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7篇

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7篇

时间:2022-11-13 17:5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7篇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女娲传说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摘要】:本文通过女娲的传说从侧面描写中国古代人民对于水患的抗争与治理,和对于上古时代恶劣的生活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7篇,供大家参考。

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7篇

篇一: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女娲传说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摘要】:本文通过女娲的传说从侧面描写中国古代人民对于水患的抗争与治理,和对于上古时代恶劣的生活环境的不断适应和改造,以及古代婚配制度的发展,体现了我国上古时代的人民大无畏的精神。

  【关键词】:女娲民族精神抗争自强不息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争帝,共工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但是,山林是兽类的领地,它们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向人类发起疯狂的攻击。又有许多人被野兽咬死,吃掉。人类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有的被凶猛的野兽和大鸟杀害,人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千年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经过这场浩劫,人类幸存者已经很少。为了使人类能再次发展增多,女娲便以黄土和泥,用双手捏起泥人来。最终使得人类能够正常的繁衍下去。

  女娲收集了大量芦草烧成灰堵住洪流,折射出来的,应该是母系氏(部)族社会时的人类,在自己女性首领带领下,进行较大规模的“止淫水”的治水历史。同时,这样大规模的早期治水也反映出了,女娲时代的汉族,母系氏(部)族社会农耕文明的繁荣情景。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母系氏族社会不比父系氏族社会差,这也是对男女平等最好的证明。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男女两性才有可能形成真正和谐的互补关系。而女娲与伏羲的爱情故事以及“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婚配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上古时代,生产力发展低下,人口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收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面临着自然灾害和猛兽的侵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民生活最大的任务就是和大自然作斗争,原始居民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也为中华古代民

  族精神的萌芽创造了社会条件。因而在应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挑战中逐渐培养出中华原始祖先勤苦耐劳、自强不息、勇敢顽强的奋斗精神。原始居民使用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这就决定了氏族社会没有财产,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生产资料归氏族集体所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在这一社会基础上,诞生了原始集体主义,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同时也锻炼出团结一致、互助合作和原始平等道德精神。

  我们可以看出,神话尽管是由人们的想象、幻想构成,但它都是以现实生活作基础,是先民们探索自然、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凝结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凝结着人们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因而,这种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民族精神也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也将伴随着我们世代相承,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中不灭的光辉。

  作为古文明的遗存,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像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所在,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淮南子览·览冥训》

  《风俗通》

  《史记·补三皇本纪》

篇二: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浅谈“女娲补天”的深层内涵探析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女娲,深为华夏儿女而熟知,她是上古神话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传说女娲不仅是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并且利用黄土仿造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因此女娲一直是受到中华儿女尊重的创世之神。

  “女娲补天”这一则著名的神话故事,是我们自小就耳濡目染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这样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三句话简单形象的级描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四级,九州,天,地,火,水,猛兽,鸷鸟。一片水深火热,以及劳动人民的恐惧和无助。而之后的,“苍天补”后,相同的事物,却是用上了淫水,蛟虫。这里就生动的表现出了劳动人民此时的兴奋对女娲的崇拜之情。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这里出现的女娲形象则是一个不畏凶险而不畏险阻,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苍生的,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往更深次之中来说,表达了神话创造者,即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自豪,更是通过女娲补天的过程曲折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歌颂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勇气、坚强、无谓的精神。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记载了女娲开辟之功,同时,女娲还是人类的创造者。这就要提到另一则与女娲有关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东汉古籍《风俗通》中有关于女娲造人的如下记载:“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这里神话则是虚构了人类的产生,并且对于人类的社会等级进行了解释。

  我们知道神话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认识能还极其有限,从而通过主观的幻想来解脱征服自然的历史条件下而诞生的。正如马克思在谈到希腊神话所说的:“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女娲补天的神话体现的正是人类在受到自然的威胁,在大自然的巨大力量面前渺小无力。在神话的这个时候,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还是相当的低下,在大自然的巨大的力量面前,人类还远远的不具备与自然抗衡的能力,人类总是显得渺小与无力。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自然作为人的异己力量而存在,人类在它身上看到的不是生命的希望,而是生命的毁灭。在这巨大的力量面前。出现了神明的女娲娘娘,她凭借着伟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为人类创造了生存的空间。这不仅表现了人们对于女娲的敬重,更是表现了对于大自然的不畏惧和战胜自然的决心。

  联系上古神话的知识,我们知道,“女娲补天”和“女娲造人”都是属于始祖神话,而人类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女性形象作为人类崇拜和推崇的始祖?

  首先,我们知道有关于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女娲时代的汉族,正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

  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汉族,基本上是按母亲的世系进行传承的,甚至在汉文古籍中说他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根据这些神话中对于女娲的描写可以看出,女娲的形象是慈祥的人类母亲,她伟大的,神圣的,并且拥有人的感情,是一个有着奇异神通而又辛勤劳作的妇女。

  所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表现在中国原始处民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不屈的精神,勇于向大自然挑战,且人类必然会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这种精神闪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屈,奋发进取的刚健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华夏儿女的身上。而同时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更是体现了远古氏族在母系社会时对于女性地位的承认,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

篇三: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在讨论等相关的活动中合作学习,把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激发阅读

  的兴趣,了解神话的知识,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相关的资料进行迁移和查找,积累

  重点文言词句。

  3.学习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

  把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神话创作中想象和夸张手法运用的合理性。

  一、知识拓展,导出新课内容

  据《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也就是说,开天辟地刚完成时,地上没有人,女娲便用黄土加水和泥做人,由于地太广阔,一个一个地做人太慢了,于是女娲把绳放入泥中,然后把绳子举起来,绳子上的泥分散甩出去,就成为许许多多的人。在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女娲用泥土造人的美妙神话故事的几百年之后,上帝造人和其他的神造人的说法才随各自的宗教传入我国,上帝造人和其他的神造人自然不是真实存在的事实,都同女娲造人一样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神话故事。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女娲不但是一位造物主,而且还是一位救世主,请看课文《女

  娲补天》。

  一、朗读课文,研究如下词语的含义

  四极

  九州

  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

  颛民

  鸷鸟

  攫

  鳌

  淫水

  涸

  狡虫

  二、和学生一起翻译文章,以学生为主。

  三、试将本则神话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往古之时——攫老弱。)这一层是故事的开端,渲染弥天大灾,交

  代女娲补天的背景。第二层(于是——止淫水。)这一层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写女娲补天平灾。第三层(苍天补——颛民生。)这一层是故事的结局,写灾后

  天下太平。(板书)

  四、分析讨论女娲的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1.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的经过。(三个学生左右)

  2.根据课文,先用文中的话描述女娲补天前后世界的状态分别是怎样的;再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看完课文,你心底涌起的感情是怎样的?

  4.举例说明文中你最欣赏的夸张或想象的描写。

  5.第一层渲染弥天大灾的作用是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越是灾难深重人类濒于生存绝境,越能突显女娲的勇敢无畏,拯救世界的神

  力和功德。本段描写对女娲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铺垫和反衬的作用。

  对偶。

  6.找出第二层的八个动词,说说这些动词对塑造女娲形象的作用。

  ——“炼”“断”“杀”“积”,写出强烈的责任心、救民犯险的精神和勇敢果

  决、大无畏的英雄形象。“补”“立”“济”“止”,写她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救世平灾。

  7.第三层语言有何特点?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六个整齐划一的主谓短语构成一组排比句,照应上文极写天下太平,展示了

  伟大女神为人类生存创造的升平世界,进一步颂扬女娲的伟大功绩。

  8.概括本则神话的主题。

  ——歌颂伟大女神整治天地,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使民生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丰功伟绩。艺术地表现出女性在远古社会劳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

  社会生活里的伟大贡献,是中华民族勇敢、善良、勤劳、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

  精神的赞歌。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创作一则神话故事,字数不限。

  2.预习其他几则神话。

  拓展思考

  1.请你概括一下什么是神话。神话常用哪些创作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

  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

  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神话。

  ——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2.神话中为什么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构建情节呢?

  ——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人们看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无法

  解释,于是就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具有主宰自然的伟力的“神”的形象。

  3.读了神话后,说说女娲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

  女娲是上古先民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塑造的一位勇敢智慧的补天女神。在这段神话

  传说中,女娲与“火”斗,与“水”斗,与“猛兽”“鸷鸟”斗,与“水怪”斗,同时她改造天地,具有过人的胆识和异常雄伟的气魄。女娲形象正是上古先民

  积极征服大自然的可贵精神的象征。

  相关资料:女娲补天的由来

  人类产生的最初,社会安定和谐,生活过得其乐融融,但是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战争和灾害接踵而来,而最让人类感到恐慌和无助的一次就是天破了一个洞,人类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与此同时,人类的生活秩序也遭到了严重地破坏。在此时,人类的母亲女娲,亲眼看见了自己的子民所经历的一切,她感到非常痛心,为了使人类免受灾难的威胁,下定决心,把天填补完整。女娲补天这一神话传说,实际上反映的是古人类对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现象的思考,早期,大地震使天崩地裂、洪水泛滥,与之俱来的还有暴雨的袭击,这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成了上古人类的心头之谜。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他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自然地就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解释原因。“四极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塌下来的意思,暴雨天经常会雨雾缭绕、阴云密布,天空的能见度很低,这时候看到的天则是灰蒙蒙的一片,天看起来像是要塌下来的感觉。而“九州裂”则跟地震有关联,早期的人类根本无法预测大地震到来的时间,大地裂开以后,人们会十分恐慌,即使科技发达的今天,面对地震人们仍然感到无力对抗。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实际就是人们解释自然灾害原因的一种原始思维方式,对于无力改变的现实,他们祈祷出现一位英勇无比、法力无边的人物来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候创造了人类的女娲则是拯救人类的最佳人选,而女娲补天的工具并非人们凭空想象而来,五色石、鳌足及芦灰具有某种代表性,应该与人类早

  期的生产方式有关,同时也是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人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对抗自然灾害的最直接的方式。

  中国的神话传说,记载的人物大都拥有非凡的外表和超群的本领,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而这些神话人物并不是凭空存在的,有些是有原型人物的,他们身上的品质可能是众多人物品质的集合,通过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他们的形象才逐渐高大了起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将他们神化,使得他们的功绩为后人所熟知。透过历史的长河,女娲补天神话传说的出现,使我们感受到上古人类对大自然怀有一种十分质朴的情感,在他们的观念里,自然界是非常神奇的,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着非同寻常的规律。人们将女娲尊称为人类的母亲,赋予女娲超乎寻常人的本领,这正体现了特定时期内我国古代先民对于人类产生的较为朴素的认识,也是早期人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探索。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相传上古时期,始祖女娲就是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长期以来形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女娲文化。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一是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传承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实现民族大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体现了奇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物结局

  根据《山海经》,女娲在肉身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有人认为,其寓意是说女娲肉身死后被人吞食,原始部落的人感觉吃下自己祖先或族中受尊敬的人会有安全感。另据传说,女娲死后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故西华县又名娲城。传说女娲灵魂后来升天,由神兽白矖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天宫,成为天神。

篇四: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女娲精神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作者:江山河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2期

  女娲故事在我国传播甚广,其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但传说毕竟在传播中成为故事,而故事保留在故事本身的居多,对于精神境界的探究也自然少了些深化的意蕴与意味。严淑华教授的著作、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女娲与女性:基于河北涉县娲皇宫与女娲神话的研究》,再次打开了我沉寂的思绪,促使我对女娲故事的重新思考,严教授的这个思考角度,不论从女性自身,还是我们作为男性对女性的关注与关切都是能够让人耳目一新的新视角。

  女娲时代与传说中的内容虽离我们远去,但有关女娲的故事,很多华夏儿女耳熟能详,并结合现实中的现象或问题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既是远古的传说,又带有时代的影子和色彩。女娲传说留给我们的精神一直值得我们深深地回味与沉思,是人类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对人类的启迪与贡献也是无以能比的。严淑华教授在研究中,用现实中现象进行具体考证研究,把现象与故事相比较,历史线索清晰,现实遗留的生活景象有了扎实的来源根由,说明了文化与文明的传承紧密相联性和不可脱节性,从这些生活的描述中,我们感觉到农耕生活单纯的美好,并体会纯朴的情感在社会荡涤中的升华,为人们的理念、观念、行为、习惯贯穿了一条生活的红线。

  从故事与传说中,严淑华教授能够进行史思结合,特别是在永久的故事传说中体味现代性,这是其著作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受到来自各方的思潮与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渗透,社会生活正在多样化的繁衍,人们的思想意识在远古与现代之间碰撞、融合,人们的追求与远古时代虽有不同,但从精神的层面上,还有许多交叠与贯通,还会燃化为熊熊的烈炎,让人类奋斗的激情不断迸发,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完美与幸福。

  女性作用的辩证分析与考量是严淑华著作的又一明显特征。严淑华自身作为女性,并不跟从于已往研究中强调的女性地位,而是能够结合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和女娲时代的特征进行辩证分析与思考。女娲作为历史神话中神奇、伟大而善爱的母亲形象,昭示着人们对人类与社会的爱永远超越自身、超越家族、超越狭獈的意识框架,勇于牺牲,以大局意识统领一切,那种高瞻远瞩的境界、宏观大略的气魄、战天斗地勇气和精神,正是新时期前行的动能,是我国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作为母系氏族首领的女娲,其女性特有的品质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与发挥,与社会的需求、时代的需要和其价值的社会体现紧密相关,一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显现其人性的特征和作用,一个人的作用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中才能发挥出来,也才能被群众所承认并得以弘扬。诚然,社会发生了翻来覆地的变化,当代是一个男权为主的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或压抑,但这不能改变女性为社会贡献的勇气和可能,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也是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条重要的路径,以此为借口,来否定女性,是社会所不能容许的。然而,相对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来讲,现代女性发挥作用的条件更为复杂,但机会和可能却增加了很多,辩证看待女性社会作用,对于社会的平衡与和谐都是至关重要的。女性自身也应该正视自己的社会方位,找到发挥自身能量的有效途径。

  女娲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随着历史变化的只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其根基性、根本性和精神实质永远和时代紧紧相联,并演绎出新的动人篇章。历史条件的变化,改变不了女性的本性,女性的柔美与柔中有钢的坚韧一代一代传承,并成为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女娲相关研究很多,严淑华教授能够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与走访,采用辩证思维方式,以历史史实为基点,以历史发展状况为切入点,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社会生活基础,转换新角度,发现新问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第一,选题角度的基础性和现实性。女娲与女性的研究多数在女性地位方面,而严淑华教授能够从女性的生活入手,由此展开女性其他方面的研究,这是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起点,是直面人生的基础。生活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对女娲与女性的研究中,注重女性社会地位的颇多,而从女性生活角度和视野出发来研究社会问题的几乎为零。选择这个角度,主要在于,社会中的人,生活是其第一需要,而女性的生活更是人类社会美好与否的决定因素,女娲对于女性的昭示与感悟,不只是地位问题,更普遍、更有根基性的是生活的意义、态度和价值。

  第二,社会生活意义的实在性。从女娲神话与娲皇宫的探索与研究中,领悟社会生活的意义,与历史发展状况紧密结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社会生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社会生活中,有自然环境、人口因素、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劳动、人与人的沟通手段和方式,以及更高层次的社会组织,都是为了社会的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从娲皇宫的现实建构和女娲故事传说中,寻求社会生活的引鉴与时代的根基,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辩证地运用神话事件,史时结合,刻画精细,具有可指代性和可比对性,根基扎实,论理厚重。

  第三,培育新观点,论证新课题。以神话故事为联想,以历史为依托,以当地调研状况为依据,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参照,对社会中的女性及女性生活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一是关于女性社会地位、女性权利的问题。针对女权主义者的观点,提出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是向社会要求得来的,不是索求的,而是要通过为社会奉献、在社会中的自身社会价值来体现,用女娲神绩和精神引导女性价值取向,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是承认并强调男女差异的存在,提倡“机会同等、优势挖潜、最优控制下的分工协作”,强调“差异化竞争力”,发挥各自优势;

  三是提倡母爱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强调农村女性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与责任,以女娲的大爱与大智慧,培育母爱与母性教育的科学性。

  这些研究成果的获得,不仅说明脚踏实地进行田野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一个理论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才能获得更好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剖析,才能更好地建构新理论,才能把握研究的科学性,并取得可靠性的研究成果。

  仔细研读了严淑华的著作,突然有了要去涉县娲皇宫看看的冲动。希望严淑华的研究取得更好的成果。

  作者简介:江山河,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托莱多大学终身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篇五: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女娲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她一直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于是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

  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揉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于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她给她创造的这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于自己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很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很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她一直忙碌着,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她一心想用这些灵敏的小生物来充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靠她一个人捏泥人,速度太慢,而她也已经忙碌得有些疲倦了。得想出一个提升效率的办法。想了好久,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将水搅浑成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很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没有两样。“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实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很多新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终究是要死亡的,怎样才能让人类长久地生活在大地上呢,难道要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的种子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在增多。

篇六: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先唐文学中的女娲形象及其文学史意义

  本文以先唐文学作品中的女娲形象及其文学史意义为研究对象,以“女娲”之名及女娲神话的形成为研究视角,对先唐文学作品中的女娲形象进行梳理、分析,来揭示“女娲”文学母题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并阐述女娲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综述了五四运动以来关于女娲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阐明本文的立论基础、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

  正文部分主要由四章构成:第一章,“女娲”之名及女娲神话的形成。首先对女娲的名号进行详细解析,理清“娲”的文化内涵,并区别“娲”与“蛙”在音义和功能关系方面的相似之处。其次论述女娲神话的形成及其出现的原因:作为上古重要的神话之一,是伴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理性意识加深而逐渐形成并流转传承的。

  女娲神话的出现,既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认知的反映,又是早期社会特征及婚媾关系的折光,也是原始思维与神话理想的典型代表。第二章,先唐文学作品中的女娲形象。通过研读、分析先唐时期留存下来的各类文学样式中有关女娲的文学作品,梳理出女娲丰富多彩的形象特征:首先她是人首蛇躯的女神,其次是造人的始祖与配婚的对偶神,再次是谐音律的文化精灵,她更是炼石补天的女英雄。

  在中国古代神话史上,女娲是一个上天入地、心灵手巧、造福人类、无所不能的极不平凡的女性形象。第三章,“女娲”文学母题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首先以一般母题的内涵和特征为切入视角,分析“女娲”文学母题的几个表现维度,并详细论述“女娲”文学母题的内涵特征,明确“女娲”文学母题的形成并非

  空穴来风,而是具备一定的事实基础与理论依据,“女娲”文学母题的形成是女娲神话发展延伸的必然产物。

  然后从“女娲”文学母题的流变及文学移位和“女娲”文学母题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分析论述“女娲”文学母题形成的文学史意义。第四章,女娲文化精神及其当代价值。首先通过分析女娲身上的各种具体行为,来论述女娲形象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品格的锻造与影响。

  其次通过联系当代社会现实和精神文化现状,分析女娲文化精神在当代的文化价值与意义,提出发扬女娲文化精神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最后对全文主要内容与结论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重申了女娲形象的丰富性、“女娲”文学母题的内涵及其文学史意义,以及在当下发扬女娲文化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篇七: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的现实性意义

  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文化的解释与想象的故事,是一种原始的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造。上古时期的神话指的是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而中国的神话故事也大多集中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被称作“神话时代”。这个时代的神话类型丰富,有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民族精神神话等。在了解和归纳分析这些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这些神话具有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提供依据、给人类的起源提供合理的解释、迎合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心理和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心理愿望的现实性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的神话故事不如西方的发达,单从数量上就少了很多。细细一想,还真是如此,中国的神

  话故事耳熟能详的也就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那么几个,民间传说和故事倒是有很多。

  文章在分析中国神话为什么不够繁荣的时候提到中国人是务实的,缺乏普遍的想象力。其实,这个原因已经给了神话的产生一个现实层面的考虑。鲁迅早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说过:“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者谓有二故: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幻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1」这里所说到的第二个原因又指出神话的一个特点——即荒诞性。而学者们在对神话的定义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在中国的古典文献中,没有‘神话"一词的专门用语,中国人原本是把‘神"与‘话"分开来来说的。”「2」

  而“中国‘神话"概念的语源生成与日本早期神话研究学者紧密相关。”「3」矛盾是中国神话研究的先行者,他给

  神话下的定义是:“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确信以为是真的。”「4」

  而我们这里说的上古时期的神话,指的是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程憬在其《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自序中说到:“我们的古代是有神话的,有系统的神话的。”他认为远古有一个“神话时代”。「5」

  他所说的远古与本文说到的上古可能稍有时间上的偏差,但大致时期是差不多的。之所以对中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感兴趣,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意识里积累的神话故事以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为主,那些主要的神话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

  第二,非常同意程憬所说的上古有一个“神话时代”,在今天的史料中,对于夏以前时期的记载无不充满神话色彩。然而,笔者认为在这些充满神话色彩的现象背后有着现实的意义,这一点吸引着笔者对其做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二、文献回顾

  程憬的研究专著《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是对远古时期神话的一次细致全面的研究,他的研究是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的:第一部分是“天地开辟及神统”,讲述天地开辟和神界掌控天地的内容;第二部分是“神祗”,先列神灵活动的舞台为两部——上天与下地,其间又有一特殊的所在为昆仑,再者介绍天神、地界的大神和山精鬼怪等;第二部分是“英雄传说”,是对远古神话中倍具英雄性质的人物的研究,有后羿、农神后稷、工艺之神巧倕等。

  在其他的文献研究中有对上古神话时代始末的梳理,如陈文敏的《中国上古神话时代之始末——兼论“绝地天通”》一文,指明在《中国历史大系表》上,有一个与“原始社会”相对应的“历史传说”时代,即:有巢氏-燧人氏一伏羲一炎帝一黄帝-尧-舜-禹。“伏羲”被誉为“华夏第一古帝”,是我国“神话时代”的肇端。上古神话时代的帝王,多存在“同名异格”现象,即有“第一”“第二”之分,如伏羲就

  有两个:一个是天神伏羲,一个是人王伏羲。天神伏羲即指“三天神”,人王伏羲即指华胥踏“巨人迹”所生的那个天神之子。第一伏羲是人们所熟知的伏羲,第二伏羲应当是天帝在地上布下的一种可以改变女性卵子,从而令其发生无性生殖并生下英武有名之人的、具有超级的高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一种“能量场”。华胥踩踏了这“能量场”,就会发生无性生殖生下第二伏羲这个天帝的特创“天子”。第二伏羲上禀于天神的教化又把文化下传于人间,他画八卦、示佃渔、教畜牧、制嫁娶、造书契等等,是上古神话时代和中华文明之发轫。「6」

  上古初期人神之间是有严格界限的,是很有秩序的,是“民神不杂”的。这种“民神不杂”的时代经过炎帝时期、黄帝时期,一直延续到黄帝之子少嗥(少昊)之前。少嗥是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接班人是颛项。到了少嗥统治的末期,出现了“蚩尤乱德”事件,蚩尤打破了“民神不杂”的宇宙稚序,使人间出现了“民神杂糅”的混乱局面。帝尧的

  时代,虽然“民神杂糅”时代已经结束,但上帝仍然在用他们超级的高分子生物学手段创造“感天而生”的众多天子。再至帝舜、大禹、商族始祖契,皆是上天所生的天子,而到了商代末期天帝开始远离人间,到了商代的倒数第四位王即武乙王,他也开始不相信上帝的存在。「7」

  其实,这篇文献研究的内容即上文程憬研究中的“神统”之说,天地开辟之后神界掌控天地,创世大神完成造势神话之后全都退隐不见,出现新的神灵来为天地间创造秩序,带领人们战胜自然,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景况。这时候人界的统治者全被认为是上天创造的“天子”,然而到了商以后这种神话色彩就逐渐减淡了。可见,将上古时代称为“神话时代”是有理有据的。

  其他文献中还有关于上古神话死亡主体的解读(在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较之生命更为重要的真与善的价值意义,也看到了迎难而上的坚韧品格、乐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勇于抗争宁死不屈的顽强精神、重伦尚道的德性原则,而这些也

  正是中华民族得以成长的源泉和前进的动力。在中国上古神话里记载的死亡现象,并非对生命的单纯否定,而是一种新形象出现的必然条件。这种“死亡一再生”的“否定一肯定”的生命模式多通过变形或复生再现生命的新形象)「8」,还有关于上古神话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古神话作为原始社会先民的意识形态集中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中华民族从盘古开天辟地之始,便充满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鲧禹治水等,终于完成了由传说中的个人的自强不息转化成集体意识的自强不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9」,尚德精神(“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神格的重要特征;“对神的献身精神的崇尚和礼赞”,是中国上古神话尚德精神的另一重要体现;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尚德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大神们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尚以及伟大的献身精神,同时也体现在他们“保民佑民的责任感”上)「10」,神族谱系(上

  古神话中的炎、黄帝王系统;上古神话中几类著名神话与炎、黄帝系的关系考——伏羲和女娲神话考,盘古创世神话考,后羿射日神话考)「11」的探讨等等。

  而本文主要考虑的是上古神话中所投射出来的现实性意义,即这些神话传说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具备怎样的现实意义。之所以做如此的探讨是因为笔者深信神话的产生本身就适应某种现实的需要,神话实际上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三、现实与神话之间

  现实与神话,一者实,一者虚。“虚”和“实”相对,源于现实的生活,是现实世界的再创造。我们的身体生存在现实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的思想却时常需要到更远更高的地方去。因而,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活动等各种东西拿出来进行再创造,我们写小说,写诗歌以至于拍电影、拍电视都是如此。但是不管这些创造有多深多远,终究还是逃不出现实二字。

  神话相对于这些只不过表现出来以后太玄妙了一些而已,可归根究底还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创造。

  所以,现实与神话之间是联系的,而不是分离的。既然现实是神话得以滋生的土壤,那么,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这些上古神话故事自然也能够窥见当时的社会状况于一端。

  不过,要了解上古神话中的现实性意义,必须先将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做一些简单的归纳和梳理。这样一来就能对上古神话做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展开和分析。

  四、对上古时期神话的分类和认识

  综合多种文献研究,关于上古时期的神话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创世神话

  中国的创世神话中最出名的莫如“盘古开天辟地”之说:

  “天地浑沌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

  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12」

  这种传说实际上是原始居民对宇宙的一种认知,而且已经反映出阴阳、清浊的二元世界观。国人也有相信“子鼠咬天”传说的,然而对于宇宙的认知同上也是一片浑沌。

  据说,盘古一斧子劈开了天地之后,天要下沉,地要上升,状态极不稳定,于是他就立于天地之间不知多少万年,而天地格局已定的时候他自己却力竭而亡,他死了之后,“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肤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méng,古指农村居民

  )。”——《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13」

  如此之说,盘古不仅开辟天地,创造了宇宙,还身化万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自然条件。

  <二>始祖神话

  说到始祖神话,自然而然想到的便是女娲——被尊为人类的始祖。女娲除了造人的传说广为人知外,还有女娲补天的传说。

  女娲造人是人类的起源,而女娲补天则又是重整宇宙,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再者,还有女娲兄妹结婚的传说,“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於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独异志》「14」

  可以看到,女娲兄妹结婚的传说已经有了很大的人性化内容。这应该是人们关于人类开启婚俗内容的思索或者演绎。

  <三>洪水神话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学术界对洪水神话的成因也提出了种种解释。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中国的洪水神话最著名的自然是“大禹治水”的传说,跟“大禹治水”有关的神话传说还有“禹凿龙门”、“鲤鱼跳龙门”、“瑶姬助禹治水”、“禹擒无支祁”等,在这些传说中,神人们无不施展神通帮助大禹克服困难。

  然而,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有很大的现实成分,很可能那时真的发过一场洪水,有个叫大禹的人身负治理洪水的重任,造福于天下,只是被后世的人神话了一些内容,更多的人也愿意把此当做一个历史事件。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关于各种神灵在大禹困难的时候用法力帮助他的传说,也是人们对于克服困境的理想化意念。

  <四>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是战争神话的主角。黄帝与炎帝各是一方部落联盟的首领,随着各自势力的壮大和扩张,势必产生摩擦。后来矛盾激发二人战于涿鹿之野,最后黄帝获胜,炎帝退到南方,后来甘愿做了黄帝的臣子。

  中国史书中关于黄帝、炎帝的记载历来神话和现实杂糅,现实的层面虽多,神话的成分也不少。《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这其中黄帝指挥各种怪兽作战颇有神话色彩。

  黄帝与蚩尤之战则更有神话色彩的性质,“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蚩尤居前,风伯进归,雨师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螣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韩非子·十过》「15」

  炎黄二帝后来被尊为华夏始祖,与同样被尊为人类始祖的女娲,黄帝和炎帝的传说现实色彩浓厚了许多,他们应该是真正意义上华夏民族的祖先。

  <五>民族精神神话

  中国上古神话中有关民族精神的有很多,诸如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传说。还有“刑天舞戚”的顽强反抗精神,“夸父逐日”的与干旱作斗争的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精神,“后羿射日”的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反应。

  这类神话传说一般都有个特点,即主人公面对的对象都是非常强大的自然现象,他们往往只身与自然环境做坚持不懈的斗争,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

  因而,这类神话故事实质上是人们征服自然思想的表现。

  五、结论

  通过上文中上古时期神话传说的分类介绍和简单理解,对上古时期神话具备的现实性意义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证实,下文将就此作出具体的阐释。

  1.神话传说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提供一个依据

  对宇宙的认识是人们对生命的起源、人类的生存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这一点在人类的漫长演变中从未停止过。即便到了现在,我们也不能完全了解宇宙所有的奥秘。

  上古时期的人们比之今天的我们,生存环境和条件艰难恶劣了不知多少倍,他们要生存下去,不仅对未来充满极多困惑,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过去的困扰要比我们强烈许多。未来是个发展问题,过去则是探索广袤的天地从何而来、山川五岳又从何而来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困扰不是单靠思考就能解决的,需要足够的科学技术水平的积累才能解答。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知识的进步也只是个开始,人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处于思考和想象的层面,没有其他的方式让人们理解天地为何自人类一出现就存在,也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地上会有江河胡海,这些问题困扰着人们的头脑,人们希望能有一个答案。而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传说恰恰满足了这一点。

  神话传说尽管荒诞,但是也有一定的逻辑性,是人们对宇宙生成的认识经由想象之后产生的,而每个人对于宇宙自己也有一套想法,大多数人一接触到这些神话传说,头脑里便能形成一种想象的共鸣;另外,神话传说以其离奇性和故

  事性营造出一个神奇美妙的神话世界,也使人们向往不已,即便这个神话世界是虚假的,人们也是不忍心去打破的。

  因而,那个时代是一个神话传说的时代,人们依靠想象去认识过去,也依靠想象来寄希望于未来。神话传说形成的一套体系就是在描摹着一副想象的图景。

  2.神话传说给人类的起源一个尽量合理的解释

  与对宇宙的思考相伴而生的另一个命题,即人类的起源也是一个困惑人类的长久话题。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女娲造人和西方故事中的上帝造人如出一辙,都搬出一个无所不能的大神来将这个玄妙空虚的命题得以解答。

  女娲造人之后,又想着人类应该互通婚姻才能繁衍生息,于是教人类婚丧嫁娶,人类得以绵延不息。

  虽然今天看来,女娲造人的传说是不真实的,然而在当时来说却是非常合理的。就算到了今天,我们知道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陆地动物又是由海洋生物进化来的。但是将这一个链条一直向前延伸我们仍然不能确定那个起点是什

  么,宇宙大爆炸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对其起源的疑惑,也许直到很久远的未来,我们才有能力知道更多。

  就如同我们知道宇宙是因为一次大爆炸而产生,然后出现恒星、星系和行星,又有了地球,人类是地球生物进化的结果一样;古人对人类起源的认识是由“人类现在的生活——繁衍生息——婚姻——男人和女人的出现——神创造了人类”这样的模式推测想象的。他们不能够解释为什么天地间一开始会出现男人和女人,只有选择相信神话。就如尽管我们现在知道了宇宙产生于一次大爆炸,但是大爆炸之前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仍然未知一样,女娲造人的传说在当时社会如同宇宙大爆炸理论一样具有解释人类起源的合理性。

  3.是人们渴望战胜自然灾害的心理反应

  自然灾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上古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发端,当人们初始遭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时候缺乏抵抗自然灾害的知识的技术手段,以致于自然灾害给人带来极其惨痛的经历。

  而在自然灾害面前能够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甚至勇于牺牲自己的性命与其作斗争的人则被人顶礼膜拜,尊为神一样的存在。由此而来的神话传说,记录的都是具有英雄色彩的悲壮人物。

  之所以给这些人赋有神力,对这些传说的渲染也极富神话色彩,其实是人们认识到自己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弱小,幻想自己能够强大起来,甚至拥有征服自然的能力。

  4.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需要

  神话传说总的来说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与地相对应,有天,人间有帝王平民,天上有各类大神,神也分等级。神驾临于人间之上,具有非凡的法力,地上的人们受到他们的守护和爱戴,同时也受他们的控制和惩罚。

  当人们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的时候,总是会有神仙显灵施展法术帮助人们读过难关。而人类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也会受到天谴。

  其实看似是神在管制着人间,实际上神是在为人类服务着,神不仅帮助人们克服各种艰险的困难,还要在人间匡扶正义、主持公道。

  人的力量是弱小的,而且人性还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当人们在面对困难而无法可施,人间失去公道而无人住持的时候,幻想有神灵的存在来帮助人们排忧解难、维护公道正义总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神话传说就满足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需要。

  参考文献:「1」矛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凤凰传媒出版集团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P4;

  「2」「3」「4」赵新,《“神话”概念的再探讨》,大连大学学报,第32卷第5期,2011年10月;

  「5」程憬著,顾颉刚整理,陈泳超编订,《《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6」「7」陈文敏,《中国上古神话时代之始末——兼论“绝地天通”》,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6期,2011年11月;

  「8」伍艳,《存在与超越:中国上古神话死亡主题解读》,长安学刊,第1卷第3期,2010年9月;

  「9」王进明,《浅论中国上古神话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廷边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第1期,2008年O2月;

  「10」阎德亮,《论中国上古神话的尚德精神——兼与西方神话比较》,2003年11月第6期(总第138期);

  「11」叶绪民,《中国上古神话中神族谱系探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弟2l卷第6期,2001年l1月;

  「12」「13」「14」「15」乙力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附录:

  禹擒无支祁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土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

  禹怒,召集百灵,授令夔(kuí,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龙,桐柏等山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商章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xí,低湿的地方)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忽视不可久。

  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邸脾、桓胡、木魅、水灵、山袄、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戟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太平广记》

  译文:大禹治理洪水期间,曾经三次来到桐柏山,可是那里总是刮大风,打大雷,石头啸叫,树木哀号,地祗拥塞住川流,天神又显耀出兵马,使治水的工程没法进行。

  大禹恼怒了,马上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夔龙,叫他们想办法除妖。桐柏山和附近务山的山神慌了脚,都跑过来叩头请求饶命。大禹怀疑他们包庇妖物,便把他们当中几个特别狡猾的如鸿蒙氏、商章氏、兜卢氏、犁娄氏等囚禁起来,加以审问。果然问出实情:原来在淮水和涡水之中,确实躲着一个叫无支祁的水怪。禹马上派人把这水怪拿了下来。

  这怪善于狡辩,能辨别江水和淮水的深浅,外形像猿猴,低鼻梁,高额头,青身子,白脑袋,牙齿雪亮,眼睛闪耀出金光,颈脖子能伸出百尺长,力量比九只象还大。虽被擒获,还在那里挣扎,轻捷快速,不管听什么或看什么都不能持久,一刻也不能安静。

  禹把他交给童律,童律管不了他;交给乌木由,乌木由也管不了他;交给庚辰,只有庚辰才能管束他。那时数以千计的妖物,像邸脾、桓胡、木魅、水灵、山袄、石怪等等都来捣乱,奔号聚绕在怪物周围,企图把他掩护起来;庚辰便拿戟把所有的妖怪都赶跑。于是禹叫人拿大铁锁来锁在无支祁的颈脖上,鼻孔里又穿上了金铃,把他弄去压在淮阴龟山的足下,使淮水从此可以顺畅地流入海中。

推荐访问:女娲神话故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女娲 神话故事 现实意义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