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25 17:0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的原则,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五篇】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的原则,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科学做好在园幼儿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过渡,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我县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在幼儿园和小学分别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幼小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2021年秋季学期起,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县创建市级实验园(校)1组,探索推进在园幼儿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县幼儿园和小学全面推行。

三、重点任务

(一)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幼儿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二)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三)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家长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

四、主要举措

(一)示范引领,整体推进。

1.积极开展实验园(校)、试点园(校)创建。根据我县教育教学实际,今年确定第一幼儿园和世纪小学为我县第一批实验园(校)。其它幼儿园和小学要根据本园(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行幼小衔接积累工作经验。

2.加强教研培训。各幼儿园、小学要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教研培训体系,建立联合教研机制,为幼儿园和小学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定期开展专题教研和教师培训,探索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策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理念,改进教育行为,提高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水平。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际确定幼小衔接研究专题,指导幼儿园、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的入学准备、入学适应经验和做法。各小学要和幼儿园“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每年6月下旬,各小学要派本校即将担任一年级的教师到各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观摩学习,让小学老师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常规,为零起点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3.完善家校(园)共育机制。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指导幼儿园和小学主动与家长沟通合作,及时了解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及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园(校)做好衔接。

(二)在幼儿园开展入学准备教育。

1.游戏是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基本形式,要切实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结合在我县已经全面推广的安吉游戏、利津游戏,因地制宜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条件,开展科学保教。要将入学准备教育科学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得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不得开设“学前班”、“大大班”。

2.幼儿园要组织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理念。大班第二学期要进行入学准备专项教育,各幼儿园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大班幼儿和家长开展到小学进行参观、访谈小学生等幼小衔接活动,通过听取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讲解,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与小学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渴望,提高家长对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认知,让家长与幼儿充分做好入学生活、社会、学习等多方面准备。

3.坚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育教育,通过游戏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会话、交流、倾听等保教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让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前能够听懂、会说普通话。

(三)在小学开展入学适应教育。

1.要把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一年级开学后一个月内要集中开展适应教育,重点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环境,熟悉学校学习、生活设施位置,习惯学校的作息时间,熟悉课堂规范、学校生活规范。

2.科学调整课程安排,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在一年级上学期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方式实施国家主要课程,实行教学进度公示制,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要求,强化儿童探索性、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讲普通话、写规范汉字的习惯。

3.改革评价方式。学校要关注一年级新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加强过程性评价,重在学生对小学学习生活的逐步适应,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增加学生负担。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园)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本校(园)实际,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制定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家长参与的幼小协同合作机制。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小衔接;
“梯改坡”;
家园携手

一、问题提出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教育过渡至小学教育的必经之路,这条教育之路被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所关注。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截然不同,衔接过程中儿童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都将面临一定考验。在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进行幼小衔接――“梯改坡”打通断层,通过课程观摩、课堂交流、快乐体验等形式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明确研究的目标,注重儿童体验、家园参与,学校客观地评价、分析、研究具有适宜性、自然性、阶段性、规律性的幼小衔接。

二、目标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梯改坡”是在引导学校和家庭遵循教育和儿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育质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进行小学适宜性教育,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促身心和谐发展。

三、研究基本内容、方法及步骤

(一)基本内容

幼小衔接――“梯改坡”的基本内容是“幼小协同・科学衔

接”,其中包括课程观摩、活动观摩、跨年级跨班教学、跨园跨校教学等。

(二)实施方法及步骤

1.前期探索:与小学校长达成“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合作交流的共识。观摩探究不同年龄阶段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目标结构和方法。

2.交流互动:走进小学校园与课堂,初步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对比交流不同教学方式给孩子的收获。

3.实施落实:探索、互动、交流,开启教学模式新体验。

(1)幼儿园科学领域(数学)优质课竞赛。

(2)好课漂流――跨年级跨班采用“师动、生不动”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3)课堂体验――在大班开展一年级语文课活动。

4.宣传引导:加强全园教师和家长的宣传学习工作。

(1)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活动。

(2)对大班家长开展主题讲座。

(3)在大班开展幼儿生活活动自主管理活动。

(4)家园携手让毕业典礼成为孩子一生受用的课程。

5.总结汇报:活动实施后及时对宣传活动的部署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

四、幼小衔接――“梯改坡”反思分析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我们从没停止过反思与分析,最值得反思的有以下两点:

(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小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差异

幼儿园教育重游戏、兴趣、创造和体验,课堂节奏动静交替、轻松愉悦,让幼儿在玩中自然习得。小学教育侧重于知识、技能、规则培养,课堂节奏层层递进,让儿童反复运用加深巩固。

(二)幼小衔接中家长对儿童教育观的转变

进一步紧密加深家园联系,适时组织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势在必行。

五、幼小衔接――“梯改坡”积累与沉淀

(一)幼小衔接抓落实、展特色,以儿童为本、以园所为根

观摩探究不同年龄阶段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目标结构与方法。研讨有效方式将小学与幼儿园教学“梯阶改缓坡”,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

(二)幼小衔接全方位、多角度,以体验为本、以感悟为根

让孩子走进小学校园,初步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
让幼儿园教师走进小学课堂,对比交流不同教学方式方法给孩子带来的

收获。

(三)幼小衔接搭平台、携家园,以“0障碍”为本、以快乐为根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
学校;
家庭;
幼小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树立幼小衔接意识,对于帮助幼儿从幼儿园生活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将学校、家庭纳入幼儿园幼小衔接队伍应该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引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达成一致并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幼儿园走进学校,提前掌握学校的教育导向和需求

进入大班应渗透粗浅的学前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教师对于学校在一年级时开设哪些课程,每阶段的知识教学进度又是如何,课程的安排等问题,都应做到及时掌握,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够对大班教学课程的制定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涉及小学课程,又不超出学校要求的范围,还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由此,大班教师应进入到小学与一年级教师进行座谈和交流,了解该学校课程的安排和教法、各阶段知识的教学进度、重点内容的常规教法等,以此来确定本学期学前课程渗透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同时还应注重幼儿毕业回访方式和内容的扩展,获取学校教师对已毕业幼儿的总体评价,并对回访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下一个大班入学前教育内容。

二、学校走进幼儿园,让学校的教育理念指导家庭的教育观

幼儿园还应为家庭搭建与学校互通的平台。首先,邀请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家长进行讲座,并给他们提供解答困惑、排解焦虑的机会。在讲座前,与学校做好沟通,使得学校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达成一致;
其次,邀请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不仅使学校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还让家长看到学校与幼儿园在教育上的一致性,更加肯定和认可幼儿园教育的先进性,从而也无怨无悔地支持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聘请学校教师成为幼儿园大班学前课程的辅导员,这只坚实的学校团队会成为大班教学的指导者和完成幼小衔接的参与者,真正使学校与幼儿园的衔接达到立体互动。

三、幼儿园走进家庭,让家庭从幼儿园找到教育的信任感

孩子让幼儿园与家庭密不可分,幼儿园有责任帮助家长实现教育观念与幼儿园达到统一。要让家长彻底了解幼儿园教师,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由园长和聘请专家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教育观念转变的讲座,让家长了解课程的进度,及时掌握本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使得在指导上有一定的目的性。

同时,及时将毕业幼儿的回访结果,向在园家长通报,让每位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成果;
突出每日的温馨提示让家长看到教师对知识重点的解析和把握,看到教师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对家庭环境的创设、幼儿生活习惯给予指导和建议。如:幼儿分床、分房睡;
有自己的小书橱;
自己房间自己整理等,让家长看到了教师对幼儿即将成为小学生,所做的细微、有序、合理、科学的指导,让家长与教师的教育站到了一起,从而帮助幼儿做好入学物质准备。

四、家庭走进幼儿园,让家园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改善幼儿和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创设良好的家园氛围。而且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伙伴,如果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取得共识,会商讨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另外,家长本身也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家长的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有着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这些都能给幼儿园带来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小衔接;
衔接现状;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59-02

一、幼小衔接的含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之间的教育阶段。幼小衔接教育一般是指幼儿进入小学前的一些教育活动,包括学校、家庭以及儿童自身的教育和学习活动。幼小衔接教育是帮助幼儿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做好小学教育的准备,是幼儿身心发育的客观需求,主要包括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内部精神的衔接。

二、当前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衔接缺失。通常,幼儿园对幼小衔接教育非常重视,不管是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上都积极主动地向小学教育形式上靠拢,而小学则缺乏这方面的准备,造成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单向性。一些小学低年级老师认为幼小衔接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与小学关系不大,因此,这种单向的教育问题长期不能得到解决。根据刚入小学的儿童的身心特点,他们通常会表现出兴奋和紧张的心态,因为,新的环境一下子无法适应,加上小学的课业任务较重,新入学的幼儿难免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和抗拒的心理,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因此,小学应该为迎接新的入学儿童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有效衔接教育工作。

2.小学化教育现象严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幼儿园对幼儿的小学化教育现象非常严重。幼儿园的管理制度较以前严格得多。通常,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学习任务跟小学差不多,背诵课文、做作业、算术等等,而不是注重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幼儿园的办学宗旨本应是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这种学习并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综合性的素质,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说话能力、交际能力、动脑能力、学习创造性等等。如今的幼儿教育也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缺少趣味性、缺少图案色彩、教具演示、课堂游戏等。这样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会造成幼儿的疑惑以及丧失学习兴趣。小学化教育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将来的成长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3.幼小衔接的师资力量匮乏。据了解,在当前幼儿园教师中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中有部分还担任着大班教师的职务,由于缺少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对幼儿的身心发育以及对他们的环境适应力的培养考虑欠佳等问题,造成幼儿对小学的教学环境感到陌生,无心学习。这对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非常不利,还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总体比较匮乏,有不少地方的幼小衔接教育甚至是被忽略问题。

4.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家长是孩子启蒙老师,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家长的努力配合。笔者了解到,很多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都比较传统,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兴趣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的家长急切地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超前的能力训练以求超越同龄的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他们认为孩子能读会写肯定就很聪明,越早教育就越能提早挖掘孩子的潜力。于是要求幼儿园教会儿童拼音、加减法等,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写算术的能力,却很少关心幼儿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跟同班的同学关系处的怎么样等等这样综合能力。幼儿教育应该渗透到多个知识领域,从不同角度培养幼儿情感、态度和技能,培养幼儿环境适应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促进有效衔接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问题的策略

1.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儿童在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不仅要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还要实现自身角色及行为规范的转变。幼儿园与小学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机构,它们在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社会要求、作息时间、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致使许多孩子出现很多不适应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需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幼小衔接教育是使儿童的身心发展达到的量变与质变统一的过程,是促进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模式的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当从幼儿入学开始就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稳定情绪以及各种行为习惯。幼儿从幼儿园开始就逐步产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为小学教育做好准备。

2.重视幼儿的自制与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培养其自理、自立的能力,强调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园大班的后半学期,教师应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能力,让幼儿独自完成学习任务,避免教师的直接辅导,让幼儿感受到独立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另外,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幼儿的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极易分散,在完成任务时常常会因为周围事物的干扰而影响学习。因此,教师需逐步引导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使幼儿坚持学习,锻炼幼儿持之以恒的能力。

3.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三者之间的交流。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幼小衔接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幼儿园教师可以有组织地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办公室、操场等,观摩小学生的上课情形,让幼儿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小学教育有所准备。小学教师也应当与幼儿园教师多沟通交流,了解幼儿们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另外,幼儿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通常会有定期的家长会、课外活动等与家长交流的活动项目,家长应当积极参加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同学校一起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更好地度过适应期。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一、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转到小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能够临时改变的短暂时期,而是一个从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的长期过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质的差异是由外部环境、教学内容、学习时间和方式等因素造成的。

儿童必须有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以适应完全不同的一年级生活。父母还必须为过渡时期做好准备:改变态度,调整教学方法,提前组织接送人员,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在于知识培养,而是如何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自己拥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幼小衔接应当以幼儿发展为重点,同时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强调培养利益、习惯和能力。

二、“云”衔接话不停,家园共促成长

没有父母的合作,幼小衔接工作就无法广泛而顺利的开展下去。为了更好地掌握父母对幼小衔接问题的看法,我们通过线上问卷星调查听取父母的意见,并为疫情期间的工作奠定基础。针对父母在问题表中提出的疑虑和关注,可以总结如下:

父母希望发展的幼小衔接活动包括:

(1)生活习惯:自我照料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理解小学教育和时间表衔接、安全意识、心理指导、享有幸福的童年生活。

(2)学习习惯:培养自主习惯,学习阅读,学会观察、表达、合作、思考等习惯,初步养成时间观念。

(3)社交方面:如何更好地与同学沟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沟通,如何口头表达。

(4)家园共育: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和习惯,清楚进入小学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

在明确了家长的要求之后,可以组织《在疫情之下,如何通过线上实现幼小衔接》讨论,大家都认真思考,积极表达思想智慧,最后对所有人的意见进行总结,提炼出最具有指导意义的、居家可行的幼小衔接指导策略。

在疫情之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① 请班级二胎家庭小学生哥哥姐姐录制视频分享自己在小学里做过的最有趣的事情;
例如自己在家为父母讲故事、新闻播报、天气播报等的视频分享出来,让幼儿园孩子的父母清楚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②观看小学生活的纪录片;
教师可以将一年级小学生在校园的一日生活以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家长,然后家长和幼儿共同欣赏,家长清楚幼儿的培养方向,对幼小衔接工作也可以有序展开。③“云游小学”掀开小学的神秘面纱。通过网络为孩子们收集一些小学的照片和视频,待结束后,还可以鼓励宝贝用画笔描绘出心目中的小学,如此一来,让幼儿对小学有初步的印象。④跟哥哥姐姐视频聊天,也是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
⑤家长复工后,幼小衔接由班级教师来帮扶;
⑥21天养成记。(在21天里每天完成一件小事),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制定每日完成任务,幼儿每天独自完成,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能力,避免进入小学以后还存在过分依赖的行为。⑦幼儿分组线上交流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⑧“花样”周记。

教师通过与家长实现线上交流沟通,为家长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指导,帮助其在家庭中有序开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线上提供专家讲座,寻找知名专家向家长讲解幼小衔接各方面工作的展开,家长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为接下来的幼小衔接减轻很大的压力。家园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幼小衔接工作才能真正有效用。

三、云端助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大教育阶段实现平稳过渡的关键过程,也是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疫情期间,为了科学地为大班的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并减轻父母和幼儿的焦虑,可在幼儿园开展云端助力幼小衔接活动。

(一)云端同学习,云下乐分享

面对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教育,幼儿园大班的教师需要积极行动,教师们利用自学、导学、互学等多种方式,将《3-6岁儿童发展指南》重新深刻解读,为自己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教师通过与家长和幼儿频繁的线上互动,帮助幼儿实现角色的变化,将自己幼儿园的角色转变为小学生。幼儿园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课时时长的不同。教师与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后续活动需要的用品等。

(二)云端家长会,助力共成长

大班幼儿教师通过钉钉群这个平台连接所有父母,并组织关于“幼小衔接,携手同行”的幼小衔接家长会。双方就“幼小衔接”的问题进行的探索,在疫情背景下,向幼儿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生活建议,提高他们的效率和自我学习能力,良好的时间习惯与时间观念,写作前准备,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品质的培养,从诸多方面实现家园携手,共同为幼小衔接努力。例如生活方式的培养,小学和幼儿园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每班儿童人数的增加和教师人数的减少,这些都要求儿童自己做的简单的事情。作为父母,可以在家里做到这一点:日常生活的重点是培养儿童在服装、食品、住和出行等方面自理的能力和习惯,以便逐步减少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照料。我们指导家长向孩子传授有关学校生活的日常知识,要求孩子保管和组织其学习书包、教科书、画册、办公用品和玩具;
学会使用剪刀、铅笔、橡皮和其他工具,会铅笔,制造简单的玩具等等。

(三)云端答疑惑,精彩再延续

面对家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们在云端给予家长居家性的幼小衔接指导建议,为家长答疑解惑,家长们也会积极实施。例如家长们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幼儿居家期间的作息。其实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学会管理时间,养成按时、有序、守时、惜时的习惯很重要。基于这一点,我们开展了宅家的作息安排,除了我们建议的时间安排外,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运用图画、符号、简单的文字,结合“运动、阅读、学习、做家务、游戏”等小任务,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一日作息时间表、任务计划表”,完成后就打勾或者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逐步帮助孩子掌握“做事有计划、做事要守时、做事有条理”等时间管理方法和任务意识。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懂得守时、惜时,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是学习过程所需要的重要品质之一。

四、总结

推荐访问:幼小 衔接 活动总结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五篇】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精选5篇) 幼小衔接系列活动总结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