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17篇)

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17篇)

时间:2022-11-18 16: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17篇)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农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百度文库  农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一、农业类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17篇),供大家参考。

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17篇)

篇一: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tle>农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百度文库

  农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一、农业类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高科技农业迅猛发展的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很快,高科技含量的高

  新科技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产业链的扩展和农业市场的日益活跃,对我们培养的人才基本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需要掌握够用的专业理

  论知识、较强的技术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市场运作的能力,然而,要

  培养这样的人才,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但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指导

  实践教学,还应具备多方面知识和能力。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

  要

  职业院校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就要

  教会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这些操作应用能力在书本里和黑

  板上是无法学到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来实现。所以,培养

  “双证”人才,必然要求有“双师型”的教师。职业院校的教师光有

  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懂技术、会操

  作、能应用,不能在教室里栽花草、养牲畜,在黑板上开机器、搞设

  计。因此,作为教师,他们不但要懂得技术操作的原理而且还应具备

  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将复杂的技术、技能原理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

  作为技师,他们要经常带领学生到生产基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操

  作,将繁杂的技能简易化,让学生易学易练。

  (三)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服务

  “三农”的需要农业类高职主要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为建设新农村

  服务,为行业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而服务的根本就是帮助农民

  致富。农民最讲实惠,农业技术、农业人才到底能创造多大价值,农

  民的标准只有一条“你做给我看看”,只要是惠及农民的事,就是农

  林类高职要做的事。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农业科技、科研成果真正

  地推广并传授给农民,带动农民富裕起来。

  二、农业类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一)

  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校企合作

  教育在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中的主要优势是:通过合作,专

  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

  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

  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

  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

  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

  师。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

  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二)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法

  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目前仍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重点考核教

  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具体表现在教师的研究项目和论文的数量与档

  次上。而“双师型”教师的作用重点恰恰不是科研,而是专业实践教

  学,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应是其能力和水平的集中反应。

  在现行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双师型”教师

  只能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完成论文、著

  作等硬性指标上,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需要多次反复、不断训练才能完成的这一重要环节。长此以往,即使是“双师型”教

  师,像那些从企业引进的专业人才,也将自觉不自觉地滑向“多讲少

  做”、“以讲代做”或“能讲不能做”,与高职教育背道而驰。因此,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

  虑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三)培养和引进学术大师、技术大师

  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目的的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与引进学术大师,更

  要注重培养与引进技术大师,我们千万不可小看大师的作用,一个名

  师,可以凝聚一支教学科研队伍,可以带动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甚至

  激活整个学校,从而造就一支有专业特色的师资团队。而高职院校的

  优势就在于创建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

  专业,要创建特色专业首先就应

  有一支名师带领的师资团队。让名师成为这个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和技

  术带头人。对于农业类高职院校来说,要大力从重点农业大学引进名

  师和专家学者。也许有人会说,让名家、教授“屈”居高职院校,愿

  望是好的,未必现实。我认为这并非“天方夜谭”,这里有政策导向

  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要想办法去“挖”去“追”。“萧何月下追韩

  信”,追得汉朝数百年江山;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方有三国鼎

  立一段史。学校领导要成为新时代的萧何、刘备。要采取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策略。知名专家的参与,不仅能增强办学的针对性,降低

  办学成本,而且能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高职院校的声誉。

  (四)

  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期分批的安排专业教师到农业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的学习、锻炼,在实践中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

  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本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设施现状和发展

  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和更新反映生产现场实际的新技术、新

  知识,同时向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

  高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充

  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组织教师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下到基层,为乡镇领导、养殖户开展科技培训,并利用板报、广播、录像宣传科

  技知识、发放科技资料,面对面地与农民接触、交流、沟通,真切了

  解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教学

  方法更具针对性;三是与地方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与乡镇、农户结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按照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

  领直接到人的要求,教师积极主动的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所需所

  想,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通

  过这些活动,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五)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努力借鉴发达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方

  面成功的经验,加大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力度。

  比如,新加坡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看重教师的企业经

  验,80%的教师来自企业

  的经理和业务骨干;德国某农业职业学院

  199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专职教师245人,承担了18.7%的教学量,兼职教

  师高达

  500人,承担了81.3%的教学量。我国的高职教育需要从体制上

  实现某些突破:一是吸引优秀的企业人才成为兼职教师,二是创造条

  件,让这些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高职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和

  现有教师结构,从社会上聘请有一技之长的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

  来院校担任教师;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师、工艺师、农

  艺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要建立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人

  才库,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树立兼职教师是学校“双师型”教师

  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调动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双师型”教

  师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江***说;“努力办好

  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各部门要狠抓它10年、20年,必

  会大见成效。”要办好高职教育首先必须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在

  这方面只要我们下大力气,狠抓几年,也一定会大见成效的。

  农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篇二: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tle>汽车运用与维修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百度文库

  汽车运用与维修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1)需求论证

  某地区位于晋陕蒙三省交汇,路网四通八达,已成为西贯陕蒙、东接京津、南通中原的交通枢纽,是晋西北重要的物流集散地。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达到127亿吨。

  运输业发达,农村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都从事与煤炭运输相关的职业。省道韩府公路每日车流量高达1.5万辆,是陕北煤炭过境山西的重要通道,也是山西连接大西北的重要门户。

  “十三五”期间,某地区以优势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逐步转变增长方式。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除每年需要新增数以百计的汽车专业维修人员外,还需要每年培训农民1000人日。因此,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提高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水平,非常迫切,意义重大。

  (2)建设目标

  根据我x及周边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实际,制订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建设,促使我校实训基地保持稳定、可持续的专业发展方向,同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兼容性和扩展性,使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特色鲜明、设备一流、成为我x及周边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实训基地。建成后不仅能满足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学需求的基本要求,而且能积极为周边学校及企业、社会提供服务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增强服务我x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配有标准汽车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车间、汽车模拟驾驶室;现有实训设备12324台/套,钣金实训设备一套,汽车喷漆专业实训设备一套,模拟驾驶台15套、教练车4辆。下一步,我校将充分利用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临街的一块220平方米空地,与汽车维修企业联合办学,实现前店后校,前店后厂。到时除了满足本校的实训要求,还计划实现对社会人员150人日的培训目标,既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又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建设思路

  本着坚持为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为全x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按照服务教学、引领示范、兼顾效益、持续发展的原则,我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思路是:

  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使我校的实训基地在职业技能教育中起到企业生产的示范作用;

  ②实训基地建设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减少低层次重复建设;

  ③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既注重教学效果,又兼顾经济效益保障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④基地建设要有发展性,使之在现有的基地基础上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在本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实训基地。

  (4)建设内容

  ①完善产教融合机制

  a.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成立校企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企业人才库;校企共同规划并评审专业建设方案、签订合作协议等。

  b.建立长效机制,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校企合作项目

  与知品汽修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校企合作团队,共同建设校企合作项目。与3家以上的校企合作汽修企业签署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协议。

  c.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工作站

  建立2个校外学习工作站使一体化课程在企业环境中得以实施,并使用企业的场地、设备、人员、管理,满足现有汽车专业学生实训教学需求;聘请至少5人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与企业共同承担培养任务。

  ②提升管理水平

  a.实施现代学校制度健全行动

  依法制定和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以章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减少管理层级。建立健全相应的校本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流程,形成系统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b.实施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行动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专业标准》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和不同管理岗位特点,细化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等能力要求,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岗位胜任力。围绕学校发展、育人文化、课程教学、教师成长、内部管理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一轮全员培训和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校内管理人员选拔聘用办法,建立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

  c.实施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

  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依托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努力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

  ③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a.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等的育人功能,构建“专业+企业”“专业+基地”“专业+市场”的育人模式。

  实施“边学习、边实践、边上岗,工学交替,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汽车修理技术的过程性实践培养。构建“课堂现场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搬到相应的加工企业车间等进行,实现“课堂教学市场化、车间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等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鉴定。重点考核评价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广泛进行专业调研,科学定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构建有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依据当地的产业技术水平,与当地技术专家共同开发《汽车电路常见故障》、《汽车发动机检修技能实训》、《车身修复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等4门核心课程,同时开发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动画、微课、教学视频、AR、立体教材等资源。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结合新能源汽车前沿知识,开发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校本教材一本,使教学内容体现本土特色。

  ④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思路是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空地,前店后校,企校融合模式。

  引进一家汽车维修企业,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生产性成套设备并负责对外经营,企业承担学生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的整体安排;学校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前店可使学生接触真实的生产过程,后校可使学生在成体系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上系统的、理事一体化的学习汽车维修理论和实践操作,前店和后校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形成一个科学的、真实的工作生产环境和优越的学习实践环境,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实训基地分两年分批投入,采用“改建、重组、补充、完善”相结合的办法将原有的实验室、汽车维修实训中心整合成为一个汽车维修车间,一个新能源汽车维修中心,一个汽车电气维护实训中心,并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建成一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由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设备和资料库三部分组成。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检修实训项目、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实训项目,保证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习实践能力。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内实训设备清单

  单位:元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

  变流技术及汽车电子制作演示装置

  纯电动汽车电动动力系统示教板

  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示教板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馈系统示教板

  新能源动力电池包(BMS)管理系统实训台

  纯电动汽车充电桩与充电系统实训台

  纯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解剖模型

  纯电动车交流异步电机解剖模型

  纯电动车开关磁阻电机解剖模型

  车用直流电动机及控制技术实训台

  车用交流电动机及控制技术实训台

  北汽EV150纯电动汽车理实一体化实训系统

  北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综合实训台

  油电混合动力解剖演示台

  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插拔实训台

  纯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系统实训台

  新能源汽车工具与工具车

  绝缘杆

  绝缘夹钳

  高压试电笔

  新能源汽车专用万用表

  钳型表

  举升机

  绝缘工作台

  新能源汽车安全保护设备

  汽车充电与起动系统示教板

  汽车仪表系统示教板

  汽车灯光系统示教板

  汽车雨刮系统示教板

  汽车车门电器系统示教板

  汽车安全气囊及安全带收紧器系统示教板

  CAN数据传输网络系统示教板

  全车电器实训台1全车电器实训台2汽车手动空调实训台

  汽车自动空调实训台

  宝马电控发动机实训台

  通用威朗发动机实训台

  帕萨特汽车理实一体化实训系统

  合计

  新能源汽车维修中心

  汽车电器维修中心

  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中心

  汽车理实一体专业教室

  单位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数量

  1111111111111111111112111111111111111111预

  算(元)

  ⑤专业信息化建设

  结合汽车行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在充分调研同类院校的基础上,计划开发或购买一套仿真实训系统软件。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方便我校师生进行网络化备课与个性化学习;与企业合作开发课堂管控系统,增强课堂管理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确定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1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带头人;每年选派4名左右骨干教师外出进行业务进修和技能培训;每年聘请1—2名全国知名专家、聘请6名企业管理专家到校讲学;聘请6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汽修技术员为兼职教师;使本专业“双师型”教师达到10人以上。落实专业教师下基地实践制度,人人有项目、有基地。

  ⑦德育工作与核心素养培育

  a.利用课本资源,开足德育课程

  依据德育教学大纲,开足德育课程,优化德育课程设置。

  b.加强德育品牌建设

  开展“理想信念、道德礼仪、品牌引领”三项教育引导,培育学生优良品德。以行为养成和礼仪教育为重点,自主开展特色化礼仪教育,探索打造学校德育讲堂品牌。

  ⑧就业职业指导及服务

  a.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

  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趣向,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创业提供指导。

  b.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指导

  学校联合相关部门,为我校学生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c.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以“双创”教育为抓手,构建意识教育、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创业实战“四位一体”,小发明和小革新“两小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和学生双创社团,培养学生双创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⑨社会服务与社会贡献

  开展社会培训。依托学校的专业师资优势,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面向4s店及小型维修厂,进行中短期汽修知识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人员300人日以上。

  进行技术服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及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技

  术指导,提升师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5)建设进度

  2018年7月—2019年6月阶段

  一、完善产教融合机制

  1.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成立校企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企业人才库;校企共同规划并评审专业建设方案、签订合作协议等。

  2.建立长效机制,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校企合作项目

  与1-2家知品汽修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校企合作团队,共同建设校企合作项目。

  3.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工作站

  建立1个校外学习工作站使一体化课程在企业环境中得以实施,并使用企业的场地、设备、人员、管理,满足现有汽车专业学生实训教学需求;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与企业共同承担培养任务。

  二、提升管理水平

  1.实施现代学校制度健全行动

  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以章程建设为契机,建立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减少管理层级。建立健全相应的校本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流程,形成系统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2.实施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行动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专业标准》等专业标准和工作要求,围绕学校发展、育人文化、课程教学、教师成长、内部管理等方面,结合我校实际和不同管理岗位特点,细化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等能力要求,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岗位胜任力。

  3.实施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

  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依托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努力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

  三、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1.“工学交替,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初步构建“工学交替,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建设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广泛进行专业调研,科学定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构建有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3.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等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鉴定。

  四、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1.新建汽修理实一体化教室

  依托校企合作,新建1个汽修理实一体化教室。

  2.建成

  “前店后校”的实训基地

  依托校企合作,根据学校的地理条件,规划建设

  “前店后校”

  的实训基地。

  3.新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中心

  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增加一批新能源汽车设施设备,新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中心。

  4.新建电气维修中心

  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增加一批电气检测设施设备,新建汽车电气维修中心一个。

  5.新建发动机检测维修中心

  为满足教学和实训需求,新建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中心一座。

  五、创新教学模式改革

  构建“课堂现场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搬到相应的加工企业车间等进行,实现“课堂教学市场化、车间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六、开发实习实训项目

  1.混合动力汽车检修

  进行混合动力汽车检修实训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制定项目基本任务。

  2.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检修

  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实训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制定项目基本任务。

  七、开发教学资源

  1.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开发《汽车电路常见故障》、《汽车发动机检修技能实训》2门核心课程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开发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校本教材一本。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结合新能源汽车前沿知识,制定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八、加快专业信息化建设

  1.开发仿真实训软件

  结合汽车行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计划开发或购买一套仿真实训系统软件。

  2.开发资源共享平台

  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3.开发课堂管控系统

  与企业合作开发课堂管控系统,增强课堂管理效率。

  九、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企业实践、交流研讨活动等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把握本专业相应的行业企业技术发展方向,熟悉各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和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能力。

  2.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在本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1名教学能力突出,具有一定企业工作实践能力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通过进修学习、外出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教学比武、参加技能竞赛、公开课评比等途径,使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建设能力,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较强的学材编写能力以及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本专业的重要力量。

  3.“双师型”教师培养

  通过学历和技能进修学习、外出培训、参与教研活动等,加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养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技能竞赛能力、德育教育和职业指导能力和教研教改能力等,使本专业“双师型”教师达到5人以上。

  4.聘请兼职教师

  聘请3名以上企业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提升教师整体实践能力,优化教师队伍。

  十、创新德育工作与核心素养培育

  1.利用课本资源,开足德育课程

  依据德育教学大纲,开足德育课程。

  2.加强德育品牌建设

  开展“理想信念、道德礼仪、品牌引领”三项教育引导,培育学生优良品德。以行为养成和礼仪教育为重点,自主开展特色化礼仪教育,探索打造学校德育讲堂品牌。

  十一、加强就业与职业指导

  1.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

  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趣向,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创业提供指导。

  2.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指导

  我校组织学校教师对学生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以“双创”教育为抓手,构建意识教育、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创业实战“四位一体”,小发明和小革新“两小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和学生双创社团,培养学生双创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十二、社会服务与社会贡献

  1.开展社会培训

  依托学校的专业师资优势,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面向4s店及小型维修厂,进行中短期汽修知识培训。每年培训人员200人日以上。

  2.进行技术服务

  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及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技术指导,提升师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019年7月—2020年6月阶段

  一、完善产教融合机制

  1.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完善校企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及企业人才库。

  2.建立长效机制,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校企合作项目

  与3家以上知品汽修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校企合作团队,共同建设校企合作项目。

  3.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工作站

  继续拓展2个校外学习工作站,实现校外学习工作站制度化运作,为学生下企业实习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提供更有利条件,实现汽车从业人员孵化培养基地。

  二、提升管理水平

  1.实施现代学校制度健全行动

  进一步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形成系统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2.实施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行动

  完善学校岗位职责,加大培训力度,优化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发管理人员内在动力,激励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岗位胜任力。

  3.实施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

  继续完善信息化运行机制。

  三、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1.“工学交替,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工学交替,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岗位需求,开发《汽车电路常见故障》、《汽车发动机检修技能实训》、《车身修复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4门核心课程。

  3.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等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鉴定。

  四、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1.新建汽修理实一体化教室

  依托校企合作,继续完善汽修理实一体化教室。

  2.建成

  “前店后校”的实训基地

  依托校企合作,根据学校的地理条件,建设

  “前店后校”

  的实训基地。

  3、新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中心

  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完善新能源汽车维修中心。

  4新建电气维修中心

  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完善汽车电气维修中心。

  5.新建发动机检测维修中心

  完善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中心。

  五、创新教学模式改革

  不断优化和改进“课堂现场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开发实习实训项目

  1.混合动力汽车检修

  开展汽车检修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检修

  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电气检修能力。

  七、开发教学资源

  1.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开发《车身修复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2门核心课程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开发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校本教材一本。

  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校本教材。

  八、加快专业信息化建设

  1.开发仿真实训软件

  运行仿真实训系统软件。

  2.开发资源共享平台

  完善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开发课堂管控系统

  完善课堂管控系统,提高教学质量。

  九、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专业带头人培养

  继续深化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国外考察学习、企业实践,使其能带动汽车维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以实际项目带动教学,做出相关维修技术改良。

  2.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在本专业教师队伍中,继续选拔3名教学能力突出,具有一定企业工作实践能力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通过进修学习、外出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教学比武、参加技能竞赛、公开课评比等途径,使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建设能力,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较强的学材编写能力以及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本专业的重要力量。

  3.“双师型”教师培养

  通过学历和技能进修学习、外出培训、参与教研活动等,加强本专业“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培养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技能竞赛能力、德育教育和职业指导能力和教研教改能力等,使本专业“双师型”教师达到10人以上。

  4.聘请兼职教师

  再聘请63名以上企业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提升教师整体实践能力,优化教师队伍。

  十、创新德育工作与核心素养培育

  1.利用课本资源,开足德育课程

  依据德育教学大纲,优化德育课程设置,。

  2.加强德育品牌建设

  加强“理想信念、道德礼仪、品牌引领”三项教育引导,培育学生优良品德。以行为养成和礼仪教育为重点,自主开展特色化礼仪教育,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取得有一定成果和影响力。

  十一、加强就业与职业指导

  1.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

  完善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机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趣向,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创业地提供指导。

  11

  2.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指导

  学校联合相关部门,为我校学生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以“双创”教育为抓手,构建意识教育、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创业实战“四位一体”,小发明和小革新“两小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和学生双创社团,培养学生双创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十二、社会服务与社会贡献

  1.开展社会培训

  继续发挥学校的专业师资优势与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面向4s店及小型维修厂,进行中短期汽修知识培训。每年培训人员2600人日以上。

  2.进行技术服务

  继续选派优秀教师及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技术指导,提升师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6)规划资金

  表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

  单位:万元

  重点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专业代码

  082500

  建设负责人

  资金预算及来源

  建设内容

  x级地方财政投其他投入:

  学校自筹

  合计

  入

  20182019201820192019小计

  小计

  2018年度

  小计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省财政投入

  合计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实习实训设备投入

  专业信息化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与核心素养培育

  就业职业指导及服务

  社会服务与社会贡献

  12

篇三: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tle>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思路-百度文库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思路

  1“双师型”教师概念理解误区导致的培育误区

  “双师型”教师概念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学问传授、轻能力培育和学问应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强调了实践环节在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光在嘴上说理论联系实践还要从教学这个根源上就把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才能培育出理论实践均衡进展的高级技术人员。然而部分职业院校夸大了“双师型”教师的主动意义,由于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自于学科型人才培育,其理论教学可以到达很高的层次,但实践教学就差强人意,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师的进展需求,许多硕士、博士又从初级工、中级工开始学起以满足“双师型”的要求,带上“双师型”的牌子成为了他们的奋斗目标。而事实上高职教育始终秉持的宗旨都是培育理论与实践双能人才,“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仅是引导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对实践的重视这个初衷,当到达这个目的它的历史任务就完成了。

  2“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误区导致的培育误区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做明确的界定,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也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一)“双证书”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书”(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这也是如此多硕士、博士考取初、中、高级技能证书的初衷。国内部分院校也将“双证书”作为衡量教师是否符合“双师型”教师的一项硬性指标,最终导致许多高职教师不真正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为目标,而以考取证书为目标的坏现象,许多拿有“双证书”的教师其技能水平只能应付考证,却不能教授学生。

  (二)“双职称”说,认为凡是“双师型”教师就必需同时具有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或农艺师、律师等的职称,最终导致高职教师评完讲师又要评工程师,教师苦不堪言。

  (三)“双素养”说,认为“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职业素养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和能力,即拥有教学、教研的能力和素养,又要具备至少一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即能将行业、企业学问和技能传授予学生,放低了对技能证书的重视程度。这种培育模式虽能够提高高职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但缺少了检验和督促教师继续进步的手段。

  (四)“双来源”说,指学校教师的来源必需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是职业院校本校的专任教师,另一个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或能工巧匠。这种说话,针对的改进主体是学校而不是教师个人,对教师本身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

  除以上四种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说法外,还有“双层次”、“双融合”、“双能力”、“双资格”②③等等理解。上述各种说法因各自存在弊端对职业院校的进展和职业教师能力的培育均造成了确定程度的影响和延误,因此找到一种符合我国高职进展形势,适合高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进展的培育模式迫在眉睫。从上述“双师型”教师理解及培育误区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培育“双师型”教师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正确认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的宗旨是引导全国高职院校转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学问传授、轻能力培育和学问应用的培育理念,将学生技能培育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培育出适合于我国经济进展的创新型、进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摆脱各种对“双师型”教师片面性解释而造成的培育误区,从职业教育进展大局出发,客观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三)从高职教师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出发,培育“双师型”教师,从高职院校的长远进展着手,实行将“双证书”、“双职称”、“双素养”、“双来源”等培育模式奇异融合,各自发挥优点,互相补偿缺点的培育模式,培育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培育“双师型”教师需结合本校特色,从教师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培育适应本校进展的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首先需具备“双素养”,兼具教师和

  专技人员的素养和能力,针对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学科型培育模式,教

  学和教研能力好而实践能力差的特点,学校需最大限度的提供教师提高技能水平的条件,可实行教师个人到企业一线实际操作学习、学校聘请企业能工巧匠集中给教师培训等方式,使教师真正具备双师素养,而不是简洁地以“证书”为证。同时技能证书也要发挥其检验和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能力的作用,学校阶段性以教师获取证书检验教师技能提升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实行开展竞赛方式激励教师不断进步,发挥“比、学、赶、帮、超”精神,争取更大进展。对于学校中以能工巧匠的方式引进的企业来源教师,除发挥其实际的动手能力强项,也应加强对其进行教学能力培育,使他们同样具备双师素养。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照旧处于“青年”时期,它将在岁月的长河中吸取教训、积累阅历慢慢成长,“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模式也将随着高职教育的进展不断完善。

  :杜玉雪工作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篇四: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tle>(完整版)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百度文库

  泊头职业学院

  特色专业(艺术设计)“十三五”

  发展规划

  2016年7月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3

  二、专业建设思想....................................................4

  三、专业建设目标....................................................4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

  (二)课程体系建设

  ..............................................4

  (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

  (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4

  (五)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5

  (六)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

  ........................................5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5

  四、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内容............................................5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5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7

  (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8

  (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

  五、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9

  (一)校内实践基地

  ..............................................9

  (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1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12

  /12

  为进一步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内涵建设,培育专业特色优势,拓宽办学功能途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影响力,打造省市品牌专业及高素质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育基地,根据《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泊头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自2008年招生以来,专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专业与基础课教师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1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其中获得“CEAC平面设计师证”和“室内工程设计师证”的专业教师达80%以上。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已建立18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8个就业基地;近年来,我们一直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及专业课设置,特别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每位专业课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目前我专业已有近70%的教师利用假期深入设计公司进行锻炼。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是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从专业创办以来,为沧州地区培养了一批技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

  /12

  二、专业建设思想

  以“巩固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办学功能、提高办学水平”的总体规划思路为指导,着力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狠抓人才培养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把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京津冀地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发展思路。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流程重组课程体系,建设支撑核心课程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抓住校内实践、顶岗实习两个关键环节,建立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专业人才,参照相关设计公司等企业实际项目及工作流程,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形成一套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机衔接,制订和完善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制度。

  (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大力加强专任教师的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及实践教学能力,所

  /12

  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企业项目实践,鼓励教师到企业进修、参加企业和行业技能培训等。

  (五)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协作修订专业课程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在完成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和企业岗位能力体系相一致的课程模块体系。

  (六)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健全考评、激励、评价等管理制度,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稳步提高就业率。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同企业的紧密合作,依托校内专任教师和学校聘请的行业专家,承接校内外的职业资格证培训任务及项目研发任务,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逐步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四、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面向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行业,培养具有运

  /12

  用平面、室内设计方面的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施工与管理等能力的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通专结合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讲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获取知识的可持续性。

  (2)专业建设特色:以专业模式的改革,带动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主要表现为:优化课程内容,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设立创新实训基地和设计竞赛激励机制,大力推动大学生专业创新活动。

  (3)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专”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具备完全胜任艺术设计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在毕业时能够在艺术设计行业达到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水平,这需要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得到大量的实践训练和项目参与,并能够在三年级到特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岗位实训。“一专”方向由学生在企业顶岗时自主选择,确定后进行定向强化。“多能”要求学生在自己选择的“一专”方向之外,能够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其他两个方向的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虽不能完全胜任各个相关领域,但已具备该领域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经过短期培训或自主学习可以达到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

  /12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产学相结合,能力与素养并重”的办学理念。

  (1)课程设置上除安排专业基础课外,安排与企业实践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以达到在第三年进入顶岗实习过程的需求。

  (2)教学方法上引入五步教学法。将整门课程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相关知识点的集合形成每门课程。学生通过完全小项目或小任务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起来不感觉乏味。

  (3)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练、做”四位一体,以“做”为主,“学、练”结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校期间熟练掌握一门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在分析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工作流程,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需要完成的具体实操内容,进而重组课程体系。把每门课程内容打散,设计若干个生产性项目,继续推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将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管理须做相应的改革。

  第一,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办法,加强过程监督与考评,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二,建立完善社会需求、质量跟踪、课堂效果三项调研的制度。

  /12

  第三,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责、权、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

  (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

  1.继续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实训内容、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2.探索订单培养、校企共建、课程置换、引进企业投资和引企入校等校企合作模式,广开思路,开放式办学,实现多条腿走路。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共建多赢”的局面。

  (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市场需求调研、企业挂职进修、承担社会服务等方式,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市场拓展能力和专业建设指导水平。

  每年定向派出两到三名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进修,保障培训效果,教师经过高水平系统培训可以完全胜任“定向强化”课程的教学任务,或聘请校外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授课。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使具有双师素

  /12

  质的教师达到80%以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企业顶岗工作经历,每年在企业工作不少于一个月,鼓励年轻教师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数量一般不少于2个。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现有校外兼职教师3名,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逐步增加兼职教师数量。在聘任兼职教师时,掌握应具有高级职称,具有丰富行业从业经历、项目开发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一线专家为我专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五、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践基地

  进一步完善广告印刷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图形工作站、摄影实训室、陶艺实训室、装饰材料实训室、装饰装修样板间实训室、室内多功能展示厅、装饰材料展示室等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提高利用率。

  /12

  (一)

  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面经费容积(m2)

  预算纳(万人元)

  数

  实训项目服务实训建成内容

  课程

  与否

  图形1.建设高标准的计320工作算机硬件设备

  站

  2.安装正版相关设120120Ps、Ai、cad、Ps、Ai、ID3D等软件等软件学习

  的设计制图课程的实训、室内装饰方案设计实训

  《AutoCAD室内设计运用》

  已建

  (4计软件

  个)

  3.建设计算机表现实训室4间

  《3Dmax室内设计与应用》等

  广告户内喷绘机(写真70印刷机),户外喷绘机,设备雕刻机、刻字机、实训条幅机、等等。

  室

  4030广告成品制版式设计、作、平面广广告招贴、告及宣传品书籍设计、的输出制作标志设计、等等。

  vi设计等课程

  已建

  包装建成生产型印刷实100印刷体一间

  实训室

  15030印刷项目制包装设计、2017作、印刷品印刷等

  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

  年完成

  /12

  (二)室内设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面积(m2)

  经费预可容纳算(万实训人元)

  数

  实训项目服务实训建成内容

  课程

  与否

  建设内容

  建设能够室内装进行师生饰设计作品展多功能示、交流展示厅

  的多功能展厅一间

  1.现代风格、中式风格与欧式风格样样板房展示室

  板间各一套

  1502.陈设品展示

  3.成品家具展示

  室内装饰所用各种材料的样10083080301501030室内装饰设计作品观摩、学习与交流

  《中国装饰艺术》

  2017年完成

  1.装饰案例实景考《装饰风格》

  察与观摩

  《中国装2.陈设品饰艺术》

  2018设计实训

  《室内陈年完3.家具设设与软成

  计考察与装》

  观摩

  《家具设4.装饰风计》

  格学习

  装饰材料展示室

  1.各工程材料属性认识与用《室内装在建

  饰材料》

  例展示区

  途学习

  (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已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个,到2018年

  11

  /12

  底,达到新增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目标。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除了每年组织学生和教师赴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之外,争取与企业签订定单培养协议。

  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收集、汇总专业教学文件、实训资料(实训基地简介、运行管理文件、学生实训档案)、专业课程教学资料(案例库、课件库、试题库、教学视频材料),完善专兼职教师档案资料,使管理更加规范化,搭建网络平台,将优秀教学资源上网,达到资源共享,力争2020年建设艺术设计专业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2

  /12

篇五: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tle>“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百度文库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摘要:“双师型”师资队伍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行业实践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着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深化校企合作

  前言: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变得必要和紧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了解现状和问题,明确目标,面向需求,立足实际,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也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办学定位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

  地方本科院校,既不同于部属研究型大学和省属重点大学,也不同于各类高职院校,它应该有自己的边界,自己的办学定位。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以全新视角看待当今的高等教育,面向实现转型发展的国家需求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立足服务地方社会

  经济发展目标,承担社会赋予高校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主动顺应形势,在本科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培养面向基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主动完成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

  2: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师资的要求

  以往师资队伍建设中追求的是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引进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教师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没有实践经验,从而不了解实际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在教学中,主要是理论到理论的过程,或通过有限的实验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虽然有的教师具有社会兼职、执业资格等,但是这些头衔,基本是以学术性为主。且随着教师长期和生产实践的脱节,缺乏企业实践认知,导致课程设置存在理论性过强,实习、实践时间过短,局限于传授知识为主,存在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

  要培养面向基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一只与之相适宜的教师队伍,一方面,他们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行业实践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思想认识上,还存有分歧。当下,对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上还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说法有“双证”,“双职称”,“双层次(双素质)”,“双能”和“叠加(双证,双能)”等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界定[2],而其中“双职称”即“教师+工程师”在工程技术院校较为流行。不仅在概念界定上存在分歧,而且,在“双师型”教师的个体追求与总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问题上也存在分歧。由于思想认识存在分歧和困惑,所以阻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不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离理想的需求相去甚远。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1:立足现实,合理规划。

  在应用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应用型大学的教师不但要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在美国,要想成为一名应用型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并对所授技术课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及最新经验,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的实际经验,还要求有当顾问和单独判断与研究的能力;而在德国,博士生毕业后必须在企业工作五年,方可应聘为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3]。

  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应用型大学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处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过渡期,学校的各方面有待完善,综合实力还有待提升,原有就业观念和评估体系继续影响人才的流向,地方应用型大学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没办法和学术型大学相竞争。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仿效那些应用教育发展比较成熟国家的教师建设模式,应将“双师型”教师的个体追求转变成总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组织需求,这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目前的教师几乎全来自学术型大学所培养的学术型人才,鲜有来自企业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人才,他们虽然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不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行业实践知识。在不影响现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需要对他们进行工程实践的培训,而实践经验的增加是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个工程师历经数年,通过大量项目实践所掌握的应用研究能力和行业实践知识。就笔者所了解信息技术行业,一个工作了拥有硕士学位3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通常还只是被认为刚入门。

  其二,大量的招聘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人员充实到教学岗位也不现实,一方面会大大增加学校的办学成本,同样是笔者了解的信息技术行业,一个3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的薪资是一个3年教龄教师的2倍以上,且他们的对薪资增长的期望更高。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工程师虽然具有丰富工程经验,但是由于长期只专注于实际工程项目,容易造成专业基础知识狭窄,除了与项目相关的理论比较精通,其它一些基础知识基本荒废,专业基础知识还有待拓广,同时来自工业界的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的是技术的应用、操作,没有教学经验,要想使他们胜任教学任务,必须进行一系列教学技能的培训。

  2:深化校企合作。

  企业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平台,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专业优势,包括国家政策上的等优势挑选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这种合作要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因为企业的目标是盈利,特别是上市公司,经营者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没有为高校提供人才培养师资培养的责任和义务。

  校企合作不能只限于表面,仅仅是参观加座谈的形式。一方面要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采用“双聘双挂”的措施,校企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弥补目前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高校要从合作企业中选聘一些不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而且具有一定授课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4],让他们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大纲的修订,开设专业课程,提炼教学内容,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担任联合导师,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完成毕业设计。学校要根据需求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给与他们合理的薪酬和相关福利待遇,提高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教学技能的培训,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高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加强和企业人员的交流。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增加实践经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前沿技术,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乃至教材的编写。同时高校应该鼓励那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与或是独立承担企业的研发项目,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是对学校发展、企业发展以及教师个人发展多赢的举措。

  总之,当前,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才能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建立合理的考核和评估体系: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要仅仅体现在相关文件中,还必须制订较为完备的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相适应的考核和评估体系,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

  目前高校教师的考核体系还是理论教学和学术科研的体系,它不能合理有效的考核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如果应用型大学仍然照搬此体系,使与教师息息相关的职称评审,工资评定,奖金分配上仍然倚重学术要求,而轻视实践教学能力,这不但不能激发在岗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动力,而且也不利于引进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这显然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因此,必须尽快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每年度岗位职责考核中,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双师型”教师的利益,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在目前的教师实践能力考评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合理,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不利的情况,应用型大学应该勇于创新实践,在工资评定,奖金分配以及职务晋级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使他们得到利益和机会上的平等。

  四:结语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应用型大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目标,合理规划,优化制度,深化校企合作,抓住应用教育大力发展的机遇,打造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才能实现学校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承担社会赋予高校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培养出培养面向基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

  邢彦辰,温海洋,刘显忠.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34).160~162.

  3.

  姚吉祥,汪本强.国外院校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5):59~62.

  4.

  秦婷.关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02).147~148.

  作者简介

  唐芳萍(1980.11),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宋亚岚(1982.7),女,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篇六: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tle>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思路-百度文库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思路

  1“双师型”教师概念理解误区导致的培养误区

  “双师型”教师概念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强调了实践环节在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光在嘴上说理论联系实践还要从教学这个本源上就把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才能培养出理论实践均衡发展的高级技术人员。然而部分职业院校夸大了“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意义,由于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自于学科型人才培养,其理论教学可以达到很高的层次,但实践教学就差强人意,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师的发展需求,许多硕士、博士又从初级工、中级工开始学起以满足“双师型”的要求,带上“双师型”的牌子成为了他们的奋斗目标。而实际上高职教育一直秉持的宗旨都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双能人才,“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仅是引导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对实践的重视这个初衷,当达到这个目的它的历史任务就完成了。

  2“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误区导致的培养误区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做明确的界定,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也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

  (一)“双证书”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书”(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这也是如此多硕士、博士考取初、中、高级技能证书的初衷。国内部分院校也将“双证书”作为衡量教师是否符合“双师型”教师的一项硬性指标,最终导致许多高职教师不真正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为目标,而以考取证书为目标的坏现象,许多拿有“双证书”的教师其技能水平只能应付考证,却不能教授学生。

  (二)“双职称”说,认为凡是“双师型”教师就必须同时具有讲师(副教授、教授)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或农艺师、律师等的职称,最终导致高职教师评完讲师又要评工程师,教师苦不堪言。

  (三)“双素质”说,认为“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即拥有教学、教研的能力和素质,又要具备至少一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即能将行业、企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予学生,放低了对技能证书的重视程度。这种培养模式虽能够提高高职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但缺少了检验和督促教师继续进步的手段。

  (四)“双来源”说,指学校教师的来源必须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是职业院校本校的专任教师,另一个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或能工巧匠。这种说话,针对的改进主体是学校而不是教师个人,对教师本身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

  除以上四种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说法外,还有“双层次”、“双融合”、“双能力”、“双资格”②③等等理解。上述各种说法因各自存在弊端对职业院校的发展和职业教师能力的培养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延误,因此找到一种符合我国高职发展形势,适合高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培养模式迫在眉睫。从上述“双师型”教师理解及培养误区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需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的宗旨是引导全国高职院校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的培养理念,将学生技能培养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培养出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二)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摆脱各种对“双师型”教师片面性解释而造成的培养误区,从职业教育发展大局出发,客观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三)从高职教师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出发,培养“双师型”教师,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着手,采取将“双证书”、“双职称”、“双素质”、“双来源”等培养模式巧妙融合,各自发挥优点,互相补偿缺点的培养模式,培育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需结合本校特色,从教师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培养适应本校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首先需具备“双素质”,兼具教师和专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针对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学科型培养模式,教学和教研能力好而实践能力差的特点,学校需最大限度的提供教师提高技能水平的条件,可采取教师个人到企业一线实际操作学习、学校聘请企业能工巧匠集中给教师培训等方式,使教师真正具备双师素质,而不是简单地以“证书”为证。同时技能证书也要发挥其检验和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能力的作用,学校阶段性以教师获取证书检验教师技能提升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采取开展竞赛方式激励教师不断进步,发挥“比、学、赶、帮、超”精神,争取更大发展。对于学校中以能工巧匠的方式引进的企业来源教师,除发挥其实际的动手能力强项,也应加强对其进行教学能力培养,使他们同样具备双师素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仍旧处于“青年”时期,它将在岁月的长河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慢慢成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也将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

篇七: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tle>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总结-百度文库

  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总结(总1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总结

  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总结

  篇一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为了落实实训基地建设任务,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结合国家示范学校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含生产性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建立了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2013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建筑面积近1500㎡、拥有12个实训室集实训、培训、考级、生产(部分能力)于一体的机械类综合实训基地已经建成,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基地的硬件软件建设跃升到一个新高度,被评为“市级品牌实训基地”,成为天津市中职学校基地建设的样板。

  通过专业基地建设与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该专业招

  生势头强劲,每年可招新生300多名学生,学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8%,稳定率为80%,对口率超过%,毕业生“德才”兼备,深受企业欢迎,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些情况表明,专业以基地建设为载体的改革取得了成效,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的充分认可,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完成情况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总体目标:

  在完善现有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的基础上,加大新设施设备的建设,提升专业综合服务能力,将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天津市中职同类专业设施设备先进,特色鲜明,能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并起到引领、示范和骨干作用。

  2、具体目标:

  2012年完成1个多媒体教室建设。购置数控铣床2台,埋弧自动焊机2台,钨极氩弧焊机2台,建立机加工产品检测室。

  2013年完成钳工实训室的更新改造工作,完成焊工实训室设备更新工作。建成数字化PLM体验中心,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2014年完成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教学、生产、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具有示范效应的高水平实训基地。

  3、基地建设资金的落实:

  利用国家直接投资64万元,区级财政资金12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4万元,共计90万元。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完成情况

  1、我校原有实训基地和实训室

  名称:车工实训基地(一)

  位置:实训楼一楼,占地360平方米

  拥有设备:CA6136车床22台,300mm砂轮机16台,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磨刀、车球、车阶台轴、钻头刃磨、钻孔、车孔、车内外螺纹等基本功训练。

  名称:车工实训基地(二)

  位置:北平房,占地480平方米

  拥有设备:CA6140车床20台,300mm砂轮机10台,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套类零件、螺纹及配套类零件等的训练。

  名称:车工实训基地(三)

  位置:北平房,占地50平方米

  拥有设备:C616车床6台,实现功能:用于学生熟悉企业中存在的老旧设备的使用。

  名称:数控实训基地

  位置:实训楼一楼,占地240平方米

  拥有设备:CAK6140数控车床18台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车阶台轴、车孔、车圆锥面、车圆弧面、车内外螺纹等基本功训练。

  名称:钳工实训基地

  位置:西厢房,占地150平方米

  拥有设备:台钻20台,台钳40台,等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练习工具钳工基本技能。

  名称:焊工实训基地

  位置:西厢房,占地220平方米

  拥有设备:电焊机、二氧化碳保护焊机、氩弧焊机、气割气焊设备等共计60台,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练习焊工各种技能。

  名称:绘图室

  位置:实训楼一楼,占地160平方米

  拥有设备:课桌椅60套、绘图工具60套、计算机60套,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练习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

  2、示范校建设工作开始后,又新建成

  名称:模拟仿真教室

  拥有设备:安装有数控模拟仿真软件的计算机21台

  实现功能:此实训室的计算机安装有数控仿真软件,此软件可以模拟多种数控机床的编程、对刀、加工等各种操作,学生在此实训室可以通过使用数控仿真软件预习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完成多种数控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名称:数控铣线切割实训室

  位置:北平房,占地100平方米

  拥有设备:普通立式铣床1台,VMC650数控铣床2台,线切割2台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钻孔、、铣平面、铣阶台、铣沟槽、铣轮廓、铣圆弧、铣螺旋和线切割加工等基本功训练。

  名称:数字化PLM体验中心

  拥有设备:安装有相关软件的计算机19台,投影仪1套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CAXA电子图版、CAXA实体设计、CAXA数控车、CAXA制造工程师等CAD、CAM类软件的学习和训练。

  名称:测量室

  拥有仪器仪表:一般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深度尺、带表量具、数显量具、平台、偏摆仪、表面粗糙仪、硬度仪等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深入掌握一般量具的用法,了解企业中存在的特殊或新型量具的使用方法。

  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生产能力,实现与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经过近半年的市场调研、考察和论证后,我校与天津众力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校内第一个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在掌握一定程度的技能后将进入该实训基地参加生产性实训,在此学生将直接地参加企业的生产,让学生在校时就掌握生产流程和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在校内完成学生到工人的先行转变,实现学校到工厂的真正“无缝”对接。

  二、建设成果

  1.确立了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

  本专业开办初期,处于生存的需要,着力规模发展,注重“外观”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在黑板上耕田”成为许多专业的教学现状,而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给学校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改变这种现状,学校提出并明确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发展方向,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强化职业能力,使实践(实训)性教学成为主体,使学生能学、爱学、好学。学生的技能水平显着提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该专业把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一个系统来建设,将实训室与教室、仿真装置与实际装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建立基础技能实训平台、专项技能实训平台和具有真实工厂氛围的综合技能平台,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环境。

  2.探索了管理机制改革

  为了整合现有实训基地资源,加大对现有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功能和优势,以便提升实训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完整的从实训到生产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链。在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其建设思路是通过建设科学的、全方位

  篇二

  两年间,我专业基地在认真学习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00]9号)和《教育部7

  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07〕2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两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专业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和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主题,充分依托学校学科、专业和师资优势,结合社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基地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地基本情况

  1、基地阻止领导机构

  为加强基地建设,计算机专业成立了以校有关领导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常务副校长陈建军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继续教育处和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了基地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建立了由校机关职能部门和各专业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保证了基地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基地规章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基地工作规范、有序、高效的开展,根据职教师资培训工作要求,本专业建立了相应的基地工作制度,如《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管理规程》、《关于中职师资培训项目申报与管理的规定》、《关于制定国家级培训班培训

  方案的意见》、《国家级培训班学员申报职业资格等级规定》、《国家级培训班督导工作规定》、《国家级培训班优秀学员8

  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20多项,印制成册,发放给工作人员和培训学员使用,为基地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3、经费投入使用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基地品牌建设,提高基地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时效性,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50万元,有效保证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详见表一。

  4、教学实验设施设备建设

  首先加大了对基地硬件设施经费投入。我专业充分抓住校区建设的机遇,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了综合改造和合理建设。到2013年,基地实验实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仅2012年实验室设备投入达60余万元,建设了国内标准的计算机实验室,充分满足了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需求。

  5、校外实训基地情况

  我专业在探索培养实用人才、承担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走出了一条产学紧密结合,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效益双赢”的办学之路。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须到企业、学校实践的相关要求,参加培训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分别被分配到上述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践、实习,学员们对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现代设备及管理、用人需求、技术体系有了深切的体会,从而丰富了专业技能、拓展了职业视野,提升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较好地完成了实训任务。

  二、基地办学理念

  1、严格教学管理,把好教学质量关

  教学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存之本与发展关键。基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确保基地教学质量:

  一是选聘优秀的教师任教,确保教学质量的保证。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短期培训,我们都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重点课程则由具有高级职称或高学历教师或外聘专家学者任教,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的知识,从而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常规教学管理。长期以来,我基地严抓教学课程的常规管理,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严格执行学校成教处发布的《**x大学成人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职责与规范(**x成[2008]4号)》和《关于加强成教教学质量管理的意见(2009年4月22日)》,以及学校教务处发布的《**x大学教学工作规程(**x[2004]27号)》等有关规定,强化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在各个教学环节方面,要求开课前抓好教学进度计划、实验安排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中抓好备课笔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学生作业及考试等方面的检查,并且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积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基地首先从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抓起,如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试题库、多媒体教学以及学生评教、教学研究、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情况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2、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创新能力

  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把“特色教学与质量第一”放在首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得益于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基地充分发挥学科门类

  齐全,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跨专业选聘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其次教学得法。在教学中,发挥教学的引导示范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式、交互式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入专题报告、集体研讨、分散研修、案例教学等教学形式,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是强化能力培养,注重学以致用。职业教育的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技能性,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学以致用、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紧密结合最新发展和市场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示范、名师表演、实践练习、技能达标考核、综合技能大赛、实践教学实习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四、基地建设不足和思考

  基地建立以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比如在“中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如何制定得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有特色、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部分学员个性和学习需求如何进一步落实、企11

  业实践教学中的过程管理如何做得更好、对企业接受实习安排如何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等等方面,都需要基地进一步认真调查研究,同时也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多组织一些专家、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研讨,各基地之间也要加强交流、考察、学习,形成完整的基地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确保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创新跨越发展。

  以上是培养培训基地两年间主要工作,我们将力争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把

  篇三

  实训基地是学院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完善的实验教学设备设施、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一流的实践教学师资、完备的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是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内容

  一.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满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评估指标要求为基本目标,积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强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全面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运行绩效水平。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要紧紧围绕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积极支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推进实验实训教学12

  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探索校企合的新模式,为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职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二.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实验室建设要遵循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高绩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先建设量大面广的公共课实验室,优先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实验室建设要有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有利于产学合作和实现社会服务。实验室建设要适度、够用,要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使用相结合,避免重建设、轻管理以及利用率低等情况的发生,防止闲置浪费。

  三.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自2005年,学院整合教学资源,成立了铸造和锻造实训基地,在学院领导的宏观管理,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下,在实习教师及相关教学单位的支持下,保证实习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教学、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铸锻实训室除完成航空材料工程学院铸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专业技能考证培训和专业技能考证,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资源,承担了社会服务的任务。此外还接纳了航空维修工程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实习任务。累计接受实习学生近万人次,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13

  用。但是,由于资金、观念等原因,目前仍有很多学校的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实验室师资

  工作由院长及办公室主任直接负责,由材料成型与控制教研室管理,设专兼职教师共6人,专业带头人1人(高级工程师),理论兼实习教师4人(硕士),实验室设专门管理员1人(高工),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二).实训室设备设施

  1锻造实训室

  1)实习场地:平房一间,占地130平方米

  2)实习设备:WGH-VI-80高频加热电源(一台),25KG空气锤(两台),YB32-100四柱液压机(一台),J23-16开式压力机(一台),300KG空气锤(一台)

  2.铸造实训室

  1)实习场地:平房一间,占地90平方米

  2)实习设备:S1110C展轮式混砂机(一台)

  GR-25-8实验电炉(两台)

  锤击式制样机(一台)

  直读式透气性测定仪(一台)

  液压强度试验机(一台)

  14

  树脂砂混砂机(一台)

  树脂砂制样机(一台)

  双盘红外线烘干器(一台)

  砂表面硬度计980g(一台)

  砂表面硬度计1500g(一台)

  (三)实训室文化建设

  1、实训室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

  在校内实训室氛围的营造上,注重体现现代企业那种“管理严格、行为规范、诚信为本、用户至上、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氛围。主要实训项目、实训室流程、操作规范、技术标准等全部上墙,利用图片、警句、环境布置等努力营造职业氛围,将“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严谨态度贯穿实训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要成为明天企业的好员工,今天在校内实训室必须是个好学生。

  1)、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并划分实验小组,强调实验纪律,重视安全操作教育。

  2)、实训室按照《实训通知计划》积极准备实训,使需要的仪器处于完好状态,备足药品和材料,检查通风、电源、水源及其它设施。

  3)、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应巡回检查、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并及时进行解决,但不可代替学生去做实验。

  15

  4)、实训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小结实验情况,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出讲评,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实训教学的评估与考核

  1)、实训开出率考察,统一使用规范的表式,包括:《年级学科实验登记表》(由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共同填写);《学科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由实验教师根据登记表汇总);《学校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由实验教师统一汇总)。

  2)、对学生实验能力和技巧的考核,以现场操作为主,并辅之笔试与口试考核学生的理论分析和思维能力。

  3)、对学生的考核应坚持实践性、基础性、全面性及可行性、可信度原则。

  4)、对教师的考核除通过教案、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登记表外,还可用表格进行调查。

  5)、所有考核的登记表、统计表、调查表等,都应作为实验教学资料汇入教学档案。

  总之,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在航空材料工程学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相关教学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实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及管理工作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及管理工作朝着持续、健康、协调、稳定方向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也在稳定地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锻铸实训基地建设将围绕品牌建设,通过发展内涵,改革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在16

  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提高,,全面加强基地专业教育的教学思想体系、教学内容确定体系、教学条件保障体系、教学实施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在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为行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17

篇八: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tle>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百度文库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中共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按照“择优遴选、创建培育、校企合作、示范引领”的原则逐步推进,2020年立项建设4-5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22年,建成5-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省部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学校将逐步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

  (三)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着眼打造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亮点,立项建设优先考虑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优、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基础好、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等因素。

  二、遴选立项

  (一)立项条件

  1.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

  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0-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4.教学改革基础良好。在校级、省部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教师讲课竞赛等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教学改革项目(成果)获校级及以上奖励。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水利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或主持省级或行业以上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含资源共享课程等)建设项目等。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创新。参与申报或优化专业设置、编制专业教学标准,积极参加院校间巡讲或举办专题报告,5.专业建设基础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有长期合作稳定的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专业建设工作,积极承接国家或地方、行业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编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标准等专业相关文件。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部级品牌特色骨干优质专业、承担省部级教师培训任务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的优先。

  (二)申报立项

  1.择优申报

  各院部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择优推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填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编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2.评审立项

  学校组织相关评审专家,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条件,遴选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上,推荐省部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三.建设任务

  (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

  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

  1.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1.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2.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

  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2.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

  3.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

  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四.验收管理

  (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期三年(2020年-2022年);

  (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考核验收以申报时提交的建设工作方案为依据,分为期中考核检查和期末验收评估两个环节。考核验收结果纳

  入《CJ单位、部门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团队负责人2年内不能再次作为负责人申报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三)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不得自行调整建设方案,需要调整建设方案的,由教学创新团队申请,所在单位同意,报教师工作部审核,方可调整。

篇九: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tle>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百度文库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背景分析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在护理、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4个专业领域尤为突出。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根据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联合印发的《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03]5号),正式确定我校为国家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护理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更好地适应21世纪护理人才市场的需求,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护理教育体系,充分体现地方性、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特色,注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提升学生在护理职业市场的竞争力,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此,建立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理论学习,较系统地亲历“临床实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协调和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真正践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二、现有基础和主要特色

  我校的护理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学校的传统专业和品牌专业,2003年成为江苏省示范专业。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共有学生2220人;专业课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3人,实验指导教师3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业课程教师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目前校内实验实训场地面积1526平方米

  ,实验实训设备总值204万元,拥有中心吸氧、中心吸引、护理床、护理模型、ICU全套抢救设备(心肺复苏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多功能手术床、多功能分娩床、分娩机转模型、输液泵、静脉输液手臂等一大批实验实训设备,学校为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无锡考点。学校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0个,并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一次性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学校坚持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始终保持教学的高质量,连续两年在全国护理教学改革成果展示赛中获中职组第一名。03级学生潘丹丹参加工作第一年,在江苏省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获心肺复苏组第一名。

  1、本项目仿真医院护理操作场景,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2、学生实践操作的训练规范,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可塑性强,能最快适应临床护理一线需要;

  3、本项目已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本校学生训练,还承担无锡地区护理继续教育项目,执业护士执业考试场所等多种功能,具有良好的社会应用前景;4、本项目已基本能满足护理专业拓展的助产、涉外护理、社区护理、急诊护理等方向的实践性操作要求。

  三、建设整体目标

  根据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化的护理实训基地(包括模拟病房、ICU室、手术室、产房及母婴病房、多媒体教室),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示范性护理实训基地。

  根据无锡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示范性护理实训基地,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护理专业的实训服务。为全省的护理专业的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和渠道.(1)基地设施建设目标

  由现有1526平方米

  扩建为2000平方米。

  (2)基地设备建设目标

  在现有总值为204万元的教学设备的基础上,每年投入100万元-200万元添置和更新设备,突出涉外护理、社区护理特色,完善护理实训基地各项功能.

  (3)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及引进护理高层次人才力度,鼓励在职教师利用国内外学习机会,提高学历层次,学历结构及专业结构趋于合理,使双师型教师与教师专业结构对口比例分布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目标。

  (4)实训教学管理建设目标

  建立较稳定的实训教学管理队伍,提高实训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加快课程改革步伐,自编一套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的实训校本教材,加大实训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实训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四、建设思路和工作计划

  (一)项目建设思路:

  我校申请建设“江苏省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实训基地”项目的目标:按照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校的资源和地缘优势,将基地建设成

  为我省护理专业,包括临床护理、涉外护理、助产等专业方向的实训教学示范点,为无锡周边地区的高职、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教学示范场所和实训场所,为全省的护理专业的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和渠道。实训基地将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设备条件,扩大服务范围,在保证满足校内学生实训的同时,对外进行技术培训,创造经济效益,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和设备更新能力,从而保证基地设备始终紧跟时代潮流.(二)工作计划: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全面考虑,积极支持。制定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及酬金分配制度等。

  项目建设遵循"边建设、边使用、边对外开展培训,以求项目资金有效利用,尽早服务于社会,及时发挥效用”的原则,分期分批重点建设,结合现有条件合理规划合理部署。为此,确定了实训基地分三期进行建设的计划.第一期,场地建设

  在已有场地1526平方米的基础上,调整学校办公、教学、生活场所布局,增加实训基地面积500平方米。建设计划调研、制定基地升级建设方案。

  第二期,建设、完善语言技能实训室、人体解剖实训室、形态实训室、机能实训室等,进一步完善现有护理实训中心、助产实训中心,并进行有机地整合。

  第三期,建立稳定实训师资队伍,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包括编写一套实训教材,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增强基地社会服务功能

  和扩大基地服务区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基地自我发展能力.

  (三)构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框架如下:1、按照总体框架及布局合理,并且具备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创意的实践条件原则。护理实训基地是由人体解剖学、形态学、机能实验室、护理实训中心、助产实训中心、语音室、语言技能实训室、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室多个能进行操作、训练、实习的实训室组成。

  2、护理实训基地能满足教学要求,具有相应的医疗职业氛围,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和综合性,技术先进能适应护理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3、护理实训基地既面向本校各专业学生也面向社会开放。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不同职业技术、职业技能的训练要求。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计划在三年内,配齐实训师资,形成一支基础理论较扎实、实践经验较丰富的实训梯队;在五年内建成无锡地区培训项目齐全、设施先进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

  5、加强教学改革步伐

  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训教学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包括实训教材、实践能力培训方案、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等在内的实践科学的教学管理过程,为高、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训提供示范经验,促进高、中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五、建设保障措施

  (1)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①人才培养数量: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将由现在的2000多人增加到2500多人.

  ②人才培养层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护理人才培养层次以高职护理为主体,

  与高等医学院校联合办学开展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为补充,同时服务于中专护理,积极拓展成人职业护理教育。

  (2)项目资金的具体用途

  项目资金用于购置模拟病房、ICU室、手术室、产房及母婴病房的仪器设备。

  (3)项目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学校申请的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护理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学校建设为基础,省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为主体,护理学科管理与使用为保障,提供综合性护理实训服务为目的。

  六、建设预期效益(资源共享)

  我校的护理专业同其他学校同类专业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实训基地历年来为本市卫生系统护理综合素质竞赛、医师实践能力考试等提供资源,为本市直属医院及下属县、市医院进行护理培训和护士岗前培训等.加强涉外护理专业办学力度,到20lO年向国内有关护理机构输送涉外护理人员300名,力争向国外输送护理人才50名。充分发挥我校护理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篇十: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tle>浅谈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百度文库

  浅谈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摘要】特殊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特殊的设备,采用特殊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手段、技术来实践特殊设计的课程和实施教学,从而达到特殊教育的目的。因此,特殊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特殊教育

  实训基地

  建设思路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而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因此,建设特殊教育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

  一、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社会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式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重点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所以,实训基地是教学过程中的也一个重要场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最终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二、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1.专业实践教学的功能

  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专业实践教学功能。教师应根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设相应的实践项目,实训基地则提供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场地。

  2.产学研训相结合的功能

  实训基地的建设体现科研功能,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基地。实训基地不仅有优良的科研场所、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还具备有利于科研工作开展的管理体制。

  3.社会服务的功能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因此可以利用其资源优

  势为社会上特殊人群开展技术、培训、支持等方面的特殊服务,这对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学校的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功能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的突出特色,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最新的特殊教育专业实用技术,引导学生发现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实践技能。因此,教师应首先在实切l基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实现其实践能力的转变和提高。

  三、当前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长期以来,特殊教育由于底子薄弱,经费有限,观念没有更新,因此使得特殊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成为整个教育系统建设中基地建设最薄弱的部分。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企业要想接收高等特殊教育学生参加实训『,必然会挤占企业的一定资源,同时要提供相应的生活、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条件。

  3.企业参与的数目和层次不高,没有能形成普遍参与的浓厚气氛,也不能充分的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中,加之适应企业参与的教育教学改革跟不上,从而使得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势没有能凸显出来。

  4.校企双方管理上的空白,使得学生参加实训后缺乏监管的力度和部门,管理上双方未能协调一致,导致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四、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1.建设宗旨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存在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它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岗位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建设宗旨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科研和实验的重要基地。

  2.建设内容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由于校内实训基地主权属于学校,学校拥有(或大部分拥有)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权限。因此,建设上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满足基本理论的实践教学需要;②满足技能性实践教学需要;③满足综合性实

  训的教学需要;④满足学生技能发展和特长训练的要求;⑤满足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⑥满足科研、研发的需要;⑦满足社会服务的需要;⑧实训基地应具有自发展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主权属于社会实体,学校与实训基地之间是合作关系,学校不拥有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权(或部分拥有)。校外实训基地具有独立进行行业领域内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社会实体的运作行为,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原型和宿主。因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加强校校、校企合作,保证实训基地建设的先进性。②建立“协作型”或“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以及建立“自主管理型”企业实训基地(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③开拓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开设面向社会性的服务性项目,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社会、康复机构等开展技术服务。

  (3)加强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科研工作。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将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到工作实际中去,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4)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实践教学团队。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到基地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科研能力。同时,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去基层特殊学校系统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此外,还可以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以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

  (5)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实训I教材,也可以应用国内外优秀的实训教材作为实践教学的教材。

  (6)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管理规章制度,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实践教学能够有序地进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五、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意义

  高等特殊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以培养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该型人才为目标,使基地成为特殊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和专业培训的重要场所。因此,高等特殊教育要办出成效,要办出特色,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高等特殊教育专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发展当今的特殊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使特殊教育专业院校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通过校校、校企的合作,能够确保基地建设的先进性;可以解决实验教师师资的培养建设与管理的问题;通过开拓实训基地实践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性服务。此外,还能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完善实训大纲和实训手册的编写;通过实训基地的开放,使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内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叶发钦,对特殊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姚丽梅,王玉生,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3]翟法礼,张维明,试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体系的建构[J]英才高职论坛,2006,(1).

篇十一: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le>浅谈中职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百度文库

  浅谈中职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中职学校校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就业能力为宗旨,保证学生职业资格鉴定考试100%获证率、不断提高技能高考上线率和各级各项技能大赛获奖率及其等级为目标,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的办学思路,决定了一所有实力的中职卫生学校,不仅要具备一流的实习、实训教学设施设备,更需要拥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当前各中职卫生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难于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要求,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事在必行。

  一、中职卫生学校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間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也做了规定。但没统一明确职业卫生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我们认为中职卫生学校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应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会教书育人,又有较高医学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医师或护师、药师”、能治病救人(或护理、保健病人)的综合素质很高的专业骨干“教师”,是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医师(护士、药师)资格证”的教师。即必须具备三方面能力:

  1、教学能力

  “双师型”教师首要任务是教学。他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能主编所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参编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能胜任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实验、实习、实训教学任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和同行好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2、教研能力

  “双师型”教师必须承担教科研任务。他必须具备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与研究工作,并编写相关课程教材;能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地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项目,积极探索中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进行本专业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具有较高的本专业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专业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够指导专业实践和解决教学、实习、实训及产教结合的实际问题。

  3、专业实践能力

  “双师型”教师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必须具有国家认可的本专业的“医师资格证书”、或“护士资格证书”、或“药师资格证”;具有胜任本专业工作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具有临床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具有较强的指导

  学生动手实习、实训的能力,能不断创新,能开展日常诊疗及护理或药理工作。

  二、中职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国家编制政策问题,人才引进受限制。各校普遍存在同时具有高职称,高学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师少,没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多;理论课教师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少;中老年教师多,年青教师少。“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35%,数量上远没达到教育部规定的70%比例。教师没有深入研究中职卫生教育教学规律、特色。许多教师研究书本的多,探索创新的少;关门教书的多,走出去学习的少;理论水平高,临床实践经验少。导致教法单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少;老师讲的多,学生参与的环节少;理论讲解多,指导实习、实训的少。造成教学与临床分离。这与“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差较远。

  2、考评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才刚刚起步,我校10个专业只是2007年有10个教师被认定为宜昌市的首届“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只有一名教师获得认定。我校现有的“双师型”教师都是学校自己认定的。我们的标准就是只要同时有“教师资格证”和“医师(护士、药师)资格证”的教师都被认定为我校“双师型”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对“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机构没有建立健全,考评标准不统一、不规范、不科学,考评工作没能制度化、常态化。

  3、培训基地不稳定。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针对中职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也逐年增加。但是,医学临床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医学专业教师需要适时根据教学内容经常性的到医院培训专业技能、更新医学观念、掌握先进的医学技术,因此,卫生学校必须要有稳定的教师培训基地。而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学校与医院的相互衔接上存在着很多不理想的因素,导致医学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阻力很大,困难重重,很难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

  三、中职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与考评机制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要完善中职专业教师的考核、评价和晋升制度,就要从用人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与考评机制,才会有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绝不能用普通中学、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办法来评定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职称。因为,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引领下,通过改革创新“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促使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朝着“双师型”目标去努力。同时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考评、评审制度、方法、标准、体系,使“双师型”教师的任定标准、上岗要求、工作职责得以明确,“双师型”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2、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

  “巧女难为无米之炊”。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要长期坚持不断地培训专业教师专业理论和技能素质,因此,学校必须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中职卫生学校应同政府、企业、卫生行政部门、医院保持长久的良好关系,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基金,争取更多的专业教师获得省培、国培的机会和相应经费补贴;二是募集良好关系的协作单位(企业、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赞助资金;三是从学校其它经费中挤出一点,建立专业教师专项培训基金,使得“双师型”教师培养长期有序进行。

  3、建立稳定的专业教师临床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要有计划的适时安排专业教师到学生实习、实训的医院管理学生,同时与学生一道实习、实训学习,也可定期或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省级以上大型医院专门临床进修,与这些医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专业教师临床实习、实训基地。

  4、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考评制度

  中职卫生学校要积极引进相关医疗卫生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学专家、医疗技术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医疗、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进展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以弥补中职师资不足。要达到此目的,就要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考评制度,聘任兼职教师要有计划、有标准(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有协议、有报酬。对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要科学化、规范化、适宜化,对其教学质量的考评要有科学的标准、灵活的方法、完整的体系。

  综上所述,中职卫生学校要不断创新“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培养培训模式,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来提高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中职教育。

篇十二: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le>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践-百度文库

篇十三: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le>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思路-百度文库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思路

  摘要: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教育专业化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要想优质发展,应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本文从目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出发,阐述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目的是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

  双师型

  专业化成长

  培养

  考核

  激励

  目前对“双师型”教师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存在两种界定方式,一种是双职称型,也称“双证书型”,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如会计师、经济师或工程师等另一职称;既具有中职系列职称,又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实际工作的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等。另一种是双素质型,也称“双能力型”,教师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

  但是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只是为了单纯的拥有证书而去考取,并没有将技能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来,因此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深层意义是教师在拥有两证,具备职业上岗资格的同时,重视自身基本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能熟练掌握。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意义

  1、新时代培养职业人才的需要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技能型人才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教师作为培养职业人的核心力量,自身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专业技能,具有专业精神,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职业人。

  2、新时代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培养。因此,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前沿的专业技能,具有“工匠”式的专业精神,不断实现专业化成长。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涵义不明确,认定标准不统一

  截止目前,国家对“双师型”教师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的评定标准,导致各地区在认定“双师型”教师时都建立自己的一套标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不统一,容易造成某些学校为了达到指标而放宽要求,“双师型”教师表面上数量提高,实质上专业素养仍然不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10年学校根据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认定55名“双师型”教师,该文件中对“双师型”的主要认定条件为“中职教师资格证书+中专助理讲师证书+非教师系列的助理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或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考评员资格证书等”。很多教师对“双师型”理解不够深入,认为仅需要几张证书即可,并没有将“双师”践行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事实上,部分教师持有的专业资格证书与其所教授的专业、学科并不相关;一些通过自学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双师型”认定工作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修改完善。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来源渠道单一

  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所占比例较低,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目前专职教师数量达100多人,但在2010年认定“双师”工作后,没有再进行过认定;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有些学校年轻教师偏多,年轻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但多半缺乏规范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专业必须的动手能力,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训练课程。

  另外,中职教师来源比较单一。近年来,中职学校主要通过全省事业单位统一招考的方式招聘教师。招聘的多是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招聘要求中虽然对专业、学历、年龄等有严格规定,但对工作经历、企业实践等要求甚少。这些教师虽然掌握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不具有相应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3、培养制度不完善,实践培训受限制

  中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培训机会比较少,有的培训只针对部分专业教师,不能满足所有教师的培训需求。二是培训方式单一,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培训,无法学习到更多的实践技能,多是纸上谈兵。三是培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培训中理论知识偏多,培训知识更新慢。四是缺乏培训反馈,很多时候培训结束就是学习的终止,至于培训效果如何,培训内容能不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均无反馈。

  4、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及激励措施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精通专业技术技能,在教育教学工作时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对“双师型”教师不仅是要严格考核,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激励。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在考核、薪酬分配、职称评审等方面几乎没有区分,“双师型”教师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能力很难再提升,普通教师也没有兴趣往“双师型”方向发展,严重阻碍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发展。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1、建立规范化“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明确“双师型”的涵义。各中、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统一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特色化标准。认定标准应当包括对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并且适当降低对于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的硬性要求,更多的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学术科研水平、实操能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2、完善培训制度,搭建培训平台

  首先,为满足“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需求,培训前应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根据培训需求及培训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进行目的性、针对性的培训。其次,根据培训需求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尤其是对于实践技能的培训,应当鼓励教师走出校门,亲身实践。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践,利用自己擅长的理论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完善培训反馈机制,培训前进行测评,培训结束进行教学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测评,比较培训前后的绩效差距。同时可将培训后的绩效水平与考核挂钩,增强培训实效。

  3、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体系

  中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体系。对于新进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先实践,再上岗,后考核的方式,给新进教师一个适应期,在上岗之前熟悉“双师”教学技能。同时将“双师型”作为专业课教师的考核项目之一,对于已经获得讲师职称的专业课教师:(1)一定时期内未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扣除一定比例的绩效工资,不予晋升更高一级的岗位,不予申报更高一级的职称。(2)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在岗位晋升、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时给予优先考虑。以此激励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全部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

  在工资福利方面建议将“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区分开来,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工资、课时费、津补贴等。另外,还要完善非物质激励机制,比如:给予“双师型”教师更多培训深造的机会,满足“双师型”教师的需求,进一步促进现有师资向“双师型”转变。

  四、结语

  伴随着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中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为新时代社会培养更多的职业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新时代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探讨》

  袁

  艺1,项

  阳2[2]《关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思考与措施》

  卢民积

  [3]《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彭红科

  [4]《胜任力理论背景下的

  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赵传贝

  [5]《酒店管理专业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李景初

篇十四: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le>农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百度文库

  农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一、农业类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高科技农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很快,高科技含量的高新科技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产业链的扩展和农业市场的日益活跃,对我们培养的人才基本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需要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市场运作的能力,然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但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学,还应具备多方面知识和能力。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就要教会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这些操作应用能力在书本里和黑板上是无法学到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来实现。所以,培养“双证”人才,必然要求有“双师型”的教师。职业院校的教师光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不能在教室里栽花草、养牲畜,在黑板上开机器、搞设计。因此,作为教师,他们不但要懂得技术操作的原理而且还应具备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将复杂的技术、技能原理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作为技师,他们要经常带领学生到生产基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操作,将繁杂的技能简易化,让学生易学易练。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服务

  “三农”的需要农业类高职主要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为行业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而服务的根本就是帮助农民致富。农民最讲实惠,农业技术、农业人才到底能创造多大价值,农民的标准只有一条“你做给我看看”,只要是惠及农民的事,就是农

  林类高职要做的事。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农业科技、科研成果真正地推广并传授给农民,带动农民富裕起来。

  二、农业类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一)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校企合作教育在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中的主要优势是: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二)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法

  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目前仍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具体表现在教师的研究项目和论文的数量与档次上。而“双师型”教师的作用重点恰恰不是科研,而是专业实践教学,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应是其能力和水平的集中反应。在现行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双师型”教师只能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性指标上,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需要多次反复、不断训练才能完成的这一重要环节。长此以往,即使是“双师型”教师,像那些从企业引进的专业人才,也将自觉不自觉地滑向“多讲少做”、“以讲代做”或“能讲不能做”,与高职教育背道而驰。因此,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三)培养和引进学术大师、技术大师

  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目的的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与引进学术大师,更要注重培养与引进技术大师,我们千万不可小看大师的作用,一个名师,可以凝聚一支教学科研队伍,可以带动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甚至激活整个学校,从而造就一支有专业特色的师资团队。而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专业,要创建特色专业首先就应有一支名师带领的师资团队。让名师成为这个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对于农业类高职院校来说,要大力从重点农业大学引进名师和专家学者。也许有人会说,让名家、教授“屈”居高职院校,愿望是好的,未必现实。我认为这并非“天方夜谭”,这里有政策导向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要想办法去“挖”去“追”。“萧何月下追韩信”,追得汉朝数百年江山;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方有三国鼎立一段史。学校领导要成为新时代的萧何、刘备。要采取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策略。知名专家的参与,不仅能增强办学的针对性,降低办学成本,而且能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高职院校的声誉。

  (四)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期分批的安排专业教师到农业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的学习、锻炼,在实践中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本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设施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和更新反映生产现场实际的新技术、新知识,同时向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组织教师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下到基层,为乡镇领导、养殖户开展科技培训,并利用板报、广播、录像宣传科技知识、发放科技资料,面对面地与农民接触、交流、沟通,真切了解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三是与地方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与乡镇、农户结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按照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教师积极主动的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所需所

  想,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努力借鉴发达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成功的经验,加大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力度。比如,新加坡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80%的教师来自企业的经理和业务骨干;德国某农业职业学院199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专职教师245人,承担了18.7%的教学量,兼职教师高达500人,承担了81.3%的教学量。我国的高职教育需要从体制上实现某些突破:一是吸引优秀的企业人才成为兼职教师,二是创造条件,让这些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高职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和现有教师结构,从社会上聘请有一技之长的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来院校担任教师;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师、工艺师、农艺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要建立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树立兼职教师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调动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江***说;“努力办好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各部门要狠抓它10年、20年,必会大见成效。”要办好高职教育首先必须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在这方面只要我们下大力气,狠抓几年,也一定会大见成效的。

  农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篇十五: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le>浅谈促进“以就业为目的”的实训基地建设-百度文库

  浅谈促进“以就业为目的”的实训基地建设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本文结合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通过调研,剖析“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促进实训基地建设,从建设思路、建设原则、建设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实训基地

  建设

  通信技术

  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突出职业岗位需要,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

  1、“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我院信息技术系现配有通信电源实验室、C&C08程控交换机房、EWSD程控交换机房、电工电子等校内实验室,同时与西宁联通、青海通信服务公司、西宁电信等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然而,在“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迟缓

  由于经费紧张,早已申请的”通信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迟迟不能建设或建设迟缓。

  1.2校内实训基地无法适应行业发展

  由于通信产业迅猛发展,我院的校内实训基地已远远跟不上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的更新速度,无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更不能适应行业发展。

  1.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难以全面发挥

  我院虽建立了几个“通信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从运转结果看,仅仅能保证学生实习有场所,企业中有些必须接触的技术问题和核心技能,学生仍然无法介入,加之实习内容有限,致使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内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发挥其真实的操作技能。

  2、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根据“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现状,我院积极参与了“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对“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

  2.1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通信技术”专业的特点突出技术能力和技术服务。在建设中,通过硬件设备的投入,形成能为学生提供真实任务的工作环境和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同时,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和设备的资源,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软件建设,提供校内通信网络运行环境,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奠定坚实基础。

  2.2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1)强调“两个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通信网络运行环境建设,以此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形成“三个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程建设过程

  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

  (3)注重“四个符合”。基地建设要符合学生技能训练和模拟仿真实训环境的要求;要符合教师“双师”素质提高的要求;要符合行业技术服务的要求;要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

  3、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3.1提高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原则,形成指导力量强、工作环境真实、设施设备完善、技术特点明显的实训场所,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

  3.2互补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优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建设,在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发展。

  3.3共享性原则

  能够在本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应能够集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逐步建设成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通过基地的辐射作用,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我省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紧缺人才。

  4、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4.1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基地建设,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4.2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1)构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2)制定实践教学环节(即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实施方案,以及相应考核评估制度的制定。

  (3)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方案。

  4.3逐步实施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

  (1)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制定“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同时确定具体的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2)完善制度建设,合理、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和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

  (3)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

  (4)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长期细致的部署与规划,我院针对“通信技术”专业,拟建成通信线路综合实训室、光网络接入综合实训室、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室、单片机/EDA实训室和通信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多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等不断进行研究和尝试,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通过多年的建设,我院的就业率和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希望通过此次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能将我院的实训条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进.广东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布局策略与建设规划研究.高教探索,2003.[2]沈凌.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职教版),2006(2).[3]张翠霞.浅谈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4).

篇十六: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le>活动方案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百度文库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篇一: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基本概况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于2006年9月由原嵊州市成人中专、嵊州市工艺美校、嵊州市上东中学合并而成,现坐落市区城西,是嵊州市政府投资1个多亿建成的公办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为147.6亩,总建筑面积60327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余人,教职工155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教师占95%,中高级教师占65%,双师型教师占98%,高技能教师95%。

  学校立足嵊州支柱产业和文化产业开设专业,目前形成了高职大专班、高级工班、初中级技工班多种办学层次和服装领带针织、电子电工、机械模具、汽车维修、工艺美术、幼儿教育、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群的办学格局,为当地行业、企业输送了大批熟练技工和高技能人才。学校注重专业的开发与改造,现拥有两个省级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与木雕;一个省级实训基地:服装实训基地;一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三年来,共投入近800万元新建服装电车室、电脑横机室、汽修实训室、机械模具钳工室、全自动电脑控制木雕室、液晶计算机房(360台电脑)、电子电工实验室、形体房、制药化工室等一流标准实验实训工场60多个。

  学校坚持“厚德尚能”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和谐谋发展,积极争创促提升”为工作主线,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打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绍兴市先进集体、绍兴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自考工作先进集体、嵊州市平安校园、嵊州市先进集体、嵊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嵊州市家长满意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创强争优先进集体。

  二、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功能安排

  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位于学校操场南边,占地47.6亩,建筑面积为24211㎡,其中1号楼为服装、领带、针织服装实训楼(附图说明),2号楼为机电、汽修、模具实训楼(附图说明),3号楼一楼为嵊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

  局劳动力市场大厅;二楼为社会培训、技能鉴定部;三楼为计算机及网络实训室、社会培训室;四、五楼为领带服装生产线,形成生

  产、培训、鉴定、推荐就业一条龙。专业设备在现有860万元基础上,计划三年内再增实训设备1200万元,今年已争取了一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服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400万元,争取企业赞助300万元,分三年完成设备采购,努力把职教中心打造成为嵊州市服装领带、电脑横机、电子电声的培养、培训和研发中心。

  三、设备情况

  (一)现有设备

  电工电工专业实训设备清单(现有)

  服装专业实训设备清单(现有)

  机械专业实训设备清单(现有)

  汽车专业实训设备清单(现有)

  (二)新增设备

  电工电工专业实训设备清单(新增)

  服装专业实训设备清单(新增)

  机械专业实训设备清单(新增)

  【篇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现状分析

  1、设备情况

  目前,机械与电子技术中心下设子中心的设备资产情况如下:

  2、场地情况

  二、建设方案

  1、建设总体思想

  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相关专业的特点突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究的理念。在建设中,通过部分硬件设备的投入,形成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校内硬件环境,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和设备的资源,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体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思路,并为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奠定一定的硬件基础。通过“软件”建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凸显中心的示范作用。

  2、各子中心硬件建设方案1)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心

  该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数控加工为切入点,吸引企业的部分生产任务和产品的开发业务,从而在满足学生实训的前提下,实现与企业工作业务的结合。

  该中心主要的加工设备设备包括数控车床4台、数控铣床5台、加工中心1台(3轴),从设备的配置来看,除了2台数控车床和1台加工中心为07年采购的设备之外,其余均为05年采购的产品,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训工作。目前已通过在现有场地中开辟一块技术开发区域的方式,初步实现了将产品设计和产品加工规划在一起的场地布局。

  在吸引企业生产任务的目标上,因校内设备数量不够,在承接企业批量生产任务上不具备优势。若要在硬件设备上投入较多的数控设备,一方面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场地条件限制明显,故在资金和场地有限的条件下,不适合在硬件设施上投入较多的设备。

  从另一角度看,由于本中心已经初步建立产品开发环境,并具有加工中心设备,在承接企业小批量生产任务和企业产品开发和试制方面具备有利条件。故在硬件投入上,投入少量高端加工设备,从而达到吸引企业的目的。

  具体投入情况如下(按划拨的基地建设费用进行预算)

  2)电子技术中心

  现拟定将原自动化技术中心和电子类实训室统筹考虑,统一构建电子技术中心。该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有2个方面:一是以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开发为切入点,通过虚拟工厂控制的方式,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原自动化技术中心的技术服务和产学结合的特性。二是以rfid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切入点,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结合,共同尝试建设以rfid技术应用和开发为主线的校企合作项目,从而体现其技术服务功能。

  该中心目前主要以实验型设备为主,且实验型设备缺少一定的综合性。故在硬件设备投入的策略上,投入具有综合性质的实训系统。结合我校物流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实训特点,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性能,从而显出该中心的示范效果。

  具体投入情况如下(按划拨的基地建设费用进行预算)3)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

  该中心目前硬件设备的投入已达184万,已经基本满足校内实训教学需求,且在目前场地扩展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宜进行大型设备的投入。故该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少量多媒体投影设备的投入,着重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环境。同时,利用现有设备和场地条件,开展全校车辆进行技术服务活动,从而凸显该中心的工学结合特点和技术服务特点。

  具体投入情况如下(按划拨的基地建设费用进行预算)

  机械与电子技术中心总经费预算如下(含不同经费来源)

  3、“软件”建设规划

  1)加强各子中心实训室内部环境的建设

  实训室环境是构建实训氛围的重要因素,能使得学生进入场地后,感受到实训的严谨性、规范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各子中心将通过项目流程图、操作流程图、操作工艺图的设计和布置,构建实训氛围。

  具体建设情况如下:5

  【篇三: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基地

  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部

  2005年2月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

  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其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

  1.基地建设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努力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之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与作用:

  (1).使基地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2).使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的要求,投入必要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并根据科技发展和技术工艺的更新,适时添臵和更新仪器设备,注重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院科研人员和先进实验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基地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

  (3).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4).使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充分发挥人、财、物优势,通过面向社会开放、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新产品的开发与检测、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等途径,使基地逐步形成在建设类行业中具有教学、科研、项目开发与产品生产的条件,使之具备产、学、研为一体的特点。

  2、基地的实践教学、科研及生产的相互促进与开发

  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性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特点,而作为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新设备、科技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把应用科技推向市场,把项目、产品的开发来引导市场。使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相互促进,是每一高职院校在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所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的途径,能使得教学、科研与生产相互联

  动与促进。有利于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有利于突出能力培养,有利于创新精神、科研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办学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地产、学、研为一体开发的指导思想:

  (1).提高设备利用率,变纯教育投入为产出化投入。

  充分利用基地的检验检测设备,开展对行业和社会的技术服务,使基地的材料检验检测中心成为行业区域性材料检测中心;其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投入相对超前的高、新、精、尖设备,既服务于教学,又通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加工,把纯教育的投入为产出化投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校企协作,以科研促教学。

  以校外实习基地为桥梁纽带。加强与企业的协作,发挥设备优势、人才优势,优先为挂牌实习企业作好服务。将企业在生产实际中所遇到的工艺性、技术性、管理性和经营性难题

  及案例,作为专题,通过课余兴趣小组形成,由师生共同研究开发,以此来带动教学,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同时接受由企业委托的项目开发、产品研制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使学校和企业科研人才相互渗透。通过联合开发,即可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经济活力,同时也给学校注入了科研动力,使学校逐渐形成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化的氛围,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3).将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将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到生产实际中去,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一是通过如建筑材料检验检测、房屋小型构配件加工、装饰小品的制作加工等业务,利用课题兴趣小组形式和教学要求,把基地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生产实际,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是通过承接一些诸如工程测量、房屋分部项工程施工,电气暖通设备调试与安装等小型业务,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操作,在指导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在有偿服务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建设面向建设类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

  作为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立足于行业、面向社会,从基地的规划、设计到设备仪器的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的配备等方面,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和功能范围广的要求,力求把基地建设成

  为行业乃至社会一流的实践教学的基地,在满足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要求下,同时也能为行业、社会的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而开展的各类专门性培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行业、社会开展实践性教学。

  (1).为全省乃至其他区域的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

  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建设类职业学校由于校内实践教学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的不足,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对中等职业教育和实施3+2教学模式的学校,通过采用统一的实践性教学大纲,统一的实践教学条件,统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专业技能达到相对统一的水准,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好中职与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衔接和层次问题,使基地成为区域性和跨区域的实践教学培训中心;

  (2).承当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于其实习内容的要求与企业生产不相衔接而进行的模拟实训任务,通过对仿真工作环境的创设,以弥补在企业实习的不足;

  (3).加强与企业和有关厂家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承担有

  关厂家和企业为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而进行的适应性培训和针对性培训,继而成为企业和厂家为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操作、演示与培训的中心;

  (4).结合行业新标准、新规范的实施,为社会开展推广性和示范性培训;为企业因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而开展的知识更新和岗位培训,为介绍本行业国内外最新成果,发展趋势预测等开展的拓宽知识面的时事培训;

  通过以上几项开放性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的开拓,不仅优化了教育资源,同时能及时掌握和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动向,使实践教学与技术发展同步。

  4、建设面向社会的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的中心

  实践基地除了面向本院学生及职校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

  外,还应着眼于社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社会化功能,把实践基地社会化作为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目标。

  (1)、向社会开展对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之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使之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2)、开展对企业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由于企业发展或行业技术发展决定了在人才需求上有着不同的要求,由对熟练劳动者和

  中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基地应为企业和行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服务;

  (3)、开展对社会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转岗培训。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是通过职业培训来实现的,基地应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技术培训发挥作用;

篇十七: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le>(完整版)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百度文库

  泊头职业学院

  特色专业(艺术设计)“十三五”

  发展规划

  2016年7月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3

  二、专业建设思想....................................................4

  三、专业建设目标....................................................4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

  (二)课程体系建设

  ..............................................4

  (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

  (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4

  (五)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5

  (六)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

  ........................................5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5

  四、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内容............................................5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5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7

  (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8

  (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

  五、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9

  (一)校内实践基地

  ..............................................9

  (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1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12

  /12

  为进一步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内涵建设,培育专业特色优势,拓宽办学功能途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影响力,打造省市品牌专业及高素质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育基地,根据《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泊头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自2008年招生以来,专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专业与基础课教师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1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其中获得“CEAC平面设计师证”和“室内工程设计师证”的专业教师达80%以上。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已建立18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8个就业基地;近年来,我们一直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及专业课设置,特别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每位专业课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目前我专业已有近70%的教师利用假期深入设计公司进行锻炼。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是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从专业创办以来,为沧州地区培养了一批技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

  /12

  二、专业建设思想

  以“巩固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办学功能、提高办学水平”的总体规划思路为指导,着力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狠抓人才培养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把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京津冀地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发展思路。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流程重组课程体系,建设支撑核心课程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抓住校内实践、顶岗实习两个关键环节,建立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专业人才,参照相关设计公司等企业实际项目及工作流程,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形成一套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机衔接,制订和完善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制度。

  (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大力加强专任教师的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及实践教学能力,所

  /12

  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企业项目实践,鼓励教师到企业进修、参加企业和行业技能培训等。

  (五)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协作修订专业课程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在完成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和企业岗位能力体系相一致的课程模块体系。

  (六)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健全考评、激励、评价等管理制度,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稳步提高就业率。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同企业的紧密合作,依托校内专任教师和学校聘请的行业专家,承接校内外的职业资格证培训任务及项目研发任务,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逐步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四、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面向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行业,培养具有运

  /12

  用平面、室内设计方面的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施工与管理等能力的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通专结合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讲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获取知识的可持续性。

  (2)专业建设特色:以专业模式的改革,带动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主要表现为:优化课程内容,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设立创新实训基地和设计竞赛激励机制,大力推动大学生专业创新活动。

  (3)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专”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具备完全胜任艺术设计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在毕业时能够在艺术设计行业达到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水平,这需要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得到大量的实践训练和项目参与,并能够在三年级到特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岗位实训。“一专”方向由学生在企业顶岗时自主选择,确定后进行定向强化。“多能”要求学生在自己选择的“一专”方向之外,能够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其他两个方向的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虽不能完全胜任各个相关领域,但已具备该领域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经过短期培训或自主学习可以达到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

  /12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产学相结合,能力与素养并重”的办学理念。

  (1)课程设置上除安排专业基础课外,安排与企业实践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以达到在第三年进入顶岗实习过程的需求。

  (2)教学方法上引入五步教学法。将整门课程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相关知识点的集合形成每门课程。学生通过完全小项目或小任务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起来不感觉乏味。

  (3)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练、做”四位一体,以“做”为主,“学、练”结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校期间熟练掌握一门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在分析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工作流程,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需要完成的具体实操内容,进而重组课程体系。把每门课程内容打散,设计若干个生产性项目,继续推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将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管理须做相应的改革。

  第一,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办法,加强过程监督与考评,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二,建立完善社会需求、质量跟踪、课堂效果三项调研的制度。

  /12

  第三,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责、权、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

  (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

  1.继续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实训内容、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2.探索订单培养、校企共建、课程置换、引进企业投资和引企入校等校企合作模式,广开思路,开放式办学,实现多条腿走路。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共建多赢”的局面。

  (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市场需求调研、企业挂职进修、承担社会服务等方式,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市场拓展能力和专业建设指导水平。

  每年定向派出两到三名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进修,保障培训效果,教师经过高水平系统培训可以完全胜任“定向强化”课程的教学任务,或聘请校外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授课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使具有双师素

  /12

  质的教师达到80%以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企业顶岗工作经历,每年在企业工作不少于一个月,鼓励年轻教师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数量一般不少于2个。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现有校外兼职教师3名,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逐步增加兼职教师数量。在聘任兼职教师时,掌握应具有高级职称,具有丰富行业从业经历、项目开发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一线专家为我专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五、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践基地

  进一步完善广告印刷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图形工作站、摄影实训室、陶艺实训室、装饰材料实训室、装饰装修样板间实训室、室内多功能展示厅、装饰材料展示室等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提高利用率。

  /12

  (一)

  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面经费容积(m2)

  预算纳(万人元)

  数

  实训项目服务实训建成内容

  课程

  与否

  图形1.建设高标准的计320工作算机硬件设备

  站

  2.安装正版相关设120120Ps、Ai、cad、Ps、Ai、ID3D等软件等软件学习

  的设计制图课程的实训、室内装饰方案设计实训

  《AutoCAD室内设计运用》

  已建

  (4计软件

  个)

  3.建设计算机表现实训室4间

  《3Dmax室内设计与应用》等

  广告户内喷绘机(写真70印刷机),户外喷绘机,设备雕刻机、刻字机、实训条幅机、等等。

  室

  4030广告成品制版式设计、作、平面广广告招贴、告及宣传品书籍设计、的输出制作标志设计、等等。

  vi设计等课程

  已建

  包装建成生产型印刷实100印刷体一间

  实训室

  15030印刷项目制包装设计、2017作、印刷品印刷等

  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

  年完成

  /12

  (二)室内设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面积(m2)

  经费预可容纳算(万实训人元)

  数

  实训项目服务实训建成内容

  课程

  与否

  建设内容

  建设能够室内装进行师生饰设计作品展多功能示、交流展示厅

  的多功能展厅一间

  1.现代风格、中式风格与欧式风格样样板房展示室

  板间各一套

  1502.陈设品展示

  3.成品家具展示

  室内装饰所用各种材料的样10083080301501030室内装饰设计作品观摩、学习与交流

  《中国装饰艺术》

  2017年完成

  1.装饰案例实景考《装饰风格》

  察与观摩

  《中国装2.陈设品饰艺术》

  2018设计实训

  《室内陈年完3.家具设设与软成

  计考察与装》

  观摩

  《家具设4.装饰风计》

  格学习

  装饰材料展示室

  1.各工程材料属性认识与用《室内装在建

  饰材料》

  例展示区

  途学习

  (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已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个,到2018年

  11

  /12

  底,达到新增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目标。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除了每年组织学生和教师赴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之外,争取与企业签订定单培养协议。

  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收集、汇总专业教学文件、实训资料(实训基地简介、运行管理文件、学生实训档案)、专业课程教学资料(案例库、课件库、试题库、教学视频材料),完善专兼职教师档案资料,使管理更加规范化,搭建网络平台,将优秀教学资源上网,达到资源共享,力争2020年建设艺术设计专业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2

  /12

推荐访问:双师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基地建设 总体 思路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