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艺术走进社区总结【五篇】(2023年)

2023年艺术走进社区总结【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6-29 08:0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中学,浙江宁波315151;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浙江宁波315151)摘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当下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使学生能够全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艺术走进社区总结【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五篇】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1篇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中学,浙江宁波315151;

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浙江宁波315151)

摘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当下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使学生能够全面、和谐、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大胆尝试了走班式特色课程教学,为学生的特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台。并在陶艺琉璃课程走班式教学中注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四性”及教学方式的“三培养”。实践证明,陶艺琉璃课程走班式教学的实施有其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型;
加快学校特色进程。

关键词 :走班式;
特色课程;
教学方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114—03

收稿日期:2013—09—29

作者简介:詹盈雅(1978— ),女,浙江宁波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育。

金华祥(1977— ),男,浙江舟山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育及当实油画。

一、缘由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成为中小学追求的理想办学境界。新课程改革呼吁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出现,并将教学改革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自主、有个性的发展上。近年来,形式各异的社团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笔者所在的学校一贯坚持“诚信为本、厚德育人、特色纷呈、科研兴盛”的办学理念,努力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特长,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并开设了走班式特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走班式课程,即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其水平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能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并通过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

为了特色课程能够稳步发展,作为战斗在一线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通过进修、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陶艺、琉璃的专业技能,最终摸索出一系列适合初中生学习陶艺、琉璃的教学内容及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的“闪光点”

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立足学生,根据本校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专业特长来进行相应的教学,与其他美术特色课程在教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操作性——充分考虑社团本体学习的规律性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篇、创作篇、拓展篇、欣赏篇四大模块。这一学习过程遵循了内容的内在推进和结构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结合了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其中,第三篇(拓展篇)在陶艺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备受学生欢迎的琉璃制作,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内容安排上主要通过“活化”的状态来进行陶艺、琉璃的教学,这种“活化”不仅体现在对技法的传承上,更要求师生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创新而形成特色课程。为此,教学内容总体安排如下:

(二)合作性——小组合作活动成为学习的主力军

古谚语云:“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课堂教学改革也呼吁我们实行小组探究的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内容大多数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现象及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进行陶艺创作活动时,先给学生定好主题,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小组调查、探究,寻找到适合本小组的创作内容。如:何佳缘小组的《让我们一起歌唱祖国》作品结合了陶罐中泥片成型的方法,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三个同学唱歌的表情;
郑央央小组的《幸福》及虞庐斌小组的《父亲》作品都结合泥塑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的个性化理解。这些作品都很好地说明,学生在进行小组创作活动时能将生活融入其中,并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三)创造性——内容依托文化资源巧妙地进行创新

地方文化资源能够反映地方的传统特色,是当地精神文化之“根”,让广大学生了解本土文化能够引导他们参与本土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的地域资源。为此,笔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因地制宜,大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如民俗文化中的梁祝传说、它山堰十兄弟、元旦等;
民间艺术中的余姚河姆渡黑陶、鄞州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鄞州朱金木雕等;
传统手工艺中的红帮文化、雅戈尔服装文化、编竹筐等)来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活动。学生进行陶艺、琉璃制作时,将梁祝文化、红帮文化、春节、元旦等题材作为作品的表现内容,并创造性地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巧妙地将剪纸、面塑、草席编织等制作技法嫁接到陶艺琉璃制作中来,并且能够合理地将文化资源“为我所用”,这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表现。

(四)文化性——涉猎各方知识,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在教学的安排中,笔者妥善处理陶艺、琉璃作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并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教学内容不但涉及中外传统陶艺、琉璃的历史与发展,还包括现代陶艺、琉璃的发展及特点这样的知识点。当然,教学的内容不光有线性知识的呈现,还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学生在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能更直观地学习更多的制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进一步认识到美术创造活动中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站在世界多元化的背景下,不断探索、实践,形成鲜明的个性,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陶艺、琉璃作品。

三、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教学方式的“关注点”

教学内容是陶艺、琉璃社团活动的“航向”,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做一个优秀的“舵手”来加强学生的“三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的成员是由七年级、八年级两个年级的学生自主报名组成的,有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些则刚刚起步。面对学员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我们将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分插在各小组中,这样就能让优秀的学生带动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将繁杂的作品当堂完成,从而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合作意识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社团活动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成功的基础。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认真、自觉地学习。因此,在社团里,更多地呈现出这样的现象,即下课了,部分学生也不愿离开,自觉地“拖课”成了社团的常态。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他们从小到大体验过的最快乐的课程。笔者认为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从学生喜好出发,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如:动物大家族、缤纷储蓄罐、创意小花瓶、交通工具总动员、小小建筑师、身边的人物等都是学生喜欢表现的内容,并通过对优秀作品进行展出、比赛、施釉、烧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作品的原创性

创新意识是学习美术的重要品质,也是目前我国普遍欠缺与亟须培养的国民素质。然而,对初中生来说,“美术创新”谈何容易。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也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可以通过对中外优秀陶艺、琉璃作品,尤其是对中外现代陶艺、琉璃作品的欣赏、评价,不断学习新的表现手法、新的艺术观念。笔者努力引导学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最终让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实践中不断迸射出来。

四、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教学实践的“显著点”

在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实践中,其教学内容与形式有着显著的特色:

(一)学生“乐参乐学”,享受成功喜悦

从实施效果来看,孩子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聪明才智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使美术课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课程、体验的课程、生态的课程,让学生乐参乐学。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级的各种比赛,作品多次上传到市教育网、区教育网、吾爱艺术、校园网等等,让学生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特色课程活动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地方文化艺术,理解传统文化思想,引导、启发学生学会珍惜、继承文化遗产。

(二)教师不断发展并向“双师型”转型

为使特色课程活动能够稳步发展,笔者不断地和本校团队成员及校外的同行、专家进行积极的交流、探讨,并多次参加陶艺班的培训,同时,还参加了上海大学琉璃工作室的进修,在交流、合作、培训、进修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论文、课题,编写校本课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素养,成为一个符合时展的“创新型”及“探究型”并存的“双师型”教师。

(三)学校“办学特色”提升成果显著

在社团成员的不断努力及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下,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稳步发展,并不断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的品牌课程。凭借着本课程,学校通过了区中小学办学特色学校的评估;
社团被评为区中小学优秀社团;
学生也在省、市、区级比赛中屡屡获奖;
教师也多次获得省、区级优秀指导教师的殊荣;
本课程在市区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结语

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实践以来,我们寻找到了一条适合社团师生的共同发展之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里乐参乐学,尽显特长,敢于创新,体验快乐,享受成功;
让教师团队在特色课程教学中不断向研究转型,做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但这仅仅是我们成功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如果要让特色课程更上一层楼,就要在实践中勇于创新,不断进步。我们相信,通过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必将获得更多沉甸甸的成果,我们的特色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远。实践告诉我们:陶艺琉璃课程走班式教学有着诸多的成功之处,我们不妨借鉴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其合理地应用到其他的美术课程,乃至文化课的教学当中来,也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洪琪,唐杰.美术教育资源[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2]曹明亮.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陈雅玲.怎样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彭赞宾.传承与创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建校50年而写[J].中国陶艺家,2008(2).

[5]何炳钦.从传承中谋发展 从创新中求生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特色办学理念[J].美术观察,2007(5).

[6]刘红.新中国学院式陶瓷艺术教育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7]金文伟.我国古代陶瓷传授思想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4).

[8]李砚祖.中国的现代陶艺及陶艺教育的走向[J].中国美术馆,2006(6).

[9]李正安.我国高校陶瓷设计教育发生探究[J].装饰,2005(3).

[10]白明.关于中国现、当代陶艺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3(1).

[11]冯绍华.试论陶瓷美术教育[J].景德镇陶瓷,2002(3).

[12]钟莲生.论我国的陶艺教育思想[J].陶瓷学报,1996(2).

[13]齐皓,王伟,张俏梅.江西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陶瓷,2007(11).

[14]王青海,顾萍.艺术教育创新探究[J].北京教育,2001(8).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2篇

一、党课教育,重读誓词,再表信念坚定的决心

为庆祝建党90周年,激励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北苑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红为党员们及要求进步的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党课学习以观看爱国电影和座谈讨论的形式为主,号召党员要加强学习,从保持先进性学习上下功夫,提高自身素质;
要发挥自身特长,关心帮助困难党员,在社区能够有所作为。通过党课宣讲,社区党员们进一步增进了爱党之情、恪尽兴党之责,引导激励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北苑社区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以“纪念建党90周年,重温入党誓词”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在宣誓仪式上,全体党员面向鲜艳的党旗,在总支书记陈红的带领下,大家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通过宣誓活动,党员们一致认为,在创先争优活动之际,重温入党誓词,意义重大。他们还表示,将以这次重温入党誓词为契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从小事做起,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努力拼搏,更加自觉地用行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为党旗增添光彩。

二、表彰先进,宣扬先锋模范事迹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北苑社区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表彰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对-20__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表现突出的14名党员进行了表彰奖励。获表彰的党员们纷纷表示:将继续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取多为社区群众办好事、实事,把各自的工作提上一个更新的台阶。

三、红色经典,歌颂幸福美好的生活

为庆祝建党90周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展示党建成果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激励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及居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创先争优,带领广大社区群众建设文明和谐社区,20__年5月23日下午我北苑社区邀请兄弟单位观李社区星光艺术团在北苑社区b区小广场为居民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伴随着熟悉动听的乐曲,来自星光艺术团的演员们表演了歌舞《阳光灿烂》、《为了谁》;
琴书快板《创先争优就是好》、《夸咱社区新面貌》、《我们是党的好儿女》;
还有星光艺术团老年模特队表演的《今年又是大丰收》等文艺节目,赢得现场观众一阵阵热烈掌声。

节目寓教于乐,向居民们宣传了创建文明城市、共建平安和谐家园的知识,号召广大居民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社区。

四、走访慰问,感受无微不至的关怀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3篇

文化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公众性,随着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富足的生活使人们更加重视精神上的愉悦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各种文化活动的热衷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城市的文化色彩在市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文化建筑功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对城市的空间环境产生新的重大的影响,文化建筑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文化建筑应定位于对居民开放的服务性质建筑,其发展也会带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它不但丰富了城市的市民生活,而且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同时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改变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吸引投资和增加凝聚力。

2项目概况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一条湘江将长沙城隔成“西文东市”两番不同的特色。而作为长沙的西大门,岳麓区已发展成科教大区和长沙的文化名片。岳麓区高等院校云集,科研院所遍布,人文历史悠久。

岳麓文化艺术产业园以岳麓区政府为主,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省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共同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岳麓区湖湘文化深厚底蕴和岳麓山大学城教育文化科技资源优势,依托“山、水、洲、城”的自然资源,创新“区校合作”模式,合力打造一个富有湖湘文化气息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

桔子洲街道位于大学城的中心地段,从溁湾镇到岳麓渔场,形成了以湖南师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城产业链。在1.5km2的范围内,有210所画室和近100个音乐、舞蹈、播音、体育等特长培训班。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专业学子有4.5万余人,他们在这里求学,他们在这里消费,他们在这里发展。师大、中南、湖大一带的麓山脚下成为湖南艺术家的一个集中活动区域。

锦绣潇湘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文化产业园的重点项目更是受到社会关注。项目占地约15亩,总建筑面积约27090m2。项目交通便利,与南面的城市道路阜埠河路通过规划的24m绿化带相连,景观环境优越,离湘江风光带仅百米之遥,有8路公共交通直达市区的各个方向。艺术中心集艺术交流、展示、交易、培训为一体,建成之后对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形象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图1、图2)

3“艺术的盒子”——形式与功能的重新诠释

当代社会,设计行业的发展,不管是“功能”还是“形式”,都经历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即功能与形式的脱离。这也是以灵活性对抗复杂性,由形式激发功能的过程。设计领域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和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设计过程与艺术创造过程越来越相似。

锦绣潇湘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造型是按功能分区,在用地范围等外部条件限定下的理性分析思考所激发出来的灵感,形成一组具有独特流畅外形的“艺术盒子”的叠加。随着视点的转换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其本身就是一项层次丰富的造型艺术作品,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来唤起人们的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是灵感和热情的激发容器,体现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精神。

“艺术盒子”错落地叠加更突出其艺术感与趣味性。叠——人上架人,物上叠物,相环相扣,相行相错,或同或异,妙趣自出。(图3)叠加作为一种最简单的砌筑手段,便捷、实用、稳定,其中均蕴含着奇妙的艺术法则。单纯、韵律、平衡、变化、动感。

同时“艺术盒子”的叠加,突出了独立单元+自由组合的特色。该艺术中心主体功能为艺术家创作室、设计师工作室、工作坊、艺术品展示区、展销及艺术培训区。鉴于艺术活动的相对自由属性,其建筑空间形态的相对多变、灵活、可塑是十分重要的。既要保持整体的自由开放形态,同时又要尽量保证个体的相对独立,提供其个性化活动的可能。所以采取独立单元组合形式,可同时满足与兼顾这种既矛盾又共生的需求。

选择基本单元以叠合形式构成,我们关注:

⑴基本单元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形态。

⑵规律或规律中有变化的组合形式(渐变或变异)

所以,变化与不一的功能其实均可以在制约中进行,或曰在“盒子”中进行,正所谓“规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规则”。所以,绮丽纷繁景象还原后其本原往往是最简单模式组合而已,只是我们熟视无睹罢了。

4技术表现与形象“自由化”

文化建筑的技术表现不应是单纯地为了表现高技术,更重要的是考虑人的因素,关注人的情感、心理领域,探索高新技术在人类心理领域的认同。多数情况下,新技术主要是在应用在建筑的结构上,但技术的表现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外观、表面、其至建筑的细部,而且这些因素常表现为自发的产物。只有把技术表现的内涵加以扩展,才能实现建筑的人性化和情感化。

形象“自由化”意指建筑形象的非物质化倾向,体现了一种模糊、轻盈、塑性、空无的形象。在高度发达的技术条件下,建筑师的创造力不再受原来的美学法则束缚,建筑几乎已经没有实现不了的形式,不再拘泥于规正、方整的形象,而以更自由的形象出现。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要打破那种传统的,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一些东西,而且并不一定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总之建筑师不再创造那种一望即知的建筑形象,像后现代的美术作品一样,更重要的是表达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对建筑倾注的情感因素,而人们更能从中体会朦胧的美感。

本项目通过叠加、错位、悬挑等处理手法,既体现了建筑的技术表现,同时外挂采用铝条和玻璃条的随机组合,形成时尚的数码语言,与造型结合构成了一个面向城市的醒目标志,带动周边领域的活力。铝板和玻璃因不同的反射度等物理特性,随着季节气候以及时间的不同,光在建筑上绘制出一幅色彩和图案不断变幻的流动画面,每时每刻都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富有特色的形象给人们带来强烈的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图4)

5休闲化、交流空间的增加以及与环境的融合

休闲是文化活动的基础,二者从来就交融在一起。作为当代的文化活动的载体--文化建筑更体现这一特色。在当今社会,博物馆、影剧院、展览馆已成为公众假期休闲的重要场所。这对文化建筑的社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公共场所担负着越来越重的提供大众交流和休闲活动可能性的任务。它从一个文化教育场所变成了一个“具有多重职责的社会中心”。

文化建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休闲、交流的场所。文化建筑中的交流空间、共享空间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一些具有历史主义的传统文化建筑的扩建,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增加原有不敷重荷的公共空间。

现代文化建筑中的许多传统意义上的交通空间,正肩负越来越多交流空间的功能,如广场、楼梯、走廊、坡道、台阶等。交流空间的增加还体现在更多非确定空间的出现。建筑内部的楼梯本身除了满通功能外,又是多向度的空间联系体,不只是空间之间的转换与延伸,更是两层空间对话的中介,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以往的走廊多是单一功能性的通过式空间,因此多只是满足了疏散宽度即可,对空间的连系也是越直接越好。现在走廊往往从房间的一侧脱离成为公共空间,甚至成为人们愿意留连的临时展厅和咖啡座。走廊与楼梯一起成为建筑内部的停顿空间,在原来人们看似无法达到之处架起一座空中桥梁,完成空间的跃迁。坡道在建筑内部也大量地被应用,这更多地体现出空间的连续性并消减建筑人工刻画的痕迹。坡道除了是考虑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外,越来越多地表现了空间渗透和意识诱导的意愿。建筑外部广场设置的大台阶则对人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人们更愿意在这里驻足、休憩,因此往往成为城市或建筑中最具活力的空间。外部台阶具有无可比拟的对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和亲和力,因此突显了文化建筑的公众意义。同时中庭、餐厅、咖啡厅这些交流空间在文化建筑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项目在入口空间、楼梯、走廊、交流平台、挑空露台等位置的处理中,尽可能地扩大交流空间,使人们在建筑中的活动本身也成为一种交流体现。(图5)

现代文化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与环境的融合,这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城市的空间环境。文化建筑多以一种文雅的姿态与周围城市建筑、街道广场或公园融为一体。设计过程中往往注重在建筑内部引入城市空间,或构造类似城市肌理的群体结构,以此来延续参观者的空间感受,取得与环境的协调。或者抽取周围环境建筑的共有要素语言如色彩、质地、比例、构件等,进行重新阐释和翻译后形成符号,应用到新建筑中去,以取得视觉上的延续和形式上的相似。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多采用分散化的方式,顺应地势分布建筑的各个组成空间,利用连廊、庭院等,联系各部分,并做到内外环境渗透。

6小型化与专业化——社区文化建筑发展趋势

目前,城市的文化建筑多是向综合体发展,其往往包括图书馆、展览馆、剧场、教育场所等,有的更包括了商店、旅馆及娱乐设施。而社区文化建筑的发展趋势则应是小型化与专业化。由于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需要,以及日常活动范围的限制,相当多的人更愿意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社区范围内的场所进行交流、探讨,而不选择城市的大型综合文化场所。小型化、专业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对公众交流意识的日益重视及为提升公共环境品质而做出的选择,像小型的社区中心或文化会馆等。比如欧美的社区中心以及日本社区的公民馆,在社区的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是一些旅游城市为增加地方特色而设立的一些主题非常鲜明的展览馆等设施,如画廊、手工艺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等。综上所述,社区文化建筑的发展要进行全面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在建设中应力戒主观随意和盲目性、不讲科学性,而应合理规划、分级发展。对社区文化建筑来说,小型化、专业化的建筑投资较少,建设周期短,内容也更贴近市民生活。所以我们应结合本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来发展合适的文化建筑,二者也必将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王其钧,王谢燕.文化建筑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高伦.当代文化建筑设计手法研究.硕士论文,天津大学,2001.

[3]章迎庆.当代文化建筑意义的休闲化倾向.华中建筑,2007,10.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4篇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一条湘江将长沙城隔成“西文东市”两番不同的特色。而作为长沙的西大门,岳麓区已发展成科教大区和长沙的文化名片。岳麓区高等院校云集,科研院所遍布,人文历史悠久。

岳麓文化艺术产业园以岳麓区政府为主,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省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共同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岳麓区湖湘文化深厚底蕴和岳麓山大学城教育文化科技资源优势,依托“山、水、洲、城”的自然资源,创新“区校合作”模式,合力打造一个富有湖湘文化气息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

桔子洲街道位于大学城的中心地段,从溁湾镇到岳麓渔场,形成了以湖南师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城产业链。在1.5km2的范围内,有210所画室和近100个音乐、舞蹈、播音、体育等特长培训班。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专业学子有4.5万余人,他们在这里求学,他们在这里消费,他们在这里发展。师大、中南、湖大一带的麓山脚下成为湖南艺术家的一个集中活动区域。

锦绣潇湘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文化产业园的重点项目更是受到社会关注。项目占地约15亩,总建筑面积约27090m2。项目交通便利,与南面的城市道路阜埠河路通过规划的24m绿化带相连,景观环境优越,离湘江风光带仅百米之遥,有8路公共交通直达市区的各个方向。艺术中心集艺术交流、展示、交易、培训为一体,建成之后对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形象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图1、图2)

2“艺术的盒子”——形式与功能的重新诠释

当代社会,设计行业的发展,不管是“功能”还是“形式”,都经历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即功能与形式的脱离。这也是以灵活性对抗复杂性,由形式激发功能的过程。设计领域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和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设计过程与艺术创造过程越来越相似。

锦绣潇湘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造型是按功能分区,在用地范围等外部条件限定下的理性分析思考所激发出来的灵感,形成一组具有独特流畅外形的“艺术盒子”的叠加。随着视点的转换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其本身就是一项层次丰富的造型艺术作品,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来唤起人们的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是灵感和热情的激发容器,体现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精神。

“艺术盒子”错落地叠加更突出其艺术感与趣味性。叠——人上架人,物上叠物,相环相扣,相行相错,或同或异,妙趣自出。(图3)叠加作为一种最简单的砌筑手段,便捷、实用、稳定,其中均蕴含着奇妙的艺术法则。单纯、韵律、平衡、变化、动感。

同时“艺术盒子”的叠加,突出了独立单元+自由组合的特色。该艺术中心主体功能为艺术家创作室、设计师工作室、工作坊、艺术品展示区、展销及艺术培训区。鉴于艺术活动的相对自由属性,其建筑空间形态的相对多变、灵活、可塑是十分重要的。既要保持整体的自由开放形态,同时又要尽量保证个体的相对独立,提供其个性化活动的可能。所以采取独立单元组合形式,可同时满足与兼顾这种既矛盾又共生的需求。

选择基本单元以叠合形式构成,我们关注:

⑴基本单元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形态。

⑵规律或规律中有变化的组合形式(渐变或变异)

所以,变化与不一的功能其实均可以在制约中进行,或曰在“盒子”中进行,正所谓“规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规则”。所以,绮丽纷繁景象还原后其本原往往是最简单模式组合而已,只是我们熟视无睹罢了。

3技术表现与形象“自由化”

文化建筑的技术表现不应是单纯地为了表现高技术,更重要的是考虑人的因素,关注人的情感、心理领域,探索高新技术在人类心理领域的认同。多数情况下,新技术主要是在应用在建筑的结构上,但技术的表现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外观、表面、其至建筑的细部,而且这些因素常表现为自发的产物。只有把技术表现的内涵加以扩展,才能实现建筑的人性化和情感化。

形象“自由化”意指建筑形象的非物质化倾向,体现了一种模糊、轻盈、塑性、空无的形象。在高度发达的技术条件下,建筑师的创造力不再受原来的美学法则束缚,建筑几乎已经没有实现不了的形式,不再拘泥于规正、方整的形象,而以更自由的形象出现。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要打破那种传统的,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一些东西,而且并不一定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总之建筑师不再创造那种一望即知的建筑形象,像后现代的美术作品一样,更重要的是表达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对建筑倾注的情感因素,而人们更能从中体会朦胧的美感。本项目通过叠加、错位、悬挑等处理手法,既体现了建筑的技术表现,同时外挂采用铝条和玻璃条的随机组合,形成时尚的数码语言,与造型结合构成了一个面向城市的醒目标志,带动周边领域的活力。铝板和玻璃因不同的反射度等物理特性,随着季节气候以及时间的不同,光在建筑上绘制出一幅色彩和图案不断变幻的流动画面,每时每刻都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富有特色的形象给人们带来强烈的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图4)

4休闲化、交流空间的增加以及与环境的融合

休闲是文化活动的基础,二者从来就交融在一起。作为当代的文化活动的载体--文化建筑更体现这一特色。在当今社会,博物馆、影剧院、展览馆已成为公众假期休闲的重要场所。这对文化建筑的社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公共场所担负着越来越重的提供大众交流和休闲活动可能性的任务。它从一个文化教育场所变成了一个“具有多重职责的社会中心”。

文化建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休闲、交流的场所。文化建筑中的交流空间、共享空间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一些具有历史主义的传统文化建筑的扩建,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增加原有不敷重荷的公共空间。

现代文化建筑中的许多传统意义上的交通空间,正肩负越来越多交流空间的功能,如广场、楼梯、走廊、坡道、台阶等。交流空间的增加还体现在更多非确定空间的出现。建筑内部的楼梯本身除了满通功能外,又是多向度的空间联系体,不只是空间之间的转换与延伸,更是两层空间对话的中介,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以往的走廊多是单一功能性的通过式空间,因此多只是满足了疏散宽度即可,对空间的连系也是越直接越好。现在走廊往往从房间的一侧脱离成为公共空间,甚至成为人们愿意留连的临时展厅和咖啡座。走廊与楼梯一起成为建筑内部的停顿空间,在原来人们看似无法达到之处架起一座空中桥梁,完成空间的跃迁。坡道在建筑内部也大量地被应用,这更多地体现出空间的连续性并消减建筑人工刻画的痕迹。坡道除了是考虑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外,越来越多地表现了空间渗透和意识诱导的意愿。建筑外部广场设置的大台阶则对人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人们更愿意在这里驻足、休憩,因此往往成为城市或建筑中最具活力的空间。外部台阶具有无可比拟的对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和亲和力,因此突显了文化建筑的公众意义。同时中庭、餐厅、咖啡厅这些交流空间在文化建筑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项目在入口空间、楼梯、走廊、交流平台、挑空露台等位置的处理中,尽可能地扩大交流空间,使人们在建筑中的活动本身也成为一种交流体现。(图5)

现代文化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与环境的融合,这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城市的空间环境。文化建筑多以一种文雅的姿态与周围城市建筑、街道广场或公园融为一体。设计过程中往往注重在建筑内部引入城市空间,或构造类似城市肌理的群体结构,以此来延续参观者的空间感受,取得与环境的协调。或者抽取周围环境建筑的共有要素语言如色彩、质地、比例、构件等,进行重新阐释和翻译后形成符号,应用到新建筑中去,以取得视觉上的延续和形式上的相似。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多采用分散化的方式,顺应地势分布建筑的各个组成空间,利用连廊、庭院等,联系各部分,并做到内外环境渗透。

5小型化与专业化——社区文化建筑发展趋势

目前,城市的文化建筑多是向综合体发展,其往往包括图书馆、展览馆、剧场、教育场所等,有的更包括了商店、旅馆及娱乐设施。而社区文化建筑的发展趋势则应是小型化与专业化。由于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需要,以及日常活动范围的限制,相当多的人更愿意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社区范围内的场所进行交流、探讨,而不选择城市的大型综合文化场所。小型化、专业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对公众交流意识的日益重视及为提升公共环境品质而做出的选择,像小型的社区中心或文化会馆等。比如欧美的社区中心以及日本社区的公民馆,在社区的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是一些旅游城市为增加地方特色而设立的一些主题非常鲜明的展览馆等设施,如画廊、手工艺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等。综上所述,社区文化建筑的发展要进行全面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在建设中应力戒主观随意和盲目性、不讲科学性,而应合理规划、分级发展。对社区文化建筑来说,小型化、专业化的建筑投资较少,建设周期短,内容也更贴近市民生活。所以我们应结合本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来发展合适的文化建筑,二者也必将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王其钧,王谢燕.文化建筑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高伦.当代文化建筑设计手法研究.硕士论文,天津大学,2001.

[3]章迎庆.当代文化建筑意义的休闲化倾向.华中建筑,2007,10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5篇

11月17日直到12月25日,时代美术馆举办了首届社区艺术节——“下一站,黄边”。艺术节上,观众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近距离接触艺术,包括现代舞表演、纪录片播映与出版物展览等等。时代美术馆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进一步阐释美术馆所秉持的艺术走进社区的理念。

记者:最初是基于一种什么情况做时代美术馆的,是作为时代地产的一种营销方式然后顺其自然发展到现在,还是因为一种艺术理想?

赵超:早在2003年,我们就开始着手做美术馆了。当时的地产界包括时代地产都在寻找差异化发展模式,在对当时的国内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后,我们就和广东美术馆合作打造了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

时代美术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营销,作为房地产项目的营销项目,最开始做的时候就是在卖这个社区的时候,这与今日美术馆的初衷十分类似。今日美术馆前面是售楼部,后面是美术馆,我们呢,一楼是售楼部,二楼就是美术馆。

第二阶段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阶段,时代美术馆就是时代地产“生活艺术家”的排头兵;
2010年我们从广东美术馆独立了,有了自己的学术定位和艺术规划,进入了“艺术的发动机”阶段,更公众化,更富创造性。可以说,“时代”造就了时代美术馆,这个时代一是时代地产,二是历史社会环境。

记者:时代美术馆是公益非营利性的美术馆,但其经济依旧依附于时代地产,在这种关系中如何保持独立,避免重回地产营销的原始定位?

其实我的老板也意识到美术馆的投入与回报的关系。虽然我是时代美术馆馆长,但我依旧在时代地产任职,我用在时代地产的功劳换时代美术馆的独立(笑)。

时代美术馆定位为一家非营利性的公益美术馆,我们必须坚持“面向公众,学术独立”的方针。现在美术馆与时代地产的关系既密切又独立,美术馆独立后对时代地产的服务也更为有效了,而时代地产为美术馆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又不干涉美术馆运作,坚持艺术在生活中的真实性,让艺术真正地接地气。因此美术馆精神上是独立的,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记者:尽管时代美术馆所在的社区是中高档小区,但是社区居民乃至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欣赏水平距离目前的展览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美术馆人流量好像并不是很多?

赵趄:确实不是很多,因为目前我们做的一些活动,还是实验性的,有些展览还是比较学术,但每个活动平均参观人数是四千人左右。

美术馆是2010年12月31号正式对外开放的,这两年美术馆的影响和成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时代玫瑰园和附近的社区也逐步了解了美术馆。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打通原来的艺术与观众的关系,艺术与社区的关系,因此决定每年的时候做一次社区艺术节。时代美术馆从一诞生开始,就跟社区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希望在保证展览的学术性基础上,让社区跟生活,社区跟艺术真正融合在一起,让生活与艺术表达得更透彻。

记者:那怎么在艺术和社区中间找到一个最恰当的结合点?

赵趄:对于观众来说,艺术并不是必需品,不同于车展是一种消费行为,它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美感,不能互相迁就。

如果为了观众去做展览,会让艺术走向媚俗。平衡艺术与商业、居民的距离和关系,回到艺术本身,这才是艺术的原点。虽然艺术具有普及性,但也应有界限,受大多数人追捧的作品不一定是艺术。我们认为应该在坚持艺术性的上面,让观众慢慢接受。

记者:“社区中的艺术节”应该以社区为主体还是以艺术为主体?

赵越:我觉得还是以艺术为主体。因为美术馆的使命是以艺术为原点,以艺术的需求来呈现,即使考虑社区受众的需求,也要以受众及其需求为切入点,以艺术的方式来表达。

记者:如果说这次艺术节主体是“艺术”,但本次活动非常多,似乎主题模糊,内容也没有摆脱艺术高高在上的形象,感觉并不能使艺术真正的走入社区?

赵趄:这次社区艺术节是时代美术馆第一次举办,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主题。但是,“下一站,黄边”这个主题给人的感觉很亲切,有一种街坊的感觉,跟社区也很亲近。

在艺术节里,一系列活动更好地消解了艺术与社区的距离,让居民与艺术有良好互动。比如“独立之光——2012广州独立出版物展”展示带有实验性的独立出版物,它们极富个人创作性,有自己的创作思路。又比如独立出版工作坊,不是作为纯粹的艺术行为,观众可以参与进去,学习体验。

这种互动体验极好地加强艺术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交流,而不需要贴在艺术上的标签来左右观众的认知。不贴标签来展示艺术,这种艺术传统在我国尚需培育。在西方,艺术对观众来说,你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用标签去告诉你什么,很多艺术家也不愿诠释自己的作品。

记者:艺术走向商业容易沾惹铜臭,走向社区会不会让阳春白雪成为下里巴人?

赵越:艺术的范畴很大,在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度里尤为如此。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资本对艺术的影响愈来愈明显。所以,艺术的发展有两条线:一条是市场线,主要在画廊、拍卖、展览里流通;
一条是学术线,在学校、研究机构等场所创作、研究。

目前来看,资本这条线过于强势,经营战略也从成熟艺术家蔓延至青年艺术家身上,无处不存在。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美术馆要有使命感,避免陷入商业的漩涡,应为艺术的出路努力探索。

记者:时代美术馆践行艺术走进社区已经两年时间了,那么今后如何继续走下去?

赵趄:现在,时代美术馆探索了这样—条线——知识生产,即创作出什么东西。

现在美术馆内一楼现在开了一家咖啡馆和书店,尝试走商业性路子。书店首先是作为配套设施,目的是让观众在此停留更久,它可以与艺术互相受益。我们希望观众来美术馆不再是单纯地看展览,还可以来此消费,或是消费的同时享受视觉盛宴。如此,让美术馆不仅是一个机构,它会变为一个场所。

(这种混搭在广州并不鲜见,方所、正佳都在尝试)这三个机构差别其实蛮大的,在方所,艺术只作为一个背景,正佳目前的艺术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在我看来他们更多的是以商业为出发点,而时代美术馆是在知识生产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走向社区,不失艺术韵味。

时代美术馆今年举办了第一次社区艺术节,以后每年都会做,也会有不同的主题。无论如何,我们作为美术馆的身份不会变味,让美术馆走进社区,跟社区生活融合,成为居民的生活艺术馆。目前美术馆在烧钱,但不急于快速进入社区,而在于润物细无声,厚积薄发。

记者:好像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打造社区艺术节?

赵趄:目前全国的社区艺术节更多的还是形式。其实艺术走进社区,这一点台湾做得比较好。单举志愿者来说,现在时代美术馆的志愿者还是学生,但台湾不是,高雄美术馆的馆长对我说,他们从来不用学生做志愿者,他们的志愿者很多都是都是退休的长者。其实只要我们有意识去做,总会好起来。

记者:你和时代地产是否有复制时代美术馆的计划

推荐访问:走进 艺术 社区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五篇】 艺术走进社区总结(精选5篇) 艺术走进社区的意义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