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工厂品质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2023年度工厂品质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8 12:1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工厂品质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工厂品质论文【五篇】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第1篇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
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
1999年第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
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
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研究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厦门卷烟厂的国情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0年开始,厦门卷烟厂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新厂搬迁后,聘请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结合管理流程再造,要求他们设计出既符合国情、厂情,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还符合员工利益的崭新的运行机制。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厦门卷烟厂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在企业中经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
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厦门卷烟厂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厦门卷烟厂目前正在和一家管理公司合作,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驻厂监造 监造实施

一、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引进驻厂监造的意义

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追求起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质量控制以事后检验手段为主,即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
一次大战后,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为了追求更经济的质量控制方式,质量控制思路逐渐扩展到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质量检验结果进行统计,确认质量控制点,进而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在这个阶段休哈特发明了控制图,并于1931年编著了《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二战中美国军方依据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在战后为众多民用工业所接受;

在随后的质量理念发展中,对质量的追求更是逐渐扩展到包括人员、生产过程、原料采购等与生产有关的方方面面,发展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如因果图发明者,QC小组奠基人之一石川馨的质量理念,即为推行全员质量管理理论,其六条质量要素:1)、质量第一;
2)、面向消费者;
3)、下道工序是顾客;
4)、用数据、事实说话;
5)、尊重人的经营;
6)、机能管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思路,并得到广泛应用。

在石油工业中,井下工具的质量是影响油井质量和寿命的重要因素。井下工具经过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过程,质量水平对油井安全关系重大,其使用环境恶劣,要承受内、外压、弯曲载荷、高温甚至腐蚀介质的作用,这不但对工具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冶金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外,对成品的外径、壁厚、圆度、直度、螺纹参数、接头粘扣趋势、接头及本体的密封完整性和结构完整性的几十项指标均有严格的要求,而这些指标往往只能依靠生产厂内部检测手段进行控制,一旦生产过程完成,很多指标即无法检测,事后仅能对部分指标进行检测。

生产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还存在不少问题,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淡漠往往是造成工具质量问题的最大障碍。为了保证较高的工具质量水平,对于生产源头即生产厂的监督和检验就显得十分必要。

国内石油企业的驻厂监造工作始于199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展的对油井管的质量监造,为公司带来了可靠的质量保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质量控制形式还没有在更广阔的领域应用。

二、驻厂监造主要工作内容及人员要求

驻厂监造这种质量保障模式,正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下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概念:即通过对过程的监控及对过程结果的检测,最终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时间成本。在国内,可采用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监督工厂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并监督工厂产品质量符合性的监督模式。驻厂监制的工作内容应保证由原材料进厂到产品装运全过程监督受控,是全方位内外结合的质量保证,其内容包括:

1.检查供方按合同要求对标准及技术附加条件的执行情况;

2.检查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3.检查供方产品质量检验人员的资格和技术素质;

4.检查供方的质量检验仪器、设备和工具的鉴定及运行情况;

5.监督供方生产工艺过程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及时抽要工序的检验记录。对主要生产工序(如热处理、焊接)执行工艺参数和工艺纪律实施重点监督;

6.对产品检验的重要工序(超声波探伤、X射线检查、试压、力学性能试验等)实施重点质量监督;

7.对主要原材料入厂验收和投入生产实施监督;

8.检查供方对产品实行取样及检测过程是否正确、及时;
检查测试结果是否准确、可靠;

9.检查供方对不合格产品的反响、处理及管理情况,掌握生产动态;

10.监督产品标记、发运等情况,防止机械损伤和运输中可能发生的损伤;

按照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由专业人员在工厂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符合性进行驻厂监督和检验是驻厂监造的核心内容。驻厂监造过程主要靠技术人员来执行,因此驻厂监造人员应该具备:

1.质量管理体系审查员知识,熟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运行;

2.具有专业的检测资格,如:超声波检验员资质、焊接检验员、材料力学检验、材料成分检验等专业知识;

3.熟悉机械产品加工生产特点、了解机械加工设备性能,必要时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更新检验规则;

4.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对不同产品所涉及的不同标准进行学习,识别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制定驻厂质量监督检验实施办法;

三、驻厂监造具体实施方法讨论

驻厂监造目前并不被国内大多数企业所接受,驻厂监造技术人员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实施的是监督管理责任,被监造厂的不理解和厂方人员的不配合与压在监造人员身上的质量责任要求使监造人员承受着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

对于驻厂质量管理,其追求的目标是不出质量问题,而不是出现问题后的解决,因此其工作业绩不容易评估,因为工作出色,没出现质量问题反而可能会被认为多余或无用。因此在下决心制定驻厂监造实施策略时,应首先考虑建立“驻厂质量监督办法”、“驻厂质量技术人员岗位职责、能力要求”等措施,尤其是制定详细的“驻厂质量技术人员考核评价办法”有效的对其进行考核、评价;
同时在驻厂监造实施前,有必要在合同谈判阶段与生产厂家提前进行沟通,进行相关约定,制定必要的合同条款,为驻厂监造技术人员的工作提供文件保证。

在驻厂监造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在坚持质量要求的基础上灵活处理与生产厂的关系。尤其是在开展质量监造初期,应以观察、记录、见证为主,通过沟通手段,在有依有据情况下,开展监造工作。

在驻厂监造前,应该由产品相关人员共同制定驻厂监造实施方案,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驻厂监造的依据;

2.驻厂监造的质量目标;

3.驻厂监造的实施细则;

4.驻厂监造的管理办法;

合理有效的制度是保证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建立规范化行之有效的驻厂监造办法,一套系统程序和体系在进行驻厂监造前必须确立,并在监造实施中逐步完善。在制定管理办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除前述四点外,还应包括:1、驻厂人员的工作纪律;
2、考勤制度;
3、人员岗位要求及职责;
尤其是制定详细的“驻厂质量技术人员考核评价办法”有效的对驻厂监造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来促进人员自身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整合技术;
边际技术;
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
就业;
工资

作者简介:樊明(1957-),男,江苏扬州人,经济学博士,河南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0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4-0008-03 收稿日期:2007-05-21

一、就业理论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的反思

就业的决定或失业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家和政府所特别关注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严重的失业问题自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西方,近20年来又深深地困扰着中国。宏观经济学中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大量争论、甚至说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围绕着劳动市场的行为展开。多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对就业的决定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假说,并有大量的计量研究来检验这些假说。然而,现有的理论仍然难以解释劳动市场存在长期和大量失业的现象以及其他劳动市场的行为特征,表现为或有明显的理论缺陷或与经验事实难相符合。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否定了工人在获取信息方面遵守最优化原则,没有收集相关的信息,只注意名义工资而忽视实际工资的变化;
而厂商却遵守了最优化原则,收集到相关的信息,注意到实际工资的变化,却没有提出有根据的理论来解释工人行为的非理性以及工人和厂商在行为上的不对称。理性预期学派把失业解释为自愿失业和经验事实相去太远。目前尚无一个关于就业的决定或失业的理论学说能十分令人满意从而获得广泛的认同。理解劳动市场的行为和运行机制已成为现代经济学发展最严重的瓶颈之一。

面对理论的困境,笔者以为,应继续寻找新的理论来解释就业决定的机制,审视现有的就业理论所赖以建立的基础是否牢靠,而在主流经济学中,就业理论主要是建立在新古典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侧重于对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进行审视。这不仅可以启发人们对主流经济学中的就业理论进行必要的重新审视,而且对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以及边际分析方法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整合技术概念及边际计算的难题

19世纪后期有不少经济学家,如帕累托(Pareto)、埃奇沃斯(Edgewo~h),瓦尔拉斯(Walraws)等对边际生产率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克拉克(Clark)的工作的影响最为深远,后来成为新古典就业和工资理论的基础。(Cartter,1959)

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定义了工资与就业量之间的关系。图1中,W/P代表实际工资,MPL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品。L代表劳动市场的总就业量,1代表个别厂商的就业量。劳动市场的劳动供给SL和对劳动的需求DL决定了市场的均衡工资(W/P)*和均衡就业量L*。一个理性的厂商总是试图通过调整劳动或资本或二者以达到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即MPL=W/P,这样就决定了个别厂商的就业量为1*。在新古典理论的框架下讨论就业和工资问题,劳动市场被假设为完全竞争的,即完全的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完全的流动性(perfect mobility)和同质劳动力(homogeneous labor)。这样,具有劳动市场需求状况完全信息的工人实现收入最大化的结果将导致工人作为一个整体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经济从而工资呈现出一致性,也就是说,所有工人的工资相等。

在以上严格的假设前提下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成为经济学的正统理论。但长期以来它并非是不受批评地被接受。

笔者认为,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隐含假定:所采用的技术具有这样的性质,即对于给定量的资本,任何数量的劳动都可与之结合进行生产。当劳动增加到一定量时最终会出现边际劳动生产率递减。这样,边际劳动产品曲线就开始下降。此外,边际劳动产品曲线应该是连续和平滑的,否则在不连续和不平滑部分按上述理论就会带来就业决定的不确定。这样的技术存在着。也许所有的技术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性质。笔者把这种技术称为边际技术(marginal technology)。

然而,劳动的边际产品在另一种技术条件下难以定义。笔者把这种技术称为整合技术(integral technology):所有的工人整合在一起操作生产系统;
如果任何一名工人缺失,生产系统将不能运行。一条汽车装配线,如果缺失一名工人,整条装配线就可能难以运行。由一组船员驾驶的一条船,如果一名船员离开了岗位,则整条船难以航行,如此等等。具有类似性质的技术应是很多的,特别是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现代工厂。也许绝大多数的技术或多或少具有这样的性质。如果一种技术严格地具有整合技术的性质,那么,一位工人的边际产品应是多少?边际产品应等于总产品(TPL),即MPL=TPL。如果一名工人缺失,生产系统不能运行,那么,已在生产线上的工人的边际产品都为;
如果这名工人加上去,生产系统就可运行。这时,每个工人的边际产品应相等,无论他在生产系统中看上去有多重要或多么不重要(这里放宽了同质劳动力的假定),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看成是边际工人,加入到生产系统将增加产量、其增加量就是这一生产系统的总产品。当这一生产系统所有的岗位都填满了,则工人的边际产品将大为减少。如果完全是多余的,也就是说,再增加一名工人完全不再增加产量,则边际产品将等于,而此时边际产品曲线将退化为在正好可运行该生产系统时劳动量1*上的一条垂直线,其高度等于总产量,如图2所示。整合技术可表达为

在整合技术的条件下,谈论任何一个工人的边际产品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边际产品难以定义。在整合技术的条件下,一个厂商的就业量应如何决定?根据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显然没有合理的回答,因为工人的边际产品等于总产品。

当然,任何给定的整合技术都是一个短期的概念。在长期,通过增加资本和技术进步改造生产系统,工人数可以改变,如减少一些工人也可使生产系统正常操作,但这并不能改变在短期技术的整合性质,并不改变边际产品的难以定义的状况。提出整合技术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提出一种边际产品难以定义从而边际产品曲线退化的情形、而且这种情形具有…定的普遍性,这样就提出一个根据建立在新古典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基础上的就业理论进行边际计算时必然面临的难题,也就提出根据这一理论解释就业决定的普适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当边际产品曲线退化时,在给定市场决定的工资的条件下,厂商的雇佣决策问题。这就提出一个任务,就是要研究在更一般条件下厂商的雇佣决策的机制。所谓更一般条件就是既包含在边际技术条件下,也包含在整合技术条件下。这里,本文只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待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

三、整合技术概念的引申分析

整合技术的概念可应用于对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理论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这种思考既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边际分析的局限性,还可加深对整合技术概念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经济理论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1、重新审视宏观经济学中关于就业决定的争论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直接要解决的问题是上个世纪30年代西方严重的失业问题。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如果劳动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工资就会下降,不需太长的时间,劳动市场就将重新实现充分就业。但在30年代,充分就业迟迟不能实现,这就需要给出理论解释。一直到现在,经济学家的思路受限于解释实际工资为什么不能及时调整,或工资的刚性问题。如果实际工资下降,根据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的新古典的教条,厂商的雇佣就会增加,失业就会消除。前面已分析,沿着这一思路,基本没有出现很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笔者认为,如果技术具有整合的性质,厂商的雇佣量根本就不是根据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的新古典的教条来决定的。因此,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就业的决定问题的研究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需要改变思路和旧有的思维定势。

2、边际生产率分配理论的“剩余问题”

根据边际生产率理论,如果工资率=劳动的边际产品,正常利润=资本的边际产品,则劳动和资本在获得相应的分配后全部产品还有没有剩余?答案是,如果生产函数是线形齐次的,则没有剩余。但这一假定一直是边际生产率理论的一个软肋,因为线形齐次生产函数只是特例,而不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这个假定还带来种种其他方面的理论上的困难。此后,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想方设法来弥补这一理论缺陷,但问题仍然很多。然而,如果技术具有整合的性质,则关于”剩余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需重新建立分配理论。

3、如何解释莱斯特的问卷调查

莱斯特(Lester,1946)为了弄清厂商到底是如何做关于产量和雇佣工人数量的决策,向公司经理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莱斯特的问卷调查时,经理们否认他们有适当的信息进行仔细的边际决策。在进行雇佣决策时,他们认为,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比工资更为重要。对这一回答结果,弗里德曼等所做的解释是,经理们在潜意识中做了边际的计算。然而,如果技术具有整合的性质,则边际产品就没有很好地被定义,那么,根据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所做的边际分析就无从谈起。因此,对莱斯特的问卷调查结果要重新思考和解释。

很有意思的是,后来有不少计量研究(Brechling & OBrien1967.Smyth & Ireland 1967,Nadiri & Rosen 1969,Coen &Hichman,Hazleding 1974,Briscoe & Peel,等等)不支持实际工资对就业水平有重要的影响。而在绝大多数包含产品价格和反映需求状况的就业模型中,反映需求状况的变量总是显著而且其系数也相对大。这些计量研究的结果和莱斯特的问卷调查结果是相一致的。

4、对弗里德曼的生存原理的反思

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分析方法是边际分析,边际分析的方法一直受到各种批评。有一个经常在教科书中常被提到的批评认为,在现实世界厂商没有适当的关于边际劳动生产率的信息从而难以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对此,以弗里德曼(Friedman,1953)为首的经济学家进行了反击,提出生存原理(survivorship principle):只有那些合理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设定产量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如此可以推断,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厂商肯定遵循了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原理,即便这些厂商的经理不知道这些原理并有意识地应用这些原理。

笔者以为,弗里德曼的观点可以从两方面来反批评:第一,即便传统的向下倾斜、平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曲线存在,现实中的、而非经济学模型中的厂商仍然可以在经济利润小于而会计利润大于的条件下生存,并能够合理地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如果其他行业存在进入壁垒,或者本行业存在退出壁垒、尤其是退出壁垒相当高时。在现实中,在同一产业中不同的厂商可以在不同利润率的条件下赚取不同的会计利润,而且这些厂商可以长期生存。第二,根据以上讨论,在很多情况下,现实世界中的厂商所采用的技术带有程度不同的整合性质,从根本上来说厂商就不可能做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所描述的那种边际的分析计算,即便他们对自己所采用的技术有完全的信息。这也就是说,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并非必须采用边际计算。这里也提出一个问题,在边际产品曲线退化的情况下,厂商如何进行产量决策?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将丰富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

5、关于脑力干枯的问题

以上的讨论还可帮助我们解释一个传统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所难以解释的一个现象: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所面临的“脑力干枯”(brain drain)的焦虑。所谓脑力干枯是指大量经过很好训练的科技人员、社会科学的学者、医生、艺术家、运动员等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于是,发展中国家对此甚为焦虑。根据传统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理论,如果这些去发达国家的移民在国内所支付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他们的离去应不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没有必要为此焦虑。然而,发展中国家政府总是对此焦虑不已,并千方百计阻止这一过程。笔者认为,这种焦虑可以用整合技术的概念给予一定的分析和解释:如果这些出走者和其同胞一起工作、而且所采用的技术带有整合性质,则他们的边际产品要远大于其实际工资,他们的离去将对社会总产品的减少远大于他们的实际工资,如果没有足够的相同水平的人能替补他们。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产供应链;
产品质量水平;
Nash均衡;
Stackelberg均衡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members of the supply chain include raw materials providers, product production factory, product sales units, customers and other members, due to the independence about the interests and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the members, it requires us to design effective allocation mechanism for these members to coordinate the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et up a two-stage supply chain model on the basis of single product production plant and product sales unit in one whole organization, analyzed equilibrium about the price and product quality level between the product production factory and sales unit in following three cases, such as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static game, the dynamic game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This paper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crease the overall benefit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organization.

Key words:
supply chain production;

product quality level;

Nash equilibrium;

Stackelberg equilibrium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为产品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了组织外部供应链的相关问题,如原材料供应商与生产商,或者生产商与客户的研究,而对生产与销售一体的集团企业产品供应链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有效的供应链协作机制不仅可以增加供应链整体利润,而且可以提高供应链各成员运作效率。随着制造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也让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有效性变得更为重要。

产品供应链的成员包括产品销售单位、产品生产工厂等多个成员,各成员间利益的不一致性要求必须设计有效的分配机制来协调这一产品供应链的运作。而如何谋求整个集团内部生产单位与销售单位的整体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决策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不同企业内部背景不同,生产单位与销售单位在组织内部的地位也不同。陈志松在研究中指出:产品提供商的产品质量可以选择,其产品成本是产品质量的函数,从而将产品销售单位所关注的产品质量水平作为决策变量引入到模型讨论中。何美玲、张锦和武晓辉则将批发价格作为常量,对两级产品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契约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就整个集团企业建立了单产品生产工厂与单产品销售单位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分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供应链协同合作三种情况下,产品生产工厂与产品销售单位的价格―产品质量水平均衡,对组织产品供应链节点各单位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整体效益提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模型假设

假设产品供应链组成结构为:单产品生产工厂M,单产品销售单位R。其中产品销售单位R的职责是产品对外销售,产品生产工厂M的职责是产品生产进程改进与产品质量的提高。

假设单位产品的对外出售价格为p,产品质量水平为x时,此时产品销售单位R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p,x=α-θp+λx,其中,α>0为产品的基本市场需求,θ、λ≥0分别为产品对外出售价格与产品质量水平的敏感度;
c为产品销售单位R销售单位产品的销售成本。

假设产品生产工厂M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x=v+εx[1,3],其中v为单位产品的固定生产成本,且与产品水平无关,当产品质量水平为 x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或减少)εx[1],而考虑产品质量水平时,使得产品质量水平达到x需要消耗一定的固定投资成本,固定成本为:Fx=f+x[1-2]。

由于销售单位对生产工厂通常是存在内部结算价,假设产品生产工厂M与产品销售单位R的决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产品生产工厂M确定产品质量水平;
第二阶段,产品生产工厂M确定单位产品的批发价格,而产品销售单位R确定对外出售价格。

假设 1:完全理性假设:假设产品生产工厂和产品销售单位是完全理性的。这意味着产品生产企业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制定价格,而同理产品销售单位制定价格及产品订货量的依据也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假设2:市场需求假设:假设组织处在的市场需求稳定,产品生产工厂和产品销售单位作为组织的一部分存在于市场中,同时生产工厂及销售单位处在产销平衡的状态。

下文将以N为上标表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时相应的利润函数及最优决策,上标S表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情形下,上标C则表示供应链整体联合优化对应的利润函数及最优决策。

2 产品供应链价格与产品质量水平的博弈分析

2.1 Nash均衡分析

在两级产品供应链中,如果整个集团企业中,当产品生产工厂M与产品销售单位R处于同等的地位时,第二阶段将进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第二阶段产品生产工厂M的优化问题为:

(1)

第二阶段产品销售单位R的优化问题为:

(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的Nash均衡为:

ω,p=, (3)

此时,产品销售单位R的订货量为:q=0。

由于产品销售单位R不订货,第一阶段产品生产工厂M的最优产品水平为x=0,代入(3)式可得,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的Nash均衡为:ω,p=, ,此时,产品生产工厂M产品销售单位R与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分别为:

π=-f, π=0, ∏=π+π=-f

命题1 当产品生产工厂M与产品销售单位R处于同等的地位时,产品生产工厂M将没有动机提高产品的产品水平,产品销售单位R采取不订货的策略。

2.2 Stackelberg均衡分析

当集团中的产品生产工厂M为领导者,产品销售单位R为跟随者时,将进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二阶段,制造M首先确定单位产品对销售单位结算价,即批发价格,然后销售单位R确定单位产品对外出售价格。

首先使用逆向归纳法求出第二阶段产品销售单位R的最优反应函数:

(1)第二阶段产品销售单位R的优化问题为:

(4)

将q=α-θp+λx代入(4)式,得:

π=p-c-ωα-θp+λx=-θp+θc+ω+α+λxp-α+λxc+ω

并对p求一阶导,得出产品销售单位R的最优反应函数:

pω,x= (5)

此时,产品销售单位R的订货量为:

qω,x= (6)

(2)第二阶段产品生产工厂M的优化问题用函数表示为:

(7)

将(6)式代入(7)式,得出产品生产工厂M的最优单位产品批发价格为:

ωx= (8)

(3)第一阶段产品生产工厂M的优化问题为:

π=-Fx (9)

第一阶段产品生产工厂M最优产品水平为:x=,代入(6)、(9)式,可得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Stackelberg均衡为:

ω=+v p=

相应的,产品销售单位R的最优订货量为:

q= (10)

此时,产品生产工厂M、产品销售单位R与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分别为:

π=q-f+x, π=q, ∏=π+π=q-f+x

2.3 产品供应链内部成员协同合作均衡分析

产品供应链中组织整体的联合优化问题为:

(11)

产品供应链中组织整体的最优单位产品对外出售价格与产品质量水平分别为:

p= x=

产品供应链组织整体的最优订货量为:

q=

产品供应链中组织的最优利润为:

∏=q-f+x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性质1 三种情况下,对于产品生产工厂M,其产品质量水平满足:x≤x≤x。

性质2 三种情况下,对于产品销售单位R,其最优单位产品批发价格满足:(1)当θφ≥λλ-θε时,p≤p≤p;
(2)当θφ≤λλ-θε时,p≤p≤p。

性质3 三种情况下,对于产品销售单位R设定的最优订货量,其满足:q≤q≤q。

性质4 三种情况下,产品供应链组织整体的最优利润满足:∏≤∏≤∏。

命题2 (1)若在非合作博弈下,产品生产工厂M与产品销售单位R更易偏向领导者―跟随者的博弈模式;
(2)由于协同合作情况下,产品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比非合作博弈情况大。因此,产品生产工厂M与产品销售单位R倾向于协同合作。

3 协同合作的利润分配机制

通常,组织内部对不同单位效益分开进行考核。在协同合作情况下,产品生产工厂M与产品销售单位R必然都不会接受比非合作博弈情况下更低的利润。由于协同合作情况下,产品供应链组织整体的最优利润是大于非合作博弈情况下最优利润的。因此,协同合作情况下,一定存在双方均接受的利润分配方案。

从非合作博弈转为协同合作,产品供应链组织整体的最优利润的增量为:

Δ∏=∏-∏=q-f+x-q-f+x=

4 仿真算例

以某国某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的PC产品为例:其中,产品质量水平与产品黏度、延展性有关。假定产品的市场需求为:Dp,x=200-2p+4x;
假设该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中产品销售单位销售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为:c=1;
对于产品质量水平为x的产品,产品生产工厂提供该产品的单位成本为:cx=1+x;
若将产品质量水平设定为x时,所需固定投资为:Fx=20+25x。依据前面分析结果,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1)进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时,根据x=0,ω,p=, ,q=0,可得Nash均衡解为:x,ω,p,q

=0,49,50,0。

(2)进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时,产品生产工厂为领导者,产品销售单位为跟随者,根据:

x= q=

ω=+v p=

可得Stackelberg均衡为:

x,ω,p,q=0.49,25.25,38.85,24.24

此时,产品生产工厂M、产品销售单位R与供应链整体最优利润分别为:

π=561.818, π=293.85, ∏=855.67

(3)进行协同合作时,根据:

q= p= x=

故而可得产品供应链组织整体联合优化的最优决策为:x,p,q=0.98,27.25,48.98;

产品供应链中组织整体的最优利润为:∏=1 155.51。

不难验证:x≤x≤x,p≤p≤p(其中θφ≥λλ-θε),∏≤∏≤∏。

这与性质1~4相符。

从非合作博弈最后转为协同合作,产品供应链组织整体的最优利润的增量可以表示为:Δ∏=299.84。因此,算例验证了在协同合作情况下,一定存在这样的分配方案使得产品生产工厂M与产品销售单位R得到比非合作博弈情况下更高利润。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建立了单产品生产工厂与单产品销售单位组成的两级产品供应链模型,分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供应链协同合作三种情况下,产品供应链的价格―产品质量水平均衡。通过研究发现,在非合作博弈下,产品生产工厂与产品销售单位更倾向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由于协同合作情况下,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利润比进行非合作博弈时大,本文通过算例证明了协同合作情况下,使得双方均接受的分配方案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本文也有一定的不足,为了便于对模型的理解,本文只选取了单产品生产工厂与单产品销售单位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而实际情况中,产品供应链中的产品生产工厂与产品销售单位往往是多个的。本研究假设客户需求为产品价格的线性需求函数,这一假设也是不能覆盖复杂的市场变化的,未来的研究可放宽这一假设,进一步探讨在客户需求服从一般分布情形下收益分配机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Rajiv D. B, Inder K, Dingshuk K. S. Quality and competi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1998,44(9):1179-1192.

[2] Matt E.T.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product design, a duopoly model of price-quality competition[C] // Proceedings of the 37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 2004:3389-3398.

[3] Matsubayashi N. Price and Quality competiti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tion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180(2):907-921.

[4] 黄钟仪,夏忠. 房地产企业质量战略取胜的博弈分析[J].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44.

[5] 周慧,严以新. 港口企业双寡头价格质量博弈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470-473.

[6] 田宇,吴佩勋. 物流产品供应链收益分享合同模型[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227-229.

[7] 何关玲,张锦,武晓辉. 需求不确定下的物流产品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设计[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2(10):48-52.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第5篇

一:实习目的

经过大学四年关于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已经初步掌握了关于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逐步形成了在平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平时所碰到的生活问题。对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得我意识到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优势以及劣势。也全面的了解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以各企业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过这所有一切的感触和认识,都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的表面上,如果要从实际生活中探寻真理,把握规律,就不可避免的要从实践中获得经验,掌握一些基于理论又高于理论的实践应用,使自己的知识更上一层楼。所以今年的三月一日开始,我就开始了在闽侯县晓峰工艺品厂的实习经历。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

二:实习相关

晓峰工艺品厂地处福建闽侯县,在实习期间,我采用了看、问、做等方式。分别在生产一线,公司人事部,财务部,市场部,以及经理办公室进行过短暂的近一个月的毕业实习。

三:实习经历

1:背景

我所实习的闽侯县晓峰工艺品厂是福建的一家小型的工艺品厂,主要生产仿真类工艺品、装饰品、工艺礼品、树脂类工艺品等小商品。产品选料精良,造型新颖独特,形象华美玲珑剔透,颇有特色,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由于地处沿海。其产品很大部分为出口产品。这家外向型独资民营企业,创建于1998年,总厂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拥有资产300万元,年生产能力500万元,年创汇60余万美元,创税20余万元人民币,全厂拥有职工 13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占据15%。晓峰工艺品厂下设两个分厂,多家商遍布全国各地。

晓峰工艺品厂虽然是一家小型的工厂。但工厂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和现有的技术实力,在短短的7年多时间里,相继研发出树脂装饰品和各种仿真装饰品两大系列,尤其是树脂装饰品的研制成功,博得了专家和广大同仁的一致好评,倍受世人青睐,其逼真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远远超过国际上同类产品,

仿真装饰品是我厂多年来生产经营的项目,其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几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形势喜人。市场前景大好。

晓峰工艺品厂自创建之日起,就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把客户的满意度与成功作为度量我们工作的一把重要标尺,靠高超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产品质量,连续多年被市授予“先进私营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企业”。

XX年获得“iso9001:XX质量体系证书”。

为继续宏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满足世界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良好愿望,晓峰人将矢志不渝,继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赢得消费者信赖和广阔美好的市场前景。

2:实习过程

晓峰工艺品厂虽然只是一个小企业,但是“麻雀虽小,五官俱全。”一个公司所应该具备的部门都有,但工艺品厂最主要的还是生产和销售,所以生产部门和市场部相对其他部门来说还是比较庞大些。我实习的第一站就在生产部门。

根据我在企业中实习期间的观察和跟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聊天所知道,所感觉到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负责,总结起来说就是:对产品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上级负责。这个负责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工厂的正常运行的保证。其中办公室的人员还有对工作环境负责,生产线和工人的这种管理制度,这让我想起了管理学上的6s。这种方法在海尔的管理原则上也明确提出。虽然管理者可能不知道6s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国际的大企业也正在用他为自己创造的管理方法。也可能在本企业运用这种方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管理者正在运用这种方法管理自己的员工,这也三产品质量的一个很好的保证,尤其相对于工艺品来说,也是客户满意的保证。

6s管理源于日本的5s管理。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是源于车间生产现场的一种基本管理技术。中国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第六个s——安全。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对现场管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整理(seiri):及时将无用的物品清除现场。

整顿(seition):将有用的物品分类定置摆放。

清扫(seiso):自觉地把生产、工作的责任区域、设备等清扫干净。

清洁(seiketsu):认真维护生产、工作现场,确保清洁生产。

推荐访问:工厂 品质 论文 工厂品质论文【五篇】 工厂品质论文(精选5篇) 工厂品质论文500个字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