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舞蹈实习自我总结【五篇】(完整文档)

2023年舞蹈实习自我总结【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8 16:4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是体育艺术类教学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体育舞蹈教学任务和内容完成的手段和途径总称[2]。为了学生能掌握体育舞蹈技法,教师在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和安排下,对学生进行观察,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舞蹈实习自我总结【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舞蹈实习自我总结【五篇】

舞蹈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一)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概念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是体育艺术类教学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体育舞蹈教学任务和内容完成的手段和途径总称[2]。为了学生能掌握体育舞蹈技法,教师在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和安排下,对学生进行观察,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以得出适合体育舞蹈教授和学习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的自信心、创新能力、道德素质等进行培养和教育。

(二)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分类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常用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按照相同属性归属到一起,又按照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不同特点把它们区别开来,建立系统明确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目前,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分类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分类的研究和总结,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其次,科学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分类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对学生的体育舞蹈学习过程进行适时监控,选择合适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1.根据各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不同,将其分为理论性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和实用性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理论性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讲授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总体教学框架搭建下所形成的一系列总体性教学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是解决总体教学理论的问题,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是在它们的指导下进行的。实用性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是指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法、问答法、示范法、练习法等等。这类方法不具有原理指导性,只具有实际运用性,是课堂中具体运用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直接选择运用的就是这一类的教学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要完成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将理论性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分为学习型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和操作型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指导具体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有利于体育舞蹈教师从总体上客观的、灵活的选择运用各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学习型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体育舞蹈的发展史、舞蹈风格特点知识、乐理知识以及体育舞蹈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实用型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具体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达到体育舞蹈技术动作与相应的舞蹈音乐相配合,同时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3.语言教学法也是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一种,它包括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根据不同的教学语言在每种教学方法中的作用,将实用型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进一步分为以身体语言为主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和以口头语言为辅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以身体语言为主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既可以起到直观的示范作用,又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口头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身体语言交流手段不容轻视,教师准确、适当地运用身体语言,能达到增进师生感情、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等的作用。以口头语言为辅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是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在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中,技术动作的掌握主要靠教师的身体示范,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示范的技术动作,获得肌肉的本体感觉,掌握运动技能。口头教学语言并不起主要作用,它是为身体语言教学方法的正常使用服务的。

二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因素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内部因素,还包括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外部因素。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内部的因素是指组成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的各要素和各子系统以及它们的功能特点及相互关系。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外部的因素是指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的外部环境。

(一)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内部影响因素的功能特征

1.内部影响因素的整体涌现特征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整体涌现性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整体功能中包含一些在部分中看不到的属性和特性。由众多单个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按一定组合规律形成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必然具有单个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所不具有的整体优势。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中,各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或各子方法系统内部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其内在的逻辑性与规律性构成了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完整体系的整体功能[3]。

2.内部影响因素之间的功能互补性特征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内部各子方法或子方法系统之间有相互补充、协调一致的关系和特点,这就是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内部影响因素之间的功能互补性特征。具体表现在:(1)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中每一要素或子系统的功能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影响着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的整体性。(2)由于每一要素或子系统的功能都具有独特的特征,而组合起来又具有单个子方法和子系统所不具有的特征,所以要想发挥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就要把各单个元素组合起来。由此可见,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在功能上的互补性和互相影响性,是形成整体功能特征的主要原因。我们在运用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整体性系统和单个性元素的不同功能。

(二)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外部影响因素的环境特点

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联的事物构成的集合,称为该系统的环境。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出来,又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延续、演化[4]。体育舞蹈教学系统是由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和除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结构成分共同构成的。所以,体育舞蹈教学实践过程就是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系统最切近的环境。通过对体育舞蹈教学系统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体育舞蹈方法的影响因素包含:体育舞蹈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舞蹈教学的目标、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体育舞蹈教师自身的素质、体育舞蹈教学的设备条件等。

1.体育舞蹈教学的指导思想

对普通教学方法了解的多少是体育舞蹈教师选择和运用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取决于普通教学方法对体育舞蹈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如果普通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不适应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体育舞蹈的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授体育舞蹈技术这一个简单的教学目标,否则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掌握体育舞蹈运动技术,还可能产生厌烦情绪,对体育舞蹈课失去兴趣。

2.体育舞蹈教学的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5],体育舞蹈教学目标是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下制定的,是体育舞蹈教学主体在体育舞蹈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目标。任何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实施都是为了实现体育舞蹈的教学目标。体育舞蹈的教学目标影响着教师对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同时也是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方法选择时,必须考虑到哪些体育舞蹈教学方法适合预期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要认识到不同层次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层次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3.体育舞蹈教学内容

体育舞蹈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舞蹈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舞蹈课程标准、体育舞蹈教材等等,要实现体育舞蹈教学目标就必须选择合适的体育舞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依体育舞蹈教学内容而存在,它的选择和运用是为体育舞蹈教学内容服务的。首先,不同的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形式影响着体育舞蹈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其次,不同程度的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影响着体育舞蹈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再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数量影响着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体育舞蹈教学内容进行宏观的把握和数量的控制,并且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得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够完全适合体育舞蹈教学内容。

4.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是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他们存在着许多个体差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兴趣爱好、个人情感、对体育舞蹈的态度等都会有所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影响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最主要方面,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在选择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另外,学生的团体特征(性别比例等)也是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感受到学习体育舞蹈的乐趣,我们在选择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团体特征。

5.体育舞蹈教师自身的素质

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体育舞蹈教学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道德榜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必须掌握宏观的教学框架,细致的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内容。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自己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时常进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教学经验、体育舞蹈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个性特征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了解自己,善于自我学习,能够切合实际地分析自己的长短处,做到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6.体育舞蹈教学的设备条件

体育舞蹈教学的设备条件主要是指体育舞蹈教学的场地、音响、灯光、把杆等。体育舞蹈教学设备是体育舞蹈教学过程得以展开的最根本的物质保证。如果设备不齐全,就会限制许多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学设备条件对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充分运用,会更进一步开拓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运用和发挥体育教学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三建议

舞蹈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师;
舞蹈教学;
创新;
学生综合素质

幼师舞蹈教学首先关系到幼师舞蹈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幼师自身舞蹈课水平的高低,其次是幼师教学中对学生的授课过程。合格优秀的幼师,不仅能掌握全面的文化知识,更能够把握舞蹈课程及教学的效率,能够通过实践方式结合专业舞蹈知识,创新思路,推广教学内容,提高专业教学效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教育,舞蹈课程在幼师的课程中属于专业技能课,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为了让幼儿教师能在今后的岗位中用舞蹈这门艺术手段组织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它是一种手段、载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即是舞蹈教学。舞蹈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趋势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舞蹈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舞蹈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一、舞蹈教育基本概念

舞蹈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

对大多数人来说,舞蹈教育是一种知识性、素养性教育。直观性、夸张性和协调性等是舞蹈教育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艺术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它以人体为媒介,用人体动作来表达人类自身的思想感情,它能提高欣赏者的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从而使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舞蹈艺术可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受到启发,不断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舞蹈艺术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舞蹈课程是幼师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艺术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幼师专业素质提高,依靠幼师学生就能在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基本知识,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培养,同时,幼师还需要提升专业知识,而舞蹈课程就是幼师专业素质提高的载体之一。

二、舞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幼师舞蹈教学中仍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幼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学生政治意识淡漠、价值观不完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烈;
学生的意志毅力不足;
也有很多学生文化素质薄弱、身心发展不均衡。总而言之,就是综合能力偏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幼师舞蹈教学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所谓舞蹈教学,就是被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掌握舞蹈知识、学会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能力的一种行为和过程。在当今现代化、多媒体逐渐发展的社会中,现代化教育手段逐渐多样

化、高效化,而舞蹈教学也在提升学生素质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1.不可低估舞蹈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如果低估或者忽视了舞蹈教学,学生的舞蹈天赋将被逐渐消除甚至抹杀掉。所以,重视舞蹈教学,并且认真、仔细上好每一节舞蹈教学课,对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启学生的灵性。

2.舞蹈教学可以渗透文化氛围

舞蹈,它把各国、各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文化有机地综合起来,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修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质。文化素质是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想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必须夯实知识架构。舞蹈教育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把各种各样的文化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记忆、加深。

3.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情感,是人类心理的活动,它可以将人类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是一种内心反映形式。情感培养是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之一。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与其他表现形式相比,表现得更唯美、更直接。

4.舞蹈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性格、健康的心理方面,舞蹈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舞蹈既是一种行为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心灵艺术。因此,舞蹈教学中渗入心理教育,在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中显示出尤为重要的作用。

三、舞蹈教学创新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关措施

1.明确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与理念

幼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他们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幼儿教育的成功与否,舞蹈教学的成效最终对幼儿成长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对舞蹈的展示与示范,他

还要模仿舞蹈的动作,传达舞蹈的精神内容,这些都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关系到幼儿身心教育的重要环节。提升幼师的舞蹈技能和专业水平,有利于满足幼儿教育发展在不同阶段和层次上的需要,为实现舞蹈教学的目标提供支持,实现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幼儿教育阶段艺术兴趣启蒙的基本理念。幼师舞蹈教育的教学目标有两方面:一是启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知识学习兴趣和能力,积累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二是引导学生了解幼儿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流程,培养学生创作和发挥创新舞蹈的意识,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一个基础平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方式如下:

(1)明确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以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所教知识,教师应有目的性地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种方法来启发参与者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心理、道德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大局出发,根据学生在接受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情况,更新教育思想,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创新编排能力相结合,从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和心理能力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热爱教育理念

热爱教育是从他们内心的感情和热情出发,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充满热爱教育的思想理念,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师优秀的首要条件是对学生充满感情,一方面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重视幼儿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教学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有意识地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幼儿舞蹈的专业知识,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来提升自我,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幼儿的天真活泼、感受童趣,让自身深入到教育事业中,同时用情感和行动感染幼儿,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2.创新教学基本方法

(1)学习舞蹈基础知识,舞蹈基础训练组合,拓宽教学内容

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这是基本要求,其次是通过基础训练组合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舞蹈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舞蹈教学的目的和舞蹈内容的精神所在。最后,提升文化素质将舞蹈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不要仅局限于舞蹈演绎的基本的、肤浅的层面上。可以将舞蹈的来源背景、历史故事以及所要表达的内涵形成一系列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综合知识。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具有代表性、训练性及实用性的民族风格,进行综合选择。如,在东北秧歌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手巾花组合”和“跳踢步组合”。“手巾花组合”属于基本动律的练习,“跳踢步组合”是初级组合,比较适合训练,且跳步还能够体现出幼儿活泼、跳跃的动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选择这两者进行教学比较合适,另外,在选择民族民间舞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考虑幼儿的舞蹈特点。如,藏族的“弦子”和“踢踏组合”,蒙古族的“肩”和“马步组合”,傣族的基本手位组合,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萨玛舞”“手鼓舞”组合,以及相关的幼儿舞蹈、集体舞、表演唱。上面所提到的民族民间舞组合各有特色,但通过这些训练,可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舞蹈能力,提高学生练舞的灵活性及协调性,且从中可学到许多舞蹈语汇,

进而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下面的编、教环节做好铺垫。

(2)解析舞蹈作品和学习评价作品

首先,在舞蹈教学中,提升综合素质需要选择一些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艺术作品,教师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使学生不仅要总结舞蹈作品的基本知识要点,也要促使学生可以初步运用舞蹈学习的自身文化魅力特点,逐步全面去了解和掌握,大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进行学习评价,提升身心素质要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切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理解力,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采取课堂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其中,交换角色,互相评价,在评价中总结各自的优缺点,使学生乐于其中,尽情地用心去舞蹈、去表现、去演绎。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解析和评价学习,通过民间舞蹈学习,开拓眼界,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与风格特点,可以让舞蹈的内在精神深入幼师内心,增强幼师的创新意识。

(3)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创新幼儿舞蹈活动设计,提升专业

素质

教学计划和内容安排的优化,是成功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蹈教师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和学习的各类特点,总结和汇总性格差别,细致安排教学内容,将集体教学与各自教学充分地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条件出众、能力过人的学生,要精心培养,使他们早日成才。对于舞蹈天赋缺乏、自闭内向的学生也要多加鼓舞,建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多接受舞蹈的熏陶。教师应该加强业务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多掌握各种舞蹈的历史及背景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全面地掌握各类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创新幼儿舞蹈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幼儿舞蹈活动设计,首先是掌握幼儿的身心教育情况,其次是掌握舞蹈基础知识,在安排一定主题情况下,幼师通过舞蹈与“主题内容”的相互结合,开展动作编排,创新舞蹈编排,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

3.提出创新理念和创新的动力

舞蹈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善于及时发现,并及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基础上,多动脑筋,大胆进行开拓创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幼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师范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通过舞蹈训练锻炼学生意志毅力,通过舞蹈排练加强团结意识,通过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艺术素养,通过民间舞蹈学习,开拓眼界,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与风格特点,提高幼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菲.幼师舞蹈教学创新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用的研究[J].才智,2013.

[2]周琳琳.论舞蹈教学对提升学生素质作用[J].音乐大观,2013.

[3]张璐娜.浅谈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4]李娜.论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和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

舞蹈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 有效策略

一、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

1.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独特性

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今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能够通过舞蹈对幼儿教育对象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学前教育教育的舞蹈课学要体现儿童的思维与心理特征。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系列性

应该体现在整个幼儿舞蹈学习上,即对舞蹈产生兴趣、增加认识,掌握舞蹈门类基本风格等完整教学思路的系列性。

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科学性

我们应该根据幼儿少儿各年龄段的生长规律与特点,在教学中严格贯彻身体各部位、各关节,以及各韧带的张弛有度,既要保证幼儿的正常发育,增强少幼儿的艺术素养,又不能损害他们的身体。

二、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1.基本功训练

内容可能枯燥无味,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训练时间,并需要注意在初学时将其与身韵结合起来,根据训练部位的不同归类组合,配以优美的音乐,深入浅出,由简到繁,要有规律地、递进式地展开训练与教学。

2.民族民间舞

主要表现为对舞蹈组合的学习。目的在于了解和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掌握所必需的舞蹈词汇,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舞蹈语汇库,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及通过对舞蹈组合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自身各部位的灵活性,加强身体四肢的密切配合程度,使舞蹈动作更加地协调统一,真正寻找到美的感觉,有效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如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要求学习者的身体各部位动作要同眼神密切配合起来,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可以说从头、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必要的动作。

三、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

1.让学生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热爱舞蹈,结合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平心先生说:“舞蹈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自我美、认识自我美、鉴赏自我美、创造自我美和超越自我美的一种美育形式和教育方式。它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对于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对美的鉴别能力、对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对美的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和形成完美的心理结构、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以及成功的人格力量。”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大屏幕展现舞蹈的美,让优美的舞姿和严谨的解说词,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而充分感觉美的享受;
通过对舞蹈起源的讲授,让学生知道舞蹈是人人都会的人体动作的艺术表现;
介绍舞蹈的发展,让学生了解舞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传情达意,又可强身健体,既是交流的手段又是文化的载体;
还能培养和提高舞蹈者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学舞蹈,有兴趣学舞蹈。

2.改变单一式模仿教学,以说为主,讲做结合,在教学中突出舞蹈基本动作知识的作用

吕艺生教授说:“舞蹈课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最密切的课。”根据这种特性,我们采用方法使学生把看书、练习、课上回答提间、观看示范所接受的信息综合在一起,通过逻辑思维较快地用形体体现出动作。例如在学习古典舞组合山膀动作时,教师先口头叙述手的形状是兰花掌,起点为双手叉腰,路线和方位是右手经下弧线从3点撩至头上,从体前盖下划一个立圆,再从3点撩起与肩同高,臂保持弧型推腕亮相,指尖朝斜上位,眼视1点,既为单山膀,同时右脚后撤成小踏步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重点讲解和示范,然后提更高的要求,强调气息与动作的配合,使学生逐渐理解舞蹈动作上的呼吸与想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把僵硬、机械的动作赋予生命力,增强学生动作的韵律美和表现力。

3.改变学生单纯掌握动作,为掌握动作规律和学习规律,重视学生思维活动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说:“学生只有在已知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和掌握新的舞蹈知识和获得新的技能。要想让学生理解未知的概念,必须把未知概念真正在学生思维进程中纳人已知的概念中去,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必然的逻辑关系,而新的素质能力训练在原有的素质能力系统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充分发展。”所以,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进行动作的传授,还要启发学生挖掘动作的内在关系和规律,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动作的艺术韵味。让学生意识到动作既是人体的运动,又是人内在气质、内心情感的特殊表达方式,一切动作都有其规律性。如欲前先后、欲左先右、逢提必沉、逢开必合、逢冲必靠等。同时,一切舞蹈动作又都是以情而舞的。在学习舞蹈时应追求动作规律和情感韵律的理解和把握,如虽然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运动路线与轨迹是千变万化的,但都离不开平圆、立圆、8字圆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而人体要形成这三个圆的运动,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因此,在中国古典舞教学时,边讲边让学生体会动作的规律,从反复的练习中把握。同时,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动作要领进行概括、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调在掌握动作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动作的韵律。学生所学动作舒展流畅,转换巧妙,增添了美的感受。通过掌握动作和组合的内在规律,学生不仅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能独立思考间题,培养了学生细观察、勤思考、求创意和苦练加巧练的学风。在课堂练习与测验时,组织学生互看、互评,在相互观摩、评议、指正、辅导的过程中,见仁见智,营造人与人、组与组、班与班之间团结合作、共同竞争的氛围。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倡创新是说避免单纯模仿,强调人的发挥,不能是照葫芦画瓢地一个模式。“教与学结合得好,越学越觉不足,越觉不足,越要学;
越教越会发现自己的缺陷,也越能激发自己自强的精神,使教不断得到改进。”吕艺生先生的这段话,指出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些舞蹈动作和简易组合的时候,有意识地布置了“在假期教你周围的小朋友一个舞蹈组合并写出心得”的作业,而且并不规定要教哪一种组合。遵循着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反复,最终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实践证明,应用布鲁姆的有效教学策略,结合多种研究学科的研究成果,加以概念指导动作和以讲、问、做相结合代替教师单纯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教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舞蹈课预习、听讲、看示范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由怕学、厌学变为想学、会学,堂堂课上都能动脑、动口、动眼、动身体,全身心地投人学习。学生逐渐变得脑子快、眼睛尖、耳朵灵、胆子大、增强了自信,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中国戏剧出版社.

舞蹈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一)练习肢体的柔韧性。肢体的柔韧性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幅度以及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学舞蹈为什么年龄大的人不如年轻的人学得快学得好?主要是身体的柔韧性好差的原故。对于一个初级的舞蹈学生来说,练习肢体的柔韧性主要是增强肩、腰、腿、髋的等关节肌肉、韧带的伸展范围和弹性,协调肌肉活动中的收缩和放松,这样以后做出来的舞蹈动作就显得轻松自然,身体线条舒展优美。不仅如此,肢体柔韧性的练习还是贯穿于舞蹈的全过程,是经常性的练习,通常学生做动作或排练剧目前,都要先柔韧性练习,即所谓的“热身”,这样既能保持和提高肢体的柔韧度,还能把训练中的受伤机率减到最小。所以,我们进行舞蹈初级阶段的教学就应首先从练习肢体的柔韧性开始。

(二)练习重心的稳定性。重心的稳定性是指把身体的某一部位的关节为轴心进行运动而不走形不变样。我们在看舞蹈剧目时,为什么演员能做出优美的旋转动作,原因在于表演者能很好地控制重心的稳定和身体的平衡。初学舞蹈,练习重心的稳定性能使身体保持平衡,让力量均匀地分布于支撑点,减少身体承重部位的压迫和损伤,将训练中的动作紧张和疲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养成正确的练习方法,形成规范的舞姿。要做到身体重心的稳定平衡,则要通过掌握“外开”获得有利的支撑面积,通过“肌肉”合理分配力量,通过“协调”找到动作感觉,而这些都要经过多加练习来掌握。特别是在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练习好重心的稳定性是日后达到完美舞姿、轻盈跳跃、流畅旋转的重要前提。

二、第二阶段教学目标:以“身韵”练习为要点,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

我们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学生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还须同时具备良好的舞蹈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韵”。“身韵”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前者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后者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二者的要有机结合,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身韵”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学习舞蹈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内容,通过练习来达到培养“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良好舞蹈感觉。

(一)形。“形”是舞蹈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是一种外在的、直观的体态,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我们通常赞誉舞蹈演员的表演动作“行云流水”、“龙飞凤舞”,“曲迥婉转”、“闪转腾挪”,是因为演员把舞蹈动作中的“形”准确充分地表现出来。“形”可以说是舞蹈外观的形式美,是一种最直观的动作表达方式,所以它是中学舞蹈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前一阶段基本功练习之后,舞蹈教学首先从‘拧’、‘倾’、‘圆’、‘曲’、‘平圆’、‘立圆’、‘八字圆’为主要的基本训练元素,由浅入深逐步展开练习,掌握舞蹈在静止时的体态气质、在动作运动过程中的路线和轨迹,以及“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的瞬间变化。

(二)神。“神”是舞蹈者通过自觉的意识、意念、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是舞蹈者心态和内涵的表达。“神”是舞蹈的内在韵味,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批评舞蹈动作呆板僵硬,没有生气,说得是在做动作的“形”时,缺少了内在的“神韵”,没有很好领会舞蹈“形神合一”的境界。在舞蹈训练中,“形”与“神”是一个柔合体,动作由人的意识来支配,而人的思想内涵则要通过外在的动作来表达,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中学生学习舞蹈,除了掌握动作要领外,还要细心揣磨每一动作的内在“神韵”,训练中每一最细微的过程、最简单的动作都应是陶冶神韵的过程,不可一味的只追求动作的难度而忽视对“神韵”的培养,把握了“神”,“形”才会有生命力。

(三)劲。“劲”是我们对舞蹈动作的内在节奏和层次进行力度处理。

“劲”是舞蹈中的节奏美,动作中的“动中之静”或“静中之动”都是靠劲头的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常听到有人这样评论某一演员“姿态动作挺好,劲头不对”,说得就是劲头运用不适当。舞蹈中的“劲”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是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之中。中学生练习“身韵”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舞蹈动作时,有着轻重、强弱、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的对比和区别,从而掌握舞蹈的动作的力度美和节奏美。

(四)律。“律”是舞蹈动作中所包涵的自身律动性和它所依循的规律。

“律”能让舞蹈产生合乎规律的流畅美,我们要求一般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要能一气呵成,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般,说得正是舞蹈中的“律”。舞蹈动作的编排往往都很注意动作间的自身律性,用规律性的动作来适应剧目的情节和音乐的节奏,它不是几个动作的简单拼凑所能达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也要掌握动作的规律性作为舞蹈培养的目标之一,让学生们在练习时熟悉动作的衔接规律,动作的运动走势,动作的变化效果,体会到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理解中国“舞律”的精奥所在,让学生的舞蹈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第三阶段教学目标:以技巧训练为突破,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

技巧是所有的舞蹈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舞蹈中技巧能力的体现,就好比是音乐作品中的滑彩段,是展示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段落,由此,观众能分辩出演奏水平的高与低,在舞蹈中也是如此。大多数的舞蹈作品总是采用高难度或是连续性较多的技巧动作来抒发作品较为精彩的高潮段落,使整个作品更加完善。无论在众多的中外着名舞剧和获奖舞蹈作品中,都不难看到技术技巧存在的重要性,我们教学第三阶段之所以把技巧能力作为提高舞蹈能力的突破点,正是基于这意义所在。

(一)跳。“跳”是将舞蹈地面动作脱离地心引力向空中做平衡性发展,

是舞蹈的重要技巧之一。学生经过前两阶段基本功和身韵练习后,对舞蹈的基本要求、基本身法、基本韵律都有了一定的实践,但那些都只是地面练习。“跳”能把地面上的一些动作应用到空中,形成高低对比和鲜明的对照,给人一种立体美感,达到丰富剧目表演形式多样化。舞蹈能力要想有新的提高,就必须把动作练习进一步深入,在技艺难度上升级,而“跳”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练习好“跳”这一技巧,对于学生今后能多方面掌握展示艺术内涵的手法,增强舞蹈表现力提供了能力上的保障。

(二)转。“转”是围绕某一肢体为主力重心将舞蹈形态呈圆周形拧倾作

为动力重心,它可以是芭蕾舞中直体的转,也可以是中国舞中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舞姿造型上的转。“转”的方法有很多种,是舞蹈表演中常用的技巧。“转”的身法性很强,可以由上往下或由下由上的转,还可在转的过程中把各种舞姿复合和流动,可以说是舞蹈“身法”的延续和创新,甚至可以说“转”是舞蹈“身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学生的“身法”练习提高一层次就是要重点加强对“转”的练习,在把握好“转”的基本要领后,再把“身法”的其它动作融入到“转”当中,这在实践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舞蹈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翻。“翻”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是舞蹈

技巧中的独特形式。“翻”的种类样式很多,变化也很精彩,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旁提”的形态,它和“转”一样都是舞蹈“身法”的特殊形式,它用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性格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是舞蹈艺术的一种形象性表现手法。学生练习“翻”就是要把其流动性、复合性、对比性应用到舞蹈表演中,它和“跳”、“转”一样都是增强舞蹈表现力的要求,是提高技巧能力的必经阶段。

四、第四阶段教学目标:以剧目排练为重点,综合学生的舞蹈素质

我们评估一位学生舞蹈水平的高低不是单看其某一动作的难度大小如何,而是要看她在舞蹈的综合素质,一位优秀的舞蹈家拥有的不仅仅是突出的表现能力,还具备了良好的理解能力,二者的综合才是我们舞蹈追求的目标,中学舞蹈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素质型人才。第四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将舞蹈动作元素综合,将舞蹈文化知识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培养人才素质的这一最终目的。

(一)舞蹈元素的综合。舞蹈元素指的是前三阶段教学中的基本技法、身法、神韵、形态、点线等诸方面的核心因素,将舞蹈元素分化各个阶段来重点培养,是出于教学效果上的考虑。我们知道,舞蹈这门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形体语言。它受历史、政治、地域、民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又形成了多种类的舞蹈形式,每一种舞蹈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中学舞蹈教学并不能像专业舞蹈学校那样,把舞蹈分成芭蕾舞、古典舞、民间舞、当代舞、现当舞等舞蹈种来分别教学,而是要把诸多舞蹈种类的元素进行提炼,形成一套适合中学教学的内容,有重点、有目标地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最多内容的舞蹈教育,这对她们今后在舞蹈方面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舞蹈能力并不是经过某一阶段的培养就能得到全面的提高,某一阶段的内容只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但舞蹈的练习经常是多方面结合进行的。如基本功训练就结合一些基本的身法进行,“跳”、“转”、“翻”技巧也相互组合进行练习的,而技巧练习又常常结合“身韵”内容进行。总之,各阶段的舞蹈练习是既有侧重点,又相互紧密联系,最终都要进行综合,只有把舞蹈元素进行全面综合,才能达到舞蹈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整合。舞蹈元素的综合有两个主要内容:

1、基本元素综合为发展元素。即把舞蹈的基本功、基本身法、基本技法进行综合,发展为多种身法综合练习,多种动作综合应用,多种技巧组合练习,以达到动作应用自如和“二度创新”。

2、发展元素综合为应用元素。即把综合后的舞蹈动作应用到剧目表演当中,从表演中得到实践,从实践中领悟动作的精髓,近而深层次地理解舞蹈的内涵,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从而掌握舞蹈外在的技法要求和内在的神韵素质。

舞蹈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能力 创编能力 培养目标 基本途径 艺术实践

从中小学反馈的信息表明,舞蹈教育虽没被纳入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但对于开展第二课堂,训练校内舞蹈队伍,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演出及舞蹈比赛,很需要具有音乐知识同时又具有舞蹈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能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培养目标,精选相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性要强,要能体现舞蹈训练中的“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舞蹈教学中,要求老师不但会跳,还要会编,因此,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舞蹈风格种类要丰富多样,技能技巧难度适中即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形体基训,学习芭蕾舞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除此之外,还应学习现代舞,编舞基本技巧和中学生舞蹈。只有在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舞蹈,并对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想象力才会丰富,创编起来才能融入贯通。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第一学期基础训练中,除了基本功训练外,同时要学习风格不同的各种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实际地精选好教材。在舞蹈教学中应以训练学生直、立、灵活、协调感觉为主,腰腿的软度和技能的练习为辅。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学不仅进行形体训练,又广泛接触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为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学期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要从各种民间舞的实用性上来进行综合选择,使其对以后编舞具有很强的使用性。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灵活性、协调性并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了表现力和鉴赏能力,为将来编、教舞蹈做好能力准备。

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加深学生学过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近一步提高,我在第二年开设舞蹈选修提高课,使一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提高。扩展舞蹈教学内容,除了继续进行形体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编舞技法课的学习外,外国代表性舞蹈,国际标准交舞以及爵士舞和现代舞均占一席之地,采取了这种扩大容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能让学生有机会最大限度吸收各种不同风格舞蹈的精华,广收博采有利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和创编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根据学生基本素质着重从舞蹈实践可行性角度考虑,确定几项必备能力作为舞蹈必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未来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从主要面向中小学从教的实际出发,音乐专业学生在舞蹈课学习时必须掌握基本能力是基本教学能力和编排舞蹈小节目能力。

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进一步阐述: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首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这主要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习思考、反复实践至成熟。课堂提问内容主要是舞蹈基本动作的要领、作用、目的、舞蹈术语等,以加强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规格动作要领的技巧语言传授给学生,懂得让学生不照搬教科书上内容的情形下,用自己的流利动作要领按顺序步骤讲解下来,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对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可选择几个典型的动作进行实分析比较,辩别异同。例如在中国古典舞动作时,可把已学过的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脚位和代表性动作的“迎风展翅”(Arabesqe)和“鹤立式”(Attitade)典型的动作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和典型动作中的“顺风旗”“商羊脚”进行对比,可从两种手位、脚位、身体姿态、运动轨迹、内在气质、舞蹈风格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芭蕾特点是“开、蹦、直、立”,舞姿长而舒展延伸,动作多表现在下肢,线条清新等,与之相比中国古典舞特点是“圆曲、圆弧”,还有回旋,舞姿婉转修长,上下身配合,线条曲折等,通过对不同风格认识更清晰,动作要领更准确,这样也就提高了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最后3—5分钟,对课堂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技巧让学生来进行总结。

(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人体规律之后,接着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时可以有侧重地培养学生舞蹈想象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鼓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尝试改进发展已掌握的技能,使自己从舞蹈基本能力向舞蹈编排能力方面发展。

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动作时,学生学会了“里绕花”这一主要绕花后,不要按一般规律那样接着就教“双绕花”、“交替花“等动作,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编舞发展动作技法去延伸想象,去进行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的想象。结果产生出比教材中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花动作,如“上下绕,左右绕,前后绕,站、跑、跳、坐绕,还有翻滚、仰、俯绕”等,然后再将即兴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教材中的手位动作相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编舞创造能为。

在舞蹈整体组合教学时,结合讲授舞蹈构图和画面的基本规律进行教学,让一组人表演,另一组人进行观察评议,通过直观教学向学生讲解各种不同的舞蹈构图的动用和表现特点以及使用手,让学生明白舞蹈构图不在于有什么固定模式而在于运动中怎么变,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创造美。

(三)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以利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舞蹈考试是检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考试可以采用课堂现场表演这一形式,同时也应进行笔试和口试,笔式可以考察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口试可以综合考察学生记忆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舞蹈评分期采取平时分和末考试分数两部分相结合的做法,有利检验学生综合舞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激励他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在改进考试方法的同时,必须抓编舞、艺术实践,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编排舞蹈,突出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通过学习自己习作的排练检验对学过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理解相应用。

推荐访问:舞蹈 实习 自我 舞蹈实习自我总结【五篇】 舞蹈实习自我总结(精选5篇) 舞蹈实践自我总结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