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7篇(2023年)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7篇(2023年)

时间:2023-07-24 21:4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1篇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教学重难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作者用文字表达感情,我们要了解这种感情,往往要通过想象画面来实现。如何想象画面呢?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学习、交流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3.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到的画面。

4.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5.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指导:说说这些词语的异同。

预设:

同: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异:第一行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行词语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

3.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读“响彻云霄”,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

4.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

1.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指导:“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用这几个词语描绘事物一般都是突出事物变化快或者变化多端的。所以在描绘时一定要从事物变化方面着手,想象事物变化的场景。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描述一个事物。

预设1: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预设2: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就把一根骨头啃完了。

四、学习“书写提示”。

1.看提示: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鹿柴》。

2.作者简介。

3.借助拼音,读通古诗。提醒学生注意“鹿柴”的读音。(“鹿柴”为地名。其中的“柴”同“寨”,栅栏。)

4.结合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针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但:只,仅仅。返景:夕阳返照的光。青苔: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5.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6.学生读读背背。

7.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想象画面

背诵《鹿柴》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2篇

语文(S)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大海的歌

设计思路:

《大海的歌》由三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诗中描写了大海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对偶等手法来描写大海,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本文教学之初借助音像资料,丰富学生对大海的认识,初读课文之后进行生字教学;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美,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认识“纹、潮、仰、翻、腾、琴、渔、帆”等8个生字,会写“纹、映、仰、翻、滚、奔、腾、琴、奏、帆、睡、闹”等12个生字。理解“穿梭、绽开、滔天波浪”等词。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培养想象力。2.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心中的大海是怎样的? 学生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展示课件第二屏)学生欣赏大海的图片后进行语言训练:(展示课件第三屏)看了图片,说一说你此时对大海的感觉。

揭示课题:(展示课件第四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读诗歌后认读生字词。(展示课件第五屏)去了拼音,还会读吗?(展示课件第六屏)

3、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4、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

5、检查读文情况:

6、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师范读学生跟读、集体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字卡,认读本课生字并进行组词造句。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1)自主学习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3)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4)小组汇报对其他生字的记忆方法,教师点拨,对比、区分形近字。(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四、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合作朗读课文。2.配乐读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齐读三首诗歌。

(展示课件第七屏)课件出示默读思考问题: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诗句。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后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学习诗歌《天和海》

(展示课件第八屏)指名读诗歌,学生思考:天是什么颜色的?海是什么颜色的?(展示课件第九屏)

(点击课件第九屏右下角的喇叭图案,音乐响起)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点击课件第九屏右下角的喇叭图案,音乐停)汇报自己想象的画面,教师相机点拨。

各种形式读文。(同桌赛读、男女轮读、分组轮读)

三、学习《海上的风》

(一)入情入境读诗歌。

(展示课件第十屏,播放一段有关海风声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闭眼想象:伴着呼呼的风声,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顺势引题:“让我们就随着风姐姐一起漫步海边,去感受‘海上的风’”。(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教师配乐范读,将孩子们带入情境。(教师用缓慢、温柔的声音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2)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就()()()()

(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那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 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 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

(二)感悟海风的神奇。

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把海上的风比作花神,展现海上浪花翻滚。

●把海上的风比作琴师,展现海上各种声音交织的奇妙景象。

●把海上的风比作大力士,展现渔船来往的繁荣景象。

●把海上的风比作狮子,展现海风来临时海上波浪滔天的壮观气势。

2、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展示课件第十二屏)思考:诗歌的最后为什么用省略号?大海还会像什么呢?自由说。

展开想象,再次感悟海风的神奇。

(1)(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播放大海美丽富饶的动态画面,海湾、帆船、蓝天„„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浪花的拍打声,柔柔的风声。)学生欣赏影片。(2)(展示课件第十四屏)仿照这首诗的模式,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

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___;
山上的风是___,他一来,就___”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诗歌《海上的风》。

(展示课件第十四屏)仿照《海上的风》,写一节诗。

学生展示成果,共同评价。

二、学习《大海睡了》

(一)初悟大海沉睡时的静。

1.(展示课件第十五屏)读读这首诗,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想想沉睡了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板书:静)

1)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

2)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白天,浪儿怎么样?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还从哪儿读到了大海睡觉时的宁静?教师随机点拨“轻轻的”一词,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点击课件第十五屏右下角的声音图案,音乐响起)深夜的大海没有白天的喧嚣,没有了风浪的嬉闹,多么静!别打破这份宁静。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课文里,把体会读出来。(配乐自由读全诗)

(二)感悟大海沉睡时的美。

交流理解“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展示课件第十六屏)。(1)这个“她”是谁?(大海)(把“抱”和“背”两个字点红)她怎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

(2)如果你是明月,你是星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背脊上,你会做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

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听„„(点击喇叭图案,播放潮声。)

(1)朗读第三、四句。

(2)当我们再读这首诗时,你是不是对沉睡的大海有了更深的感受?你从大海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3)师小结: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哪!(4)指导朗读全诗。

(三)迁移运用,内化语言。(展示课件第十七屏)当黑夜渐渐离去,一轮红日从大海里慢慢地升起,此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交流说说。

三、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1 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海和天 美丽

1 大海的歌 海上的风 热烈 大海睡了 宁静 帽子和鸟窝

设计思路:

《帽子和鸟窝》讲的是翔翔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痛痛快快地玩耍,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他们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做窝。本课利用课本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在引题部分进行识字教学,并围绕主题设疑;
教学重点以读为本,品读词句,体味人物情感,逐层升华文章主题,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嚷、绸、缠、奈、竿、吊、孵”等字;
会写“帽、坡、耍、朝、慌、腰、奈、约、篮、吊、蛋”等生字;
掌握“帽子、山坡、耍闹、慌张、无可奈何、竹竿、篮子”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展示课件第二屏)贴图导入,认识生字“帽”和“窝”:
1.贴图(帽子)板书:帽子 2.贴图(鸟窝)板书:鸟窝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小组合作学习)

(一)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二)检测学习情况

1、出示字词:帽、坡、耍、朝、慌、腰、奈、约、篮、吊、蛋

2、出示词语卡:帽子、山坡、耍闹、慌张、无可奈何、竹竿、篮子

(二)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是否读准字音,一边思考:课文中讲了谁?做了什么事?

(三)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展示课件第四、五屏)认读生字、生词。(强调易错字: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二)指导书写“鼠”

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短下长;
上窄下宽。

难写部分研究:下面竖提、竖提、斜钩及四点之间的间隔要均匀。斜钩要长。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师生评议,修改。

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议学生发言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清课文内容。识字、写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多种形式识记提升识字效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不想要了?

二、问题导读,体会人物的可爱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回答问题。

7(1)你觉得翔翔和他小伙伴们可爱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找出相关语句,用()标出来。

(2)翔翔为什么会惊叫起来?他当时的心情怎样?(3)翔翔为什么不要帽子了?

2、学习第一二段

(一)(展示课件第六屏)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指名汇报。1.(展示课件第七屏)品读句子。

(1)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2)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3)理解比喻句“一窝蜂似的跑下山去”想象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跑下山的情景,感受他们的活泼可爱。(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问:在这之前,他们的心情如何?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6)练习朗读。

(展示课件第八屏)品读句子。

(1)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2)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3)练读第三自然段。

(展示课件第九屏)品读句子。

(1)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2)指名朗读、评议。

(展示课件第十屏)品读句子。

(1)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1)解释“无可奈何”

(2)孩子们为什么无可奈何的下山了?想象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二)朗读第六、七自然段,从“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体会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

(三)教师小结: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三、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2.(展示课件第十二屏)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3.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四、总结升华

(一)你喜欢翔翔和他的小伙伴吗?为什么?

(二)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写翔翔——帽子,于是他就和小伙伴去——帽子——帽子——帽子——帽子给小鸟做鸟窝。

五、拓展延伸

(一)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

(二)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板书设计 :

(一)2 帽子和鸟窝

帽子丢失 惊叫 着急

寻找帽子 追赶 用竹竿挑

不要帽子 爱护鸟儿

保护动物胜过爱自己的帽子,使学生体会翔翔是一个爱护鸟儿、保护动物的好孩子。

2、帽子和鸟窝

丢帽子—》找帽子—》追帽子—》挑帽子—》送帽子给鸟做窝

9(天真、可爱)教学反思:
吹泡泡

设计思路:

《吹泡泡》是冰心奶奶回忆儿时玩吹泡泡游戏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文章中吹泡泡的过程既清楚又具体,而且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值得反复品味。本次教学通过读文、品词、品句,学习作者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具体,感受肥皂泡的美丽与神奇。教学目标:

1.认识“廊、易、裂、碗、若、脆、扯、润、渡、夕”等10个生字,会写“戏、易、碗、根、飘、扇、浮、若、散、夕、越、骄、傲”等13个字。

2.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具体。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展示课件第二屏)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出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呢?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的是吹泡泡游戏了。同学们一定也玩过这个游戏,对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吹泡泡的,好吗?(板书课题,读题目)2.(展示课件第三屏)介绍作者。

二、认读生字,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多读几遍生字。

2.画出本课生字,读熟会认;
再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认字方法。

1)出示生字卡

戏、易、碗、根、飘、扇、浮、若、散、夕、越、骄、傲 2)出示词语、多音字

(展示课件第四屏)“开火车”认读生字。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分组轮读课文后小组交流。(2)指名回答,全班评议。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学习13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飘”与“漂”、“若”与“苦”区分。(展示课件第五屏)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四、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合作朗读课文。

2.(展示课件第六屏)配乐读第四、五自然段。3.引读第四、五自然段并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2.(展示课件第七屏)回忆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

二、学习1—3自然段

1.指名读1—3自然段,说说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2.说说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在书中做出记号。先写怎样制作泡泡液(肥皂水)。“放、加上、和弄”这些词写出了制作的简单经过。接着写怎样吹。“沾上、吹、提”这几个词具体写出了吹的过程。先是用一根细竹管沾上肥皂水,“沾上”是说动作要“轻”,肥皂水不宜多。11 接着是“慢慢地吹”,“再轻轻地一提”。“提”指由下往上移,强调动作不仅要轻,而且要快。作者写吹泡泡的过程,用词十分贴切。(2)用自己的话说说吹泡泡的过程,先同桌说,再全班说。

3、游戏吹泡泡

让学生吹七彩泡泡,亲身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3)再次品读“吹泡泡”的语句。

①(展示课件第八屏)谈谈哪个动词用得好?练读句子。②完成填空练习,从这些词体会到什么?()地飘过飞越()玲珑的()()的浮光慢悠悠地()()的球面 ③朗读吹泡泡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句子。(展示课件第九屏)标出写泡泡样子的词语。学生交流:

(1)什么在球面上乱转?读“五色的浮光”。(浮光就是肥皂泡表面上的光,在阳光的照射下,我们能看到多种的色彩。)什么样的球面?(清澈透明)怎样?(乱转)读读这个句子。

(2)“若是扇得好„„四散纷飞。” 是啊,一个大的能变成两三个小球。那直接说行不行?(出示课件)比较句子,行不行,为什么?文中形容什么样的小球?(玲珑)师: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小球,四散纷飞。再读读这句话。

(3)“有时吹得„„光影凌乱” 有时还会扯成——长圆的。你再读读,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体会“扯”字)还——颤巍巍的。“颤巍巍”的什么样啊?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呢?——联系上文的“脆薄”体会出泡泡易碎易破。那这脆薄的球,颤巍巍的,该怎么读?(指名朗读)

(4)我听出你们读得很小心,很担心它会突然的散裂。所以,此时我们大家会怎样? “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读句子)甚至还可能怎样?

12(5)实在可惜,这泡泡无声地破裂了。你又觉得——(学生:遗憾、可惜、舍不得)还想——(生:再来一次!)然后让学生再读第四自然段。

3.咱们再读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我相信大家会把泡泡的美表现得更妙,更神奇!

4.学生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5.小小肥皂泡,冰心奶奶不但吹出了跟我们一样的情趣和快乐,还吹出了自己的梦想。她满怀爱意地去描绘那些泡泡,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小小的肥皂泡身上。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冰心奶奶拥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呢?书中有一个句子,你能标出来吗?齐读这个句子。

6.为什么快乐?为什么骄傲?冰心奶奶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泡泡,才会给转瞬即逝的泡泡那么美好的祝福,才会有那么美妙的诗情画意的手笔。同学们,我们再读一读。

四、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吹泡泡的快乐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展示课件第十屏)说一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注意要把玩的过程说具体。板书设计:
3 吹泡泡

美丽、神奇 快乐、希望 爱吹泡泡 制作泡泡液

4* 沙滩上的童话

设计思路:

《沙滩上的童话》讲的是一群孩子在沙滩上修筑城堡并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天性和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课文教学从质疑入手,在初读课文环节渗透识字教学,解决生字读音,整体感知课文;
分三大板块进行感悟理解教学,注重从学生 13 读文后,抓住字词品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在以上教学环节的铺垫之下,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续编童话,将语文教学由文本走入生活。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让学生试着编一个沙滩上的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扔、趣、堡、筑、魔、攻、驶、药”等8个生字。学习小朋友们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
学习小朋友们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让学生试着编一个沙滩上的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前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同学们喜欢看童话吗?你们看过哪些童话?师简介童话。(板书:童话)(展示课件第二屏)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沙滩,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整体感知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展示课件第三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再读课文,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编了一个什么童话。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找出写童话内容的部分自由朗读。为读得好的同学颁发小标志。

2、分角色朗读。

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童话故事。你喜欢这个童话吗?为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把本课生字词制作成词语卡片。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自由朗读第1-7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五屏)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

(2)(展示课件第六屏)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活动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理解“编织”)出示对话: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就这样,我们编织着童话。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

师:这就是孩子想要攻城堡的原因吧,看他们想象多丰富,编得多有趣。(3)师再次引读第1-7自然段。

学习文中“救出公主”部分内容(第8-16自然段)(1)指名读并评议。

①抓住“趴”、“四面八方”、“挖呀、挖呀”、“欢呼”、“终于”、“一„„就”等词句来体会小朋友心地纯善。

②“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战胜邪恶、赢得胜利的无比兴奋的心情。

(2)指导后再次分角色朗读,赛读。(展示课件第七屏)学习文中“找到公主”部分内容(第17-23自然段)(1)自读第17-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15(2)听老师朗读18自然段,学生思考: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妈妈为什么开心地笑了?(展示课件第八屏)

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听老师朗读,学生思考。(我们太高兴了,我们被当时的情景感染了。)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偷偷”来理解:“偷偷”说明我们怕大人知道批评我们贪玩,制止我们去玩。于是只好不告诉大人,私自去玩,还自以为大人不知道。可事实上,妈妈或许见我们玩得很高兴很有意思,并没有责怪我们。只是见我们没按时回家有点担心我们,便找来了。)引导学生充分说,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天色已经晚了,妈妈也许早就在他们身后了,可是看见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编的童话如此有趣,真不忍心打搅他们。而当孩子们回头看到了温柔美丽的妈妈,怎么会不把她当作美丽的公主呢?也许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妈妈就是公主。指名读。(3)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仿照人物的语言发挥想象说说。(一个小伙伴说:“阿姨,您是我们救出来的公主。”” “您好漂亮,阿姨像公主一样漂亮!”另一个小伙伴说。从中体会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小朋友们可爱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师小结:“瞧,在沙滩上的孩子多么开心、快乐呀!你知道故事过后还会有什么事发生吗?请你再讲一讲吧!”(小组内开始交流)

师:“你和小伙伴们的乐园在哪儿?说说你们在那里做得最得意的事吧!” 板书设计:

4* 沙滩上的童话

魔王 抢 公主

炸死 救出 语文百花园一 设计思路:

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四项内容,包括“语海畅游”(字、词、句训练)“积少成多”(读背古诗)“阅读平台”和“语文大课堂”。这些练习既巩固了本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注重语言的积累,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中,鼓 16 励学生想学、爱学、自主地学,在自主的学习中发现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观察及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了解“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

仿写短语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

仿写句子训练学生说出某一种事物两个方面的特点,训练观察能力。背诵古诗,了解大意,积累语言。

阅读短文,学习如何把一个游戏场面说清楚。

课文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学会观察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仿写短语、仿写句子及写游戏场面,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 汉字真有趣

(1)(展示课件第三屏)“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2)学生观察比较图画及字体,说说有什么发现。(3)学生说说怎样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

(4)归纳: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示字旁的字大都与祭祀、崇拜、祷祝有关。

(5)拓展:你还能列举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字吗?

(6)举一反三:说说“木”“日”“目”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7)写出带有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字,比比谁写的多,组词。(展示课件第四屏)读词语,说词语。

(1)读一读书中的词语。(个人读,齐读)

17(2)出示图片,抢说词语。

(3)观察两组词语各描写事物哪方面的特点。(4)寻找规律。学生说明两组词语的不同。

(5)归纳:第一组描写事物的性质、形状,第二组描写事物的颜色。(6)拓展:你平时观察到哪些事物的形状或颜色呢?能不能照样子说词语?(7)学生仿说词语。

(8)小结: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观察时一定要仔细,描绘事物时所选用的词语一定要搭配得当。读句子,写句子。

(1)读句子,思考这个句子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说明那么-——那么的含义。(2)归纳:这个句子展现了泡泡的4个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泡泡的美。(3)(展示课件第六屏)展示一张小妹妹的图画,请学生观察,说说小妹妹有什么特点。

(4)归纳:可爱、乖巧、聪明、漂亮、听话、调皮。(5)仿写句子,完成练习。

(6)评点句子,对两个并列分句发生的重复和出现矛盾的毛病,及时指出纠正。(7)读读例句及完成的练习。

二、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宿新市徐公店》(展示课件第七屏)借助拼音读通古诗。指名朗读古诗。

说说从古诗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古诗。说明从哪些句子中感受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伸向田野的远方。小树枝头上的花已经飘落,枝头的绿叶才长出,没有形成树阴。小路旁有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追扑黄蝶,可黄蝶飞入菜花地再也找不到了。)练习背诵。

三、阅读平台:阅读《快乐的回忆》 认真阅读短文。

(1)自由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18(2)分自然段朗读短文,读正确,读流利。(3)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话练习贴鸡毛多有趣啊!请你按顺序说一说这个游戏怎样玩儿。

抓住重点的动词进行理解。(1)个人练习说话。

(2)分小组说,同学之间相互评议。(3)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说。(4)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都喜欢玩儿,也一定玩儿的很开心。那么我们就用“玩儿得真开心”做话题,开展一次活动吧。板书:玩儿得真开心

二、提出活动要求

1.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商量大家玩儿什么?怎么玩? 2. 玩儿中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当时的场面。3.开展活动

4、在游戏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描述这个过程或者场面。

三、练习说话。

1.各组汇报玩儿的是什么,怎么玩儿的。

2.在游戏过程中,人物有哪些动作?什么表情?场面如何? 3.分小组练习说话。

4.请同学在全班说,全班共同评议。

四、练习写话 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一 衣字旁 衣 示字旁 示

表形状的词:
表颜色的词:

教案地址 20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奶奶的慈祥、善良,教育他们懂得: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更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喜悦。

2、根据课后练习1的问题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奶奶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她的几次笑的词语与句子,边默读边思考,体会奶奶的慈祥、善良和朴实的品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不知所措、一步一颤、颤颤巍巍、吩咐、分享”等词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文所说明的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喜悦。

2、抓住描写奶奶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奶奶慈祥、善良和朴实的品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十课《杏儿熟了》。

二、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杏儿熟了的含义。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大声地朗读全文,然后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奶奶非常善良。

生2: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小淘淘和伙伴们“偷吃”奶奶家的杏儿,奶奶非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摘杏儿给他们吃,所以我最喜欢奶奶。

生3: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奶奶尽管年纪那么大了,但她还是摘杏儿给他吃,我觉得奶奶的心肠很好。

2、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奶奶。为了使奶奶的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再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关于奶奶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

师生交流。

3、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于奶奶行动的句子。

①奶奶急忙走出去,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偷摘杏儿,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

指名读、齐读。(评价:读得不错,把奶奶那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②奶奶走过去扶起淘淘,给他揉揉腿。

指名读、男生读。

③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动词:拿、出、走、打

“站不大稳”、“颤颤巍巍”说明了什么?

能否把奶奶的年纪读得再大一点。

指名读、齐读。

4、奶奶的神态又是怎样的呢?(笑)

交流:

①奶奶忍不住笑了。

②看他们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③我有点不高兴,奶奶却笑了。

从奶奶的这几次笑中,你觉得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祥、善良、心肠好、待人宽厚……)

5、关于奶奶说话的语句又有哪些呢?

①“多得数不清啊,要不,你数数看。”

②“你们先别走。”

③“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

个读、齐读。

6、结合上面所说的,想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是什么意思?

(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果子要一起吃才好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三、抓住“我”对杏儿熟了是否要分给他们分享这件事的态度转变,体会奶奶对“我”的影响。

1、奶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小淘淘他们“偷”摘杏儿一事,“我”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用“——”划出“我”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2、读好这些句子,说说“我”是怎样的心态。

没好气——幸灾乐祸——不高兴、怪——疑惑、似懂非懂

3、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从这件事后,“我”对“杏儿熟了”是怎样处理的?

4、从“我”前后的不同态度中,谈谈“我”对奶奶的这番话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儿打下一些来,给乡亲们送去——给他们送去香甜,也给他们送去喜悦。

香甜:①杏儿熟了的香甜。

②分享劳动的愉快。

四、总结全文

是啊,快乐有时候其实很简单,与人分享,快乐更多。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却无损于自身的光芒。当我们乐意与别人分享快乐时,不仅对自己没有损失,反而,你的一份快乐会变成更多的快乐!

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两句话: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

的快乐是给人快乐!

板书设计:

20.杏儿熟了

奶奶“我”

行动:走、扶、揉、开始:没好气、幸灾乐祸

拿、出、打

神态:笑

语言:“果子大家吃才香甜。”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

有快乐要与人一起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4篇

1、大海的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1、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A(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2、《帽子和鸟窝》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
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

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吹泡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冰心生平及作品风格。

2、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了解并奠定学生学习此文的心理基础。

1、同学们,见过肥皂泡吗?吹过肥皂泡吗?你觉得怎么样?

2、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

二、介绍作者。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奶奶,她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生于1900年。

三、学习词语

1、出示生词:正音、练习读。屏幕上的词语可不容易读好,会读吗?谁来试一试?教师正音后让学生练一练,然后齐读,抽读。

2、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学词情况。有没有老师没写上,而你又认为非常重要的词语?板书:黏稠 颤巍巍 山巅„„注音、正音、练读。

3、读课文,攻破难点。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周老师给你一个建议:通读一遍之后,集中精力攻破难点。

4、轮读课文。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呢?谁来说一说?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理解“和弄”一词。

2、管你这样做了,可不一定就能吹出许许多多美妙的肥皂泡。冰心奶奶可细心了,做肥皂泡的奥妙,她在文中已偷偷地告诉了大家。读读2、3自然段,同学们一定能够把他找出来。理解“黏稠”一词。

3、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越来越聪明!怎么吹呢?读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

4、泡泡水我们会做了,泡泡我们也会吹了,小管子的那一头会吹出些什么样的泡泡呢?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标出写泡泡样子的词语。抽学生说,教师展示课件,然后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告诉学生:用嘴巴是很难讲清楚的,凭空想象也很难,但是只要你亲自去吹一吹肥皂泡,你就能从那奇妙的泡泡身上找到这些词语。

六、小结,齐读全文。

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作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篇文章。

3、吹泡泡 冰心

做:放→ 加→ 和弄

吹:洒→ 吹→ 提 ↓

赏:清轻脆丽、颤巍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进一步感受泡泡的美。

2、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内容。

3、归纳文中指定段落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昨天的语文课,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都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和感受呢?(复习)

二、同学们的收获不尽相同,感受却惊人的一致。冰心奶奶吹出的肥皂泡不光美,那简直就是美妙!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表现了泡泡的美和妙呢?

(引入新课)

三、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美在哪儿,妙在何处?

四、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泡泡的美,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像,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五、说说你理解的词语。告诉学生,除了变字为词,字意相加等很多方法外,今天,周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新方法:用手势和动作来理解。有些词语,比如扇送、四散分飞、脆薄、颤巍巍,在解释时把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就会表现得更准确。

六、咱们再读读课文5、6自然段,我相信大家会把泡泡的美表现得更妙,更神奇!

七、小小肥皂泡,冰心奶奶不但吹出了跟我们一样地情趣和快乐,还吹出了自己的梦想。她满怀爱意地去描绘那些泡泡,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小小的肥皂泡身上。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冰心奶奶拥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呢?书中有一个句子,你能标出来吗?齐读这个句子。

八、为什么快乐?为什么骄傲?冰心奶奶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抽生说,然后教师引读。

九、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泡泡,才会给转瞬即逝的泡泡那么美好的祝福,才会有那么美妙的诗情画意的手笔。同学们,我们再读一读。

十、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写得特别美!(4自然段)我相信大家能读得同样美妙。

十一、还有没有美妙的段落,下面的时间,请自由的读,自由的背,看哪些同学读得最好,背得最多。(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十二、课文中有两个指定段落,第一个指定段落是哪个自然段,第二个指定段落呢?能归纳他们的主要内容吗?(归纳指定段落的主要内容。)

十三、冰心奶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家,课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她的另外一些作品。

4、《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童话吗?你们读过哪些童话?今天我们要去感受另外一种童话。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二、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采用生动有趣的记字方法。

挖:注意右下部分没有撇,被挖掉了。

狠:大灰狼的尖牙没有了,看它还怎么凶狠起来。

补、装、赛、救、忘是形声字。

读准“装”,三拼音;
“赛”声母是平舌。

4、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听。要求读流利,不读破

3、同桌发现并推举读得好的同学当众朗读,并夸夸好在哪里。一人读一人夸。

4、这篇课文一共有几节?你最喜欢读哪一节,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

3、,了解“编织”“魔窟”等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认读积累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听录音朗读,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在沙滩上筑城堡;
我们编了一个童话故事„„)

2、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这里”指沙滩,我们经常去那里做有趣的活动,所以是我们的快乐的地方。)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读出你的喜欢。

3、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沙滩上垒城堡)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理解“编织”。)师引读。

师:我们在沙滩上——

师:城堡周围——

师:不知谁说了一句——

师:接着又有人补充——

师:第三个小伙伴说——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评议。用自己体会的感情比赛朗读。

(2)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听老师老师朗读4、5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们太高兴了,我们被当时的情景感染了。)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

(3)“妈妈开心的笑了”说明什么?他的话又说明什么?(妈妈已认可了我们的活动也很有趣;
妈妈是一个充满爱心、有宽容心的妈妈。)“我们这群孩子都坚持说”都说些什么呢?仿照2、3自然段人物的语言发挥想象说说。

(4)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三、小结

回到课题,我们本课的童话指什么?有人说,童年像一首动听的歌,童年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童年像一幅五彩缤纷的油彩画„„你们的童年有什么有趣儿的事呢?(学生自由说。)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五、板书设计

沙滩上的童话

快乐天地 垒筑城堡

童贞童趣 编织童话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继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了解汉字的特点初步感知形容词的特点和作用.丰富学生词语引导学生仿照练习“那么„„那么„„”说、写句子。

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阅读短文,拓展阅读。

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

1.请学生观察:图上画的什么意思,谁能看懂?

2.古时候的人用这种图形表示一个意思,是什么呢?

3.出示象形文字“衣”和“示”:这就是象形字“衣”和“示”。引导观察每部分像什么。

4.后来衣又经过了哪些变化呢?

5.你还知道哪些汉字的演变过程?

6、你还能说出其他带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字吗? 二.读词语,说词语.1.出示两组词语:

尾巴长长的 牛角尖尖的 泡泡圆圆的 雪白的浪花 蔚蓝的大海 金色的沙滩

2.自由读两组词语,思考:每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组之间对比有什么不同?

3.启发思考:你还能仿照两组不同的词语说一说吗?

4.学生板书自己知道的词语。

5.全班学生齐读进行积累。三.读句子,写句子.1.出示例句。

2.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这句话有几部分组成?(泡泡怎样了?什么样?)

3.仿照句式说一说。

4.填空练习,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小组互查。四.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看书自由读《宿新市徐公店》,读准字音。

2.熟读、练习背诵。

3.互相检查。

[此题练习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因此重点放在朗读、记忆方面。不必在理解诗句意思上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要通过熟读到背诵,以小组检查方式把背诵落实到每个人。] 尾巴长长的 牛角尖尖的 泡泡圆圆的 雪白的浪花 蔚蓝的大海 金色的沙滩 小妹妹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

第二课时 阅读平台:

1.回忆读书的方法: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如何读准生字字音?有不理解的词语怎样做?

2.按学过的阅读方法自学短文:(自由读《快乐的回忆》,圈出不认识的字,标出自然段,查阅自己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3.读中思考阅读思考题:贴鸡毛多有趣呀!请你按顺序说一说这个游戏怎样玩?

4.小组讨论交流。5.师生总结归纳。

[此题练习时应与课文学习相区别,主要以自学、合作学习为主。老师适当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理解短文。] 板书设计

选鸡毛——大找门——一手按,一手抚摸使鸡毛发电,同时唱歌——松手贴住鸡毛,比贴的时间长短。

第三课时 语文大课堂: 玩得真开心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切西瓜„„)

二.小组讨论:想玩什么?怎样玩? 三.组合玩游戏,同时注意观察。

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

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动作?

说了什么?什么表情?什么心理?„„游戏结果怎样?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四.选择喜欢的进行小组游戏。

[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肯于把时间给学生去玩、去观察。加强实践,在真实的游戏中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 五.小组交流你看到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说具体。

板书学生说话时带出的好词佳句,反复诵读,进行积累,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小组汇报,学生评议,老师点拨。

[对于学生说游戏的条理性不要过多要求,要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学生说真实的想法和体验。教师可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以点拨、提示的方式进行指导。] 七.练习把游戏写下来或者画下来。八.指名读写好的内容,进行评议。九.布置作业: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玩得真开心

人数

游戏名称、游戏规则玩法

胜负

游戏前(准备、心情、表情、语言)游戏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游戏后(胜负双方什么样?动作、神态、语言)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5篇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中理解并积累下来。在读读背背中,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以备写作时用。

(二)句子积累。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
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五言绝句)

4.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
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句子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摇()晃()披()散()张()舞()

提()吊()()红()赤()忙()乱

()疾()快()干()燥

2.默写古诗《所见》。

参考答案

1.头脑头发牙爪心胆面耳手脚眼手口舌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学会积累;
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
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6篇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
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6)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五言绝句)

4.(课件出示7)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课件出示9)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课件出示10)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7篇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交流和爱护,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情感交流的方法,感受友谊的珍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2、揭示课题,板书:15朋友之间

3、师述:

我们该怎样保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呢?学习可今天这篇的问题。她们是怎么解决的呢?通过这件事,她们又有什么收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朋友之间》。

3、指名朗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兴奋、欲言又止、

光彩夺目、糟糕、自不量力

震惊、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学习质疑解难。

3、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在学习课文时找答案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左右结构:段词扭证

左中右结构:傲

上下结构:简

上中下结构:意

(3)重点指导书写“傲”字。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15课,你知道了什么。

二、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友谊得真正内涵。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1)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讨论交流。

师问:这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习课文5—28自然段。

(1)讨论:“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2)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不理解—— “我只是觉得……”林童欲言又止。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生气——我转身离去。

难过——一想起和林童过去是那样友好,现在却不能共同分享欢乐,我就很难过。

怀疑——也许很糟糕。

3、学习课文29—33自然段。

(1)请同学读演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2)分小组表演。

(3)全班表演。

(4)学生评议,交流感受。

(5)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课文的感受。

推荐访问:小学三年级 单元 语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