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心得体会 > 2023年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五篇】

2023年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3-06-26 21:50:04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为贯彻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文件精神,2017年5月5日至6日,我校组织教务处处长、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10名赴合肥参加2017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五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五篇】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为贯彻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文件精神,2017年5月5日至6日,我校组织教务处处长、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10名赴合肥参加2017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为全面推动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打开新的局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培训班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眭碧霞介绍了“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出版事业部副主任洪国芬介绍了“智慧职教助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小艳介绍了“基于智慧教育的资源建设与应用”;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谷小城分享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经验交流;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服务管理部首席策划周健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资源检索系统使用介绍”;
安徽省警官学院刘雪蕾,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奖者介绍了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并用多个案例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体现职业教学的职业性、信息技术运用和课堂教学的三者融合。

此次培训,心得体会如下: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2、更新观念,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知识教学、创新论坛是以观点为中心的,而传统的建构主义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网络教学,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因素被网络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4、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具备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成为一名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5、不同地域同行的交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90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人民的体质却在逆向发展,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繁重,让人们的身心严重受到了影响。为此,国民体质的改善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各高校的体育教育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期望也是越来越高。在此背景和形势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合格的教师职业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影响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社会、家庭和自身等方面,社会的支持、家庭的肯定以及一个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推进体育与健康,增强国民体质的今天,应把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摆在应有的位置,以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来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1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1.1学生的需要

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体育作为我国的一种文化,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大学生作为半个社会人士,更懂得自身的需要,他们认为,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也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释放压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广西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和管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应与国情、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步。

1.2体育教师自身的需要

在广西35所高职高专院校里,体育涉及了教学对象的数量、性别、性格、层次和课程内容等众多因素,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国家规定高校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实施了更多的选项课程,这些给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能力,才能保住饭碗,不被社会淘汰。因此,在这种时代的背景下,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已经迫在眉睫,这种变革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和适应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发展形势。

2影响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因素

广西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可以理解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外在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内在因素常常指个人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心理状态等。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素,积极的因素可以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反之,就会阻碍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2.1影响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外在因素

2.1.1领导对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的重视

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头人,对专业设置、学生的发展、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绝大部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领导以及校长都不是体育专业出身,因知识经验、个人能力等因素,他们对体育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对体育人的态度是处于“不支持,不反对”的状态,缺乏对体育教学的明确指示和肯定,无形中让很多体育教师在教育中不能大展身手。可见,学校领导既可以促进体育专业教师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阻碍他们教学水平的发展,迫使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

2.1.2家庭对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影响

家庭对个人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上产生的影响占据了重要的分量。父母、妻子(或者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常拿自己家里的事情跟别人家的作对比,一旦别人比自己家里的好(一般指经济收入),就会有各种不平衡的心理,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做的都是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晋升的机会和空间不大,尽管辛辛苦苦地工作,却时常囊中羞涩。在家人不理解,学校不重视的背景下,长期以往,体育教师自己原有的志向渐渐被自己遗忘,现存的能力也会慢慢被磨灭,更不要谈紧跟时代步伐,时刻给自己“充电”。可见,家庭对一名教师的影响深远甚至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2.1.3经济对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影响

人才给社会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只有育才、引才、用才才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前提和关键,才是广西经济的希望所在。虽然广西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生活消费水平日渐提高,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出大于收入,让很多人都奔跑在温饱线上。在谈及广西教师工资待遇这一块,很多教师都黯然神伤。体育教师工资待遇不高,仍然要养家糊口,不再是以前处处受人尊敬、值得?w慕的职业。许多教师表示:在不断更新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教师很难专心致志的从事教育工作,时常感觉到身心疲惫,无心上课。部分教师来自外地,需要自己租房居住,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待遇连起码的生活问题都难以解决,如此沉重负担下,难以全身心投入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可见,经济给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带来的困扰是相当严重的。

2.2影响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能力提升的内在因素

2.2.1体育教师的个人态度

广西高职高专的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一般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提升有着很高的期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求等必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另一种是他们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并非学生专业课程,没有必要太过认真和严格,再者,学生都是成年人,愿意学习的自然会认真主动的学习,无需教师像中小学一样时刻观察学生的态度和学习的进度,能学多少知识,取决于学生的个人认识和努力程度。而由于体育教师长期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以及教学对象的学习态度等原因,难免产生职业倦怠和消极的心态。由此可见,积极的态度能促进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消极的态度,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自己能力的发挥。

2.2.2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的心理弱势

一直以来,体育这门专业都不太受人们的欢迎,认为体育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社会上甚至还流行一句笑话“你的XX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言外之意就是你的XX很差。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作用不大,经常性逃课,认为要锻炼,吃饱喝足后自己想什么时候锻炼就什么时候锻炼,不需要学校固定时间、固定课程来强制性让学生学习。因此,许多体育教师心里一直有阴影,认为体育教师比其他的专业人士矮一大截,让他们无法在众人面前展现真正的自我。种种不利的现象,让体育教师越发自卑,这种不良的心理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

3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能力提升的对策

3.1改善教师的自我认识,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想觉悟

社会对任何职业都是公平对待的,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首先要认识自我的能力,调整好心态,加强责任感,要学会接受新知识、爱自己的职业,要时刻关注自己专业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接受挑战,完善知识结构,并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奋勇前进,用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学生、校领导以及社会的认可。

3.2改善工作环境,增加体育教师培训、交流的机会

目前,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有限,绝大部分教师是“有课上课,无课不回学校”的状态,他们除了参加学校会议或者在课间短暂接触交流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在一起研讨体育教学和体育相关的东西,更没有机会跟外校的体育教师、专家相互学习与交流。为了更好的增强教学质量,应大力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增加他们的培训机会,增?M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丰富他们的交流形式,培养和提高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心理协调能力等。

3.3转变领导观念,加强对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能力的重视

学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强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体育课程在高校的真正作用,不能因为体育不是专业课程,就对其以及体育教师不重视,而忽略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承担着体育课程和校队训练以及体育活动的组织任务,为了增强学生体质,高校领导应积极转变观念,重建体育教师的组织结构,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能力,促进学校的体育发展。

3.4加强经济投入,引进体育人才

在广西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住房的问题,都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与保障,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让许多教师心里都觉得委屈,甚至私下抱怨,认为做得再多再好也不如有编制的教师,有些教师甚至故意降低教学质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因此,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应公平对待每个教师的付出,从经济上加大经济投入,确保教师的最基本的生活要求,留住人才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为广西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中学体育教师;
职业韧性;
教师素养;
管理制度

一、阻碍乡镇体育教师“职业韧性”提升的原因分析

所谓职业韧性,指的是从业的个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主动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最终跨越从业过程中种种阻碍的能力。然而乡镇体育教师的职业韧性往往并不能达到承担这些的水平,阻碍其职业韧性提升的原因笔者经过研究分析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乡镇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由于乡镇中学自身福利待遇、薪金水平、机遇、教学硬件设施等方面与城市中学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差距,乡镇中学很难招收到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突出的高质量体育教学人才,在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当地的体校,其接受的教育质量与锻炼机会与重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从根本上限制了乡镇相遇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也限制着其职业韧性的提升。

其次,职业认同形成困难。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其内心对学校、同事以及教学本身的认同感提升是分不开的。由于乡镇中学中体育教师资源是相对匮乏的,部分条件不足、生源较少的中学只有一到两名体育教师,这就使得他们在遇到教学困难的时候很难寻得帮助,而学科本身与文化学科几乎没有交集,文化学科还占据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高的地位,体育教师很难在工作中获得职业认同感,因此也就会产生出不可预测感和不安定感,体育教师个人与学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认同产生缝隙,导致其职业韧性难以提升。

再次,学校不合理的教学组织管理安排。尽管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我国中学教育更多的还是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目的。文化课作为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其在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中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而体育课程尽管近年来也列入了考察范围,其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文化考试的严格程度。因此在中学教学中,体育课程是最容易被忽视、挤占的,而体育教师也因此显得“无足轻重”,这也阻碍着教师职业韧性的提高。

二、提升“职业韧性”并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

鉴于乡镇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中对提升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的诸多阻碍因素,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教师本身以及学校组织管理方面提出了以下几则方法,从而使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

(1)体育教师主动提升自我教育教学能力。由于体育课程在乡镇中学所占的比重较小,体育教师就更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体育知识或者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必要的体育锻炼,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主动提升自我教育教学能力。乡镇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教师培训、向老教师或同行请教教学疑惑、独立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来提升自己我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学生配合不积极、体育器材短缺、室内室外体育课教学内容疑惑等问题,从而提升了自身的职业韧性,让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2)体育教师要进行危害可控化管理。Cown认为,个体在应对危险因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应对经验,是一个免疫过程,在遇到相似的危险因素时能够进行成功应对,表现出一定的免疫性。乡镇体育教师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繁多甚至连续的逆境很可能使得乡镇体育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对这些危害自己前程和工作的因素进行可控化管理,要对自己工作的目的认识地更加透彻、科学、高尚,切忌放任自流等对自己和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思想。积极面对挑战,并对重复出现的困难增强自信心和挑战欲,在不断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享受教学工作的快乐。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仅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更可以增强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体育教师在学校老师中在无形中往往会被孤立,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自己主动去打造人际交往圈,让自己去认识其他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让其他教师认识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得自己与其他教师的交集不断扩大,相互之间的职业认同感得以增强,让自己能够更有自信地迎接工作中的挑战,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韧性。

(4)学校要关注体育教师的内心。体育教师的心境与文化课任课教师的心境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转变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挑战以及相应的比赛、体育训练任务甚至还有一定的职称压力与绩效考评压力等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看起来很轻松实际上是压力最多最大的。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的安排中要体现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而不简单地将教师看做完成任务的工具,同时根据学科具体情况,有差别地来建立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估制度,让体育教师也能够形成强烈的职业归属感,从而增强其职业韧性。

参考文献:

[1]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M]佛山: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72

[2]戴平.体育教师的职业心理与管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5)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一)定义。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定义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职业幸福感是一种生存能力。檀传宝教授认为,幸福是一种有关幸福实现的主体条件或能力,是一种在教育工作中体验自身教育工作状态及工作意义的能力;
陈艳华也把教师职业幸福感看作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当教师在职业中实现理想,体验到和谐平衡的职业人生时,体会和感受到从中产生的愉快和满足情感的能力。第二,认为职业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肖杰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工作满足了自身标准进而从中获得持久的快乐体验;
束从敏把教师职业幸福感看成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因职业理想满足、潜力得到发挥而产生的持续愉悦的内在体验。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种能满足教育需求、实现职业理想、发挥工作潜能的能力以及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持续快乐的体验。(二)意义。研究表明,职业幸福感是教师教育工作开展乃至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降低严重影响其工作自信心和积极性,更谈不上主动规划、发展和提升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受到其专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又制约着专业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持续的各类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形成专业道德,改善专业技能。这是成为一个成熟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所必须经历的历练过程,它也是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体现。(一)社会环境的需求。1999年到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和意见,这些文件中都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从这些政策文件中可见一斑。1999年,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一文中,可以看到教育系统提出的一系列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师资与条件的要求。要求中提到:“积极开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各类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应被纳入师资培训计划。”同时,也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要求:“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应获得相应的师资认可证书。没有相应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教师,不能安排做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工作,没有人员资格匹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也不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教育部在新形势下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确切指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甚至明确提出中小学心理健教育工作者的编制职称评定都可以纳入学校范畴和其他专业一起安排。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地位,也从侧面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010年,教育部又颁布了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相关通知。这是为了继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有序地进行,教育部启动的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国培计划。该计划是一项针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计划,国家投入力度大,培训持续时间长,培训内容多元化。通过培训,帮助参与者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体系,使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国家这一项计划的启动与执行,更加说明了对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二)个人发展的需要。从工作层面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的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性强,在学校尤其是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而是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的调节与矫正工作,这就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与投入是一个必须且持久的需要。从个人需求层面来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了五种层次。这些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它们按照逐级满足的顺序出现。其中,自我实现是五种层次中最后出现的需要,它是指将个人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的过程,从而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路途,在自我实现追逐的过程中,个体能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自我的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逐步提升,专业综合素养向高标准靠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实现的主要途径。(三)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开展数年,随着国家经济的上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地位尴尬,专业人才不足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提倡了多年,但和其他如语数外等学习主课相比,仍是年轻的一门学科。家长、学校和老师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其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许多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视作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任课老师未必是专业心理学或教育学背景毕业,上课的内容只是单纯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与学习,照本宣科。因此,即便建立了心理辅导室,购买了专业器材、量表,也形同虚设。有的学校在主课课程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甚至占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间。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只是一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课程,而忽略了它的调节和矫正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功能。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理论不健全在学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不少是半路出家,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对于基本理论的掌握片面。具体表现为:第一,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也没有建立系统化的理论结构,只对于某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缺少获得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的途径;
第三,对技能掌握的重视程度高于理论学习,技能的提升有助于辨别异常行为,执行矫正方案,而理论的缺乏却会影响矫正方案的制定,进而影响矫正结果。

三、职业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最佳途径。邵宝祥在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中,将教师专业发展按照入职年限分为了四个阶段:阶段一,入职期(0-2年)。教师刚入职,面对全新的环境,主要任务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境相结合,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开拓自我的教学领域,这个适应阶段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阶段二,成长期(3-8年)。教师已能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技能,丰富的教育经验,深刻的工作体会,这些都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上日趋成熟。阶段三,瓶颈期。入职8年以后,大部分教师已经成为业务熟手,适应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对各类课堂和学生也能轻松驾驭。但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出现高原反应,教育能力和教育理念发展缓慢。这个阶段的教师大都在35岁以后,由于家庭和事业的双重需要,导致部分教师在知识结构、教育观念、教学技能等方面受高原反应的影响,停滞不前。如果教师抓住机会,突破自我,就能打破瓶颈,实现专业的再次发展。阶段四,成熟期。突破瓶颈的教师历经知识技能的重新组合,成熟的教学风格和突出的教学特色使他们成为学校的专业发展的技术骨干。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的一类也同样具有着四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在这四个阶段中也有独特的表现。阶段一,入职期。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适应,从一个稚嫩的毕业生向成熟的教育工作者转变的过渡期。刚入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适应环境的变换,在努力提升自我教育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面对经验的缺乏、心理辅导技能生疏以及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因冲突带来的困惑,常常感到气馁,这些都会滋生负面情绪,不利于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这时,需要新教师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克服困难,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顺利度过适应期。阶段二,成长期。这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经验有了很大的进步,心理辅导技能成熟,心理理论体系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完善,并能和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对于心理活动课程设计得心应手,已经在专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时职业幸福感体验很高,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也强。阶段三,瓶颈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该阶段教育教学理念与技能和前一阶段相比发展缓慢,甚至有停滞不前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专业边缘化导致没有专业的职称评定;
不健全的专业培训体系;
缺乏专业团队的推动。因此,这一阶段的职业幸福感又开始下降。阶段四,成熟期。由于坚持继续学习的观念,顺利度过瓶颈阶段,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已经完全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找准心理辅导擅长的领域和方向,并有选择地进行深造,理论和技术再次重新整合,成为学校的专业骨干。此阶段,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又呈上升趋势,达到一定高度并持续平稳。(二)职业幸福感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持续快乐的体验,这种体验能促使教师提升工作热情、激发专业情感,自觉完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教育工作的内容包括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以及心理辅导,这些工作有的在教室里完成,有的却在心理咨询室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各种心理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技能、心理活动课设计方案、心理测量技术等。研究表明,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出现职业倦怠感,产生消极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较高的职业幸福感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降低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压力,保障职业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外在环境变革压力的影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提倡和开展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逐步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但仍旧在不少学校存在着角色定位模糊和专业职称评定不对口等现象,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缺失明确定位,把自己与管理者、德育教师或者教辅人员混淆,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丧失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降低其职业幸福感。有些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的评定纳入专业教师系列,评定条件参照语数外等主科任课教师的评定标准,而由于地方教育政策的具体要求,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里未必都是有课上的,会导致专业职称评定时出现“高要求,低匹配”的现象,也会大大降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因此,管理部门如果能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幸福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外在环境带来的压力,就能大力保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二)提供全方位教师专业发展渠道,提升职业幸福感。教育管理层需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全方位的专业发展渠道,除了官方选派一些教师出去参加各类集中的专业培训、学习以外,还可以鼓励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走出去”,自己寻找各类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如一些专业技能提升的短期培训班或是学习某类咨询技巧的课程等。同时,在学校内部也需要形成新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的氛围。新教师将新的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共享给老教师,而老教师则可以将教学经验分享给新教师,带动他们快速成长,在课堂教学和个体心理辅导等业务能力方面尽快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教师。(三)制定清晰职业目标,明确角色职责,体验职业幸福感。我国中小学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面临着身兼多职的局面,他们除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外,还肩负着其他学科的教育工作或者行政工作,甚至有的学校就是将其他学科的主讲教师安排来做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样情况容易引起下列问题: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产生迷惑和困扰;
第二,身兼数职带来的繁琐的日常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疲于应付了事,没有多余的精力制定和实施专业发展的计划,时间一长,工作变成负担,任务变成压力,难以从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就与乐趣,职业幸福感变低。因此,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本质工作,制定清晰的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明确角色职责,才能从职业体验到幸福感。(四)关注自身情绪,增强职业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从事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帮助他人关注处理情绪,却容易忽视自身的情绪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带来的焦虑引起的压力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情绪状态,也影响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在这些焦虑源中,有的是无法改变的困境,有的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才能有所变化。因此,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和内省自身的情绪状态,对于出现的负面情绪要及时处理和调节。所谓“医者不能自医”,如果出现自身调节不了的情绪问题,也属正常,可以寻求同行的帮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关注自身的情绪状态,保持情绪的健康,是增强职业幸福感的保障。

作者:陈彦宏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2).

[2]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J].济南大学学报,2003(1).

[3]肖杰.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庆小学教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5]贾腊生.教师专业发展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李翠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7]彭文晓.教师幸福简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是影响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很多高校开始重视聘请并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这是今后此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分析当前各个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明确了影响该专业学生实践水平提升的相关因素,如教学环境差、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态度差和教学评价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在校期间,无法及时的参与到模拟实践中,以至于影响了后续的见习和实习成果,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提升策略 

(一)制定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实践能力,这将对人才起到激励作用。教育部开始重视应用心理学专业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向,如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导向作用,强调专业建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学专业技能培养除了开设相关的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等课程,还可以定期的开展大型的心理情景剧,促使学生们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让他们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创新实践方面,还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们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中,从而使他们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将心理学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更好的运用至创业活动中,不断的积累创业及科研经验。 

(二)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最为重要的人力因素,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职教师对开展实践教学具有极大帮助。现阶段,需要不断的提升教师们的实训能力,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的引进双师型教师,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地参加培训与进修,通过不断的拓展知识和技能结构,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重视高素质实践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探索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们积极的提升学历层次,特别是到心理学专业实力强大的名校进修,学校还应该经常组织名校专家和学者做学术报告,不断的拓宽教师们的视野。实践基地就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稳定的实**台,让他们及时的得到实践机会。学校还需要关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便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纵向的了解。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并探索实踐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属于实践教学过程评估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变革。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重视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出相对独立且完善的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多体现出实验性,所以体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断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主要是由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等构成。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重视教学有法的指导思想,结合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目的和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启发并鼓励学生们树立积极的心理学专业思维。 

三、结语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非常严峻,需要高校各部门及教育工作者重视正确的解决措施,努力的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们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环境、教学设施等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现阶段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们应该及时的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正确的实践能力本位教学思维,推动教学改革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培养出众多的心理学专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占.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01):115-118. 

[2]应克荣,廖军和.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118-120.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提升 能力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五篇】 教师能力提升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3000字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