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7篇)

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7篇)

时间:2022-11-22 17: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7篇)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目  录  总论  .....................................................1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7篇),供大家参考。

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7篇)

篇一: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目

  录

  总论

  .....................................................1一、古代神话概论

  .........................................1二、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1、创世神话

  ...........................................22、始祖神话

  ...........................................23、洪水神话

  ...........................................34、发明神话

  ...........................................45、各民族神话

  .........................................4(1)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

  ............................4(2)生生不息的探索精神

  ............................4三、古代神话中民族精神对社会的影响

  .......................5结

  语

  ..................................................5参考文献

  .................................................5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摘要】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古代文化可谓是文化的源头,上古时代的中国先民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愿和幻想虚化成意像集合体,从而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舍己为人、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关键词】

  中国古代神话

  民族精神

  总论

  神话从定义上讲是反映原始先民对人类生殖、万物起源、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的认识与探索的语言作品。通俗来说,神话并不是对自然与生活的科学认识,而是当生产力低下导致人们无法用现有所知解释事物的时候,便仅此以思想为基础,纯粹性的借助于想象与幻想,不自觉的把自然现象与自然力量形象化、人格化。

  中国古代神话也迎合着这个大定义,先民把最初的希冀与想法无限具体化,通过口口相传,代代传承,进而有了我们今天可以读到、想到以及可以介入思想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神话是先民智力发展的起点,也是文明燃烧的渊源,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与积淀的民族精神正是可以追本溯源到古代神话这个源头。至今我们朗朗上口的神话故事里,都是在契合着一种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主旋律的民族精神。

  一、古代神话概论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开始记载于春秋到西汉这一时期,主要记录于《山海经》、《尚书》、《诗经》、《楚辞》、《淮南子》等名篇中。但除了《山海经》是主要记录古代原始居民神话的发展之外,其余文献大多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记载杂乱无章,零零散散,有些甚至是互相冲突,缺少系统性的描述,而且这些神话大多以部落文化的部落神话为主,使得神话之间的联系具有地域性和部落性差异。中国古代神话按照地域性可大致分为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神话和中原神话;从内容上分也可分为图腾神话、创世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和部落神话。由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是由无数的小的氏族部落组成的,于是便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比如说,《山海经》中出现了如炎帝、黄帝、帝俊、帝梏等十多个帝号,从表面上形成了中国神话中的群帝,但其实却形成了一个明晰且悠久的历史系统,为以后的文献的帝王谱系提供了明确的参考。

  二、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的形象展现的更多的是人类的保护者、捍卫者,是世间真善美的化身,通过中国古代神话中对于各个神话英雄的塑造。民族神话是一个民族早期文化的象征性表现,是每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源泉之一,其中蕴涵着民族的哲学、艺术、宗教、风格、习惯以至整个价值体系的起源。但同时“真正的神话是对人类共同特点的记录,它和纯意识形态相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语言、精神、文化、传统以及宗教的联络媒介。”

  1、创世神话

  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令,何本何化?圆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能作之?(屈原《天问》)混沌之初的天地,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人间?谁有如此巨大神通,开天辟地,使一个混沌不清的世界,变得如此具有生机,如此充满秩序。二千多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面对茫茫苍天,企图探求终古宇宙的奥秘,发出了如此深刻的询问。其实这表明着屈原时代,先民已经有了这般思考,从而流传起了有关天地起源的传说。

  “天气蒙鸿,萌芽始兹,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天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绎史》卷—引《五运历年记》)人们惊奇于大自然的奇妙,造物主的万能。盘古开天辟天的神话解释了天地的由来。

  由这段描述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始祖盘古是日月精华、万物之灵的化身,他开天辟地,创造并丰富了人类世界。由后人对盘古死后化身的想象可以看出中国原始人民对于死亡并没有恐惧和颓废的心理。而是将这些神话英雄看成是人类的奉献者和恩赐者,从对这些神话人物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原始人民对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理解。

  正是由于无知,正是由于知识的局限,使得生产力不断取得进步的先民对事物有了思考,进而思考成为了探索以及后来的实践。探索精神代表着前进,代表着打破陈规,寻找新的、合理的事物的真正原因,虽然在过程中的付出与艰辛劈天盖地,但用今天的话来说,“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才能始终拥有昂扬的斗志,才能在未知的世界里寻找自我”。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探索精神将经历代代传承,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探路引航。

  2、始祖神话

  由于中国古代神话受图腾崇拜和母系氏族中女性崇拜的影响比较大。野兽当时被视为神圣的宠物而受到尊敬,于是崇拜神灵与崇拜野兽成为一体,出现了神话中人兽合一的形象。当时中国正处于母系氏族的统治之下,所以受女性崇拜的影响较大,又由于中国民族历史的延续性,这种意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没有中断,只是在后来的父权社会意识的压制下以潜意识形态蛰伏在中国人的无意识领域,但对神话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古代神话大多是将人神化,中国古代神话的神都具有人兽同体的特征,大多是半人半兽形状。《山海经》记载的数百个神灵中,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1∶4,中国神话并不刻意美化众神。例如,伏羲女娲为蛇身人面,炎帝神农为人身牛首,颛顼人面豕喙麟身,西王母其状

  如人,却豹尾虎齿,蚩尤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千百年来被奉为中国人始祖的黄帝,被《太平御览》卷97引先秦诸子轶书《尸子》

  中说是“黄帝四面”(四张脸),《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的轩辕是人面蛇身,而轩辕为黄帝的子孙相聚而成。可见,黄帝最初也是半人半动物,只不过后来的神话历史化,使黄帝等一批神灵进入了历史传说的古史系列。

  但中国古代神话因为崇奉称颂神灵,就出现了对人的轻视和漠视,并培养了中华民族忠诚、服从、崇上、畏上等集体精神特征。随着神话的历史化和专制主义的加强,畏上、畏惧权威的意识不断深化,使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缺乏挑战意识、批判精神和反传统的人格精神。

  相对于西方的上帝创人,我们古代神话中,解释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当首推“女娲造人”。女娲不仅补天,重整了宇宙,而且还抟黄土造人,成为了人类的始祖,因此人们对女娲的崇敬自古流传至今。还有的说法是:相传伏羲女娲受梦河边泥土造九子,伏羲为九子定姓氏,然后将九子分发各方,生存繁衍。自此开创了中国姓氏,而华族更是在中华大地繁荣昌盛,进而又有了华夏一族的概念。中国人世世代代称为华夏子女,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归宿,所以在中华的大地上均是一家同亲,而后更是在此基础上有了炎黄子孙一说。这就是维系我们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根本,是民族实现团结统一的本位。中国现今有五十六个民族,但究其根本,都可以找到共同的始祖,应征着很多年前我们流的是相同的血液。

  当今的民族精神着重强调团结统一,所以大华族观念下应证的统一,会使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非同一般的归属感。

  3、洪水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中都流露出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恐惧之心和敬畏之情。远古先民对周围的一切知之甚少,生命体验中充满了恐惧。中国古代的神话对自然畏惧感在洪水神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也同样体现出了远古先民的顽强与自强不息。

  《淮南子》里记载的鲧禹治水的故事以及《伏羲考》中阐释的洪水,都说明了中国先民们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对自然的畏惧。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洪水被视为天罚,是上天对人类罪过的惩处。在人类自我控制能力尚不发达的时期,借助洪水的威慑作用可以起到规范人类行为的效用。其次,虽然早期人类畏惧自然,他们却又有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因此,人们创造了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借以抒发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如中国神话中的英雄羿,凭借非凡的努力,运用人类自身的发明———弓箭,除掉危害百姓的毒蛇猛兽。《淮南子》中记载他创下了骄人的七件业绩。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勇敢、智慧和力量。同样,征服自然、为民兴利的神性英雄在中国古代神话里也有突出的表现。如中国神话中的天神鲧,为了制服泛滥的洪水,从天上偷取了阻塞洪水的神物“息壤”,却遭到天帝的杀害。他治水未成,死不甘心,便孕育了新的生命———儿子禹。禹长大后继承父志,终于成功,成为名垂史册的英雄。《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死后三年尸体都没有腐烂,又从肚子里化生出了儿子禹,“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期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治好了洪水,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鲧和禹父子俩为了治水,一个死一个历尽艰辛,为百姓为苍生的幸福勇于牺牲,福泽后世。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华

  民族诞生起,人们就在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哪怕是为此牺牲流血。而这些精神,先民们通过神话和神话里的英雄们表现了出来。

  这些便是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的先驱。中国历史上演绎了一段又一段自强不息的佳话,自始至终我们都由内而外的对具有压迫性的事物表现出无畏无惧的勇气,我们渴望挑战,我们在生生不息中延续辉煌。

  4、发明神话

  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征服,都加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并以之为傲。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比如神农氏、仓颉、后羿等等。自此开启了人类想文明进发的脚步。例如文字的起源,很早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周的始祖后稷则是教人稼穑。“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其他如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展种植业的神农,发明丝织养蚕的嫘祖等等这些文化英雄,都在古代神话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中国早期的人们就已经通过不断地创造与发明来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地开发智慧,运用于实践。创新在现阶段已然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助推力,我们的时代还会再次百花齐放。

  5、各民族神话

  (1)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

  各民族神话中不仅塑造了大量为拯救人类而敢于牺牲的神袛,而且还有各种类型的文化英雄,比如,阿昌族《遮帕麻与遮米麻》中,天公遮帕麻为人类造日月后,左乳房变太阴山,右乳房变太阳山,地母遮米麻则是用喉头当梭,拔脸毛织大地。满族神话《日月峰》中的小天女挖出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把大地照的一片通明等等。这些牺牲精神换回了人类的进步,弘扬了民族的骄傲与自尊。

  还有一些射日神话故事类型中,面对众多太阳造成的干旱和灾难,射日英雄挺身而出,如,苗族的桑扎、杨亚射日,哈尼族的俄普浦四射日,纳西族桑吉达布鲁射日,还有独龙族的猎人射日等等。大多数英雄的射日过程往往要经过诸多磨难,这种精神充满了战天斗地的热血豪情,洋溢着人类进步的高昂斗志,铸造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优秀文化精神和传统美德。

  (2)生生不息的探索精神

  人类进步就需要探索创新,神话中不仅有对人类自身的探求,也有对整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探求。首先表现在少数民族的创造和创新精神方面,如壮族神话中的布罗陀等人文始祖制典章、造器具、察地理、识天文而被后人所敬仰。这种为中华民族造福的品质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们至死不渝的探索精神,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力量。

  同时,神话中所表现的探索是多元的。如,仡佬族的《四曹人》思考的是人的来源与发展,暗含人类对自我发展的积极探索。彝族神话史诗《梅葛》,《查姆》探索了祖源问题,和人类不同阶段的演化情况,这种不服输、不气馁的探索精神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古代神话中民族精神对社会的影响

  上古神话人物的优秀文化品格,是在原始先民居住的自然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上古神话英雄对于现在社会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在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民族精神、审美价值和民族思维等几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上古英雄人物的优秀文化品格是中华名族精神的来源,也是对上古先民精神活动的反应。几千年的传承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其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因为这个文化品格是与时俱进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底蕴。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也是使民族文化得到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根本条件,上古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既是中国神话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的始终,并在中华文化中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中华神话精神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历史和创新是紧密相关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伟大复兴不是回到过去,而是以传统为起点,不断开拓创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也需要我们以开放、创新的态度面对与时代相适应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结

  语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走向繁荣的精神纽带,中华神话精神意识必将流动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将激发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必将深深地影响后世,造福后人。

  参考文献

  1、丁

  山

  著《古代神话与民族》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12、王增永

  著《神话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23、王德保

  著《神话的由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04、闻一多

  著《神话与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3.3

篇二: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上古神话与后世文学

  【

  摘要

  】

  如果说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人们口口相传的上古神话就可以称作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文学形式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作了许多体系的神话,开启了古代文学的先河,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而且上古神话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其中表现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以及乐观精神等等,对后世文学创作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

  上古神话;后世文学;素材;人物形象;故事类型;浪漫主义精神;乐观精神

  【

  引言

  】

  中国古代有神话,但是向来没有“神话”这个名词。神话是什么?茅盾显示曾经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相互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上古神话,即借助神话的表现形式或以神话为题材内容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口头创作,当时出现大量的“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原始神话。中国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它以瑰丽的想象和斑斓的色彩保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精神,对后世的文学中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都有着深远而广阔的影响。

  一、为后世文学提供素材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往往是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后市文人因而喜欢加以利用,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历代以神话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等神话典故在我国流传极广,对后世文学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的南北两大代表:《诗经》与《楚辞》,都有古神话的痕迹,尤其是《楚辞》,保存极大量的古神话。受上古神话影响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像禹、契、后稷这些神性英雄,都在《诗经》中有所体现。其中《玄鸟》和《生民》两篇,叙写契和后稷诞生的神异,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的。而在《诗·大东》里首次出现了牵牛和织女,虽然诗人是把它们作为两个星座咏叹,但是牛郎织女神话的影子我们也可从中略见一斑了。而《楚辞》中涉及到的神话传说人物甚多,屈原的创作也援引了上古神话的素材,上天下地驰骋其丰富的幻想以抒写当时他对楚国腐败政治的忧愤,从而表达出他热忱的爱国主义思想。其中以《天问》一篇最为突出,《天问》中提出了170多个奇兀的问题,以神话的比重最大。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原对这些神话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传说的怀疑中,表现着诗人的情感和爱憎。

  《老子》、《庄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话而加以哲理化。《左传》、《史记》、《尚书》,则是吸取神话而加以历史化。《山海经》是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纪录,保留中国古神话最多的一部书,影响后世文学非常巨大。夸父的神话故事见载于《山海经》,而《淮南子》与《列子》书中也都有记载,皆据《山海经》而写就的。其后的《神异经》里

  那位在东南大荒的巨人朴父,由夸父、博父、朴父的音义来看,此朴父疑亦夸父演化而成的巨人。又据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所说:《列子·汤问篇》愚公移山的故事,是由夸父逐日神话演变而成,据「帝命氏二子负山」来看,夸娥极有可能是夸父演化来的。<中山经>姑媱之山的瑶草,是未出嫁而早死的帝女精魂化成的,演化为《庄子》里藐姑射山的绰约神女寓言。其后再化为宋玉<高唐赋>的巫山神女朝云。再化而为杜光庭《仙录书》中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瑶姬,再化而为曹雪芹《红楼梦》里的绛珠仙草林黛玉。《山海经》中北海海神变为风神的禺强即是《庄子》寓言的鲲鹏之变的根源。《庄子·应帝篇》“倏忽为浑沌凿七窍”则是来自<北山经>浑沌无面目的天山神灵。庄周梦蝴蝶的寓言则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灵感。屈原<天问>、<招魂>、<九歌>、<离骚>与《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多所雷同。

  运用神话材料入诗最显得有力量的是陶潜《读山海经》中的两首,一首写夸父追日另一首写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将神话里几个神人的不屈斗争精神充分表达出来了。陶渊明在其《读山海经》诗中盛赞他们的精神:“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在唐代的诗歌中,神话的运用更是尤为显著,不少诗人的诗篇都有神话方面的取材,李贺诗对《山海经》神话亦多所运用。李商隐更是大量运用《山海经》神话象征、隐喻的个中翘楚。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浪漫诗人李白具游仙思想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北风行>,甚至<清平调>等等,这些名作皆源于《山海经》神话。

  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最著名的有《西游记》、《封神演义》两部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形象,差不多就是“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涡水怪无支祁的共同形象。同样清代的小说取材于神话的还有李汝珍的《镜花缘》等,《镜花缘》前40回是全书的精华,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这一部分差不多全取材于《山海经》所记远国异人和奇特的动物植物。《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

  除小说外,戏剧也受到神话的影响。如京剧《嫦娥奔月》,即取材于后羿与嫦娥的神话,动画剧《宝莲灯》也是取材于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等等。再看今日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聊斋志异》、《八仙过海》等等,无一不是受到上古神话影响的作品。

  总之,后人对先民为我们留下的瑰丽财富加以利用,用自己的笔重新演绎着这些古老的作品并赋之以新意,从而让古老的神话绽放出新的活力和新的意义,让后世的文学同时也散发出来自远古时代的魅力,不得不说我们的祖先通过上古神话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对后世文学创作人物形象和故事类型的影响

  神话形象的影响,在小说肖像描写方面表现较为明显。在神话传说中,对于主人公的形貌,已有极简古的描述。如写“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山海经·海外东经》)。又如写“包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列子·黄帝篇》),“伏牺大目”(《艺文类聚》卷十七引《孝经援神契》),“疱羲须垂委地”(《天中记》卷二二引《帝王世纪》)。神话传说在肖像描写方面的最初尝试,给后世作家的影响很大。

  首先,神话英雄的肖像模式,是小说戏剧中“脸谱化”的滥觞。其次,静态的、单纯正面的肖像描写,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占有很大比重。尽管长篇章回小说开始有所突破,但它们的动态(或情态)的、多侧面的写法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小说里用以描绘人的外貌的动物特征,乃是人类始祖的图腾特征的残留。虽然肖像描写经历了一个由“动物形”

  向

  “动物人类形”进而向“完全人类形”的演变过程,但“龙颜”、“赤髯如虬”、“螓首蛾眉”、“燕颔虎须”、“丹凤眼”等等刻画肖像的套语,作为神话的影响标记,却长期被古典小说家所沿用。

  此外,神话传说在提供肖像模式的同时,还为后世作家提供了某些故事类型。如应龙以尾画地助禹治水的故事(可以叫做“动物辅导建造型”),志怪、传奇的作者就仿效其类型写过许多作品。《搜神记》卷十三《龟化城》云:“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问于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同书同卷的《马邑城》、卷十四的《撅儿》等皆属此型。又如“望夫型”的故事在小说和民间传说里颇多。《舆地纪胜》引无名氏《临海记》云:“五龙山脊,有石耸立,大可百围,上有丛木,如妇人危坐。俗号‘消夫人’。父老云:昔人渔于海滨不返,其妻携七子登此望焉,感而成石。下有石人七躯,盖其子也。”刘义庆《幽明录》里的望夫石的故事,也属此型。该型故事亦仿自洪水神话。后人把这个情节同涂山氏因禹化为熊而感到惭愧,自己也变成石头的情节捏合在一起,种种很流行的望夫石的故事便逐渐产生出来。夸父的手杖化作邓林的情节,则孳乳而成为后世民间文学中为数最多的所谓“遗物型”的故事。

  由此可见,上古神话中种种英雄形象以及当中的一些故事类型都在后人的文学作品之中留存了下来,后世的不少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有了更高的成就。

  三、后世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上古神话传说里固有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经后世文学艺术家反复提炼加工之后,便逐渐构成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而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这种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通常就是用神话形象及别的神话因素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评价。

  从上古神话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先民超越自然力的制约和压抑,去开创自由生存境界的意志理念和精神品格,无论是“人兽合体”的神话形象,还是无尽的奇思妙想,上古神话以奇妙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怪诞的形象表现和寄托了人类超越有限的条件和局限,向往着无限境界的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为后世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提供了借鉴。

  后世的生活中,在某一时代,由于种种原因,消极颓废的情绪难以收束。这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上古神话,以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奇妙想象、瑰丽的色彩、奔放的情感,给这个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后世的文人得以在文字中寄托无限的理想和感情,找到一块心灵休憩地。这时候,浪漫主义文学便在中国大地活跃了,其中以积极浪漫主义最为突出。

  屈原开积极浪漫主义之先河,广为采撷流传的神话、祭歌,创作了《九歌》、《招魂》等充满奇特幻想的诗篇。作者在这些诗中御风乘龙,招唤群神,遨游太空。种种越轨的想象,夸张的渲染,使整个作品呈现一种瑰丽警拔的格调,这一切都得益于神话丰硕的想象力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屈原与恶势力抗争不已,“九死其犹未悔”的战斗也同神话那种积极奋发的精神一脉相同。屈赋“放言遐想,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意在“申纡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他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集中继承了上古神话中的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再看东晋诗人陶潜,隐居田园的他也被上古神话中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感到着,从逐日的夸父,到填海的精卫,再到与上帝争神的刑天,他通过这些神话形象用他的诗表现着他对此三者那种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的认可。更有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许也有神话带给他的影响,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蜀道难》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中,诗人巧妙的编织了上古神话传说,抨击现实社会的怒火也因此如游龙走凤驰骋于

  天地之间。那汪洋恣意的风格,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不正是上古神话中浪漫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么?

  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在各个时代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等无一不继承这种浪漫主义精神,而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的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这一浪漫主义精神。

  四、后世文学中的乐观精神

  翻开中国上古神话,一股不屈从于命运的战斗精神和进取意志映入眼帘,射日、填海、移山、逐日、补天等等神话传说,无一不是这种精神和意志的体现,夸父、精卫、愚公等人物形象的流传,激励着人类去追逐更美好的生活,并为后世文学带来了奋发向上的力量,在后世文学中乐观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古神话具有变形神话的形态,不死观念,有乐观的结尾,体现着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审视古代神话人物的结局,可以发现,很多神话人物最后的死并不是真正意义中的死亡,而是一种死后再生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一种“化生模式”。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淹死后,化生为精卫鸟;女娲死后,其肠化为十节,成为十个神人;“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鲧死后,腹生禹。这些简朴的、极少修饰的故事都表现了死后再生的模式。神死后,并非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经过“化”这一过程,获得了另外意义的新生,虽然神的外形凐灭了,但化作了一脉相承的新形象,表现了理想化的乐观精神。上古神话的这种“化”而再生的模式,对于注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是莫大的心理安慰,它与晋后流传的梁祝死后双双化蝶的故事,心理寓含是一脉相承的。

  这种乐观主义的影响,在后世的文学中便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学中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多寓意于崇高美之中,上古神话中一些著名神话的主人公都是悲剧角色,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但这些神话故事却不是一悲到底,比如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先民的悲剧命运和崇高情怀,他们的牺牲是悲剧,但他们牺牲是出于崇高的目的,这就使故事悲而不哀,悲而能壮,引起人们对牺牲者的崇敬,同时展示出光明和希望。因而这类神话在富于悲剧情怀的同时,显现出来的更是一种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构筑了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的家园。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后世一些作家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李贺、李商隐、苏轼、辛弃疾、柳宗元等诗文的创作无不从神话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食粮。

  马克思曾说:“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上古神话。花开花落,悠悠长歌,上古神话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积淀,不仅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以及人物形象和故事模型,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乐观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后世文学沉淀下一笔宝贵文学精神财富。所以说,神话和文学是分不开的。没有了神话,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广阔的遐想,也不会拥有后世许多绚丽的文学。

篇三: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学院:学号:年级: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要:神话与传说是民族性的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古代神话可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上古时代的中国先民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愿和幻想虚化成意象集合体,从而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舍己为人、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关键字:神话与传说

  体现

  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穆天子传》等文献古籍中。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神话产生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从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不言而喻,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神以及各种神的威力,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各种自然威力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幼稚的幻想而已,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产物。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英雄神们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此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依靠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灾难,终于还人间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从这则神话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状况,先民们把解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而在其背后,不难看出先民们所希冀的那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这种坚毅的精神在继而出现的精卫和夸父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奉献的民族精神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自然界带来的灾难,先民们顽强斗争时,必然会有牺牲和奉献,这也就孕育出了一种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博大精神和情怀。而这种精神也在那些英雄们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如,盗取天帝的息壤用以平治洪水的鲧以及他的后继者禹,还有射日为民除害的羿等。《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鲧禹治水的故事,鲧面对滔滔洪水,违抗天帝的命令,窃来了天帝的息壤用来阻挡洪水。这种违抗天命的结果是鲧被天帝压杀在羽山。为了平息洪水,鲧是牺牲了自己。尽管鲧被天帝压杀了,但是他的后继者禹接过了治水的接力棒,继续坚持不懈的与大自然的灾害斗争着,最终战胜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死后三年尸体都没有腐烂,又从肚子里化生出了儿子禹,“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期间“居外十三年,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治好了洪水,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鲧和禹父子俩为了治水,一个死一个历尽艰辛,为百姓为苍生的幸福勇于牺牲,福泽后世。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华民族诞生起,人们就在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哪怕是为此牺牲流血。而这些精神,先民们通过神话和神话里的英雄们表现了出来。

  三、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民族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现在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殊不知,创新精神在我们上古的神话中就已经孕育体现出来了。远古时代的先民,在与自然作长期的斗争中逐渐认识了一些自然现象并做出了简单的解释。用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尽管这些解释显得有些荒唐可笑,但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先民已经对自然现象有所探索并有所认识。他们开始试图了解自然进而解释自然,解释自身的来源问题。相对于西方的上帝创人,我们古代神话中,解释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当首推“女娲造人”。女娲不仅补天,重整了宇宙,而且还抟黄土造人,成为了人类的始祖。纵观我国古代神话,还记载了人类脱离愚昧向文明迈进的探索和创造。如车舆、弓箭、舟船、屋宇、陶器、音乐、文学等的发明、发现。如,关于文字的起源,很早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其他如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展种植业的神农,发明丝织养蚕的嫘祖等等这些文化英雄,都在古代神话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四、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中,仁爱善良是一直被推崇的,而这一点也在我们古代的神话中体现了出来。尧舜禹王位禅让的故事一直被我们所熟悉并津津称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王位的传承推崇的是仁爱,是禅让,而不是干戈相向。反过来看西方的王位传承,我们不难发现,充满了流血牺牲,哪怕是父子之间的王位相传,也是充满了血腥的斗争。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这种仁爱的精神由来已久,也是值得称颂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神话尽管是由人们的想象、幻想构成,但它都是以现实生活作基础,是先民们探索自然、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凝结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凝结着人们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因而,这种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民族精神也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也将伴随着我们世代相承,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中不灭的光辉。神话故事既是我们思想的体现,也是我们精神力的凝结。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正如当代学者谢选骏所言:“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传说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是某种集体意识的表现"。

  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多方面的,包括率真自由的真性情、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正义救世的善行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具体地讲则有率真质朴的生活理想;自由顽强的生命意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等。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原因。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在原始先民居住的自然环境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审美价值和民族思维等几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来源,是上古先民精神世界的反映,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构建,而且也将一直影响下去,因为这个文化品格是与时俱进、永远保鲜的中华文化的底蕴。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是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中国上古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既是神话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并在中国文化中产生震撼人心的“永恒”艺术魅力。中国神话精神意识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将激起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历史与创新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复苏,决不是回到过去,而是以传统为起点的不断拓新。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伴随民族的历史而变化,它必须具有时代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更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自信和创新的姿态培育与时代相适应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come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篇四: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

  姓名:

  学院:

  学号:

  年级:

  摘要:神话与传说是民族性的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古代神话可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上古时代的中国先民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愿和幻想虚化成意象集合体,从而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舍己为人、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关键字:神话与传说

  体现

  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穆天子传》等文献古籍中。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神话产生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从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不言而喻,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神以及各种神的威力,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各种自然威力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幼稚的幻想而已,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产物。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英雄神们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此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依靠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灾难,终于还人间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从这则神话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状况,先民们把解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而在其背后,不难看出先民们所希冀的那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这种坚毅的精神在继而出现的精卫和夸父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奉献的民族精神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自然界带来的灾难,先民们顽强斗争时,必然会有牺牲和奉献,这也就孕育出了一种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博大精神和情怀。而这种精神也在那些英雄们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如,盗取天帝的息壤用以平治洪水的鲧以及他的后继者禹,还有射日为民除害的羿等。《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鲧禹治水的故事,鲧面对滔滔洪水,违抗天帝的命令,窃来了天帝的息壤用来阻挡洪水。这种违抗天命的结果是鲧被天帝压杀在羽山。为了平息洪水,鲧是牺牲了自己。尽管鲧被天帝压杀了,但是他的后继者禹接过了治水的接力棒,继续坚持不懈的与大自然的灾害斗争着,最终战胜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死后三年尸体都没有腐烂,又从肚子里化生出了儿子禹,“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期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治好了洪水,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鲧和禹父子俩为了治水,一个死一个历尽艰辛,为百姓为苍生的幸福勇于牺牲,福泽后世。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华民族诞生起,人们就在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哪怕是为此牺牲流血。而这些精神,先民们通过神话和神话里的英雄们表现了出来。

  三、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民族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现在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殊不知,创新精神在我们上古的神话中就已经孕育体现出来了。远古时代的先民,在与自然作长期的斗争中逐渐认识了一些自然现象并做出了简单的解释。用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尽管这些解释显得有些荒唐可笑,但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先民已经对自然现象有所探索并有所认识。他们开始试图了解自然进而解释自然,解释自身的来源问题。相对于西方的上帝创人,我们古代神话中,解释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当首推“女娲造人”。女娲不仅补天,重整了宇宙,而且还抟黄土造人,成为了人类的始祖。纵观我国古代神话,还记载了人类脱离愚昧向文明迈进的探索和创造。如车舆、弓箭、舟船、屋宇、陶器、音乐、文学等的发明、发现。如,关于文字的起源,很早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其他如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展种植业的神农,发明丝织养蚕的嫘祖等等这些文化英雄,都在古代神话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四、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中,仁爱善良是一直被推崇的,而这一点也在我们古代的神话中体现了出来。尧舜禹王位禅让的故事一直被我们所熟悉并津津称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王位的传承推崇的是仁爱,是禅让,而不是干戈相向。反过来看西方的王位传承,我们不难发现,充满了流血牺牲,哪怕是父子之间的王位相传,也是充满了血腥的斗争。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这种仁爱的精神由来已久,也是值得称颂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神话尽管是由人们的想象、幻想构成,但它都是以现实生活作基础,是先民们探索自然、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凝结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凝结着人们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因而,这种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民族精神也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也将伴随着我们世代相承,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中不灭的光辉。神话故事既是我们思想的体现,也是我们精神力的凝结。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正如当代学者谢选骏所言:“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传说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是某种集体意识的表现"。

  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多方面的,包括率真自由的真性情、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正义救世的善行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具体地讲则有率真质朴的生活理想;自由顽强的生命意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等。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原因。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在原始先民居住的自然环境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审美价值和民族思维等几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来源,是上古先民精神世界的反映,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构建,而且也将一直影响下去,因为这个文化品格是与时俱进、永远保鲜的中华文化的底蕴。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是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中国上古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既是神话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民

  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并在中国文化中产生震撼人心的“永恒”艺术魅力。中国神话精神意识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将激起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历史与创新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复苏,决不是回到过去,而是以传统为起点的不断拓新。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伴随民族的历史而变化,它必须具有时代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更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自信和创新的姿态培育与时代相适应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篇五: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论上古神话的传承性

  摘要:具有传奇色彩的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它所传承的是中华民族最深远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上古神话

  传承性

  山海经

  刑天

  女娲

  大禹

  正文:每个民族都有构成本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早在神话中就已初露端倪。作为古代人类精神活动的智慧之果,它率直地表现了原始先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对各民族文学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我国的神话传说早在还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就已经口口相传,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族特色与民族精神使其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

  上古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蕴涵民族精神的内核,体现着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主要有:乐观态度、坚韧意志、抗争精神、创造意识、群体意识、献身精神。

  而从这些神话传说中我们能看到远古人民对他们的生活环境的警惧之情,为了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我们的祖先满怀希望的去努力面对、体验、战胜困难,就像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大禹治水,那种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就像是印在我们灵魂中一样挥之不去,这就是上古神话所传承的,那种伟大到灵魂的民族精神!

  《山海经》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手,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这句话乃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话说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宝座。

  二者相斗,帝终断刑天首级,并把他葬于常羊之山。但刑天魂魄不灭,竟以乳为目、脐为口,手执干戈漫舞。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有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刑天与黄帝的争斗,乃是炎黄之战的延续,刑天虽然落败,但他那种不屈不挠、不服输的顽强战斗精神,深深的烙在人们心中!

  刑天:象征着永不服输的精神!

  作为文化的传承,神话故事中所歌颂的民族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由此,我们看到了女娲娘娘那种博爱的胸怀,一种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即使是神话传说,但这种伟大的精神也仍然被世人所传颂!

  同样的,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更是耳熟能详:传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派鯀去治理洪水,结果鯀花了九年时间,没有把洪水制服,他偷了天上的息壤,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将鯀处死,鯀临死前嘱咐儿子禹“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了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了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铁锹,带头挖土、挑土。禹的脚常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其中有不少是真实的情感,不管是给主人公的情绪设计还是先民对自己的精神寄托,但那种浓厚的民族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欣赏。尤其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那种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精神,更是值得世人去传承,去发扬??

  具有传奇色彩的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它所传承的是中华民族最深远的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的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它童年时代的瑰丽幻想、顽强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同样,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因此,上古神话的传承性在所有历史文化中都占有主导地位,因为相比其他的文学著作,这种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是最通俗易懂、最广为流传的,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也是最精纯,最朴实的!

  注释:

  1、《山海经》

  2、《读山海经》

  陶渊明

  3、《淮南子·览冥训》

  刘安

篇六: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浅谈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的献身精神

  汉语言文学08-1班

  杨阳

  无论是西方或东方,各个地域都会存在一些与其地区,民族,文化相应的神话传说。这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它往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然,神话成了中国古代最不能缺少的文化内容。它代表着中国先民崇尚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也是研究我国古代人类生存发展进程的重要史料。学术上大致把神话分成几个大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

  、战争神话

  、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这些神话在某种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崇尚献身精神。

  在这些神话中,大凡是为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的英雄们就备受人们的赞颂;反之,凡是那些不利于社会前进、有碍于人类幸福的神性人物则要遭到唾弃与批判。所以为逐日而死的夸父、射日除害的后羿、救民于水患的大禹等均在人民的心目当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被大水淹死之后变成鸟不停地以木石勇填苍海的精卫,也生生世世为人们所敬重。而那些残害人类的神蛇、怪兽一般的反面人物,如果不被英雄诛灭,也会被历史文化所诛灭。不仅创世神和始祖神如此,在对我国远古自然神话,英雄神话,战争神话的故事传说中,同样也反映出一种崇尚奉献与牺牲的精神。

  创世神话中最为著名的“盘古开天”

  就是个典型。盘古本身被包裹在混沌之中,他终于不堪忍受,拔下牙齿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开辟了天地。

  他不断施展着自己的法术,让天变得更高,地变得更沉。直到盘古耗尽最后的力气终于倒下与世长辞。但他的身体并没有消失,而是幻化为世间种种。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盘古为人类劈开混沌的世间,将世界的第一缕曙光布满大地,死后化作了日月山川江河湖海,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他无愧为世界的开凿者!他是世间的缔造者!另一位开辟神女娲,在完成补天、造人大功之后,也将自己身体化成万物。

  “大禹治水”也是这样一个流传千古的始祖神话。传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鲧去治水。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禹为了治水,到了30多岁才在涂山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成亲。

  但是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

  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据《吴越春秋》记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闻乐不听,过门不入,挂冠不顾,屡遗不蹑”,他以一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去和洪水搏斗。大禹的手掌脚掌都长满了老茧,这也足以见证他的奉献精神。面对自己父亲鲧治水失败,身败名裂的悲剧,他丝毫没有退缩之意,担负起治水负担,担负起天下苍生的重担。他不顾个人安危,轻生死,重黎民的奉献精神足以为后世楷模!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大部分存在着这种献身精神,具有一种壮烈的悲剧性。它是以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和文化土壤为参考的。尤其数英雄神话最为典型,在某种层度上来说具有较强烈的悲剧色彩,悲剧之中蕴含着悲壮之美,使人产生崇敬之情。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这种献身精神不为其他,而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在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幸,痛苦与死亡。“夸父逐日”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性质和色彩。《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则神话故事同样变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与斗争,表现人类为迫切要求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的愿望而不怕献身的精神。我们总能在读过之后感到心灵的震撼。夸父这种不屈不挠,至死不忘造福后人的悲壮精神,在中国很多神话中都能找到影子。

  “神农尝百草”中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太古时候,人们没什么可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维持生活。有时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中了毒,重时就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不知道对症下药,都是硬挺,挺过去就好了,挺不过去就死了。神农帝为这事很犯愁,决心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神农自各儿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肚里是什么滋味。把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右边袋子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后来,神农在小北顶两边的百草洼,误尝了断肠草,死了。

  在中国主要的始祖神身上,看不到儒家所排斥的非道德的东西,他们都是道德的化身、正义的代表。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神圣光环和纯洁品性,使人们对他们只有顶礼膜拜了。

  正是由于这种献身奉献精神,使中国文化中处处体现出对“德”的要求,传统的“修、齐、治、平”的人生境界中,将修身摆在第一位,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然后才谈得上治国、平天下。

  中国神话中我们随处可见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伟大牺牲奉献精神,体现着他们“保民佑民的责任感”。

  远古时代,中国的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神的身份。这些始祖神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劳卓越的人物,他们在为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有着不可磨灭的奉献精神。他们成为本民族始祖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自西周以来,由于历史和政治的需要,诸子百家有意识改造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将人类理想的英雄美德和牺牲精神都加在了他们身上。燧人氏钻木取火,自陷十八层地狱;伏羲氏画卦教民,泄露天机被天帝判死;商伯盗取天火,守护火种,为了人间的光明和温暖而献身;鲧在洪水滔天之时,为济苍生,不待帝命,窃帝之息壤而被杀羽郊……中国古代神话首先强调的不是神话人物身上的野性和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和无私的献身精神;对神的职责要求,将保民、佑民放在第一位,而否定为了个人利益危害人间众生的行为。

  中国古老的英雄神、始祖神,没有人的情欲,不食人间烟火。

  中国上古神话中体现出的这种尚德奉献精神,有一些是先天神话的内在特质,而另一些则是后天人为改造的。经过文化的重塑与选择,在古老的大神们身上还遗存的一点点“人性”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是远远脱离社会、脱离人类、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理念化形象,于是他们原有的神性也随之削弱,他们成了人间崇拜的偶像,具有着伟大的献身精神。当然,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古代神话英雄包括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其形象与事迹并非是历史的真实。它是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对道德的渲染和对远古帝王典范的树立,逐步按照史官和先秦诸子的社会理想所塑造出来的。在它们身上既体现出先秦思想家的尚德理想,又表现出中华民族在其文化演进中的献身精神。展示了我们先民最后会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反应的是中华民族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品格。这种献身精神至今仍在我国古代神话宝库中熠熠闪光。

篇七: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中国古代神话与华夏民族精神研究

  【摘

  要】

  中国五千年孕育的文化,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令世人惊叹,涉及的科目数不胜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反映了古代思想文化观念的某些特征。从而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舍己为人、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关键词】古代神话

  体现孕育

  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穆天子传》等文献古籍中。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英雄神们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也是这类精神的代表之作。“女娲造人”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篇。女娲造人者,想来起源于历史较为久远的存在大同理想的母系氏族阶段,作为人类的创造者,女娲从来就没有对人类的诞生表现出任何的失望之情,她不仅创造了人类,更在天崩地摧,人类惨遭灭顶之灾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鳖之足以立四极”,真正地成为了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保护神。她不会运用莫名其妙的处罚来确立和巩固自己不可一世的地位,相反却要帮助人类战胜这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滔天洪水。女娲,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是一位英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象征,女娲补天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种极好写照。至于后世之禅让,大同理想,儒家思想等,莫不与此一脉相承。《精卫填海》,讲的是炎帝的女儿女娃“游于东海”,溺水而死后化为精卫鸟填海的故事。神话中的“游”应释为出游,离开故土到外地去都可以称作游。游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界往往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旱灾夺走了人们的食粮,洪水毁坏了人们的家园,无情的大海又使人葬身鱼腹。正因为海边的渔民常常受到大海的威胁,所以他们想征服大海,改造大海。但人与大海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女娃“溺而不返”,她的生命被大海吞噬了,但事情没有结束,女娃变成了一只精卫鸟,继续与大海斗争。它的抱负如此的伟大,它的决心如此的坚强,它的毅力如此的惊人,它的气概是如此的不寻常!精卫要填平大海,表现了人类同自然斗争到底的不屈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力、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所在,也正是民族精魂的所在。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顽强生命力,形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完善进取的开拓精神,凝聚成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美德。锲而不舍、知难而进,构成了中华民族自强精神的历史渊源。

  二、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奉献的民族精神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自然界带来的灾难,先民们顽强斗争时,必然会有牺牲和奉献,这也

  就孕育出了一种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博大精神和情怀。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种精神也在那些英雄们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如,盗取天帝的息壤用以平治洪水的鲧以及他的后继者禹,还有射日为民除害的羿等。《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鲧禹治水的故事,鲧面对滔滔洪水,违抗天帝的命令,窃来了天帝的息壤用来阻挡洪水。这种违抗天命的结果是鲧被天帝压杀在羽山。为了平息洪水,鲧是牺牲了自己。尽管鲧被天帝压杀了,但是他的后继者禹接过了治水的接力棒,继续坚持不懈的与大自然的灾害斗争着,最终战胜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死后三年尸体都没有腐烂,又从肚子里化生出了儿子禹,“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期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治好了洪水,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鲧和禹父子俩为了治水,一个死一个历尽艰辛,为百姓为苍生的幸福勇于牺牲,福泽后世。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华民族诞生起,人们就在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哪怕是为此牺牲流血。而这些精神,先民们通过神话和神话里的英雄们表现了出来。中国神话悲剧英雄表现出的救民济世,舍己献身的殉道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沉潜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中,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道理代为人们称颂的仗义行侠,除暴安良的豪义杰士,以致那些为推动时代进程、谋求民族发展而无私奉献的平凡之人,都体现了神话对民族精神文化的深远影响。

  三、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民族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现在提倡创新,鼓励创新。殊不知,创新精神在我们上古的神话中就已经孕育体现出来了。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从起源,发展,至趋于成熟,无不反映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天,地,人的认知,用自己的现象,构建出属于中华民族的神话之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始终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与神秘,显示着中国五千年来的悠久文化,作为一朵飘缈的文化之云,始终漂浮在中国文化之颠。神话是民族文化因子的储存,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传统文化长子的神话不仅对其他文化因子有源头作用,而且抚育滋养着其他传统文化的兄弟姐妹。神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制约着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影响着民族的精神性格、生存方式与文化走向及社会发展。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中,神话与其他传统文化互为影响共同发展,构成着发展着繁荣着民族文化。神话与传统文化共同滋养着民族的成长,激励着民族的创造精神,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盘古神话时代劳动创造世界和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盘古垂死化身的伟大精神,以激励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人祖大神女娲神话时代中,则着笔歌颂了女娲创造世界万物,创造人类,最伟大的母爱这个具有永久魅力的主题,她激励、鼓舞我们前进,把中华儿女融汇成一股强大的洪流,使我们所向披靡。在伏羲神话时代中,更主题鲜明地书写了人类在伏羲的率领下,开辟了文明之路,安居、取火熟食和进入渔猎社会与创造八卦学说,确立婚嫁制度,始创歌、舞、音

  乐等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继之而来的神农神话时代,刻画了远古文明从渔猎生活发展为以农耕为主的神话时代,神农率领先民们播五谷、识药首医,用火用水,与自然斗争的不屈精神,更是光耀万世,神农神话时代的伟大是他奠定了人类生活的基础,向全人类昭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多方面的,包括率真自由的真性情、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正义救世的善行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具体地讲则有率真质朴的生活理想;自由顽强的生命意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等。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原因。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在原始先民居住的自然环境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审美价值和民族思维等几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来源,是上古先民精神世界的反映,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构建,而且也将一直影响下去,因为这个文化品格是与时俱进、永远保鲜的中华文化的底蕴。

  总之,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写起,远古神话故事,集中体现在中国民族精神。中国神话体现的是一种道德规范与伦理符号,致使其民族精神有明显的伦理倾向。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是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中国上古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既是神话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并在中国文化中产生震撼人心的“永恒”艺术魅力。中国神话精神意识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将激起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历史与创新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复苏,决不是回到过去,而是以传统为起点的不断拓新。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伴随民族的历史而变化,它必须具有时代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更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自信和创新的姿态培育与时代相适应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1]鲁刚;大洪水神话中的虚与实[J].求是学刊1989年06期

  [2]李艺《宙斯与盘古:中西创世神话之比较》

  [3]杨子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4]赵建军;《山海经》的神话思维结构[J].淮阴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5]淮南子译注·览冥训.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06:289-290.[6]袁珂.山海经校注·北山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07:92.[7]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传承上古神话精神需要怎么做 怎么做 上古 传承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