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18篇

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18篇

时间:2022-11-13 12:4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18篇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介绍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始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18篇,供大家参考。

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18篇

篇一: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介绍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始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大会的有13人,代表50多名党员。大会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废除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出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195名党员。大会制定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大会规定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大会制定的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组织和党的纪律等作了明确规定,初步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为委员长。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420名党员。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规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大会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大会对党章进行了具体修改。党的三大对推进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994名党员。大会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大会对党章进行了具体修改,其中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单位。大会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中央局,陈独秀为***。党的四大推动了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57967名党员。大会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未能提出应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正确方针。大会没有修改党章,会后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其中主要的新内容有明确规定党实行民主集中制,设立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等。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党的五大未能在大革命走向失败的危急关头承担起挽救革命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代

  表4万多名党员。大会明确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出在革命遭到严重失败后新的革命浪潮还没有到来,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大会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其中不适当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隶属关系。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审查委员会。六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会议选举向忠发为政治局**及常委会**。党的六大对革命运动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领导上的严重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工作。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121万名党员。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加“总纲”部分,阐明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等以及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和特点。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七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党的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1073万名党员。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执政党的特点,主要有:根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明确指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强调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加强监督,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规定全国、省、县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等等。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八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邓小平为***。党的八大对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2200万名党员。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党章对八大党章的正确内容作了错误修改,并把林彪是“接班人”写入总纲。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九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林彪为副**。党的九大使“*****”的左倾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代表2800万名党员。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十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副**。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并使江青集团的势力在中央领导机构中得到加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3500多万名党员。大会宣告历时10年的“*****”已经结束,但没有纠正“*****”的左倾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大会通过的经修改的党章,虽然写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容,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也沿袭了九大、十大党章中的一些错误提法。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十一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党的十一大没有完成“*****”结束后制定新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在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全会取得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成果:恢复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方针。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大会提出的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确定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强调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并针对党的现状,提出对党员、党的干部和

  党的基层组织的更严格的要求,对党的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二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党的十二大对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4600多万名党员。大会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整地概括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会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大会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新道路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概括,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大会对十二大党章的部分条文作了修改。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三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5100多万名党员。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在报告中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4年来的实践,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大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大会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写入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切合实际的新的要求,强调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四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四大和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5800多万名党员。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主题,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及其相互关系。大会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指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从现在起到21世纪前10年这个时期中,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为此一定要牢牢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大会强调,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大会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五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

篇二: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媒体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运作机制

  2013年08月01日

  来源:光明网

  2013年6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图)

  原标题:解读中共最高领导层工作机制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如何运作

  编者按:

  2013年7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所著《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一书公开出版。在该书封面上,写着“国内外首部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机制的专著”。

  南方周末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独家授权,摘发该书的部分内容,披露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如何交接班,常委会日常工作的主要事项,以及常委会进行集体决策的程序,等等。

  在中国,领导人至少要跨越两个重要的政治台阶,才能成为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第一个台阶是担任党的省级书记;第二个台阶是担任党的领导集体成员的主要助手,主要锻炼岗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候补书记。

  中国特色“集体领导制”如何确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创意和制度创新都源于毛泽东。

  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毛泽东在考虑中央领导机构设置方案时,提出增设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并提议由党中央**、副**和中央书记处***,一起组成该委员会,作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1956年9月28日,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构成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

  1959年后,毛泽东不再担任国家**。他提出分为“一线”和“二线”的设想,其中他本人退居“二线”。随着毛泽东执政时间延长和个人威望不断提高,由集体领导变成了个人“最高指示”,使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一定程度上退化为传达和执行毛泽东个人指示的“办事机构”。

  “*****”后,华国锋和邓小平恢复中央集体领导制度。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中央只设***,不再设**、副**。

  十四届一中全会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作了重要的改革。首先,正式建立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核心的“一元权力”结构,不仅常开会,真正成为集体领导决策核心;其次,根据党中央和邓小平的决定,实行党的***、国家**、军委**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再有,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年龄梯队。

  十四届一中全会后的20年间,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逐渐巩固完善。大体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中共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七常委机制,第二步是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九常委机制。

  政治局常委会如何交接班

  中共新一届中央集体领导人或集体接班人的产生,既不是西方国家产生国家元首时像“空降兵”一样一举上台,也不是像“*****”中的政治新星王洪文那样搞“火箭式”上台,而是典型的“台阶式”,至少要跨越两个重要的政治台阶,才能成为中央领导集体成员。

  第一个台阶是担任党的省级书记,在治理国家前,先接受治省的锻炼和考验。截至2012年底,世界上人口上亿的国家有11个,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若以人口数达到6000万作为大国标准,那么中国至少有8个省的人口达到或接近6000万。除军事和外交外,治理一个省就如同治理一个世界大国。担任省级党委书记就积累和具备了长期的地方执政经验,这一台阶是他们成为中央领导人所需信息、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加速积累期”。

  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7人,有5人担任过省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比例为71.4%,具有地方省级工作经验的比例高达85.7%。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有6人担任过省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比例为66.7%,具有地方省级工作经验的比例达77.8%。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有8人担任过省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比例为88.9%。

  第二个台阶是担任党的领导集体成员的主要助手,也是“集体交接班”的过渡期。这个台阶的主要锻炼岗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候补书记,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主要助手。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当届常委会以前,接受“第二台阶”锻炼的时长呈现出逐届提高的趋势。

  在这一政治台阶上,即使那些仍担任省级党委书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有更多机会了解和分享中央领导集体是如何作出重大决策的。这如同他们的“实习期”和“预备期”,全面接受治党治国理政之道之术的“强化训练”,为他们将来集体接班作各种政治准备。与此同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对他们还起到传帮带的指导作用,使他们尽快完成从地方负责人到中央领导人角色的转变;这一阶段还起着集体考察的作用,特别是政治考察,“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通常情况下,只有走完之前两个政治台阶之后,才能正式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为领导集体核心成员之一。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政治交接班,主要体现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例如,***曾担任十六大报告起草组组长,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领导下,直接负责起草十六大报告,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正式提交十六大,经大会批准之后,成为十六届党中央治党、治国、治军的路线和纲领。这就在实际上完成了政治交接班任务,从而保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连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常委会如何协作和调研

  自十六届一中全会开始,正式形成了中央政治局九常委分别代表党和国家主要机构。以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例,九位常委之间的沟通、协商、协作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各常委个人之间的协作关系,通常由个人之间交流协商来实现。

  各常委所代表的机构之间的协作关系,由各机构党组向中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交报告,研究重大决策。如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所代表的中枢机构共有八个,分别是中共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中央纪委、中央宣传口、中央政法委。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每个常委不仅代表个人发表意见,还要代表各机构发表重要意见。一旦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集体决定,各方机构就须照办,各位常委直接向所在机

  构(党组)传达这一决定,根据分工各自采取行动。

  毛泽东最早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92年邓小平以84岁高龄视察南方,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原则,促进了改革开放;十五届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237次,人均达34次。

  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继承了十五届的传统,五年间九位常委到全国各地调研考察累计达352次,人均达到39次;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九位领导人在2007年10月至2011年8月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国内考察调研次数达到386次,人均43次。

  调查研究还体现在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或重大自然灾害的积极响应。以2003年“非典”为例,当年,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有八人围绕“非典”疫情防控工作前往地方进行调研,累计次数达19次。

  中央政治局常委还利用出访国外进行国际调查研究。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七位同志出访次数达到224次,人均达32次,其中以国家**出访次数最多。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国访问的次数累计达到219次。

  此外,领导人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共计31次,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共计28次。

  常委会如何决策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共政治决策机制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到1957年)是决策制度化建立阶段,这一阶段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较好的一段时期。第二阶段(1958年到1965年)是决策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在重大决策中的个人作用凸显,其他领导成员的作用在下降。第三阶段(1966年到1976年)是非制度化时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被破坏。

  第四阶段(1977年到1991年)是重建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制度阶段。邓小平提出,各级党委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第五阶段(1992年至今)是集体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深化阶段。江泽民提出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原则。

  以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例,集体决策机制的运行情况如下。国家决策体系分为“外脑”和“内脑”:“外脑”由人民群众、国内外智库(以国内智库为主)和地方四套

  班子(主要是省级,包括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组成,内脑则是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核心,包括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三大班子。

  第一,党中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200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工作规则,中央集体决策机制进入了巩固和完善的阶段。2004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

  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多次民主生活会议,并向中央政治局通报,听取中央政治局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两届中央政治局还在每年9月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总结中央政治局前一年的工作。

  第二,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在200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曾庆红明确提出:在党委内部,书记是“班长”,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作出决定。“集体决策”就是在决策过程中“坚持党的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决定重大问题”。

  第三,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机制。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

  第四,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重大事项与他们进行政治协商。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作为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中央政治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以及其他需要协商的重要问题等。从1990年到200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230多次,其中中共中央***主持召开74次。

  第五,主动接受专家咨询意见,发挥各类思想库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专家和思想库在决策咨询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经济、社会、历史、国际政治等方面专家学者频频为国家决策提供专业化的咨询研究。

  (文中内容摘自《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一书)(来源:南方周末)

篇三: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

  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后到浙江嘉兴南湖)

  内容: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

  内容: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八七会议(汉口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可编辑修改-。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31年11月

  地点:江西瑞金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贵州遵义

  内容: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瓦窑堡会议

  时间:1935年12月

  地点:陕北瓦窑堡

  内容: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洛川会议

  -可编辑修改-。时间:1937年8月

  地点:陕北洛川

  内容: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年3月

  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①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可编辑修改-。②确定了全国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③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一届政协

  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内容:①大会代表对各项会议报告和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定国名)

  ②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件。

  ③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

  地点:北京

  内容:一致决议接爱《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可编辑修改-。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大会通过充分审议和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二届政协

  时间:1954年12月

  内容:通过政协章程,章程中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1956年4月

  内容: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等等。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一方针又被称为“双百”方针。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9月

  -可编辑修改-。地点:北京

  内容: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大会同时强调,在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得出了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主要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把中国加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意义:中国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1966年5月

  内容: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

  中共八届十一中会会

  时间:1966年8月

  -可编辑修改-。内容: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的决定》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时间:1975年1月

  地点:北京

  内容:大会重申,在20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立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人员。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时间:1978年11月

  地点:北京

  背景:**结束,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希望中国摆脱困境。但是受**的“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还在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国家前进艰难。刚刚恢复领导工作的邓小平大声疾呼: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内容: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还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可编辑修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

  背景:**结束要求拨乱反正,领导人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内容:①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最重要,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组织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④经济上: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1980年

  内容: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意义:邓小平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可编辑修改-。时间:1981年6月

  地点:北京

  内容:全会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共十二大

  时间:1982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时间:1982年11月

  内容: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宪法成为新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指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时间:1984年

  内容:邓小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可编辑修改-。时间:1984年10月

  内容: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意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邓小平南方谈话

  时间:1992年初

  地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

  内容:邓小平强调判断实践的标准,应该主要看(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认为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共十四大

  时间:1992年10月

  内容: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可编辑修改-。制。会议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3年11月

  内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意义: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国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中共十五大

  时间:1997年9月

  内容:大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阐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可编辑修改-。时间:1999年3月

  内容: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意义: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金华一中

  刘可意

  -可编辑修改-。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篇四: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中共党史重要会议汇总

  中共一大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展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到达一个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宏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降临。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拟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承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根底。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详细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指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指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指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指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指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稳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方案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中共四大的缺乏是:虽然提出了指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指导权,缺乏详细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指导权,而完全无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指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承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时机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中共五大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中共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指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指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答复。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本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化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历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展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获得的〞的著名论断。

  7.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立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时机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六大也存在着缺乏:中共六大制定的道路根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开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权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缺乏,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开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展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指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立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结实的根底。

  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展军队和和党的建立。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指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相貌,这是红军建立的根本原那么;规定红军除了要进展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致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立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立的纲领性文件。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展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根本原那么,否认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完毕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场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指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道路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降临。

  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说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议和报告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广阔知识分子是坚决抗日的根本力量,而且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即使是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党的根本策略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必须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同时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指导权。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还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时机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指导权。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道路问题。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教训的根底上,已经成熟起来,可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展工作。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场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道路,说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那么问题。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指导权;在敌人前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在有利于发动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政策。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成功奠定了政治思想根底。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拟系统地提出和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理论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议?打破了把方案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根底上的有方案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那么,说明了精神文明建立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根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的纲领性文件。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的根本道路,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开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了

  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立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成功?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理论经历,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开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立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立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把党建立成为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稳固、可以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指导集体创始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指导集体正在指导全党继续进展的新的伟大的工程。

  1995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九五〞方案和2021年远景目的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方案和2021年远景目的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方案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996年10月7~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假设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会议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九五〞方案和2021年远景目的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历和教训。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立方面。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理论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可以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道路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报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指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消费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创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场面而奋斗。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创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场面?的报告。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开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

  俱进,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创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场面而奋斗。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根底上进一步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稿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局部内容的建议?。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作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才能建立的决定?。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优化构造、进步效益和降低消耗的根底上,实现2021年人均国内消费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进步,单位国内消费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拟完善,开放型经济到达新程度,国际收支根本平衡;普及和稳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拟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程度和生活质量普遍进步,价格总程度根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立和精神文明建立获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平安消费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获得新进步。

  2006年10月8—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指导全体人民共同建立、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六项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建立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和谐文化的根本。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指导集体。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开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开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注意:以

  前的提法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开展、社会和谐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我党历届重要会议口诀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指导工农忙

  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

  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

  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指导

  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造,八大矛盾分析好,平稳前进要抓牢

  十一届六中二决议,科学评价毛的好,十二大有中国特色,再次评价毛的好

  初级阶段和道路,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的,小平思想成指导

  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三中科学开展观,四中和谐最重要

  注释:

  二大立纲: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确定

  四大指导工农忙:提出无产阶级指导权,工农联盟思想

  古田军队要增强:人民军队建立

  六届六中马中化: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七大确定毛指导: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转城市: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三中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道路:一化三改造在七届三中全会提出

  八大矛盾分析好: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工业与农业,经济文化开展需要与不满足需要,并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十一届六中二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确定其地位和其思想的地位

  十二大有中国特色: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补充

篇五: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1.一大

  时间:1921年7月

  文件:《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贡献:

  (1)提出党的奋斗目标;

  (2)确定革命对象。

  (3)中共诞生,并提出了最高纲领

  2.二大

  时间:1922年7月

  成就: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消内乱,打军阀,建和平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共和国;提出了最低纲领

  (1)主观上:马中结合;国情认识

  (2)客观上:时局变化;列宁帮助

  意义:(1)分析社会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

  (2)明确两步走-民主和社会主义革命;

  (3)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3.三大

  时间:1923年6月

  成就:(1)国共合作,党内合作,(2)提出"真正的平民政权";

  (3)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左"右两种错误倾向---陈右倾,提到但没有做斗争。

  贡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

  4.四大

  时间:1925年1月

  讨论问题:(1)无产阶级领导权;(2)工农联盟

  成就:(1)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2)国民党分为左、中、右(扩左、争中、反右);工农运动;(3)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5.五大

  时间:1927年4月

  成就:纠正陈的机会主义;

  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族独裁制"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

  8.六大

  时间:1928年6月

  成就:没收一切土地,依靠贫雇、联合中农;批判王

  "左"右倾和陈右倾

  意义:(1)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①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发反帝反封建;③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④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⑤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

  (3)缺点: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认识的估计和政策

  (4)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

  9.古田会议

  时间:1929年12月

  讨论问题: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11):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

  1934年12月15日,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占领黎平。为了确定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政治局特别会议,史称“黎平会议”

  10.遵义

  时间:1935年1月

  成就:(1)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

  (2)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

  (3)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

  1934年12月15日,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占领黎平。为了确定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政治局特别会议,史称“黎平会议”。

  1935年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举行的会议,在会上,中央一些领导人与张国焘的分裂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挫败了分裂红军的企图。

  11.瓦窑堡会议

  时间:1935年12月

  成就: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2.洛川会议

  时间:1937年

  成就: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9-1938.11)毛泽东做了《论新阶段》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13.七大

  时间:1945年4月

  内容:(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1)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2)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3)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再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4)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据此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5)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后存在“两个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

  14.八大

  时间:1956年9月

  内容:(1)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5.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

  成就:(1)纠正了“左”倾错误,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路线;

  (2)把党的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提出改革开放的思想。

  16.十一届六中全会

  时间:1981年1月

  成就:审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

  17.十二大

  时间:1982年9月

  成就:(1)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

  (2)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

  18.十三大

  时间:1987年10月

  成就: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十四大

  成就:(1)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提出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3)之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十五大

  时间:1997年9月

  成就:(1)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

  (2)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1.十六大

  时间:2002年11月

  成就:(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22.十七大

  时间:2007年10月

  成就: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23.十八大

  时间:2012年11月

  成就:(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

  (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4)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突破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黔北重镇遵义——1935.1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夹金山——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

  1934年8月7日,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移,10月下旬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11月15日,中央红军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

  1934年12月30日-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并于7日占领遵义。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1935年1月29日-3月21日,四渡赤水河。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共8万余人放弃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25日,强渡大渡河。29日,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7月,红25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第二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边苏区。

  1935年6月18日,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9月16日,红25军在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接着,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5年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开进。

  1935年9月10日,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继续北上,17日拂晓,夺取天险腊子口。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11月初,在甘泉附近地区同红15军团会师。

  1935年9月-1936年2月,张国焘南下行动使红军屡屡失利。6月,被迫接受了北上方针。

  1935年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7月2日,红2、红6军团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

  1936年7月初,红二、红四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篇六: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1921

  6月-7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提议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并着手进行会议筹备工作。共产国际有关组织及其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帮助进行有关工作。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会议。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后来,7月1日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19221月21日-2月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彼得格勒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张国焘等14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出席会议。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阐明被压迫民族所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到了重要作用。

  1月-翌年2月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掀起第一次高潮。其间,爆发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1月,为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中共中央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为“广大群众的非党的青年组织”。1937年1月共青团中央宣布结束工作。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平成立。

  7月16日-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陈独秀作工作报告。大会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制定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

  9月14日-18日安源路矿1.7万多名工人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组织领导下,举行罢工斗争,取得胜利。罢工之前成立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得到巩固和发展。

  10月

  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到北京。

  19232月4日-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2万余人举行总罢工,成为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顶点。7日,反动军阀进行血腥镇压,造成惨案。

  3月

  中共中央机关由北京迁回上海。四五月间迁往广州。8月再迁回上海。

  6月12日-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会议。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农民问题决议案》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41月20日-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选举产生有李大钊等10名共产党员为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7月3日国共合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正式开学。至1926年9月,在共产党人彭湃、毛泽东等相继主持下,广州农讲所连续举办6届,培训7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

  19251月11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会议。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四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

  3月12日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5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的运动即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约1700万各阶层群众直接参加斗争,标志着大革命高潮到来。运动得到国际进步力量和海外侨胞的广泛同情和支援。

  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1933年2月全国总工会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合并,改称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在陕北瓦窑堡成立全总西北执行局,1937年8月后实际停止工作。1948年8月,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恢复设立中华全国总工会。

  6月-翌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香港领导发动有25万人参加的反帝大罢工即省港大罢工。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大罢工。

  12月1日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6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从此加紧限制共产党的活动。5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从国民党领导机构中排挤共产党人,由此逐步控制了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大权。

  7月12日-18日中共扩大的四届二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提出无产阶级要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任务,并第一次作出关于军事运动的决议。

  8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惩治****的文件。

  10月-翌年3月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组织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在陈独秀、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周恩来等参加的特别委员会领导下(周恩来为起义总指挥)取得胜利。随后,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

  19274月6日

  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逮捕。28日被杀害。

  4月上旬

  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往武汉。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此前后,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发生以“清党”为名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事件。杨闇公、陈延年、赵世炎、萧楚女、熊雄等共产党人被杀害。

  4月27日-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多里奥、维经斯基、鲍罗廷等参加会议。陈独秀作《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大会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等文件。大会要求会后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定《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明确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将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中央委员会、设立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等。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5月10日,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并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

  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陈独秀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正式作出“分共”决定,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清洗和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南昌城。3日开始,起义部队陆续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8月下旬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在武装暴动中建立工农革命军。翌年5月发出通告,将革命军队正式定名为红军。此前有的起义武装已称红军。此后,各地革命武装相继改称红军。继而又开始称中国工农红军。

  9月9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由湘赣边界工农武装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举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攻打城市受挫后,开始向南转移。29日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时进行改编,开始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0月,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9月1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决定不再打国民党的旗帜并成立苏维埃。

  9月底-10月初

  中共中央机关陆续由武汉迁往上海。

  10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创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创办了《红旗》、《斗争》、《实话》、《党的生活》、《党的建设》、《解放》等报刊。

  11月9日-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全国武装暴动的策略。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许多损失,翌年4月停止执行。

  11月

  中共黄麻特委在湖北黄安、麻城领导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

  11月-翌年春中共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分别在江西吉安、万安、泰和、赣县、兴国等地领导举行武装起义。吉安东固起义后,形成以东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1928

  2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共产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月18日-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84人。瞿秋白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报告。大会明确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和《政治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农民运动决议案》、《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中央审查委员会。7月19日,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李立三、杨殷、徐锡根为候补委员。政治局会议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周恩来为常务委员会秘书长。

  10月5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复信(后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12月-翌年4月

  毛泽东先后主持制定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1929

  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相继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以其为中心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

  9月28日中共中央向红四军前委发出指示信,指出中国革命的特征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肯定毛泽东关于红军的行动策略和建设一支坚强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强调要在红军党内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领导。

  12月11日-翌年2月

  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等先后在广西百色、龙州领导武装起义,建立红军,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2月下旬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确立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原则、制度和方法,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古田会议决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1930

  5月

  毛泽东撰写《调查工作》(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6月

  红四、六、十二军在福建长汀整编为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兼前委书记。

  8月23日毛泽东和朱德率红一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与红三军团会合,合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并成立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

  冬-翌年秋

  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连续粉碎国民党军的三次军事“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相继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至1932年春前后,各革命根据地共歼敌20余万人,主力红军发展到约15万人。

  1931

  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支持下,王明(陈绍禹)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实际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从此,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达四年之久。

  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等各种形式的抗日队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义勇军中积极开展工作,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党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10余支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并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武装。

  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1月7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二十五军在黄安合编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1月7日-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举行。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文件,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25日,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为**,王稼祥、彭德怀为副**。27日,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项英、张国焘为副**;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项英、张国焘为副**。

  11月

  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社。

  本年经过三年多实践,党基本形成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32

  年底-翌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灵活运用前几次反“围剿”斗争的成功经验,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

  1月

  由于白色恐怖日趋严重,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被迫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

  l月-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开辟以四川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此前,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10月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5月8日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成立,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

  6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发动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予以批准。从此,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建军纪念日。

  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用于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始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在反“围剿”中推行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翌年10月,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

  19341月15日-18日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改选中央政治局,选举产生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员为博古、周恩来、洛甫(张闻天)、陈云、王明、张国焘、项英,博古仍负总的责任。会议使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

  1月22日-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举行,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2月3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项英、张国焘为副**;张闻天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项英、张国焘为副**;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恩来、王稼祥为副**。

  10月中旬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原因,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突围,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11月中旬至翌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0月下旬-12月初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中遭受重大损失。至此,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以项英为首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南方游击战争历时三年,地域范围包括8省15个地区,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保留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其间,瞿秋白于1935年在福建长汀被俘牺牲。

  12月12日

  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多数主张转兵向西,到敌军比较薄弱的贵州开辟根据地。

  12月1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举行会议,正式决定放弃北上湘西的计划,改向黔北挺进。

  19351月上旬

  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贵州遵义。

  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错误,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云南扎西(今威信)连续召开会议,决定以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审查通过《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并决定加强对中央苏区和中央分局以及对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随后,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月下旬-5月上旬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随后顺利通过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继续北进。

  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中共中央根据会师后的形势,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随后,红军又翻越多座雪山。8月初,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前敌总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8月下旬,右路军经过艰苦行军,跨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

  9月9日拒绝执行北上方针的张国焘,命令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中共中央遂率右路军中的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12日,中共中央政治

  局在甘肃迭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张国焘顽固坚持错误主张,率领左路军和右路军中原红四方面军的第四、三十军南下,并于10月间在四川理番卓木碉另立“中央”。在遭受严重损失后,红四方面军翌年2月向西康东北部转移。6月,张国焘宣布取消其“中央”。

  9月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北上到达甘肃西固哈达铺,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19日,抵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主力胜利结束长征。11月3日,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下辖红一军团(由陕甘支队改编)、红十五军团。

  11月10日

  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陕北安定瓦窑堡。

  12月9日由于日本加紧侵略华北,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即一二九运动,并迅速波及全国,形成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1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作报告,系统阐述这一方针。

  1936

  7月初

  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进驻陕北保安。

  10月9日

  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隆德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会师。至此,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为反抗日本侵略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12月

  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7

  1月13日

  中共中央机关由陕北保安迁驻延安。

  5月2日-14日有苏区、白区和红军代表参加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当时称苏区党代表会议)在延安举行,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和实现抗战三位一体的任务,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即全国抗战的开始。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7月-8月

  毛泽东撰写《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实践论》和《矛盾统一法则》(后改为《矛盾论》)。

  8月25日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一五、一二○、一二九师,全军编制约4.6万人。随后,三个师的主力陆续开赴山西抗日前线。9月11日,第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但习惯上仍称八路军。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月25日林彪、聂荣臻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9月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即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11月至翌年1月曾称陕甘宁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

  9月、10月间南方8省14个地区(不含琼崖)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随后部队编制逐步健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下辖4个支队,共1万余人。

  1938

  3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至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国抗战开始时的4万多发展到50余万。

  5月下旬-6月上旬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阐明持久抗战的战略总方针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指导抗战的军事理论纲领。

  1939

  2月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抗日根据地军民相继掀起大生产运动。翌年12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始开进延安东南的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

  10月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创刊(1941年8月停刊)。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于1941年5月创办了机关报《解放日报》(1947年3月停刊)。

  同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并将这一任务称为“伟大的工程”。

  10月-12月八路军晋察冀部队在第一二○师配合下,粉碎2万余日军对北岳区的大“扫荡”,歼敌3600余人,击毙日军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指挥官。

  11月来华参加抗战的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边区唐县逝世。毛泽东题写挽词,并撰写《学习白求恩》(后改为《纪念白求恩》)。1942年12月,来华参加抗战的印度大夫柯棣华在唐县逝世。毛泽东题写挽词。

  1940

  1月

  毛泽东作《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演讲(后改为《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8月20日-翌年1月下旬彭德怀等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交通破袭战即百团大战。先后有105个团约20余万人参加,仅前3个半月,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

  2.58万人,俘虏1.8万余人。

  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苏北海安成立,叶挺任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陈毅任副总指挥(在叶挺抵达前代理总指挥)。至年底,新四军在两年多的敌后游击战中,共对日、伪军作战2700多次,毙伤俘敌5.5万人,在华中建立了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扩大了苏南、皖中抗日根据地,沟通了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主力部队发展到近9万人,地方武装和不脱产的地方武装数十万人。

  1941

  1月上旬皖南事变爆发。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泾县突遭国民党军的包围袭击,遭受严重损失,军长叶挺被扣押,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副军长项英遇害。1月17日,蒋介石诬蔑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中国共产党采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反击的方针,得到广大人民和民主党派以及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1月25日,新四军新的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至3月,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高潮被击退。

  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正式发表。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通过《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精兵简政决议等,开明绅士李鼎铭被选为边区政府副**。

  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9月至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党的高级干部开始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从政治路线上分清是非,初步统一中央领导层思想,为全党普遍整风作了准备。9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组长的中央学习研究组,各地成立高级学习组。

  6月侵华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空前困难时期。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和苏北、苏中、苏南等根据地军民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武装斗争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有效打击了敌人。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9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倡导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同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对德、意宣战。翌年1月1日,苏、美、英、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月17日

  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实行精兵简政,克服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

  19421月底-2月初中共中央先后发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对减租减息政策及执行办法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展减租减息。

  2月上旬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后改为《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报告,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毛泽东任主任。

  5月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讲话,阐明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19433月16日-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决定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刘少奇参加中共中央军委并任军委副**。

  本年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保卫和扩大根据地,逐步度过严重困难局面。八路军在华北与敌人作战2.48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3.6万余人,俘5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日军投降6600余人;新四军在华中与日、伪军作战4500余次,粉碎敌千人以上“扫荡”3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3.6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9300余人;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先后粉碎日军“扫荡”,巩固和扩大了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

  19443月华中新四军取得车桥战役胜利,歼灭日军460余人、伪军480余人,并解放淮安、宝应以东地区,使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各抗日根据地联系起来。

  5月21日-翌年4月20日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召开,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组成**团,毛泽东为**团**;决定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在全会召开期间由**团处理党的日常工作,书记处及政治局停止行使职权。全会讨论了党的七大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在会议期间由毛泽东、任弼时等主持起草党的历史问题决议。

  8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指示》,阐明党的外交工作的性质、内容和民族立场。全国抗日战争后期,党已经开始“半独立性的外交”工作。

  9月

  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烧木炭时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后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本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发起局部反攻,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收复大片国土,解放人口1700多万。

  1945春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武装继续进行攻势作战,抗日力量和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为转入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月20日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书面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发言。大会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总结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大会通过《对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案》、《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草案)》等决议。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增加“总纲”部分,阐明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等以及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和特点。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为副**。

  4月25日-6月26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通过联合国宪章。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并在宪章上签字。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关于受降和对日展开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向日、伪军陆续开展了全面反攻。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下旬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接受蒋介石邀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

  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台湾结束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在全国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至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共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民兵发展到260万;领导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有19块,即陕甘宁区、晋察冀区、晋冀豫区、冀鲁豫区、晋绥区、山东区、冀热辽区、苏北区、苏中区、苏浙皖区、淮北区、淮南区、皖江区、浙东区、河南区、鄂豫皖区、湘鄂区、东江区、琼崖区,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规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并确定召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商讨和平建国方案。11日,毛泽东等由重庆返回延安。

  1946

  1月上旬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等)、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奉命来华“调处”国共争端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后曾由吉伦接替)组成“三人会议”,会商解决国内军事冲突及有关事项。先后就恢复交通、军队整编统编、东北停战等问题反复磋商,达成部分协议。但由于国民党没有和谈诚意,“三人会议”难以为继,6月下旬之后不再活动。

  1月10日

  国共双方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定。

  5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改变为“耕者有其田”政策,并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各解放区迅速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6月26日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约30万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新的全面内战爆发。全国解放战争正式开始。

  7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党内指示。

  8月上旬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阐明了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11月21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会议,决定用“打倒蒋介石”作为最后解决国内问题的方针。

  19473月上旬,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3月13日

  蒋介石令胡宗南率25万军队从南、西、北三面进攻陕北解放区。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

  3月18日、19日,中共中央机关和陕甘宁边区部队撤出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地区。

  7月17日-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建屏西柏坡村(今属平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刘少奇主持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热潮。

  秋-翌年底根据全国土地会议关于整党工作的部署,各解放区采取党内党外结合等方法,普遍开展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基本内容的整党运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获得很大进步,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和67条口号,宣布解放军即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公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并发布《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统一规定全军实行多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

  12月25日-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杨家沟村召开扩大会议,通过毛泽东所作书面报告,提出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十大军事原则和没收官僚资本等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等。

  1948

  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各阶层代表人士热烈响应,通过各种渠道纷纷进入解放区,参与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工作。

  6月

  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暨代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翌年8月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9月8日-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建设500万解放军,用五年左右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任务。

  9月12日-11月2日

  林彪、罗荣桓率东北野战军进行辽沈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

  9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重要制度,要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

  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要求团和分区以上各部队番号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共歼敌154万余人。至此,蒋介石赖以维护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解放军进抵长

  江,全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12月30日

  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

  1949

  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进一步作出关于全军组织编制、番号的决定: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为第一、二、三、四野战军。本月,华北军区主力部队直属解放军总部。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人民武装,相继整编为闽粤赣边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桂滇黔边纵队、闽浙赣边纵队等。其他游击队也陆续进行整编。至渡江战役前夕,南方游击部队包括长期坚持海南岛斗争的琼崖纵队发展到5万多人。

  1月31日-2月7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与抵达西柏坡的联共(布)代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举行多次会谈,阐明中国革命发展形势、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及内政外交政策,争取苏联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在会见米高扬时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另起炉灶”的方针,后又提出“一边倒”原则,由此奠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3月5日-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村召开。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报告,提出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确定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蓝图;规定全国胜利后党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月-4月

  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成立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0日夜至21日,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为书记)指挥的第二、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强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延续22年的国民党统治宣告覆灭。5月27日解放上海。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也于5月横渡长江,解放武汉三镇。随后,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东南、中南、西北、西南各省进军,至9月底解放大陆大部分国土。

  6月30日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阐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提出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

  7月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9月21日-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文件。会议决定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旗。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进入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

  10月9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选举毛泽东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

  10月13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通过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1953年8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10月21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告成立。政务院设政治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和30个部、会、院、署、行。

  11月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和《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各级政府机关普遍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的领导。

  同日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朱德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2月2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通过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地方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先后由各地人民政府召开,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一种过渡形式。

  12月23日-31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改革旧教育的方针和步骤,确定了发展新教育的方向;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

  12月

  人民解放军进行成都战役,解放成都。10日,在成都督战的蒋介石飞往台湾,从此再未返回大陆。

  本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为449万名。党的组织包括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个中央局,山东、新疆、内蒙古、华南4个中央分局,24个省委和17个区党委,134个市委(内有6个中共中央直属市委),218个地(盟)委,2142个县(旗)委,15494个区委,约20万个支部。

篇七: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学习资料

  注意保存

  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学习材料汇编

  黄南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五年六月

  目

  录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

  12、青海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

  83、改革开放以来黄南藏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

  14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国家**、中央军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出席会议。

  ***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深刻阐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李克强就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讲话。俞正声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

  会议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

  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同时,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

  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

  会议指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应各族群众新期盼,深化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发挥民族地区特殊优势,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

  力;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会议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解决路和水的问题。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既要打通对内对外联系的“大通道”,也要畅通与“大通道”联系的“静脉”、“毛细血管”。建设一批重大饮水调水工程、大型水库和骨干渠网,同时支持地方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全部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把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提高扶贫效能。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要与我国经济支撑带、重要交通干线规划建设紧密结合,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还要重视利用独特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镇。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在民族地区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投入,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

  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把优势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推动产业结构上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把旅游业做成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土地使用、金融服务、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差别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最终还是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民族地区与全国一样,都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搞好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通过市场机制与沿海地区连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会议指出,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既要坚持不懈抓发展,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基础,也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搞好双语教育。加快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帮扶资金主要用于民生、用于基层。

  会议强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积极做好双语教育、信教群众工作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工-

  作。

  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会议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民族地区的好干部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都要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齐心协力做好工作。民族地区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好、健全好民委委员制度。

  会议认为,***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理论和政策、制度和法律、工作和实践等重大问题,思想上的深刻性、政策上的鲜明性非常突出,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李克强的重要讲话,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提出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重要部署、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要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切实用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突出重点领域,千方百计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积极稳妥推进,力争使加强民族团结的各项举措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顺应历史趋势,把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做深做实;汇聚各方力量,形成贯彻会议精神的良好体制机制。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万众一心,不懈奋斗,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

  青海省民族工作会议暨创建民族团结

  进步先进区表彰大会精神

  2月13日,全省民族工作会议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表彰大会在西宁召开。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总结了近年来我省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围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民族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郝鹏就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了讲话,省委副书记王建军作了总结讲话。会议对50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55名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副省长刘志强宣读了表彰决定。

  会议指出,去年9月底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科学分析了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和重点任务。俞正声**的总结讲话,聚焦着力点,对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继续做好我省民族工

  作。

  会议指出,我省是多民族地区,做好民族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自2013年以来,我们作出并实施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战略部署,有针对性地采取“十项举措”,注重标本兼治,着力解决问题,汇聚起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先进区创建,极大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开辟了全省民族工作的新境界。

  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我省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全部特征,处于反分裂斗争前沿,兼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特殊矛盾。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最根本的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处理统一与自治、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关系,做到依法行使自治权与维护国家最高利益相一致、民族工作与全局工作相一致。

  会议指出,要紧扣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要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来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处理好保护、发展、民生三者关系,加快形成新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有机统一,确保民族地区总体上与全-

  省一道同步迈入小康。要以加强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支撑,抓紧完善交通网络布局,切实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大力推进能源保障全覆盖,提升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改善民族地区发展条件。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和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牧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高矿业开发水平,切实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关键,紧紧围绕“五有”目标,着力抓好就业增收,筑牢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己任,全力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突出抓好生态环境整治,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等多种途径带动扶贫开发、就业增收,让群众分享更多生态红利,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要以构建上下联动机制为保障,抓紧完善对民族地区的差别化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民族地区不断解放思想,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的联系,聚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要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支持少数民族群众跨区域、跨行业有序流动,通过到内地就学、劳务输出、经商等形式走出去,同时引导其他地区群众到民族地区工作生活。提倡各民族群众联合创业,加强节庆互动交流,共建共享美好社区和乡村。鼓励各

  12

  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统一的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要大力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努力在夯基础、抓示范、扩影响上下功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会议指出,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爱国主义特别是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自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共建美好家园上来。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交融创新。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权和主动权,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敌对思想渗透的意识,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人心防线。

  会议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始终高举法律大旗,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深入推广“班玛经验”,全面推进我省和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着力攻克薄弱环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铸造团结稳定的钢铁长城。要注重抓好城市民族工作,把着力点放在社区,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

  理,规范执法监管部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政策和做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要重视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教群众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欣欣向荣。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围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坚持德才兼备、人岗相宜,实现五湖四海各民族干部团结共事。要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强化政治纪律、规矩意识,以良好的干部风气和政治生态保障事业健康顺利开展。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学科带头人,通过各类人才工程,造就优秀知识分子队伍。要倍加关心爱护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各族干部,强化“三基”建设,引导各类资源配置向基层和基础工作领域倾斜,不断打牢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会议强调,学习、宣传和贯彻好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引导各级干部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坚定做好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信心,努力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要进一步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深化先进区创建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对民族

  14

  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把握要点、聚焦问题、见物见人、创新实践。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形成工作合力,以务实作风和扎实举措,推动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

  -

  改革开放以来黄南藏族自治州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州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谱写了历史新篇章。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黄南迈入了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四年,基础设施变化最明显的十四年,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十四年。全州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安宁祥和的新气象。

  解放前,黄南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人民生活非常贫困,绝大多数农牧民群众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更谈不上自来水、电灯电话,几乎与现代文明隔绝。如今,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路、村道硬化,群众有自己的小汽车、摩托车,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出行方便快捷。近十年,交通建设投资达23亿元,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更为可喜的是高速公路、民用机场、过境铁路即将建成,为自治州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等大中型水电站,犹如熠熠闪烁的高原明珠,给国家创造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大电网覆盖全州,特别是投入8.7亿元,农村牧区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彻底解决了1.1万户4.5万人的无电问题。投入19.48亿元,扎毛水库、李家峡南干渠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相继实施,自来水

  16

  通到了家家户户,灌溉水渠修到了田间地头,山体滑坡减少了,河道干净整洁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了。更让我们感到振奋的是,去年省委提出在青川甘三省交界地区实施平安与振兴工程,计划用七年时间在黄南投资503亿元,建成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给自治州的大发展、大跨越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西部大开发以来,党和国家加大对藏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就拿农牧民纯收入来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032元增长到5654元,其中,国家政策性补贴收入人均就达2300元。以2014年为例,全州总财力达到57.95亿元,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为2.53亿元,财政支出中96%以上来自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也就是说,全州财政每花10块钱,9块6毛钱就是国家给的。住房是民生之基。旧社会的广大农牧民群众居住十分简陋,土房子、破毡房,甚至无房可居。2009年起,国家利用5年时间投资60亿元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党政军企共建、美丽乡村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使1.89万户近8万农牧民群众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定居房。改革开放前,农牧业基本靠天吃饭、靠天养畜,而今,以“菜篮子”工程、有机畜牧业、农牧区合作经济为主的现代农牧业发展迅猛。近两年,国家投资4.35亿元建成6个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河南、泽库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同仁“晶黄果”被认定为全省著名商标,尖扎县成为全省第二大冷水鱼养殖基地。以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如雨后-

  春笋般涌现,全州成立经济合作组织476个,入社农牧民达11.71万人,党的好政策激发了农牧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

  1948年,黄南地区仅有学生101人、教师5人。如今,全州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37所,在校学生达到50000多名,教职工总数达2580名,学前1年、九年义务、中等职校3年全部免费,而且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天享受3元的生活费、每学年还领取600元的营养餐补助。上学不仅免费,而且还享受生活费、营养餐补助,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解放前,黄南没有一所现代医疗卫生机构,隆务地区只有两处私人诊所。目前,全州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5所,医疗技术人员1434名,病床954张,特别是通过建立农牧区新型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等制度,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人均寿命由1950年前的35岁提高到目前的71.4岁,构筑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泽库县宁秀乡一位70多岁的藏族老人说:“平时有点小毛病,就到乡卫生院看看。如果严重一点,拿着合作医疗本子,到县医院或到州医院去住院治疗,不仅看病方便了,而且自己花不了多少钱”。由于受历史、自然条件限制,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通过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精准扶贫等多种措施,近十年时间,解决了13万人的温饱问题,全州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9万人减少到现在的3.27万人。还有,城乡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牧区养老保险、老年人救助等党的好政策实现全覆盖。比如,近几年来用于社会救助资金就

  18

  达1276万元,发放面粉、青稞、大米达832万斤,21.6万人享受到了救助政策。随着党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自治州各族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更多实惠,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无数实事证明,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地理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各民族文化是多元一体、相互交融的,从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多年来,自治州始终坚持藏汉语并重原则,不仅全州农村牧区和民族中学推行

  “双语”教育,而且把学习藏语作为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此增强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能力。热贡文化不仅是黄南各民族多元的、原生态文化类型的总称,更是象征藏民族善良淳朴、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活化石”。继2008年8月国家批准设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后,去年自治州又被列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热贡”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第一家省外“热贡艺术馆”落户天津;投资6400万元建成黄南州热贡文化博物馆;筹资4000万元设立热贡文化发展基金。目前,自治州共有文化产业经营户120家,文化从业人员达2.41万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48亿元。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9项,其中热贡艺术和藏戏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91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6名。批准设立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图书馆、文化站等基层文化设施遍布各乡镇。短短十年时间,热贡文化不仅走向了世界,而且保护与发展的力度更是空前的。这种以政策投资为主导,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模式在国际上也堪称典范。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治州全面落实党的各项宗教政策,全州93座藏传佛教寺院纳入公共服务范围,从2010年开始,对藏传佛教寺院基础设施投入1.3亿元,实施了寺院危旧电路改造、僧舍改造、道路硬化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寺院基础设施条件。同时,974名僧尼纳入城镇和农村牧区低保范围,3985名僧尼参加医保,2716名僧尼参加养老保险,69名僧尼享受“五保”供养。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寺院传统佛事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需求。

  众所周知,历经几万年的高寒气候侵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全国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之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藏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建立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区,从此黄南地区生态保护工作进入了历史上最重视、投入最大、保护与治理成效最明显的时期。近七、八年时间,共投入5.5亿元,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为主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从2014年至2020年,国家计划为我州投资14.5亿元,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涉及2个大项、7个分项、19个子项的重点项目,确保自治州生态系统步入良性

  20

  循环。就拿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来说,仅2014年兑现草原补奖资金2.18亿元,实现禁牧1341万亩。仅此一项,我州牧民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可以说,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国家对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和建设投资将越来越大,生态修复和功能保障成效越来越明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历史事实不可改变,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事实雄辩地证明: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党中央对藏区的大力扶持,没有省委的正确领导,没有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就没有黄南今天的繁荣进步。

  我们坚信,有中央藏区政策的光辉指引,有省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支持,有全州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州各族群众就一定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一定能谱写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黄南新篇章!

  -

篇八: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1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要树立和

  落实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

  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

  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

  会议强调,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

  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覆盖

  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改善环境

  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

  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从改革发展全局高度,深刻认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会议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举精神旗帜、立精

  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会议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篇九: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2016年党的重要会议

  党的重要会议是2016考研政治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考点。同学在学习这一部分考点时多数认为有越记越乱的感觉。下面,pincai小编从一大到十八届五中全会为顺序,对党的重要会议作出如下总结:

  1.一大(1921年):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二大(1922年):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三大(1923年):同孙中山领导的我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4.国民党一大(1924年):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5.四大(1925年):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

  6.八七会议(1928年);着重阐述党必须掌握枪杆子的思想。

  7.遵义会议(1935年):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

  8.瓦窑堡会议(1935年):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9.洛川会议(1937年):制定抗日救国纲领,发动全面全民族的抗战。

  10.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毛泽东作《论新阶段》报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11.七大(1945年):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

  13.八大(1956年):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15.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16.十三大(1987年):阐述党的基本路线、初级阶段路线等。

  17.十四大(1992年):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8.十八大(2012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19.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十八届五中全会(2015年):会议内容---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延伸阅读:

  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三次转移的会议

  1、1927年的八七会议: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2、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3、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总结

  (一)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A、党的创建时期(1921-1923)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二大”(1922/7上海)A: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民主共和国。

  3、“三大”(1923/6广州)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四大”(1925/1上海)确立领导层建立工农联盟。(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2、“五大”(1927/4/27武汉)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背景:大革命失败;(2)内容: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3)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4、“三湾改编”(1927/9),第一次提出党指挥枪。

  5、“古田会议”(1929/12),正式确立党指挥枪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建设原则。

  6、“遵义会议”(1935/1/15-17)(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内容: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瓦窑堡会议”(1935/12)(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2)内容: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亡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六届六中全会”(1938/9-11)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七大”(1945/4/23-6/11延安杨家岭大礼堂)(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周恩来《论统一战线》,任弼时《关于党的历史问题;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正式写入党章。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首次提出。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农村时期。②提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北平)(1)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三、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会议(1949-2015)(一)过渡时期(1949-195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选举国家**,任命国务院总理。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中共八大(1956/6)(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董必武提出加强法制建设。

  2、八大二次会议(1958北京),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

  3、庐山会议(1959),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4、七千人大会(1962北京),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三)“**”时期(1966-1976)1、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夏北京)标志着毛泽东对*****的全面发展。

  2、“九大”(1969/4北京)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入党章(指导思想是错误的)。

  3、“十大“(1973/8北京)稳定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地位。

  (四)徘徊时期(1976-1978)1、“十一大”(1977/8)粉碎***,并没纠正错误。

  2、全国科学大会(1978)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5)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做出把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2)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农村联产承包制是我国最早的改革

  2、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建国以来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彻底否认了“文化”大革命,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

  3、“十二大”(1982),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5、“十四大”(1992),确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9月),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7、“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

  8、十五届四中全会(1999/9),《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是指十二个省区(甘肃、陕西、宁夏、新疆、青海、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

  9、“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10、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实现经济又(更)好又(更)快发展)。

  11、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9/16-1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

  12、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2006/3/4),委员讨论时***同志首次提出“八荣八耻”。

  13、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10/8-11),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4、“十七大”(2007),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论。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并把科学观写入党章。正式提出“生态文明”。

  15、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16、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10/15-18),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17、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8、“十八大”(2012),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9、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十八届五中全会(2015)。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篇十: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图为大会现场。

  一、历史背景

  自从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且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为了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会议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9人。代表全国3965万多名党员。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叶剑英、陈云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大会通过决议,批准胡耀邦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及《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李先念致闭幕词。《报告》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

  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根据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只设***。大会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一中全会

  1982年9月12~1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胡耀邦、赵紫阳主持。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批准了顾问委员会和纪检委的组成人员。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二中全会

  1983年10月11~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整党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会还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决定于1985年9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四中全会

  1985年9月16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于1985年9月18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全会还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决定将这个文件提请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审议。全会讨论确定了关于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合作和交替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1985年9月18~2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会议。代表们就局部调整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22日,会上宣读并同意十二届四中全会《关于同意一部分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提

  请全国代表会议审议的报告》。23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五中全会

  1985年9月2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28人;列席会议的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7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7人。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七中全会

  1987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1987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一致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请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全会讨论并原则同意《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决定将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写入中央委员会向中共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三、历史意义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大会确

  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本次大会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篇十一: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中共党史上几种不同类型的会议简介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召开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这些会议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了党史的一个主要内容。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最高领导机关。其职权是: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总共召开过17次全国代表大会。各次召开的时间、地点是: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简况表

  名

  称

  一大

  二大

  三大

  四大

  五大

  六大

  七大

  八大

  九大

  十大

  十一大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时

  间

  1921年7月23日~

  1922年7月16~23日

  1923年6月12~20日

  1925年1月11~22日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1956年9月15~27日

  1969年4月1~24日

  1973年8月24~28日

  1977年8月12~18日

  1982年9月1~11日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1992年10月12~19日

  1997年9月12~18日

  2002年11月8~14日

  2007年10月15~21日

  地

  点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上海

  广州

  上海

  武汉

  苏联莫斯科

  延安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知:中共从建党初期至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不定期的。中共“一大”(1921年)、“二大”(1922年)、“三大”(1923年)是一年召开一次。中共“四大”(1925年)和“五大”(1927年)相隔一年召开一次。1928年召开了中共“六大”。召集党的“七大”的决议是在1937年

  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的,但由于长期紧张的战争环境,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才正式召开。后来,又由于解放战争和建国初的一系列斗争,直至1956年才召开中共“八大”。中共“八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实行常任制,全国代表大会由中央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因此,1956年中共“八大”可以称为八大一次会议。但实际上,后来由于****频繁,加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实行常任制都没有认真贯彻与执行。在中共“八大”至中共“九大”的13年里,中国共产党只召开过1958年的八大二次会议,即中共八大代表第二次在北京召开会议,这在中共党史上迄今为止只有一次。此后,党代会通过或者修订的新党章中没有这一项规定。中共“十大”和中共“十一大”分别是在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背景下,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提前召开的。

  1982年,在党和国家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任务已经完成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二大”以及以后的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都明确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此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按期正常召开,1987、1992、1997、2002、2007年年分别召开了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和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即“第**x届中央委员会第**x次全体会议”,简称“**x届**x中全会”。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召开过像“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三届四中全会”等十分重要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三、党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扩大会议

  从1927年中共“五大”开始设立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由中央委员中选举若干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组成。根据党章规定:“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另外,有的时候,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或者“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扩大会议”。所谓“扩大”,就是少数非中央政治局委员或非常委委员也可以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扩大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比较著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有“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等。

  四、党的中央工作会议

  有的时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由党中央负责召集的由中央委员会成员、中央各部门、地方领导人参加的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不定期召开。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1978年为筹备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召开的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等就是此类著名的会议。

  五、党的代表会议

  根据党章规规定,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不定期召开代表会议。党的代表会议的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部分成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各自总数的五分之一。可见,党的代表会议的职权比全国代表大会小得多。在中共党史上,1937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1955年3月和1985年9月在北京曾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

  六、党中央紧急会议

  这是中国共产党因为工作需要,在情况十分紧急下召开的紧急会议,既不能称中央全会,也不能称中央政治局会议,由于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都不到规定的半数,因而称为中央紧急会议。这类会议在中共党史上仅有一次,即著名的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的紧急会议。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中央军委代表、中央秘书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所以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央紧急会议。

  七、党的专门工作会议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由党中央或者某一部门负责召集的由中央主要领导人、中央有关部门以及地方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为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的会议。在中共党史上著名的有1947年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1956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等。此外,现在每年都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也属于这一类型的会议。

推荐访问: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日中 政治局 会议精神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