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2023年乡镇规划【五篇】

2023年乡镇规划【五篇】

时间:2023-06-19 17:20:06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规划范文第1篇一、指导思想坚持十七大提出的“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以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扎实稳步推进我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乡镇规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规划【五篇】

乡镇规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十七大提出的“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以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扎实稳步推进我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对于山区、丘陵、平原地带,要从本地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出发,搞好村庄规划,对现有人居环境进行治理,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满足不同地区农村的发展需求。

三、工作目标

从年起,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实现规划全覆盖。各乡镇要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每年完成不低于30%的乡村规划编制任务,并于年6月底前将年度规划编制计划报送市人民政府。年月底,各乡镇必须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列入年新农村建设试点的60个村庄,在年12月底前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及评审工作。

规划编制应遵从以下工作要求:

(一)编制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1.规划编制要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注意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文化遗产,突出生态村镇建设特色。

2.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3.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民风民俗,体现地方特色。

4.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要遵循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不扩大原有用地规模,内部挖潜,充分利用工矿废地与闲置土地。

(二)对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村庄集中规划改造

要多渠道筹集规划及建设资金,积极开展村庄1∶1000地形图测量、人口、产业、资源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村庄规划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地和旧宅基地。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及传统习俗,优化农村民居和公共建筑设计。要注重传统与现念相结合、外观与环境相协调,体现地方特色和乡村风情,方便居民生产生活,反映现代文明。

四、村镇规划编制要求

(一)编制内容

1.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按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的要求组织编制。

2.村庄建设规划按照《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编制,根据村庄的发展,合理安排村庄路网、宅基地、养殖小区、给排水、垃圾集中填埋点、村委会或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农村建设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3.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二)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要求

承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具有国家颁发的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质;承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具有国家颁发的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质。

五、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健全完善乡镇规划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人

各乡镇行政正职对本区域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负总责,主管负责同志负责对村镇规划和建设做好具体工作。乡镇设立的村镇规划管理机构要强化职能,补充配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办事程序,切实做好村庄、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解决。各村“两委”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充分收集群众建议,配合测量和规划单位搞好工作。市规划管理局负责对各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村庄规划编制做好备案工作。从年起,凡未完成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市规划管理部门不准予审批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不准予审批宅基地。

(二)村镇规划的编制、评审、审批、公示制度

1.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负责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2.乡镇总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负责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同意后,由乡镇政府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3.所有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三)强化服务意识,密切部门协作

各乡镇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求,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整合资源,形成推进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合力。市、乡镇两级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加强业务培训,为乡村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六、村镇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1.经批准的村镇规划,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行,尊重百姓意愿,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

2.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因地制宜,节约用地,鼓励建设农民公寓式住宅。对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建筑要注重保护,做到依法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3.乡镇规划管理部门要对乡镇、村庄建设改造行为予以指导和监督,严禁未批先建、超越规划进行建设。

4.对依法取得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和村民宅基,乡镇规划管理部门应先实地放线定界,并做好放线记录以备校核。

5.对违规审批、隐瞒实情的,市规划管理部门除撤消其行政许可外,将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有关人员给予相应处理并追究责任。

乡镇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
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自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13年“两会”召开以来,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集中阐述了国家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规划,全面涵盖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主体措施。可以肯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是未来长期指导中国城乡建设及各行业领域发展的一整套完备战略系统。根据《规划》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应该概括为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四化同步,统筹城乡;
优化布局,集约高效;
生态文明,绿色低碳;
文化传承,彰显特色;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以内涵为基础,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可解读为以下四点: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协调有序的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的城镇化。

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城乡二元分割依然存在;
农民工进城仍面临着住房、社保、教育等问题;
城市房价过高;
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严重,等等。

第一,户籍制度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形成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享有不同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通常而言,城市户口有着较高的“含金量”,承载着较多的社会福利和教育资源,有着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完善的社会保障;
而广大农民身处社会底层,就业机会少,收入水平低,教育医疗差。这种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城乡发展不均衡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由于农村发展滞后、生产效率低下,以及收入分配扭曲、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0,远高于世界平均比值1.5。其次,城乡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城市以服务业、工业等为主,有着较高的产业附加值;
农村以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再次,城乡人口素质差异大,农村人口多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仅占1%;
城市人口以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主,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城乡收入差异。最后,城乡之间的公共资源配置差别很大,城市的教育、医疗、通讯、交通、文化等方面普遍高于农村,这种公共资源投入上的差异,导致了农村发展滞后。

第三,农民主体地位缺失

城镇居民和农民身份的地位不平等、待遇不一样,农民的主体地位缺失,经济、政治、文化等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例如,农民进城务工常面临着医保、子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使他们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之中;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权限不清,农民无法合理支配和处置土地,在土地征用中农民无法得到合理补偿;
在农村集体事物管理中,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等得不到保障,等等。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方法策略

第一,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是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制度根源,要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破除不合理的户籍制度。首先,应逐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中小城镇要取消农民工落户的障碍,大城市应降低落户标准,有秩序、有条件地引导农民工到城市落户。其次,应减少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社会福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农民工进城所面临的子女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使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权益。

第二,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应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和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应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应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民收入多元化。例如,可以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应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应理顺农产品价格机制,适时提高农产品价格,不断缩小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健全农业补贴机制,加大良种补贴、种粮补贴等补贴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基础。

第三,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体制下,广大农民面临着户籍身份、福利待遇、社会就业等诸多歧视,这使农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逐步消除各种社会不平等,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例如,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登记制度,用法律明确农民的土地权利;
应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使农民在土地征用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再如,应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选举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让农民管理农村事务。

三、建立增收保障措施分析

1、政策保障

统筹城乡改革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一定难题,为了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首先应该建立一套长效的保障机制,而这样的机制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所以应该建立相关的监理政策保障。由于我国财力不足,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应该在政策上享有一定的优势,使发展的手脚不再被束缚。利用政策优势在实践中针对金融法规、土地使用等政策等方面,活学活用,领悟精神所在,从而掌握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特色开发等经济活动程序。同时可以利用政策保障在示范区内,发挥资源优势,结合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打造示范样板。针对农民进城打工变为市民的路径继续进行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议。优质平价中小型企业的创业精神,纠正错误,反思问题,规范运作,把遗留问题处理好,出台一批土地信托流转的制度。要体现政府支持农村的力度,落实惠农措施,把握财政杠杆,通过产业扶持的优惠措施吸引城市的资金要素倾向于农村发展,给予创业的农民以风险保障金鼓励,积极鼓励农民自我创业,使得创业渠道在政策保障下拓宽。

2、组织保障

所谓的统筹离不开主导者和组织者,所以统筹城乡要有组织保障做依托。综合改革推动统筹发展,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规定统筹要求和具体内容,完善啊协调机制,成立组织领导,全力开展城乡统筹。整合力量,明确发展方向,突破重点领域的样板配套综合改革工程,在此基础上,积累成功经验,把城乡范围内的统筹领导小组进行整合,建立统筹办,明确其职责,职责分工深入开展统筹工作。为了细致开展工作,也要建立园区、街道、部门联动机制,结对帮扶,依托城市资源开展统筹城乡工作,借助社会力量,为确保城市资本和工商资本能够顺利进入农村领域开通渠道。

四、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1、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是中国城镇化的本质特征。《规划》立足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明确指出: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不是把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而是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

(1)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逐步解决长期进城的农民落户问题,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优先考虑“化人”,而不是“造城”,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2)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党组织、工会和社团组织,创新条件组织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参政议政和参加社会管理。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强化企业缴费责任,推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衔接合作,开办各类补充性养老、医疗、健康保险。

二、协调有序的城镇化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立足于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有序发展的城镇化。规划中明确阐明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构建“两横三纵”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基础上,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把有条件的县城、重点镇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1、主攻中小城市,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

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倾斜,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在中小城市布局、优质教育和医疗机构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增强集聚要素的吸引力。

2、培育中西部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通过国家在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一批开发区,有序推进这些区域的城镇化建设,注重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着力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形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群。

3、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推动区域合作与交流

大力推进普通铁路网、快速铁路网、普通国道、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网络的覆盖范围,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交通,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三、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以绿色集约、健康理性、智慧人文、科学规划为鲜明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为确保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此次规划突出城镇化要体现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提出要让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调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改善营商环境,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就业容量,把城市打造成为创业乐园和创新摇篮。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对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持能力。强化城市产业支撑,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2、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

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让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

3、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严格建筑规范和质量管理,强化实施监督,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和建筑质量。按照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环境优先的原则,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四、城乡一体的城镇化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要最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城镇化。规划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通过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1、改革规划体制,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

健全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实施管理体制,实行统一审批、统一管理,关键是各类规划的统筹协调相互衔接、多规融合,促进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县域村镇体系,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的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合理配置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结束语

针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影响力,大力宣传农村改革和统筹信息,利用要素搭建城乡桥梁,建设好农村基层组织,提高党的凝聚力,让党的力量带动农民发展致结束语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因而,应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杨保军,陈鹏,吕晓蓓.转型中的城乡规划――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谈起[J].城市规划,2014,(z2).

乡镇规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根本出发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发展绿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中心,以“东绿中养西服装、林粮间作路两旁”发展框架为抓手,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文明和谐的新。

二、发展现状及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五”期间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乡人民,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五”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镇财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年,全乡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56亿元;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
实现财政收入9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12元。工业生产总值5.15亿元,利税10250万元,利润7400万元。

——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坚持工业强乡理念,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服务工作,大力扶持服装加工业发展,现有服装生产企业7家,主导产品为高档西裤、休闲裤,年产值4.2亿元,利润3600万元,上缴税金220万元。东营木器家具10余家,吕村制瓦业20余家,形成了服装加工、铸造、制瓦、家具加工等特色主导项目。

——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特色发展。农业产业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坚持农业稳乡。以金地博生态观光园为依托,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小麦良种种植面积5.2万亩;玉米良种播种面积4.8万亩,发展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种植8000亩,林木、药材、无核葡萄等特色经济700亩,鸡、鹌鹑存栏分别为120万只、30万只。金地博园区二期餐饮、垂钓工程基本完工;
占地12亩,投资1200万元的天丰家禽养殖基地一期竣工投产。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以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多方协调跑办资金300余万元,共办实事108件,硬化道路2万余平方米,整修绿化街道5万余平方米,解决了行路难问题;
上变压器28台,打饮水井、浇地机井22眼,铺设维修防渗淋沟及节水管道5.4万余米解决了吃水用电难问题;
整修“两室”,建立综合活动室40间,配备图书4万册,成立秧歌队18支,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关注弱势群众,城镇低保款、定补、五保款和救灾款按时发放。设立乡长教育特别奖,有力促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新建乡卫生院,全面推行新农合,卫生工作上档升位。

三、发展基础

面向未来,乡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助推乡实现更快发展。

——交通条件。京深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308国道贯穿境内,方西线、西后线、南西线作为主干道贯穿全乡。石家庄市公交车202路西线,县2、7路公共汽车驶经乡境。

——思变精神。穷则思变,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谋求发展,改变现状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执行力,乡村干部服务百姓能力得到提高,作风明显转变。

——工业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纺织、制衣、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服装,河西、沿村饲料养殖,吕村制瓦,张辛庄铸造等专业村。

——农业基础。东部金地博生态观光园,中部天丰家禽、盛邦奶业(二期),西部以华龙种鸡和中禽鹌鹑,覆盖全乡的特色种养殖局面开逐步形成。

四、发展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至2015年全乡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年递增20%,达到20.05亿元。全乡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2%,达到1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2%以上,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较强的拉动力。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更加合理。规模工业占全乡工业的比重提高到70%。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结构初步改善,2015年全乡城镇化水平达到50%。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201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2015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4.8万人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上级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全乡绿化率达到30%。

——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达到11570元。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90%。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文化、体育设施增加。

——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亿元以上。

为确保“十二五”期间各目标任务完成,主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推进工业产业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发展壮大服装园区。到2015年,工业企业发展到20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5户;
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税利2亿元。

1、培育产业

把招商引资作为全乡培育产业的第一抓手,借势发展,认真研究招商选资的新形势、新特点,在引进好项目、好企业上下功夫。建立“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完成服装园区建设。协调争取占地1平方公里、投资1亿元的服装园区尽快入场开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亿元,税利1000万元。

二是做强龙头企业。中禽鹌鹑种存栏达到50万只,辐射带动1000户;天丰家禽年带动辐射养殖户1500户,农民增收2000元。

三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2亿元发展农业项目,建成以金地博园区为中心的3000亩蔬菜基地,其中打造核心蔬菜种植基地2000亩,发展蔬菜种植50亩以上大户20户;
发展王代梅草皮种植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形成1500亩的种植规模;
建成3000亩红蜜南瓜种植基地;
筹建乡伊丽莎白甜瓜育种育苗基地,建成成千亩甜瓜园。

2、扶强产业

围绕服装加工、铸造、化工、制瓦等,实施重点发展战略,大力扶持产业。

——狠抓优势产业。根据企业和产品的发展空间及潜力,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提高工业增加附加值,扶持巩固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狠抓项目建设。发展新型工业,发展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改及银行贷款渠道为项目建设“添加燃料”,加快项目推进。

——狠抓发展环境。坚持落实乡科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和矛盾;
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经济分析会,理清发展思路;
鼓励企业“寄人篱下”,借力升位,力争盘大盘强3-5户小企业;
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民向新村和城镇集中为突破口,依靠政策服务农业、依靠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依靠生态环境建设靓丽新农村,围绕开发带动产业、围绕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围绕增收建设新农村。

——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2亿元发展农业项目,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单产及品质,增加总产。以优质玉米、小麦为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

——大力实施五大产业。一是生态休闲农业,围绕农业观光、休闲垂钓、赏花拾趣、果树认种,充分利用以金地博生态园区为主,举办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采摘节,提高住、行、吃、玩、乐的功能;
二是林下养殖,在环村林、经济片林及通乡通村道路两旁树胁地下发展生态养殖;
三是林果产业,发展优质核桃1000亩;
四是林业产业,在北安乐、后牛等村发展花卉、苗木、盆景50亩。五是依托吴家辛庄康乐园疗养中心,搞好泥河两侧绿化,利用河槽搞好水上养殖及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原生态、人情化的场所。

——建立基地搞好示范。一是建成以金地博园区为中心的3000亩蔬菜基地,其中打造核心蔬菜种植基地2000亩,发展蔬菜种植50亩以上大户20户;
二是依托盛邦奶业(二期)发展奶牛养殖头,以华峰、华龙种鸡为依托,发展养鸡80万只,以河北中禽鹌鹑为依托,发展鹌鹑养殖500万只,以天丰家禽为依托,年产肉鸡8万只。三是发展王代梅草皮种植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形成500亩的种植规模。四是建成300亩红蜜南瓜种植基地和千亩伊丽莎白甜瓜园。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认证认可等服务体系。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10家,吸纳80%以上农业生产农户入社。

三、促进城乡统筹和新民居建设健康发展

坚持城镇健康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积极稳妥、科学环保地推进城乡统筹和新民居建设。

1、构筑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乡村体系规划立足于高起点、高规划,“十二五”期间,全乡33个村的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要有一个新进展。

2、加快建设步伐。以新民居建设为契机,加强建设管理,做到快而不乱、科学环保、正确引导人口城镇化。对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城镇人员,要正确引导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对因建设需要承包地被征用的居民,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增加收入。

3、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新民居建设示范村6个,住户共计6000户,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强“畅通工程、通畅工程”的实施,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好全乡所有农村特别是沿洨河村的群众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全乡名农村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饮水安全率达95%以上。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浇地机井指标,做好农田基础设施维修,确保全乡农田保灌率达100%。

——跑办县水利等部门,完成洨河、泥河的河堤综合整治。把8.9公里泥河建成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河,带动周围农户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围绕新民居建设,在升级改造,规范上档上下功夫。配套建设人行便道50公里、机耕道80公里,土地整治(改良)3万亩。

——全乡新增沼气3000个,改厕3000个,确保工程的配套建设和完善。

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现辍学率“0”目标,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8%以上;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加大“乡长教育特别奖”奖励力度,增加资金额到8万元。

——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乡卫生院功能。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
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
加强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提高新农合参合率。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力度,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符合政策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
弘扬敬老风尚,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
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实施妇女发展纲要,改善儿童成长环境,保障残疾人权益。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化城乡统筹就业,实现“百千万亿”目标,培养100名劳务经济人和劳务能人;
扶植1000名企业法人或者个体工商户;
培训10000名技能人才;
实现1亿元的劳务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推进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20个村建成篮球场一个,为20个村建成150平方米以上的农家书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动,引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继续深入实施乡安全生产“四联四建”工作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执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指标考核体系,安全事故控制在县政府下达的指标内,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快“平安工程”建设。切实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好综合治理、防邪反邪等相关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降低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案率。

五、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素质,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的社会风气。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实施“三位一体”大调解和“四位一体”大维稳机制,规范秩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打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

六、保障措施

紧紧围绕县委九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继续发扬“迎难而上、争先进位、艰苦创业、平安发展”的精神,强力实施“六点”工程,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推进全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铸牢干部队伍建设支点。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贯穿全乡工作的主线,抓学习、提素质。严格按照“三必学、三必看”、“四讲四增强”、“五要五破除”、“六查六看”等要求标准,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雷打不动,抓好平时自学与定期组织素质考试相结合,全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高效型、团结型、廉洁型”六型机关。

二是把握改善民生切入点。围绕群众关注的行路、用电、用水等问题,用好用活用足“一事一议”等强农惠农政策,加大道路整修工作力度,全力做好新民居建设,完成张辛庄联村水厂建设,做好农村集体卫生室整合建设工作,加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完善农村救助体系,确保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

三是摆脱制约发展困点。利用土地修编机会,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最大限度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为发展积蓄后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完善提升服装协会服务功能,壮大乡镇特色产业。加大资金跑办力度,突出解决乡村“无钱办事”问题。细化乡村干部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奖惩,真正使乡村两级班子成为化解矛盾的“灭火器”,密切干群关系的“助推器”,实现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四是解决工作难点。牢固树立“抓是本职,不抓是不称职,抓不好是失职”思想,把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治访队伍力量。大力推广“四站式”工作模式,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的协调联动作用,不断强化依法治访力度。继续实行一周一排查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领导包案销号制度。进一步完善值班、重大事项报告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和措施,坚决杜绝越级访事件发生。灵活治访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的热难点问题。

五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重点。以乡安全生产“四联四建”(领导联点,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组织联创,建安全生产法制平台;
党员联手,建安全生产帮扶队伍;
工作联动,建安全生产和谐乡镇)机制为载体,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呵护生命,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乡企管办牵头作用,狠抓安全生产、烟花爆竹、食品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全乡生产生活形势平稳。

乡镇规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继续以“公推、公示”为主渠道,以发展生产一线、特别是能带头致富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入党为重点,加大从外出务工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力度,使全镇党员干部的结构和整体素质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始终保持队伍的先进性,为基层组织建设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全年计划发展党员25名,其中35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优秀青年占发展总数的75%以上,生产一线的优秀青年占发展总数的75%以上,妇女占25%左右。并按照党员数1:5的比例充实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库,使全镇入党积极分子储备达125名。

三、工作重点

二00五年,我镇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强在农村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特别要从回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农民党员占到全镇发展党员总数的50%左右,其中35岁以下和高中文化程度要占到75%以上。二是加强在优秀青年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重点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入党,全年发展工人党员应占全镇发展党员总数的20%左右,其中生产一线占75%以上。三是加强在优秀青年及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二00五年,镇直各单位发展知识份子党员应占全镇发展党员总数的30%左右,其中35岁以下的占75%以上。

四、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目标完成版权所有

1、制定规划,抓好落实

我镇党委依据县委组织部的党员发展规划,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报经县委组织部审查批准后,将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党支部,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十六大《》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程序办事,严禁违纪现象发生。

2、务实工作基础,强化培训教育

培养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的前提和保证。我镇要切实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工作,完善、充实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库资料,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通过上党课和培训班等形式和途径,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对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进行系统地学习,帮助、强化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严把“入口关”,确保新党员质量

我镇党委要按照十六大《》规定,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新时期的党员标准,把好“入口关”。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公推、公示”制和民主评议预备党员制度,有条件的要结合“两推一选”的方式开展,努力从制度上保证发展党员质量。

乡镇规划范文第5篇

一、构建发展主框架,努力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以“中心大街、府后街、府前路、府西路、府东路、鑫元路、宁曲路、万乡公路、黄吴路”为发展主框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同时,搞好整体和重要节点景观风貌设计,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一)十二五前期,完善驻地周围的路网建设,完成驻地中心大街和府前路的改造工作,做好沿宁曲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工作,让驻地及周边每条路都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

(二)依据《**乡总体规划》,消除驻地建设空白点,用发展使驻地框架逐渐血肉丰满起来。

(三)加强教育、交通、卫生、体育、商贸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四)以驻地中心大街和府前路为轴线,规划建设几个居住小区,实施驻地旧村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驻地居住楼房化,让驻地所有的村民变成居民。

(五)积极争取黄吴路改造及通往已规划社区的部分道路建设。

二、强化规范管理,切实改变城乡环境面貌

建立专业执法队伍,切实加强对城镇的管理,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有序化“六化”目标。

(一)完善制度管理,加大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力度。

(二)加强环境治理,以卫生整洁、文明、有序为核心,建立长效机制,抓好驻地管理,提高驻地整体管理水平。

(三)加强建设管理,不断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严格建设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确保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三、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荐访问:乡镇 规划 五篇 乡镇规划【五篇】 乡镇规划(精选5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