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7篇

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7篇

时间:2022-11-17 16: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7篇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7篇,供大家参考。

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7篇

篇一: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

  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10.创作冲动: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创作冲动推动着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没有创作冲动也就不会产生艺术创作活动。

  11。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14.艺术构思的过程①形成作品整体框架→②设计具体艺术形象→③安排情节的演变(eg.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以解放军一个军为单位设置故事的整体构架,围绕涟水战役及孟良崮战役而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了以军长沈振新为核心的层次分明、生动感人的革命军人群像。)

  15.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对选定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是生活素材上升为艺术形象的必经之途。

  一般说来艺术概括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和艺术变形三种方式。

  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eg《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之智,写关羽张飞之勇,都是集中了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事情.(eg:《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之智,写关羽张飞之勇,都是集中了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事情。)

  艺术简化:是作家对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eg: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少总多。(eg:“以少总多”,如《诗三百》里“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不同于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过程。(eg: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或,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16.艺术(文学)情感: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作家视为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的灵魂。

  17.艺术想象:艺术想象是指文艺活动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特点:超越时空的特性、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18。艺术想象的特点(基本特征):①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eg。《青海的草》里由马蹄声联想到捣衣声,把人的思维从草原这个环境立时拉到长安。)

  ②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eg。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9。艺术想象的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根据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三大类:

  (1)再现性想象是主体对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

  (2)创造性想象是指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作家还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其生活原型的艺术形象来。

  (3)相似性想象是作家由一物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它在心理学上的依据是联想,也有人将这种想象称为类比性想象.20.再现性想象:是主体对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

  21.艺术理解:艺术理解,是指创作主体融合了形象和情感的理性思维活动。

  22.构思:构思是作家调动各种心理机能将纷乱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的艺术世界的过程.23.回忆: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回忆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积极地和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常用的回忆方式:①直接回收法②依次序扫描法③按层次推论法.24.沉思: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内心某个形象或意念的深沉思索。

  25。艺术沉思的本质:是艺术情感的酝酿过程.(不是外在客观环境,而是内心体验。)

  26。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指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察与感受.27.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理特征,是文学

  风格的内在依据。

  28。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没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家的创作个性与独创性直接相关.(eg:孙犁《荷花淀》里描写的水乡美景,如诗如画饱含情感的文字是独属于孙犁的。)

  西方的形式主义:科学研究文学作品的发展→语言:①俄国:(雅克布逊:有了转喻能交流,艺术作品多富有隐喻性——文学性

  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主要研究共识性②法国:研究语言深层结构→分为表层与深层→可写新文本,可读新文本→古典经典③新批评→(A。英:瑞恰兹、燕卜逊→语言的奇异性B.美:耶鲁***→反讽、张力→形成特有的语言形式)

  小题:

  29.马恩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0.马恩文艺思想的来源:马恩文艺思想总体上是对再现论文艺观的继承和创造。

  31.马克思的作品:写给燕妮的爱情诗、《斯科尔皮昂和菲利克斯》、《乌兰内姆》

  32.恩格斯的作品:《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致斐

  拉萨尔》、《致敏

  考茨基》《致玛

  哈克奈斯》《致保

  恩斯特》

  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

  33。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1)文学功能的整体性。(eg:孔子说“兴观群怨”,讲的就是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

  (2)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

  最基本的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此外还有凝聚功能、益智功能、心理补偿功能等。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功能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具有整体性,体现在文学对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错误!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eg:《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发掘的史料,极具史学价值。)就作家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作家在饱含情感的审美状态中进行文学创作来实现的。

  就读者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活动和获得的体验来实现的。

  ○,2教育功能: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广义地讲文学的教育功能还包括文学具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和教化功能在内。

  (eg: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对于小说《红楼梦》里所描写的时代来讲,显然具有某种违背领教道德的反叛性,林黛玉听后才产生了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审美体验。获得“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教育意义。吴丹婷在某种程度上,唱出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和人性自由的赞歌。这种超越于历史局限之上的道德眼光,使《牡丹亭》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度.)文学的教育功能与文学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

  eg:爱国主义教育,读《正气歌》,为文天祥的气节折服,民众的爱国热忱从而被唤醒。)文学的教育功能植根于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文学反映和表现的对象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在于文学对生活的反应和表现中渗透着作家爱憎赞否等思想感情倾向,自然成为一种对读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审美功能:

  ○a。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具有历史性。因为文学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文学审美功能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情趣、健全审美观念、升华精神境界、优化心理结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文学的审美功能,实际上是文学实现其他功能的中介。另一方

  面,文学的审美功能又是以情感为中心的整体性概念,它是文学各种功能协调统一的重要条件。

  文学审美功能的类型:①悲剧型②喜剧型③优美型④阳刚型(豪放派,边塞诗)

  (诗经中的《硕鼠》,对统治者坦率的控诉,从而在读者心中形成巨大的情感张力,使这首诗在审美上的力度得到了加强。)4娱乐功能:

  ○文学的娱乐功能指的是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体快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文学娱乐功能的主要特点是让接受者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快乐感。

  主观动机并不在于直接获取某一门类的知识,也不是为了接受作家的训诫,而往往是为了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eg: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就借顽石之口说“市井俗人爱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

  娱乐功能的含义是多方面的:a。它具有生理满足的意义,并主要是一种想象化的满足。

  b。文学的娱乐功能有着益智的特点。

  c.文学的娱乐功能最终应该指向高雅的格调。

  文学的娱乐功能,有助于文学其他功能的实现,文学价值的实现不能靠强制的手段,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常常是寓教于乐,就是把文学的教育功能,渗透在于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当中。(

  eg.古罗马的贺拉

  斯说过:“是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34。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

  创作动机并不仅仅起到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作用,而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左右着作品的风格与基本价值取向。

  (1)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一部作品内容的深广程度,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如鲁迅写《狂人日记》是通过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来促使人民觉醒.(2)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创作技巧是在创作动机指导下选择运用的,不同的创作动机会导致作家选择和锤炼不同的创作技巧。如西方现代派小说多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社会心理.(3)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如中国古代的诗词和政论文,它们的创作动机不同,风格也就各不相同。

  35。创作冲动的特征

  (1)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如宗白华对城市“喘息”之声的感觉。这种朦胧的情绪体验来源于诗人的内心深处,诗人只能体验到它们的存在,却无法说出它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2)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作者将现实中的情感转化为创作冲动时,这些情感不再是现实的日常情感,而成了被再度体

  验的情感.(3)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创作冲动将作家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心里现实,从而使他按照一种内在逻辑去思考、去体验.36。创作动机的作用

  创作动机并不仅仅起到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作用,而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左右着作品的风格与基本价值取向。

  (1)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一部作品内容的深广程度,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如鲁迅写《狂人日记》是通过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来促使人民觉醒.(2)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创作技巧是在创作动机指导下选择运用的,不同的创作动机会导致作家选择和锤炼不同的创作技巧。如西方现代派小说多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社会心理。

  (3)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如中国古代的诗词和政论文,它们的创作动机不同,风格也就各不相同。

  37。创作冲动的特征

  (1)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如宗白华对城市“喘息”之声的感觉.这种朦胧的情绪体验来源于诗人的内心深处,诗人只能体验到它们的存在,却无法说出它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2)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作者将现实中的情感转化为创作冲动时,这些情感不再是现实的日常情感,而成了被再度体验的情感.(3)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创作冲动将作家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心里现实,从而使他按照一种内在逻辑去思考、去体验。

  38.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修养

  ①作家的人格修养。由于作家面向社会读者言说,他创作的是能够影响人的文学作品,因此社会有权要求作家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

  ②作家的文化素养。作为从事精神生产活动的人,作家无疑应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要有较好的文化知识基础与基本创作技能.③作家的独特素质。

  a.经常保持创作激情状态。

  b.对生活中那些具有特征的、隐含重要意义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c.对语言有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39.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

  文学价值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价值因素和价值内容,具有多样性。其中,总有一种价值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主导价值.(1)文学价值的多样性

  文学价值的多样性是指文学具有多种不同的价值,这既包括文学作品

  本身价值的多样性,也包括文学作品在读者接受中所显示的多种价值.文学价值的评判尺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读者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eg:六朝时期曾经盛极一时的骈文,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价值遭到否定.)(2)文学的主导价值

  文学的主导价值,是指在文学作品多样性价值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一般来说,文学的思想、伦理、认识等价值常常居于主导地位,它要和审美、语言艺术等价值融合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主导作用.(eg: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主导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映。or毛泽东多次赞扬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并强调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无产阶级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

  论述题

  40.马恩的文艺思想的五个方面:

  (1)关于文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eg:文学作品总是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如古希腊的《理想国》《神谱》)

  (2)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把整个人类社会比喻为一座有机统一的建筑,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指出:“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②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人们的社会心理等就是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生活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因素.③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文学艺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关系是就二者的总体关系而言的,这种平衡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eg:18世纪的法国经济上比英国落后,但出现了一大批启蒙主义思想家)(eg:19世纪后半期的挪威和俄罗斯,物质生产显然落后于英法美,在挪威却出现了戏剧的繁荣,在俄罗斯却出现了小说的繁荣。)

  (3)关于文学艺术的特点与艺术生产

  ①文学艺术的特点。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一

  下三个方面的特点:A、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eg《致橡树》)

  B、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eg: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他塑造的阿Q形象是提炼出的很多国人的一个缩影。)

  C、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eg:诗歌的语言要有韵律、声律、节奏等。)

  ②艺术生产。马克思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作家身份具有二重性.当他从属于资本、融入资本主义生产链条之中,他是一个生产劳动者;当他按照自己的天性“同春蚕吐丝一样"去进行自由创作时,他是一位非生产劳动者,是一位真正的作家。(eg:弥尔顿创作《失乐园》时,他按照自己的天性进行自由创作时,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一个非生产劳动者;而当他从属于资本,为了资本家赚钱,而按资本家的需要和口味去进行创作时,他又是一个生产劳动者。)

  (4)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正确认识文学的对象,探讨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一把钥匙.①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学科的根本出发点.②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③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eg:正如鲁迅所说,贾府上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也是推动文艺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5)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

  ①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马克思主张创作要联系文学实际,全面理解和掌握现实主义在叙事文学中的基本原则:“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eg: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塑造了潘先生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批判了社会中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琐庸俗的思想.)

  ②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eg:马克思和恩格斯1859年就剧本《济金根》分别给卡萨尔的信和恩格斯1885年给敏·考茨基的信和1888年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41.经济的发展和文学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实质: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形式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2)主要表现:

  ①艺术生产内部各种艺术形式发展的不平衡。(eg:神话和古希腊史诗创作的衰落.)②整个艺术领域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比如19世纪中叶俄国文学的发达。(eg:18世纪的法国经济上比英国落后,但出现了一大批启蒙主义思想家)或(eg:如19世纪反对农奴制、要求改变落后状态的俄国文学,我国“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等,都反映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因而得到了巨大发展.)

  (3)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

  ①自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工后,像原始社会那样,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的情况消失了,在艺术和经济之间,出现了社会心理等中间环节。

  ②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各部门的发展,除了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之外,它们之间还要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比如宗教对伦理道德规范的影响。

  ③艺术发展除了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外,还有其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比如律诗受沈约“四声八病"影响。

  42.现实主义(举例分析)(1)定义:(根据高尔基和恩格斯理论)所谓现实主义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通过形象的真实描写,来揭示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的一种创作方法。

  (2)特征:

  ①要求作家按照生活固有的样子,遵循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真实地反映生活。作家不应以主观意向去改变现实生活。(eg:巴尔扎克,他的《人间喜剧》是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他善于用小说全面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内容丰富,规模宏伟,成为法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②要求作家在如实地反映生活的同时,还要对生活进行提炼和概括,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eg: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他塑造的阿Q形象是提炼出的很多国人的一个缩影。)③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用精雕细刻的写实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子来反映生活,描绘细腻,叙述客观,语言朴素准

  确。(eg: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善于用细节反映人物性格,从而塑造了潘先生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

  43.列宁文艺思想的五个方面

  在文学理论方面,列宁继承和弘扬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文学传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1)文学发展的方向。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文学事业“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口号。列宁把是否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看作是社会主义文学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学的根本区别,强调“艺术属于人民和它必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之间”。

  (2)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写作事业应接受文学事业的领导;列宁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下他愿意写的一切”。

  (酌情写)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文学创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写作事业应当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首先,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必须尊重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次,要把作家团结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再次,要改造旧的文学乃至整个文化出版事业。坚持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和文学的党性原则,并不是要贬低或取消文学创作自由。

  (3)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列宁强调作家艺

  术家应自觉地、主动地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去观察、体验新的生活、新的感情,努力描绘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典型性格和典型心理。

  (4)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列宁提出“两种民族文化”的观点,他认为在每个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反动阶级代表的腐朽、反动的文化,一种是带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

  (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1908年到1911年,列宁发表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尼·托尔斯泰》、《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等七篇批评论文,从不同层面和方向对列夫托尔斯泰进行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美学的、历史的文学批评传统,并结合俄国文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于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批评之中,为我们开展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

  总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文学发展的方向、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和创作自由、接近工农群众和创造新生活的典型形象、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的五个方面。

  44.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背景

  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

  设初期,集中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中。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时间条件.(1)首先,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性质、内容、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境界。

  (2)其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结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努力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3)再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新文艺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传统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和方法,创造新文化.45.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1)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2)全面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指明了道路.(3)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回答了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4)深入阐述了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基本艺术规律,为文艺创作与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首先,文艺作品应当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其次,文艺批评应坚持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统一的原则.其三,文艺批评应将作家的动机和作品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5)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繁荣文艺创作和促进文艺发展的基本方针。

  46。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文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著名思想,深入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

  (1)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2)关于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

  (3)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也就更带普遍性.重点第三章

  47。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48.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错误!认识性.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a。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eg:《诗经》中的风雅颂三个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周代不同阶层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体验。)b。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eg:曹禺的《北京人》,高度浓缩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c.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eg:《复活》中对聂赫留朵夫在军队中的描写,揭示了沙皇俄国上层贵族不劳而获的生活本质。)

  ○,2倾向性.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

  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a.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eg:如莎士比亚戏剧中对觉醒后的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的表现.)

  b。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eg:如巴金在《寒夜》中对病态社会中病态人生的描写.)

  3实践性.文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a.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eg:如《诗经》成为表达政治情绪,施行政治教化的重要手段。)

  b.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eg: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时呼应了土改运动,促进了中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进步。)c。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eg:如鲁迅就把文艺比作引导国民精神的“灯火".)49。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情感性。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

  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①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陈诗以展其义”“长歌以骋其情”。

  审美价值评价有三个特征:

  a.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

  情感愉悦的活动.b。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eg.人们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虾趣图》,不是为了认识虾的动物学分类特征,而是叹赏画中之虾的活泼与灵动。)c。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总之,对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不能孤立地看,而需要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个体的审美价值评价归根到底同他所处的实际社会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并受到实际利益需求的隐秘推动。

  ②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eg: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2)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文学的情感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文学的形象性则偏重于从审美对象来说。

  ①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eg:如朱自清在《匆匆》中

  对“时间”做的具象描写。)

  ②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eg:如高尔基《海燕》中充满生命气息的海燕。)

  (3)超越性。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有时也被称作文学的理想性.①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a.人在文学中能动地刻画自然,并表达自身感受。b。人在文学中实现对自然的征服。c.人在文学中同自然结为知己。)(eg: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eg:如巴金在创作《家》时就经历了一个从苦难到新生的精神涅槃过程。)

  ③对人自我的超越。(eg:如诗歌对心灵的陶冶作用。)

  50.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1)间接性。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比如中国古人就常用“诗中有画”来赞赏某人的诗作.文学语言在表现形象上的间接性,使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为读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下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eg:王维《使至塞上》“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没亲眼看到,很难将诗句中描写的景色想象得那么真切具体。)

  (2)精神性。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文学在损失了部分感情直观的同时,却更加接近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用语言这种最自由的表现手段将精神的深刻和丰富呈现出来.文学的精神性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之中,(eg:如《离骚》就反映了忠贞诗人去国离家时的悲怨.)(3)韵律性。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性语言,相对于各种实用语言来说,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节奏和声韵之美。古往今来,作家在创作时都很注重文学语言的韵律美,(eg:如齐梁时期的“四声八病"说和闻一多等诗人对现代诗的韵律之美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51。文学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艺术,而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则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52。韵律是语言的固有特征,它是由语言自身的音节、声调、长短等相互呼应、对比所形成的有规律的现象。

  53。几种重要的文学本质观。

  ①摹仿论:对于世界和外在事物进行的一种摹仿。忽略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

  ②表现论:作家情感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和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紧密联系,从而占主导。(18世纪中叶)优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缺点→过于重视情感,以偏概全,忽视了现实生活对情感的重要性。

  ③实用论: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生活有具体的功能和效用。贺拉斯《诗艺》

  ④客体论:索绪尔,形式主义文学观.将文学作品的语言孤立出来,看成独立存在的个体,认为文学作品的本质在于语言。

  ⑤游戏说:认为文学作品的本质就是人类的一种游戏活动。马佐尼最早提出,康德得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席勒说人本身具有两种冲动,形式和感性,游戏冲动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是桥梁。

  优点→强调了文学艺术的无功利性。

  不足→无法解释文学艺术的本质。

  ⑥文化论:英国文化研究学派观点演化而来。研究文学,从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的角度。

  不仅研究文学作品,而且研究影视剧、流行歌曲、通俗文化现象(如海报广告词),不就文学而研究文学.8.审美意识形态论:沃罗夫斯基最早提出。

  出现背景:①思想解放在文艺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研究者为力求打破之前形成的关于文艺本质的政治工具论(文学依附在政治上,成了

  阶级斗争的组成部分,失去了自主性。)而提出这一观点。

  ②八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是有关美的概念被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所熟知。

  ③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思想的再次广泛传播,开拓了研究者的视野。

  ④对中国传统文论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

  54。文学的本质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篇二: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文学概论复习

  导言

  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研究方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

  第一章

  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家应继承和弘扬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更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趋势,这是二人文学创作论的主要思想。2、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包括文学理论研究的原理、原则、方法和问题等。他们科学地总结文学发展规律,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学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也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第二章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在这点上,他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他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因此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应该更多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毛泽东关于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六个更”即文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思想,是对前人关于艺术美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深刻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既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正确方法,又为我们鉴赏和评价文艺作品提供了美学原则。

  第三章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审美属性: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2、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活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对人自我的超越。

  语言艺术:文学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1、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2、文学的精神性,是指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之中。

  3、文学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学和其他艺术一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世界在人类观念领域的反映,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那些主要特征

  答: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3、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1、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

  2、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1、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2、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3、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第四章文学价值文学功能

  何为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文学价值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家的创造为文学价值提供了基础,读者的阅读接受使文学价值成为现实,因此文学价值的生成包含两个重要环节,即文学价值的创造和文学价值的实现。文学价值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从客观方面讲,文学的价值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变现与升华。从主观方面讲,文学是人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文学价值的最终实现是通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的。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

  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为什么说审美功能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文学审美功能是由文学的审美本性决定的。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讲,审美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第五章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过程:1、行程作品整体构架2、设计具体艺术形象3、安排情节的演变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艺术概括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和艺术变形三种方式。

  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简化是作家对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

  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统摄作用:1、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2、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文学创作的核心。3、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成分。艺术情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如何。

  创作个性是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理特征,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为什么说生活体验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体验是指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察与感受。一般来说,作家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对生活的理解就越深刻,这对他的创作就越有利。鲁迅的人生经历和独到体验是他下小说的前提条件。作为晚清破落家庭出身的人,鲁迅亲眼目睹了旧式文人的迂腐不堪及其对科举的热衷,如此才能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孔乙己这样不朽的文学形象。他曾经成活在农村,接触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对它们的触景有着深刻的同情和了解,如此才可以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这样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大有成就的创作者都是有着极为深刻的人生体验的人。

  如何处理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作家的创作需要自由,但并不意味着不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既要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看上去是矛盾的。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在于,作家要通过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使社会责任成为自己的内心使命而不是外在强制。当作家的人格立项与社会进步的趋势相一致时,当他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时,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在他身上也就自然地统一起来了。责任和义乌不会限制自由,而且只有通过责任和义乌,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语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思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7)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8)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9)生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10)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1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1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

  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13)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14)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15)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

  (16)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17)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18)话语:话语是-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19)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

  活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0)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21)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22)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的文学话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的,模式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的

  (23)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文学新人,(2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的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架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论争

  (25)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食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改造。

  (26)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

  (27)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28)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29)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30)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3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32)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

  形象

  (33)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

  (34)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35)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酷槽的刺激和信息

  (36)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37)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38)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39)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40)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41)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棵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42)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43)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44)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

  (45)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46)即性:是作家因受某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

  (47)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的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48)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49)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子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50)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51)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52)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使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使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53)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54)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55)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56)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57)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58)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59)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60)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6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2)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63)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64)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篇三: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1)在处理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时,必须要保证作家的充分的创作自由。

  第一,就整个创作环境来说,创作自由是文学繁荣的基本保障。

  第二,对于创作个体而言,创作自由是作家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前提条件。

  第三,对于文明社会来说,创作自由是作家的权利。

  (2)保证作家的创作自由并不是说他不必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权力集团对作家的要求与限制,而是社会历史向文学提出的要求。今天的作家应该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3)解决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在个人身上的矛盾,关键在于作家要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和文化素养,使社会责任成为自己的内心使命。这样就能实现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自然统一。

篇四: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10.创作冲动: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创作冲动推动着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没有创作冲动也就不会产生艺术创作活动。

  11.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14.艺术构思的过程①形成作品整体框架→②设计具体艺术形象→③安排情节的演变(eg.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以解放军一个军为单位设置故事的整体构架,围绕涟水战役及孟良崮战役而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了以军长沈振新为核心的层次分明、生动感人的革命军人群像。)

  15.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对选定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是生活素材上升为艺术形象的必经之途。

  一般说来艺术概括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和艺术变形三种方式。

  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eg《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之智,写关羽张飞之勇,都是集中了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事情。(eg:《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之智,写关羽张飞之勇,都是集中了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事情。)

  艺术简化:是作家对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eg: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少总多。(eg:“以少总多”,如《诗三百》里“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

  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不同于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过程。(eg: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或,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16.艺术(文学)情感: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作家视为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的灵魂。

  17.艺术想象:艺术想象是指文艺活动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特点:超越时空的特性、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

  18.艺术想象的特点(基本特征):①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eg.《青海的草》里由马蹄声联想到捣衣声,把人的思维从草原这个环境立时拉到长安。)②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eg.“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9.艺术想象的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根据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三大类:

  (1)再现性想象是主体对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

  (2)创造性想象是指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作家还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其生活原型的艺术形象来。

  (3)相似性想象是作家由一物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它在

  心理学上的依据是联想,也有人将这种想象称为类比性想象。

  20.再现性想象:是主体对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

  21.艺术理解:艺术理解,是指创作主体融合了形象和情感的理性思维活动。

  22.构思:构思是作家调动各种心理机能将纷乱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的艺术世界的过程。

  23.回忆: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回忆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积极地和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常用的回忆方式:①直接回收法②依次序扫描法③按层次推论法。

  24.沉思: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内心某个形象或意念的深沉思索。

  25.艺术沉思的本质:是艺术情感的酝酿过程。(不是外在客观环境,而是内心体验。)

  26.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指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察与感受。

  27.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理特征,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28.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没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家的创作个性与独创性直接相关。(eg:孙犁《荷花淀》里描写的水乡美景,如诗如画饱含情感的文字是独属于孙犁的。)

  西方的形式主义:科学研究文学作品的发展→语言:①俄国:(雅克布逊:有了转喻能交流,艺术作品多富有隐喻性——文学性

  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主要研究共识性②法国:研究语言深层结构→分为表层与深层→可写新文本,可读新文本→古典经典③新批评→(A.

  英:瑞恰兹、燕卜逊→语言的奇异性B.美:耶鲁***→反讽、张力→形成特有的语言形式)

  小题:

  29.马恩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0.马恩文艺思想的来源:马恩文艺思想总体上是对再现论文艺观的继承和创造。

  31.马克思的作品:写给燕妮的爱情诗、《斯科尔皮昂和菲利克斯》、《乌兰内姆》

  32.恩格斯的作品:《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致斐

  拉萨尔》、《致敏

  考茨基》《致玛

  哈克奈斯》《致保

  恩斯特》

  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

  33.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1)文学功能的整体性。(eg:孔子说“兴观群怨”,讲的就是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

  (2)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

  最基本的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此外还有凝聚功能、益智功能、心理补偿功能等。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功能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具有整体性,体现在文学对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1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eg:《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发掘的史料,极具史学价值。)

  就作家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作家在饱含情感的审美状态中进行文学创作来实现的。

  就读者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活动和获得的体验来实现的。

  2教育功能: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广义地讲文学的教育功能还包括文学具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和教化功能在内。(

  eg: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对于小说《红楼梦》里所描写的时代来讲,显然具有某种违背领教道德的反叛性,林黛玉听后才产生了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审美体验。获得“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教育意义。吴丹婷在某种程度上,唱出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和人性自由的赞歌。这种超越于历史局限之上的道德眼光,使《牡丹亭》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度。)文学的教育功能与文学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

  eg:爱国主义教育,读《正气歌》,为文天祥的气节折服,民众的爱国热忱从而被唤醒。)文学的教育功能植根于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文学反映和表现的对象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在于文学对生活的反应和表现中渗透着作家爱憎赞否等思想感情倾向,自然成为一种对读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审美功能:

  ○a.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具有历史性。因为文学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文学审美功能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情趣、健全审美观念、升华精神境界、优化心理结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文学的审美功能,实际上是文学实现其他功能的中介。另一方面,文学的审美功能又是以情感为中心的整体性概念,它是文学各种功能协调统一的重要条件。

  文学审美功能的类型:①悲剧型②喜剧型③优美型④阳刚型(豪放派,边塞诗)(诗经中的《硕鼠》,对统治者坦率的控诉,从而在读者心中形成巨大的情感张力,使这首诗在审美上的力度得到了加强。)4娱乐功能:

  ○文学的娱乐功能指的是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体快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文学娱乐功能的主要特点是让接受者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快乐感。

  主观动机并不在于直接获取某一门类的知识,也不是为了接受作家的训诫,而往往是为了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eg: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就借顽石之口说“市井俗人爱看理治之书者甚

  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

  娱乐功能的含义是多方面的:a.它具有生理满足的意义,并主要是一种想象化的满足。

  b.文学的娱乐功能有着益智的特点。

  c.文学的娱乐功能最终应该指向高雅的格调。

  文学的娱乐功能,有助于文学其他功能的实现,文学价值的实现不能靠强制的手段,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常常是寓教于乐,就是把文学的教育功能,渗透在于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当中。(

  eg.古罗马的贺拉斯说过:“是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34.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

  创作动机并不仅仅起到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作用,而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左右着作品的风格与基本价值取向。

  (1)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一部作品内容的深广程度,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如鲁迅写《狂人日记》是通过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来促使人民觉醒。

  (2)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创作技巧是在创作动机指导下选择运用的,不同的创作动机会导致作家选择和锤炼不同的创作技巧。如西方现代派小说多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社会心理。

  (3)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如中国古代的诗词和政论文,它们的创作动机不同,风格也就各不相同。

  35.创作冲动的特征

  (1)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如宗白华对城市“喘息”之声的感觉。这种朦胧的情绪体验来源于诗人的内心深处,诗人只能体验到它们的存在,却无法说出它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2)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作者将现实中的情感转化为创作冲动时,这些情感不再是现实的日常情感,而成了被再度体验的情感。

  (3)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创作冲动将作家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心里现实,从而使他按照一种内在逻辑去思考、去体验。

  36.创作动机的作用

  创作动机并不仅仅起到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作用,而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左右着作品的风格与基本价值取向。

  (1)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一部作品内容的深广程度,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如鲁迅写《狂人日记》是通过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来促使人民觉醒。

  (2)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创作技巧是在创作动机指导下选择运用的,不同的创作动机会导致作家选择和锤炼不同的创作技巧。如西方现代派小说多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社会心理。

  (3)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如中国古代的诗词和政论文,它们的创作动机不同,风格也就各不相同。

  37.创作冲动的特征

  (1)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如宗白华对城市“喘息”之声的感觉。这种朦胧的情绪体验来源于诗人的内心深处,诗人只能体验到它们的存在,却无法说出它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2)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作者将现实中的情感转化为创作冲动时,这些情感不再是现实的日常情感,而成了被再度体验的情感。

  (3)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创作冲动将作家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心里现实,从而使他按照一种内在逻辑去思考、去体验。

  38.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修养

  ①作家的人格修养。由于作家面向社会读者言说,他创作的是能够影响人的文学作品,因此社会有权要求作家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

  ②作家的文化素养。作为从事精神生产活动的人,作家无疑应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要有较好的文化知识基础与基本创作技能。

  ③作家的独特素质。

  a.经常保持创作激情状态。

  b.对生活中那些具有特征的、隐含重要意义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

  c.对语言有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39.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文学价值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价值因素和价值内容,具有多样性。其中,总有一种价值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主导价值。

  (1)文学价值的多样性

  文学价值的多样性是指文学具有多种不同的价值,这既包括文学作品本身价值的多样性,也包括文学作品在读者接受中所显示的多种价值。

  文学价值的评判尺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读者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eg:六朝时期曾经盛极一时的骈文,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价值遭到否定。)

  (2)

  文学的主导价值

  文学的主导价值,是指在文学作品多样性价值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一般来说,文学的思想、伦理、认识等价值常常居于主导地位,它要和审美、语言艺术等价值融合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主导作用。

  (eg: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主导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映。or毛泽东多次赞扬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并强调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无产阶级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论述题

  40.马恩的文艺思想的五个方面:

  (1)关于文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eg:文学

  作品总是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如古希腊的《理想国》《神谱》)

  (2)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把整个人类社会比喻为一座有机统一的建筑,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指出:“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②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人们的社会心理等就是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生活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因素。

  ③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文学艺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关系是就二者的总体关系而言的,这种平衡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eg:18世纪的法国经济上比英国落后,但出现了一大批启蒙主义思想家)(eg:19世纪后半期的挪威和俄罗斯,物质生产显然落后于英法美,在挪威却出现了戏剧的繁荣,在俄罗斯却出现了小说的繁荣。)

  (3)关于文学艺术的特点与艺术生产

  ①文学艺术的特点。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A、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eg《致橡树》)

  B、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eg: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他塑造的阿Q形象是提炼出的很多国人的一个缩影。)

  C、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eg:诗歌的语言要有韵律、声律、节奏等。)

  ②艺术生产。马克思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作家身份具有二重性。当他从属于资本、融入资本主义生产链条之中,他是一个生产劳动者;当他按照自己的天性“同春蚕吐丝一样”去进行自由创作时,他是一位非生产劳动者,是一位真正的作家。(eg:弥尔顿创作《失乐园》时,他按照自己的天性进行自由创作时,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一个非生产劳动者;而当他从属于资本,为了资本家赚钱,而按资本家的需要和口味去进行创作时,他又是一个生产劳动者。)

  (4)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正确认识文学的对象,探讨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一把钥匙。

  ①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学科的根本出发点。

  ②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③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eg:正如鲁迅所说,贾府上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也是推动文艺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5)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

  ①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马克思主张创作要联系文学实际,全面理解和掌握现实主义在叙事文学中的基本原则:“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eg: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塑造了潘先生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批判了社会中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琐庸俗的思想。)

  ②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eg:马克思和恩格斯1859年就剧本《济金根》分别给卡萨尔的信和恩格斯1885年给敏·考茨基的信和1888年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41.经济的发展和文学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实质: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形式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

  (2)主要表现:

  ①艺术生产内部各种艺术形式发展的不平衡。(eg:神话和古希腊史诗创作的衰落。)

  ②整个艺术领域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比如19世纪中叶俄国文学的发达。(eg:18世纪的法国经济上比英国落后,但出现了一大批启蒙主义思想家)或(eg:如19世纪反对农奴制、要求改变落后状态的俄国文学,我国“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等,都反映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因而得到了巨大发展。)

  (3)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

  ①自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工后,像原始社会那样,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的情况消失了,在艺术和经济之间,出现了社会心理等中间环节。

  ②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各部门的发展,除了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之外,它们之间还要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比如宗教对伦理道德规范的影响。

  ③艺术发展除了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外,还有其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比如律诗受沈约“四声八病”影响。

  42.现实主义(举例分析)

  (1)定义:(根据高尔基和恩格斯理论)所谓现实主义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通过形象的真实描写,来揭示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的一种创作方法。

  (2)特征:

  ①要求作家按照生活固有的样子,遵循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真实地反映生活。作家不应以主观意向去改变现实生活。(eg:巴尔扎克,他的《人间喜剧》是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他善于用小说全面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内容丰富,规模宏伟,成为法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②要求作家在如实地反映生活的同时,还要对生活进行提炼和概括,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eg: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他塑造的阿Q形象是提炼出的很多国人的一个缩影。)

  ③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用精雕细刻的写实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子来反映生活,描绘细腻,叙述客观,语言朴素准确。(eg: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善于用细节反映人物性格,从而塑造了潘先生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

  43.列宁文艺思想的五个方面

  在文学理论方面,列宁继承和弘扬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文学传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1)文学发展的方向。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文学事业“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口号。列宁把是否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看作是社会主义文学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学的根本区别,强调“艺术属于

  人民和它必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之间”。

  (2)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写作事业应接受文学事业的领导;列宁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下他愿意写的一切”。

  (酌情写)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文学创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写作事业应当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首先,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必须尊重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次,要把作家团结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再次,要改造旧的文学乃至整个文化出版事业。坚持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和文学的党性原则,并不是要贬低或取消文学创作自由。

  (3)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列宁强调作家艺术家应自觉地、主动地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去观察、体验新的生活、新的感情,努力描绘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典型性格和典型心理。

  (4)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列宁提出“两种民族文化”的观点,他认为在每个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反动阶级代表的腐朽、反动的文化,一种是带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

  (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1908年到1911年,列宁发表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尼·托尔斯泰》、《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等七篇批评论文,从不同层面和方向对列夫托尔斯泰进行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美学的、历史的文学批评传统,并结合俄国文学的实际,创造性地

  运用于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批评之中,为我们开展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

  总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文学发展的方向、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和创作自由、接近工农群众和创造新生活的典型形象、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的五个方面。

  44.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背景

  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集中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中。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时间条件。

  (1)首先,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性质、内容、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境界。

  (2)其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结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努力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3)再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新文艺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传统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和方法,创造新文化。

  45.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1)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2)全面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指明了道路。

  (3)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回答了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4)深入阐述了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基本艺术规律,为文艺创作与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首先,文艺作品应当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

  其次,文艺批评应坚持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统一的原则。

  其三,文艺批评应将作家的动机和作品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

  (5)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繁荣文艺创作和促进文艺发展的基本方针。

  46.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文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著名思想,深入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

  系。

  (1)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2)关于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

  (3)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也就更带普遍性。

  重点第三章

  47.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48.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1认识性。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a.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eg:《诗经》中的风雅颂三个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周代不同阶层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体验。)

  b.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eg:曹禺的《北京人》,高度浓缩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c.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eg:《复活》中对聂

  赫留朵夫在军队中的描写,揭示了沙皇俄国上层贵族不劳而获的生活本质。)

  2倾向性。○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a.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eg:如莎士比亚戏剧中对觉醒后的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的表现。)

  b.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eg:如巴金在《寒夜》中对病态社会中病态人生的描写。)

  3实践性。○文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a.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eg:如《诗经》成为表达政治情绪,施行政治教化的重要手段。)

  b.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eg: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时呼应了土改运动,促进了中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进步。)

  c.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eg:如鲁迅就把文艺比作引导国民精神的“灯火”。)

  49.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情感性。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

  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

  ①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陈诗以展其义”“长歌以骋其情”。

  审美价值评价有三个特征:

  a.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

  情感愉悦的活动。

  b.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eg.人们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虾趣图》,不是为了认识虾的动物学分类特征,而是叹赏画中之虾的活泼与灵动。)c.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总之,对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不能孤立地看,而需要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个体的审美价值评价归根到底同他所处的实际社会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并受到实际利益需求的隐秘推动。

  ②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eg: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2)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文学的情感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文学的形象性则偏重于从审美对象来说。

  ①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eg:如朱自清在《匆匆》中对“时间”做的具象描写。)

  ②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eg:如高尔基《海

  燕》中充满生命气息的海燕。)

  (3)超越性。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有时也被称作文学的理想性。

  ①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a.人在文学中能动地刻画自然,并表达自身感受。b.人在文学中实现对自然的征服。c.人在文学中同自然结为知己。)(eg: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eg:如巴金在创作《家》时就经历了一个从苦难到新生的精神涅槃过程。)

  ③对人自我的超越。(eg:如诗歌对心灵的陶冶作用。)

  50.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1)间接性。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比如中国古人就常用“诗中有画”来赞赏某人的诗作。文学语言在表现形象上的间接性,使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为读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下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eg: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没亲眼看到,很难将诗句中描写的景色想象得那么真切具体。)(2)精神性。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文学在损失了部分感情直观的同

  时,却更加接近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用语言这种最自由的表现手段将精神的深刻和丰富呈现出来。文学的精神性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之中,(

  eg:如《离骚》就反映了忠贞诗人去国离家时的悲怨。)(3)韵律性。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性语言,相对于各种实用语言来说,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节奏和声韵之美。古往今来,作家在创作时都很注重文学语言的韵律美,(eg:如齐梁时期的“四声八病”说和闻一多等诗人对现代诗的韵律之美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51.文学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艺术,而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则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

  52.韵律是语言的固有特征,它是由语言自身的音节、声调、长短等相互呼应、对比所形成的有规律的现象。

  53.几种重要的文学本质观。

  ①摹仿论:对于世界和外在事物进行的一种摹仿。忽略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

  ②表现论:作家情感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和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紧密联系,从而占主导。(18世纪中叶)优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缺点→过于重视情感,以偏概全,忽视了现实生活对情感的重要性。

  ③实用论: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生活有具体的功能和效用。贺拉斯《诗艺》

  ④客体论:索绪尔,形式主义文学观。将文学作品的语言孤立出来,看成独立存在的个体,认为文学作品的本质在于语言。

  ⑤游戏说:认为文学作品的本质就是人类的一种游戏活动。马佐尼最早提出,康德得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席勒说人本身具有两种冲动,形式和感性,游戏冲动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是桥梁。

  优点→强调了文学艺术的无功利性。

  不足→无法解释文学艺术的本质。

  ⑥文化论:英国文化研究学派观点演化而来。研究文学,从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的角度。

  不仅研究文学作品,而且研究影视剧、流行歌曲、通俗文化现象(如海报广告词),不就文学而研究文学。

  8.审美意识形态论:沃罗夫斯基最早提出。

  出现背景:①思想解放在文艺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研究者为力求打破之前形成的关于文艺本质的政治工具论(文学依附在政治上,成了阶级斗争的组成部分,失去了自主性。)而提出这一观点。

  ②八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是有关美的概念被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所熟知。

  ③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思想的再次广泛传播,开拓了研究者的视野。

  ④对中国传统文论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

  54.文学的本质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

  识形态。

篇五: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当代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

  孙蒋涛

  2013-1-1015:05:18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十年来,不仅那些以装置、行为、影像艺术、与国际接轨的所谓“先锋艺术”与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大众发生断裂,就是学院艺术家,也在与画廊、拍卖公司的关系日渐密切的同时,逐渐淡出了社会普通百姓的精神生活,在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中逐渐边缘化。这使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中国的艺术家是否正在疏离迅速变化的中国社会,日益成为孤芳自赏的“小众艺术”群体?

  在这种社会断裂与文化弱势时期,当代艺术家必须调整自己,既要了解传统,也要面对社会完成转型,使艺术创作在当今中国成为既能上承中国历史传统,又能下开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文化样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济、文化也迅速进入了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大趋势之中。但是,经济的发展并不代表文化也同时在进步。也就是说,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在当今中国并不是同步进行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差距,以及关系日趋疏离,导致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断裂。这种断裂,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当然,造成这种社会断裂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主要还是生产力、人的欲望、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了。这三者关系中,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欲望的加强。反之,适度的欲望也会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但是,欲望一旦膨胀就难以自制,而且过度的欲望必然会加剧权力的腐败,导致整个社会利益分配的失衡以及价值体系的混乱。所以,欲望膨胀时,就需要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随时对其发挥管束和引导的作用。

  然而,当今中国的文化状况不容乐观,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自从19世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就一直处在无所适从的窘迫境地。“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传统。再加上十年“**”,那个曾经维系中国社会生生不息的历史传统在人们心中几乎荡然无存。传统文化被打倒之后,也没有重新被扶起来。本土文化的缺位,使西方文化有机可乘。遗憾的是,对西方文化的迷信并没有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相反,由于人们对自由、民主等西方思想的滥用和不切实际的标榜,更增添了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可以说学西方文化,也没有学好。其实与其说没有学好,还不如说直接把西方文化拿过来用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做法并不恰当。此外,虽然马列文化帮助中国走出困境,开出一个新的格局,但是时过境迁,如果还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而不是根据中国国情灵活运用,其在中国的前途也是堪忧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今中国的文化何去何从,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大难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对中国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社会的断裂与文化的弱势,对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缺乏自信加上西方文化潮水般涌入,混淆了人们对艺术的定位与理解,使创作理念失去了指导性的方针。没有一个很好的创作理念做指导,其创作只能是任人摆布,亦步亦趋,容易走“流行风”,其结果就只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艺术界的这种现象,应该说相当普遍的。如西方的小提琴,本来格高典雅,应该是“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但被国内的表演者一表演,就完全变了样。他们盲目学习西方文化,为了舞台表演效果,逐渐加入摇滚元素,结果是不伦不类,不中不西。这种情况,发生在很多艺术门类上。在书画界,日本现代书法、西方现代艺术理念的涌入,对中国本土的传统书法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把书法拉入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之中,出现脱离文字内容、淡化“书写

  性”以及书法家的文化修养、片面强调视觉构成的书法现象。应该说,相对于“书法的本意”,现在人的书法创作水平在下降,同样,赏析水平也在下降。绘画方面,更是如此。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画家对风格样式以及技术层面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逐渐退出了对革命历史与现实社会的密切关注。并且,不去了解与正视“水土不服”这一现象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自然规律,而是盲目学习西方文化,把西方文化中那种以表现个体作为绘画全部生命力的宗旨移植到中国文化上来。最终出现不顾中国现实,不顾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也不顾艺术创作对人产生的影响,而是我行我素,使艺术与社会完全脱离开来。

  近十年来,不仅那些以装置、行为、影像艺术、与国际接轨的所谓“先锋艺术”与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大众发生断裂,就是学院艺术家,也在与画廊、拍卖公司的关系日渐密切的同时,逐渐淡出了社会普通百姓的精神生活,在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中逐渐边缘化。这使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中国的艺术家是否正在疏离迅速变化的中国社会,日益成为孤芳自赏的“小众艺术”群体?当代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与非艺术专业的其他几亿人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对此,他们很少考虑,也很少有画家关注到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剧变。很显然,这样的艺术创作最终只能在脱离社会的同时也为大众所忽视。

  在这种社会断裂与文化弱势时期,当代艺术家必须调整自己,既要了解传统,也要面对社会完成转型,使艺术创作在当今中国成为既能上承中国历史传统,又能下开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文化样式。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二者完全汇通、合二为一的。在道德教育中,尤其突出强调一个人的责任意识,这同样也可以用在艺术创作上。这就是讲,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

  艺术的社会作用和政治意义的。从历代艺术的发展来看,真正的艺术都不是孤立的,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紧紧围绕时代来发展的。艺术家通过某一具体艺术表达的个体意识,事实上也是整个时代所共同追求的。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现象。换言之,艺术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

  例如,传统绘画主要通过故事情节、历史典故等比较通俗易懂的现实画面来引导人们的善恶观念,进而起到移风易俗的社会作用。古代诗歌艺术当中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序》)也说的是这个意思。后来汉代儒家把“诗”的这个特点具体化为“美刺”,强调“诗”是对帝王的某种委婉的讽谏劝诫工具,更加突出了“诗”的社会意义。“诗”的这个传统也波及到其他文学样式。唐代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及韩愈的“文以载道”,均强调了诗词等文学形式的社会作用和政治意义。虽然在魏晋时期,有许多文学家参加了绘画活动,加强了绘画的技术性和文学性,使得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可供欣赏的艺术,但是,绘画的发展与存在始终没有离开过社会和政治。即便后来文人画强调个体的张扬,看似与促进社会和谐无关,但是其“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自娱“墨戏”,从另一个方面帮助化解因社会关系紧张带来的矛盾,也起到了维护社会安稳的作用。表面上看,绘画的这两种功能相互抵触,实质上目的相同。在后来的发展中,人们为了突出绘画的自我怡情作用,而有意识地扩大了两者的差异。实质上两者虽然入手处相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政治社会服务。

  站在这个角度,本文认为当代艺术创作应当突出社会责任意识与政治功能。否则,任何艺术创作都只是脱离社会与大众的无头苍蝇,既无方向最终也容易撞得头破血流而被淘汰出局。当然,古今差异的出现,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有着很大

  的关系。虽然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有着历史规律方面的因素,但是人们欲望的无穷膨胀以及对文化熟视无睹的惰性,却是艺术在现代发生断裂的根本原因。人们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同时,似乎也在不同程度地努力改变这个局面。而现代人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不但需要无畏的担当精神,还需要奋起拼搏不受时下风气与利益左右的勇气。惟其如此,当代艺术创作才可以凸显中国文化的固有精神,使艺术不仅能用于陶冶性情、体悟人生,而且还能起到维护社会安稳的作用。

篇六: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

  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隔)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10。创作冲动: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创作冲动推动着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没有创作冲动也就不会产生艺术创作活动。

  11。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14。艺术构思的过程①形成作品整体框架→②设计具体艺术形象→③安排情节的演变(eg。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以解放军一个军为单位设置故事的整体构架,围绕涟水战役及孟良崮战役而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了以军长沈振新为核心的层次分明、生动感人的革命军人群像。)

  15.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对选定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是生活素材上升为艺术形象的必经之途。

  一般说来艺术概括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和艺术变形三种方式。

  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eg《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之智,写关羽张飞之勇,都是集中了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事情。(eg:《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之智,写关

  羽张飞之勇,都是集中了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事情。)

  艺术简化:是作家对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eg: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少总多。(eg:“以少总多”,如《诗三百》里“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不同于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过程。(eg: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或,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16.艺术(文学)情感: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作家视为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的灵魂.17.艺术想象:艺术想象是指文艺活动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特点:超越时空的特性、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18。艺术想象的特点(基本特征):①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eg。《青海的草》里由马蹄声联想到捣衣声,把人的思维从草原这个环境立时拉到长安.)②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eg。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9。艺术想象的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根据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三大类:

  (1)再现性想象是主体对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

  (2)创造性想象是指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作家还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其生活原型的艺术形象来。

  (3)相似性想象是作家由一物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它在心理学上的依据是联想,也有人将这种想象称为类比性想象。

  20。再现性想象:是主体对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

  21.艺术理解:艺术理解,是指创作主体融合了形象和情感的理性思维活动。

  22。构思:构思是作家调动各种心理机能将纷乱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的艺术世界的过程.23。回忆: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回忆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积极地和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常用的回忆方式:①直接回收法②依次序扫描法③按层次推论法。

  24。沉思: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内心某个形象或意念的深沉思索。

  25。艺术沉思的本质:是艺术情感的酝酿过程.(不是外在客观环境,而是内心体验。)

  26.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指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察与感受.

  27.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理特征,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28。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没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家的创作个性与独创性直接相关。(eg:孙犁《荷花淀》里描写的水乡美景,如诗如画饱含情感的文字是独属于孙犁的。)

  西方的形式主义:科学研究文学作品的发展→语言:①俄国:(雅克布逊:有了转喻能交流,艺术作品多富有隐喻性—-文学性

  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主要研究共识性②法国:研究语言深层结构→分为表层与深层→可写新文本,可读新文本→古典经典③新批评→(A。英:瑞恰兹、燕卜逊→语言的奇异性B。美:耶鲁***→反讽、张力→形成特有的语言形式)

  小题:

  29.马恩的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0.马恩文艺思想的来源:马恩文艺思想总体上是对再现论文艺观的继承和创造。

  31.马克思的作品:写给燕妮的爱情诗、《斯科尔皮昂和菲利克斯》、《乌兰内姆》

  32.恩格斯的作品:《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致斐

  拉萨尔》、《致敏

  考茨基》《致玛

  哈克奈斯》《致保

  恩斯特》

  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

  33.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1)文学功能的整体性。(eg:孔子说“兴观群怨”,讲的就是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

  (2)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

  最基本的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此外还有凝聚功能、益智功能、心理补偿功能等。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功能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具有整体性,体现在文学对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1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eg:《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发掘的史料,极具史学价值。)

  就作家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作家在饱含情感的审美状态中进行文学创作来实现的。

  就读者方面来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活动和获得的体验来实现的.错误!教育功能: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广义地讲文学的教育功能

  还包括文学具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和教化功能在内。(

  eg: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对于小说《红楼梦》里所描写的时代来讲,显然具有某种违背领教道德的反叛性,林黛玉听后才产生了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审美体验。获得“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教育意义。吴丹婷在某种程度上,唱出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和人性自由的赞歌.这种超越于历史局限之上的道德眼光,使《牡丹亭》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度.)文学的教育功能与文学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

  eg:爱国主义教育,读《正气歌》,为文天祥的气节折服,民众的爱国热忱从而被唤醒。)

  文学的教育功能植根于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文学反映和表现的对象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在于文学对生活的反应和表现中渗透着作家爱憎赞否等思想感情倾向,自然成为一种对读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错误!审美功能:a.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文学的审美功能具有历史性。因为文学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文学审美功能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情趣、健全审美观念、升华精神境界、优化心理结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文学的审美功能,实际上是文学实现其他功能的中介。另一方面,文学的审美功能又是以情感为中心的整体性概念,它是文学各种功能协调统一的重要条件。

  文学审美功能的类型:①悲剧型②喜剧型③优美型④阳刚型(豪放派,边塞诗)

  (诗经中的《硕鼠》,对统治者坦率的控诉,从而在读者心中形成巨大的情感张力,使这首诗在审美上的力度得到了加强.)

  ○,4娱乐功能:文学的娱乐功能指的是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体快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文学娱乐功能的主要特点是让接受者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快乐感。

  主观动机并不在于直接获取某一门类的知识,也不是为了接受作家的训诫,而往往是为了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eg: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就借顽石之口说“市井俗人爱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

  娱乐功能的含义是多方面的:a。它具有生理满足的意义,并主要是一种想象化的满足。

  b。文学的娱乐功能有着益智的特点。

  c。文学的娱乐功能最终应该指向高雅的格调。

  文学的娱乐功能,有助于文学其他功能的实现,文学价值的实现不能靠强制的手段,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常常是寓教于乐,就是把文学的

  教育功能,渗透在于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当中。(

  eg。古罗马的贺拉斯说过:“是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34。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

  创作动机并不仅仅起到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作用,而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左右着作品的风格与基本价值取向.(1)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一部作品内容的深广程度,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如鲁迅写《狂人日记》是通过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来促使人民觉醒。

  (2)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创作技巧是在创作动机指导下选择运用的,不同的创作动机会导致作家选择和锤炼不同的创作技巧。如西方现代派小说多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社会心理。

  (3)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如中国古代的诗词和政论文,它们的创作动机不同,风格也就各不相同。

  35.创作冲动的特征

  (1)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如宗白华对城市“喘息”之声的感觉。这种朦胧的情绪体验来源于诗人的内心深处,诗人只能体验到它们的存在,却无法说出它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2)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作者将现实中的情感转

  化为创作冲动时,这些情感不再是现实的日常情感,而成了被再度体验的情感。

  (3)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创作冲动将作家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心里现实,从而使他按照一种内在逻辑去思考、去体验。

  36。创作动机的作用

  创作动机并不仅仅起到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作用,而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左右着作品的风格与基本价值取向。

  (1)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一部作品内容的深广程度,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如鲁迅写《狂人日记》是通过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来促使人民觉醒.(2)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创作技巧是在创作动机指导下选择运用的,不同的创作动机会导致作家选择和锤炼不同的创作技巧.如西方现代派小说多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社会心理。

  (3)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如中国古代的诗词和政论文,它们的创作动机不同,风格也就各不相同.37。创作冲动的特征

  (1)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如宗白华对城市“喘息"之声的感觉。这种朦胧的情绪体验来源于诗人的内心深处,诗人只能体验到它们的存在,却无法说出它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2)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作者将现实中的情感转化为创作冲动时,这些情感不再是现实的日常情感,而成了被再度体验的情感。

  (3)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创作冲动将作家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心里现实,从而使他按照一种内在逻辑去思考、去体验。

  38。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修养

  ①作家的人格修养。由于作家面向社会读者言说,他创作的是能够影响人的文学作品,因此社会有权要求作家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

  ②作家的文化素养。作为从事精神生产活动的人,作家无疑应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要有较好的文化知识基础与基本创作技能。

  ③作家的独特素质。

  a.经常保持创作激情状态。

  b。对生活中那些具有特征的、隐含重要意义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

  c。对语言有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39。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

  文学价值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价值因素和价值内容,具有多样性.其中,总有一种价值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主导价值.(1)文学价值的多样性

  文学价值的多样性是指文学具有多种不同的价值,这既包括文学作品

  本身价值的多样性,也包括文学作品在读者接受中所显示的多种价值。

  文学价值的评判尺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读者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eg:六朝时期曾经盛极一时的骈文,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价值遭到否定。)

  (2)

  文学的主导价值

  文学的主导价值,是指在文学作品多样性价值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一般来说,文学的思想、伦理、认识等价值常常居于主导地位,它要和审美、语言艺术等价值融合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主导作用.(eg: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主导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映.or毛泽东多次赞扬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并强调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无产阶级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

  论述题

  40。马恩的文艺思想的五个方面:

  (1)关于文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eg:文学作品总是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如古希腊的《理想国》《神谱》)

  (2)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把整个人类社会比喻为一座有机统一的建筑,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指出:“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②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人们的社会心理等就是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生活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因素.③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文学艺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关系是就二者的总体关系而言的,这种平衡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eg:18世纪的法国经济上比英国落后,但出现了一大批启蒙主义思想家)(eg:19世纪后半期的挪威和俄罗斯,物质生产显然落后于英法美,在挪威却出现了戏剧的繁荣,在俄罗斯却出现了小说的繁荣。)

  (3)关于文学艺术的特点与艺术生产

  ①文学艺术的特点.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A、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eg《致橡树》)

  B、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eg: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他塑造的阿Q形象是提炼出的很多国人的一个缩影。)

  C、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eg:诗歌的语言要有韵律、声律、节奏等。)②艺术生产。马克思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作家身份具有二重性。当他从属于资本、融入资本主义生产链条之中,他是一个生产劳动者;当他按照自己的天性“同春蚕吐丝一样"去进行自由创作时,他是一位非生产劳动者,是一位真正的作家。(eg:弥尔顿创作《失乐园》时,他按照自己的天性进行自由创作时,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一个非生产劳动者;而当他从属于资本,为了资本家赚钱,而按资本家的需要和口味去进行创作时,他又是一个生产劳动者.)

  (4)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正确认识文学的对象,探讨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一把钥匙。

  ①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学科的根本出发点.

  ②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③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eg:正如鲁迅所说,贾府上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也是推动文艺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5)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

  ①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马克思主张创作要联系文学实际,全面理解和掌握现实主义在叙事文学中的基本原则:“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eg: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塑造了潘先生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批判了社会中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琐庸俗的思想。)

  ②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eg:马克思和恩格斯1859年就剧本《济金根》分别给卡萨尔的信和恩格斯1885年给敏·考茨基的信和1888年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的典范。)

  41。经济的发展和文学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实质: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形式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

  (2)主要表现:

  ①艺术生产内部各种艺术形式发展的不平衡.(eg:神话和古希腊史诗创作的衰落。)

  ②整个艺术领域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比如19世纪中叶俄国文学的发达.(eg:18世纪的法国经济上比英国落后,但出现了一大批启蒙主义思想家)或(eg:如19世纪反对农奴制、要求改变落后状态的俄国文学,我国“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等,都反映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因而得到了巨大发展.)

  (3)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①自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工后,像原始社会那样,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的情况消失了,在艺术和经济之间,出现了社会心理等中间环节。

  ②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各部门的发展,除了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之外,它们之间还要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比如宗教对伦理道德规范的影响。

  ③艺术发展除了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外,还有其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比如律诗受沈约“四声八病"影响。

  42.现实主义(举例分析)

  (1)定义:(根据高尔基和恩格斯理论)所谓现实主义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通过形象的真实描写,来揭示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的一种创作方法.(2)特征:

  ①要求作家按照生活固有的样子,遵循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真实地反映生活。作家不应以主观意向去改变现实生活.(eg:巴尔扎克,他的《人间喜剧》是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他善于用小说全面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内容丰富,规模宏伟,成为法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②要求作家在如实地反映生活的同时,还要对生活进行提炼和概括,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eg: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他塑造的阿Q形象是提炼出的很多国人的一个缩影。)

  ③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用精雕细刻的写实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子来反映生活,描绘细腻,叙述客观,语言朴

  素准确。(eg: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善于用细节反映人物性格,从而塑造了潘先生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43。

  列宁文艺思想的五个方面

  在文学理论方面,列宁继承和弘扬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文学传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1)文学发展的方向。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文学事业“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口号。列宁把是否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看作是社会主义文学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学的根本区别,强调“艺术属于人民和它必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之间”.(2)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写作事业应接受文学事业的领导;列宁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下他愿意写的一切”.(酌情写)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文学创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写作事业应当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首先,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必须尊重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次,要把作家团结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再次,要改造旧的文学乃至整个文化出版事业。坚持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和文学的党性原则,并不是要贬低或取消文学创作自由。

  (3)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列宁强调作家

  艺术家应自觉地、主动地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去观察、体验新的生活、新的感情,努力描绘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典型性格和典型心理。

  (4)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列宁提出“两种民族文化”的观点,他认为在每个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反动阶级代表的腐朽、反动的文化,一种是带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

  (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1908年到1911年,列宁发表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尼·托尔斯泰》、《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等七篇批评论文,从不同层面和方向对列夫托尔斯泰进行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美学的、历史的文学批评传统,并结合俄国文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于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批评之中,为我们开展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总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文学发展的方向、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和创作自由、接近工农群众和创造新生活的典型形象、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的五个方面.44。

  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背景

  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

  设初期,集中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中.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时间条件.(1)首先,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性质、内容、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境界。

  (2)其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结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努力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3)再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新文艺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传统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和方法,创造新文化。

  45.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1)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

  本方向.(2)全面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指明了道路。

  (3)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回答了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4)深入阐述了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基本艺术规律,为文艺创作与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文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首先,文艺作品应当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

  其次,文艺批评应坚持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统一的原则。

  其三,文艺批评应将作家的动机和作品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5)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繁荣文艺创作和促进文艺发展的基本方针。

  46。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文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著名思想,深入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1)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2)关于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

  而是“流”,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

  (3)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也就更带普遍性。

  重点第三章

  47。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48.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1认识性。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a.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eg:《诗经》中的风雅颂三个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周代不同阶层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体验。)

  b。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eg:曹禺的《北京人》,高度浓缩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c.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eg:《复活》中对聂

  赫留朵夫在军队中的描写,揭示了沙皇俄国上层贵族不劳而获的生活本质。)错误!倾向性.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a。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eg:如莎士比亚戏剧中对觉醒后的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的表现。)

  b。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eg:如巴金在《寒夜》中对病态社会中病态人生的描写。)3实践性。文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a。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eg:如《诗经》成为表达政治情绪,施行政治教化的重要手段。)

  b.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eg: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时呼应了土改运动,促进了中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进步。)

  c.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eg:如鲁迅就把文艺比作引导国民精神的“灯火”。)

  49.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

  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情感性。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

  ①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陈诗以展其义”“长歌以骋其情”。

  审美价值评价有三个特征:

  a.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

  情感愉悦的活动。

  b。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eg。

  人们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虾趣图》,不是为了认识虾的动物学分类特征,而是叹赏画中之虾的活泼与灵动。)c.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总之,对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不能孤立地看,而需要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个体的审美价值评价归根到底同他所处的实际社会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并受到实际利益需求的隐秘推动.②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eg: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2)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

  映社会生活的特性.文学的情感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文学的形象性则偏重于从审美对象来说.①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eg:如朱自清在《匆匆》中对“时间”做的具象描写.)②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eg:如高尔基《海燕》中充满生命气息的海燕。)

  (3)超越性。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有时也被称作文学的理想性.①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a。人在文学中能动地刻画自然,并表达自身感受.b。人在文学中实现对自然的征服。c。人在文学中同自然结为知己。)(eg: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eg:如巴金在创作《家》时就经历了一个从苦难到新生的精神涅槃过程。)

  ③对人自我的超越.(eg:如诗歌对心灵的陶冶作用。)

  50。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1)间接性.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

  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比如中国古人就常用“诗中有画"来赞赏某人的诗作。文学语言在表现形象上的间接性,使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为读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下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eg: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没亲眼看到,很难将诗句中描写的景色想象得那么真切具体。)(2)精神性.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文学在损失了部分感情直观的同时,却更加接近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用语言这种最自由的表现手段将精神的深刻和丰富呈现出来。文学的精神性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之中,(  eg:如《离骚》就反映了忠贞诗人去国离家时的悲怨.)

  (3)韵律性。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性语言,相对于各种实用语言来说,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节奏和声韵之美。古往今来,作家在创作时都很注重文学语言的韵律美,(eg:如齐梁时期的“四声八病”说和闻一多等诗人对现代诗的韵律之美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51.文学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艺术,而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则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

  52。韵律是语言的固有特征,它是由语言自身的音节、声调、长短等相互呼应、对比所形成的有规律的现象。

  53。几种重要的文学本质观。

  ①摹仿论:对于世界和外在事物进行的一种摹仿。忽略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

  ②表现论:作家情感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和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紧密联系,从而占主导。(18世纪中叶)

  优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缺点→过于重视情感,以偏概全,忽视了现实生活对情感的重要性。

  ③实用论: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生活有具体的功能和效用。贺拉斯《诗艺》

  ④客体论:索绪尔,形式主义文学观.将文学作品的语言孤立出来,看成独立存在的个体,认为文学作品的本质在于语言。

  ⑤游戏说:认为文学作品的本质就是人类的一种游戏活动。马佐尼最早提出,康德得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席勒说人本身具有两种冲动,形式和感性,游戏冲动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是桥梁。

  优点→强调了文学艺术的无功利性.不足→无法解释文学艺术的本质。

  ⑥文化论:英国文化研究学派观点演化而来。研究文学,从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的角度。

  不仅研究文学作品,而且研究影视剧、流行歌曲、通俗文化现象(如

  海报广告词),不就文学而研究文学。

  8。

  审美意识形态论:沃罗夫斯基最早提出。

  出现背景:①思想解放在文艺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研究者为力求打破之前形成的关于文艺本质的政治工具论(文学依附在政治上,成了阶级斗争的组成部分,失去了自主性。)而提出这一观点.②八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是有关美的概念被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所熟知。

  ③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思想的再次广泛传播,开拓了研究者的视野。

  ④对中国传统文论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

  54。文学的本质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篇七: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导言

  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研究方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

  第一章

  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家应继承和弘扬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更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趋势,这是二人文学创作论的主要思想。2、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包括文学理论研究的原理、原则、方法和问题等。他们科学地总结文学发展规律,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学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也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第二章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在这点上,他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他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因此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应该更多地从现实生活

  中汲取营养。

  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毛泽东关于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六个更”即文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思想,是对前人关于艺术美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深刻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既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正确方法,又为我们鉴赏和评价文艺作品提供了美学原则。

  第三章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审美属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2、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活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对人自我的超越。

  语言艺术:文学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1、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2、文学的精神性,是指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之中。3、文学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学和其他艺术一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世界在人类观念领域的反映,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那些主要特征

  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3、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1、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

  2、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1、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2、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3、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第四章

  文学价值

  文学功能

  何为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文学价值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家的创造为文学价值提供了基础,读者的阅读接受使文学价值成为现实,因此文学价值的生成包含两个重要环节,即文学价值的创造和文学价值的实现。

  文学价值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从客观方面讲,文学的价值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变现与升华。从主观方面讲,文学是人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文学价值的最终实现是通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的。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

  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为什么说审美功能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

  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文学审美功能是由文学的审美本性决定的。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讲,审美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第五章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过程:1、行程作品整体构架2、设计具体艺术形象3、安排情节的演变

  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艺术概括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和艺术变形三种方式。

  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简化是作家对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

  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统摄作用:1、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2、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文学创作的核心。3、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成分。艺术情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如何。

  创作个性是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理特征,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为什么说生活体验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体验是指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察与感受。一般来说,作家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对生活的理解就越深刻,这对他的创作就越有利。鲁迅的人生经历和独到体验是他下小说的前提条件。作为晚清破落家庭出身的人,鲁迅亲眼目睹了旧式文人的迂腐不堪及其对科举的热衷,如此才能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孔乙己这样不朽的文学形象。他曾经成活在农村,接触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对它们的触景有着深刻的同情和了解,如此才可以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这样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大有成就的创作者都是有着极为深刻的人生体验的人。

  如何处理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作家的创作需要自由,但并不意味着不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既要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看上去是矛盾的。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在于,作家要通过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使社会责任成为自己的内心使命而不是外在强制。当作家的人格立项与社会进步的趋势相一致时,当他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时,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在他身上也就自然地统一起来了。责任和义乌不会限制自由,而且只有通过责任和义乌,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推荐访问: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 自由 责任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