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五篇】(全文)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20 20:2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体育舞蹈属于近些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体育学科,是一项集体育竞技、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相交融的体育表演专业,目前中东部发达地区体育舞蹈发展正处于高潮态势,许多高等院校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五篇】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

体育舞蹈属于近些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体育学科,是一项集体育竞技、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相交融的体育表演专业,目前中东部发达地区体育舞蹈发展正处于高潮态势,许多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体育舞蹈这门专业课程,众多艺术培训机构也将体育舞蹈作为招牌?R到?行艺术培训。而西部地区体育舞蹈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校体育舞蹈发展更是发展缓慢,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基于此,该课题试从职业能力视角对西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找出相关原因,提出几点建议。

1 研究对象

该文以职业能力视角下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吉首大学、铜仁学院、凯里学院为调查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知网搜索关键词“职业能力”和“体育舞蹈改革”查阅相关论文与期刊文献,利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和体育学院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为该文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参考。

2.2 问卷调查法

前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吉首大学、铜仁学院、凯里学院等高校发放问卷,根据论文需要,询问相关专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设计符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问卷进行发放,并采用重测法进行检验,得出r=0.83(P

2.3 统计方法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计算机软件SPSS13.0和Excel进行数据整理,并进行定量分析,完整归纳出民族地区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情况,通过数据反映出现实存在的问题。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现状

3.1.1 体育舞蹈师资状况

调查发现,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还教学创新能力较弱,极个别教师会将本民族的音乐和民族特殊的舞蹈动作融入体育舞蹈教学当中,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上课经常配备教案,有时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偶尔配备,而且教案设计不合理也不科学,教案设计过于死板,没有创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过于传统,示范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而讨论法、发散性思维法、对分课堂等比较流行的方法在民族地区运用的比较少,尤其是视频学习法,所调查的学校几乎没有一所学校采用;
在教学评价能力上,只有个别教师会采用多元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几学习程度进行用针对性评价,鼓励性评价所在比例也是屈指可数,大多数老师评价能力过于传统与死板;
教师科研能力是体现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总结性述评,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在调查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是处于一个较弱状态,每年数量及申报课堂数量总比其他学科、其他专业的教师数量低得多,许多教师为了评职称也都是为了应付式的去完成工作,全心全意将科研与教学两头挑的教师数量极少。

3.1.2 体育舞蹈专业生职业能力调查现状

据调查可知,许多大学对于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呈现无所谓态度,而且学校也只属于选修课程,很多大学生更显得无关紧要,体育舞蹈行业属于一个新兴的行业,对于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是比较苛刻。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体育舞蹈专业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比较清晰、客观,这部分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基本上都会对自己做一个四年的规划,有的在上课空余时间出去兼职代课,有的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体育舞蹈专业课程集训,进行各项比赛与演出,少部分学生对自己四年生活漫无目的,得过且过,基本是抱一个混文凭的态度;
同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比较注重专业技能素养,而对于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素养、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素养重视程度不够,但是也有个别学生不仅技术素养较高,在其他领域也凸显出其不同凡响,这就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型”复合型人才。

3.2 制约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改革因素

3.2.1 经济条件落后是制约改革的根本原因

调查的几所高校均属于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交通不便,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较为落后,人们生活水平较为艰苦,当地政府目前还是重点将资金投入到当地的市政以及城市的基础设置建设当中,很难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建设当中,体育舞蹈课程的改革可想而知。

3.2.2 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改革的进程

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重点看是否重视体育课程经费的投入以及体育教师的工资福利、岗位培训进修和职称晋级。在调查的几所学校当中,普遍存在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对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相关指标和内容不够了解、相关目的和意义不够清楚,对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够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舞蹈教学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

3.2.3 专业教师的短缺,学生落后的观念也是影响改革的重要原因

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任体育舞蹈的教师都是一些中年教师,他们很多都是在网上以及视频里现学现教,专业技能、技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学评价的手段还停留带20世纪90年代模式,根本无法满足专业性技能教学与比赛的要求;
学生落后的观念也是影响体育舞蹈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体育舞蹈是一个新兴的体育与艺术相交融的专业,在中西部发达地区很多高校都将此设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行情也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体育舞蹈专业生的就业资薪都是其他体育专业的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在民族地区高校里积极宣传体育舞蹈专业,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这个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大有必要。

3.3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探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改革策略

3.3.1 转变观念,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高校体育舞蹈课改必须从教学主客体抓起,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可关起门办学,尤其是一些中年教师、更应该多去一些发达地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当然,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的拿别人的东西“复制”过来,而是要求将优秀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模式等新的“东西”进行自我消化,结合民族地区独特的自我优势环境进行融合创新,是之更符合民族地区的学生及大众的喜爱,更符合民族地区的“口味”。同时,高等院校领导班子也要转变观念,要多去出去走走,都出去见识,多去了解体育舞蹈专业的社会需求,回来再进行人才培养改革与修订。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2篇

一、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医学类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尚不成熟与完善,课程设置在目标和体系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以笔者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舞蹈实践课程为例,其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教学方法简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二是舞蹈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三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四是具有医学专业特点的舞蹈教学体系还没有成型;
五是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总之,目前首都医科大学舞蹈专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开展舞蹈实践课程的系列改革,并探索创新性改革措施,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全方位地考虑,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改革的创新策略

(一)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手段丰富舞蹈实践

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设置除舞蹈形体训练课之外,应加强编创实践和舞动即兴环节的设置,并进一步与学生舞蹈团活动相融合。笔者认为,医学类高校应采用多种手段丰富舞蹈实践课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将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表现计入总学分,每学年设定专门的艺术实践周进行观摩与表演;
其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演出、采风与交流活动,特别是深入基层医院和医疗站点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服务;
再次,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舞蹈比赛,提高医学生的舞蹈艺术水准;
最后,在节庆期间可以举办大型文艺演出,让学生在互动实践中学习。一般的集体舞蹈项目在18课时6次课程的课堂是很难完成的。医学类高校应通过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热爱舞蹈的学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加入学生舞蹈团,以进一步提升舞蹈水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

目前医学类高校舞蹈教师资源匮乏,一所高校基本上只有一名或者两名舞蹈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舞蹈实践课程除本校组织的活动、比赛、晚会与剧目排练之外,还需经常为师生提供国内外舞蹈学术交流的机会。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有助于提升师生的舞蹈审美能力,使本校舞蹈教师提高教学水准、开阔艺术视野、优化学科知识,使学生通过与大师近距离接触而感悟艺术的真谛,进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向新知、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

(三)优化课程设置,推进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多元性和实用性,是医学专业人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舞蹈实践教学建设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促进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在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精品课程中,应注重在教学中融合舞蹈的学科前沿动态与知识发展;
聘请高水平的名师做舞蹈实践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同时将舞蹈专业特色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化教学课件相融合。总之,舞蹈实践精品课程不仅要科学发展,还要丰富多彩。通过舞蹈实践精品课程建设,能够调动医学生积极参与舞蹈的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其综合能力,使其成长为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高素质医务人才。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医学类高校应开设一些民间舞蹈实践课程。我国民间舞蹈艺术风格独特、内涵深远、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是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医学类高校学生未来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了解各民族和各地区的人文风俗有助于未来基层医务工作的开展。

(四)彰显学科特色,完善舞蹈实践教学体系

我国高校教育长期以来重技术、轻人文,医学类高校也存在过分重视和强调医学技术的科学属性、忽视了其人文属性的现象,这不利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当今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医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还需进一步完善医学类高校的教学体系。从事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教学的教师需熟悉医学专业的特点,可采用以下具体措施开展教学:第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舞蹈课堂,借助影音资料展示民族舞蹈艺术的鲜活内容,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
第二,教师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不仅要打动学生的感官,更要打动其心灵,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唤起情感共鸣的目的;
第三,运用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舞蹈的艺术形象,提高其审美感受力;
第四,结合医务工作实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让学生置身于舞蹈艺术的情境中,在获得极大美感享受的同时对医学专业产生较大的兴趣,始终保持自觉学习的积极状态。

(五)结合医学专业实际,形成“从教室到工作岗位”的实践型教学理念

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从教室到工作岗位”的转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性培养与集体授课相结合。医学生的工作岗位分工细致,而且每个人个性不同,感兴趣的舞种也不尽相同,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舞种的学习和掌握会比其他舞种更有成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对古典舞、芭蕾舞的接受能力较差,对现代舞、民族舞和流行舞蹈的兴趣较为浓厚。对古典舞感兴趣的学生心思会比较细致,适合对理性思维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如病案管理、医技科和药剂科等管理岗位和一些基础服务性医务工作岗位;
对民族舞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更适合一些对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如临床科和护理科的工作;
偏爱现代舞的学生更适合一些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科研工作,如理疗科;
流行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反应准确迅速,更适合急诊科的工作,处理起突发事件会比较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在集体授课时,应挖掘和着重培养学生所擅长的舞种,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努力开发与拓展学生的动作语言潜力,为他们提供艺术实践机会,以打造全面发展的医务人才。第二,培养医学生的舞蹈素养要与音乐训练相结合。医务工作是一项对节奏要求较高的工作,工作流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同时需要生理和心理的协调,音乐和舞蹈的训练能够弥补医学专业类课程在此方面的不足。如手术的操作流程、病人护理的流程等,都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舞蹈的训练中,所有动作都是在音乐的节奏中进行,这有助于训练医学生动作的速度和精准度。在舞蹈实践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用风格迥异的音乐来配合学生进行舞蹈练习,舞蹈动作要与音乐相融合,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自身肢体动作的再认识。第三,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医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舞台表演的艺术实践训练在增强个人心理素质方面作用显著。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学生的舞蹈艺术实践,在医学专业基础教学扎实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编排舞蹈小品,加强剧目段落与经典剧目的排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其多参加校园晚会,将实践表演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学生参加工作以后,也需要参加单位组织的文娱活动,这样的实用型舞蹈小作品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快地融入工作单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其高技能、高素质、高情商。“从教室到工作岗位”的理念既服务于医学专业的技能教学,又培养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实现了医学生从课堂到舞台的转变,还为其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医学类高校积极改革舞蹈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多元化、高素质、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总的来说,医学类舞蹈实践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医学类高校在进行舞蹈实践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本着以职业需求为先导的理念,结合学生自身的舞蹈学习热情与能力,在服务本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完成舞蹈实践课程的改革。笔者希望通过舞蹈实践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能够真正起到提升医学生职业综合水平的作用。医学类高校应与社会需求接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重要目标,探索出在信息化时代下医学类专业舞蹈实践课程教学的新思路。只有这样,医学类高校的舞蹈实践教育才能够适应当今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发展。

作者:杨婧涵 商玮娜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参考文献:

[1]江铃.舞为人师,行为世范——试论人文关怀下的高师舞蹈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3):63-66.

[2]付宜玲.即兴表演在民间舞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及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6(8):54.

[3]张世如.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大学体育舞蹈选项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95-96.

[4]陈颖.医学类院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3(7):231-234.

[5]赵永雍.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探析[J].求知导刊,2016(4):142.

[6]李晓燕.论舞蹈高等教育中剧目排练课程的优化与创新——以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剧目排练课程改革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3):89-93.

[7]茅正南,支桂衡,黄文翠.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4(17):207-208.

[8]闫杰.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四川戏剧,2014(4):165-167.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舞蹈课程教学 问题对策

舞蹈是艺术之一,是一种艺术文明形式。舞蹈教学是我国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教学需要。舞蹈教学在一定层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保持身材,增强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何提高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培养高舞技高能力的艺术舞蹈人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析了我国高校舞蹈课程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舞蹈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资源欠缺

现阶段,我国高校舞对蹈教学不够重视,片面的认为舞蹈教学是娱乐性、锻炼性教学活动。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建,教学专业、课程学科丰富繁杂的今天,舞蹈教学越来越被高校教学忽视。舞蹈课程有限,舞蹈课时不足,甚至一些高校将舞蹈教学归宿于选修课、或者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影响了舞蹈教学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有效性。舞蹈教学的不到重视,教学资源设备欠缺。教学资源是为了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而提供的素材、教材案例、基础设施或者教具等等。教学资源也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基础,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保障。然而我国舞蹈教学的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设备有限,舞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舞蹈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核心,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现阶段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仍沿袭传统的“说教式”、“口传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枯燥、理论的舞蹈知识,简单肤浅的舞蹈动作大大打击了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涨。教学方法单一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活动脱离舞蹈教学实际性、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原则,学生在教学中主要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限制了学生舞蹈学习、舞蹈创作等能力的提高。

(三)高校舞蹈教学专业教师匮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资源,对教学的活动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转变舞蹈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的舞蹈教师匮乏。甚至出现教师兼职、体育教师代课兼任等等现象,教师学历、职称水平较低,缺少学习和培训等等提升自我素质、能力的机会,舞蹈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教学活动,许多舞蹈教师的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实际的舞蹈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不能有效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有序的开展,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舞蹈技巧等等都亟需有待提高。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改进对策研究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大学生舞蹈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动力,对教学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首当其冲的是加大学生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舞蹈基本功是舞蹈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舞蹈教学的前提。针对于许多高校大学生而言,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收到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因此,教师应当将舞蹈基本功作为舞蹈教学的第一课程,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比如说身体的软度、柔韧度、压腿压肩、推脚背组合、下腰劈腿等等。

(二)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教学理念,也是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舞蹈素养、舞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需要教师树立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开展因材施教的课程教学。因材施教是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正对性教学,实施有的放矢的开展差别教育。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弥补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比如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有序的凭借学生的舞蹈基础、领悟能力等等将学生大体上进行分组。对于舞蹈基础知识、技巧薄弱的学生,加大基础舞蹈的教学力度。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注重其舞蹈表演技巧、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加强高校舞蹈教学实践环节教学

理论与实践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活动的前提基础,实践活动是理论知识的检验和有效补充,是检验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的将二者融合起来。在注重舞蹈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当加大对舞蹈实践、舞蹈表演的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学生教学活动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另一方面,舞蹈实践等集体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有效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可以举办如:文艺汇演、舞蹈艺术节、舞蹈表演比赛等等舞蹈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在创新舞蹈教学方法,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应当提高教师的专业舞蹈素养,打造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舞蹈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事业。

参考文献:

[1]马晓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2,(27).

[2]刘荔.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18).

[3]王敏.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1,(04).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学;
多元化发展

艺术文艺是当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对艺术的追求更加迫切。很多家长将学生送到高校进行舞蹈学习,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单一教学模式,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基于此,加强对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实施意义

1、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高校舞蹈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舞蹈基础与实践同时提升,保证学生舞蹈水平的进步。能够让学生与外界更多的接触,开拓学生的舞蹈眼界,同时帮助学生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合理比较,进而进行归纳与总结,使自身舞蹈得到升华。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加强舞蹈练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丰富,让学生更加热爱舞蹈专业。多元化教学模式为舞蹈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让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舞蹈世界,激发学生的舞蹈激情与活力。另外,还能够让学生更好融入到舞蹈教学中,领略舞蹈的魅力。

3、配合教学开展

在舞蹈教育中,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多方面教学理论的结合,提升学校对教学配合的能力,让学生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吸收更多的生源。如果将多元化教学观念融入到具体的舞蹈教学中,还能够挖掘学生的舞蹈天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

二、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策略

1、加强高校舞蹈教学专业改革

在舞蹈专业教学目的方面,应该积极推行与完善学分制度。学分制是目前很多高校推行的制度,主要以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为基本框架,通过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的。舞蹈教学具有特点以及侧重点,以舞台表演为主,演出环节为专业大纲,学生也只有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积累更多的演出经验,才能提升自我舞蹈水平,舞蹈教学也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培养,体现多元化教育质量观,不仅需要以学分制为基本框架机制,同时还需要促进舞蹈专业教学拓展性、灵活性发展,这也是舞蹈多元化教学实施的关键。

2、合理设计舞蹈专业教学环节

为了保证高校舞蹈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环节、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设计,保证高校舞蹈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吻合。因此,现阶段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发展保持一直,同时根据多个地方学校条件差异性,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社会竞争力。基于现阶段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突出特色办学,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的模式,设定一定的选修课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实现因材施教的多元化教育观念。

3、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实践性

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仿教学为主,因此,在舞蹈多元化教学过程中,必须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舞蹈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将课堂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教师也需要把握教学的技巧,帮助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第二,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了加强高校舞蹈多元化教学质量,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手段,在舞蹈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创建一个优质的情景,让学生从理性到感性上不断的理解舞蹈专业知识,利用必须网络信息知识,满足不断需求,让舞蹈教学从量变到质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第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这也是舞蹈专业教育多元化质量提升的必要措施。

4、实施专业就业转入制度

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考证意识”,加强专业资格证书考试,提倡与推行舞蹈专业就业准入制度。在各个高校中,需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相结合的办学制度,为学生营造从事舞蹈专业职业的各种环境与氛围,为学生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提供条件,同时改进舞蹈专业教育多元化质量改革,形成专业资格等级水平,将传统的毕业证、学位证制度打破,在此基础上推行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体系。另外,因材施教,对有基础的要求严一些,没有基础而有发展空间的则多引导一些,总之是期望培养学生们对舞蹈的兴趣,打下一些舞蹈的基础,塑造正确的形体姿态,培养良好的气质,而这些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效果的。学生们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耐心并不是成正比的,往往在显现学习效果之前学习的耐心和毅力就受到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一些外界的刺激因素来鼓励她们。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模式推广,必须通过加强高校舞蹈教学专业改革、合理设计舞蹈专业教学环节、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实践性、实施专业就业转入制度四个环节环节,建立有效的舞蹈专业就业准入制度,促进多元化模式的发展,也促进我国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琼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长林.中国高校古典舞教学训练中多元化的运用分析[J].文艺生活.2015,21(02):114-115.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舞蹈教育已由专业舞蹈教育的范畴扩展到普通舞蹈教育的领域.在各类师范院校中舞蹈教育、舞蹈学、音乐舞蹈表演方向等专业应运而生。其后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大、河南大学等也有了舞蹈教育本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前,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要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高师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原则,要摆脱传统教学片面、狭窄、单一的局面,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要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精神,发展高师的舞蹈教育。培养高师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舞蹈应用型人才上来。

自1996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舞蹈教育本科专业设立,这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第一个舞蹈教育本科专业。其后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大、河南大学等也有了舞蹈教育本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前,高师舞蹈专业教育要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高师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原则,要摆脱传统教学片面、狭窄、单一的局面,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要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精神,发展高师的舞蹈教育。

一、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颁布的全国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课,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素质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据调查,在辽宁省14386所小学,4000多所中学中几乎没有舞蹈专业的毕业生,21000多名音乐教师中只有少部分在中师或幼师学习期间,学了一些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在世界各发达国家,中小学师资的学历已全面由专科向本科过度,有的已经全面本科化。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更加突出。所以,为广大中小学培养高学历普及型师资已成为燃眉之急。

培养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音乐与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音乐与舞蹈应用型人才。形成一主多向的,以培养师资为主兼顾表演,编导,研究等方面,既以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为主,同时也为艺术团体.广播电视.文化单位等部门培养从事舞蹈表演、创作、研究、策划、管理群众文化辅导以及美育、理论等多方面工作的舞蹈艺术高级人才。现代化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向传统知识型,单一型的人才观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精、具有活力、知识面宽且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人才是我们新的育人目标。

二、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正确地设定高校舞蹈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以上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因此,科学的课程设置便是我们能否培养出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科学的课程设置将能培养出有价值、有质量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反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阻碍专业建设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现在有许多院校所开设的舞蹈教育专业课程,往往忽视了对社会实际所需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专业人才趋于饱和的现状下,这将会使大批学生在优胜劣汰中出局。可见科学合理的、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对舞蹈认识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育专业教学的科学体系。

(二)全面发展原则: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在已有的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适应开放交流的社会,与时代同步发展。以远见的眼光,捕捉社会对本专业的新需求,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介绍本专业边缘学科,使其不断的更新。

(三)基础性与创造性结合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知识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广而精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同时唤起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用于实践,奠定舞蹈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认识,将意识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运用与实践的操作能力。

(五)弘扬民族舞蹈的原则:教学中应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增强本民族舞蹈“载歌载舞”“自娱自乐”“主动参与”“即兴创作”的表演意识,同时,广泛的吸收世界各地优秀的舞蹈文化并将其推广。

(六)师范能力与舞蹈学科知识整全发展的原则:高师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最终目标。师范能力的训练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的需要相结合,体现舞蹈知识与师范能力、学与教的教育取向,并向生理、心理、师范性的三维舞蹈观念转变。

(七)适当增设选修课:面对中小学教师需要知识面宽,多才多艺的特点,开设各种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并有利于提高专业教育的学术性和发挥各院校办学特色。在一定意义上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毕业生走上社会的适应性。

三、总结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推进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改革中蓬勃发展,肩负着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的光荣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对不同人群进行舞蹈教育的任务。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先进而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高等教育质量适应性、多样性发展的基本属性。此文所含观点限于作者本人的思考和调研,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为感。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舞蹈 高校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五篇】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精选5篇) 舞蹈教学改革设想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