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历史试题【五篇】

历史试题【五篇】

时间:2023-06-21 09:4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试题范文第1篇1.依托主干知识,注重能力立意试题兼顾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的主干知识,涉及到《诗经》、官营手工业、“市”的变迁、明代内阁、洋务企业、民国初年风俗变迁、九一八事变、战略反攻、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试题【五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试题【五篇】

历史试题范文第1篇

1.依托主干知识,注重能力立意

试题兼顾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的主干知识,涉及到《诗经》、官营手工业、“市”的变迁、明代内阁、洋务企业、民国初年风俗变迁、九一八事变、战略反攻、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罗马法、伏尔泰的思想、工业革命的成就、美国的政治体制、《四月提纲》、新经济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入世之后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选官制度、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西方福利制度等。从考点的分布来看,除了世界近代史的比重偏少外,其余覆盖面较为均衡。

试题突出基础性,但也并非是纯粹识记的考查,知识与情境的依存度非常高,如第(1)题需要合理解读冯梦龙的这段话,进而判断与山歌相似的“民间性情之响”是《诗经》;
第(7)题要完整把握章乃器所说的话,对“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的转折性语句要通盘考虑。

试题同样注重对历史概念、事件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前因后果的挖掘,如第(2)题“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
第(5)题“对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认识”;
第(14)题“分析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22)题第(2)问要求进行主题论证等,由此实现对知识与能力的立体式考查,提升了思维的含量,这是对传统题型的创新与超越。

2.贴近时代,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

试题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如选官制度、福利政策、日本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涉及公平与正义话题的梭伦改革、和谐社会等,引导历史教学要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着力培养考生要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公民素养。

“新材料”、“新情景”的试题创设亮点纷呈,如第(6)题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
第(11)题创设“不同时期我国对待外债的态度和政策的变化”的信息情景,考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变化。第(23)题第(3)问“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第(24)题(A)第(1)问“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
第(24)题(B)第(1)问“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等,都强调了基于材料的分析、概括和归纳。

试题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有图片、画报、漫画、柱状图、人物言论等,历史著作除了继续选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史学大家的著作或言论入题更为突出,如余英时、吕思勉、萧公权、汪荣祖、斯塔夫里阿诺斯等,大量的经典材料和史学大家史料的引用,使得整份试卷变得厚重,蕴含的思想更为凝练,也启示着中学历史教学要更多地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关注过程与方法,注重知识的比较和纵横联系

试题力求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考查方面有所突破,如第21、22、24(B)题等,或考查历史比较能力、或考查认识历史现象和趋势的能力、或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批判、借鉴、引用的方法或方式,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

江苏历史卷已连续两年设置了开放性论证类试题:去年要求考生论证陈旭麓的观点;
今年的试题又进一步创新,虽然提供了“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的主题,但仍需考生准确概括“史家历史认识的修正受到掌握史料的多少、理解的程度以及史观的影响,同时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这一观点,并加以论证,试题将论证能力与史学研究能力相融合,提升了思维的严密性。

试题注重知识的整合和重组,挖掘与主干知识相关联的延伸性、隐性知识,以此考查考生把握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的能力,如第(13)题“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第(16)、(17)题,涉及“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注意不同模块的综合考查,贯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第21题第(2)问“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第24(B)是中外关联。

4.强调“以史为鉴”,注重史观与价值观的渗透

试题体现了古为今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浓厚气息,如第(21)题第(3)问“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第(23)题第(4)问“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第(24)题(A)第(3)问“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24)题(B)第(1)问关注“个体的品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这些设问依托于具体的考点,在材料的基础之上巧妙渗透,既升华了试题立意,又增强了价值观考查的有效性。

历史试题范文第2篇

第12题:本题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古文材料,掌握孔子维护周“礼”、管仲改革及齐桓公称霸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13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为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当然,如果掌握了郦道元、沈括、徐霞客的相关知识,就更容易作答了,如郦道元作《水经注》;
沈括著《梦溪笔谈》,其主要贡献在天文方面;
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本题虽然引用了李约瑟的话作为题干,但实际考查的是识记内容,学生如果熟悉了教材,就比较容易作答。

第14题:以古诗作为题干,考查唐朝女装流行袒胸窄袖的知识内容,以对教材的识记为主。

第15题:考查宋夏和议,即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
重开边境贸易。虽然要求对材料有一定理解,但仍以考查识记内容为主。

第16题:这是一道识记类题目,要求学生掌握使用“纱绸机”这一史实。如果学生掌握了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隋唐丝织业吸收了波斯织法等知识,本题就更好解答了。

第17题: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有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特别是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知识点。所考查的以识记内容为主。

第18题: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作答,首先要读懂选项材料,其次要掌握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考查的是比较浅显的识记理解能力。

第19题:要求学生掌握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是一个学生比较容易忽略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题干中虽提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但实际考查的是中国革命史,虽显牵强,但显示出命题人想把时政与高考相结合的意图,时政与高考结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导向。

第20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所采取的作战方法――运动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识记内容,但由于不是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高三后期的复习往往容易忽略。

第21题:要求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能够理解工业革命是一系列发明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过程,是一道比较容易作答的识记类题目,但部分学生对时间的准确掌握不够重视,也可能导致失分。

第22题:19世纪早期,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他认为动物器官的构造和机能由于环境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只要掌握了这一内容就可以轻松地回答此题,题目看似是中外史比较,其实难度不大。

第23题:教材叙述:“恐怖主义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恐怖主义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恐怖组织所能造成的伤害已经非常巨大。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已经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大规模杀害平民的恐怖主义活动。”题目选项根据本段文字编撰。因此学生只要熟悉这段文字就能解答此题,当然也可理解作答,题目难度不大。

第37题:第(1)问第一小问:虽然教材有此相关内容,但参考答案主要根据材料得出。第二小问:本可理解作答,答案本无固定模式,但参考答案却完全依据教材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作答。参考答案就是对材料的简单归纳。第二小问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考查。第(3)问第一小问:参考答案完全出自材料。第二小问:参考答案绝大部分要点源于材料。有两个答案要点出自教材原文。

第39题:第(1)问,解答此问要仔细阅读材料,将隐藏在材料中的答案要点找全。其中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难度较大。第(2)问,直接原因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第二小问的参考答案几乎是由材料原文构成。

二、试题设计

1.试卷结构。自重庆实行3+综合以来,试卷结构没有变化,在文科综合卷中历史试题为12-23题,第37题和第39题的部分小题,历史学科分值为100分。不过2011年有一点细小的变化,第36题的第(1)题的龙门石窟也可归入历史。那么2011年历史在文科综合卷中的总分就占了102分。

2.试卷内容。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2011年重庆高考历史各部分的分值为: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22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8分,世界近代史8分,世界现代史20分。其中选择题:中国古代史20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8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8分,世界近代史8分,世界现代史4分。主观题:中国古代史12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14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0分,世界现代史16分。

从专题的角度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均进行了考查,其中第37题主要考查思想文化史。

三、试题特点

1.立足课本,注重基础。本套试题的选择题几乎全是考查对教材内容的识记,主观题也有相当部分内容是考查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对教材内容的记忆成为全卷的重中之重,这是本套历史试题最显著的特点。

2.选择题主要以材料呈现,有重庆地方史素材,体现了重庆命题的地域特色。主观题的参考答案有相当部分来自材料,第39题第(2)问的参考答案几乎是摘抄了材料原文。

3.适当考查了时政热点,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共建党90周年”“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恐怖主义”等。

4.试题中涉及不少细小的知识点。如唐朝女装形式、宋夏重开边境贸易、明代丝织使用“纱绸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图、解放战争初期的运动战等。

5.少数主观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如归纳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要求学生具备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才能得高分,具有较强的选拔性。

6.总体来看,历史全卷严谨、细致、基础,但形式较为单一,创新和能力要求较弱。

四、教学启示

1.要求学生完整、细致、准确地掌握教材知识,这是高三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前高考对时间的考查较少,不少学生忽视对时间的准确记忆,所以对时间的掌握要引起重视。由于2011年过于偏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估计2012年会加强对能力的考查。

2.强化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国古代史内容较少,但分值偏高。

历史试题范文第3篇

(A)金田起义(B)马神甫事件(C)亚罗号事件(D)辛酉政变

2.下列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属于左宗棠开办的是

(A)天津机器制造局(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D)汉阳铁厂

3.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平壤战役中,为抵抗日寇而壮烈牺牲的清军回族将领是

(A)关天培(B)葛云飞(C)左宝贵(D)邓世昌

4.同盟会成立后,领导浙皖起义的是

(A)刘道一、徐锡麟(B)刘道一、秋瑾

(C)秋瑾、赵声(D)秋瑾、徐锡麟

高中会考补考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 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高中证书会考历史补考采用开卷笔答形式(只能带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科书)。

3. 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4.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密封区内的相应位置上,并沿裁剪线将答题卷裁下。

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
第1—20题,每题1分;
第21—30题,每题2分;
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1856年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中英国的借口是

(A)金田起义 (B)马神甫事件 (C)亚罗号事件 (D)辛酉政变

2.下列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属于左宗棠开办的是

(A)天津机器制造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汉阳铁厂

3.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平壤战役中,为抵抗日寇而壮烈牺牲的清军回族将领是

(A)关天培 (B)葛云飞 (C)左宝贵 (D)邓世昌

4.同盟会成立后,领导浙皖起义的是

(A)刘道一、徐锡麟 (B)刘道一、秋瑾

(C)秋瑾、赵声 (D)秋瑾、徐锡麟

5.袁世凯为了独裁,指使部下收买凶手,于1913年在上海火车站刺杀了

(A)黄兴 (B)蔡锷 (C)宋教仁 (D)李烈钧

6.民国初年我国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是“实业救国”与

(A)民主共和 (B)平均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维新思潮

7.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于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

8.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国民党“一大”召开于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9.下列各项中,属于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是

(A)一二九运动 (B)*美军暴行运动

(C)五卅运动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0.1926年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①袁世凯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张作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1.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建了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洪湖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2.制造“九一八事变”并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德国 (B)日本 (C)意大利 (D)英国

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4.奠定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基础的是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

15.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A)雁门关伏击战 (B)忻口阻击战

(C)平型关战役 (D)奇袭日军阳明堡机场

16.枣宜会战中,与日军奋战而壮烈殉国的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是

(A)张自忠(B)李宗仁 (C)蔡廷锴 (D)谢晋元

17.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经重庆谈判签署了

(A)《和平建国纲领》

(B)《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C)《共同纲领》

(D)《双十协定》

18.下列各项中,属于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发出的伟大号召是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一切*都是纸老虎”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建立以后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是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反右倾”斗争(D)“*”

20.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以下选择题每小题2分:

21.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强烈愿望的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是

(A)《瀛环志略》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天朝田亩制度》

22.下列属于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安庆内军械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保国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25.武昌起义爆发于

(A)1898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9年

26.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其主要阵地是

(A)《国闻报》 (B)《新青年》 (C)《中外纪闻》 (D)《民报》

27.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阶级基础的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

(C)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D)共产国际的帮助

28.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9.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A)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B)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 “八一宣言”发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0.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
第31题14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5分,第34题15分,共60分。

31.某校学生会拟举办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壁报展览,要求图文并茂,主题突出。高一⑴班准备展出六幅反映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图片,但暂时只找到如下四幅,尚缺两幅。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分别写出图1、图3、图5、图6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8分)

(2)分别写出你准备在图2、图4位置张贴的图片的标题(图片排列要求按照时间顺序并切合主题)。(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1分)材料一反映了他的什么政治主张?(2分)写出这一政治派别发动的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的名称。(1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何时何人颁布的?(2分)它规定确立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和具有什么进步意义?(2分)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次会议制定的?(1分)它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请写出这部宪法的性质及重大意义。(4分)

3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弱国无外交”的屈辱历史。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请回答: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2分)

(2)1953年底,中国的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请写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7分)

(3)

在图7所示会议中,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1分)这一方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1分)

(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当时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什么?(1分)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重大发展的三件大事。(3分)

34.中国近代,珠江三角洲是最早遭到列强侵略的地区之一。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1)列举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侵占中国香港地区的两个不平等条约名称。(2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哪一年?(1分)邓小平提出的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的伟大构想是什么?(2分)香港回归有何重大意义?(4分)

(3)198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确定在广东设置哪三个经济特区?(3分)后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3分)

座位号

高中会考补考历史试卷

历史答题卷

题 号

二卷 分

1—2031323334

得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
第1—20题,每题1分;
第21—30题,每题2分;
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
第31题14分,第32题16分,第33、34题各15分,共60分。

31.(1)答:(8分)

(2)答:(6分)

32.(1)答:(4分)

(2)答:(5分)

(3)答:(7分)

33.(1)答:(2分)

(2)答:(7分)

(3)答:(2分)

(4)答:(4分)

34.(1)答:(2分)

历史试题范文第4篇

图表类历史试题分为图片类历史试题、地图类历史试题和统计图表类历史试题等。如文物图、人物图和漫画等属于图片类,疆域图、布局图、形势图、交通路线图、分布图等属于地图类,坐标图、表格、结构图属于统计图表类。

1.图片类历史试题的解题策略

(1)审图

先大致浏览一下图片,弄清图片中含有几个要素或几个层次。如有的只有人物或事物,有的人物或事物旁边还有文字。

(2)审注记

注记对图片起补充说明和解释的作用,弄清楚注记对准确解题十分必要。

(3)审设问

观察完图片和注记后,就要审设问了。设问是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弄不清楚设问就不能准确答题。

(4)审选项(选择题)

解答历史图片类选择题时,应依据图片和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例1.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代表大会的盛况,此次大会召开于()

A.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B.抗日战争胜利前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该图片含有文字和人物两个要素,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文字上。该题的设问考查此次大会召开的时间。图中第二行的文字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7月,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A。1945年8月,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处于抗日战争胜利前期,故B正确。解放战争发生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很明显,C不符合题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D也不符合题意。

例2.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都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该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同学们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该图片由人物和文字组成。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时间信息――题干中的“民国时期”,另一个是图片中的人物和文字。该图片只反映力士香皂的广告借助了明星代言,故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故A错。单从一个明星代言的力士香皂广告不能推出选项B中的结论,而且B说法也过于绝对,故B错。“力士香皂芬芳馥郁,历久不退,且着肤如润,无干燥损肤之弊,敢进一言以为介绍”,这是图片中的主要文字,由此可说明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故C正确。单从一个明星代言的力士香皂广告不能推出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故D错。

2.地图类历史试题的解题策略

这一类历史试题中的地图与地理学科中的地理地图稍有不同,历史试题中的地图多与历史有关。历史地图是关于某一历史时期的疆域布局图、军事进攻路线图等,与历史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此类题与图片类题相比,难度较大,要求同学们有一定的地理学基础。

(1)分清地图的重要性

在有的试题中,地图是主要的信息载体,文字是对地图的进一步补充。而在有的试题中,地图是次要的信息载体,地图是对文字的进一步补充。

(2)审题干中的文字

先明白试题考查的是有关哪一方面的地图。历史地图可分为如下几类:疆域图、布局图、形势图、交通路线图、分布图。

(3)审地图

在学习地理的时候,老师一般都会教授一些分析地图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借鉴这些方法。

(4)审设问

弄懂了地图中的要素后,可结合设问进行答题。

例3.下图为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都城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该题属于以文字补充地图类的试题,地图是主要的信息载体。由图名可知该图是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的示意图。解答本题需要有扎实的地理学知识做基础。结合所学的地理学知识可知,①是西安、②是开封、③是北京、④是杭州(以上城市名称是现在的名称)。接下来就要运用历史知识逐一分析一下选项,汉武帝是在都城长安(今西安)颁布推恩令的,故A错。北魏孝文帝是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都到洛阳的,故B错。北宋时期的都城是东京(今开封),南宋时期的都城是临安(今杭州),故C正确。明太祖时的都城不是①,故D错。

3.统计图表类历史试题的解题策略

(1)审标题

看清标题的内容。

(2)审时间

搞清楚图表涉及的年代。

(3)审数据

重视数量关系的对比。

(4)审图示

明确图表中各种符号的具体含义。

(5)审注释

注释中往往包含解题的关键信息。

例.下表为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历史试题范文第5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郭沫若在《殷契粹编・自序》中惊叹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下列是代表不同时期书法艺术的图片,其文字符合上述描述的是

2卢生说始皇曰:“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卢生和始皇这样做的真实目的是

A讲究排场,显示皇恩浩荡

B求得不死之药,长命百岁

C制造神秘感,维护皇帝独尊

D不称“朕”称“真人”,以求不死

3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秦关于官府手工业的各种制度,如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规格和生产定额,产品的账目、各类劳动者的劳动定额及其换算,对劳动者的训练和考核,度量衡的检校等,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秦朝对工商业严格管理

B工官的出现最晚不会晚于秦朝

C.官营手工工场的产品主要供官府享用

D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形同奴隶

4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始于北魏,北齐、北周、隋、初唐时均沿此制。唐中叶后均田制瓦解。对于均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主阶级的抵制

B长期的战争破坏

C土地买卖的盛行

D封建政权的无能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典。”从材料中不能得出

A.门下省具有驳还诏令的权力

B.给事中在驳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门下省完善了唐朝选官制度

D.门下省减少了政府行政决策失误

6.与康有为同为“救亡”人物的王照,曾在三十多年后回忆说:戊戌年,余与老康讲论,即言:“……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老康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路如何来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来得及,来不及,是不贴题的话。这说明

A.康有为当时主张推行激进变法

B.维新派存在严重分歧

C.康有为沦为保皇派

D.开启民智是救亡前提

7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高兴地说:“自共和告成,合五族为一家,享同等之权利,我四万万人,亦可以仅存国民之名称而不复有种族之界限矣。”下面对他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全体国民已实现了权利平等

B.境内各民族已融为一家

C.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等级差别

D.现代国家观念初步形成

8.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维新运动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抗日战争的影响

9《申报》曾这样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就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一时的胜败,一地的得失,并不足以左右我们的忧喜。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初步进展”指平型关大捷②“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③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④反映出当时中国抗战的失利

A①②③[WB]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0.历史研究中常以城市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

B.《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C.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D.“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11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下图反映日本购岛事件

①启发中国开始重视领土②折射出日本右翼势力的蔓延③表明美国希望复活日本军国主义④说明美国企图利用日本遏制中国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2“朋友,你是伟大、强盛、以智慧著称的城邦雅典的公民,像你这样只图名利,不关心智慧和真理,不求改善自己的灵魂,难道不觉得羞耻吗?”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被奴隶主民主派控告犯有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被法庭处以极刑。由苏格拉底“因言获罪”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出

A雅典民主制度的发达与完善

B雅典民主制度下法制的公平与正义

C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

D苏格拉底与民主制度格格不入

13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这一运动的直接影响是

A出现婚姻自主的新风尚

B世俗权力开始高于神权

C举办婚礼从此不必进教堂

D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14.“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影响。”下面对上述新航路的影响解读不正确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西欧货币贬值现象严重

D.新航路开辟以后封建地主的收入大大增加

15.1841年7月,英国保守党人士罗伯特・皮尔提出议案,在下院表决时得到1票多数,组阁问题提上日程。8月,保守党就不信任案投票时,获得了明显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皮尔在缺少王室支持的情况下单靠竞选胜利组阁。上述史实直接体现了英国

A.君主立宪制原则

B.民主共和制原则

C.责任内阁制原则

D.法治高于人治原则

16下列图片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斗争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A由和平到暴力B由和平到革命

C由暴力到革命D由革命到暴力

17.“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的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国家继粮食垄断制之后,这时开始对糖、茶、盐、火柴、布匹、鞋、肥皂等实行国家垄断。”上述材料属于下列哪一政策的规定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罗斯福新政

1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19下图所示“constitution”最初最想确立的政治制度是

[HTK]注:

constitution:建立,组成;
legislative:立法机构;
executive:行政部门;
judicial:司法机构。

A总统制B民主制

C共和制D联邦制

20.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与莫言作品文学风格最相似的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这段长久的历史有一点特别引起我注意,就是中国的一切几乎全是可能的、自然的。我佩服他们什么事都没有一点神奇的意味。……为什么别的民族(具体指的是希腊、罗马等民族)都要给自己造出一些荒诞不经的来源呢?……到处只有神道的显形、诏谕、奇迹、巫术、变形、穿凿附会的梦境……(对于)骗子的寓言,我只有痛恨。

[JY]――伏尔泰《天真汉》

材料二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
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
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JY]――《独秀文存》

材料三中国的立法者是比较明智的。他们不是从人类将来可能享受的和平状态去考虑人类,而是从适宜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但是)中国的法律决定任何人只要对皇帝不敬就该被处以死刑。

[JY]――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伏尔泰怎样的启蒙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和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的着眼点有何不同。其中隐含着二者的政治诉求又有何相通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持何态度。(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外传统文化。(2分)

22.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其深厚的政治传统。这些传统,无论是其精华,还是其糟粕,都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课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文治来说,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要实现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政府的强势介入,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但也要看到……在具体实践中,它往往表现为对人性的摧残,对个性自由的限制,对真理探索的阻遏。

――《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光明日报》

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然而,正是这曲折历程所形成的历史积淀、制度积淀和精神积淀却成为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资源。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学习会议讲课稿

材料三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克服了三权分立模式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弊端,也借鉴了它职权清晰、便于监督的优点……

[JY]――《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又避免了、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就在这里,同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四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

[JY]――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何将“文治”视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之一。古代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有效的文治?(4分)

(2)材料二对中国近代政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评价?(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是如何印证材料四观点的。(4分)

23.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是世界近代化的一个缩影,透过它,可以窥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进程和实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890年至1911年,印度的铁路网大约增加了一倍,达33 000英里。(印度)铁路和其他大型项目如灌溉工程和港口设施是用英国资本换来的。……传统的自然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变,急速地影响了殖民地地区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随着欧洲人及其铁路和机制商品的出现,以及他们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贪得无厌的要求,一种新的市场经济被引进。不久,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这本身又意味着他们不仅日益受这时已在这种新经济中富裕起来的商人和放债人的支配,而且日益受变化莫测的经济波动的支配。

不仅印度的纺纱工和织布工,而且还有制革工、熔铸工、锻工、造船水工和其他许多人,都屈服于来自英国工厂的浪潮。这无数受排挤的人能走向何处呢?他们只能转而依靠农业,从而对土地产生了可怕的超压力……由于西方的医疗科学、卫生措施和饥荒救济安排,印度的人口从1872年的25 500万上升到1921年的30 500万。

[JY]――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相继征服过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鞑靼人、莫卧儿人,不久就被当地居民同化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就影响不了他们。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从而消灭了印度的文明。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西方的促进因素在印度教徒中间引起了三种反应……最通常的一种反应是居于盲目崇拜和彻底拒绝之间的妥协。它接受西方的现世主义和学问的精华,但也试图从内部改革印度教,试图在摆脱印度教的腐朽和粗俗的外壳的同时保持它的基本真理……能面对西方而不失去自己的特点和自尊……这样,印度教对西方的挑战所作出的响应是兜了一个圈子:从拒绝、模仿到批判地再评价和满怀信心地肯定。

[JY]――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导致印度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变化对印度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5分)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的过程。在这一方面,马克思和斯塔夫里阿诺斯有着不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一进行评论。(7分)(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表述精当;
不少于200字)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文帝“定姓族”,确认汉人士族的法律地位,也使鲜卑贵族门阀化。他规定鲜卑中的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同于汉族门阀中的崔、卢、李、郑四姓,只任清职,其余按照三世官爵列入不同的门第等级。

[JY]――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魏)宗室外戚权幸之臣,竞为豪侈。阳王雍,富贵冠一国,宫室园圃,侔于禁苑,僮仆六千,伎女五百,出则仪卫塞道路,归则歌吹连日夜,一食直钱数万。

[JY]――《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九

材料三须知鲜卑本无文化可言,要有学术文化,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鲜卑贵族自不能等到懂得儒学或有了“隽才”之后,才取得与汉人士族同等的社会地位。……孝文帝不讲人伦,只讲姓族,不问个人如何,只问门第高低,正是从鲜卑贵族尚无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的。目的在使鲜卑贵族的政治社会地位,能与北方汉人崔、卢、李、郑等大姓迅速一致起来。

[JY]――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定姓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为什么重姓族不重才学。依据其影响,你对文化与制度的关系有何认识?(6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JY]――(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JY]――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拿破仑法典》在当时社会转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的主要目的。(6分)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民法典》在法国内外实施的角度分析民族主义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60分)

1A解答该题抓住两个关键信息:第一,“殷”指商朝;
第二,“契文”,甲骨文的别称,因以契刀刻于龟甲、兽骨上,所以甲骨文又称为契文。所以选择A项。

2C题干材料并未涉及“不死之药”或“以求不死”,所以排除B、D两项;
卢生建议秦始皇掩盖其在宫殿的行踪,不对外宣扬,并非“讲究排场”,真实目的是制造神秘感,维护皇帝独尊,所以排除A项而选择C项。

3D秦朝对官府手工业的各项明确的制度规定,说明管理严格;
“工官”指的是官府手工业,其产品主要供官府享用;
从官府手工业的记载出现在秦律竹简上,可以看出工官的出现最晚不会晚于秦朝;
而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匠户,所以选择D项。

4C该题实质是通过唐朝均田制的瓦解考查封建社会土地兼并。实行均田制的重要前提是国家掌握大量土地。随着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农民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没有土地,而封建中央政权又没有大量的无主土地可以分配,从而导致均田制瓦解。

5C门下省的主要职能是审核。“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说明,门下省具有驳还诏令的权力,同时可以减少政府行政决策失误;
“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说明,给事中在驳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题干材料并未涉及选官制度,所以选C项。

6A康有为认为王照所说的“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如何来得及”,主张尽快推行变法。这反映了康有为主张推行变法的激进性。

7D民族团结、权利平等、国民意识反映的是现代国家观念,A、B、C三项说法过于绝对,选择D项。

8C根据题干中的“20世纪20年代”排除D项;
维新变法是借孔子之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项;
辛亥革命主要是从政治的角度君主专制,批判孔子主要是从思想的角度批判君主专制,排除B项;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思想完全否定,而孔子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象征,所以选择C项。

9C“初步进展”和“第一次胜利”指的是平型关大捷,①正确、②错;
“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③正确。“一时的胜败,一地的得失,并不足以左右我们的忧喜”,反映出当时中国抗战的失利,④正确。所以选择C项。

10A根据题干要求分析“1900~1950年间”这一时间段的相关情况,排除B、C、D项;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上海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与工业相关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所以选择A项。

11B日本购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但是中国重视领土并非从日本购岛事件开始,排除①;
根据图片中人物的形象,可以看出日本右翼势力的蔓延,②符合题意;
日本借美国之力为自己“打气”,但又处处“漏气”,说明美国是想利用日本遏制中国,又不希望日本军国主义膨胀,④符合题意,排除③。所以选择B项。

12C苏格拉底对于“智慧和真理”的坚持和追求不但没有得到民主派的支持,反而被奴隶主民主派通过多数表决处死,这说明了雅典民主制的缺陷。

13B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是提倡修女、教士的世俗权利,以及世俗政府对教会神权的干预,所以选择B项;
材料并未提及“婚姻自主”、“举办婚礼从此不必进教堂”、“了天主教会的统治”,所以排除A、C、D项。

14D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由于大量的金银流入西欧造成货币贬值,而封建地主仍然收取“定额货币地租”,所以地主的实际地租收入降低了。故选择D项。

15C题干材料反映英国内阁是由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这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重要特点,所以选择C项。

16A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但是由于七月流血事件使俄国革命的方式转变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所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由和平斗争到暴力革命的转变,选择A项。

17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配给制的措施,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8B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恢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实行国家干预政策,所以选择B项。

19D独立之初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国家面临严峻的形势,所以其最初最想确立的是联邦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0D立足传统,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红与黑》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荒诞派,《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所以选择D项。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思想:天赋人权,反对宗教迷信。(2分)

(2)不同之处:

伏尔泰:宗教神学;
陈独秀:封建伦理道德。(2分)

相通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2分)

(3)态度:赞赏理性治国、礼制、仁、和谐。(3分)否定君主专制。(1分)

(4)应该:防止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继承人文主义传统因素。(或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分)

22(1)原因: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稳定社会秩序;
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利于文明的传承。(2分)

措施:借用行政手段,发挥政权的力量;
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科举取士,强化儒家思想等。(2分)

(2)评价:发展历程艰难曲折;
破产;
为后世提供“积淀”;
没有将实现民族独立作为前提和保障。(2分)

(3)特色:人民民主;
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

(4)印证: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制,都未真正实现政治民主化。(2分)

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集权政治文明,又借鉴了近代中国、西方的民主法治文明,在传承文明、学习西方、立足国情、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2分)

23(1)因素:工业革命(技术输入);
英国对印度的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原料掠夺;
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2分)

影响:社会结构变化;
人口增长;
失业;
农业方面的压力;
社会混乱。(3分)

(2)答案一:

阐明观点:马克思的观点是文明征服论。(2分)

评论:马克思的观点是从文明程度的高低出发;
他只看到了先进工业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征服和改造,而未看到落后文明也会对先进文明产生一定的影响(反作用);
他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5分)

答案二:

阐明观点: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是文明融合论。(2分)

评论: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是从对外来文明的态度出发;
他看到了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进而肯定接受先进文明;
他的观点相对比较全面。(5分)

评分标准:

一等(7~5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4~2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2~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24(1)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确立了门阀制度
士族生活腐化。(6分)

(2)原因:文化落后;
人们学习文化,需要较长时间;
提高鲜卑贵族的政治社会地位。(4分,任答两点即可)

认识:人们对制度的学习要以较高水平的文化作为积淀。(2分)

25.(1)作用:反对封建等级、特权制度,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4分)

推荐访问:历史试题 五篇 历史试题【五篇】 历史试题(精选5篇)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