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网络交际语言【五篇】(精选文档)

网络交际语言【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01 16:1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符号与语言交际符号是两个并行的系统,网络非语言交际发挥着表明态度、强化感情、补充说明等作用。语言交际符号系统当然是主要的,但在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辅助下,网络交际才焕发出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交际语言【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网络交际语言【五篇】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符号与语言交际符号是两个并行的系统,网络非语言交际发挥着表明态度、强化感情、补充说明等作用。语言交际符号系统当然是主要的,但在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辅助下,网络交际才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于2005年5月公布了首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根据报告中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对7所高校2005年的网站bbs用字的调查统计显示,bbs上标点、符号使用率达到了55.07%,高于汉字的使用率。网络符号的大量使用是网络语言日益凸现的一大特点。这些标点、符号、表情等网络符号实际上属于非语言符号。在网络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符号与语言交际符号是两个并行的系统,语言交际符号系统当然是主要的,在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辅助下,网络交际才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一、日常的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日常交际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们在交际时,特别是在口头交际时,往往不只是动嘴就了事的。在动嘴说话的同时,还伴有非言语的声音(如咳嗽、鼻音、声调等),而身体的其他部分也会有所动作。最富有表情的是面部;
身体的姿势、手势也在传递信息。再推而广之,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习惯,以及各种认知都无一不在传递信息。因此,尽管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非常重要,我们也应该知道,还有一套与之平行的符号系统,可统称为非语言交际。”[1](p201)非语言交际符号在交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oss 和samovar都曾声称两个人面对面交往时,高达6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2](p107)另一美国心理学家爱伯特·赫拉别恩的研究也证明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

简而言之,非语言交际就是指人们语言手段之外的交际行为。大致包括近体语、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言,还包括交际者的体型、身高、肤色、衣饰、发型等几方面。作为一种交际方式,可以直接用来表明态度、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掩饰内心状态,辅助语言的表达。

二、网络非语言交际

网络交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文字为主要交流手段。仅仅靠文字来进行交流的网络交际,虽然能打破空间的限制,建立人与人的即时交流,但同时由于传播方式的限制,交际双方无法面对面交流,看不到对方表情、姿态、动作等非语言的信息,导致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这一重要手段的缺失。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受到严重限制,使我们的网上交际如同在“带着镣铐跳舞”。尤其是网络聊天的交际形式,交流的即时性更不满足于语言的单一表现。语言本身有一个补偿机制。为了补偿非语言手段这一重要缺失,人们创造了各种网络表情来描摹日常体态语等非语言信息,使非语言交际在无法面对面的网络交际中以它特有的形式发挥作用,辅助文字形式的交流,使双方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中的非语言交际符号就是日常非语言符号的书面化、符号化。

三、网络非语言交际的发展阶段

目前,网络交际中存在的非语言表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情符号、字符图形、图形表情、动画表情、特殊符号、字体及色彩、图景式聊天背景、头像、qq秀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一) 符号阶段

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表情符号,通过各种标点符号、数字、字母的组合,形成各种既形象又抽象化的表情脸谱。比如笑的表情就有很多种表现:∶-)最普通的笑脸,∶-d张嘴大笑,∶->邪恶戏谑的笑……我们只需把符号右转90度即可领略其中的“眉目传情”。网上还有不用转头就可以看的“垂直式”表情符号:(0--< 面无表情,目光呆滞, (^o^)大笑,(^-^) 微笑,(^-^) v 和平或者胜利……表情符号发展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字符图形,即将各种符号组合成各种复杂图形,甚至是图景。

(二)图形阶段

这个阶段,丰富多彩的图形图画替代键盘符号占据了绝对优势。表现形式主要有图形表情、动画表情、特殊字体以及聊天背景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图形表情。最初人们可用的表情只有聊天软件中设置的固定的少量图形表情。自从qq软件支持自定义表情后,各种表情图形的创造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增加。通过下载君君表情全集v5.0版、杰杰qq表情全集v7.6版,可以收集到近五千个图形表情,此外还有许多网民自己创造的图形表情。与早期的表情符号相比,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除了数量上大幅度增加这一特点外,这一时期的表情还呈现出动态化、复杂化和与文字相结合的趋势特点。在近五千个图形表情中,70%左右的表情是动态化的,或是描绘一个动作的流程,或是描绘一组动作、一个情节,即使是生活中的静态实物,也可以让它在屏幕上“动”起来。表情的复杂化表现在有很多表情是用一组卡通、一幅图画来表达一个词义。并可以设置表情快捷方式,当在屏幕上敲出这个词时,就会自动用这个图片代替。一组卡通、一幅图画的意义有时会不太明确,需要一定的文字进行说明。在所有图形表情中,这类表情与文字相结合表情已经达到了23%左右的比例,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四、网络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分类

基于网络这一特殊平台,网络交际中的非语言手段不可能与日常交际的非语言手段达到一致。一方面是由于网络传播媒体的限制;
一方面,网络的非语言交际产生后的历史还很短,许多日常非语言手段还没来得及转换;
此外,有些日常非语言交际形式,如声音、空间、近体语等不具备形象的因素,无法实现与网络非语言交际形式之间的转换。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将网络非语言交际分为五类:

(一)网络体态语

这是网络非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运用最广泛的手段。主要包括表情符号和网络图形表情,分别用抽象的键盘符号和形象的图形形式描绘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头示语言、手势语言和体势语言,它在网络交际中的作用与日常体态语的功能大致相同,实际上是日常体态语的书面化和网络化。在搜集到的两百多个简单表情符号中,70%以上的属于网络体态语。其中60%以上描绘面部表情,表现了高兴、生气愤怒、惊讶、悲伤、疑惑、恐惧等情感,40%左右描绘面部动作。图形表情中的大多数也属于网络体态语,达到总数的82%。有的是描写简单的面部表情,有的则以动态的形式描绘人们复杂的肢体语言。

(二)网络副语言

日常副语言包括“辅助语言”符号系统和“语言外”符号系统。前者是发声的系统,指的是音量、语调、音质、音高、发音清晰度等。后者指的是在言语中所加入的停顿、语速以及哭声、笑声、咳嗽声、打哈欠声等人口所发之自然声。这些因素附着在语言的声音形式上,辅助语言的表达。但在网络交际中,语言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传播,脱离了语言的声音形式,这些副语言因素无所附着,在网络交际中无法发挥作用。于是人们利用想像来实现抽象的声音形式与具体形象的转化,通过一些特殊符号、字母、数字来表现日常的副语言。如:“啊~ ~ ~”,通过具体形象的波浪线描绘声音的波动起伏;
“这个嘛——”,通过破折号的延长联想到声音的延长;
“我 不 想 去!”,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空间隔离联想到音节之间的停顿;
“因为。。。。因为。。。。”,通过几个句号连接的断续联想到声音的断续;
55555~~~~~,用数字谐音表示哭声;
zzzzz~~~~~,用符号把打呼噜的声音形象化,这是源于漫画中的创造。

(三)网络环境语言

环境语言是指与交际具体文化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包括颜色、灯光、雕塑、绘画等等。网络聊天中的不同字体和色彩,以及聊天软件中的不同聊天背景都属于网络化的环境语言。这些字体、色彩、图片背景一旦进入交际领域,起到了情感表达、信息传递、氛围调节的作用,也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它的功能与日常交际的环境语言大致相同。

(四)网络个人形象语言

非语言交际还包括交际者的体型、身高、肤色、衣饰、发型等。在网络交际中也有这一手段的运用,主要包括表情符号中描绘个人形象的符号、聊天软件中的头像,此外网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的形象——qq秀。这些形式都可以向对方传递性别、年龄、职业、面部特征、性格等丰富的信息。试论网络非语言交际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 第19卷第5期

(五)实物形象语言

主要是以表情符号、字符图形和图形表情等形式来表现。它们虽然在网上被统称为表情,但不是体态语范畴的表情,而是描写事物的具体形象。在网络交际中这些符号往往替代文字传达信息。表情符号中5%左右是属于这类的,如:3∶=9牛,<·=〕>><鱼。字符图形中82.7%属于实物形象语言,表情图形中也有很大比例。

实物形象语言这一非语言手段可以说是非语言交际在网络交际中的独特表现。它们的功能是代替语言的表达,更加直观,同时达到谐趣的特殊效果。在某些文字无法完成交际的特殊场合,实物形象语言的替代就显得尤为可贵。

五、网络非语言符号在交际中的作用及功能

(一)表达功能

这是网络交际中非语言符号最重要也是最初始的功能。人们在同一句话后面加上不同的表情就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如:你不理我(难过地);

你不理我 (惊讶地);

你不理我 (尴尬地);

你不理我 (愤怒地)。

(二)替代功能

设置qq表情自定义快捷键,当敲入一个词就会自动由相应的图片来代替,这一功能是非语言符号替代作用的集中体现。替代作用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一是特殊效果的替代,产生幽默、生动的交际效果,适合年轻人口味。二是受客观条件限制,文字无法发挥作用时可以用便捷的非语言方式来替代。三是回避话题的替代,如,当对方唐突地询问年龄,可以用一个笑脸来回避回答,委婉拒绝。

(三)强化、补充、说明作用

非语言符号是一种显现性的符号,它较之抽象概括的语言交际符号更生动、形象,所传递的信息可以使语言交际的信息更清楚、更明确,也可以对语言信息起到强化作用。在自定义表情中有很多是图画、动画与文字的配合,这些图形表情实际上是用一个或一组动作来对特定短语进行强化和说明。

六、网络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一)伴随文字表情达意

网络交际不可能完全由非语言的符号来完成,脱离了文字,这些非语言符号的意义表达是不明确的。

(二)诙谐性和趣味性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交际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创制出许多可爱的表情,营造出轻松幽默的交际氛围。

(三)虚拟性和无限丰富性

如同文字是有声语言符号的符号一样,网络非语言符号是日常非语言符号的符号(网络实物语言除外)。它的能指是它们的网络形式,即各种非语言的网络载体,所指是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言等表达的意义。人们可以把点头摇头等各种非语言附加在不同的载体上,它可以是各种动物,也可以是卡通、漫画人物,表现出极大的虚拟性,同时,载体的不限定性使网络非语言符号无限丰富。

(四)表达的主观性

日常非语言交际符号中,有些是有意识传达的,但就总体而论,多数体态语是被无意识或者半意识地显示出来的。而网络非语言交际是交际者在预知行为效果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观选择,是信息发出者主观确定的要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是主观能动的行为,会发假信息是主观性的特点之一。

当然,网络非语言符号也存在着使用的弊端。首先,意义表达的模糊性。如,∶-( 可以表示伤心也可以表示生气,而(∶-&可以表示生气也可以表示结巴,一个表情的意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决定,意义的不确定造成交际上的误会。其次,表达手段不够丰富与总量的无限丰富的矛盾。一方面网络非语言交际符号产生历史短,并且受到网络媒体的限制,它的表现手段不够丰富。而另一方面它的总量上是无限增长的。网友们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创造表情符号,因此表情符号数量上是无限增长的。这在给人们不断带来视觉新鲜感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使用造成不便。

[参考文献]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是信息时代一种新型的复合式交际方式,相应地,网络语言的含义也可有多种理解。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的前提下,从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言存在状态出发,结合网络交际的实际对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的属性进行考察,可以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它具有视觉性、即时性和非面对面性等特征。

网络交际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交际方式。人们使用网络进行交流时,不仅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符号形式。可以说,“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代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为了问题讨论的方便,我们将使用下面的概念指称上述三个方面:

网络交际手段指代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非自然语言的所有符号或交际形式,如自然语言、特殊符号等。网络符号是指在网络中使用的非自然语言的符号。

网络语言指称在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或者说是出现在网络交际中的人的自然语言。我们将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界定为网络语言不仅仅是个权宜之计,而是要将网络语言放在语言的表现形态中去考察,给出一个理论上的说明。

一、从媒介形式区分的语言两种存在状态

按照索绪尔的说法[1](p28-29),语言是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具体表现出来是言语。言语是个人的东西,具有许多个人的成分。语言是一个心理的东西,它必须表现为或者体现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这样,语言才能被感知,成为一种交际手段。语言的物质形态也就是语言所凭借的媒介形式,从这个角度,人们将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类:前者以声音为媒介,把时间作为结构的原则,作用于人的听觉;后者则以“某种物体”为媒介,以空间作为结构原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简而言之,前者是听觉语言,后者是视觉语言。从语言的发展历史看,语言的视觉形态是在语言的听觉形态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书面语是由于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发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

毫无疑问,从物质媒介形式出发,“视”和“听”确实是书面语和口语的本质性区别,但对这种本质性的区别不能做过于简单的理解。由于媒介形式的不同,使得语言在口头和书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有很多差异,口语和书面语交际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孙维张曾详细比较过口语和书面语的这种区别[2](p85-96):

第一,交际的对象不同。口头交际的对象是直接的,交际的主客体面对面相处。书面交际,客体不在现场,不能面对面地交流。

第二,口语交际的范围,一般来说是封闭的,书面语的交际范围是开放的。

第三,口语交际的场合、环境是具体的,书面语的交际场合则是抽象的。

第四,口语使用的载体是语音,书面语的信息载体是文字。

言语交际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至少包括下列构成因素:交际主体(说话者和听话者)、交际的内容(包括目的)、交际的形式(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际环境。各种因素都对交际产生影响,言语交际是各种构成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3](p35-42)。口语和书面语虽然是对交际的语言形式的区分,但对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的认识也应该而且必须从构成交际的各种因素及其特点出发。从言语交际的角度考察口语和书面语无疑能够深入认识口语和书面语各自的特点。口语和书面语不仅仅是从媒介形式方面界定的概念,而且是一个交际层面的概括。因此,口语和书面语除了媒介形式的不同之外,还有如下重要的分别:

(1)主体存在的时空状态不同。口语交际的主体存在于同一交际时间、空间之中。由于声音符号的限定,口语交际必须是一种现场的面对面的交际。在这种交际中,交际的主体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空缺,即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而不是理论上的、想象的存在。书面语则不然,交际的主体不在同一时空存在。尽管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说,书写和阅读是在和潜在的读者和作者对话,但潜在就意味着现实的空缺。

(2)面对的语境状态不同。口语交际的语境是具体的,交际双方不仅共处于一个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而且处于一个具体的物理环境之中。在这种语境状态下交际,交际双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语言环境表达和理解意义。相对来说,书面语交际就差得很多。首先,交际的双方可能不处在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如现在阅读《红楼梦》的读者就显然和曹雪芹不在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其次,交际双方不同处于一个现实的具体的物理环境之中,除非调动以往的经验,否则就无法利用这样的语境构造和理解意义。换句话说,交际双方所处的语境不同一。

(3)话语产生和理解的时间状况不同。口语的交际,话语当下产生,当下就被接受、理解。说和听是即时接续的,不允许被过多地延迟。这一点可被称为口语交际的即时性。与此不同,书面语交际中,话语的产生和接收、理解不是即时的,话语的发出和接受可以延迟很长时间。也可以这样说,口语交际所发出的话不允许被搁置,而作者写出的东西是可以被搁置的。

(4)反馈方式不同。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甚至在一切的传播中,反馈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反馈保证了交际的效果。反馈有不同的方式[2](p96-99),从时间特性上看,有即时的反馈和非即时的反馈两种。即时反馈就是当下的反馈,非即时的反馈就是延迟的反馈。从反馈的主体看,有说话者的自我反馈,也叫内反馈;有说话者以外的他人反馈,也叫外反馈。从反馈的表现手段上看,有言语的反馈和非言语的反馈两种。以上述三种反馈方式来衡量,口语和书面语有很大的差别:口语交际是一种即时的反馈,既有内反馈,也有外反馈,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反馈。书面语交际主要是一种延迟的反馈,有内反馈,也有外反馈,反馈的手段主要是语言的(这里不考虑不阅读的情况)。

(5)交际形式的构成不同。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构成言语交际形式的部分不仅有语言形式,而且有非语言形式。非语言形式有很多样式:身势语、情态语、非语言的音响、各种标记性符号等等。口语交际中,除了一些书面使用的标记性的符号以外,还可以运用各种非语言形式进行交际,尤其是一些身势语和情态语。书面语交际则主要使用书面语的非语言符号,不使用身势语和情态语形式。

我们认为,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更为重要。口语和书面语虽然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媒介形式,但认识它们的特征却应该从其交际的动态过程出发。换句话说,对我们有意义的是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类型,而不单单是其物质形态。因此,从人的交际行为出发,口语和书面语是更为抽象的交际类型概念,而且是人类言语交际的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二、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存在状态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最基本的具体存在形式,也是语言在新型传播媒介出现以前仅有的两种表现形式。随着新型的电子媒介的出现(广播、电视、计算机),语言也有了新的表现舞台。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将这些电子媒介中出现的语言归入到传统的口语和书面语中去,如将广播的语言视为口语,但是,这种仅仅根据“视”与“听”分别作出的解释往往掩盖了电子媒介中语言的真正特点,不利于正确地认识这种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倾向于将电子媒介中的语言放在交际的类型中去观察,以发现它们在交际方面的特质。以下我们集中讨论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将纪录自然语言的文字输入计算机,通过数字化处理,又以文字形式映现在屏幕上的。网络语言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按照规定好的程序“敲”出来的。它是视觉的,但又不同于传统的阅读。认识网络语言的特性,必须将其放在言语交际的类型中去考察。

人类言语的两种基本交际类型是口语和书面语。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代表了言语交际的“两极”。对其他有关言语交际现象的考察可以把这两极作为参照系。将网络语言放在这样的参考框架内,可以发现网络语言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征。

首先,在交际的功能分布上,网络语言既能完成口语的交际功能,又可以完成书面语的交际功能。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交际,主要表现形式是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的交际行为。网络语言交际虽然其物质媒介形式有别于日常口语,但也可以以双向对话的形式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网络聊天就是口语交际的最典型方式。人们喜欢在网络里聊天,与这种近似于日常交谈的方式不无关系。书面语交际很容易理解,网络语言能以其特殊的视觉方式完成传统的书面语交际。网络新闻、网络文学等就是典型的书面语形式。

其次,在言语交际行为特征上,网络语言兼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征。网络语言的书面语特征很明显,如视觉性、非面对面等,但网络语言的口语特征就不是很明显,它的视觉性往往使人们忽视这一点。前面我们已经说明,对口语和书面语的认识不能仅仅从物质媒介形式着眼,还应该观察它在整个交际过程具有的特质。用上面我们概括的口语和书面语交际的五个方面的特征来衡量,可以发现网络语言具有的口语交际特性。

(1)网络语言交际可以具有现场性。具有口语交际功能的网络语言交际行为是一种现场的交际,表现为交际的双方不能有一方空缺,他们必须在同一个交际现场中。如果一方空缺,交际即告结束。交际的现场性意味着交际双方处在同一个时空环境之中。口语交际就是典型的现场交际。和口语交际相区别的是,网络语言交际的双方处在同一个具体的时间之中,所处的具体物理空间则是分离的。但这种分离绝不像书面语交际那样,不表现为交际时一方的空缺,双方必须同在互联网络上,同一个网站,同一个聊天室。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现场交际,双方可以看得到,而网络语言的现场性是非面对面的,交际时任何一方都看不到另外一方(新的视频技术将改变这一点,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这一改变)。如果将口语的交际看作典型的现场交际,那么网络语言的现场性就是“准现场性”。

(2)网络语言交际可以具有语境的同一性。网络语言交际的双方可以处在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同一时间之中,虽然双方不在同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之中,但由于其“准现场性”,交际环境还是有某种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可以有效地被双方利用去表达和理解意义。进入任何一个聊天网站,你就首先面对一个选择:进入哪一个聊天室?不同的聊天室有不同的特色,以主题划分的,如动情物语;以年龄划分的,如人到中年;以地域划分的,如长春天空。选择了某个聊天室,就等于选择了一个规定的对话情境,这种情境最大限度地帮助或制约了交际双方的言语交际行为过程,比如对交际对象的估价及选择、话题的选择、词语的选择、话语风格的选择等等。与此相比,书面语交际的语境同一性要小得多。

(3)网络语言交际可以具有当下性。交际中话语的产生和理解具有时间上的即时性和延迟性两种状态,前者是口语交际特征,后者是书面语特征。网络语言交际既具有延迟性,也具有即时性。在网络中的对话交际形式中,这种即时性体现得极为明显。在对网络聊天行为的观察中我们发现两种有趣的现象:一种是有人在选择聊天对象时,把打字的速度作为一个条件。如会发出“有打字快的朋友吗?”这样的寻求交际对象的信息。如果打字的速度慢,话语的接续速度就慢,他们无法忍受这样的话语行为。一个打字速度很慢的人往往会成为聊天室中被冷落的对象。另一种是在聊天的进程中发生的现象:交际的双方如有一方没有及时地接续上话语,另一方就会打出“在吗?”、“说话啊”等语句。口语交际的当下性要求双方话语的即时性,这种即时性被破坏,口语交际的双向性就不复存在。在这一点上,网络语言交际可以做得和日常交谈一样好。

(4)网络语言交际的反馈可以是即时的。即时反馈是口语交际区别于书面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口语交际靠着即时的反馈及时调整话语的方式和进程,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口语交际的外反馈有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种,其中非言语的反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口语交际中,说话者可以根据对方的动作、表情随时调整自己的话语行为。网络语言交际可以有即时的反馈,其外反馈的方式多以言语的反馈为主,也有非言语的反馈方式,用一些约定符号替代人的动作和表情。如用“:)”代替愉快的表情,用“:(”代替不愉快的表情等等。

(5)网络语言交际的形式可以是复合的。口语交际的形式是复合的,既有语言形式,也有动作、表情等非语言形式,两者共同构成了交际意义的表达形式。口语交际形式的复合性显然决定于它的面对面的现场性。网络语言交际是非面对面的交际,即交际双方并不能看到对方,无法像口语交际那样利用动作、表情等非语言形式。但是,网络语言交际可以具有现场性,交际双方处于同一次的交际状态,需要利用动作、表情这类的非语言形式参与意义的构建和理解。在网络语言的交际实践中,人们找到了一种替代现实动作、表情的方式,并在网络语言交际中广泛运用。从替代的形式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相关的动作、表情,如:

抓了抓头皮,露出迷惑的神情....

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顽皮地做了个鬼脸“^_*”

摇摇头,一副很无辜的样子。另一类是用约定的符号代替有关的动作和表情。如:

? (意思为:很疑惑地看着对象)

@_@(意思为:大大的眼睛,天真地望着对象)

两种形式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是符号的替代形式比纯语言的叙述简洁一些,更具有网络的特征(充分运用了网络的视觉性)。纯自然语言的叙述接近书面语言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不过,网络交际的这种描写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一般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描写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网络交际则是描写说话者自己的动作、表情,等于告诉听话者,我现在是以何种表情、动作在与你讲话。这是网络交际的无奈,也是它的特色。

三、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体

让我们再回到索绪尔。索绪尔认为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言语则是具体的,语言体现在言语中。言语就是语言的具体存在状态,语言有不同的存在状态,这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可以用“语体”的概念来概括。

邵敬敏认为“语体是言语行为的外部因素和内部特征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语体形成的外部因素是交际语境,具体表现为交际领域、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以及交际方式,语体形成的内部因素就是因不同的外部因素而导致言语行为及言语行为所运用的各类语言材料和手段所聚合成的特征系统。”[4](p317)网络语言是用于网络交际行为之中的,其交际领域、交际对象和交际方式都有自己明显的特征,从而导致网络言语交际行为形成了“所运用的各类语言材料和手段所聚合成的特种系统”。因此,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存在状态,也可以并且应该从语体的层面上,和其他语体并列在一起而得到说明。

决定语体的因素很多,粗略地说,有媒介形式、话题内容、交际目的、风格等四种主要的因素。从媒介形式区分出口语和书面语;从话题内容区分出政论、事物、日常、文艺等;从目的可以区分出说理、评论、诉求、鼓动、娱乐;从风格可以区分出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一种言语交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不同的语体特征。网络言语交际也可以这样来认识。不过,对于网络语言来说,重要的是以其媒介形式的特殊性区别于传统的口语和书面语。

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网络语言交际五个方面的特点:交际的现场性、语境的同一性、交际的当下性、反馈的即时性、形式的复合性。这些特征构成了网络语言交际独特之处,使我们有理由将网络语言认定为一种语体——区别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一种新型的语体,可以称之为网络语体。

网络语体的形成及其特征决定于网络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它综合了传统书面语和口语,形成了自己的语体特征:

(1)视觉性:网络语体是主要以视觉符号为交际形式的。网络语言是视觉的,但这种视觉性又不同于书面语的视觉性。书面语中,书写者和阅读者对书写和阅读的速度控制更为主动;而网络中,人们不得不听命于网络技术,人的控制能力有限。这种差异无疑会在形式方面给网络语言带来影响。

(2)即时性:网络语体是一种即时交际的语体(如上所述,我们将网络新闻一类的交际看作是纯书面语的传递),在这一点上它接近口语。但网络语言的即时性程度不及口语,最明显的就是:网络语言交际是将一句话“写”好,一次“说”出来;口语不是想好一句才说,而是边想边说的。因此,口语交际的话语接续在时间上更为紧凑,网络语言交际的话语接续就相对延迟一些。

(3)非面对面性:网络语体是一种非面对面使用的语体,交际双方不在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之内。但网络语言的非面对面性不表现为交际对象的“空缺”,只能是同一时间的非面对面性。书面语虽然也是非面对面的,但却可以是非同一时间的。

将网络语言看作和书面语、口语具有同等地位的语体,有助于认识网络语言的各种现象。比如人们都知道网络语言中运用很多非语言的符号来表情达意,其实这些符号并不是为了突出网络的神奇才使用的,而是网络语体特征决定的。它的非面对面性使得口语交际中的表情、动作等非言语手段丧失功用,为了弥补这种缺失,才代之以符号,而它的视觉性正可以满足这种代替。当然,网络交际的符号也不是随意创制的,除了一般地应该符合约定原则外,还受制于物理设备的功能设置,比如键盘。

再如即时性特征。从网络语言的即时性出发,可以解释网络语言交际中的句式特征:短句多,省略多,词句口语化等。

一种语体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原因的,要么是媒介的发展所致,要么是交际功能的固定化。网络语体的出现明显是出于媒介的进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还有一种因素我们似乎也不能忽视:由于网络的出现导致了人们交际方式的变化。在网络出现之前,人们写信和远距离的人交流,或者用口语和人近距离地交谈,交流的对象多数都是固定的熟人。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在网络里,人们可以和远距离的人做即时的交流,其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只要他在网络上。这种交际方式的变化致使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又出现了新的特征,这大概可以看作是网络语体形成的直接原因吧。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语言的变异是网络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通过实例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提出参考意见。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并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这一方式进行人际交流。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键盘开始取代纸张成为书面交流的主要媒介,打字取代了笔墨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许多人开始断断续续地捡起并熟识遗忘多年的汉语拼音。然而,写(打)字毕竟没有说话来得快;
键盘打字又受到其按键设计的限制,同时说话者的面部表情、神态和心理状态也因为书面交流中听觉和视觉的缺失而得不到传达,因此在网络交际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快速便捷的交流目的,同时又希望达到声情并茂的交际效果,语言交际者常常突破语言常规,创造性地运用符号,大胆地创造新字、新词和新的句式,从而使语言在网络上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实,网络语言是一种伴生于网络技术的文化现象,由于大多数网民都很年轻,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变和创新等特点,于是他们蔑视传统,具有极强的反经典意识,崇尚创新,完全不受传统语言语法、语义的规范和标准的约束,因此创造出一种方便网络上应用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语体。而大众口中所谓的“网络语言”,既指那些在传统词汇当中并不存在,而只存在于网络上特有的语言符号,又指那些在网络交际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传统语言符号[1]。这些新的表达方式或意义既是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和挑衅,又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发展。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略陈管见。

一、语言变异的语用依据

人们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须遵守一定的语言“常规”(norm),即人们所公认的言语交际标准。然而,在特定的场合或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者故意偏离常规,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造成语言的变化及其表达上的突兀感,实现精妙、干练和传神的语义表达。这种偏离语言常规的形式就被称之为语言变异(languagedeviation)。语言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GeofferyLeech将语言变异的形式归纳为常用的八种,即语音变异(phonologicaldeviation)、词汇变异(lexicaldeviation)、语法变异(grammaticaldevia-tion)、语义变异(semanticdeviation)、书写变异(graphonogicaldeviation)、语域变异(deviationofregis-ter)、方言变异(dialectaldeviation)和历史时代变异(devi-ationofhistoricalperiod)[2](p42-52)。当然,语言变异并非仅限于此,它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变异形式。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这些变异现象随处可见,俯拾即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语言是相对稳定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一套固定的语码系统,即语言常规。依据这一常规,人们可以顺利地进行话语交际。同时语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当一个新字、新词或新的表达方式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后,它便进入了语言的“自动化”(automation)程序,成为了语言常规的一部分。然而,长期的使用使它失去了刚出现时所具有的新鲜感或美学潜力,所以,它不断地偏离常规,出现变异[3]。

其次,语言的变异决定于语言本身及其表达对象的复杂性。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相当微妙,语言的表述常常会受到局限,人们常常会有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助感。在表达语义的变化及细微的差别时,仅使用常规性的语言是不够的,人们往往还要借助于语言变异,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来达到常规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效果。再次,语言的变异又决定于交际者的语用目的。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人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交际情景。为了达到某些特殊的语用目的,人们往往需要突破语言常规,有意改变词汇、语法和句法等,从而造成语言的变异。最后,语言的变异也决定于特殊的文体风格。作者为了突显自己独特的风格,除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常规以外,有时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变异。文体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风格是对常规的变异”(styleisdeviationofthenorm)[4](p96)。语言变异通过创造出与常规不同的语言形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形成作者与众不同的文体风格。

二、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

网络语言广义上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可分为三类[5]: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聊天室、浏览器等;
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网恋、网民、电子商务、政府上网、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等;
三是CMC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和符号,如美眉、菜鸟、青蛙、酒屋、酱紫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在语言变异上,也以第三类最为显著。本文仅从狭义层面对网络语言变异进行分析。

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音、语法和词汇,以键盘输信息作为主要方式的网络交际所带来的语言在网络上的变异则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分别对词汇和语法的变异进行分析和归类。

(一)词汇变异

词汇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词汇的变异也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更准确地来讲是“形”和“义”的变异。在网络交际中,音同/似形异义异的特征使得“形”和“义”的变异成为可能。正因为各种语言都存在着同/近音异形异义的字/词(汉语当中此情况尤甚),所以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语用目的,比如使语言显得生动有趣、调侃或者让自己更快融入到一个群体中去等等,网民们往往会采用谐音对原字词进行模拟,从而创造出和原词语读音相近但形态和意义都相异的表达方式。笔者将从以下一例来介绍网络语言变异中主要的方式——谐音。

“偶今天要装台酷鸡,心至少是屁兔或者菜羊,有一个15的纯平靓芒。对了,偶要上网冲冲浪,发发伊妹儿,有时间还要做个烘焙鸡,56K的猫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装温酒吧的。”

对于这短短的一句话,初上网的“幼虫”一定会感到云山雾罩,二丈摸不着头脑。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我今天要装台酷机,芯至少是PⅡ或者赛扬,有一个15的纯平靓显示器。对了,我要上网冲冲浪,发发E-mail,有时间还要做个个人主页,56K的调制解调器是少不了的。至于鼠标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我可是要装win98的。”

那么,在这段网痴们完全无法读懂的话当中,又存在着哪些谐音呢?笔者在此做了一个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反映出网络语言生动、简洁、情景化、人性化的特点。其变异主要体现在英语和汉语词汇上,具体表现为“谐音”上词形的变化。综合上表,谐音表现为:(1)英汉之间的谐音,如:“酷”、“屁兔”、“伊妹儿”、“烘焙鸡”、“猫”“芒”和“温酒吧”(此词还同时包括数字的谐音);
(2)汉语内部的谐音,如:“菜羊”、“心”和“鸡”;
(3)汉语方言的谐音,如“偶”。除此以外,还有(4)英语汉译词义的选用,如“老鼠”。

当然,谐音只是词汇变异的一种。其实就谐音本身而言,上例也无法完全囊括其全部的特征。就拿数字来说,由于部分数字的读音与字/词的读音相似,数字的连读还能够仿生,所以就有了如“886”(拜拜了)、“4”(for)和“5555”(模拟哭泣的呜呜声)等数字谐音的出现,这就使网民避免了繁复的打字运动。另外,原本读音相异的两个词,也可以在加快语速的情况下,变得相似,如“这样子”和“酱紫”。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词汇变异的另一个表现形式:词汇的缩写/略。就英语而言,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1)首字母的缩写。笔者经常会在网上看到诸如:LOL(LaughOutLoud)、ASAP(assoonaspossible)等;
(2)单词或短句的缩写。如:“thanks”写成“thx”;“seeyoulater”直接写成“later”等。就汉语而言,也有以下几种情况。(1)使用声母的缩写。如:TMD(他妈的)、NB(牛逼)、LP(老婆)等;
(2)汉字的缩写。如:“电子邮件”缩写为“电邮”;
(3)单字或叠字的使用。单字如“晕”(表惊讶)、“汗”(表敬畏、紧张或尴尬)、“顶”(表支持)、“闪”(表走人)等是括号内所表意义的一种缩略。叠字如“姐姐”和“”都写成“JJ”,前者出于便捷的考虑,后者则是出于避免尴尬的考虑。(4)英汉字词的混搭。比如:“羡慕ing”,表示当事人正在羡慕中(确切讲是对意思的缩略)。还有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它的出现,使得网络语言变得更加生动且富于想象力。这就是符号和图标的运用。根据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网络上尤其是BBS上,标点、符号的使用率达到了55.07%,高于汉字的使用率。符号使用率之频繁,由此可见。那么,符号主要指的是什么?在谐音部分,笔者已略微提及数字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在此不再赘述。这里的符号主要是指数字以外的其他符号的运用及其组合。如:“:-)”或“:)”表示“高兴”;
“:-(”“:(”表示“不开心”;
“~”放在“X”后面如:“爷~”,表示一种好极了的状态;
“ZZZZ”用来表示表示“打鼾声”;
乱码“¥!#%”则表示“不知所云”。“X”则用来代替一些禁用语。如:“牛逼”(脏话)则相应的变成了“牛X”。另外,还有很多符号在一起组成动物或风景的图形,其功能就不再是出于便捷的考虑,而是为了营造一种新奇的感觉。

(二)语法变异

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它不同于日常交际的语言,更没有书面语言那么规范。也正是因为网络这个相对比较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具有不受传统语法制约的随意性,才使得语言的多样性成为可能。人们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观点、交换意见,表达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只要不妨碍交流,并能够使交流变得更便捷、有趣,甚至只要能达到特殊的目的和效果,各种符号、字符都可以在不完全偏离语言规范的基础上,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这从某种意义上就不得不造成语法的变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词性的变异。如:你今天google了吗?Google本来是一个著名的搜索网站的名称,是专用名词,在这个问句中则变成了动词。也有形容词变成动词的例子,如:“网易BBS今日被黑。”黑原本为形容词,在本句中却变成了动词。这类词性的变换,虽然就表达方式而言,有更多的选择,并使得表达显得新奇,但它也同时使得语言的使用脱离传统的规范,从而客观上造成用语的混乱状况。(2)各种语言的混用。就中国而言,主要是汉语和英语的混用最为常见。如前面在谐音部分提及到的很多变异所产生的新词汇实际上近似对英语单词的直接音译,同时省略为其中的一部分。如:“从网上当首歌”的“当”,就是英语单词“download”直接音译后的省略;
“时下最in的服饰信息”中的“in”表示“最时尚,最流行”之意。再者,笔者在前面也提到汉语的动词加上英语的动词的正在进行时态,表示一种状态,如:“幸福ing”,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状态”。另外,在网络语言中还出现了违反常规语法的构形形态,即重叠(reduplication)现象。在此用来指代单词的某个音节或字母的重复,一般用来表示强调,如:“it’sbeenalooooooongday.”中“looooooong”是对单词“long”的元音字母“o”的延长,试图从体态上表现出时间上的延伸。语言的混用,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将在相对限制较小的网际空间里迅速得以传播和发展。

三、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的确有着独特的魅力,其本身也不失为一种文化。然而,正如笔者最初所述,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同时它对传统的语言规范也带来了挑战和冲击。那么,对于网络语言,大众应持怎样的态度?是该包容还是该限制?是该禁止还是该净化?

许多语言学家、知识分子对于汉语的异化和变形,表现出了极大担忧,有关忧虑文章不断见诸报刊,有关抨击不断出现在各种论坛。有的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简单而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6]。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亲朋好友之间、同行之间使用某些约定俗成的行话、术语与暗语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不宜扩散。这将带来思想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时代的发展趋势表明汉语正在走向全球化,所以提倡纯洁汉语,说普通话。而模糊、混淆词语和概念非但有碍交流,而且往往是某些人蒙骗公众、骗人钱财的惯用手段,因此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议题。

笔者认为,其实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作出种种限制;
网络语言之初衷不过是为了使用之便捷。网络语言的发展恰恰说明,语言文字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对待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持接受和引导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禁止了事。接受,就是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人应该自动学习网络语言,了解网络语言,避免落伍;
引导,就是政府要通过引导使大家使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语言,防止污浊的网络语言出现和流行。当然,对于网络语言的引导和规范,其具体实施的过程并非想像中那么简单,其难度是还是相当大的,因为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只有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保证网络语言积极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伟.网络传播中语言符号的变异[J].现代传播,2002,(4):89-91.

[2]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3]黄家修,赵炎春.论语言变异及其语用效果[J].现代外语,1996,(4):12-16.

[4]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礼貌原则;
网络语言;
规范化

礼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之中,属于某种社会规范,规定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一般来说,违反礼貌原则,就会影响日常言语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不礼貌程度严重时,会导致言语交际活动的失败。对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和礼貌原则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网络言语交际中。

在网络言语交际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与不同,交际的环境也从现实变为了虚拟,网络语言交际主体可以隐匿真实身份以及交际者个人自身修养等原因,一些交际者在发话时使用了非常不礼貌的话语,突破了网络语用礼貌程度的限制,违反了礼貌原则,导致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的粗俗语言和不礼貌的交际辅助手段。例如:出现一些单句动物类辱骂:“你这头猪(你个蠢驴等等)”;
多句复合类辱骂:“你个SB,蠢猪,脑子让驴给踢了吧……”;
多句复合+挑衅类辱骂:“你个sb猪头、你敢不敢到****,咱俩练练,看我不把你肠子整出来,你tama要是不敢去,你tama是……(此处删除若干字)。”

针对目前这种状况,很多学者、社会工作者指出网络语言污染问题严重,亟待解决和规范。在网络言语交际中如何对待网络终端的对方,以怎样的准则来约束自己的具体言语行为,怎样进行言语编码才算是遵循了礼貌原则在现今这个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从言语个人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待他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方面。

一、对待他人的态度

对他人而言,礼貌原则总的要求是尊重平等、宽宏大量,即“宽以待人”。①具体的可以表现为三个准则:

1、尊重

在双方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对待对方。在网络交际中对他人的意见要正确地理解,认真地对待,给予应有的重视,不要轻易地加以否定或打击。当网络言语交际涉及到他人的爱好、兴趣、习惯、以及个人隐私的话题,都要尊重。即使有所批评,也应是诚心诚意的、与人为善的态度,不讥讽,不嘲弄,否则就是不尊重人,就是不符合礼貌原则的言语行为。例如在论坛里发帖子时,尽量不要去对他人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要尊重对方的人格。

2、慷慨也可以叫做“赞誉”

在网络言语交际中,对于别人的意见、发表的内容尽量从积极方面去看待,凡是值得肯定的地方都要加以肯定,不吝啬发表赞扬的词语和赞誉的感情,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反之,不有意去贬低人,不嘲讽于人,不求全责备,不用衡量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人,不要以自己的是非去代替他人的是非,这也符合赞誉准则的要求。

在这里所说的“慷慨”并不是虚情假意,而是正确的与他人交往的态度,从内心里应该是诚意的,所说的赞誉应该是恰如其分的。从根本上说,我们在网络交际中赞誉他人应该建立在言之有据、坦诚相待的基础上,如果言过其实,过分夸张,就会让人感到你是虚伪的交际应酬。

3、宽容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对他人的缺点、缺陷、弱点和一般行为错误,采取宽容大度的态度,“君子不计小人之过”“以德报怨”,在网络言语交际中更要注意这一点。当然这里指的是对小事、非原则问题的态度,即使是大事、原则问题,也应以“理”和“法”为处理依据,而不在言辞上用力。在网络用语中,不要得理不让人,批评、指责要留有余地,给他人自己思考改正的机会,不揭人之短,不扬人之丑。这就能与“尊重”准则一致了。

以网上曾经炒作得极其火热的“韩寒与方舟”事为例。两个文人因为作品的真假问题在网络上论坛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互相叫嚣,各自的用词都很犀利,直指对方的软肋,也在网上吸引了很多的点击率。其实让我们站在言语交际的立场来看看这个问题,如果言语交际的双方都能在各自的言论中宽容一些,用词更留有余地,或许不会造成现今两人在论坛上如此水火不容的局面。

二、对自己的方面

对自己而言,在网络言语交际中,自己如何对待自己也要用一定的礼貌准则约束,这些具体准则的总和,就是对自己的礼貌原则,就是如何使自己的言语行为符合礼貌原则的问题,在网络交际中可以具体体现为自重和谦虚两个方面。②

1、自重

自我尊重是网络言语交际时与他人交往的第一要义。自重就是恰当地、认真地、负责地对待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行,用应有的、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网络言语行为,符合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格。而且自重不是只尊重自己,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尊重自己,通过恰如其分地尊重他人而展示出自我尊重来。近年来,网络论坛里因为随便发表不负责的言论被“人肉”真实身份的案例越来越多,这些言论的发表者最终都会被社会的舆论所批判,往往会得不偿失,所以在网络交际中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

2、谦虚

言语交际中,对自己的长处、自己取得的成绩,不做超出实际的评价,而是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倨傲,不自是,而能“虚怀若谷”,注意倾听他人的批评性意见;
发话时不炫耀自己,不夸夸其谈,不高人一头,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符合谦虚准则。如最近网络中屡次被揭露的的“某某炫富门”事件,事件的起因往往是事件主角喜欢在微博中、论坛上等网络交际中发表一些炫富的图片或者张扬的言语,引起公众的反感,最终会导致麻烦上身。所以,在网络交际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在一般性的争论尤其是特别激烈的争论中,一定不要逞一时之快,不要企图驳倒别人的意见,努力做到“求同存异”,求得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这样也可以符合“一致”次准则的要求。

在网络言语交际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与不同,交际的环境从现实变为了虚拟,交际主体真实身份的不确定性以及交际双方自身素质的不同,这些因素导致了现实生活交际活动的礼貌原则在网络交际中会产生较大差异。在承认网络言语交际中礼貌原则改变的同时,我们也应努力来规范网络言语交际中礼貌原则的使用,交际的主体应有意识的规范语言的使用行为,有关管理部门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针,进行有效的引导,尽可能地净化社会的网络用语,使大众的网络语言能够在礼貌原则的指引下走向更纯洁更健康的方面。(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2] 李蔚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2004.

[3] 林清瑜,礼貌与文化价值差异[J], 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

[4] 孙维张,吕明臣.社会交际语言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5] 吴承雅.网络语言交际对礼貌原则的运用和突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

[6] 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注解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网络信息环境  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

    信息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通过符号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使用符号进行信息传播是人最基本的属性,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处于核心地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很多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特殊符号,很多学者把它们称为“网络语言”。目前学术界对这一信息符号及在网络信息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既有信息传播领域、语言学视角的分析,也有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框架中的观照,当然也包括多学科交叉研究。就语言学方面看,研究最主要的集中点是词汇和非语言交际方面,而且研究中渗透了传播学层面的阐释。在此我们就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一些梳理和概括,并对今后网络语言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探讨。

    1 明确概念

    在研究中对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于网络环境中出现并使用的新的信息符号形式都被限定为“网络语言”。潘美岑在《网络语言之研究初探》(2002)一文中,从语言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社会文化意涵等方面对网络情景中出现的语言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备被当作语言来研究的合理性。这样从本质上确立了研究网络语言的价值和意义。

    而对于网络语言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很多研究者都有具体的阐释。如于根元在《网络语言概说》一书中的定义:“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将网络语言定义为自然语言。之后吕明臣在《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2004)一文中,分别定义了网络交际手段、网络符号和网络语言,并指出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用语言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另一些研究则将这些语言现象定义为网络交际语言,并且从言语交际学、人际传播学等方向进行了分析。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就指第三类。它是网络语言研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综述的基点。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理论框架给予网络语言不同的定位,但是概念的内涵还是基本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很多文章都从词语的分类、特点和语用规律等层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2 网络语言的分类

    分类是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只有明确类别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应用网络语言。现有的研究中虽然对网络语言的分类很细致,但是大体还是对网络交流中出现的新词语进行分类。如邬敏(2001)将网络新词语分为旧词新义类、创新类、缩略语类和符号词语四类。孟伟(2002)则将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运用归纳了7种:谐音、拼音及拼音的简写、使用数字、图形、同音异义字、象声词表示感情和特有的借称。而柳丽慧(2006)中更将网络语言的造字、造词和表达方式分为11类。其实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一个合理、科学的分类标准是前提。从网络语言使用的符号系统来看,它包含了字母符号、汉字符号、标点符号、数字符号,再加上将几种符号的杂糅混合使用,可以据此分为5类。而从网络语言的构词方法上看,应分为缩略构词、谐音构词、旧词新义、隐喻造词和将缩略、谐音等构词法综合运用的杂糅构词。其中缩略构词包含英文缩略、拼音缩略、汉字缩写。谐音构词也包含英文谐音、汉字谐音、数字谐音。而通常被成为表情符号的网络词语,因为其是用各种键盘符号采用象形的方式构成来表示交流者的面部表情、心理感受等,所以可以概括为象形构词。这样关于网络语言的分类问题可以论述的更清晰和明确。同时,由于网络语言大量是由网民在交流中创造的,只要网络交流继续进行,新的网络用语就会层出不穷,所以我们的分类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以容纳新的类别。

    3 网络语言的特点

    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网络语言的特殊性。毛力群(2002)指出网络语言具有4大特点:快捷、简略;混编、杂糅;联想丰富,思维跳跃、谐音字大行其道。赵越(2000)则提出网络语言具有个性化、主观化、形象化、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等特点。网络语言的特点还有很多,如经济性、可视性、粗俗化、随意性、创新性等。要论述网络语言的整体特征,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察:其一,从网络语言本身来看,其具有符号化、象形化和简略化的特点。因为网络交流环境的限制,网络语言的构词符号系统必然具有符号化的特点。而为了追求生动、可视的交流效果,为了弥补非面对面交流中传播暗示的减少,网络语言必然具有极高的象形性。至于简略化是网络语言适应网络交际时效性要求的体现。从而也造成语言符号使用中错字多、多义性的结果。其二,从网络语言的使用来看,其具有快捷化、个性化和游戏性的特点。网络交际是分秒必争的,网络语言自身的简洁性就带来了使用中的快捷性。而网络的开放性、去中心化,给了网络更自由、平等的交流空间,张扬的个性和标新立异的追求就成了网络语言使用中的核心理念。同时随意创新、玩笑戏谑正带来了网络语言的游戏性。

    潘美岑(2002)发现网络语言使用者常搭配符号的使用来加强语音效果;用空格或换行来分句;多属口头语体等现象。还有经常用重复的方式来表示强调,用大量的拟声词、象声词来暗示说话者的心情或表情反应,对说话的内容有补充、强调或否定的作用。同时网络语言的使用必须是在网络情景中,这样特定的语言符号和其所指涉的实物之间才有关联,所以语境因素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至关重要。

    4 网络交际语言的语用研究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首先吕明臣(2004)重点分析了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并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首先在交际功能分布上,网络语言既能完成口语的交际功能,又可以完成书面语的交际功能。其次,在言语交际行为特征上,网络语言兼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它具有视觉性、即时性和非面对面性等特征。朱萍(2002)分析了网上聊天语境的特殊性,指出在网上聊天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参与者具有非语言交际手段失效、身份隐藏,参与者群体以青年学生为主这3点特征;交际双方的平等性和身份的隐蔽性造成了语言行为的随意性和语言信息的不真实性,这是网络交际中语言行为的特征。

    同时网络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要达到预期状态,也应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交际原则,所以一些学者从语言交际原则出发去研究网络语言交际的特点。林秋茗(2003)就运用语域理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和格赖斯合作原则以及话轮理论分析了ICQ会话的特点。林文认为网络聊天会话的话语方式是以书面形式使用口语体。而从话语风格来看,网络聊天交际中,人们的社交身份偏向一致性,背离权势,社交态度偏向亲密一端,远离呆板一端。网上聊天的随意性和话题的不专一使其所涉及的话语范围大多属于非技术性的。而礼貌原则,尤其是其中的得体准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一点李蔚然(2004)专门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网络言语交际对合作原则中四条交际准则都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和补充。

    4·1 关于数量准则,李文提出省约原则作为对其的补充,但省约原则要受到受话人容错能力的限制。而博客cicili-ay136在网文《网上聊天语言交际的语用考察》一文(以下以“网文”一词来代指)中提出,在网上聊天的交际过程中问答式对话经常出现,而且往往以被问一方做出包含信息较少的回答而提问一方继续追问的方式持续多轮,这样的方式是由于网络交际对于信息数量的要求往往比日常交际要低,可以看作是一种网络交际中独特准则——简便准则的作用结果。之外李文还提出网络语言交际中,交际主体有意违反数量准则造成网络话语的羡余,这是对数量准则的偏离。而网络语言交际的零信息现象则是对数量准则的违反。

    4·2 关于质量准则,李文认为网络交际中的虚拟身份或虚假话语是对质量准则的违反。其实这里的“虚拟”是指交际双方隐去了现实环境中的各种身份信息,取而代之的是以网名和IP地址组成的网络身份。而“虚假”指网络交际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虚假信息,即无法判断网络交际中信息的客观真实度,无法证伪。但是即使这样,网络交际中,双方对信息的真实性验证的必要性要求还是要比现实世界小得多。

    4·3 网络语言交际中由“个人现场”的话语带来的话题无关现象是对关系准则的违反。网络聊天中无论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交流者都可以同时进行“个人现场”的视听活动,所以,发话人可以将“个人现场”的信息内容引入共同的交际话题中,产生与原有话语或交际目的无关的新话语。同时这种话题转换的方式很常见,没有任何语言标志,但是一般交际双方却不会因此中断交流。可见,网络交际中对于关系准则的要求比日常交际要低。

    4·4 网文中还提出网络语言交际往往因交际双方都同时可能存在其他网络活动而很难持续下去,所以交际双方一般会表现出比日常交际更大的耐心,并通过“哦”、“嗯”等话语来传达谈话可以继续交流等意义。因此,提出保持原则作为对会话原则的补充。

    同时李文还指出在网络交际中礼貌程度较低,一些网络语言中不礼貌的交际辅助手段,将严重污染网络交际环境,亟待解决和规范。

    以上两人的文章对网络交际现象的分析深入透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5 相关研究

推荐访问:交际 语言 网络 网络交际语言【五篇】 网络交际语言(精选5篇) 网络交际用语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