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10篇)

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10篇)

时间:2022-11-21 08: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10篇)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教案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力、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者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10篇),供大家参考。

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10篇)

篇一: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教案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力、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者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旅游资源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那么,旅游资源是不是一成不变,一直静止的呢?不是的,旅游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耗,下面请看这几张图片,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所以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保护。但是我们的保护也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对旅游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旅游资源的保护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十分被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是否世代继承和保存,同时也关系到旅游业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的保护就成了关键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旅游资源呢?旅游资源的保护要能对症下药,就需要寻求其被破坏的原因。造成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损害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

  1自然破坏:

  旅游资源,无论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变化,使之受到破坏,这就是旅游资源的自然破坏。

  1)。天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由于湖南地区连日暴雨,古城沱江河水上涨,千年古镇湖南凤凰古城遭到超历史洪水冲刷,已半城被洪水淹没,12万人被转移.著名景点虹桥被大水淹到桥洞,而由湘籍国际知名书画家黄永玉亲自设计并全额捐款修建的“雪桥”也被淹。

  1997年8月12日,夏威夷岛上最古老的瓦吼拉神庙,被基拉威火山喷出的熔岩全部淹没,一座七百年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在瞬间毁于一旦.2)。自然风化(风蚀、日晒雨淋、水浸等)

  由于寒暑变化、风吹雨淋以及动植物原因,旅游资源在自然状况下也会发生缓慢的改变本身形态和性质的变化。埃及的基奥斯普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近一千多年来风化产生的碎屑达5万立方米,即整个金字塔表层每年损耗约3毫米。我国的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这样的破坏。

  3)。生物原因(某些鸟类、白蚁等)

  鸽粪对建筑和雕像的分解作用远远大于工业废气

  以上所说的这些衰败现象都是自然力作用造成的,难以控制因素

  人类没有办法去阻止它的产生,只能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去延缓或补救这种破坏,尽可能降低它的破坏程度。

  除了自然破坏现象,旅游资源还存在着破坏力更强的人为破坏现象。

  2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是多方面的、严重的,大多超过自然风化的破坏,有的甚至是完全毁灭。

  战争破坏:圆明园,被1860年英法等八国联军纵火烧毁

  巴尔夏明神庙是帕尔米拉古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壮观的神庙。这座始建于公元17年的建筑是典型的阿拉伯叙利亚风格,建筑外有线条简洁高雅的廊柱,被炸毁前的遗存只是原先巨大建筑物的一小部分。从远古时代的自然神崇拜,到古罗马帝国的***文明,神庙因不同时期的文明而发生变化,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遗迹却都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是东西文明交融的奇妙产物。

  建设性破坏

  建设性破坏是指工农业生产、市镇建设导致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其破坏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工农业生产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

  工业生产带来的“三废”污染对于旅游区的影响往往十分严重。在旅游区如果发展带污染性的工业,将会对旅游区造成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据统计,杭州西湖周围有一百根烟囱,年均降尘量400吨,西湖湖水水体常年呈黄绿色,水质混浊,透明度仅为0.5米.为此,杭州市政府投资2。32亿元进行西湖清淤工程,目前已收到初步成效。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无计划的过度伐木、采石、取水对风景区旅游景观的破坏不仅严重,而且其造成的后果常常不可逆转.“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昝”的桂林漓江,也由于上游森林过度砍伐,蓄水功能下降,出现了86公里游览河段竟然仅能通航6公里的现象。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规划不当也会造成旅游资源特色及景观的破坏.云南大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曾一度由于片面考虑古城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路改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古城的特色。以前曾有人主张学国外在天安门广场放养万只鸽子,后因考虑到鸽粪会影响故宫文物保护(鸽粪对建筑和雕像的分解作用远远大于工业废气)而未实行,实为北京文物保护的一大幸事。

  旅游管理不善造成破坏

  旅游区是为游客服务的,若管理不善,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旅游活动加速石刻、雕塑、壁画古迹的损坏

  古代丰富多彩的石刻、雕塑、壁画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尽管在自然条件下也要经历风化作用使其衰竭,但其风化较为缓慢。旅游开发后,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游客不断涌入,加速了自然风化的速度,导致古迹的损坏.我国的敦煌莫高窟由于游人数量过多,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过度暴露于光线中,使许多壁画出现变色剥落现象,受到的损坏已极为严重.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控制来访游客数量以及对古迹作适当仿古重修来维护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游客本身的破坏

  旅游业逐渐发展,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游客增多,游客的踩踏使地面因磨损而失去原有的特色。故宫许多大殿前和内部的路面、地面,因游客密度较大而严重磨损.要发展旅游业,这种破坏是很难避免的,补救措施只能通过定期的补修才能实现。颐和园蜿蜒700多米的长廊路面的砖,因踩踏每隔几年要更换一次。

  (3)

  游客素质低,直接破坏旅游资源

  最典型的莫过于有些人在景点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刻痕,有些游客乱扔果皮纸屑,也给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4)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污染

  如游客行、游需要的交通设施所排出的废气、废油污染了大气和水体,满足游客生活必须的食宿条件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环境.三、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

  减缓旅游资源自然风化的对策

  减少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对策

  ?

  1、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订旅游资源的发展规划

  国家旅游局明确指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做的开发和保护并举,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应以保护为主,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有限度的,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规范保护程序,建立和健全保护机构,促使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2、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鉴于旅游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破坏,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3、核定景区承载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景区承载量的核定,根据每个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

  4、培养旅游资源保护的专门人才

  我国目前缺乏这种专门人才,现有的景区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其他行业转来或由当地居民和农民充当,缺乏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造成许多旅游景区不同程度出现破坏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1)必须对在职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的培训;2)积极培养景区专业保护人才。

  ?

  5、加强对公众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宣传工作

  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景区的重点文物和着名景物,可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又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

  6、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已破坏旅游资源的恢复对策

  ?

  “修旧如旧”原则

  在培修一些因自然风化或人为破坏而破损、变色的历史建筑时,可采取原材料、原构件,或在必要时用现代构件进行加固,但必须以保持原貌为准则,切忌因“翻新"而失去“古”的特色。2001年4月2日开始的“乐山大佛美容工程”既达到了培修的目的,又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原样,可以说是培修复新历史建筑的成功之作。

  仿古重修

  历史上一些著名建筑物,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已在地面上消失,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为了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可进行重修,重现古建筑的风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武昌黄鹤楼的仿古重修保持了原有的塔式阁楼造型风格和江、山、楼三位一体的意境,是古建筑重建中较为成功的一例。

  案例分析

  庞贝古城坍塌

  总结:

  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游客买到的只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

  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当然,提倡保护旅游资源并不是说对旅游资源不予以开发。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旅游资源也会受到破坏,如果因为顾忌开发会导致破坏而不去利用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我们所主张的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虽然开发与保护是有一定矛盾的,但如果能正确规划、科学安排,两者是有可能达到完满的统一的。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家和地方现有条件、水平和需要,离开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单纯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更不能以牺牲旅游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我们所要追求的旅游业发展是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篇二: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案例14: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

  台山市是著名的侨乡,依山临海,风景秀美,拥有海岛、温泉、生态、侨乡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丰富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为台山市打造旅游强市,实施旅游旺市战略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台山市旅游业发展迅速,统计显示,去年,该市全市年接待游客达230多万人次。

  然而,在台山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资源保护问题。台山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资源保护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一些很好的旅游环境和资源遭到令人痛心的破坏;有的旅游区资源很好,但由于规划水平低,让人有糟蹋资源之感,如赤溪半岛铜鼓环岛公路旁乱搭乱建食肆大排档,大煞风景,引起游客尤其是摄影爱好者的强烈不满;三合镇嘉怡酒店规模小,以不规范渠道获取温泉资源,如放纵这种行为很容易重蹈从化温泉资源枯竭的覆辙;梅家大院一些建筑随意翻新,与原来建筑风貌格格不入;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布局混乱,建筑风格一般化,与自然环境很不相称;浪琴湾粗放经营,缺乏管理,脏乱差现象严重;飞沙滩、王府洲海浴场沙质日渐恶化,亟待采取保护措施。这些现象和行为,将严重影响着台山市旅游开发的水平档次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这种情况,台山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在最近召开的政协台山市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对台山市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旅游资源保护社会共识;二是编制《台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使旅游发展、旅游开发有规可依;三是制定《台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条例》,确保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协调统一;四是明确旅游资源保护的职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共同保护。(本报记者

  严建广)

  小组讨论报告:

  一、关于选题

  本小组选取旅游资源作为讨论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旅游资源与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它不像土地、森林等资源那么具体,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资源。可以认为是一种共享资源,同时也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具有历史价值)等资源的综合体,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因此本小组认为,旅游资源更具有讨论意义。

  二、关于本案例

  从案例介绍可以看出台山市可以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给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但由于保护的不力,很多旅游资源遭到了令人痛心的破坏,案例中具体地举了几个破坏旅游资源的现象,归纳起来,这些破坏主要是由于规划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环保意识差等原因造成的,从而导致了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这种矛盾是一种典型的矛盾,即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本案例中突出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存在着辩证关系,对于这一复杂关系我们组要进行了重点探讨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三、案例分析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难免造成旅游发展、游客活动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冲突等不利影响。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势必会对其造成破坏。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动一草一木是不可能的。开发就是要对资源地进行适度的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比如案例中台山市相关部门由于资源保护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一些很好的旅游环境和资源遭到令人痛心的破坏;有的旅游区资源很好,但由于规划水平低,让人有糟蹋资源之感。我们认为开发会对旅游资源造成如下几种破坏:

  1、对某些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如开发中对林地的砍伐而规划成其他旅游设施,对整个旅游区的生物物种的破坏,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些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休养生息,注重保护物种等措施予以挽回。

  2、对某些非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如某些旅游区有着很多文物古迹,我们认为其是非可再生的。对其的开发可能造成破坏某些文物古迹如古城墙在开发时被破坏之后政府虽然承诺重修古城墙,但是其历史文物价值已经丢失。另外不少国家级风景区城市化、游乐场化、商业化、人工化现象严重。商业旅游开发占用大量土地,开发商大肆在旅游区周边扩张,景区的完整性和整体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在旅游地随意设摊经商,将优美的风景商业化;自然景观中充满了人工气息,失却了自然的野趣。再如开发旅游保护区后,保护区内可能蕴藏的矿物资源可能无法被开发,增加了开发矿物资源的机会成本。

  3、一些旅游景区由于资源的开发,游客的涌入量超过了承载力,给资源本身造成了致命的损坏,如北京故宫很多地砖已被踏破磨平,造成了地面的下陷,增加了保护、修复工作的难度。同时游客的大量涌入,形成了巨大的污染源,破坏了资源环境。

  而另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本质核心也是为了对旅游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开发是保护的表现形式,保护是开发的前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实际上就是要使旅游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合理的开发,才能招徕旅游者,才能发挥其功能,才能表现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旅游资源保护的过程中,要做到为保护而开发。如果旅游资源从未被开发,则产权不够明晰,可以认为是共享资源,容易产生“公地悲剧”,无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开发后,可是实现对资源的系统管理,并通过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有效保护资源,此外,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四、关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可以促进社会文明、科学文化的发展。旅游资源本身带有社会文明和科学文化的烙印,反映某一时代美好的东西,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因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助于艺术、历史民族文化的传播、延续,有助于世界各地区国家间的艺术、文化思想、科学和社会风俗的交流,有助于保护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人文景观的历史性,使后代人与当代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并给人类以丰富的知识内容。

  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案例中台山市政府意识到了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但内容不够详尽。本小组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与了解,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体系。资源开发前必须对开发区域进行详尽的勘察和分析,针对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制定相应的开发计划,力争将对资源的破坏降低到最低。

  2、注重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协调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自然状况的景观可以认为是能够被消耗尽且不能替代的资源。因此,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旅游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当然,“保护”不仅仅是出于旅游目的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而是对整个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同时,要选准开发的领域和内容,分清哪些资源可以开发,哪些资源不可以开发。

  3、制定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如案例中台山市政府所颁布的《台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条例》,就是要加强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对于地域性的旅游资源,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更能够起到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因为对于地方性的旅游资源,地方政府更能够因地制宜具体分析,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并且旅游资源对地方的GDP以及绿色GDP都会有一定的贡献,地方政府也愿意为了自己的政绩而依法办事。

  4、对旅游资源实行分类管理,在管理上进行分工。实现旅游资源等可持续发展,可以根据景区内自然和人文资源状况,环境变化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需求的改变进行功能区划,可以将风景区规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旅游区,实施分类管理,以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使景区的多种价值得到保护,并可集中财力从有限的收入中保证重点保护区域的资金来源。

  5、建立旅游区的动态评估体系,从全局出发,对旅游区进行长期的、动态资本的评估,涉及监测、控制、评价三个部分。时刻监测区域的天象、山体、水体、动植物、人文等景观,对于监测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提出相应的评价。通过监测、控制和评价,对景区的发展作出动态评估,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6、提高公众保护旅游环境的观念。由于公众是旅游资源的主要享受者,公众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对资源的保护力度。我们经常能在一些旅游景点看到很多的旅游者乱扔杂物,在树上、石头上乱涂乱刻,这些行为屡见不鲜,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加强公众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的作用。

  7、设立明确的奖励惩罚措施以及公众监督机制。公众并不是经过宣传教育就会自觉的不对旅游资源破坏,这需要一个机制来监督公众的行为。比如严厉惩罚那些恶意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鼓励那些积极有效的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并建立相关的公众监督机制,形成一种全民性的旅游资源保护体系。

  五、总结

  本小组之所以选择旅游资源作为最后本门课程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因为旅游资源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性质难以定义,包含内容广泛并且差异性也很大。重要性体现在它是第三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由于能力有限,只能对案例作一个浅显的分析,不能全面细致地进行深入分析,这也是比较遗憾的,希望石老师能够谅解。

篇三: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西藏拉萨著名的三大寺之一,可是在1969年它却被毁夷为平地,使该地区永兜氖豢稍偕跃龆チ苏庖徽涔蟮穆糜巫试础B糜巫试吹恼庵执嗳跣院筒浴?br>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似浔;さ闹匾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游客买到的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距北京仅70余公里的“天漠”是一种逆境自然生态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如果我们还不认真反思,控制这种水土流失的现象,那么终有一日,不仅“天漠”这个景观会从地球上消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会被沙漠所替代。

  二、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当然,提倡保护旅游资源并不是说对旅游资源不予以开发。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旅游资源也会受到破坏,如果因为顾忌开发会导致破坏而不去利用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我们所主张的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虽然开发与保护是有一定矛盾的,但如果能正确规划、科学安排,两者是有可能达到完满的统一的。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家和地方现有条件、水平和需要,离开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单纯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更不能以牺牲旅游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我们所要追求的旅游业发展是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旅游资源呢?旅游资源的保护要能对症下药,就需要寻求其衰败和破坏的原因。造成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损害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

  2.1自然衰败:

  旅游资源,无论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变化,使之受到破坏,这就是旅游资源的自然衰败。

  1997年8月12日,夏威夷岛上最古老的瓦吼拉神庙,被基拉威火山喷出的熔岩全部淹没,一座七百年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在瞬间毁于一旦。这种因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出现而发生的、旅游资源突然性的自然衰败现象被称为旅游资源的灾变性破坏。

  由于寒暑变化、风吹雨淋以及动植物原因,旅游资源在自然状况下也会发生缓慢的改变本身形态和性质的变化,这种缓慢性风化是旅游资源的另一种自然衰败现象。埃及的基奥斯普大金字塔,近一千多年来风化产生的碎屑达5万立方米,即整个金字塔表层每年损耗约3毫米。我国的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这样的破坏。

  以上所说的这些衰败现象都是自然力作用造成的,人类没有办法去阻止它的产生,只能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去延缓或补救这种破坏,尽可能降低它的破坏程度。除了自然衰败现象,旅游资源还存在着破坏力更强的人为破坏现象。

  2.2人为破坏:

  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是多方面的、严重的,大多超过自然风化的破坏,有的甚至是完全毁灭。按其破坏的根源可以分为建设性破坏和管理性破坏。

  2.2.1建设性破坏

  建设性破坏是指工农业生产、市镇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建

  设中规划不当导致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其破坏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农业生产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

  工业生产带来的“三废”污染对于旅游区的影响往往十分严重。在旅游区如果发展带污染性的工业,将会对旅游区造成空气和水体的污染。空气污染导致酸雨的产生,不仅会损害旅游区的环境质量,而且还会腐蚀破坏旅游资源。水体的污染同样是旅游环境衰退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杭州西湖周围有一百根烟囱,年均降尘量400吨,西湖湖水水体常年呈黄绿色,水质混浊,透明度仅为0.5米。为此,杭州市政府投资2.32亿元进行西湖清淤工程,目前已收到初步成效。光是治理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彻底改变旅游区工业生产不合理的规划布局,从根本上防止工业生产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如把一些污染性强的工厂迁离河流上游,使它们与旅游区隔离开来等。

  市镇建设表面上看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没有重要的联系,实际上关系密切。吴江市平望镇本来是一个河网密布的水乡古镇,但近十年来为了市镇建设填平了镇上的大部分河流。如今,昔日“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这实在是对潜在旅游资源的极大破坏。吴江市的同里镇则因为完好的保护了古镇面貌而得以发展旅游业。数不清的事实告诫我们,在市镇建设规划中应注意建设市镇不忘保护旅游资源的原则。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无计划的过度伐木、采石、取水对风景区旅游景观的破坏不仅严重,而且其造成的后果常常不可逆转。在一些旅游景点,如云南路南石林,成批的农民到风景区采石,全然不顾自己对本地旅游资源的破坏,以致路面石林伤痕累累,不复往日风采。“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昝”的桂林漓江,也由于上游森林过度砍伐,蓄水功能下降,出现了86公里游览河段竟然仅能通航6公里的现象。对此我们的对策是加大宣传力度,健全法律条例,并引导当地农民致富,使他们不致因为贫穷而去破坏旅游资源以图改善自身困境。

  (2)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规划不当也会造成旅游资源特色及景观的破坏。云南大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曾一度由于片面考虑古城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路改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古城的特色。以前曾有人主张学国外在天安门广场放养万只鸽子,后因考虑到鸽粪会影响故宫文物保护(鸽粪对建

  筑和雕像的分解作用远远大于工业废气)而未实行,实为北京文物保护的一大幸事。

  2.2.2管理性破坏

  旅游区是为游客服务的,若管理不善,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旅游活动加速石刻、雕塑、壁画古迹的损坏

  古代丰富多彩的石刻、雕塑、壁画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尽管在自然条件下也要经历风化作用使其衰竭,但其风化较为缓慢。旅游开发后,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游客不断涌入,加速了自然风化的速度,导致古迹的损坏。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游客涌入,改变石窟小气候)的双重作用下,受到的损坏已极为严重。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控制来访游客数量以及对古迹作适当仿古重修来维护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2)游客踩踏带来的破坏

  旅游业逐渐发展,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游客增多,游客的踩踏使地面因磨损而失去原有的特色。故宫许多大殿前和内部的路面、地面,因游客密度较大而严重磨损。要发展旅游业,这种破坏是很难避免的,补救措施只能通过定期的补修才能实现。颐和园蜿蜒700多米的长廊路面的砖,因踩踏每隔几年要更换一次。

  (3)

  游客素质低,直接破坏旅游资源

  由于游客中层次不一,其中不乏素质低下的人,这部分人对景物随意刻划、涂抹,任意毁坏旅游资源。最典型的莫过于有些人在景点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刻痕,曾有相声演员创作过一个段子专门讽刺这种现象。此外,有些游客乱扔果皮纸屑,也给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扩大旅游环保宣传范围和强度、制定旅游区旅游资源保护条例、以及加强旅游管理等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4)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游客的进入、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满足游客基本生活需求,都会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如游客行、游需要的交通设施所排出的废气、废油污染了大气和水体,满足游客生活必须的食宿条件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环境。这些废气、废水、垃圾物若不采取措施,将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的衰败和破坏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人为破坏,但也不乏自然衰败,所以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也应该多元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对策:

  3.1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化对策

  不少旅游资源的破坏都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所以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立法手段来加强其资源的保护,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干涉和惩罚。旅游资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人们难以制定全面的旅游资源保护法。但建国之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不少直接或间接的与保护旅游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它们已经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在采取宣传、立法等预防性措施的同时,对损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严厉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对造成严重破坏者,还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3.2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对策

  旅游资源保护的相关条例颁布之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多旅游区,旅游资源至今仍在受着这样或那样的人为破坏。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对旅游业发展给旅游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副作用认识不足;二是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宣传不够深入和广泛。针对这两点,可采取以下措施:

  3.2.1纠正“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错误观点,使人们能正确认识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告诉我们,旅游业并不是什么“无烟工业”,作为一种产业,它也生产并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破坏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乐观,不注意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必将导致旅游资源的消亡和旅游区的毁灭,从而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2加大宣传力度,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在宣传工作上,要认识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譬如可以利用相声、小品等艺术表现形式使群众在哈哈一笑之中不知不觉接受了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还可以在旅游食品包装上,印上“请别随便抛弃我,我要回家”之类轻松活泼的保护性口号以防止旅游垃圾污染。更可以在景区增加一些趣味性强、造

  型精美的垃圾箱,引导一些孩子将垃圾丢入箱中。

  3.3旅游资源保护的管理对策

  旅游资源的破坏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旅游资源和利用中的旅游资源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坚决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3.1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

  开发旅游资源必须坚持旅游开发的“时序性”,潜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后备军,对这类资源,应以保护为先。开发有先有后,既要考虑到目前,又要考虑到未来,绝不能与子孙后代“抢饭吃”。“暂时不开发的先保护起来,留待后人去开发。”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开发观。西安周围有秦始皇陵及许多汉、唐帝陵,大部分没有开发而加以保护,一方面是考虑到目前科技水平尚未达到能保证地下文物一旦出土不致变质的地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些开发对象。杭州的南宋故城出土后予以回填,部分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如果潜在旅游资源在开发前就已遭破坏,则旅游业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成为空话,所以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旅游业的头等保护任务。

  3.3.2开发中的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缺乏科学指导和保护措施不当,使不少旅游资源及环境在开发中遭受严重的破坏,致使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失真、变味,失去吸引游客的能力。所以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中,应有专业人才来计划和实施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的具体细节,真正把旅游资源保护落到实处。此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意适度开发,开发那些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并且要注意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其周围社会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以保证其原汁原味的气氛环境,保护吸引游客的魅力。否则,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便是旅游资源破坏的过程。

  3.3.3利用中的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

  旅游资源开发后形成的可接待游客的旅游景区,由于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景点的破坏和景区环境质量的下降两个方面,其保护措施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开展:

  (1)加强对游客的管理

  景区接待的对象是游客,而游客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群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必须对游客加强管理:1)宣传措施,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对游客进行旅游环保教育,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2)奖励措施,对一些习惯好、素质高、能自觉维护景区环境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3)惩罚措施,对某些破坏景区资源和环境(如在景点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游客按相关条例给予应有的惩罚,情节较为严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

  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管理

  景区的环境据其性质差异又可区分为生态环境、卫生环境和旅游气氛环境。在对景区环境的管理中,首先要控制旅游活动项目,对那些会导致景区水体、空气及环境污染的旅游项目应予以撤除,以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要控制游客的人数,因为游客过多涌入会对景区的旅游气氛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再次,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旅游景区卫生管理措施,防止垃圾污染,以保证景区随时有一个洁净的环境。

  (3)

  要建设一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队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建成的大批旅游景区,需要大量的专业旅游管理人员。而我国目前缺乏这种专门人才,现有的景区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其他行业转来或由当地居民和农民充当,缺乏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造成许多旅游景区不同程度出现破坏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1)必须对在职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的培训;2)积极培养景区专业保护人才。

  另外,还可以通过区别景区性质、确定保护措施来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以及森林公园等实施全方位的保护。

  3.4旅游资源保护的建设对策

  绝大多数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了。也有一些古建筑,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都很高,虽然已经衰败和破坏,甚至不复存在,但仍可以采用培修和重建恢复其风采;有的旅游区的环境和资源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我们也可以通过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继续发展旅游业;而对那些珍贵文物旅游资源,则应尽量减慢其自然风化的速度。

  3.4.1培修复原,整旧如故

  在培修一些因自然风化或人为破坏而破损、变色的历史建筑时,可采取原材料、原构件,或在必要时用现代构件进行加固,但必须以保持原貌为准则,切忌

  因“翻新”而失去“古”的特色。2001年4月2日开始的“乐山大佛美容工程”既达到了培修的目的,又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原样,可以说是培修复新历史建筑的成功之作。

  3.4.2仿古重修

  历史上一些著名建筑物,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已在地面上消失,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为了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可进行重修,重现古建筑的风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武昌黄鹤楼的仿古重修保持了原有的塔式阁楼造型风格和江、山、楼三位一体的意境,是古建筑重建中较为成功的一例。

  3.4.3生态建设

  许多旅游景区由于某些原因,景区的环境质量下降,如太湖和昆明滇池,湖水污染较为严重,许多旅游项目难以开展,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努力治理这些景区的空气、水体及环境污染,进行必要的生态建设,重建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3.4.4减缓珍贵文物的自然风化

  出露地表的历史文物古迹,由于大气中光、热、水环境的变化引起自然风化而衰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减缓它的自然风化是完全可能的。譬如可以将裸露的、风吹日晒下的历史文物加罩或盖房子予以保护。

  去年底,栖霞山千佛岩“中102窟”龛顶发现了两身彩绘飞天,这是我国东部地区首次发现壁画形式的飞天,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敦煌学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形成新的旅游热点也随之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先生认为,对这样珍贵的文物首先是保护,保护好了,才有人来看。开发的前提是保护,这就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旅游资源为基础。而旅游资源中多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盲目开发及过度消耗,会破坏和毁坏旅游资源,从而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空话。从这种角度看,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工农业发展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这个沉痛的教训中,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绝不能再重蹈环境问题的覆辙!

  参考文献

  1、黄震方

  《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思考》

  《旅游学刊》

  2001年2月

  2、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

  《旅游学概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3、陈安泽、卢云亭等

  《旅游地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4、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

  《生态旅游》

  高等教育出版社

  5、周进步、庞规荃、秦关民

  《现代中国旅游地理学》

  青岛出版社

  6、雷明德

  《旅游地理学》

  西北大学出版社

篇四: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转载]2014年七大旅游冲突案例

  2014年七大旅游冲突案例

  (说明:①总得分满分按5分计算;②每个指标涉及一个权重,应对失效20%、信息发布者15%、信息发布渠道15%、应对技巧30%、态度20%;③总得为各项分数相加总和分)

  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

  (白杨

  张睿屹

  吴素红

  汪大伟)今日,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联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4年旅游315影响力报告》,报告中对2014年景区应对旅游冲突能力进行了打分,在2014年17个旅游冲突热点案例中,《央视曝光大理坑人低价旅游团》应对得分最高,《央视揭旅游黑幕

  九寨沟购物存猫腻》得分最低,仅为0分,记者对2014年舆论热度较高的7个案例进行了整理和点评。

  央视曝光大理坑人低价旅游团

  【舆情概述】

  6月14日央视焦点访谈以“又见坑人低价团”为题曝光了云南大理等地存在旅行社以低价揽客、诱导游客到指定商场消费、导游从中获取高额回扣及商家销售假银器的乱象。16日,在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14年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上。大理州政府秘书长马忠华表示,州委、州政府视旅游环境为生命线,把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作为重要职责。对于相关部门是否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已启动问责程序,将依据调查结果严肃处理。

  有关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具体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旅游购物商店的商品销售,特别是对银质工艺品和纯银产品的销售进行严格区分、明码标价。同时,将在大理州的星级旅游购物商店设立质量监测点,为游客提供免费检测服务。此外,还将确保投诉、退货渠道的畅通,加强旅游监管联动执法机制的建设。

  据悉,大理州将严格行业管理,在全州范围内学习贯彻《旅游法》《云南省旅游条例》,对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教育。

  【舆情点评】

  云南大理等地存在旅行社以低价揽客、诱导游客到指定商场消费、导游从中获取高额回扣及商家销售假银器的乱象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后,大理州相关部门迅速回应,表示,大理州视旅游环境为生命线,把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作为重要职责。对于相关部门是否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已启动问责程序,将依据调查结果严肃处理。舆情回应迅速,态度诚恳值得肯定。其勇于问责的态度为舆情平息打下夯实基础。

  湖南岳麓书院古树压塌大殿致1死2伤

  【舆情概述】

  18日14时50分许,位于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一棵古树突然齐根折断,巨大的树体倒向文庙大成殿,导致大成殿一半左右的建筑垮塌,当场造成3人被压。1名女性游客抢救无效死亡,另外1名游客和1名在书院的工作人员受伤,但无生命危险。

  事故发生后,岳麓书院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组织了紧急搜救,数十名消防队员和民警迅速增援,排查其他人受伤的可能,并封锁了现场,防止出现二次伤害。湖南省文物局、长沙市园林局、岳麓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均赶往现场进行勘查。现场勘查的有关专业人士认为,在无白蚁虫洞、无枯死预兆的情况下,古树出现如此状况实难预料,长沙连日大雨是重要诱因。

  【舆情点评】

  湖南岳麓书院古树压塌大殿致1死2伤事件发生后,岳麓书院舆情处置迅速得力。岳麓书院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组织了紧急搜救,数十名消防队员和民警迅速增援,排查其他人受伤的可能,并封锁了现场,防止出现二次伤害。同时通过媒体进行回应表态。有关负责人表示,书院一定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给公众一个交代;同时迅速组织有关专家,对院内所有古树及游客参观区、教学区的所有建筑进行重点消防检

  查,杜绝安全隐患。其回应态度诚恳,言辞准确。既表明有承担责任的态度,同时也有后续的整治措施。

  国家旅游局要求彻查西双版纳旅游市场乱象

  【舆情概述】

  11月20日央视新闻节目《被垄断的旅游》对云南西双版纳旅游协会涉嫌垄断扰乱市场行为做出了报道。报道称西双版纳州旅游业协会违规审批企业经营权,收取费用,要求旅行团必须进其指定的店购物,涉嫌垄断扰乱市场。在节目中还曝光了10月20日发生的该协会工作人员围堵旅游大巴,殴打乘客的事件。

  央视新闻报道后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广播网、新浪、搜狐、法制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刊发报道。有媒体发问谁在为垄断经营的“旅游协会”撑腰,并且质疑当地旅游部门是否充当了保护伞,存在利益输送。

  11月21日,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表示,没有授予旅游协会任何执法权,并将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绝不姑息。国家工商总局表示高度关注报道所反映的问题,已责成云南省工商局调查处理。

  11月22日国家旅游局做出回应,向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出了督办函,要求云南省旅发委尽快将事件调查处理意见上报。若该事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不能得到切实解决,将发

  布旅游服务警示,告诫旅行社谨慎组团前往西双版纳州。

  11月30日,央视《东方时空》再次播出对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调查节目。针对记者曝光的问题,日前西双版纳州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西双版纳州民政局依据云南省行业协会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西双版纳州旅游协会存在的违法行为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要求该协会停止违法活动。

  【舆情点评】

  国家旅游局责成云南旅发委调查处理西双版纳旅游市场乱象的事件回应,第一时间就此事件在官网发声,反应迅速,在整个舆情的应对处置上可圈可点。

  第一时间主动发声,掌握舆论主导权是处置舆情危机的关键所在。22日,国家旅游局在官网发布新闻,从舆情事件走势上可分析得出,该事件舆情热度显著降低,舆情由高温转为低温态势。

  其次,高度重视回应舆论关切。国家旅游局向云南省旅发委发出了督办函充分表明对该事件的高度重视,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旅游市场乱象的关切。

  第三,态度明确,表态严谨。“如果暴露出的问题不能得到切实解决,将发布旅游服务警示,告诫旅行社谨慎组团前往西双版纳州。”这一严肃表态充分表明了国家旅游局对该事件的整改决心,同时为事件后续处置妥善解决打下良好基础。

  丽江导游骂游客不买东西比卖淫可耻

  【舆情概述】

  1月2日,一条丽江导游辱骂游客“不买东西比卖淫可耻”的视频引发关注。

  1月3日,云南省丽江市旅游局发布通告称,初步查明涉案导游为刘俊杰,系丽江森龙旅行社安排的导游王光志请来的助手,刘俊杰并无导游证。

  1月5日,云南丽江市旅游局通报,对涉事旅行社和导游等相关单位和人员作出处理。其中,对丽江森龙旅行社依法作出罚款30万元,对辱骂游客的无证人员刘俊杰依法作出罚款1万元、并不得在丽江参加导游资格培训考试的行政处罚。

  【舆情点评】

  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快速应对。1月2日晚间丽江导游骂游客视频曝光后,丽江旅游局3日便迅速在官方微博上做出回应。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第一时间发现负面舆情,并且及时做出回应,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导权。

  运用新媒体发布信息,便捷迅速。发布内容翔实,态度恳切。丽江旅游局在运用新媒体方面的实践值得肯定。丽江旅游局通过官方微博及时回应舆情,表态称高度重视,并将立案调查严肃处理,并且希望网友提供更多信息。这一表态即表明了旅游部门严厉追责的决心,又将诚恳的态度传递给网民。

  严厉问责,高度重视。视频曝光后,丽江市旅游局高度重视,成立专门调查组并迅速开展调查工作,同时上报丽江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做出批示,要求旅游部门严厉查处。短短两日后,丽江旅游局就做了处理结果,对相关旅游社罚款30万元,对涉事导游罚款1万元并不得在丽江参加导游资格培训考试的行政处罚。

  央视再曝三亚宰客:海鲜水果漫天要价

  【舆情概述】

  近日,央视记者暗访三亚:在水果摊买25斤芒果,价格397元!价格颇高,还短缺四斤!而在三亚的海鲜饭店,记者点了5种较便宜的海鲜,店家承诺300元左右,并让记者先在菜单上签字再给做菜,但等记者吃完准备结账时,却被漫天要价774元!记者表示,作为一个散客,无论是吃,用,玩,出门都存在被骗的可能。那么如果跟着旅行社的团队,又会是什么样呢?记者也报了一个2天的团,体验了一下。结果第一天就草草结束。2瓶兰花精油1204元,60%竟然是导游的回扣。有资深导游揭开“填坑团”内幕,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为了填坑,他们只有带游客进行消费。导游拿回扣已成行业潜规则。

  【舆情点评】

  2012年三亚宰客事件曾令舆论震动,三亚官方曾多次表态要下大力气改善三亚旅游环境。两年之后三亚当地的旅游环境到底如何。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再度曝光三亚宰客事件令其走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从整体舆情应对来看,三

  亚已将媒体曝光该市旅游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逐条梳理,逐项整改。三亚旅游委出台《关于开展三亚旅游购物场所、演艺场所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联合各职能部门,自今年10月12日起,分三阶段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旅行社和导游与购物、演艺场所串通收授高额回扣、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开展旅游景区景点及景区内购物、旅游潜水、涉海旅游项目等专项整治行动。

  这些行动与措施说明三亚在整治旅游市场上面的决心与实际行动。三亚有关负责人还就此表态,将“通过暗访和联合整治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三亚旅游服务环境。”

  三亚相关部门通过媒体及时表态,将此次舆情危机化为契机,开展各项整治行动,令舆情危机得到化解。

  网曝故宫保安殴打游客

  【舆情概述】

  近日,一条名为《网友曝故宫保安殴打游客》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多家门户网站转载了该视频吸引大量网友点击观看。12日,故宫博物院回应称,故宫保安在制止非法“一日游”揽客人员时引发了纠纷,并不是殴打游客。故宫博物院还表示,故宫的保安人员也常受其恐吓、殴打,近3个月发生了5起非法“一日游”揽客人员恐吓并殴打故宫博物院保安人员的恶性事件。院方同时表示,希望各类媒体平台在传播

  视频和文字报道时,用事实说话。

  【舆情点评】

  一段掐头去尾的视频将故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故宫保安打人”这短短一分钟的视频迅速引发众多网民围观,同时触动网友的愤怒情绪,一些网民谴责“打人”保安。当故宫做出回应后,事实被厘清,原来这一视频颠倒黑白,事实是故宫保安在制止非法“一日游”。可见在有图有声的自媒体时代,“事实”未必就是真相,甚至弄虚作假,颠倒黑白,误导舆论。从事件整个过程来看,故宫的回应可圈可点。10日视频有新浪拍客上曝光后,12日故宫做出回应。详实解释事实真相。在媒体的报道下,真相大白天下,故宫非法“一日游”屡禁不止的乱象也被曝光。故宫在回应中表示,仅最近3个月就发生了5起非法“一日游”揽客人员恐吓并殴打故宫博物院保安人员的恶性事件。

  峨眉山景区风波

  【舆情概述】

  6月28日,峨眉山景区发布通告称存在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隐患,从6月28日下午13:00起暂时停止对外接待游客。公告挂出后引发质疑,有网友称村民与管委会因利益分配引发矛盾才是封山的原因。但官方却否认相关说法。暂停关闭约一天半后,四川峨眉山景区部分区域恢复开放,但深山区仍处关闭状态,开放时间待定。据媒体报道,中青旅、神舟

  国旅等京城旅行社方面表示,峨眉山景区并非国内旅游的热门线路,近年来团队游更是非常少,因此景区暂时关闭对团队游影响不大,但对散客会有所影响。

  6月29日,峨眉山景区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杜辉在接受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村民阻路和景区暂停开放只是巧合。景区关闭是因为山体松垮,为了彻底清除隐患,暂时停止游客游览。

  6月30日,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吴万林再次向媒体通报了村民阻路维权事件的最新进展。吴万林称村民要求分得20%景区门票收入的诉求难以实现。

  7月1日@南方都市报发布微博称,昨晚(6月30日)部分村民收到转发短信:给村民每年分红门票收入3.5%,两领导停职,7月1日开始发林权证,景区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500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景区村民。但官方目前并未证实短信相关内容。

  【舆情点评】

  峨眉山景区风波因景区为规范旅游秩序而引发部分村民阻路事件而走上舆论的风口浪尖。28日峨眉山景区发布公告称因称存在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隐患停止接待游客。然而公告发出后却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网友发文称村民堵路维权才是封山的真正原因。针对网民的此番说法,峨眉山景区矢口否认。随后又有网友发图反驳,这些图片和消息经网络传播

  后,很快形成猜测和质疑,诸多网友调侃峨眉山风景区自导自演一出好戏。求真相的呼声比比皆是。接着央媒介入调查,央视等多家媒体记者赶往现场求证。在舆论多方压力下,峨眉山官方称村民阻路和景区暂停开放只是巧合。对于村民要求分得20%景区门票收入的诉求,峨眉山景区官方称难以实现。

  纵观整起事件,峨眉山景区因发布信息失当而造成舆情高企。在网民、媒体多方质疑、介入调查下,作出难以自圆其说的回应而致公信力受损。

  事件直接原因是村民各项诉求得不到满足发生堵路,群体性事件。而峨眉山景区对景区村民违规揽客和无证导游讲解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也是正常工作行为。但一项整顿旅游市场秩序的行动却因信息发布的失当,而被舆论指责为“官谣”,峨眉山景区在这起舆情事件中应当反思。

篇五: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对长城周边村落的扶贫开发研究—以黄崖关长城为例

  摘要:长城与其周边村落是一个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长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应与周边村落发展有机结合,同时通过对长城的旅游开发应当带动周边村落的更新与发展。本论文以黄崖关长城为例,顺应京津冀长城发展一体化,探讨对黄崖关长城周边村落扶贫开发,提出应当全面可持续,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与双赢,推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关键字:长城周边村落

  扶贫开发

  黄崖关

  休闲旅游

  一

  黄崖关长城及其周边村落的概况

  长城是人类社会现存最为宏伟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对长城旅游资源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周边村落,对其适度开发,长城周边村落作为长城的重要“背景”资源,其现状发展改造对长城保护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黄崖关长城在蓟县北30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始建于公元556年,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4A级景区。黄崖关长城,东达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关,西接北京平谷的将军关,全长42公里,是中国古长城的一部分,有楼台66座,即敌楼52座,烽火台14座,是京东军事险要之地。自一九八四年九月至一九八七年九月军民协力共计修复边墙三千零二十五米,敌台二十座。为中国修复长城工程中最长的一处。1990年,黄崖关长城被选入“津门十景”。黄崖关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关城因此得名。

  黄崖关长城附近的村落,主要是黄崖关村。起初是修筑长城以及历代守护长城周边的人居住于此,久而久之,便是百姓居住之地。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这里常住的人比较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此地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黄崖关村也渐渐得到发展,经济繁荣。但是就整个村落的发展结构及其规范性而言,仍存在许多问题。长城周边村落的扶贫发展任务长期而又艰巨,同时长城周边村落的发展不完善,不规范,不合理问题也需亟待解决。长城及其周边村落的共同发展,其影响是巨大的,带来的经济效应也是不可小觑的。

  二

  村落开发的可行性及对长城旅游发展的意义

  开发的可行性

  ⒈当地旅游资源丰富。(1)黄崖关村由于偏僻的地理位置,其原本的农业文化以及关于长城的一些文化还遗留了部分,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值得开发。(2)黄崖关村地区由于与外界联系较少,其本地传统的民风民俗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保存了一种为人们所关

  注、好奇、向往的原始形态的风情,成为独具吸引力的人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组合成为扶贫旅游开发的重点。也是黄崖关村的优势所在。

  ⒉投资成本较少。依存黄崖关长城的开发,公用便利的基础设施,对于黄崖关村落的开发只需进行规模化,基本保留原有风格,当前游客旅游追求的是本土化的体验。在这样的旅游环境背景条件下,投资小,而且风险也比较小。

  ⒊经济效益及关联度较高。鉴于黄崖关村经济发展缓慢,以农业经济为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天津,临近北京大都市,旅游市场需求旺盛,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从而带动当地的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对长城旅游的推广有着积极的拉动作用。

  ⒋环境问题比较少。首先旅游业本身就是依靠旅游目的地资源,所以不仅带来的环境问题比较少,同时也要求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黄崖关村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远离工业区,远离市中心,环境问题较少。

  开发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⒈

  忽视整体性。旅游资源具有整体性,没有哪一种资源是可以独立的。在长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定要联系周围的村落,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样黄崖关村在开发过程中不能过度强调其休闲,农业性,还需与长城文化相联系。长城周边村落在历史上、文化上、生态上和景观上与长城形成紧密的唇齿关系,长城保护必须考虑周边村落的现状问题,长城周边许多村落因长城而生,长城今天已成为它们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这些村落经济与生存空间条件的改善,也会大大促进长城的保护。

  ⒉摒弃传统建筑,文化,重视现代。在休闲度假村纷纷建立的时候,黄崖关村不能也照着坐。该村落的开发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独特长城文化,以及与此相关的建筑,同时也要适当加入现代元素,以此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⒊过度开发。遵循“适度开发”的思路,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城周边的村落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迟缓,因此如何使现存的村落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又使当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因此长城周边村落在保护的理念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协调发展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促进当地的旅游及经济发展,整体的保护工程不仅包括遗产本体,还要强调对遗址环境和历史格局的保护与展示;此外可以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展示方式,如可以定期举行戍边将士军事演习文化体验活动以及传统民俗文化娱乐活动等。将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相结合,真正做到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村落的开发对黄崖关长城的影响

  三

  黄崖关长城周边村落的规划建议

  (一)村落历史与长城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形成独具特色的长城沿线农家乐园体验区。长城周边村落多数与长城防御系统有关,一些就是当年的军事要塞,由于黄崖关长城周边不少村落有些闭塞,村落

  中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遗存,风貌也很独特。以黄崖关长城历史文化与周边村落文化为契机,将周边村落部分建筑还原历史,同时加进现代性的元素,增强游客体验性,打造成长城化的农家乐园旅游体验。

  (二)规模性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建立黄崖关长城周边村落体系,加强各村落之间的联系,形成区域服务一体化。当前长城周边已存在很多农家乐园,但很多都是不成体系,比较分散。通过政府部门规划,建立一个总的服务体系,将各区的农家乐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体系,体现各区景点的农家乐各具特色,同时给予技术指导,既便于管理,加强各区协调作用,又有利于对外宣传。

  (三)创新性宣传,扩大市场影响力。在现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黄崖关长城及沿线景区面向的市场更加广阔,主要是黄淮海平原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出它的特色,如要体现出黄崖关所在的地理位置,独特的产品特色,以及给游客所带来的特别体验之处。

  参考文献:

  马

  勇

  李

  玺编著:旅游规划与开发

  曹象明

  周庆华

  山西省明长城沿线军事堡寨的区域保护与利用策略

  陈喆傅岳峰

  长城保护与周边村落更新

  曹象明周典

  于洋

  长城沿线城堡保护与发展策略探析—以山西省平型关关堡为例

篇六: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案例:1鼓浪屿的开发与保护

  1、岛上不准机动车行驶

  2、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与原有建筑不协调的高层、现代建筑

  3、岛上的道路保留原状,不进行道路拓宽

  案例:2云岗窟的保护(世界遗产的保护)

  存在的问题:

  1.边煤炭众多,运煤的国道从窟附近经过,造成大佛变成大花脸,并失去应有色彩;

  2.由于年代较久,岩层风化重。

  保护措施:

  1.划定四级保护区,在绝对保护区限定游人数量;

  2.制定能使遗产“延年益寿”的防风化、防渗水措施;

  3.将附近众多的小煤矿停产,并拆除影响景观的煤矿生活区房子;

  4.将运煤国道改道。

  Word文档

  .

  案例:3旅游开发的黄牌警告

  黄牌警告引发一次罕见行动

  (2001年10月22日开始拆迁)

  省市的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年之后,当遗产委员会再度到这里进行定期环境监测的时候,却对这里的环境问题提出厉的批评。

  旅游设施泛滥成为武陵源景区受到警告的主要原因,不久之后,这些建筑——总价值超过两亿元、开发建设十几年的成果将被限期拆除。

  案例:4避暑山庄

  由北京至,有观光列车可达,但前往的游客与其盛名并不相称。1991年6月29日一批高校教师抵达,他们发现无法找到去外八庙的公共交通,只好租了一部面包车前往。

  问题:

  Word文档

  .

  1.为该市在7月1日至10国庆期间才开通公共交通?

  2.为前往的游客不多?

  旅游线路的类型

  游型线路——线形、环闭形、马蹄形

  逗留型线路——节点型

  由北京到,还的返回北京,既游客需走回头路,是一大忌;

  香港到最受欢迎的旅游线路为“行大运”团;

  生态乐园开业后生意一直不好,与其所处位置有关;

  案例:5建索道的争议

  泰山在主要游览线上的中天门——南天门修建了一条观光索道,随之我国多风景名山修建了各式观光索道,引发了一场关于风景名山是否应该修观光索道的讨论,你的意见如?

  背景材料:

  泰山新索道修建在后山,由山脚直达南天门;

  、华山、也陆续修建了索道;

  的白云山索道,每年仅九九重阳节当晚运送的游客就达几十万人次;

  争论的焦点

  索道的修建是否应修建在主要风景线上?

  不修索道山上的生活补给如解决?

  老弱病残如登山?

  Word文档

  .案例:6同里的旅游开发与古城保护

  同里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镇区始建于明清两代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历来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素有“东威尼斯”之誉,是太湖十三大风景区之一。1982年被列为省级唯一的文物保护镇;1995年被列为省级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9年被中国电影家协会确定为影视摄制基地;2000年、2001年退思园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通过级4A级旅游风景区的验收。地处水乡泽国的同里,大自然不仅给了它丰富的物产,而且还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秀丽风光。

  同里明初有八景,即:长山岚翠、九里晴澜、林皋春雨、莲蒲香风、南市晓烟、西津晚渡、野寺昏钟、水村鱼笛;

  到了中期,又有东溪望月、西皈夕照、北山春眺等后八景增加进去;

  后来,又添了罗星听雨、梅山香雪、白山遗迹和松亭秋色续四景。

  这些景点大多以镇郊自然景色为主,以水衬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丽与灵气,至今同里仍留有多处景观供游人欣赏。

  案例:路南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教训

  Word文档

  .多年前,路南林曾申报世界遗产,在世界遗产专家到达实地考察前际,省动用大量人财物力在林区地面上铺上了好看的草坪,结果申遗失败。

  经中国与世遗组织沟通,同意给路南林再次申报的机会。

  路南林现已再次列入“申遗”预备。

  案例:的“老字号”问题

  历史上曾经有过100多家百年老店。仅四、五、六路一带,就曾经集中了全市70多家老字号店铺,骑楼两旁的店铺招牌密密麻麻,老店鳞次栉比,呈现一派繁华的商都景象。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地铁兴建,四、五路被划为主要改造围。由于该地段位居传统商业中心,具备巨大的升值潜力,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涌入,导致诸多老字号从路消失了。

  问题:

  老字号被拆迁后,大多迁往非商业旺地,以至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从旅游角度看,对老字号的利用可有什么法引导它们再次重生?

  案例::“射灯上树”

  亮了天空害了树

  Word文档

  .市民和有关专家对“光亮工程”有此担忧,“二沙岛星海音乐厅门前的小榕树上都绑上了射灯,小树能受得了吗?”最近,新快报热线陆续接到一批读者的报料,均对这种“射灯上树”的做法表示关注……

  记者接报后来到星海音乐厅门前的晴波路上,只见珠江沿岸一字排开的小叶榕树上,每棵树都架上了两盏射灯,这些射灯都是用铁线、铁架子固定在树干上的,由于已有一段日子,不少铁线和架子已陷入到树干中去。

  记者在晴波路一带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一位来自的游客说,他是白天游玩,主要是看珠江沿岸的景色,不会注意树上的射灯。一位市民则说,灯射着树可能不好,但远远看去还是挺美的。而一位来自上海的旅客表示,射灯从地面打光上去最好,不应把灯装到树上去。

  据了解,安装这批射灯是市“光亮工程”的一部分容,是由市路灯所负责安装的。为了了解“射灯上树”的利弊,记者近日又采访了相关人士。树木专家:肯定影响树木生长。华南农业大学树木研究室庄雪影博士认为: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而言,光和热对植物生长都会产生影响,如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植物开花具有显著的影响。有些植物需要在白昼较短、黑夜较长的季节开花;另一些植物则需要在白昼较长,黑夜较短的季节开花。这两种情况都是植物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在园林实践中,花农常常应用植物的这种特点,通过改变光照时间来调

  Word文档

  .节观赏植物的开花时间。此外,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的生长效果也不同,如青、蓝、紫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压抑作用,而红光则能促进茎的生长。

  说到热,非自然光源发出的热会影响植物本身的“抗逆性”,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用自己的式去感应外界的变化,如果天气干燥或当天气逐渐变冷时,植物就会进行自我调节———如落叶以减少水份的消耗。而非自然光源发出的热会给树木带来错误的信息,它们会以为,现在天气还很暖和,继续保持旺盛的生长,一但有寒潮突降,因没有足够的抗寒准备,植物会因此遭受冻伤或寒害。

  华南农业大学树木研究室庄雪影博士认为: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而言,光和热对植物生长都会产生影响,如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植物开花具有显著的影响。有些植物需要在白昼较短、黑夜较长的季节开花;另一些植物则需要在白昼较长,黑夜较短的季节开花。这两种情况都是植物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在园林实践中,花农常常应用植物的这种特点,通过改变光照时间来调节观赏植物的开花时间。此外,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的生长效果也不同,如青、蓝、紫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压抑作用,而红光则能促进茎的生长。

  说到热,非自然光源发出的热会影响植物本身的“抗逆性”,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用自己的式去感应外界的变化,如果天气干燥或当天气逐渐变冷时,植物就会进行自我调节———如落叶

  Word文档

  .以减少水份的消耗。而非自然光源发出的热会给树木带来错误的信息,它们会以为,现在天气还很暖和,继续保持旺盛的生长,一但有寒潮突降,因没有足够的抗寒准备,植物会因此遭受冻伤或寒害。

  至于用铁丝把灯绑在树干上,因为树皮是树木供养的主要渠道,作用好比人类的血管,如果它们受到的损害很深,受创面积很广,树木就会死去。

  因此,长期将射灯或彩灯固定在树体上,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有关这种非自然光源对不同植物的影响程度,目前还不清楚。市路灯所:会适时给树“松绑”市路灯所的叶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射灯上树”是市路灯所请某单位设计的。据他所知,市绿化委员会没有参与此案的拍板。涉及多少树木他也没有统计数据。

  当时有没有考虑到树的承受问题呢?叶先生说,有。但实验显示,如果灯光由地面打上去,效果不好,对沿江路的大树尤其如此。所以最后采用了“射灯上树”的办法。他也表示,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市路灯所会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小树苗“松松绑”。

  案例:1失韵的庄

  步入古镇,庄人的商业头脑有让人惊叹:几乎所有的沿街房子,除了个别景点,都破门开店,八成是卖黝黑的假古董、鲜亮的旅游纪念品、批量生产的印刷画,还有茶馆、饭店、酒肆、时

  Word文档

  .装店……一路上,总有“野导”追着你问要不要导游;饭店里,一位妇女唱了几句小调就伸手向客人要——900多年历史的古镇庄,像一个嘈杂的集市,将一切的商品奉献出来。

  早在规划制定之初,阮仪三教授既已告诫庄,不要因过度开发而毁了庄。但是,专家的意见终不敌巨大的利益诱惑。1988年,为了开发旅游,庄“告别摆渡”,建了一座水泥大桥,从此旅游客车长驱直入。桥,破坏了庄的原生态。1994年,受一家公司数千万元的投资吸引,庄兴建一座“全福寺”,阮教授知道后,大骂:假古董。最大的危机,是去年一条环城公路要穿庄而过,阮教授在当地领导面前大发雷霆:“如果要造,我就躺到公路上,与庄共存亡!”所幸,在多位文物专家的疾呼之下,这条路终于嘎然而止。

  问题:

  庄如在追求产值和保持传统中做出选择?

  庄如在旅游发展和古镇保护中找寻平衡点?

  “南国第一名胜”

  发生惊天大劫难

  数百歹徒狂轰滥炸凌霄美景毁于一旦

  位于阳春县与市交界处、被誉为“南国第一名胜”的凌霄岩风景旅游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新春期间遭受了空前的劫难。

  这是一场以地界纠纷为由,由那边某些人组织的破坏行动。

  1月26日(年初四)下午3时,一条满载游客的游艇正进入凌

  Word文档

  .霄岩地下河中。突然,”砰、砰”,几响,黑暗中有人从地下向北洞口用粉枪(猎枪)向艇上射击,铁砂弹呼啸着弹着岩壁。

  紧接着,凌霄岩的西洞口一声巨响,北洞口也传来爆炸声。入夜,凌霄岩的山上,断断续续的爆炸声一直延续到27日凌晨3时。

  洞中3万多平米的所有电源设施,以及被称为四大奇景之一的“水滴明珠”、“水底月”等自然景点在爆炸声中被破坏殆尽。

  从26日下午3时至28日凌晨2时止,凌霄岩风景区被炸700余次,不少景点被炸成一片废墟。据估计,凌霄岩风景区直接经济损失达440万元!

  从此照片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如处理这个问题?

  Word文档

  .

  这是哪里,你知道吗?

  旅游景区的城市化

  旅游景区的土壤板结重

  Word文档

  .

  旅游开发的“常见病”

  旅游开发的三种常见病

  :

  投资主体过多,利益矛盾突出。这是“心脏病”,一旦形成,影响终“生”,很难治愈。譬如,多地的重大景区开发,都是由地(市、州)、县(市)、镇(乡)三级政府共同组织,多投资开发,这样,各利益随着开发的深入不断变化,矛盾日益加剧,短期谋利甚至破坏性谋利难以避免。

  规划缺乏大统一性、市场性和长期性。这是“慢性肠胃病”,Word文档

  .既败“食”又伤“神”,难以根治。所谓大统一性,就是在制定规划时,不仅为该景而“规”,还要为边环线之景而“划”,必要时,这个“边”的围可能延伸至跨省、跨国。所谓长期性,就是制定规划时,不但要考虑现在,更要预测将来。正是缺乏这三性,多地走过了一条同样的尴尬之路--发现自己风光不错,认识到旅游有搞头;接着花搞规划,顺便来点炒作,然后到处找招商,为搞答应了投资者大量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折腾下来,又发现规划过时了,景点不热了,资金输入也停了,于是事情不了了之也!

  经营无,管理无度。这是风湿病,漫游全身,主要症状是,旅游资源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景区环境卫生脏、乱、差;服务项目单一、档次低下;从业人员素质差。近日,笔者到某景区一游,就亲历该"病"之苦,到了山门,没有门票,现金交易;上山之途,全是当地农民摆摊设点,杂物遍地。俨如夜市;一位乞丐横立道中;几位游客与茶馆老板之间因口角而闹到派出所。

  关于出让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讨论

  一直以来,风景区归所有并由经营。近年来,由于多地的风景区资金不足,管理与经营僵化,无力保护、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等原因,风景区经营权的转让,成为一些地积极探索的一个新思路。等地在不改变风景区所有权的前提下,开始了转让经营权的探索,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然而,经营权转让会否造成对风景资源的破坏。被转让的风景区今天的情形如?

  人民网记者德刚:从的实践看,由于自身利益关系,企业对

  Word文档

  .风景区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给政府、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为游人激发了风景区作为旅游资源的活力,也为风景区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使知名旅游景区与知名企业的品牌产生共振效应。而从另一角度看,把经营权分离出来,容易消除政府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存在的弊端,这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具体体现,便于政府充分发挥监督与管理的职能。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全国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电视会议上指出,为了长远环境考虑,出让景区经营权和房地产“圈地”的行为也应当制止。

  为了保护风景名胜区的长远环境,此次会议再次重申,禁止以任名义和式出让或变相出让景区资源及土地,也不得在景区设立各类开发区、度假区等。这不啻于向欲步、后尘、通过拍卖经营权吸引资金的众景区亮起了红灯。

  问题:

  人们担心:风景区经营权转让后,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会成为旅游资源的一个新的破坏力量。

  在经营权拍卖后政府部门担当什么职责?是否因获得利益而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撒手不管或监管不力?

  旅游开发不能一哄而上

  专家呼吁给长城减负

  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等专家认为,长城旅游开发不能一哄而上,只能有选择、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在旅游大潮的推动下,近年来长城沿线各地都在争相修复自

  Word文档

  .己属地的长城,大力开发长城旅游。一些比较贫困的山区甚至把开发长城旅游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带领农民脱贫致的大政针提了出来。

  专家们发现,一些地诸如的桃林口、青山口、家口,以及的老牛湾、陕北的家城等,尽管地处偏僻,人流很少,却在大力开发长城旅游产业。专家们指出,单靠长城旅游就想脱贫致富是不现实的,长城旅游只能使少数局部地大获其益,而不能成为长城沿线大多数人的“摇树”。如果大家都到长城上“淘金”,长城再长再大也会不堪重负。

  专家们还指出,长城旅游要适度,不能过度。目前,北京八达岭长城一年的旅游人数已超过500万,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状况,显然超过了承载能力。一些长城地段旅游人数过多、过密,也掩盖着一些隐患,既关系到游人的安全,也关系到长城的安全。对这种情况,有关地和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加以限制和调节。

  旅游资源破坏的渠道

  战争的破坏

  ——圆明园、汉唐皇宫被毁

  自然的破坏

  ——突发性:地震、火山、海啸、水灾、地陷、飓风

  ——自然风化:流水侵蚀、寒暑变化、风吹雨淋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引起自然界的报复:围海围湖、过度砍树

  人为的破坏

  Word文档

  .——建设性破坏:

  1.直接拆毁——古城墙等;

  2.文物被占用——利用古建筑开办学校、工厂;

  3.工程建设破坏了风景资源的美感——拙政园

  围的烟囱、水塔,南海神庙前的黄埔电厂等;

  4.

  “三废”污染造成旅游环境恶化——有害气体和水体污染(酸雨);

  5.风景区采和开垦引起的破坏——林农民采烧水泥,白云山的墓穴和违章建筑等;

  6.旅游资源开发使用不当造成的破坏——古城将原板道路改为沥青路面,的黄牌警告,路南林申报世遗将地表铺上草坪等。

  ——游客的破坏

  1.

  游客过量造成的践踏——路面磨损坍塌、土壤板结、古树死亡

  2.

  游客素质低导致的破坏——乱涂乱刻、攀枝折花、乱扔垃圾、驱散益鸟等

  3.

  游人的呼吸、照相机的闪光加速古迹的风化和剥蚀,色彩失去光泽

  ——管理不善造成的破坏

  1.古墓被盗

  2.遗址被炸

  3.城市建设的拆除

  Word文档

  .4.文物使用的破坏

  5.偷猎行为

  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根据国务院精神,景区必须按照“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在政府领导下主持管理工作,不得将景区规划管理和监督的职责交由企业承担。

  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1、尽量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化速度

  2、杜绝人为的破坏现象

  ——健全和成立管理机构;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文物保护:50-100米半径);

  ——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3、对已破坏的旅游资源进行修复或重修

  ——整修复原;

  ——仿古重建。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1、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生态开发模式(碧峰峡模式)

  (1)确立三个指导思想:景区生态是景区的生命、生态效益等于或者大于经济效益、不仅仅使环境得到保护,而且使环

  Word文档

  .境更美好,更丰富;

  (2)在规划中,做到三个“之外”:主要接待设施建在核心景区之外、污染物排放在景区之外、农民搬迁到景区之外;

  (3)在建设中,实行门前三包政策:建设队伍包种(砍一颗树补种十颗树)、包补(毁坏一平米草地,补种十平米)、包赔(如属不可弥补损失,则施工队伍应承担十倍罚款);

  (4)在经营中,处理好三个关系:把动植物、水、空气、岩、文物、等资源当作景点向游人介绍、把动植物,水、空气、岩、文物、等资源当作企业的财富与资产进行管理,把生态效益放在比经济效益更高的角度处理;

  (5)在管理中,建立了三个保障:健全生态保护的机构、人员、资金,对游客、员工、社区居民进行生态教育,考核景区领导的指标应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面的容。

  2、投资总规模与游客总需求相平衡的有效投资模式。这里的所谓有效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旅游区域投资的总规模与实际到达该区域的游客总需求量(总销售量)之间适宜的比例关系,如果投资总规模大于游客总需求,则必将形成剩余投资,从而也必将使一部分投资本经营无法按期收回,进而产生部恶性竞争,对环境肆意破坏等重问题。如果投资总规模小于游客总需用求,则必将形成投资饥渴,必将有一部分游客无法得到满足,进而降低了旅游区服务质量,造成投诉增多等现象。不管是剩余投资还

  Word文档

  .是投资饥渴,都是无效投资。

  复习思考题

  1.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三个层次

  2.旅游开发的三种常见病

  3.旅游资源破坏的渠道

  4.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和措施

  Word文档

篇七: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非法运营载客攀爬野长城,一旅游大巴面临3万到10万元处罚

  5月29日8:07,深山里的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进村的牌楼前,一辆旅游大巴被执法人员拦停。

  请下车上的游客一问,竟是有组织来爬野长城的!车上约40人左右,都是从南方某省来的,在一位领队的带领下专门来爬箭扣长城,活动结束后,租车等费用再AA制分摊。

  旅游大巴没有合法运营资质,交通部门当场扣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条例》等法规,非法运营车辆将被处以3万元至10万元罚款。怀柔区启动严厉打击非法攀爬野长城“百日行动”后,即将开出首张罚单。

  据介绍,眼下又到了旅游旺季,针对非法攀爬野长城行为屡禁不止的情况,怀柔区在依托专职长城保护员加强野长城日常管护的同时,启动打击非法攀爬野长城“百日行动”,并于5月28日召开部署会。

  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将分为动员部署、专项整治、巩固成果三个阶段进行,重点联合怀柔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以及野长城分布段涉及的渤海镇、九渡河镇、雁栖镇、怀北镇四镇乡,对游人攀爬率较高的野长城点位开展联合突击式执法检查,打击重点为非法旅行社和非法组织的攀爬破坏野长城行为。

  5月29日当天,怀柔区公安分局2人、交通局5人、区文旅局11人、属地雁栖镇3人,组成联合执法队,在西栅子村开展首次联合执法行动。

  据介绍,怀柔区的长城资源分布在四个镇,其中九渡河镇非法攀爬的游客以散客为主,雁栖镇以团体游客为主。备受驴友青睐的箭扣长城,位于雁栖镇西栅子村,由于可以登城的野路众多,野爬的游客屡禁不绝。尤其一些黑导游、黑旅行社和户外游组织,最喜欢组织游客从西栅子村出发攀爬箭扣长城。因此,首次联合执法行动选在西栅子村。

  “百日行动”期间,在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打击有组织的非法攀爬野长城行为的同时,怀柔区文旅局将联合市区两级媒体持续对长城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成果、联合执法成效等进行宣传报道,强化正面约束和引导,营造全民参与长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篇八: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

  郑桂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告091班

  学号20091304815摘要:通过自己旅游的切身体会和一些学习的感悟,讨论关于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旅游资源的一些概况;第二部分讲述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现状,从而使读者认识到现在旅游资源的问题严重;第三部分是造成旅游资源的现状的原因,原因分为四个点。第四部分是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这部分分为六个小措施。

  关键词:旅游资源

  旅游业

  保护

  开发

  一、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二、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现状

  没有了旅游资源,旅游业就成了一个空洞的东西,没有内涵。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却导致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伤害,其实这是一个小例子关于人类如何不顾一切地获取地球的资源,但是人类却不知道他会伤害到我们美丽又可爱的地球妈妈。差不多每一个旅游景点都是伤痕累累,有些事因为岁月留下的痕迹,自然衰败;更多的是我们人类对旅游资源的伤害,包括工农业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者活动的破坏。这个是正在被破坏的长城,除了自然对它的磨损还有旅游者的不断践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中国来讲,经济的发展必然后果的就是环境的破坏,旅游业也不例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却带来旅游资源的破坏。

  三、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

  1、自然衰败。旅游资源大部分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

  到旅游资源。例如寒暑变化,风吹雨淋以及动植物原因,旅游资源在自然状况下也会发生缓慢的改变,这种缓慢风化石旅游资源的另一种自然衰败。我国的乐山大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人类对与自然衰败是没有办法去阻止的。

  2、工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工业上的“三废”对旅游区影响十分严重,例如在

  区内有污染性的工业,会对旅游区造成空气和水体的污染。空气污染又会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不仅损害旅游区的环境质量,还对旅游资源有腐蚀破坏。水体污染也是十分严重

  的问题,洞庭湖的鼠患也是水体污染引起的。落后的农业上产方式,无计划的过度伐木、采石、取水对风景区破坏不仅严重,而且后果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3、旅游活动的破坏。古代的丰富多彩的石刻、雕塑、壁画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自从旅游开发之后,大量游客不断映入,加速自然风化的速度,导致古迹的损坏,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的双重作用下,受到严重的损坏。游客的踩踏是旅游区的地面因磨损而失去原有的特色。故宫许多大殿前和内部的路面地面因游客密度较大而严重

  磨损。

  4、游客素质低。在我国,游客的素质普遍偏低,很多人对景物随意刻画、涂抹,任意毁坏旅游资源。最典型的是在一些景物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此外,有些游客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这不仅污染到旅游景区,还对影响到自身的素质形象。很多游客不懂得欣赏旅游资源,他们任意采摘花朵或者在旅游景点拿点东西作纪念。

  四、合理利用开发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化。很多旅游资源被破坏都是因为我国的法制不健全,没有一套完整的一套奖罚制度,为了很好好地保护旅游资源,必须通过立法手段加强保护,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干涉和惩罚,对损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严厉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对造成严重破坏者,还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2、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倡文明旅游。首先要纠正这个错误观点“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事实告诉我们,旅游业并不是“无烟工业”,它作为一种产业也会生产并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并且破坏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还要认识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这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利用一些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例如相声、小品还有一些漂亮的艺术品作为载体。

  3、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开发旅游资源必须坚持旅游开发的“时序性”。潜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后备军,对于这种资源一定要保护为先。我们是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为我们的子孙着想。如果潜在旅游资源被破坏了,旅游业就也就是走到终点了,没有更远的发展了,所以保护潜在旅游资源是保护旅游业的头等任务。

  4、开发中的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在开发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和保护措施不当,是不少的旅游资源在开发的时候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在开发规划中,应该要有专业的人才来计划和实施老板有资源几环境保护的具体细节,而且坚持适度开发的原则,开发那些对环境影响少的项目,还要与周围社会环境相协调。

  5、利用中的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对策。首先,加强对游客的管理。通过各种方式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建立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一些习惯好素质高的游客进行奖励;有奖一定有罚,对一些破坏旅游资源的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再者,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管理。控制旅游项目,撤除一些会导致水体空气污染的项目;此外,控制游客的人数;还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卫生管理措施。最后,建设一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队伍,我国缺少这种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先对在职人员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还要培养景区专业人才。

  6、旅游资源保护的建设对策。培修复原,整旧如故,尽量使用原材料对旅游资源修复;仿古重建,由于一些原因一些旅游资源已经消失,但是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我们可以仿古重建;生态建设,在景区内加入生态建设,使旅游资源不仅得到保护还更加具有旅游价值;减缓珍贵文物的自然风化,在裸露的资源上加罩或盖房子给予保护。

  总的来说,旅游资源作为资源的一种我们都应该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旅游业也不会有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

  《生态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

  雷明德

  《旅游地理学》

  西北大学出版社

篇九: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万里长城何处寻:多数百姓不识长城

  “要保护长城,首先要解决什么是长城、长城在哪里等基础问题,这样方能避免老百姓因不知情而人为破坏长城的现象出现。”

  万里长城的雄伟壮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固有影像。然而,自宁夏至内蒙古一路走来,记者昔日脑海中的长城印象却日渐模糊,没有绵延不绝的巍峨城墙,没有奇美壮观的烽火敌台,有的只是一段段破损的残垣断壁。长城在哪里?这是一路上我们听到最多的疑问。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如果不是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提醒,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脚踩长城了。放眼望去,空旷的草原上,一条高不到1米的土龙状壕堑蜿蜒而去,壕沟面长满了野草,内墙建筑已荡然无存,西侧的一条南北向公路将其从中截为两段——这便是金长城的现状。据王大方介绍,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为抵御蒙古族武装,在其北部边境兴筑界壕和边堡,统称金界壕,又称金长城,除去重复利用的地段外,总长约3000公里,是内蒙古境内现存最长的长城遗址。

  35岁的当地牧民敖力直到十几年前才知道自家旁边这个长满草的土墩竟然就是长城。“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土梁旁,谁想到这是长城呀?跟电视里放的北京长城太不一样了。”敖力说,即便现在,他的羊也时常跑上去吃草。

  在调查中,这种情况带有一定普遍性。区别于京、冀等地由砖石砌筑的长城,宁夏和内蒙古境内的长城几乎全由黄土夯筑而成,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侵蚀,很多夯土或堆土材质的长城已经面目全非,变成一道道或高或低的土梁,历史遗迹并不明显。很多老百姓并不知道自己就住在长城遗址旁。内蒙古分布着赵、秦、汉、隋、金、明等朝代长城1.5万公里,约占中国长城总长度的30%。但2007年自治区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内蒙古人不知道内蒙古境内有长城。在一些村民眼里,那些几米高的土石墙不像长城,更像是自家的院墙。因此他们往往从长城上取土、取石,用来盖房子,无意中对长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

  据嘉峪关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俞春荣介绍,嘉峪关关城是现存长城关隘中保存最好的。自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嘉峪关关城就多次被整修维护,将相关旅游产业迁出关外,并在城楼周围建公园作为隔离带以避免旅游开发对关城造成人为伤害。

  相对于较为完好的关城,其北部一段百米城墙多处出现裂痕和破洞,而东段的城墙则随着过去几十年农田、道路、水渠的修建只剩下草滩上几处突出地面的线状土丘。西段城墙也已经倒塌大半。

  俞春荣称,对于这三段长城的现况,目前还没有最新的数据,只有等待国家文物局牵头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结果。

  长城保护资金分配存在贫富不均

  对于嘉峪关城墙与关城的保护程度不一,俞春荣解释,整个长城沿线的保护整体都存在着贫富不均的问题。国家财政拨款也是保证重点,不会满把撒盐。这和嘉峪关长城的现状一样,都是有限资源下的选择重点保护。

  万里长城遗址在今天可以分为景区和非景区两类,人们所熟知的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已经开放的景区长城加起来也不过1000公里,而古长城真正的主体恰恰是那些盘桓在高山峻岭戈壁荒滩之间无人管理的残垣断壁。

  问题

  1、违背文物保护的原则,降低长城的资源品位

  某些旅游部门为提高长城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保护长城,保障游人安全的需要,采取了一些维修和保护措施。但由于有关人员对长城知识匮乏,不知道维修长城应尽量使长城维持原样,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信息,结果造成了对长城的破坏。这些错误的做法违反了世界遗产的原有性和真实性要求,大大降低了长城旅游资源的品位。发生这类事情有开发者认识不够的原因,也有文物管理部门的工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国家对长城修缮的规定伸缩性很大,理解也多有歧义。

  2、以赢利为目的进行掠夺性开发

  作为长城旅游景点的管理,必然有经济利益的要求,但若是违背了“长城保护”的原则,不合理地进行开发,其开发行动也就成了一种破坏。有些景区简单地把长城作为经济产业来对待,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使景区超负荷接待游客。有的地方长城本已十分残破,开发旅游对长城和游客来说,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但是管理者还在尽力增加客流。

  3、新建设施与原有长城景观不协调

  在长城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中,需要兴建一定规模的旅游设施,以满足游客对饮食、住宿、交通、购物等的基本需求,但必须符合以下两方面的要求:①新建设施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关规定。②坚持新建设施与原有景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原则。如果开发建设不当,就会造成新建设施和建设项目与景点环境气氛极不协调,损害长城的整体景观风貌,降低景观质量,破坏了长城景区的应有气氛和意境。有些景区建了许多现代化商业性设施,直抵长城脚下,相对高度高过了长城,影响了长城的雄伟风采,也破坏了原来的意境。有的地方在长城景区投巨资搞卡丁车运动场,升降机等娱乐场,更破坏了长城景区的景观环境。

  4、游客对长城的破坏

  游客大量地涌入景区,为景区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长城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首先,大量超载游客的进入打破了原有长城景点的生态系统,导致了长城旅游资源的间接的损坏,其次游客的踩踏也对未经修缮并采取保护措施的长城造成了直接的破坏。有的地方长城两侧的城砖,由于连遭高密度游客的践踏,出现了严重的凹陷,两侧的雉墙由于游客的手推,也出现了松动,甚至倒塌现象。另外由于部分游客素质低下,长城保护意识淡薄,在城墙上任意刻画涂抹

  对策

  《长城保护条例》总结了近年来长城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总体思路上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针对长城的特点和长城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补充完善有关制度、措施,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对长城实行整体保护、分段管理,明确长城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责任;

  三、发挥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积极性,明确长城利用单位的责任,设立长城保护员制度;

  四、对长城的利用行为加以规范,明确将长城段落辟为参观旅游区的应当坚持的原则和具备的条件。

  除此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长城的保护:

  一、大力加强长城保护宣传工作。要利用广播、报纸、图片、幻灯、电影、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体广泛宣传保护长城的意义,宣传国家保护文物的政策法令,引起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保护长城的重视。要动员长城沿线全社会都来保护长城、爱护长城。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长城沿线广大群众成为长城的保护者。

  二、其次,搞好长城保护工作要加强长城实地调查。只有真正对本省本市境内长城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在制定保护管理措施上才能有的放矢,对破坏严重地段才能找到根源,对症下药,使长城保护的法规法令落到实处.。

  三、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保护规划

  实践证明,制定保护规划是对文物保护单位实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将从保护长城本体及其环境的完整性、真实性出发,在对长城进行全面研究评估的基础上,就规划的原则、性质、目标,保护区划、保护措施、相关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以及展示开放、管理等方面做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原则性规定。

  《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的主题是长城保护,涉及土地使用、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和旅游设施的控制管理等。因此,规划的编制由发展改革委牵头、文物部门具体组织,建设部、国土资

  源部、交通部、环保总局、林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划定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是落实规划和各项管理措施,依法保护长城的基本条件。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将在〈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基础上,针对不同地段的具体情况,以长城本体、相关遗存和周边环境不受破坏、损害为标准划定。同时,在游人集中区域、交通要道、省市县界等长城重要地段和其它必要位置树立保护标志,提示人们自觉保护长城。

篇十: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教案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力、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者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旅游资源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那么,旅游资源是不是一成不变,一直静止的呢?不是的,旅游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耗,下面请看这几张图片,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所以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保护。但是我们的保护也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对旅游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旅游资源的保护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十分被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是否世代继承和保存,同时也关系到旅游业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的保护就成了关键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旅游资源呢?旅游资源的保护要能对症下药,就需要寻求其被破坏的原因。造成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损害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

  1自然破坏:

  旅游资源,无论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变化,使之受到破坏,这就是旅游资源的自然破坏.1)。天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由于湖南地区连日暴雨,古城沱江河水上涨,千年古镇湖南凤凰古城遭到超历史洪水冲刷,已半城被洪水淹没,12万人被转移。著名景点虹桥被大水淹到桥洞,而由湘籍国际知名书画家黄永玉亲自设计并全额捐款修建的“雪桥"也被淹。

  1997年8月12日,夏威夷岛上最古老的瓦吼拉神庙,被基拉威火山喷出的熔岩全部淹没,一座七百年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在瞬间毁于一旦。

  2)。自然风化(风蚀、日晒雨淋、水浸等)

  由于寒暑变化、风吹雨淋以及动植物原因,旅游资源在自然状况下也会发生缓慢的改变本身形态和性质的变化。埃及的基奥斯普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近一千多年来风化产生的碎屑达5万立方米,即整个金字塔表层每年损耗约3毫米.我国的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这样的破坏。

  3).生物原因(某些鸟类、白蚁等)

  鸽粪对建筑和雕像的分解作用远远大于工业废气

  以上所说的这些衰败现象都是自然力作用造成的,难以控制因素

  人类没有办法去阻止它的产生,只能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去延缓或补救这种破坏,尽可能降低它的破坏程度。

  除了自然破坏现象,旅游资源还存在着破坏力更强的人为破坏现象.2人为破坏:

  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是多方面的、严重的,大多超过自然风化的破坏,有的甚至是完全毁灭。

  战争破坏:圆明园,被1860年英法等八国联军纵火烧毁

  巴尔夏明神庙是帕尔米拉古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壮观的神庙。这座始建于公元17年的建筑是典型的阿拉伯叙利亚风格,建筑外有线条简洁高雅的廊柱,被炸毁前的遗存只是原先巨大建筑物的一小部分。从远古时代的自然神崇拜,到古罗马帝国的***文明,神庙因不同时期的文明而发生变化,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遗迹却都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是东西文明交融的奇妙产物.建设性破坏

  建设性破坏是指工农业生产、市镇建设导致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其破坏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农业生产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

  工业生产带来的“三废”污染对于旅游区的影响往往十分严重。在旅游区如果发展带污染性的工业,将会对旅游区造成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据统计,杭州西湖周围有一百根烟囱,年均降尘量400吨,西湖湖水水体常年呈黄绿色,水质混浊,透明度仅为0.5米。为此,杭州市政府投资2。32亿元进行西湖清淤工程,目前已收到初步成效。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无计划的过度伐木、采石、取水对风景区旅游景观的破坏不仅严重,而且其造成的后果常常不可逆转。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昝"的桂林漓江,也由于上游森林过度砍伐,蓄水功能下降,出现了86公里游览河段竟然仅能通航6公里的现象。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规划不当也会造成旅游资源特色及景观的破坏.云南大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曾一度由于片面考虑古城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路改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古城的特色。以前曾有人主张学国外在天安门广场放养万只鸽子,后因考虑到鸽粪会影响故宫文物保护(鸽粪对建筑和雕像的分解作用远远大于工业废气)而未实行,实为北京文物保护的一大幸事。

  旅游管理不善造成破坏

  旅游区是为游客服务的,若管理不善,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旅游活动加速石刻、雕塑、壁画古迹的损坏

  古代丰富多彩的石刻、雕塑、壁画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尽管在自然条件下也要经历风化作用使其衰竭,但其风化较为缓慢.旅游开发后,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游客不断涌入,加速了自然风化的速度,导致古迹的损坏。我国的敦煌莫高窟由于游人数量过多,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过度暴露于光线中,使许多壁画出现变色剥落现象,受到的损坏已极为严重。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控制来访游客数量以及对古迹作适当仿古重修来维护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游客本身的破坏

  旅游业逐渐发展,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游客增多,游客的踩踏使地面因磨损而失去原有的特色。故宫许多大殿前和内部的路面、地面,因游客密度较大而严重磨损。要发展旅游业,这种破坏是很难避免的,补救措施只能通过定期的补修才能实现。颐和园蜿蜒700多米的长廊路面的砖,因踩踏每隔几年要更换一次.(3)

  游客素质低,直接破坏旅游资源

  最典型的莫过于有些人在景点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刻痕,有些游客乱扔果皮纸屑,也给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4)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污染

  如游客行、游需要的交通设施所排出的废气、废油污染了大气和水体,满足游客生活必须的食宿条件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环境.三、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

  减缓旅游资源自然风化的对策

  减少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对策

  ?

  1、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订旅游资源的发展规划

  国家旅游局明确指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做的开发和保护并举,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应以保护为主,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有限度的,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规范保护程序,建立和健全保护机构,促使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2、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鉴于旅游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破坏,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3、核定景区承载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景区承载量的核定,根据每个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

  4、培养旅游资源保护的专门人才

  我国目前缺乏这种专门人才,现有的景区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其他行业转来或由当地居民和农民充当,缺乏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造成许多旅游景区不同程度出现破坏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1)必须对在职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的培训;2)积极培养景区专业保护人才。

  ?

  5、加强对公众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宣传工作

  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景区的重点文物和着名景物,可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又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

  6、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已破坏旅游资源的恢复对策

  ?

  “修旧如旧"原则

  在培修一些因自然风化或人为破坏而破损、变色的历史建筑时,可采取原材料、原构件,或在必要时用现代构件进行加固,但必须以保持原貌为准则,切忌因“翻新"而失去“古”的特色。2001年4月2日开始的“乐山大佛美容工程"既达到了培修的目的,又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原样,可以说是培修复新历史建筑的成功之作。

  仿古重修

  历史上一些著名建筑物,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已在地面上消失,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为了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可进行重修,重现古建筑的风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武昌黄鹤楼的仿古重修保持了原有的塔式阁楼造型风格和江、山、楼三位一体的意境,是古建筑重建中较为成功的一例。

  案例分析

  庞贝古城坍塌

  总结:

  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游客买到的只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

  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当然,提倡保护旅游资源并不是说对旅游资源不予以开发。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旅游资源也会受到破坏,如果因为顾忌开发会导致破坏而不去利用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我们所主张的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虽然开发与保护是有一定矛盾的,但如果能正确规划、科学安排,两者是有可能达到完满的统一的。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家和地方现有条件、水平和需要,离开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单纯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更不能以牺牲旅游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我们所要追求的旅游业发展是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推荐访问:旅游资源破坏的北京长城案例 旅游资源 破坏 案例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