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8篇)

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8篇)

时间:2022-11-17 20:1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8篇)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  《职教通讯》创刊2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佚  名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  【年(卷),期】2005(000)012【摘  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8篇),供大家参考。

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8篇)

篇一: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

  《职教通讯》创刊2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佚

  名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

  【年(卷),期】2005(000)012【摘

  要】《职教通讯》创刊已20周年,值此喜庆之时,我代表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对《职教通讯》所走过的精彩历程、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职教通讯》为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改革和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页数】4页(P28-3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相关文献】

  1.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在《职教通讯》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周稽裘

  2.《物探装备》创刊20周年座谈会部分代表发言摘要[J],3.鸿儒吐真言

  白丁识好刊———纪念《学习月刊》创刊2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J],肖国才;荣瑛

  4.庆祝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创刊20周年出版100期座谈会发言摘要[J],无

  5.江苏职教面向“十五”发展和改革的几点战略思考——在江苏职教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职教通讯》创刊100期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周稽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

  为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推进辽宁全面振兴服务——在《共产党员创》刊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唐军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08(000)005【摘

  要】同志们:这次座谈会是经省委同意,由省委组织部和辽宁党刊集团共同召开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隆重纪念《共产党员》杂志创刊60周年,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进一步明确办刊方向,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把刊物办得更好,作用发挥得更好,为开创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推进辽宁全面振兴服务。

  【总页数】2页(P4-5)

  【作

  者】唐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263-55【相关文献】

  1.总结经验

  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在《共产党员》创刊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严学琴

  2.认真学习《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创辽宁民办教育发展新局面--在辽宁省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座谈会上的讲话[J],张德祥

  3.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

  开创辽宁民办教育新局面——在辽宁省学习贯彻

篇三: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

  深入贯彻落实长春同志讲话精神

  书写特区新闻事业发展新的华章

  ——在《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

  王

  荣

  (2012年5月24日)

  在《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共深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深圳特区报》全体员工和为特区报创办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各位老报人致以亲切的问候!

  作为经济特区的标志性媒体,《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5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专门发来贺信;5月18日,长春同志又专程来到深圳特区报社检查指导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也专门发来贺信。长春、汪洋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对《深圳特区报》30年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下面,就如何学习贯彻好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总结好特区报创办发展的历程、推动好新时期特区报的发展,我代表市委讲两点意见:

  一、《深圳特区报》应改革而生、为改革而呼,30年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深圳特区报》诞生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是一份与特区共同成长起来的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创刊30年来,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舆论、春风化雨,宣传改革、报道创新,引领风骚、一纸风行。蛇口工业区打响开山第一炮、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等重大历史事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

  就是生命”等响亮口号,《猴年新春八评》,《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在深圳考察纪实》,以及前不久刚刚推出的《龙年新春八评》等精彩报道,在海内外广为传播,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

  创刊30年来,《深圳特区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不移地为深圳和全国的改革开放鼓与呼,真诚表达广大群众的心声意愿,为特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深圳特区报》全程见证、参与了深圳特区的成长、“深圳奇迹”的创造,全面反映了深圳特区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堪称观察当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

  过去30年来,特区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仅实现了办报规模的迅速扩张,而且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到现代传媒的发展大跨越。可以说,《深圳特区报》是一份让党中央放心、读者喜爱、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报。作为深圳人,我们为有这样一份报纸而感到骄傲、自豪。

  二、在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上,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再创特区报业发展新辉煌。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改革步入“深水区”和“关键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潮不断涌现。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如何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如何架好上下沟通的桥梁、如何织牢党政民心联系的纽带,需要我们作出进一步努力。希望而立之年的《深圳特区报》以深入贯彻落实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立足新起点、不辱新使命,勇立潮头、率先破题,坚持做到长春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不断丰富和完善办报经验,争当全国传媒发展的“领头羊”,为全国新闻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进一步提升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方向引领力。

  2009年10月,******在世界媒体公会开幕式上强调,当今社会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任何时候都

  重要。特区报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肩负着服务改革开放的重大使命,新形势下要认真落实******的讲话精神,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成为传达中央和省委、市委声音的重要阵地。

  前不久,汪洋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并要求深圳当好“突击队”和“排头兵”。这既是对深圳寄予的厚望,也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希望特区报在前期刊发系列报道和评论的基础上,继续围绕这个主题,深入全市企业、行业、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采写专家学者,了解深圳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和举措,组织好相关报道宣传,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坚持“三贴近”,深入“走转改”,不断增强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坚持“三贴近”,深入“走转改”,这既是长春同志对《深圳特区报》新时期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中央宣传部作出的统一部署。特区报要坚持“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进一步把“三贴近”、“走转改”作为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的重点来抓,真正做到“把思想转过来,把脚步走到位,把身子沉下去,把镜头放低点”,让新闻笔触更加贴近民生、真实感人。我们相信,有了大量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实践的鲜活素材,有了深入基层的切身体会,写出来的新闻自然也就会更加好看、耐看,传播的有效性自然也就会得到更大提升。

  第三,敢于先行先试,坚持改革创新,努力为全国新闻事业改革发展探出新路。

  过去30年,深圳特区报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坚持改革、锐意创新,为全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按照“使党报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相

  统一”的要求,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尊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前提下,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努力为新时期全国新闻事业改革发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要充分发挥媒体人的创造性,在新闻报道的形式、内容上打破陈规、不拘一格,切实做到“方式方法多样化,报道视角人性化,信息传播有效化”。当前,尤其要进一步推进时政新闻报道创新,在新闻编排格局上更加符合新闻规律,淡化迎来送往、杜绝官样文章,侧重于从群众民生关切的角度,切实提升时政新闻报道水平。与此同时,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多做服务工作,多给政策支持,主动创造有利于媒体新闻改革发展的环境。

  第四,善用新媒体,提升公信力,努力在整合媒体资源上作出表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微博等新媒体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快捷、越来越便利。为保持新闻事件的客观性,不断提高媒体的公信力,一方面,传统平面媒体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通过创办手机报、新闻网站等方式,加强报网联动,着力构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报道体系,提升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思想性和互动性,扩大新闻报道的范围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兴媒体热点的跟踪,提升舆论对社会的积极引导能力。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充分利用好微博等新兴传播工具,随时关注微博信息上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微博等网上信息碎片的甄别,用及时、客观、公正的新闻积极引导社会。

  第五,打造全媒体,迈向国际化,努力打造有竞争实力的一流现代传媒。

  在祝贺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的贺信中,长春同志殷切寄望特区报“努力打造有竞争实力的一流现代传媒”。当前,随着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大媒体间的兼并重组、竞争合作日益成为趋势。特区报要按照“把占领阵地和占领市场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的要求,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努

  力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适时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由区域性媒体向全国性媒体转型;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努力打造在全国、全世界都有广泛影响的一流现代传媒集团。

  在新的发展时期,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为包括特区报在内的深圳媒体发展全力提供支持,积极拓展空间,创造更好条件,为媒体人更好成长,为深圳报业旗舰扬帆远航助力。祝愿深圳特区报在未来发展中,在建设一流现代传媒上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篇四: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在《职教通讯》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周稽裘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

  【年(卷),期】2005(000)012【摘

  要】@@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职教通讯>创刊20周年,这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首先,我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向<职教通讯>杂志社的全体工作者、向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领导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杂志健康成长的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作者、读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总页数】4页(P5-8)

  【作

  者】周稽裘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厅,江苏,南京,21000【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以科学发展观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学习第六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J],张宝善

  2.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第四次协作会上的讲话[J],王继平

  3.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重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J],程贻举

  4.统一认识

  深化改革

  狠抓落实

  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副

篇五: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

  大学书记《德国哲学》创刊30周年学术会致辞

  大学书记《德国哲学》创刊30周年学术会致辞的相关参考内容,大学书记《德国哲学》创刊30周年学术会致辞尊敬的z先生,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相聚北湖大学,共同参加主题为ldquo;德国哲学:文本与现实rdquo;的《德国哲......

  大学书记《德国哲学》创刊30周年学术会致辞

  尊敬的z先生,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相聚北湖大学,共同参加主题为德国哲学:文本与现实的《德国哲学》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此,我代表学校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致以诚挚的欢迎!

  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哲学家群星璀璨的国度,曾涌现出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众多享誉全球的哲学家。在世界哲学发展史上,德国哲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著名哲学家理论形成的重要思想源泉,也是西方文化中最值得我们欣赏的一道绚丽风景。

  今天恰逢第15个世界哲学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举办关于精读德国哲学经典文献,发掘德国哲学现实力量的研讨会,大家共享学术成果,共话学术热点,共商学术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学界对德国哲学的研究,同时,这也让我们今年的世界哲学日更具意义。等一会儿,尚新建教授、李秋零教授、邓晓芒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将为我们奉献一场高水平思想盛宴,非常令人期待!

  我本人自从去年11月份调任北湖大学党委书记以来,曾3次登门拜访我校中国语言逻辑研究和符号学研究的先行者李先焜先生,数十次到哲学学院调研和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并多次向来校讲学的一些哲学名家真诚请教。

  通过所见、所闻、所思,我不仅进一步领略到哲学这门爱智慧之学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哲学名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北湖大学哲学学科之所以较快发展成为学校的一门优势特色学科,并取得令学界肯定和好评的办学成绩,一方面,这离不开诸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今天莅临会议的就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党校等20余

  所著名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

  另一方面,这也离不开以长江学者江畅教授,以及戴茂堂教授、陈道德教授、强以华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湖大学人,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不断为之添砖加瓦。

  其中,江畅教授长期从事伦理学、价值论和西方哲学研究,目前是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军人物。近年来,他为社会贡献了诸如《德性论》、《现代西方价值哲学》、《中国梦与中国价值》、《西方德性思想史》等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在这里,我代表学校还要特别感谢哲学大师、我校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张世英先生,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张先生在北湖大学工作十余年,开榛辟莽,创建了哲学学科;传道授业,带出了一支哲学研究队伍;嘉惠学林,创办了《德国哲学》集刊。为此,今年3月31日和5月20日,我2次到北京专程拜访和感谢张先生为北湖大学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十分荣幸获得张先生赠予的墨宝:但令此心无所往,虽凌绝顶谁能穷。

  《德国哲学》自1986年创刊以来,完整记录了这30年间中国当代学人研究德国哲学的艰辛历程和卓越成绩,在业内具有很好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成为北湖大学在哲学界的一张靓丽名片。特别是近十年来,著名哲学家邓晓芒教授不辞辛苦,义务承担该集刊繁重的主编工作,较好确保了刊物质量,这为《德国哲学》在今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的第五届人文社科集刊年会中荣获二等奖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专家学者,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学校早在今年年初就把相关筹备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围绕办学总结、成果展示、对外联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我本人也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学校之所以高度重视本次会议,是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术是立校之魂,学者是立校之本,学院是立校之基;必须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进一步倡导和弘扬崇尚学术、尊重学者、服务学院的办学治校价值取向,必须立足和发展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传统优势,稳步推进一流文科群建设,必须抢抓机遇,加强学界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开放办学战略。

  我们一定以此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博采众长,并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哲

  学月活动,为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进一步发挥湖大智慧、展现湖大特色、贡献湖大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专家学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Edit:

  篇2:水利与环境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及学术会议资助办法

  水利与环境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及学术会议资助办法

  院属各系部:

  为加快建设双一流、支撑学科绩效考核,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激励广大教师产出高水平成果的积极性,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本办法所指学科包括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等一级学科。

  2.高水平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国家级规划教材、专著、科研获奖。

  3.本办法资助经费均来自学科建设经费,作者需凭成果产出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发票报销,实报实销。

  二、资助条件与标准

  1.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学院教职工、学生或挂靠人员(含校外各类聘任专家),且署名第一完成单位为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CollegeofHydraulicEnvironmentalEngineering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

  2.发表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SSCI)核心库来源期刊目录,且符合学科方向的教研论文,资助论文版面费不超过1000元/篇。

  3.发表在SCI、SSCI/EI源刊,且符合学科方向的论文,资助费用不超过3500元/篇。

  4.出版社专著、教材,符合学科方向的,资助出版费用,一般不超过5万元/部(A级出版社)、2万元(B级及以下出版社)。

  5.科研获奖,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每项资助,不超过8万元;国家级科研、教学奖励每项资助,不超过10万元。

  6.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受邀参加在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会议(含在国外、境外召开的学术会议)、其论文(符合学科方向)入选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外文)、并在大会上报告论文的,给予资助部分经费,资助标准如下(不超过):参加在内地召开的会议2000元/次,参加在港澳台地区召开的会议3000元/次,参加在国外召开的会议10000元/次。原则上国内外学术会议每人每年不超过1次。

  三、资助方式及程序

  1.需参加会议的论文作者持国际会议邀请函(含会议程序册)向学院科研办公室提出参会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2.专著、教材、论文作者持所发表的专著、教材、论文原件、参加会议的资料(会议程序册及照片)等到学院科研办公室审核。

  3.专著、教材、论文作者持签署意见的相关资料办理报销手续。

  4.SCI、SSCI/EI源刊、科研获奖等均采用以成果产出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发票报销的资助形式。

  四、附则

  1.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研究解决,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2021年7月1日

  起实施。

  篇3:外语学院参加学术会议及教学培训资助规定

  外语学院参加学术会议及教学培训资助规定

  第一条

  为提升外语学院教职工科研及教学能力与水平,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教学培训,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教师在完成上一年度科研任务的情况下每两年可向学院申请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或教学培训项目,系主任或院长助理每一年可申请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或教学培训项目。

  第三条

  申请参加外地学术会议的教师,若在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提要,会议资助上限为4000元/次。若未在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提要,会议资助上限为2500元/次。申请参加市内校外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提要的教师,资助上限为1500元/次;参加市内校外学术会议并未在会议上宣读学术报告的教师,资助上限为1000元/次。

  第四条

  申请参加外地教学培训项目的教师,培训资助上限为3000元/次;申请参加市内教学培训项目的老师资助上限为1500元/次。若实际费用未达到此上限,按照实际金额报销。

  第五条

  申请参加学术会议及培训项目的教师,须提前1个月提交个人申请书(见附件),经院长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结算报销时须出具经批准的申请、邀请函、会议日程安排(论文文稿)。资助使用范围为会务费、住宿费(本市参会不含此项)、交通费。

  第六条

  参加学术会议及培训项目的教师在会议或培训结束后向学院递交书面小结,必要时参加学院安排的科研交流活动。

  第七条

  申请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资助的教职工,须为学校聘任的专职专任教师,工作满两年且年度考评为合格及以上等第者

  第八条

  对学院工作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如比赛获奖等),经院长批准后可不受规定的限制。

  外语学院

篇六: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

  回归专业本位:机关刊复兴的空间与机遇——《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综述

  于成龙;徐云龙

  【期刊名称】《传媒》

  【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53-54)

  【作

  者】于成龙;徐云龙

  【作者单位】《工商行政管理》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

  文

  机关刊是我国期刊阵营里独具特色的一个群体。作为党的宣传舆论主阵地,机关刊在舆论引导、政策指导、文化主导、产业督导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生态的变化,特别是经历过2003年报刊整顿的洗礼之后,曾经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机关刊出现了式微的迹象。

  1月5日,已累计出版1102期,发行1亿余册的《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在京举行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与会代表以《工商行政管理》60年的发展历程为样本,座谈新时期机关刊发展的新思路,探索专业化办刊服务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方法。

  记录与指导:回归专业本位的基础

  作为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的双效期刊,《工商行政管理》

  60年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期刊协会、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领导,求是杂志社、红旗出版社、人民网、传媒杂志社等20余家出版单位及在京部分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与了座谈。《传媒》主编杨驰原受邀全程参与了座谈并做主旨发言。座谈中,与会代表认为,弱化宣传色彩,回归行业本位,秉承专业特色是机关刊复兴的关键所在。

  完整客观记录历史,以冷静观察奠定专业权威性。铭刻历史重要节点、追随行业变革轨迹是机关刊先天的职能。自1953年1月5日创刊以来,作为工商系统最早、历史最长的媒体,《工商行政管理》完整书写了新中国工商改革发展史。从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限制、利用和改造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从监管集贸市场到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从监管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到监管国际化的国内市场,新中国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能从这本杂志中找到丰富的印记。定位于“工商行政管理及社会经济法制综合性期刊”的这本杂志在记录历史时,始终坚持“跳出工商看工商”,注重将工商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思考,以冷静的旁观态度奠定了专业品质,建构起了工商系统的部门自信、职能自信和工作自信。座谈中,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侯正新高度评价了这种忠实的历史记录。他指出,《工商行政管理》60年来始终紧扣时代主题,唱响主旋律,积极地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息传递于民,为实践和传递“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工商理念作出了积极贡献。

  准确表达主流观点,以正确导向奠定专业指导性。机关刊对行政部门信息资源的占有和传播具有先天的优势。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认为,“权威声音、主流观点、准确表达”是体现专业办刊的目标定位。他认为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在内的众多机关刊正是因为牢牢树立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才在推动行业部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起到了其他媒体难以起到的主导作用。

  他认为,近年来,刊物在地方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采访报道中增加了分量,权威性在不断提升。在60年的发展中,《工商行政管理》已经成为组织、引导、服务工商改革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工商系统舆论引导、理论传播、文化建设和形象塑造的主阵地。

  对接部门职能特点,以特色服务奠定专业实用性。中国工商出版社社长、《工商行政管理》总编辑崔守东表示,充分发挥刊物的工作指导功能是机关刊的活力所在。机关刊办得好不好,引领、教育、服务、推动的效果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刊物的内容有没有特色、可读性强不强、实用性够不够。

  早在1953年创刊之初,《工商行政管理》就开设了“问题解答”栏目,通过解答各地工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为全国工商系统业务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工商系统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特色,《工商行政管理》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建立地方通讯员制度,报道各地经验交流工作会议,开设《省市工作动态》《经验与做法》等新栏目,策划执法办案经验交流专题。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专门开设《案例分析》专栏,精选各地典型案例,对于如何调查取证、如何运用法律进行深入分析,为提高执法办案效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全国40余万工商干部心目中,该杂志是“教科书”“工具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在座谈中表示,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并敏锐地作出反应是机关刊的优势。他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正是及时满足了监管执法工作的需求,为推动法治工商、服务型工商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使得近年来工商机关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在各类行政执法机关中走在前列。他指出,近年来在东、中、西部都有不少工商机关在当地政风行风评议中连续多年荣获行政执法类第一名,《工商行政管理》对推动这一深刻转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坚守与突破:建构专业办刊格局

  当今社会,报刊竞争日益加剧,新兴媒体迅速崛起,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多样化,机关刊的生存空间受到日益严重的挤压。杨驰原主编在座谈会上分析了机关刊发展的历程和当前面临的挑战。他介绍说,新中国成立至今,机关刊经历了艰难岁月(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末)、幸福时光(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和市场风云(2003年至今)三个阶段。目前,机关刊正面临着新媒体、转企改制和人才流失的三大挑战。与会代表认为,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强化专业办刊思路,必须有所坚守、有所突破。

  多样化组织系统报道,强化机关刊的职能优势。杨驰原主编认为机关刊既要服务好机关中心工作,又要勇于闯市场,服务好行业发展,两者不可偏废。《工商行政管理》编辑部主任李轶群介绍说,《工商行政管理》创刊60年来,一直坚持“解渴管用”的办刊思路,用朴实的面目示人。近年来,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该刊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对工商工作进行主题锁定,立足典型报道,运用多样化连续性的系统报道,强化专业刊物的媒体优势。一是清晰进行媒体定位,强调传统纸媒在网络时代必须用观点梳理信息,用深度对抗时效,不断强化刊物的专业色彩;二是加强专题建设,提倡专题式的连续跟踪多角度报道;三是探索编辑专刊特刊,尝试专刊式的集中规模深度报道;四是创新刊物编辑方式,追求更多的思路阐发,更多的图片运用。通过以上努力,一方面为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工商总局及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信息加工厂”,努力做好国家工商总局及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喉舌”。

  多渠道培育特色内容,强化机关刊的平台优势。《工商行政管理》副总编辑刘永娥介绍说,该刊汇集了众多最权威的工商主流观点、宝贵经验和珍贵记忆,聚拢了系统内众多有思想、爱学习、勤思考的专家型干部、研究型人才,搭建起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理论成果展示平台、难点热点问题交流平台、先进做法经验的展示平台。这些资源的积累为追踪重点热点问题,主动挖掘和培育特色内容提供了便利条件。据介绍,仅2000年以来,《工商行政管理》充分发挥刊物的教育培训功能,注重

  总结推广重大经验,组织各类专题研讨会20余个,率先在全国提出了“重热点行业分类监管”“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分析利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说理式文书”等行政管理概念并加以广泛传播。持续数年的对福建泉州等地的行政指导工作,对浙江海宁、江苏镇江等地说理性文书的跟踪报道,更是为国家工商总局出台文件全面推行相关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机关刊的发展提升了地位、拓展了空间。

  多策略试水新媒体发展,强化机关刊的资源优势。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叶新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长期从事数字出版研究的他认为,机关刊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实现定位变革,即从原有单一的出版商向内容提供商、信息提供商,乃至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所生产的产品要从单一的纸质出版物向电子出版物、网站、数据库、定制产品服务、会议活动、专业教育等领域扩展,借助传统媒体的升级改造,迅速将刊物传统优势及时向新媒体拓展。

篇七: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

  《中国军转民》杂志举办纪念创刊15周年座谈会

  作者:曹福成,骆阿雪,刘志昊

  来源:《中国军转民》2015年第11期

  本刊讯9月22日,中国军转民杂志社在京隆重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军转民》杂志创刊15周年。

  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怀国模名誉理事长,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周武胜理事长,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兼军转民杂志社社长宫宏光,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代秘书长邱国新,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研究中心毕智勇主任,国家国防科工局综合司孙岚副司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闫增序;总装备部机关戚太友秘书、苏贝参谋,总装备部采购信息网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吕彬等机关和相关单位代表;国防大学、后勤指挥学院、中国兵工学会、中核工业集团新闻中心、现代军事杂志社、泰豪科技集团、兴原认证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特约嘉宾;杂志社驻部分省(地区)通联站负责人;军转民杂志社在各军工企业的通讯员代表,共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杂志主编曹福成主持。

  会上,听取了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兼军转民杂志社社长宫宏光作的工作报告(全文另发),报告回顾了杂志创刊15年来的工作,总结了经验,找出了不足,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今后工作的设想;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代秘书长邱国新宣读了表彰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建立杂志社驻地区通联站的通报(全文另发),并由协会领导为受表彰单位和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证牌。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周武胜理事长,在讲话中对杂志社提升办刊质量,搞好经营,全面推进杂志社建设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全文另发);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怀国模,在讲话中嘱托杂志社,要坚持为军民融合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社团办刊的特色定位,坚持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成果转移转化的促进作用、企业交流合作的纽带作用,把杂志办成军民融合领域的权威刊物、知名刊物、核心刊物(全文另发)。

  来自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毕智勇主任、国家国防科工局孙岚副司长在发言中肯定了本刊15年来助力政府部门,在宣传政策、理论研究、企业宣传以及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工作开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肯定了本刊在读者群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他们希望杂志在今后的办刊方向上,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强化刊物的权威性、操作性、实用性;在内容和定位上进一步和机关刊加以区别,规避内容上同质化。

  孙岚指出,军转民杂志界面划分可以从增加操作性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可适当增加对机关司局业务工作流程的解读,在贯彻领导讲话上更注重操作层面,在理论研究上更着重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的分析研究,增强话语权和权威性;在服务企业上,强化需求的对接和成果的交流;为企业服务,需要更多的形象宣传和对接交流。

  电子信息基础部苏贝参谋指出,总部机关要为开展深度军民融合发挥更大作用,杂志不仅要为政府部门做好服务,同时要也要服务于军队总部机关,多做宣传武器装备建设和开展军民融合的工作。

  装备采购信息服务中心吕彬主任,在介绍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工作开展情况时指出,目前全国民营企业已经到了四千七百多万家,他们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

  在国防科技工业包括十大军工集团、国有的地方军工企业、高科技民营企业三个部分。因此杂志的宣传对象也应做相应调整。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闫增序,详细介绍了国内仪器仪表行业近年来的发展,以及大力推进国产仪器仪表在军工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在军工行业之外的仪器仪表行业设立通联站的建议。

  与会代表指出,军转民杂志是中国国家国防科工局主管的国家级杂志,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特别是制定和推行军转民、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经历者、见证者、记录者。15年来,杂志解读相关政策,探索工作难题的解决办法,发挥了国防科技领域的政府喉舌作用和导向作用。来自国防大学、后勤指挥学院的特约嘉宾张操、霍炬教授指出,《中国军转民》杂志的学术文章研究问题抓得准,内容结合实际紧密,有高度有深度也很接地气,很好的助力了学校教学和学生课题研究。代表们指出,目前纸媒受到新媒体──网络媒体的冲击非常大,创新杂志运营模式,加强杂志的网络化建设,采用微信、APP等新手段,使模式内容更加丰富,可以适应不同层次人员,不同群体的需要。新媒体的工具如果能为我所用,可能对杂志发展起到更好的提升和带动作用。

  本社驻四川、安徽、江西、江苏、河北、湖北等省份通联站的汪士中、陆欣、何毅等代表结合亲身经历,回顾了我国推进军转民过程中经历的风风雨雨,肯定了杂志为推进军转民和军民融合工作开展发挥的积极作用,表达了要履职尽责,配合杂志社做好各项工作的积极态度。本社驻温州地区通联站李国华董事长,还结合温州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出现下滑形势下面临的发展难题,决心借助杂志做桥梁纽带,把军工技术和温州地区的民营企业做好对接,通过杂志平台把军企、民企有效联系起来,做好民营企业的“参军”和军工技术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

  来自各大军工集团、各军工企业的通讯员崔连军、陈颖春、杨建峰、李远征、杨虎林、张奋勇、王慧崎、王玉璞等同志,深情回顾了十几年与杂志社一路走来,与杂志多年来的工作交往情况,诚挚感谢《中国军转民》杂志多年来对军工企业宣传上的热情服务和工作支持,现身说法表达自己投稿被杂志采用后的愉悦心情,畅谈杂志社全体在用心努力做好杂志,使其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新颖,知识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越来越强的感悟,希望杂志在市场的竞争和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亮点,能够越办越好,使之成为军工行业的一面旗帜。并表示在今后将再接再厉,积极为本刊撰稿投稿。

  (曹福成、骆阿雪、刘志昊)

篇八: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

  写在创刊十五周年之际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军转民》2015年第11期

  宫宏光

  在军民融合事业全面深化发展的今天,《中国军转民》杂志迎来了它的十五周年生日。在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军队总部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读者作者和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下,《中国军转民》茁壮成长,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杂志,为促进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促进军工企业的改革发展,促进军转民、民转军、军民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杂志社全体同仁,向多年来对《中国军转民》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不久,我们杂志社组织召开了纪念《中国军转民》创刊十五周年座谈会。会上,各方代表济济一堂,畅所欲言,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开创军转民事业的老领导的讲话句句情真意切,充满着对《中国军转民》的感情和期望;有关部委和军队总部机关领导全面介绍了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形势和任务需求;协会领导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办刊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杂志社通联站领导和特约记者代表表达了要履职尽责,配合杂志社做好各项工作的积极态度。可以说这次座谈会既是一次十五年来的总结会,又是一次应对挑战的研讨会,也是一次开拓创新的动员会。

  十五年的努力,使办刊工作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和影响办刊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当前,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知识化智慧化的加速发展,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对我们的办刊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纸质媒体受到诸多新型媒体的冲击,使办刊工作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提出了办刊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课题,正所谓战斗正未有穷期。《中国军转民》作为中国军民融合事业的宣传者和促进者,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十八大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以更大的热情,开拓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坚持为军民融合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社团办刊的特色定位,坚持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成果转移转化的促进作用、企业交流合作的纽带作用,在未来的十五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把杂志社建设成规范、现代、开放的传媒企业,把杂志办成军民融合领域的权威刊物、知名刊物、核心刊物,再创十五年的辉煌!

推荐访问:创刊周年座谈会发言 创刊 座谈会 周年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