,“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人愿意主动接近公共空间,融入其中。

6结语

我国高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公共空间的设计决定着居住者的生活品质,作为设计人员,我们不应忽视公共空间对人行为的引导性。我们应多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弥补我国目前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不足。设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要求,营造具有人性化的高层居住环境。促进高层建筑的完善发展。相信未来我们通过合理的高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可以推动我国建筑业乃至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佳佳.高层公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5.

[2]王一明.浅析住宅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利用[J].工程质量,2007(19):55-57.

推荐访问:空间设计 居住 五篇 居住空间设计【五篇】 居住空间设计(精选5篇) 居住空间设计方案完整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