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14篇)

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14篇)

时间:2022-11-21 13:1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14篇)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  钟汝贤;何静  【期刊名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17)0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14篇),供大家参考。

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14篇)

篇一: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

  钟汝贤;何静

  【期刊名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17)001【摘

  要】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领导的文化统战工作,同党的其它战线一样,在民族危亡之际,高举抗日大旗,揭露投降阴谋;坚持共同对敌,反对破坏抗战;教育亿万民众,认清国家前路,为抗战胜利乃至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页数】4页(P44-47)

  【作

  者】钟汝贤;何静

  【作者单位】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重庆,400067;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重庆,40006【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K265.1【相关文献】

  1.论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的文化统战工作[J],邓小丹;2.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J],熊维娜

  3.论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的知识分子统战工作[J],扶小兰

  4.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J],李玓

  5.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海外统战工作的重大贡献[J],王忠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机构的演变

  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随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发展壮大,情报工作机构也交叉重合地发展起来,逐渐形成党的地下情报工作、以瓦解敌军为主要任务的敌军工作和军队情报三大机构,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地采取各种手段来获取各方面情报,保证了革命力量的以弱胜强而在中国军事情报史上留下了一段浓墨重彩的华章。

  标签:军事情报工作机构

  地下情报工作

  敌军工作

  一、地下情报工作机构

  1927年5月间,时任中央军事部部长的周恩来在武汉倡议并成立了特务工作处(科),隶属于中央军事部,以情报保卫工作为重点,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情报、保卫专门机构的初创。周恩来曾评价说:有了军委特务工作处这样的工作组织,我们党就掌握了敌人的主要动向,事先作了必要的准备,所以在汪精卫公开叛变之前,党就顺利地把部队撤出来了,避免了损失。这同“四·一二、”反革命事变时中国共产党所处的被动局面是完全不同的。

  1927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迁到上海后成立中央“特别委员会”,“打入敌人内部,及时了解敌情,以保卫党中央和地下工作同志的安全,营救被捕同志和镇压叛徒、特务”,此即“特科”。中央特科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逐步建立、健全起来的。第一、二科为情报科,专为搜集情报、掌握敌情、针对敌人侦察机关的进攻而设置的;第三科以原武汉特务科及上海工人武装纠察队部分人员组成的红队为基础建立,专门镇压叛徒特务;还成立了设置电台的第四科。顾顺章叛变后,中国共产党地下情报组织遭受极大破坏,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果断处理下,对情报机构进行了整顿。1931年6月,中央调整了中央特委会的组成,派陈云、康生、潘汉年重组中央特科领导机构。

  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形势极为危急,临时中央被迫于1933年1月迁入江西中央根据地,这标志着中央特科进入后期阶段。特科后期工作由武和景(即吴福进)、欧阳新、刘子华(即刘仲华)相继主持。在敌人持续袭击下,特科对机构进行缩编并分批撤离,在上海只留下一个办事处,由丘吉夫负责,下设负责政治军事情报、警报关系、通讯联系的三个组,作为南方各省的情报指挥中心。直到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恢复党组织,接收华南的情报关系时,也没有再重建中央特科。中央特科的后期工作虽在保卫党组织方面并不成功,但其在南京和红军根据地所在的福建、江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建立了诸多情报据点和情报关系,不仅为当时搜集军事政治情报做出了贡献,也开展了统战联络工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情报和统战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敏锐的眼光估计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矛头所向,必然由东北到华北,再由华北指向华中、华南。因此,中共中央派刘少奇到天津任北方局书记,同时兼及华中,华南的城市工作。刘少奇在1936年到任后,相继成立了中共山东省委、山西省委、河南工委。中共中央还派出一批干部分赴上海、汉口、广州,香港等地开展工作,使白区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白区工作会议,明确了城市工作的方针和斗争策略。会后,中共中央派刘晓到上海领导党的地下工作。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各种政治势力汇集之地,恢复和发展地下党组织,发展这里的情报工作,对于坚持抗战由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中共中央又将先前设立的由李克农、潘汉年、刘少文领导的中共代表办事处改为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要从事联络工作和情报搜集工作。这时北方局指派的蔡尚实、云广英和杨学诚等人也分别抵达香港、广州和武汉等地开展地下工作。中国共产党就是依托这些地下组织建立起情报据点。

  1938年9月,中共中央社会部在上海时期的中央特科和江西苏区时期的中央政治保卫局的基础上建立,统一主管党的保卫工作和情报工作。中央社会部的机关设在枣园,其具体职能是:对内继续担负保卫自己的任务,防止一切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同他们进行有效的斗争,以保证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机关、革命组织的安全;对外则密切关注国内和国际的各种情况的发展与变化,搜集各类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情报,为中央决策机关和军事指挥系统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计划等服务。

  1939年4月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我、友三方面都在准备重新调整部署军事力量,酝酿和制定新的作战计划。中共的决策中枢机关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具有战略价值的情报资料,从而为自己的决策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央社会部派出得力的干部深入到情报工作的第一线去主持工作,力图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情报系统,开辟新的情报来源的渠道,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强战略情报的收集工作。1941年,中共中央调查委员会成立中央情报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统一的专门情报领导机关。为适应中国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军队联合作战的需要,1944年9月,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建立联络机关的通令》,决定在敌后各战略基地司令部增设联络处,专门担负包括陆、海、空的战略侦察情报工作,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苏、美、英等盟国军队。

  1944年人民军队攻势作战开始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再次强调,“争取城市及交通线的千百万群众,瓦解与争取伪军伪警。准备武装起义,一俟时机成熟。就可使二者互相结合,里应外合地进攻日军,占领大城市与交通要道”。1944年9月4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建立城工部门的指示,要求地委以上各级党组织须立即建立城工部,专门负责管理城市及交通要道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政协会议。代表团办事处下辖电讯部、新闻组、外事组、军事组,于1946年5月由重庆迁至南京,中共中央南方局亦同时南迁。重庆则改设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办事处,同时在上海思南路107号建立了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中央还先后建立了中共中央上海分局、香港分局和上海、北平、天津、南京、广州等市委,以及福建省委,湖南、湖北工委,川康闽粤等特委。这些中国共产党派驻国统区的地下组织充分利用公

  开或者隐蔽的身份,广泛建立同各阶层的联系,在搜集敌方情报同时积极进行对敌的策反工作,领导和推动了解放战争中第二条战线的形成,配合解放军的战场行动,为争取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的《蒋管区斗争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策略》的指示。中共地下情报工作系统积极收集情报,组织群众保卫城市,为解放和接管城市作好准备。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向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宣传党的政策,争取他们留下共同建设新中国,并邀请、组织和接送爱国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从1948年8月至1949年3月经香港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工商业家、文艺界知名人士以及起义的国民党军政官员共计350人以上,加上从其他途径护送从各地到解放区的各界人士近千人。中共地下情报工作系统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为新政协的筹备和召开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敌军工作机构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曾同国民党非嫡系部队多次达成“停战”或“谅解”的协议;抗战时期,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磨擦,毛泽东明确提出:“在中央军和杂牌军中,应该广泛地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即交朋友的工作。”同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论政策》一文中说:对于国民党军队应“尽量地发展交朋友的工作,应尽可能地吸收那些同情我们的国民党军官和无党派军官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加强我军的军事建设”,将“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具体化为“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认为“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并将瓦解敌军原则作为八路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

  1937年秋,八路军总政治部设立敌工科(1940年6月扩充为部,下分敌、伪科,附设日本问题研究会)。同年10月开始,八路军从野战政治部到各级政治机关,均设立了敌军工作部门。新四军成立后,也在各级作战单位建立了相应的敌军工作部门。各根据地政权,也建立了敌军工作网,在县以上设立敌伪军工作委员会,由地方社会部与军队敌工部等共同组织;在接近敌伪军的地区设立敌伪军工作站;在居民、敌据点或敌伪军中秘密设立敌伪军工作小组。敌伪军工作委员会负责党、政、军、民相互交换情报,研究决策,布置任务,培养干部,统一领导。这些机构的设立使瓦解敌军工作开展得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成效性。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瓦解敌军思想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周详,成效巨大。1945年高树勋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改变了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的态势,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瓦解敌军,夺取胜利的成功经验。毛泽东敏锐地洞察了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后提出“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要关头,仿照高树勋那样,站到人民方面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指示传达不久,各大军区、二级军区、各部队都加强了联络、敌工部门,将一批精兵强将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

  1945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国军工作部的指示》:“中央决定在各中央局和分局之下设立国军工作部(对外秘密),专门进行国民党军队中的工作。”中央指定王世英为军委国军工作部部长,并指示“各中央局、分局的国军工作部,今后应经常与军委国军工作部建立工作和指导关系。”1948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国军工作部改为敌军工作部,撤销地方党委设立的国军工作部门,只在军队政治机关下设“敌工部”,统一瓦解敌军工作。此后,瓦解敌军工作尤其是策动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起义卓有成效。从1946年6月内战爆发,到1950年6月占领整个大陆(除西藏以外)为止,战场起义的国民党军队就达到将近85万人,接近被消灭的国民党军总数的九分之一。如果加上接受和平改编的将近30万人,则占被消灭的国民党军总数将近七分之一。

  三、军队情报工作机构

  1928年随着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军事情报工作也逐步创建起来。在红军诞生初期,由于党、政、军尚未严格分开,加上长期处于被敌人分割包围的游击战争环境中,红军主要靠旗语、人力、骑马通信联络获得军事情报。期间,毛泽东等领导人也非常注意利用公开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了解全国乃至世界形势的变化。但由于条件艰苦,获得情报的数量有限,准确性、时效性也不高。1931年红军利用缴获的收报机成立最初的无线电技术侦察机构——无线电总队,军事情报工作有了很大改观。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充分运用无线电技术侦察和人工情报手段,及时、准确地获得敌军情报,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取得了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2年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将下设的总参谋部侦察科,改为情报局(即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统一领导整个红军的侦察情报工作。从1932年起,中央红军开始破译国民党军队的密码电报。从密码电报中取得情报,既迅速,又准确,所需人员和物资又少,而且不会像派遣情报人员那样容易带来危险和损失,从此破译密码在作战指挥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1933年5月,中央军委在总参谋部所属情报机构除情报局外,增设了机要通信局,侦察工作和通信工作开始分开独立进行。1935年11月,毛泽东指示红军总司令部二局成立无线电队。随即在机要通信局设了第一台、新闻台和通讯科等机构,使无线电技术侦察、公开情报抄收,形成了独立体系。在开辟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时,中国共产党还十分重视发动群众搜集情报,领导苏区人民坚壁清野,严密封锁消息,并派部队佯动迷惑敌人,在根据地内普遍建立了的地方赤卫队,其任务之一就是侦察警戒、获得并传递情报。

  1940年底中共中央社会部派出林一领导的工件组到达八路军前方总部(简称“前总”),揭开了前总情报处派遣工作的序幕。此时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前总情报处的开辟工作就是在这种国内外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展开的。其主要任务是,搜集敌伪军、政、警、宪、特等方面的情报,调查打入根据地的敌伪特务情报。1941年,工作组改为前总参谋处发报处,由左权参谋长直接领导,不再直接向中央社会部汇报工作。

  194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在各战略单位成立情报处,并明确指示情报处的任务是搜集敌伪、国民党的军政情报,调查研究其动向,了解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同年12月,中央书记处指示,把情报工作视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重要任务,各地党和军队及各分局要以最大的人力、物力迅速建立情报组织,广泛开展情报工作。1941年冬,前总情报处成立,由前总参谋长左权兼处长,副处长是129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项立本,下设4个科:一科为派遣科,二科为情报科,三科为技侦科,四科为爆破科。1941年底,太行军区各分区及太岳军区先后建立情报处(站),业务上由总前情报处领导。1942年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敌人对太行区连续“扫荡”,左权不幸牺牲,滕代远接任了前总参谋长兼情报处长。他适应精兵简政的要求把情报处机构逐渐缩小为派遣科和技侦科,还主持召开情报工作会议,为情报战线适应战争形势的转变作了总体部署。会议对情报工作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军事调研以敌占区大城市、交通要道、敌伪高级指挥机关为主;各军区必须加强战役战术侦察,着重搜集敌、伪、友的军政动向及其系统情况;加强对伪军、伪组织上层的情报联络工作;各军区要抽调得力干部到敌区工作。会后对情报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确定129师成立情报处,太岳、冀南军区及太行分区情报处(站),统归129师情报处领导。

  1943年秋,申伯纯调任前总情报处副处长。1944年10月,由于形势和工作发展的需要,前总情报处又建为4个科:一科为派遣科,科长林一;二科为交通科,科长康沸声;三科为材料整理科,科长张演;四科为总务科,科长马溪山。此后,前总情报处第二阶段工作的方针、任务更加明确,除继续派出少数得力干部外,主要是在敌占区进行发展工作。在北平、开封相继组建情报站,打通了伪军、伪组织上层关系;直接掌握了3支武装力量;为迎接大反攻的到来,准备了有利条件。

  1945年底,在毛泽东的号召下,“高树勋运动”顺利展开。各部队都调派大批干部,专心致志地从事此项工作。晋冀鲁豫中央局根据指示精神,决定以前总情报处为基础组建国军工作部,部下设4个室。各室分管城市及西北军、晋绥军、国民党嫡系军的工作。同时,由前总情报处与师部情报处各一部分同志组成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前总情报处至此撤消。

  从1941年冬成立前总情报处,至1945年底的4年时间里,先后在彭德怀、左权、滕代远、刘伯承、邓小平等亲自领导下,经情报处全体同志的努力,建成了以北平、开封为重点,北至哈尔滨、南至南京直接面对敌人进行斗争的有相当规模的战略情报网,获取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掌握了几股伪军武装;对伪军、国民党军的上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联络工作;建立与保持了地下交通的畅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战胜国民党军的武装进攻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从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的形势转变,中共中央撤消了“国军”部,成立城市工作部和以瓦解敌军为目的的敌军工作部,组织系统和工作性质发生了改变。在各解放区,由军队的参谋机关直接对敌收集军事情报,以及中央和各地方城市工作部负责对全国各地的地下党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联络,其获取的情报交由中央军委统筹运用。1947年国民党集中兵力进攻陕北解放区,中央决定放弃延安,成立了由军委总参谋部一、二、三局一部分,城市工作部等单位组织的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后委”。中央同全国各战略区的通信联络,主要靠后委保障。后委的情报工作不仅保证了中央和军委耳聪目明,有效地进行指挥,而且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各战略区的作战行动。

  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大情报机构或交叉或重合地交错发展,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地采取各种手段来获取敌人各方面情报,保证了革命力量的以弱胜强而在中国情报史上留下了一段浓墨重彩的华章。

  参考文献:

  [1]穆欣.隐蔽战线统帅周恩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7.

  [2]汤应武.中国共产党重大史实考证[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598.

篇三: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国革命精神中的红岩精神

  作者:周勇

  来源:《当代党员》2011年第08期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之所以冠名“红岩”,是因为南方局的驻地叫“红岩村”。

  红岩精神的科学命题

  1985年10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原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同志重返重庆红岩村,深情回顾当年的革命岁月,题写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红岩精神由此正式冠名,传扬开去。

  1991年4月16日,江泽民任中共中央***后第一次视察重庆,他瞻仰了红岩革命纪念馆,亲笔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再次视察重庆,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培育和形成了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段论述,充分肯定了红岩精神在党和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它的时代意义和对全党全社会的巨大作用。

  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同志到重庆考察工作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这是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的伟大号召。

  中国革命精神中的红岩精神

篇四: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关于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范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祝福语、主持词、欢迎词、自我介绍、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报告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speechdrafts,blessings,hostspeech,welcomespeech,self-introduction,contractagreement,letterofagreement,reportsummary,workplan,essayencyclopedia,othersampleessays,etc.Wanttoknowthe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sampleessays,sostaytuned!

  关于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范文

  提出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传承好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范文3篇,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范文篇1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之所以冠名“红岩”,是因为南方局的驻地叫“红岩村”。

  红岩精神的科学命题

  1985年10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原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同志重返重庆红岩村,深情回顾当年的革命岁月,题写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红岩精神由此正式冠名,传扬开去。

  1991年4月16日,**任中共中央后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段论述,充分肯定了红岩精神在党和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它的时代意义和对全党全社会的巨大作用。

  20**年10月党的**大召开前夕,**同志到重庆考察工作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这是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的伟大号召。

  中国革命精神中的红岩精神

  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孕育过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在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创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完成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战略决战,完成了全党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奉献了西柏坡精神,其内核是“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执政镜鉴,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并不断探索执政规律长期执政的伟大起点。

  与这些辉煌胜利与伟大精神同样彪炳史册的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奉献了伟大的实践成就和光辉的精神成就。

  在实践方面,南方局创造了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伟大业绩:坚持政策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维护国共合作,推进抗战向前发展,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争取中间势力,开拓统一战线新格局;开展国统区抗战进步文化运动,造就革命文化大军;突破国民党外交垄断,开展国际交往,为新中国外交工作奠定基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国统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精神方面,南方局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因此,红岩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丰富了与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建立的丰功伟绩相辉映的精神宝库。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两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升华,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风貌和崇高思想境界在那一时期的集中体现。红岩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曲折发展中走向成熟的时代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以全国性的政党公开走向国统区的政治舞台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从“山沟”走向世界政治大格局的开端。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具有同一性和继承性。

  首先,它们都是我们党一贯指导思想和宗旨在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它们的本质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们都是我们党在政治上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党在幼年时期,曾犯过右的和左的错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所以屡起屡仆,屡仆屡起。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有长征的胜利,才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才有延安精神的形成。周恩来等到重庆,带来了延安精神,带来了实事求是的作风,特别是克服了党在白区工作中的一些错误,模范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大后方的大多数群众。我们党走向成熟,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团结多数,统一战线”。因此,红岩精神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

  其次,它们虽同时产生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但所处的具体环境又不同,这就使得红岩精神较之延安精神既有共同的时代特征、精神实质,又有具体内涵和独特个性。延安精神产生在抗日根据地,而红岩精神则产生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在这既是染缸又是虎口的重庆,要“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是绝难做到的。这就决定了红岩精神所独具的鲜明个性,是中国共产党在适应城市政治斗争,在应对城市复杂环境中加强党的建设,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过程中产生的。从这一角度讲,红岩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使其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于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范文篇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奋斗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断弘扬发展的历史。开展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仅要解决其学科内涵问题,也要明确其历史定位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种具体表现形态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个阶段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多将革命精神归纳为三种,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进入新世纪以后,又将西柏坡精神纳入其中。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苏区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并列在一起。但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来考察,现有的五种革命精神说还是没有完整反映中共建党以后整个大革命时期的精神状态史。笔者认为,红船精神可以作为中共创党初期及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的历史坐标,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精神。

  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

  红船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开展创建党组织活动的全过程,蕴含着整个建党初期开展革命活动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而红船精神的提出则使中共革命精神史与中共党史在时间序列上实现了一致性。20**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明确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将红船精神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的建党活动和革命实践,充分体现了这种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用最先进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使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

  井冈山精神: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路先锋

  井冈山精神是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20**年5月,**同志在视察江西时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的核心特征是敢闯新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是一个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苏联的革命经验不能照搬,马列主义又没有现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辈们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这正是坚持发扬勇于开拓、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鲜活反映。

  苏区精神:建立政权、执政为民的重要实践

  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以此为标志,苏区精神成为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并列的中共革命精神历史坐标。苏区精神的核心特征是一心为民,我党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正是从中央苏区时期开始形成的。毛**同志曾在全国二苏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区各级党政军干部自觉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关心群众生活、真心为群众着想、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恢弘篇章

  **同志曾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作出过概括,他认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无论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不畏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破了时空界限,深入人心,不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类精神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其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安时期鲜明地打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二是延安时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三是在延安时期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征是实事求是。在延安时期,我党首次全面接受了实事求是精神的洗礼。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整顿了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全党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宝塔山下寻求真理,奉献青春和热血;正是源于这种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国社会的巨大能量,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迈入新中国殿堂前的精神洗礼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包括:两个务必的精神,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敢于的精神,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抓住历史时机,展开战略大决战,展现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胆识和气魄;两个善于的精神,即毛**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都是在由革命时期向建设时期转变、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两个务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征。毛**同志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提升到执政党建设的历史大课题的高度来认识,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执政的重大法宝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后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综观中共革命精神史,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都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一脉相承,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关于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范文篇3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精髓,是党的精神家园的灵魂和支柱。提出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传承好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

  因此,重建精神家园,必须树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当前,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一是坚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规矩。要学习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要学好和遵守党章党规,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二是涵养核心价值,砥砺高尚情操。要加强党性修养,唤醒党员意识,勤于自省,慎独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三是认准目标方向,立足岗位进取。要牢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自觉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要践行“三严三实”,在辛勤劳动中追求价值,在悉心奉献中报国为民。四是不惧艰难险阻,敢于负重担当。要在困难挫折面前,发扬百折不挠、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冲锋在前,适时“亮剑”。

  实事求是闯新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宝。倡导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正是实事求是这个法宝,使党和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一次又一次绝境逢生,柳暗花明。井冈山斗争,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苏区时期,贯彻实事求是的要求,掀起农村调查研究的热潮;长征途中,正是实事求是光芒照耀,才肯定了以毛**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使党和中国革命走出失败的阴影;延安时期,党的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在毛**思想统领下达到空前团结;西柏坡时期,还是沐浴实事求是的光辉,党掀起土改热潮,发起“三大战役”,终将革命进行到底,开辟了历史新的纪元。

  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符合客观实际、顺应发展规律、合乎人民群众的意愿,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前进;背离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会蒙受损失甚至遭到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掌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中国梦排除障碍和干扰,化解危机和风险,增强动力和活力。面对国际国内诸多特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党不但要有敢于斗争的革命胆识,还要有善于斗争的科学方略。二是医治思想作风“顽症痼疾”的迫切需要。当前,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工作方法的现象仍然不少。医治这些“顽症痼疾”,需要将科学的思想理论作为武器。

  当前,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始终按实事求是规律要求办事。一是从实际出发谋事创业。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符合客观规律,避免“拍脑袋”决策,避免“瞎干”、“蛮干”。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有鲜活的生命力,接受理论指导的实践才是科学的实践。为确保各项工作和事业不偏离正确轨道,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三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破除传统观念束缚,改革陈旧思维方式,以客观实际为参照创新创造;把握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摸清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规律,在深化对规律的认识中开拓进取。四是以改革的思路**难题。当前形势发展复杂多变,各类矛盾问题频发多发。要破除僵化思维和惰性思维,以改革的思路**难题,开拓新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谱系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地位独特,影响深远。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我们党熔铸历史智慧,着眼全面执政和建设使命而提出“两个务必”,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强大思想武器。强调坚持“艰苦奋斗攻难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顽强生存、发展壮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紧要关头,“两个务必”引领着中国共产党扭转乾坤,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因为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井冈山军民才写下“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诗篇,苏区干部才养成“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的好作风;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鼓舞,长征将士才迸发英勇拼杀、浴血奋战的非凡智慧和勇气,铸就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延安军民在大封锁、大困难面前才兴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激励,解放区军民才响应“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伟大号召,上演“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威武长剧。

  历史警示我们,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我们党也难以长久执政。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党员干部也将失去先进性、纯洁性,终将被历史和时代抛弃。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当前,仍有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滋生消极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构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警钟长鸣。二是党接力“赶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党员领导干部要交出“赶考”优异答卷,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两个务必”。

  当前,坚持艰苦奋斗攻难关,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保持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身体力行“两个务必”。一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胸怀宽广,虚怀若谷,努力向书本、向实践、向身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要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格言,坚持科学决策,虚心听取民意,切忌鲁莽草率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二是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要增强忧患意识,谨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永葆先进性、纯洁性;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断追求和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三是勤俭节约,传承美德。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传承艰苦朴素美德;要与群众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四是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坚守道德底线,坚持人格操守。

  依靠群众求胜利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永不过时的传家宝。号召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是群众路线夯实了党在白色恐怖中生存发展的基础,系牢了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使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新的胜利。井冈山斗争,“唤起工农千百万”,才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局面;苏维埃政府保护工人农民阶级利益,才使苏区扩大巩固;转战途中,红军纪律严明,帮助穷人翻身解放,各族群众筹款筹粮支援,成为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才能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时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锁,才能同人民群众一道,改写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

  历史告诫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只有躬身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增进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进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满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解决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改革发展“含金量”。二是标本兼治“四风”的迫切需要。彻底根除背离党的群众路线、脱离人民群众的“四风”积弊,需要对症施治,猛药去疴。

  当前,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一是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促进群众利益。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二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体国情、炼意志、长本领、作贡献,努力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三是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推动工作事业发展。要把群众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参与和监督中开创工作和事业新局面。四是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要牢记党的宗旨,重塑公仆本色,从以自己为主体转变为以群众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篇五: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高三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关系及各自的内容和意义,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所作的新的科学概括,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问题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的确定和坚持,也关系到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其实质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2)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没有变。

  当前,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人阶级状况不可避免地发生重大变化。职工队伍的某些部分难以避免要遭到暂时困难,下岗转岗。这当然不是说工人阶级由此失去了先进性,更不是说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了。恰恰相反,正是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所带来的先进取代落后的进程中,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正在进一步提高起来。至于知识分子,包括掌握现代先进科技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从总体来说,信息化、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变化,使工人阶级本身也在经历深刻的改造。而这种改造,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主要是指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帮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

  (1)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

  八十多年来,我们党全心全意地站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最前列,用不懈的努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2)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

  对我们党来说,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同时,我们党是作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忠实代表长期执政的,除了国家宪法所指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以外,所有属于人民范畴的社会成员都是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党都要主动与之保持密切联系。

  (3)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我们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按照我们党的奋斗纲领,坚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基点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担负起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党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把社会上其他优秀分子凝聚在党的周围,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但是绝不能由此而说我们党是“全民党”。因为,我们党把能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因此,它同无限制地敞开党的大门、来去自由的“全民党”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三个代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概括先进性

  3、理想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最高)

  4、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二、中国共产党地位的确立

  1、表现:执政党、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①党的性质决定(自身条件)

  ②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斗争与选择)

  三、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

  从根本上说,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

  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现阶段,我国的中心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现代化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代化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外部环境。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为维护政权的工人阶级性质,在对国家政权实施领导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对广大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使人民真正享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并在制度、法律、物质上给予保证;另一方面对极少数敌视破坏社会主义的敌人进行有效的专政,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行,其结果,政权得以巩固,社会得到安定和实现人民的团结。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可靠的政治保证。

  ③才能调动各方面

  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国人民的事业,只有依靠和充分发挥全国人民的智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能够团体全体人民步调一致地奋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于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就能调动和组织全国人民,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诞生80多年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历史的结论,这就是人民的选择。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必须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不能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有任何怀疑和动摇。

  四、党的基本路线

  1、内容

  ——根本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特点

  ①总揽全局的指导性:它是全党统一思想的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制定各项具体政策和方针的依据。

  ②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这也正是基本路线区别于其它路线的关键。

  3、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①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从必然性看,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从重要性看,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须的。以经济建设中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②把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奋斗的政治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确立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它们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课堂思考:怎样理解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1)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看,党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也就是说,理论的九个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展开的。

  (2)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看,社会主义必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这一路线正是指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从中华民族伟大理想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这一路线。

  五、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

  (1)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地位: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4)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5)核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内容: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关系: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3)根本要求即精神实质: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坚持执政为民

  (4)地位:新要求、新成果、新水平、新阶段

  (5)意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②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③对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回答的问题

  ①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创造性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

  3、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联系

  ①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②都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针对练习

  1、《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反映的事实证明(C)

  ①党的领导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②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

  ③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④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把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内来,不会改变党的性质,这是因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A)

  ①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②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③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是不是以夺取和维护国家政权作为政治目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国有企业改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种政治核心作用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具体表现为(A)

  ①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本企业中的贯彻起保证监督作用;②在企业干部管理上起把关作用;③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中起领导作用;④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起指挥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决定将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此回答第4-5题。

  4、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C)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思想领导③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④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组织领导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④

  5、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能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是(D)A.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集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C.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D.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6、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好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D)

  ①有利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统一;②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原则;③有利于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④有利于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在我国,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说明

  (A)

  A、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政治组织

  C、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D、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B)

  A保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立党为公

  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9、材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03年10月11日-14日在北京举行,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会议把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列为全会的第一项议程;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阅读材料,从政治常识角度回答:

  (1)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体现了党的一项什么重要制度?其意义是什么?(2)中央全会讨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体现了政治常识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1)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有利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2)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的执政方式。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是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同时,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和谐的现象,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等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失业问题、社会保障缺位问题、社会公共事业有所滑坡问题等等相继出现或加重。这些社会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同的负面效应。改革开放20多年了,我们应该考虑让广大的民众普遍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且,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个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而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目标提出来。

  材料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结合材料回答:

  (1)从哲学上谈谈为什么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理念的转换?

  (2)为什么说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执政党能力的必然要求?

  (3)如何够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就要求一切动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与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与时代相符的理念和意识,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地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树立正确地意识和正确地理念,促进事物的发展。在当前实现基本理念的转换,也就是说必须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具有共享的性质,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应当相应地不断地得以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相应地持续不断地得以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以不断地提高。如果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社会群体少数社会成员一方,那么就说明社会发展的成果只是为少数社会群体少数人所享用。这样的发展不可能是真正和谐的发展。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客观需要。当一个社会尚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时如果强调“人人共享”的事情,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大脑”出现了诸如过于理想化的问题。相反,如果一个社会具备了或部分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并且有着这方面的要求却不将共享问题予以实施或逐步地予以实施,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出现了问题。

  (2)①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对抗消灭了,但人民内部矛盾依然存在,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要担当起协调、处理社会矛盾和统筹各方利益的任务。如果只看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本一致的方面,而忽视了对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矛盾的协调和利益的统筹,就会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和激化,引起社会的不和谐。今天我们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人们的各种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如何保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党和政府不断提高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②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但在掌握政权前后对待社会和谐问题的态度是不大相同的。如果说过去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主要是强调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话,那么现在则必须强调社会和谐,我们要通过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协调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关系,巩固和加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团结,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人们的积极性,共同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基础越广泛,整个社会关系越和谐,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也就越牢靠,执政地位也就越巩固。

  (3)①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②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④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

  势下的群众工作。

篇六: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教

  案

  (首页)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或项目单元)名称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220年

  月

  日

  第

  周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界定的深刻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正确掌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本质

  难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媒体选择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多媒体

  无

  锡

  工

  艺

  职

  业

  技

  术学

  院

  教

  案

  纸

  教

  学

  步

  骤

  与

  内

  容

  组织教学(3分钟)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提问复习

  导入新课(5分钟)

  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

  新课讲解(75分钟)

  备注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在围绕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深入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提出。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虽受到群众的欢迎,但却存在尖锐的分歧,遇到姓“社”姓“资”的困扰。对此,在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邓小平:“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从1984年开始,随着改革对传统的非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邓小平更加鲜明、频繁、突出地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总结出了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第一发展生产力,第二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雏形

  “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5页1985年8月);

  “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同上书,第204页1987年2月);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同上书第364页1990年12月)课件用

  (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邓小平的多次论述,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最后完整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完整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它决定于事物内在的根本矛盾。任何事物的内在矛盾,都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矛盾的统一,由此构成的事物本质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层涵义。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第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案例分析

  数字:中国贫富差距

  数字一:0.4,这是反映贫富差距的数据指标“基尼系数”合理值的上限,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基尼系数已经逼近了这个上限值。

  基尼系数:反映一国社会分配状况的指标,0为“完全平等”,1为“极端不平等”。目前公认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

  数字二:目前全国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所拥有收入的4.6%。各占总人口20%的最高和最低收入两大群体,收入差距已达33倍。

  数字三: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

  数字四:2000年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5.39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6.07倍。

  数字五:中国国家统计局去年六月的一次调查显示,占中国人口10%的最富有人群掌握着国家45%的财富,而占人口10%的最贫困人口只拥有国家1.4%的财富。

  有些同学可能要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一些三资企业中,难道没有剥削吗?有的下岗职工刚解决温饱,而有的人却腰缠万贯,这又难道不是两极分化吗?"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来看待呢?

  首先,消灭剥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消灭剥削制度,二是消灭剥削现象。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在整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剥削制度,但不等于可以立即消灭社会

  还存在的种种剥削现象。

  其次,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完全做到。

  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新概括,既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大大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为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支点

  (2)在实践上,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

  (3)在政治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曾经提出,群众性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我们的任务是搞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向自然界开战。党的八大在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后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但是后来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我们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更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的首要的任务。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使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逐步相信社会主义,使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进一步坚信社会主义。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指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不仅维护世界和平需要中国的发展,而且解决全球发展问题,也需要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社会政治稳定。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发展,既关系中国自身,也关系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将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各国经济互利合作、相互依存的加深,必将给全球经济增长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从这个方面看,中国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战略价值。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58年初,毛泽东又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并要求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但后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发展,中断了这一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后江泽民、***先后提出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革命,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根据现代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1988年9月邓小平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后来又强调,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面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强调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

  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强调,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

  三、坚持科学发展

  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并通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也只有靠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江泽民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会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新的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也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但不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课小结(5分钟)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初探索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作业布置(2分钟)

篇七: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创性统战工作的历史贡献

  作者:汪守军

  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

  [摘要]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村、曾家岩等地的统一战线思想理论创新、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多党合作实践创新以及经验教训的总结是西柏坡“五一号召”的提出及七届二中全会对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升华的基础,是红岩精神对西柏坡精神的重大贡献,是红岩村到西柏坡、“五一号召”提出到多党合作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结果。

  [关键词]南方局

  红岩村统一战线“五一号召”西柏坡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18)05-0068-06为适应革命新形势和全国抗战的需要,在延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及时调整了民主革命的战略、路线和方针政策,胜利地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党的革命战略、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作出了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决定,明确并加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权威,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路线、总方针和政策,统一了全党政治、思想、组织和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周恩来、董必武等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把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群众统战工作结合起来,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使党的方针政策通过统一战线得到了深化和升华,使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职能得到极大体现。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的多党合作实践创新以及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五一号召”的提出及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制度初步确立、统一战线理论丰富发展和升华的基础,是南方局开创性统战工作对西柏坡精神的重大贡献,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终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随之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历史逻辑结果。

  一、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的开创性统战工作

  中共中央南方局于1939年1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对外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简称“八办”)的名义办公,主要领导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上海福建及港澳和海外等地中共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还成立了若干个特殊支部,并在中共中央南方局辖下成立了西南工委和南方工委。“皖南事变”使中共中央认识到,必须把上层统战与中下层统战结合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各阶层群众起来抗战,中國才有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胜日寇的希望,才能实现抗战胜利、和平民主建国。中共中央南方局根据这一指示,加强对干部的党性、理想信念、工作能力的教育、锻炼和培养,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统战干部队伍,开展了全方位的社会统战工作,既坚持国共合作,又有针对性地策略性地分化国民党,把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和进步分子团结起来,孤立顽固派;既联系团结其他中间势力、中间抗日党派,又和群众运动结合起来,构建起了大统战格局。

  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延安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以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等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条件恶劣、斗争复杂尖锐、党性考验严峻、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易受影响干扰的情况和环境下,开创了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他们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1]浇铸成了彪炳史册的红岩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永远值得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南方局在重庆时期的开创性统战工作,胡乔木曾如此评价:“没有南方局的大量工作,就没有抗日战争时期那么一种局面,团结了大后方那么多的人,把抗战坚持下去,还保存了我们党的一大批力量;没有南方局的大量工作,就没有后来解放战争时期那样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形成那样强大的第二条战线……没有南方局在大后方进行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就很难把当时国民党区域各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团结在我们共产党周围,后来我们建立新中国的情况就会不一样,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格局。因此,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2](P341)南方局的开创性统战工作和多党合作实践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锻炼并壮大了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许多进步青年和学生、各阶层群众在以周恩来、董必武等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的品格、魅力、风格、模范工作影响下纷纷奔向延安,参加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战场或开赴抗日前线,不少中间党派成员也是如此。因此,中共党员在抗战前夕不足5万人,军队不到3万人,解放区(边区)人口不足500万,到抗战胜利时中共党员人数已达120万,人民军队超过120万,民兵220万,辖区人口超过1亿[3](P338)。

  第二,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及其他共产党人同国统区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建立了密切联系。其间通过与国民党艰难的谈判,特别是通过重庆谈判,为民主党派争取了合法的政治法律地位,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大力支持和帮助民盟等民主党派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并与之形成了良好的协调配合和合作关系;促进了以各民主党派、地方实力派、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等为主要民主力量的集聚、重组和发展壮大,使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影响下坚持抗日、倡导和平民主建国、反专制独裁等方面发挥了其作为国共之外的重要政治力量的重大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及其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掌控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加强对“文协”的领导和与自然科学界、科技界的团结。“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南方局以事实教育中间党派、疏散抢救大量进步文化人士。从香港沦陷区营救和转移时,数百位文化文艺界知名人士、民主党派领导成员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人朋友和国际友人[4](P245-248),以各种方式推动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促进和加强了与科教、文化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艺界的大联合大团结,为抗战胜利后新的民主党派及民主力量的聚集铺平了道路,大大增强了大后方爱国知识分子和进步文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步力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了与中共中央南方局关系不断增强的新的重要同盟力量,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多党合作进一步拓展夯实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同时为唤醒、团结、教育和动员国统区民众坚持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四,形成了成熟的统战要则。在国统区工作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随时都面临各种艰难困苦、威逼利诱,甚至生死考验,特别是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更是如此,因此,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坚定理想信念,否则无法在这样的环境和复杂形势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因此,周恩来结合工作实际对统战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统战守则,即坚定的立场:必须首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开展一切工作;谦诚的态度:从日常生活到重大政治问题都始终照顾同盟者利益;学习的精神: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统战对象的长处等;勤勉的工作:所有进行统战工作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勤学、勤业、勤交友;刻苦的生活:所有党员干部必须清正廉洁,不受腐蚀和拉拢;高度的警觉性:所有党员干部,尤其是从事统战工作的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守党的秘密与不暴露、不与地方党组织发生横的关系等[5](P35)以及统一战线工作的四种方法、处理统战工作实际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办法[5](P34-35)。

  第五,成功地构建了联合和团结各党各派以及各族各界爱国进步群众和团体的大统战格局。把统战方针政策的原则性和手段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成熟地运用到统一战线理论创新、统战工作创新和多党合作创新的方方面面,拓展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制度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黨派在以下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奠定了持续合作的重要基础。这包括国民参政会内外的争取民主和坚持抗战建国的各种形式合作,民主宪政运动中宣传动员民众、争取民主反对专制独裁和反内战的合作,国共“双十协定”签订前后的合作和为民主党派争取权益与国民党谈判、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和民盟的相互信任与鼎力合作,以及和其他党派真心团结、维护五大政协协议的合作,中国共产党真心追求和平民主建国与各党派的合作,等等。各民主党派最终抛弃了对国民党蒋介石要实行“民主政治”的幻想,自我批评了自身曾主张和追求的“中间路线”或“中间道路”,并完全抛弃了“中间路线”或“中间道路”的幻想,从“国共调停者”“国共之外第三者”的角色向自觉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党派转变,主动站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革命阵营一边,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步力量以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自觉自愿跟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步力量共同建设新中国,从而开始了其政治上的新生。这样,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的提出以及各民主党派对“五一号召”的热烈响应就水到渠成了。

  二、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创性统战工作是“五一号召”提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皖南事变”以前,中共中央南方局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对国民党(包括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以及社会上层的统战工作,与中间党派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与他们的领导人或代表人士之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的协商,方法主要是“言”而非“行”,内容主要是“围绕抗战谈军事,围绕民主谈形势,使其认清形势,坚持抗战和要求民主”[4](P91-92),进而争取他们的同情以及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主要以国民参政会为平台,相互配合、协作发起了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这期间,中间党派更多的是同情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互动协作是基于中间党派“中间路线”的政治利益考量,合作是各取所需,且双方的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理念。“皖南事变”后,各中间党派的政治态度和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态度发生变化,从“应该”合作到“可以”合作,再到“必须”合作,从“被动”合作转为“主动积极”合作,合作事项都是国民党政府允许的,以不得罪或触怒国民党蒋介石为底线,但这一阶段的合作较上一阶段的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也进一步加深了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从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到国共“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平等协商合作不断发展,在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前后进一步深化。1947年11月,当国民党勒令并强迫“民盟”解散、宣布其他不愿依附国民党的各党派为“非法”后,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日渐突出,并与中国革命一道开始进入新阶段和新境界。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就是明显的标志。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各民主党派必须旗帜鲜明地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动摇或模糊,特别是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行将灭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其他进步力量在中国面临两种命运前途的关键抉择之时,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发布“五一号召”,其中第5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愿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6]“五一号召”发布的次日,即5月1日,毛泽东还致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以协商的口气具体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党派和原则、实施步骤等,对中共中央“五一号召”第5条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的坚定决心和真诚意愿[6]。在这个攸关新中国命运前途,同时也攸关各民主党派生存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基于各民主党派与中共多党合作的历史延续和协商精神的传承,各民主党派彻底抛弃了对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幻想,决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步阵营实行“一边倒”政策,加上各民主党派前期与中国共产党已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在基本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上又高度一致。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发布后,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先后发表通电、宣言、声明,或通过决议对“五一号召”予以热烈响应,特别是5月5日包括民革、民盟、民进、致公党、农工党、救国会、民促、民联的主要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郭沫若等在香港联合发布响应中共中央的“五一号召”的通电,盛赞“五一号召”“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曷胜钦企”[7](P148),同时联合通电国内外各报馆、各团体和全国同胞,公开响应“五一号召”。此外,各主要民主党派又于同年5-7月间,先后以本党派名义分别发表了响应党的“五一号召”的声明、宣言和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全国同胞书,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斗争中,为西柏坡中共中央把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确立为党和国家制度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中共中央南方局以上创新性且富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中国共产党把持抗日大后方,特别是国统区最广大的中间党派、党外民主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地方实力派、爱国民族工商业者、民族宗教界爱国人士、华侨华人与其他对华友好人士和团体以及其他各阶层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并成功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进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了解放战争时期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浩浩荡荡的第二条战线,极大地支持和策应了解放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的多党合作实践成效为西柏坡时期“五一号召”的提出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和组织基础

  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在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变得更加尖锐和激烈,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民族大义,向国民党作出重大让步,“相忍为国”,并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结成以国共合作为中心、联合其他一切抗日党派团体群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在1938年以前,中国共产党主要开展对国民党左派、国民党爱国将领、上层进步人士的统战工作,如支持、帮助宋庆龄领导的“保盟”,团结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等国民党左派人士等,而对中间党派和他们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重视不够。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蓄意制造的**摩擦日甚,代表中间阶级的中间党派面临国民党蒋介石的反民主的法西斯逆流,与中国共产党一样,都没有取得国民党政府将其作为合法政党的认同。因此,为取得合法地位、争取民主、坚持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与中间党派具有共同的合作诉求。1938年7月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讲话,首次提出“三个法宝”概念,清晰地表明了对中间阶级、中间势力和中间党派的高度重视。1938年12月底,周恩来在重庆的实际统战工作中就开始贯彻中共中央的这一统战新思路,表明了对中间党派统战工作的重视,并持续、坚决地走上了与中间党派合作共事之路。1939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明确要求各局各省委各特委全覆盖成立“统一战线部”,该部负责进行和指导各党派各友军的统战工作,并要特别注意争取和帮助他们中的进步分子,也要使同情分子免受顽固分子打击等[8](P43)。毛泽东在1939年10月4日所著《(共產党人)发刊词>中进一步深化和系统总结了革命成功的关键:必须坚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的有机统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不再只重视国民党,逐渐开始把统战工作重点转向以中间党派为代表的中间势力,这一统战工作新思路、新策略是由中共中央南方局实践和深化完成的,由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把多党合作方针政策提升至战略高度,最终在西柏坡时期逐步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奠定了新中国至今的多党合作基本政治格局。

  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创性地推进各方面的统战工作和多党合作。在国统区重庆等地,以国民参政、地方参议会等为平台,把多党合作从国共合作为主逐渐转向中国共产党支持、帮助、引导、教育、领导的多党合作为重点,不断深化和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不断总结统战工作和多党合作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各种载体、渠道、平台,广泛地团结支持帮助中间党派、抗日爱国党派发展壮大,特别是加强与“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又称“小民革”)、民联、民盟、民建、民促、民革、九三学社等党派以及刘文辉、潘文华、邓锡侯、龙云等西南地方实力派和桂系李济深、白崇禧、黄旭初等的团结合作,与他们在坚持抗日到底、争民主反专制独裁、和平民主建国、维护政协协议等方面进行了密切的配合和合作,也为继承和发扬政协精神,为1946年下半年开始到1947年11月及以后的艰难困苦日子继续与他们同甘共苦、风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同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铸就了多党合作的根和魂。正因为南方局开创了如此辉煌的多党合作工作局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在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关键抉择和攸关各民主党派生存发展的历史关头,1948年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党的“五一号召”,自觉自愿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全站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步阵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开创性多党合作实践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为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确立多党合作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是民主党派政治觉醒和政治新生的必然逻辑发展,从而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而继续深化多党合作,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扫清了一切障碍,为协商建设新中国和以后的协商治理、建设发展新中国铺平了道路。

  四、结论

  西柏坡“五一号召”的提出与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统战工作和多党合作实践创新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村、曾家岩等地的统一战线思想理论创新、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多党合作实践创新以及经验教训的总结是西柏坡“五一号召”的提出及七届二中全会对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升华的基础,是红岩精神对西柏坡精神的重大贡献,是红岩村到西柏坡、“五一号召”提出到多党合作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结果。这对我们进一步坚持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和启示意义: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领导,并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作用结合起来;坚持底线思维,把政治原则的坚定性与工作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把策略性与战略性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必须保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延续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法宝作用。三是坚持求同存异,求同尊异,求同化异,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坚持“十六字方针”不动摇,坚持、巩固和维护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和政治共识,并加强经验总结和多党合作理论研究和创新发展,为多党合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动力。四是坚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旨,即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又提高参政党的综合履职能力和水平。五是坚持对同盟者利益和诉求照顾、认同和尊重,又必须坚持加强教育培训、引导、选拔、使用和管理,注重引领和示范,多交关键时刻能用上和用得好的党外朋友。同时,在当代还应做到:一是在政治上、法律上尊重和保障民主党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位。二是在党情国情世情民情已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完善和发展多党合作这一新型政党制度。三是在新时代应大力推动和鼓励有效地发挥民主党派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四是在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以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必须注重和加强政党协商,切实发挥参政党的功能。五是应当尊重民主党派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全面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履职能力建设(含协商能力建设),切实帮助民主党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探索昭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都必须认清各自的时代使命,加强政治建设,保持政治定力,提升能力和水平,坚守政治品格和操守,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以宽广的胸怀和政治智慧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和认清统战工作、多党合作在新时代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党委统战干部必须真正身体力行,全面做到“四个纳入”“三个带头”,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真正作到干净、责任、担当[9],为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效能和独特优势,为“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勇.论“红岩精神”[J].探索.2009,(03).[2]本书编写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南方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4]胡大牛.中共中央南方局统战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王福琨,邓群.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6]五一口号[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4%E4%B8%80%E5%8F%A3%E5%8F%B7/1166697?fr=aladdin.[7]刘延东,历史从这里开始[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19391940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9]周淑真.抗战时期中共处理党派关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06).

篇八: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请你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细节描述

  202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1945年9月2日,在同盟国联合受降仪式上,日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新华日报》刊载毛泽东的题词:“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关于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孙犁、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作家都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犹如一颗颗红星闪耀在二十世纪的文坛上,其中就有一部外国友人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本名:RedStarOverChina)。这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兼作家埃德加·斯诺的一部纪实报道作品合集,在中国有个更有名的译名叫《西行漫记》。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独特魅力

  《红星照耀中国》已入选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1936年,斯诺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真实记录了自己当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及所想,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斯诺将这些报道结集出版后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著作,1937年10月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到11月已发行5版;1938年2月,漂泊在上海租界内的一群抗日救亡人士在中共地下党员的领导下,以“复社”的名义集体翻译、出版了这本书的中译本,用《西行漫记》的书名作为掩护,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发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当时,它使许多的中

  国进步青年辗转传抄、奔赴延安,也成为海外华人和外国友人了解、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要途径。1979年三联书店出版了由董乐山主持翻译的版本,仍以《西行漫记》为主书名,封面标注原名:《红星照耀中国》。2016年人民文学出社出版根据董乐山的译文重新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在2017就销售了300万本,创造了上亿元的销售奇迹。

  这本书的成功固然与作者的公正立场、敏锐洞察力及优美文笔有关,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它的内容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历史中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斯诺在中译本序言中说:“这一本书出版之后,居然风行各国,与其说是由于这一本著作的风格和形式,倒不如说是由于这一本书的内容......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

  二、统一战线精神贯穿全篇

  本书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对中共领导人的采访对话外,还有对他们饮食、住宿、会议、制度等细节的描写,书中还有几十篇对无名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所作的采访记录。更加可贵的是,斯诺在书中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在1936年这个中国国内外局势大转变前夕的关键一年,用客观公正

  的记录和描述,用独特的形式向国内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与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一)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

  书中关于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的表述集中体现于第三篇《在延安》中“论抗日战争”一节。斯诺记录了1936年7月16日晚上九点多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之间对毛泽东的一次采访,他们谈到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条件,战争要打多久,国共合作条件,怎样武装人民,以及应采取的战略战术等问题。其中,关于“在什么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毛泽东回答说:

  “三个条件可以保证我们的成功: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在这三个条件中,主要条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

  在回答抗日战争的“可能发展趋势”问题时,毛泽东再次强调,“文体问题中心点又要归结到全中国人民的动员和团结,统一战线的建立,这就是共产党从一九三二年以来所一直主张的。”

  事实上,自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发表宣言、作出决议,率先举起了抗日救国大旗,领导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奠定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基。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把民主党派作为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争取改革政治、实行民主,主动同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建立起团结合作关系,支持民主党派的建立和发展(如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九三学社等),打破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局面,赢得了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理解、认同和拥护,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日后建立民主共和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事实上,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

  (二)从红军的人员组成看统一战线的构成

  书中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一节,通过一系列从红军的档案找出的数据(在时任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的帮助下),分析了红军主力部队中在档在册人员(书中称为“正规红军”)的组成,对红军为什么能在恶劣条件下发展壮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1.关于红军战士的来源背景

  当时许多人以为红军是一批顽强的亡命之徒和不满分子,但实际

  上,“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在一方面军中,共有38%的士兵,不是来自农业无产阶级(包括手工业者、赶骡的、学徒、长工等)就是来自工业无产阶级,但58%是来自农民,只有4%来自小资产阶级——商人、知识分子、小地主等的子弟......60%-70%的士兵是有文化的——这就是说,他们能够写简单的信件、文章、标语、传单等。这比白区中普通军队的平均数高得多了,比西北农民中的平均数更高。红军士兵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学习专门为他们编写的红色课本....还作出巨大的努力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竞赛精神。”

  “在红军的各支队伍里,几乎中国各省的人都有。在这个意义上,红军或许是中国唯一的真正的全国性军队了。它也是征途最辽阔的军队!老兵们走过十八个省份。他们也许比其他任何军队更加熟悉中国的地理。在长征途上,他们发现大多数的旧中国地图了无用处,于是红军制图员重新绘制了许许多多英里的区域地图,特别是在土着著居民地区的西部边疆地区。一方面军约有三万人,南方人占的百分率很高,约有三分之一来自江西、福建、湖南或贵州。将近百分之四十来自西部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

  2.关于军饷

  关于红军如何在极少经费下活下去,斯诺进行了仔细分析,表达了由衷的赞叹,“象他们的指挥员一样,红军士兵是没有正规薪响的。但每一个士兵有权取得一份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他不在的时候,由他的家属或当地苏维埃耕种。然而,如果他不是苏区本地人,则从‘公田’(从大地主那里没收而来)的作物收益中取出一份作报酬,公田的收益也用于红军的给养......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3.关于红军中的军官

  斯诺对红军军官的文化素质和同袍作战精神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四岁......所有的连长以上的军官都有文化,虽然我遇见过几位军官,他们参加红军以前还不能认字写字。红军指挥员约有三分之一以前是国民党军人。在红军指挥员中,有许多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莫斯科红军大学毕业生、张学良的‘东北军’的前军官、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前国民军的军人,以及若干从法国、苏联、德国和英国回来的留学生。”

  “红军指挥员中的伤亡率很高。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曾经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

  4.关于红军的武器

  关于红军的武器,斯诺的描写与一首军歌中唱的完全符合:“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如果说这是难以置信的话,我可以作证,我所看到的正规军基本上是用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美国机关枪、步枪、自动步枪、毛瑟枪和山炮装备起来,这些武器都是大量地卖给南京政府的。”

  通过这一章节可以看出,红军由来自全国各地、各阶层的人民组成,红军战士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军官和指挥员的文化水平更高,军官和战士们平等相待、勇于冲锋、纪律严明。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其本身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集中体现。

  (三)从群众的支持看统一战线的成果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中“政治课”一节,记录了在一场主题为“抗日运动的发展”的政治课。这是一军团二师二团的一个连的会议,有六十二人参加。其中班长在讲话时说出了百姓对参与抗战的热情:“我们的农民和工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抗战救国。只要给他们指出一条道路……我怎么知道的?在我们江西苏区,我们人口只有三百万,但是我们招了五十万人志愿参加的游击队!”

  有一个青年谈到去年红军抗日东征山西时人民的反应,他说:“老百姓欢迎我们!他们几百几百的来参加我们红军。他们在我们行军的路上送茶水和饼来。有许多人从田里出来参加我们,向我们欢呼……我们的问题是要唤起全国人民,象我们唤起山西人民一样”。

  听到斯诺“红军在哪个方面比中国其他军队好?”的问题后,有十二个人立即站起来回答,部分答案如下:

  “红军是革命的军队。”

  “红军是抗日的。”

  “红军帮助农民。”

  “红军中的生活条件同白军生活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人人平等;在白军中,士兵群众受到压迫。”

  关于“你怎么知道农民是真的爱红军的呢?”问题,又有好几个人跳起来回答:

  “我们到新区去的时候,农民们总是自动出来帮助我们做急救工作。他们把我们的受伤的战士从前线抬回医院。”

  “最近一架敌机在山西一个山上坠毁时,只有几个农民看到。他们只有红缨枪和铁锹武装,但是还是袭击了那架飞机,把两个飞行员缴了械,捉了起来,送到瓦窑堡我们这里!”

  “红军来时,农民们组织起来,成立委员会来帮助我们,青年人都志愿参军。我们红军就是人民,我要说的就是这一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最大限度地反对日本侵略者,孤立**投降的顽固势力的有力武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了军力民力的完美结合,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三、思考与启示

  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使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这就启示我们,全

  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等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凝心聚力,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发扬抗战中形成的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意识,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发扬斗争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对新挑战、成就新辉煌。

篇九: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OnCulturalUnitedFrontWorkoftheSouthernBureauoftheCPCCentralCommitteeDuringAnti-JapaneseWar

  作者:李玓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出版物刊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137-139页

  年卷期:2017年

  第4期

  主题词:中共中央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文化统一战线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文化重心的西移,西南大后方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运而生。中共中央南方局针对国内外特殊复杂的斗争环境,始终坚持贯彻并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广泛开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制止了中国国民党**分裂活动,保证抗战大后方的文化界进步力量始终占主导优势。同时,这一时期中共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也培养了一批文艺工作和宣传工作的优秀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文化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篇十: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OnCulturalUnitedFrontWorkoftheSouthernBureauoftheCPCCentralCommitteeDuringAnti-JapaneseWar

  作者:李玓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出版物刊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137-139页

  年卷期:2017年

  第4期

  主题词:中共中央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文化统一战线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文化重心的西移,西南大后方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运而生。中共中央南方局针对国内外特殊复杂的斗争环境,始终坚持贯彻并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广泛开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制止了中国国民党**分裂活动,保证抗战大后方的文化界进步力量始终占主导优势。同时,这一时期中共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也培养了一批文艺工作和宣传工作的优秀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文化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篇十一: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课时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素养目标

  1.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3.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4.在实践中反思各领域既有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限制性条件。

  要点晨背

  1.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自主学习

  【学新知】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1)时间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2)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一化三改”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它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时间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2)成果

  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没有现成的答案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个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中共八大指明方向

  (1)意义作用

  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

  (2)为什么我党可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并能够取得成功?

  答案:(1)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既是艰巨的,也是复杂的。首先,要完成恢复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起码的物质基础的任务;其次,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发展生产力,以奠定社会主义要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如此繁杂的任务,必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具有一定革命性,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与我们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既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在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导下,我党完全有条件实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改造,并取得成功。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和中

  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国全面地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人口众多,由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屹立在世界东方,开始了她新的航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国民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表1工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年份

  1949195219571978工农业总产值

  46681012415634农业总产值

  3264615371567工业总产值

  1403497044067(参见柳随年、吴群敢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8页)

  表2中国、美国、日本发展情况相比:

  年份项目

  1953~1957年工业生产年均增速

  1949~1989年GDP增长率

  1949~1989年人均GDP增长率

  中国

  18%7.37%5.44%美国

  2.8%3.17%1.87%英国

  4.1%6.98%5.9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1)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建设虽然经历过曲折,但总

  的来说,它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2)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篇十二: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新时代红岩讲习所”主题演讲稿

  红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斗争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1985年10月14日,邓颖超重返红岩,回顾当年的革命岁月,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红岩精神也由此冠名并传扬开去。

  红岩精神的实践来源

  红岩精神贯穿于南方局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在国统区充满艰难险阻的斗争历程之中。红岩精神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连,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处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特殊的斗争紧密相关。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逐渐形成了两个战场:一个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这是革命的主战场;一个是党领导的国统区地下工作战场。后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统一战线,随着抗日战争进程的发展变化,国统区战场的地位益显重要。

  武汉沦陷后,随着国统区的中心向重庆转移,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在重庆改设南方局,担负起“代表中央向国民党及其他党派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以

  及指导南方和大后方各省党的工作”(《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第73页;《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6页)。故南方局诞生的天然使命就是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抗战民主凝聚力量,其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贯穿始终的工作就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国共合作,争取中间势力。

  南方局既处在统一战线的第一线,也置身国统区险恶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之中,时刻经受着信念、意志与生死的考验。南方局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始终高举抗战民主旗帜,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阶级关系,广泛团结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把统一战线推向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为民主党派阵营的形成,为建立新中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开创,从理论到实践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红岩精神就是在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洗礼中,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中,在大后方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尖锐对立的政治斗争中形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产物。

  纵观南方局在国统区的八年,正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处境最艰难、内容最复杂、规模最宏大、成就最辉煌的八年。胡乔木曾指出:“没有南方局在大后方进行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就很难把当时在国民党区域的各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团结在我们共产党的周围,后来我们建立新中国的情况就会不一样。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格局。因此,可以说,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页。)

  因此,红岩精神在实践中就体现在南方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争取抗战胜利,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伟大行动之中。

  红岩精神的内涵

  (一)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高潮。周恩来等人冷静地分析抗战全局和国共合作形势,表示“我要坚持到最后”(《中共中央南方局大事记》,重庆出版社XX年版,第142页)。他要撤往延安的同志“转告毛**,我们坚决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到底!”(《周恩来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99页。)在凶险的形势下,他们镇定冷静、敢于斗争、灵活应变、化险为夷,尽显其政治智慧之娴熟。面对国民党对新四军事件的封锁,周恩来指示用一张可以通过检查的《新华日报》的版面,与国民党新闻检查官虚与委蛇,同时却连夜赶印有“千古奇冤,江南一叶”题词的报纸,于次日就在制造事变的罪魁祸首眼皮

  下,广泛发行。其斗争艺术之高超,尤其题词之妙绝,令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亦“欣慰之至”,“为之神往”(《中共中央南方局大事记》,第149页。)

  皖南事变后,南方局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极为险恶的环境中保存了自己的力量,扭转了被动的局面,唤醒了中间势力,结果,皖南事变反而成为国民党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逐步下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逐步上升的转折点。历史表明,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创造性地贯彻了党中央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其大智大勇是红岩精神最见功力、最具风采的精彩篇章。

  (二)“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

  当时来讲,国统区是一潭“淤泥”,周恩来曾经多次告诫南方局同志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要做到“同流不合污”。这种“六月风荷”的政治品格,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国统区恶劣艰险的政治环境下开展党的工作的显著特点,是南方局对党的建设、统战工作、群众工作的创新。

  在党的建设上,保持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和优良作风,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当年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纸醉金迷,物欲横流,“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社会环境确如“染缸”。由于有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人的率先垂范,战

  斗在这一特殊环境中的共产党人都能坚持操守,经受住严峻考验。在与国民党打交道时,南方局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牢牢把握领导权。国民党提出要把国共两党纳入“一个大党”之中,并对周恩来等许以高官厚禄。对此,周恩来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党绝不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绝不能将共产党的组织合并于其他政党”,从而保证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三)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

  在对国统区群众做工作时,始终与群众在一起,保存党的组织,保存党的力量。南方局制定了“勤学、勤业、勤交友”和“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政策,指示地下党的同志要设法深入社会,独立工作,埋头苦干,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

  抗战时期,为统战工作,南方局密切联系国统区的实际,用“以诚待人,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做团结争取工作。

  南方局既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也严格区分国民党顽固派与爱国民主派的界限,争取多数,化敌为友。1931年,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科的张冲曾亲自搜捕中央机关和周恩来未遂,并借周恩来的化名“伍豪”在报上刊登伪造的所谓《伍豪脱党启事》,严重损害了周恩来的声誉。到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张冲作为国民党的代表,与周恩来再次会面。为了抗战大局,周恩来对张冲以诚相待。正是与周恩来

  的交往,才使张冲真正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在心底敬佩周恩来的人格与精神,留下了“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的佳话。

  为了完成对中间势力的团结争取工作,南方局从国统区实际出发,制定了“扶助进步团体,照顾小党派利益,进行民主运动,要求各党派的合法地位,要求政治改革”等一系列策略方针。在争取“三党三派”(中国青年党、中国国家社会党、第三党和中华职业教育促进社、乡村建设派、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过程中,鼓励他们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此后,又积极支持建立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民主党派。在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中,南方局领导人与其上层代表人物建立了经常联系,经过多年艰苦工作,使地方实力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逐步走向人民阵营。

  在“以诚待人,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的感召下,农场经营主饶国模贡献出了“大有农场”,使中国共产党得以“结庐红岩”;金永华贡献了全部田产以资助革命。共产党人诚信、宽广的胸怀,感染着广大的国统区人民群众,使国统区几乎所有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最终都站在了人民一边,形成了爱国统一战线的铜墙铁壁。

  (四)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南方局始终处在极其险

  恶的政治环境中,他们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在艰难的局面中开拓,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

  周恩来是善处逆境的典范。在南方局工作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公开阐明共产党的立场,揭露国民党的各种罪恶行径。面对国民党的恐吓,他大义凛然,保护同志,承担责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皖南事变后,面对危局他曾庄严宣告:“要作最坏的准备,要准备牺牲。要牺牲,我们一起牺牲!”(《见证红岩——回忆南方局》(上),重庆出版社XX年版,第204页。)正是在周恩来的感召下,南方局的同志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有恩来同志在,我们毫无所惧”(《风雨四十年》(第一部),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40页)。正是在南方局的培育下,战斗在国统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都能善处逆境,对革命充满信心。他们以自己青春的热血与宝贵的生命浇灌了红岩精神。杨虎城、叶挺、张文彬、何功伟、罗世文、车耀先、苏曼、胡其芬、张露萍等,便是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典型。

  红岩精神的历史地位

  红岩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结晶及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XX年5月,江泽民视察重庆时指出:“红岩精神充分体

  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XX年版,第401页。)

  他充分肯定了红岩精神在党的历史和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指出了红岩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对全党全社会的巨大作用。江泽民的讲话是代表党中央对红岩精神的第一次阐述。

  XX年10月,***在重庆考察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他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这个讲话是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的伟大号召。

  (一)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璀璨明珠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各个革命时期的实践斗争中形成了

  各具特色与风采的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他们都分别代表了各个革命运动的特征。红岩精神则是对这些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继承和发扬。

  在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既创造了实践的成果,又创造了理论的成果;既创造了物质的财富,又创造了精神的财富。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奉献了伟大的实践成就和光辉的精神成就。

  在实践方面,南方局创造了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伟大业绩——坚持政策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维护国共合作,推进抗战向前发展,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争取中间势力,开拓统一战线新格局;开展国统区抗战进步文化运动,造就革命文化大军;突破国民党外交垄断,开展国际交往,为新中国外交工作奠定基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国统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精神方面,南方局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充分体

  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二)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和伟大升华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是优秀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新时期精神的有机统一。所谓革命传统精神,主要是“五四”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培育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充实和升华,红岩精神就是它的重要内容。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节,有“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人生态度,有“出淤泥不染”的高尚品格,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注重修身等传统美德,这些都体现在南方局的重大决策之中,表现在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言行之中,并被凝聚到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和光彩。

  红岩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沃土,植根于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身上所凝聚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传统美德的表现和升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十三: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三里镇2014年统战工作者知识培训

  统战基本知识

  二〇一四年

  统战基本知识

  1什么是统一战线?

  答:是指一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

  2为什么说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

  答:统一战线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统一战线这门科学就是研究和阐明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科学。

  34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是什么?

  统一战线有哪三个特点?

  答:大团结、大联合。

  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领导者和组织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贯穿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始终。

  56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哪几个历史时期?

  我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答: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

  答: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四个发展阶段。

  8国共第一次和第二次合作的时间及主要政治主张?

  答:第一次:1924年,两党共同达成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主张;第二次:1937年,共同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奠定政治基

  础的时代使命,是中共南方局形成的什么精神?

  答: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

  10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的“荫蔽精干”方针,制定了哪“三勤”、“三化”的政策?

  答:“三勤”:勤学、勤业、勤交友;“三化”: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

  11统一战线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长治久安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通过统一战线,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可以有效地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对实现我国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作用。

  121314新时期统一战线对完成新时期党的总任务有什么重要作用?

  200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对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什么决定?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四个离不开”?

  答:是完成新时期党的总任务的基本保证。

  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

  答: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离不开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统一战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离不开统一战线。

  15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世纪统一战线有哪三个绝不能?

  答: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

  16党中央对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17***同志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什么的法宝?

  答: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法宝。

  18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四个关系到”的内容是什么?

  答: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9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统战工作会议上根据新的变化,把统战工作对象概括为哪十二个方面?

  答: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香港、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和回大陆定居的台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等。

  202122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要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答: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答: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

  答:一是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二是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三是坚持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四是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五是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六是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七是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

  23242526我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什么?

  我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答: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答: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广交朋友和自我教育。

  答: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政协章程修正案》对统一战线内部构

  成的表述是什么?

  答: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728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看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93031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989年底,中共中央颁布的什么文件,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答: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答: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答:《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323334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我国实行多党合作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根据中共中央文件要求,中共重庆市委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答:四项基本原则。

  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党派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协商有哪些主要形式?

  答:(1)民主协商会(2)小型谈心会(3)双月座谈会(4)情况通报会(5)暑期谈心会(6)联系协调会。

  3536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参照什么条例进行管理?

  各民主党派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答: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答:把参政党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适应历史和时代发展要求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

  3738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奋斗目标是什么?

  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答: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监督”的思想,提出什么是我国政治制度特点和优点?

  答: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39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什么方面?

  答: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40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是什么?

  答:在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41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三个为主”,注重政治素质,发展和巩固相结合,有计划地稳步发展。

  42我国的民主监督主要来自哪三个方面?

  答:(1)党的监督(2)群众的监督(3)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

  43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是什么?

  答: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44***同志在2004年中共中央举行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讲话时,希望各民主党派做我们党的挚友、诤友,经常就什么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答: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问题。

  45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什么?

  答: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4647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目标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领导班子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机关建设。

  答:要以搞好政治交接为主线,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把参政党的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48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2)推进基层组织建设(3)做好组织发展和成员的教育管理工作(4)抓紧选拔培养后备干部(5)增强组织功能、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49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中要处理好哪四个关系?

  答: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关系,发展与巩固关系,重点与非重点关系,发展骨干成员与发展一般成员的关系。

  5民主党派的双重任务是什么?

  答:参政议政和自身建设。

  改革开放后民主党派如何发挥作用

  历史,因为1978而生动。

  它是改革开放的原点,是国运从彷徨到昌盛的拐点,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支点。

  真理标准大讨论,如同惊蛰春雷,炸开愚昧迷信的冰冻层,使中国的思想开始回归理性;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使中国社会开始重构秩序;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使中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开始向现代先进范式转轨。

  30年,写下一部思想解放史。

  30年,写下一部体制变革史。

  30年,写下一部民族复兴史。

  今天的人们一提解放思想似乎很容易,可试想一下,30年前的现实是何等的尖锐、严峻、残酷。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解释和理解改革之因、之源、之动力,也无法解释和理解今天的现实。解放思想就意味着对党过去的某些“左”的论说、政策、方针的否定。

  正如******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正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业。当时,邓小平尖锐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民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一个参政党,其根本任务就是与中共一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根本保证;也是民主党派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社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情出力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方式。

  作为新一代的民革人要想能够出色的完成参政议政任务,应做到以下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参政议政的认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基本方针。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来实现的。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对民主党派的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非常重视,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就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制定的,这个文件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在新的形势下合作共事的行动准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提供了重要保证。

  进一步搞好参政议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改革开放创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需要,更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只有把参政议政工作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我们才能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民主党派的重任,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加强学习是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的基础

  为了将参政议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党同志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首先,要继续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理论。其次,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熟悉政策,特别是有关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政策。第三,要认真学习宪法、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第四,要认真学习统一战线理论,特别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论述。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处理好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的关系;真正建立健全民革“发挥参政议群体优势的机制”,搞好民革的自身建设,提高民革的整体素质,发挥好参政议政的作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掌握好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应有的价值,发挥优势,多办实事;做到坦诚相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切实地为执政党出谋划策,分忧解难。

  (三)必须坚持讲政治,服务大局

  讲政治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就是“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也是一贯强调什么时候都要讲政治。中共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发表关于讲政治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重要讲话。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民革成立近五十年来,我们就是依靠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对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更要坚持讲政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去正确地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四)切实做到重实效,提高质量

  参政议政重在实效。不重视质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必然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质量的高低,一取决于人,二取决于文。

  取决于人,就是说人的素质高低,决定参政议政质量高低。参政党作用发挥得如何和参政议政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建设所

  能达到的高度,自身建设搞得越好,就越能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参政党作用发挥得越好,也就越能推动自身建设。

  取决于文,就是说要提高文章的质量。民革八大以来,我们在几次会议上都讲过,对参政议政的文章具体可以概括为“高、准、深、实”四个字。

  高:就是立意要高。就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高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从那些主导中国社会发展的带根本性的问题着眼入手,高屋建瓴,抓住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去分析研究,把握好尺度,尽力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到抓大事、议大事、帮大忙、帮实忙,参在点子上,谋在大事上。

  准:就是课题要选得准、看得准。善于找准位置和选好角度,抓苗头、抓倾向、抓边沿,找出党委和政府工作中与我们自身优势的最佳“结合点”进行调查研究,回答新问题,发挥优势,量力而行,才能使参政议政更富有成果。

  深:就是参政议政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调查研究不但“身入”更要“心入”地深入第一线抓到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要虚心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并认真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还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改进调查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了解到深层次的矛盾和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分析原因,反复论证,集“诸子百家”之良谋、采“八方才俊”之良策,提出有论据、有论证、有论点的具有前瞻性、合理性、现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实:就是言之有物,态度真诚,做诤友,敢说真话,敢讲实情。要适应现代决策的要求,提高质量意识和成果观念,提出实实在在的建议,干出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文化馆民革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五十岁生日,在这五十年里文化馆民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这其中蕴

  藏着无数民革人为民革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做出艰辛的努力和奋斗。在文化馆民革成立五十年之际,文化馆省全体民革党员在民革中央和中共省委的领导下,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在民革十一大和中共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指引下,继承发扬民革优良传统,围绕文化馆省中心工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努力开创文化馆民革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篇十四: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红岩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不久前,******在重庆考察时语重心长地提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要顾全大局,加强团结,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形成团结一致干事业的整体合力;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深入基层,狠抓落实,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真正把精力用在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上;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

  ******的讲话,充分反映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反复领会。按照党中央"以德治国"的伟大方略,把学习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弘扬红岩精神结合起来,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接过他们的旗帜,发扬光大他们的优良传统,使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一、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

  红岩精神包含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情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的人格。简单地来说,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爱国、团结、奋斗、奉献。它集中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貌。

  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重庆。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力促抗日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倒退、分裂,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他们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在特殊的战场上,深怀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不顾个人安危,不怕流血牺牲、出生入死,以实际行动捍卫业已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岩精神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的集中反映,是在特定的斗争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共产主义精神。红岩精神曾推动中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走向全国胜利,新中国建立后,仍然是鼓舞全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红岩精神的历史地位

  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培育和形成的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理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红岩精神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热情,曾激励着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勇气,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大义凛然,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向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赢得中华各族人民的觉醒,这是五千年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族大觉醒。

  2.红岩精神所反映的团结、民主作风,既加强了我党在国统区工作人员的团结,充分调动了他们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又团结了国统区无数的爱国民主人士,使他们同情和支持我党的工作。

  3.红岩精神所体现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曾经帮助南方局的工作人员,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圆满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们在国统区的工作任务。

  4.红岩精神所展示的奉献精神浩气长存。在红岩这块特殊的土地上,一大批红岩英烈,而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为民主自由,为民族的解放,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三、红岩精神的现实意义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在事关革命全局、民族大义、国家前途、人民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民族气节、革命情操和革命原则的红岩精神,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它既可以激发人们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为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保驾护航,避免出现或减少发生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形象的行为乃至丧失人格、国格的现象。因而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鼓舞我们前进。

  1.红岩精神倡导的崇高的思想境界永远是我们民族追求的精神支柱。

  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经济实力是弱小的,没有精神支柱也是难以强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我们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南方局,就是通过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去鼓舞人民,激励人民,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虽然空前丰富,但几十年来所形成的人生、社会、价值、伦理等观念和意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人们却从内心深处感到崇高思想境界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单纯的追求物质、享乐、盲目崇拜,以及拥有豪宅、汽车、美女……并不完全是人们精神的需要,也不能完全体现人生的价值,更不能体现新世纪中国的时代风貌!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需要倡导崇高的思想境界,构筑精神支柱。为此,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以德治国"的伟大方略,就是要使人们真正树立高尚的精神和共产主义崇高的思想,达到道德境界的最高峰。

  2.红岩精神体现的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理想信念是一面旗帜,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它促使人们不怕千难万险,锲而不舍,百折不回,始终不渝地追求。它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红岩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南方局领导下的共产党人通过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促使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能舍生取义,坦荡凛然正气。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充分证实这一点。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办成了许多大事,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取得了丰硕的精神成果,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心民气,靠的就是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今天,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应该继承先烈遗志,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心灵,防止腐化堕落,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全面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的原则。升华精神境界,进一步坚定自信心和必胜心,众志成城,奋发图强,为党为人民不怕困难、不怕艰苦、努力工作、与时俱进,进一步积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3.红岩精神注入的巨大的人格力量将为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增添无限的魅力。

  红岩精神告诉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密相联的,是我们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强国富民的一大法宝。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南方局工作人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以巨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了国统区的各界人士,使他们领略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看到了光明的前途,毅然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这充分说明,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可以救国救民。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仍然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既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忘记了艰苦奋斗,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就不可奋力开创新局面,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可能丧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今天,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亟需提倡自力更生、勤俭建国,这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脱离中国国情的提倡高消费的"败家子"作风决不能说是文明行为。如果我们在全社会、全民族都能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每个人都能保持高尚的人格,无疑会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将为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增添无限的人格魅力。

  4.红岩精神的浩然革命正气是当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红岩精神告诉我们,浩然革命正气是共产党人带领群众夺取革命胜利的最重要的法宝。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就是通过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起点找差距,着眼形势求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才在国民党的统治中心重庆站稳了脚跟,取得对敌斗争的辉煌胜利。今天,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应该养成这种浩然革命正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在引进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精神空虚、寻找刺激等不健康的东西,也乘虚而入,"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腐蚀着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吸毒、赌博等丑恶现象曾在中国绝迹又沉渣泛起,并呈蔓延之态。一些人的道德观念发生偏差,只会索取,不讲奉献,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反科学的歪理邪说占有一定的市场,党内的不正之风也在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化,严重破坏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蔓延的行业不正之风,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严重地干扰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需要正气鼓舞,人民需要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用红岩精神的浩然革命正气,去纯正社会风气,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倡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光荣;以权谋私,搞不正之风可耻;提倡讲奉献、讲贡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克服"权钱交易"、"唯利是图"的错误观念,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浩然革命正气,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得以根本好转。

  5.红岩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亟需在全社会推崇,进一步发扬光大。

  红岩精神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在全社会起作用,影响教育了我国好几代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更需要全社会推崇,发扬光大。

推荐访问: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可以说 新中国 上讲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