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工作总结 > 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15篇)

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15篇)

时间:2022-11-18 19:00:05 工作总结 来源:网友投稿

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15篇)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范文-百度文库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范文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15篇),供大家参考。

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15篇)

篇一: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tle>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范文-百度文库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范文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调整,统筹节能和减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建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大力推动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升级科学规划布局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大项目,加强建设选址论证比选,调整优化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点产业的空间布局,尽可能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等大宗商品的物流运输半径,降低物流运输能耗,促进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点产业空间节能降耗。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引导传统产业节能和减排技术改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动产业生态化和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强度。

  优化交通运输业空间布局,科学规划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优化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调整优化集疏运体系,支持发展临空、临港和高铁经济区,从空间布局上促进交通运输业和区域节能减排。调整优化仓储物流园区布局,合理布局商贸网点,促进仓储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降成本、降能耗。

  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煤炭消耗和能源生产结构以煤炭为主是导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的直接原因,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逐步

  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支持沿海潮汐能和西南水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提高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加强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和进口供应安全保障,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逐步降低煤电比例。

  有序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煤改气、煤改电,降低煤炭资源直接消耗规模。促进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林、牧、渔业融合协同发展,因地制宜依托工业和民用建筑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开展零碳城市、零碳社区、零碳校园等试点示范工作,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开展“气化”城市、“光伏”城市、“光伏”农村等重大工程和行动,为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新路劲、积累新经验。

  大力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碳实施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加快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企业以及交通运输车辆设备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和减碳技术改造。鼓励支持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应用,制定并动态调整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的强制性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目录或强制性能耗水耗标准。逐步改善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产品出口国外、碳排放算在国内”的状况,研究通过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节高耗能、高碳排放等企业的产品出口。大力促进工业和建筑等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推进餐饮外卖、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

  研究出台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提出项目相关节能、节材、节水、减排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建设,提高能源电力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贯彻落实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新增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不必新增行政审批事项,更不应增加项目单位分担,建议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与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相关前置审批事项融合为一项新的项目开工前置审批事项,或者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直接融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咨询评估制度中。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快研究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2030年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2030年碳达峰路线图和行动计划,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深入开展绿色低碳生活创建行动,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支持居民更多地采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扩大城市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在中心城区划定更多的“步行街”,进一步提高城市停车收费价格,促使城市居民更多地减少汽车出行;

  倡导餐饮“光盘行动”,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

  大力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减少人们吃、住、行、游等各类消费活动的能源资源消耗强度。

  建立健全生活消费相关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收费机制,适度提高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供气、供暖和垃圾处理等价格/收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快递、餐饮外卖、超市食品袋等包装用品价格,用价格杠杆调控生活消费方式。

  着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治沙力度坚持碳存量和增量“两手抓”,在着力减少生产生活必要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同时,要大力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存量。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山林田草沙生态治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废旧工矿区治理开发、盐碱地治理利用以及荒漠化、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面积增加生态资源总量,大幅度提升生态资源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国土绿化总体水平,助推大幅度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总量。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农村集体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城乡居民家庭等社会各界的合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投入力度,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巩固提升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成果,拓展沙漠和沙化土地治理成果,进一步减少沙漠和沙化土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村庄绿化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领域改革创新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力度,降低绿色低碳发展成本,提高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项目或工程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升节能减排的效率效果。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研发创新,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技术水平,增强安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尤其是提高与煤电的竞争力。

  促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促进生态环保领域投融资模式创新,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林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污水再利用等领域积极审慎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完善价格/收费机制,健全投资回报机制,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自主投资建设生态建设、环境治理项目;

  积极引入生态环境治理导向的开发

  (EOD)模式,充分挖掘生态产品价值,促进生态产业化,健全产业反哺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节能减碳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推广能源管理、节能减碳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调动相关主体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或项目单位实施节能减碳项目的积极性。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存量绿色低碳项目发行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回收的资金按要求主要投资于绿色低碳项目。

篇二: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tle>关于2021年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材料-百度文库

  关于2021年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材料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调整,统筹节能和减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建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大力推动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升级

  科学规划布局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大项目,加强建设选址论证比选,调整优化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点产业的空间布局,尽可能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等大宗商品的物流运输半径,降低物流运输能耗,促进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点产业空间节能降耗。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引导传统产业节能和减排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动产业生态化和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强度。

  优化交通运输业空间布局,科学规划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优化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调整优化集疏运体系,支持发展临空、临港和高铁经济区,从空间布局上促进交通运输业和区域节能减排。调整优

  化仓储物流园区布局,合理布局商贸网点,促进仓储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降成本、降能耗。

  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

  煤炭消耗和能源生产结构以煤炭为主是导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的直接原因,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支持沿海潮汐能和西南水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提高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加强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和进口供应安全保障,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逐步降低煤电比例。

  有序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煤改气、煤改电,降低煤炭资源直接消耗规模。促进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林、牧、渔业融合协同发展,因地制宜依托工业和民用建筑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开展零碳城市、零碳社区、零碳校园等试点示范工作,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开展“气化”城市、“光伏”城市、“光伏”农村等重大工程和行动,为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新路劲、积累新经验。

  大力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碳

  实施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加快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企业以及交通运输车辆设备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和减碳技术

  改造。鼓励支持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应用,制定并动态调整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的强制性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目录或强制性能耗水耗标准。逐步改善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产品出口国外、碳排放算在国内”的状况,研究通过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节高耗能、高碳排放等企业的产品出口。大力促进工业和建筑等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推进餐饮外卖、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

  研究出台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提出项目相关节能、节材、节水、减排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建设,提高能源电力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贯彻落实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新增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不必新增行政审批事项,更不应增加项目单位分担,建议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与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相关前置审批事项融合为一项新的项目开工前置审批事项,或者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直接融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咨询评估制度中。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快研究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2030年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2030年碳达峰路线图和行动计划,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

  深入开展绿色低碳生活创建行动,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支持居民更多地采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扩大城市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在中心城区划定更多的“步行街”,进一步提高城市停车收费价格,促使城市居民更多地减少汽车出行;倡导餐饮“光盘行动”,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大力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减少人们吃、住、行、游等各类消费活动的能源资源消耗强度。

  建立健全生活消费相关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收费机制,适度提高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供气、供暖和垃圾处理等价格/收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快递、餐饮外卖、超市食品袋等包装用品价格,用价格杠杆调控生活消费方式。

  加强对绿色生活消费方式的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介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兴传媒,开展全方位、高频次的宣传,重点宣传推进绿色生活消费方式的重要意义、主要举措和政策措施等,凝聚形成全社会绿色生活共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生活新风尚。

  着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治沙力度

  坚持碳存量和增量“两手抓”,在着力减少生产生活必要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同时,要大力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存量。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山林田草沙生态治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废旧工矿区治理开发、盐碱地治理利用以及荒漠化、石

  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面积增加生态资源总量,大幅度提升生态资源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国土绿化总体水平,助推大幅度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总量。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农村集体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城乡居民家庭等社会各界的合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投入力度,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巩固提升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成果,拓展沙漠和沙化土地治理成果,进一步减少沙漠和沙化土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村庄绿化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领域改革创新

  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力度,降低绿色低碳发展成本,提高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项目或工程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升节能减排的效率效果。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研发创新,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技术水平,增强安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尤其是提高与煤电的竞争力。

  促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促进生态环保领域投融资模式创新,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林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污水再利用等领域积极审慎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完善价格/收费机制,健全投资回报机制,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自主投资建设生态建设、环境治理项目;积极引入生态环境治理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充分挖掘生态产品价值,促进生态产

  业化,健全产业反哺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节能减碳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碳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调动相关主体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或项目单位实施节能减碳项目的积极性。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存量绿色低碳项目发行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回收的资金按要求主要投资于绿色低碳项目。

  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积极拓宽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农业等碳排放权来源和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实现碳排放权的市场价值,调动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支持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调整完善银行绿色信贷政策和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政策,创新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等产品,更好地助推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联合设立绿色低碳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地方政府可以适当让利。积极审慎放宽保险和社保等长期机构资金的投资渠道,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支持引导保险和社保等长期机构资金投资绿色低碳领域。仅供参考

篇三: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tle>学校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教育活动小结-百度文库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教育活动小结

  (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概念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带动家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XX学校开展主题为“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教育活动。

  队员们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为大家科普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知识。并呼吁队员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后在活动课上,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主题进行了学习与交流,热烈讨论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热门”话题,纷纷晒出了自己的“节能金点子”,共同学习,相互借鉴。

  队员们还绘制出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向大家宣传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知识。

  一个同学带动一个家庭,小手拉大手,带动父母低碳绿色出行。把保护生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节约每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从点滴做起为,低碳生活做贡献。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节能意识,争做低碳使者,“小手拉大手”引导了家长养成节能

  的好习惯,开展节能减碳活动,将生态文明理念普及到每个家庭。家校共育,达到了“教育一人、带动一家、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形成崇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良好氛围。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教育活动小结

  (二)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改善环境,近日,XX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地球资源和自己的生存环境,创建和谐家园。

  主题班会上,各班主任生动地解读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使学生们深刻了解到“地球污染”的严重性,通过互动式交流,学生们畅所欲言,尽情表达了自己对所处环境的看法。

  学生们从手抄报、展牌中学到了很多爱护地球,清洁地球的小常识,增强了清洁家园的观念,懂得了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减少环境污染。

  同学们纷纷拿起卫生工具,积极投入到清理校园的活动中,大家热情高涨,不怕苦、不怕脏,以劳动为荣,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

篇四: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tle>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发言-百度文库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发言

  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一是“先立”市场,完善我国碳市场建设。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在立法建设和实务操作上均取得一定成效,逐步形成了全国和区域、一级和二级、现货和衍生品的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体系。接下来将在碳配额分配机制、温室气体范围、市场覆盖行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从全球成熟碳市场看,碳交易是碳金融的基础,碳金融是碳交易的方向,两者都是推进绿色技术应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为充分发挥碳市场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作用,我国碳市场需要进一步推进碳市场金融属性建设,推进金融机构成为碳市场主体,推进碳期货、碳基金等碳金融创新产品示范,充分发挥碳金融在配额价格发现、降低碳市场风险、提高配额配置效率、推进绿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电网平台作用,完善碳配额成本传导机制,形成全社会共担共建共享绿色发展的局面。

  二是“先立”系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和推进终端电气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举措,对碳减排贡献度超过70%,其核心在于加速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特征体现为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和开放互动,应推进新能源集中式和分散式发展,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开发;推进新能源发电跨省跨区优化配置,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在发输配售用各环节系统性推进电力系统灵活性建设;

  推进数字化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推进发输配售用一体化建设;推进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灵活性响应、电动汽车及充电桩、分布式能源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进一步还原电力商品属性。

  三是“先立”技术,推进绿色技术示范应用。绿色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我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相比化石能源竞争力仍不足。据测算,绿色溢价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存在,电力行业在2030年左右实现绿色溢价转负,非电能源供应行业则需要更长时间。

  需要充分发挥碳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机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减污降碳技术等实现重大突破。进一步降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度电成本,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在供热、制氢等领域创新应用,进一步提高风光灵活性与可靠性水平;进

  一步提高云大物移智链等数字技术在存量改造和增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氢能、储能、特高压、碳捕集及利用等创新技术示范及推广;

  进一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示范,推进绿氢、绿氨应用示范;进一步推进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技术产品化、产业化应用节奏。

  四是“后破”传统化石能源,逐步打破煤电及化石能源主体地位。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然超过80%,煤炭占比超过55%,化石能源仍在稳定可靠能源供给、保持实体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各区域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全国能源消费逐步进入“总量增加,增速下降”的减速增长阶段,但仍处于碳排放上行阶段。“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电力供给端和需求侧负荷双向波动逐步加大,能源电力供应整体宽松,但局部地区季节性、阶段性偏紧趋势将越发凸显,电价波动也逐步成为常态。

  在储能、氢能等创新灵活性技术逐步具备竞争力的过程中,仍需煤电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保障区域季节性阶段性电力供需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煤电仍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一味地、一刀切地去煤化、去煤电化将对能源电力安全可靠稳定供应带来较大影响。

篇五: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tle>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百度文库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逐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20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

  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明年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一个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供给和需求之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使得经济进入到合理的增长区间。这一个目标,从明年宏观调控来看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实现。”张立群表示。

  温彬称,在宏观调控方面,主要还是要加强需求侧的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和可持续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这个基础上,深化供给侧改革。改革也包括多个领域,比如在土地、国企、财税、金融等方面进一步的推进改革,特别是建立发展双循环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内需。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____***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清徐县委书记王剑峰说,“就清徐来讲,就是要把学习好、贯彻好____***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提升各级干部能力素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就是要围绕‘五年进百强’奋斗目

  标,坚定不移实施‘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五大治县方略;就是要坚定不移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先行意识和同城思维,主动融入主城区;就是要坚定不移构建以一产为特色、二产为主体、三产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步伐。”

  “风浪越大时,掌舵越重要,领航越关键。”山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太原市委党校教授范富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的最大现实。”他表示,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科学合理确定我省转型出雏型预期指标及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迈好第一步,为实现转型发展阶段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贾伯阳,正冒着塞北隆冬寒风走村入户察看脱贫户的生活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乡镇基层干部,更要注重发展和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采取‘乡村合作社+生

  产基地+农户’的办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六: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tle>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百度文库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承载着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是排头兵。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是重要的网络平台,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我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是对电力行业的一场战略性、全局性、革命性变革。

  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重要支撑,是传统电力系统的跨越升级。__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以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为引领,以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为方向,以能源互联网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六个推进”为抓手,助力省电力公司建设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

  推进清洁替代,促进电力生产源头减碳。__告诉记者,新能源将在电源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煤电将从发电主体逐步演变为调节性和保障性电源。通过CCUS、综合能源生产单元等火电低碳转型新技术,逐步实现存量火电的近零碳排放。截至__年_月,我省新能源装机达到__.x万千

  瓦,同比增长__.x%,占总装机比重的__.x%。预计到__年,全省新能源装机将达到__万千瓦,占比超过__%。预计到__年,全省新能源装机将突破x亿千瓦,成为第一大电源。

  推进电能替代,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__说,就是要构建以电力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深挖各领域电能替代潜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如,在交通领域,完善充电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助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在建筑领域,大力推动电采暖和屋顶光伏,发挥__新能源优势,积极配合建设一批示范项目;

  在工农业领域,深挖工业生产窑炉、锅炉替代潜力,持续推进农业生产生活电气化,不断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

  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优化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在__看来,电网结构将由以大电网为主,向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融合发展转变,推进电网数字化、透明化,满足新能源优先就地消纳和全国优化配置需要。为此,省电力公司将在__等负荷中心示范构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全面推动电网信息物理系统融合,由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在芮城县等地区建设村级直流配电网试点,实现屋顶光伏的就地消纳,因地制宜发展微电网,积极建设虚拟电厂示范工程,支撑各类分布式资源接入电网。

  推进灵活性资源有序发展,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在电源侧,省电力公司将大力推广“新能源+储能”应用,培育“常规机组+储能”联合运行示范项目;

  在电网侧,加快浑源、垣曲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大同利用煤电退役机组厂址建设新型锂电池储能项目、利用废弃矿井建设压缩空气储能试点工程;

  在用户侧,扩大可调节负荷资源库,聚合各类资源,积极参与需求响应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

  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提升能源互联网发展水平。省电力公司将制定并加快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控制技术,提高电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打造电网数字化平台,依托能源云等电网平台,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__能源大数据中心,加大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拓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电力市场体系。__认为,要加快推动建设竞争充分、开放有序的省级电力市场,实现__富余新能源发电量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完善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衔接机制,探索容量市场交易机制,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大力推动绿色能源跨区输送。主动参与碳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市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协同机制、碳价格与电价联动机制,激发全社会减排动力。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极具开创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省电力公司将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引领者、推动者和先行者,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__力量。,

篇七: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tle>智慧城市新规划“碳达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发展总结报告-百度文库

  智慧城市新规划“碳达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发展总结报告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全球范围的系统性社会大变革。

  今年8月25日是中国低碳日,“低碳生活,绿建未来”是今年的主题。众所周知,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企业转变生产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衣食住行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给地球留下“足迹”。尽管对很多人而言,“低碳”已经不是个新概念,但是从认识到行动,还需要每个人付出更多努力。

  笔者在长期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以及阶段性任务,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问题,从能源系统转型、行业节能减排、重点技术规划、固碳项目布局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结合我国政策情况,我国现如今已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二零三零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二零六零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我们在未来发展中,稳步推进实现“碳中和”,并从法律法规、激励机制、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固碳能力、全民加入等方面,提出了落实“碳达峰”以及“碳中和”路径的政策建议。今天,我们也围绕智慧城市的“碳达峰”“碳中和”,谈谈我们的想法!

  ——科学助力“碳达峰”超前发展,为实现“碳中和”赢得时间以及信心

  一是适度加快进度、略留余地,避免在二零三零年出现被动“达峰”局面。按照适度超前、略留余地、提升信心的要求部署达峰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达峰。若全国年均经济增速低于5.5%,碳排放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峰值,峰值规模约为108亿吨。在经济增速较高情形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进入平台期,峰值超过111亿吨,给“碳中和”工作带来更大压力。二零三零年全国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67%以上,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8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占比不超过45%。二是提前规划重点领域排放限额以及“碳达峰”时间表,引导以及强化市场预期。瞄准二零三

  零年前“碳达峰”目标,尽早确定行业碳排放限额以及达峰时间表,并向全社会公布,以引导排放主体及时采取行动。考虑到后疫情时代可能的经济复苏进程及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建设要求,未来十年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1100亿吨。另外,水泥、钢铁、电力行业碳排放率先达峰。水泥行业仍处于震荡期,谨防其碳排放出现反弹。

  三是持续推动能源供给革命,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储运设施部署。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到二零三零年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比提升至20%。进一步完善清洁电力消纳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西部以及北部的风、光资源优势,推动多能互补,加快储能技术以及设施部署,形成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清洁电力智能调度新格局。加速淘汰落后燃煤机组,结合保障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需求以及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要求,适度发展灵活调节的超超临界以及煤气化联合循环等先进燃煤发电技术,以及核电技术。

  四是加快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继续大力挖掘节能增效潜力。推进钢铁、水泥、化工、建筑、交通等能源密集型部门的低碳技术应用。钢铁行业短期加速低碳烧结、高炉喷煤、轧钢加热炉蓄热式燃烧等技术推广,争取“十五五”前实现100%普及;进一步提高烧结余热回收利用、干式高炉炉顶余压余热发电等能量再利用技术,争取二零三零年实现大规模渗透。

  ——全面推动低碳转型以及固碳布局双轮驱动,稳步推进实现“碳中和”

  一是继续强力推进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有序部署固碳技术。统筹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以及多种固碳技术有序布局,形成合力,低成本实现“碳中和”。我国在二零三一至二零六零年的30年内需要实现净碳排放从108-111亿吨至0吨,其中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仍然是重点,这不仅影响“碳中和”的实现,也影响实现“碳中和”的代价,对于难以消除或降低的碳排放可由碳捕集、利用以及封存技术、森林碳汇等固碳技术来吸收。

  二是谋划重点领域“碳达峰”后的中和行动,低成本实施碳捕集、利用以及封存技术。为了从“碳达峰”迈向“碳中和”,电力(含热力)行业应承担近一半的二氧化“碳中和”量,并争取在二零五零至二零六零年间实现零排放。

  三是持续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加快能源供需“零碳化”进程。

  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并配套部署大规模储能以及远距离输电技术,实现电力供给更大限度的时间以及空间转移,争取二零六零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60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升至75%以上,并在二零六零年基本完成存量火电替换。

  ——大力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基础,推动智慧城市优质发展

  一是确立低碳发展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重大决策部署中的地位。强化综合协调决策,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以法律形式确认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碳排放交易制度等;在已有法律法规修订过程中体现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地位,强化低碳甚至零碳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进一步增强宏观顶层设计,将落实“碳达峰”以及“碳中和”作为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统筹融合低碳发展以及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能源系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优化、国家安全维护等相关工作。

  二是健全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全国碳交易市场,引入配额拍卖机制,建立全国碳银行,允许碳排放额度的跨期存储以及借贷。制定系统的企业绿色信贷政策体系,鼓励大中小型公司加入绿色低碳创新,鼓励开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金融资源向新能源、氢能、储能、低碳建筑、低碳交通、需

  求响应、智能电网等前沿技术产业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流动。在低碳产品认证、能源合同管理、碳排放第三方核证等领域,严格限制政府加入市场活动的范围,采取社会监督、违规严惩的方式培育以及维护第三方信用。制定低碳排放标准,促进高排放行业过剩产能的退出以及转型发展。

  三是加速推进面向“碳中和”的能源革命。未来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供应体系,满足实现“碳中和”的能源需求。科学评估各地区能源资源潜力,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在煤炭以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制定各地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多能互补能源长期战略。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理顺考虑碳排放的不同能源资源比价关系、煤电价格关系,促进可再生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

  四是深度推进储能以及CCUS等技术的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统筹推进“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相关的科学研究,重视气候工程系统管理,建立生态、能源、环境以及经济复杂系统的综合集成数据库,构建碳排放以及生态系统碳汇监测、预警以及管控平台,追踪时空变化以及预测预警分析,建立“碳中和”评估技术以及标准。超前谋划低碳科技发展战略,成立专项基金,力争在一些低碳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材料、关键器件以及核心技术等领域有所突破。加大国家对低碳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突破储能、氢能、CCUS等关键技术。加速低碳技术的试验、示范以及推广工作,加快商业化以及市场化进程。

  五是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在不影响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完善以及实施合理的生态系统增汇政策,重视现有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长期维持,采取政策扶助、投资引导等措施,鼓励相关行业以及地区开发、应用以及推广人工造林、森林植被

  保护以及管理、保护性耕作以及土壤管理、草原放牧管理以及湿地恢复以及管理等各种增强生态系统碳汇的技术,提高区域以及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六是引导全社会积极加入低碳发展的社会治理进程。通过信息公开、听证、产品碳标签、政策宣讲等多种渠道,普及低碳知识以及政策,提高全民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建立企业、公众、家庭广泛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机制,构建公众以及民间环保组织加入低碳治理的制度以及平台,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低碳发展的氛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从而减缓气候变化,还需要广大公众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比如,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选择节能电器、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品,参与光盘行动、避免餐饮浪费等等。公众聚沙成塔的绿色行动,对推进降碳减污、建设美丽中国十分重要。

篇八: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tle>【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多篇)】-百度文库

  【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多篇)】

  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2篇)

  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调整,统筹节能和减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建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大力推动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升级

  科学规划布局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大项目,加强建设选址论证比选,调整优化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点产业的空间布局,尽可能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等大宗商品的物流运输半径,降低物流运输能耗,促进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点产业空间节能降耗。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引导传统产业节能和减排技术改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动产业生态化

  和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强度。

  优化交通运输业空间布局,科学规划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优化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调整优化集疏运体系,支持发展临空、临港和

  高铁经济区,从空间布局上促进交通运输业和区域节能减排。调整优化仓储物流园区布局,合理布局商贸网点,促进仓储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降成本、降能耗。

  二、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

  煤炭消耗和能源生产结构以煤炭为主是导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的直接原因,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支持沿海潮汐能和西南水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提高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加强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和进口供应安全保障,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逐步降低煤电比例。

  有序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煤改气、煤改电,降低煤炭资源直接消耗规模。促进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林、牧、渔业融合协同发展,因地制宜依托工业和民用建筑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开展零碳城市、零碳社区、零碳校园等试点示范工作,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开展“气化”城市、“光伏”城市、“光伏”农村等重大工程和行动,为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新路劲、积累新经验。

  三、大力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碳

  实施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加快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企业以及交通运输车辆设备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和减碳技术改造。鼓励支持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应用,制定并动态调整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的强制性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目录或强制性能耗水耗标准。逐步改善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产品出口国外、碳排放算在国内”的状况,研究通过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节高耗能、高碳排放等企业的产品出口。大力促进工业和建筑等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推进餐饮外卖、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

  研究出台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提出项目相关节能、节材、节水、减排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建设,提高能源电力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贯彻落实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新增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不必新增行政审批事项,更不应增加项目单位分担,建议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与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相关前置审批事项融合为一项新的项目开工前置审批事项,或者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直接融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咨询评估制度中。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快研究

  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2030年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2030年碳达峰路线图和行动计划,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四、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

  深入开展绿色低碳生活创建行动,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支持居民更多地采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扩大城市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在中心城区划定更多的“步行街”,进一步提高城市停车收费价格,促使城市居民更多地减少汽车出行;

  倡导餐饮“光盘行动”,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

  大力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减少人们吃、住、行、游等各类消费活动的能源资源消耗强度。

  建立健全生活消费相关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收费机制,适度提高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供气、供暖和垃圾处理等价格/收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快递、餐饮外卖、超市食品袋等包装用品价格,用价格杠杆调控生活消费方式。

  加强对绿色生活消费方式的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介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兴传媒,开展全方位、高频次的宣传,重点宣传推进绿色生活消费

  方式的重要意义、主要举措和政策措施等,凝聚形成全社会绿色生活共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生活新风尚。

  五、着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治沙力度

  坚持碳存量和增量“两手抓”,在着力减少生产生活必要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同时,要大力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存量。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山林田草沙生态治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废旧工矿区治理开发、盐碱地治理利用以及荒漠化、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面积增加生态资源总量,大幅度提升生态资源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国土绿化总体水平,助推大幅度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总量。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农村集体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城乡居民家庭等社会各界的合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投入力度,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巩固提升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成果,拓展沙漠和沙化土地治理成果,进一步减少沙漠和沙化土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村庄绿化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六、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领域改革创新

  一是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力度,降低绿色低碳发展成本,提高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项目或工程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升节能减排的效率效果。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研发创新,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技术水平,增强安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尤其是提高与煤

  电的竞争力。

  二是促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促进生态环保领域投融资模式创新,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林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污水再利用等领域积极审慎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完善价格/收费机制,健全投资回报机制,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自主投资建设生态建设、环境治理项目;

  积极引入生态环境治理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充分挖掘生态产品价值,促进生态产业化,健全产业反哺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节能减碳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碳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调动相关主体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或项目单位实施节能减碳项目的积极性。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存量绿色低碳项目发行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回收的资金按要求主要投资于绿色低碳项目。

  三是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积极拓宽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农业等碳排放权来源和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实现碳排放权的市场价值,调动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支持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调整完善银行绿色信贷政策和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政策,创新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等产品,更好地助推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联合设立绿色低碳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地方政府可以适当让利。积极审慎放宽保险和社保等长期机构资金的投资渠道,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支持引导保险和社保等长期机构资金投资绿色低碳领域。

  关于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

  __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__区紧紧围绕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

  一、梳理工作要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印发《__区应对气候变化2021年行动计划》,明确2021年__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着力推进__区重点领域低碳发展,强化__区重点排放单位管理和市场化机制,推进__区低碳试点及适应气候变化,助力城市副中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二、开展专题培训,强化“双碳”能力建设。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解析碳达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宣讲,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概念,解读中央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总体部署,传达北京市及__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进展,着力提升全局机关干部的低碳意识和业务能力;

  区政协组织开展“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加大力度推进‘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专题报告会,向委员深入解读了我国提出碳

  达峰、碳中和战略考虑、实现途径与内涵外延。

  三、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宜居城市。推行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区内新建建筑__%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二星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国风尚城共有产权房项目已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应用地源热泵和光伏发电,每年可节约标煤超过__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X.X万吨;

  支持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截至目前,__区纯电动公交车、清洁能源公交车均有超千辆投入使用。

  四、力促节能降碳,纳入专项发展规划。将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新发展理念纳入__区“十四五”时期重点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__区将着力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推进产业绿色升级,持续推进工业生产绿色化;

  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化,控制化石能源消耗总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构建绿色低碳治理体系,落实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完善碳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市场;

  率先打造零碳示范引领,推进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开展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研究;

  推动__绿色低碳发展,联合__市、__市等地区,拓展绿色生态廊道,划定城市副中心与__交界地区的生态绿带控制线,拓展绿色空间;

  培育绿色生活新风尚,建设绿色人居环境,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下一步,__区将积极推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通过全面核算辖区范围内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类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摸清碳家底”,全面掌握我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排放特征,明确区域行业分布状况,跟踪温室气体增减变化及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最终辅助碳决策,有力推动__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活动汇报

  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__”目标,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近日,__县财政局多举措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活动。

  一、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大厅LED屏、单位微信群和公众号、摆放易拉宝和组织观看“碳达峰”“碳中和”科普直播等宣传手段,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进行推送和发布,在单位内形成了良好的“碳达峰”“碳中和”学习氛围。

  二、强化落实到位。组织干部职工集体学习“碳达峰”、“碳中和”科普教育片。教育片系统解答了“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如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和实现“碳中和”我们能够做什么三个问题,在干部职工中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通过本次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到看似高深的“碳达峰”“碳中和”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大

  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九: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tle>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座谈发言(2篇)-百度文库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座谈发言

  去年下半年,我国个别地区出现煤炭电力供应偏紧现象,部分原因是有的地方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导致一些煤炭产能难以有效释放。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岀,“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实现“双碳”目标,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但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短期内煤炭的“压舱石”地位很难改变。在全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94%左右;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消義比重依然达到约57%O天然气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煤炭,但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仍超过40%,利用它来替代煤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以电力供应为例,在我国,煤电目前以不到五成占比的装机,生产接近六成的电量,并支撑超过七成的高峰负荷需求,仍然是电力供应的主力能源。

  从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来看,新能源在短期内也很难完全替代煤电。近年来,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发展,但它们发电“靠天吃饭”,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的不足,依然

  需要煤电发挥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作用。去年的欧洲能源危机,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问题。202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发电量,但去年欧洲风电出力显著低于常年均值,以至于不得不增加煤电和气电发电量来弥补缺口。这也提示我们,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仍要做好煤炭等常规能源的应急储备,以保障用电高峰时段的供应。

  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煤电机组的改造升级是有效手段。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截至2020年底,我国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煤电机组约为9.5亿千瓦,节能改造规模超过8亿千瓦。特别是CCUS(二氧化碳捕捉、封存与利用)技术的应用,给煤电减排二氧化碳提供了一种转型路径。或许有一天煤炭也能够实现低碳利用,成为低碳能源。另一方面,从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举,也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与燃烧发电相比,煤化工排放的二氧化碳集中度高、易回收。在技术和环境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发展煤制油气、醇类燃料替代,也能降低我国的油气进口依赖度。

  实现“双碳”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更不意味着要“一刀切”去煤。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使煤炭和新能源实现更加优化的组合,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必将实现良性互促、协同并进。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座谈发言

  低碳消费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助推低碳消费,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作贡献,值得我们每位消费者思考。据统计,全球72%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家庭消费正相关,家庭消费行为的变化能促使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消费者由传统的高碳消费逐渐调整为低碳消费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策略大多是基于政府补贴、监管和企业供应链减排的视角,重视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的作用,但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拉动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主体缺一不可,碳达峰、碳中和策略的实施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消费者策略的变化。

  中国高度重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仅拥有好的环境收益,同时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应对碳排放增加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究低碳消费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我认为:国家相关部门需加大扶持企业低碳减排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政府对绿色企业进行补贴,运用经济、行政等措施减少企业低碳技术、资源成本,助推绿色低碳消费产品进入市场。

  增强企业低碳经济责任感,加大绿色市场有效供给。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需立足于低碳消裝的长期利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应引导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并提供足够的低碳

  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低碳消费产品性价比,一方面加大绿色产品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缩小低碳与非低碳产品价格差距,让消费者获得实惠。

  加大媒体宣教力度,引导消费者增强低碳消费的环保意识。宣传低碳消费知识,向公众传播低碳消费的内涵及意义。引导消费者关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让消费者认识到低碳消费的环保效益,增强消费者的荣誉感和动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城市交通带来的能源需求。助推低碳交通工具的研发工作,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退税等政策,鼓励髙能量低电耗技术发展。

  加快低碳消费认证制度,加强低碳消费制度政策落实。进行试点推广低碳消费碳足迹标签,对国内产品釆取“低碳消费碳足迹标签”,引导低碳消费。通过设立低碳消费标准,制定低碳消费的评估指标,运用消费补贴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

篇十: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tle>发展清洁能源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百度文库

  发展清洁能源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列入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今年两会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一切表明,“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实现这一目标,发展清洁能源至关重要,这也是人们建设美好生活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必然诉求。

  “十三五”期间,中国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提前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碳强度减排和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的2020年目标;在能源供应方面,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增至10.83亿千瓦,首度超过煤电装机规模,水电、风电、光伏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在科技创新方面,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建成完整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在市场发展方面,构建良性竞争的能源市场,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业务的在业存续企业约2.69万家,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3000万元和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占23%和17%;在

  惠及百姓民生方面,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比例已达60%以上,农村地区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均能使用动力电。

  以清洁能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路径,也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建设美好生活的关键。为此,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市场化。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调控作用,利用碳排放配额和碳价,鼓励企业优先使用清洁能源进行节能减排,碳减排量可转化为供交易的碳排放权或企业排放额度。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常规货币政策、再融资政策和信贷支持政策,引导企业积极使用清洁能源,达到减排降污的目的。

  积极促进清洁能源民用化。鼓励城乡居民使用清洁电力。继续推进水电、风电、光伏电、核电等清洁电力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降低清洁电力价格。打造城市清洁能源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继续推进北方清洁取暖改造,以天然气、电、地热、太阳能、工业余热和清洁化燃煤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供暖。

  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建设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每个人都必须秉持绿色环保理念,自觉使用清洁能源

  产品,自觉选择清洁能源动力的出行方式,主动培养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篇十一: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le>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百度文库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承载着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是重要的网络平台,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我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是对电力行业的一场战略性、全局性、革命性变革。

  z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重要支撑,是传统电力系统的跨越升级。**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以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为引领,以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为方向,以能源互联网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六个推进”为抓手,助力省电力公司建设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

  推进清洁替代,促进电力生产源头减碳。**告诉记者,新能源将在电源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煤电将从发电主体逐步演变为调节性和保障性电源。通过CCUS、综合能源生产单元等火电低碳转型新技术,逐步实现存量火电的近零碳排放。截至x年x月,我省新能源装机达到x万千瓦,同比增长**.x%,占总装机比重的**.x%。预计到x年,全省新能源装机将达到x万千瓦,占比超过**%。预计到x年,全省新能源装机将突破x亿千瓦,成为第一大电源。

  推进电能替代,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说,就是要构建以电力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深挖各领域电能替代潜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如,在交通领域,完善充电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助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建筑领域,大力推动电采暖和屋顶光伏,发挥**新能源优势,积极配合建

  设一批示范项目;在工农业领域,深挖工业生产窑炉、锅炉替代潜力,持续推进农业生产生活电气化,不断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

  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优化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在**看来,电网结构将由以大电网为主,向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融合发展转变,推进电网数字化、透明化,满足新能源优先就地消纳和全国优化配置需要。为此,省电力公司将在**等负荷中心示范构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全面推动电网信息物理系统融合,由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在芮城县等地区建设村级直流配电网试点,实现屋顶光伏的就地消纳,因地制宜发展微电网,积极建设虚拟电厂示范工程,支撑各类分布式资源接入电网。

  推进灵活性资源有序发展,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在电源侧,省电力公司将大力推广“新能源+储能”应用,培育“常规机组+储能”联合运行示范项目;在电网侧,加快浑源、垣曲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大同利用煤电退役机组厂址建设新型锂电池储能项目、利用废弃矿井建设压缩空气储能试点工程;在用户侧,扩大可调节负荷资源库,聚合各类资源,积极参与需求响应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

  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提升能源互联网发展水平。省

  电力公司将制定并加快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控制技术,提高电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打造电网数字化平台,依托能源云等电网平台,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能源大数据中心,加大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拓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电力市场体系。**认为,要加快推动建设竞争充分、开放有序的省级电力市场,实现**富余新能源发电量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完善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衔接机制,探索容量市场交易机制,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大力推动绿色能源跨区输送。主动参与碳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市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协同机制、碳价格与电价联动机制,激发全社会减排动力。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极具开创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省电力公司将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引领者、推动者和先行者,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篇十二: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le>碳达峰、碳中和解析-百度文库

  碳达峰、碳中和解析

  “碳达峰、碳中和”观点被提出后,引发了公众的普遍关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碳达峰”、“碳中和”那些事。那么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呢?一、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在碳中和实现的过程中,二氧化碳(C02)的排放量在2030年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步回落。

  20212030

  “碳中和”是指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捉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量,排放多少就吸收多少,实现CO2“净零排放”。

  碳中和

  二、为什么要提出“碳达峰”、“碳中和”?

  据研究,当温度升高2。。海平面将上升0.46m,脊椎动物将消亡16%,昆虫将消亡18%,粮食产量将减少7%..…这些将对我们人类健康、生计、粮食安全、水供应等方面非常大的影响。《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

  时期前上升幅度控制在2°C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3以内,202*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前升温超过了1.2°Co我们正在经历干旱、洪水、台风、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事件——气候问题已迫在眉睫。

  气候变化不仅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更会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我国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三、什么是“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氧化亚氮、臭氧、一氧化碳以及氯氟燃、氟化物、澳化物、氯化物、醛类和各种氮氧化物等,其中排放量最大的是CO2,C02排放量是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指标之一。温室气体能吸收长波辐射,带来气候变暖。

  根据荷兰环境评估署(PB1.)202*年发布的数据:自202*年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平均每年增长1.4%,202*年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排放总量达到524亿吨CO2,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6.8吨CO2当量。202*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40亿吨CO2当量,人均约为9.7吨CO2当量,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7%,增长约为2.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四、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

  国际能源署今年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说,过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下降5.8%,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但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以202*年为例,全球化石燃料CO2排放总量高达367亿吨,化石燃料燃烧的CO?排放数据显示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的碳排放分别占43.8%、34.6%和21.6%,主要分布在电力和供热、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

  世界能源已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四分天下的格局,新能源成为了“碳中和”的主导,中国能源生产石油、天然气、煤炭、新能源分别占7%、6%、69%和18%。化石能源到新能源的过渡中,积极发展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立低碳、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进行大规模CO?减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碳固碳技术,是各个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

  CCSU技术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采油等新的生产过程中,实现CO2的循环再利用或封存。

  通过产品固碳和地质利用后封存,既直接减少了排放,又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大型ecus示范项目有26个,每年可捕集封存CO2约4000万吨。

  五、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能做啥?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举手投足之间也可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资源浪费。我国每年大约生产570亿件衣服,其中约73%的衣服最终命运被填埋,纺织品生产每年排放约12亿吨温室气体。

  2、食:尽量自带餐具,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每生产1吨PET(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产生超过1吨CO2排放;从国外空运1吨芒果或梨,里程10000公里,CO2排放量3.2吨,人类饮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9%o

  3、行:绿色出行,减少不必要出行;短距离出行,尽量选择步行或自行车;每行驶1公里,1辆汽油型汽车碳排放量是243.8克/人,摩托车119.6克/人,火车碳排放量是28.6

  克/人。如果1%的个人汽车出行转乘公共交通,全国每年节省燃油0.8亿吨,减少排放0.44亿吨C02o

  4、住:合理使用居家用品,对生活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供暖每年CO2排放量2.4吨,天然气的CO2排放量是1.9吨,而电加热是0.6吨;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202*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最高达2.42亿吨,1公斤沼渣中将产生3.6-3.7公斤的碳排放。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

  “碳中和“其实是一个正在努力实现的方向,是指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在一年之内,生活、工作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一、“碳中和“为什么总是和“碳达峰“一同出现?

  “碳中和“和“碳达峰“确实总是一同出现。

  “达峰“和“中和“有什么区别呢?

  当每年碳排放量不再增加、达到峰值,由增转降的拐点开始出现,就叫碳达峰。

  但是人类总是要排放碳,实在减不掉的就吸收掉,当吸收量二排放量,即实现排放=没排放,就是碳中和。

  上述所说的"中和“是指二氧化碳达到相对零排放。这么说,应该是先“达峰“后"中和“。

  我们国家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

  “十四五“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实现碳达峰。因为只有碳先达峰了,碳中和才有基础和前提。

  这里可能有一个误解,到2030才达峰,现在可以无限制排放。

  不是的,二氧化碳是一个长寿命的气体,它的寿命是百年量级的,如果你现在还不刹车,到2030年踩一脚刹车,肯定要再延续10年才能达峰。

  所以“十四五“期间很重要的就是抓紧让能源结构转型。

  二、联合国为什么提出把全球变暖限制在1.52C?

  联合国给出的碳中和的重要目标是,把全球变暖限制在1.52C,而非29c或更高的温度。

  因为这可以避免严重的后果,这也是我们努力争取碳中和的意义。

  这一目标如果实现不了呢?

  会全球气温上升,全球会有城市不断消失在海里;

  气温上升会间接影响大气环流运动,加剧雾霾天气,让你无法呼吸;

  天气会变得更加极端,202*年,东非多国因强降雨引发洪涝就是一场预演;

  高温多雨导致蝗虫成灾,去年极端高温侵袭美国西部和澳洲,山火多发;

  气温上升还将破坏生态系统,亚马逊雨林、北极冻土带等重要的多样生态消退,大量物种批量灭绝;

  高山冰川也会慢慢消失,带来不可预料的灾害,00后很有可能会见证“世界末日“。

  所以在全球科学界的基本共识是:全球变暖29c或更高的温度,将使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是人类无论如何都要阻止的共同敌人。三、如何阻止全球变暖超过1.59c呢?

  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是二氧化碳,占比约80%。

  遏制全球变暖,首要的一点是减排。包括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物品生产。

  碳中和中重要的操作之一是碳捕集,也就是把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捕捉回来。

  目前的碳捕集主要有两条途径:

  第一是植树造林,让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一公顷阔叶林一天就能捕集一吨C02o

  第二是常用技术捕集,化工厂排出的废气里CO2占比高达80%,在烟囱上加装吸附装置就能把大量CO2捕集回来。

  当然新兴技术捕集,全球的实验室在试验直接过滤大气,捕捉其中的C02o

  四、碳中和跟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呢?

  要实现全球的碳中和,需要世界各国作出改变,我们也可以从身边做起: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资源浪费;

  尽量自带餐具,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

  节约用水用电,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短途出行可以步行或骑行。

篇十三: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le>学习“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百度文库

  学习“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从传统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生态文明,是应对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前提。

  从全球视角看,2020年可谓是

  “碳中和元年”,各国在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同时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全球开启了迈向碳中和目标的国际进程,对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大国绝不能踯躅不前,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并努力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碳达峰是具体的近期目标,碳中和是中长期的愿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尽早实现碳达峰,努力“削峰”,可以为后续碳中和目标留下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而碳达峰时间越晚,峰值越高,则后续实现碳中和目标挑战和压力越大。如果说碳达峰需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再加一把劲儿,那么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现有技术和政策体系下努力还远不够,需要社会经济体系的全面深刻转型。

  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根本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脱钩。从根本上改变高碳发展模式,从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

  求的低碳新供给。这背后,又取决于价值观念或“美好生活”概念的深刻转变。

  “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更需要统筹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组织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更详细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美好蓝图化为美丽现实不懈努力。

篇十四: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le>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百度文库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调整,统筹节能和减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建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大力推动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升级

  科学规划布局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大项目,加强建设选址论证比选,调整优化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点产业的空间布局,尽可能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等大宗商品的物流运输半径,降低物流运输能耗,促进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点产业空间节能降耗。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引导传统产业节能和减排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动产业生态化和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强度。

  优化交通运输业空间布局,科学规划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优化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调整优化集疏运体系,支持发展临空、临港和高铁经济区,从空间布局上促进交通运输业和区域节能减排。调整优化仓储物流园区布局,合理布局商贸网点,促进仓储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降成本、降能耗。

  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

  煤炭消耗和能源生产结构以煤炭为主是导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的直接原因,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支持沿海潮汐能和西南水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提高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加强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和进口供应安全保障,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逐步降低煤电比例。

  有序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煤改气、煤改电,降低煤炭资源直接消耗规模。促进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林、牧、渔业融合协同发展,因地制宜依托工业和民用建筑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开展零碳城市、零碳社区、零碳校园等试点示2

  范工作,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开展“气化”城市、“光伏”城市、“光伏”农村等重大工程和行动,为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新路劲、积累新经验。

  大力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碳

  实施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加快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企业以及交通运输车辆设备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和减碳技术改造。鼓励支持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应用,制定并动态调整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的强制性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目录或强制性能耗水耗标准。逐步改善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产品出口国外、碳排放算在国内”的状况,研究通过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节高耗能、高碳排放等企业的产品出口。大力促进工业和建筑等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推进餐饮外卖、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

  研究出台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提出项目相关节能、节材、节水、减排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建设,提高能源电力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贯彻落实投资领域“放3

  管服”改革要求,新增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不必新增行政审批事项,更不应增加项目单位分担,建议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与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相关前置审批事项融合为一项新的项目开工前置审批事项,或者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直接融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咨询评估制度中。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快研究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2030年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2030年碳达峰路线图和行动计划,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

  深入开展绿色低碳生活创建行动,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支持居民更多地采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扩大城市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在中心城区划定更多的“步行街”,进一步提高城市停车收费价格,促使城市居民更多地减少汽车出行;倡导餐饮“光盘行动”,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大力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减少人们吃、住、行、游等各类消费活动的能源资源消耗强度。

  建立健全生活消费相关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收费机制,适度提高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供气、供暖和垃圾处理等价格/收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快递、餐饮外卖、超市食品袋等包装用品价格,用价格杠杆调控生活消费方式。

  加强对绿色生活消费方式的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介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兴传媒,开展全方位、高频次的宣传,重点宣传推进绿色生活消费方式的重要意义、主要举措和政策措施等,凝聚形成全社会绿色生活共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生活新风尚。

  着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治沙力度

  坚持碳存量和增量“两手抓”,在着力减少生产生活必要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同时,要大力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存量。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山林田草沙生态治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废旧工矿区治理开发、盐碱地治理利用以及荒漠化、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面积增加生态资源总量,大幅度提升生态资源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国土绿化总体水平,助推大幅度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总量。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农村集体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城乡居民家庭等社会各界的合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投入力度,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巩固提升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成果,拓展沙漠和沙化土地治理成果,进一步减少沙漠和沙化土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村庄绿化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领域改革创新

  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力度,降低绿色低碳发展成本,提高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项目或工程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升节能减排的效率效果。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研发创新,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技术水平,增强安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尤其是提高与煤电的竞争力。

  促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促进生态环保领域投融资模式创新,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林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污水再利用等领域积极审慎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完善价格/收费机制,健全投资回报机制,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自主投资建设生态建设、环境治理项目;积极引入生态环境治理导向的开发6

  (EOD)模式,充分挖掘生态产品价值,促进生态产业化,健全产业反哺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节能减碳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碳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调动相关主体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或项目单位实施节能减碳项目的积极性。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存量绿色低碳项目发行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回收的资金按要求主要投资于绿色低碳项目。

  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积极拓宽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农业等碳排放权来源和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实现碳排放权的市场价值,调动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支持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调整完善银行绿色信贷政策和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政策,创新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等产品,更好地助推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联合设立绿色低碳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地方政府可以适当让利。积极审慎放宽保险和社保等长期机构资金的投资渠道,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支持引导保险和社保等长期机构资金投资绿色低碳领域。

篇十五: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le>【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多篇)】-百度文库

  【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多篇)】

  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2篇)

  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调整,统筹节能和减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建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大力推动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升级

  科学规划布局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大项目,加强建设选址论证比选,调整优化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点产业的空间布局,尽可能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等大宗商品的物流运输半径,降低物流运输能耗,促进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点产业空间节能降耗。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引导传统产业节能和减排技术改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动产业生态化

  和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强度。

  优化交通运输业空间布局,科学规划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优化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调整优化集疏运体系,支持发展临空、临港和

  高铁经济区,从空间布局上促进交通运输业和区域节能减排。调整优化仓储物流园区布局,合理布局商贸网点,促进仓储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降成本、降能耗。

  二、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

  煤炭消耗和能源生产结构以煤炭为主是导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的直接原因,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支持沿海潮汐能和西南水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提高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加强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和进口供应安全保障,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逐步降低煤电比例。

  有序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煤改气、煤改电,降低煤炭资源直接消耗规模。促进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林、牧、渔业融合协同发展,因地制宜依托工业和民用建筑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开展零碳城市、零碳社区、零碳校园等试点示范工作,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开展“气化”城市、“光伏”城市、“光伏”农村等重大工程和行动,为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新路劲、积累新经验。

  三、大力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碳

  实施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加快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企业以及交通运输车辆设备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和减碳技术改造。鼓励支持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应用,制定并动态调整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的强制性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目录或强制性能耗水耗标准。逐步改善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产品出口国外、碳排放算在国内”的状况,研究通过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节高耗能、高碳排放等企业的产品出口。大力促进工业和建筑等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推进餐饮外卖、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

  研究出台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提出项目相关节能、节材、节水、减排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建设,提高能源电力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贯彻落实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新增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不必新增行政审批事项,更不应增加项目单位分担,建议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与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相关前置审批事项融合为一项新的项目开工前置审批事项,或者将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直接融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咨询评估制度中。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快研究

  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2030年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2030年碳达峰路线图和行动计划,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四、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

  深入开展绿色低碳生活创建行动,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支持居民更多地采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扩大城市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在中心城区划定更多的“步行街”,进一步提高城市停车收费价格,促使城市居民更多地减少汽车出行;

  倡导餐饮“光盘行动”,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

  大力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减少人们吃、住、行、游等各类消费活动的能源资源消耗强度。

  建立健全生活消费相关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收费机制,适度提高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供气、供暖和垃圾处理等价格/收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快递、餐饮外卖、超市食品袋等包装用品价格,用价格杠杆调控生活消费方式。

  加强对绿色生活消费方式的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介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兴传媒,开展全方位、高频次的宣传,重点宣传推进绿色生活消费

  方式的重要意义、主要举措和政策措施等,凝聚形成全社会绿色生活共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生活新风尚。

  五、着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治沙力度

  坚持碳存量和增量“两手抓”,在着力减少生产生活必要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同时,要大力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存量。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山林田草沙生态治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废旧工矿区治理开发、盐碱地治理利用以及荒漠化、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面积增加生态资源总量,大幅度提升生态资源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国土绿化总体水平,助推大幅度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总量。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农村集体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城乡居民家庭等社会各界的合力,加大植树造林种草投入力度,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巩固提升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成果,拓展沙漠和沙化土地治理成果,进一步减少沙漠和沙化土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村庄绿化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六、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领域改革创新

  一是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力度,降低绿色低碳发展成本,提高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项目或工程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升节能减排的效率效果。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研发创新,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技术水平,增强安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尤其是提高与煤

  电的竞争力。

  二是促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促进生态环保领域投融资模式创新,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林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污水再利用等领域积极审慎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完善价格/收费机制,健全投资回报机制,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自主投资建设生态建设、环境治理项目;

  积极引入生态环境治理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充分挖掘生态产品价值,促进生态产业化,健全产业反哺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节能减碳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碳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调动相关主体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或项目单位实施节能减碳项目的积极性。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存量绿色低碳项目发行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回收的资金按要求主要投资于绿色低碳项目。

  三是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积极拓宽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农业等碳排放权来源和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实现碳排放权的市场价值,调动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支持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调整完善银行绿色信贷政策和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政策,创新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等产品,更好地助推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联合设立绿色低碳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地方政府可以适当让利。积极审慎放宽保险和社保等长期机构资金的投资渠道,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支持引导保险和社保等长期机构资金投资绿色低碳领域。

  关于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

  __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__区紧紧围绕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

  一、梳理工作要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印发《__区应对气候变化2021年行动计划》,明确2021年__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着力推进__区重点领域低碳发展,强化__区重点排放单位管理和市场化机制,推进__区低碳试点及适应气候变化,助力城市副中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二、开展专题培训,强化“双碳”能力建设。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解析碳达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宣讲,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概念,解读中央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总体部署,传达北京市及__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进展,着力提升全局机关干部的低碳意识和业务能力;

  区政协组织开展“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加大力度推进‘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专题报告会,向委员深入解读了我国提出碳

  达峰、碳中和战略考虑、实现途径与内涵外延。

  三、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宜居城市。推行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区内新建建筑__%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二星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国风尚城共有产权房项目已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应用地源热泵和光伏发电,每年可节约标煤超过__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X.X万吨;

  支持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截至目前,__区纯电动公交车、清洁能源公交车均有超千辆投入使用。

  四、力促节能降碳,纳入专项发展规划。将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新发展理念纳入__区“十四五”时期重点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__区将着力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推进产业绿色升级,持续推进工业生产绿色化;

  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化,控制化石能源消耗总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构建绿色低碳治理体系,落实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完善碳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市场;

  率先打造零碳示范引领,推进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开展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研究;

  推动__绿色低碳发展,联合__市、__市等地区,拓展绿色生态廊道,划定城市副中心与__交界地区的生态绿带控制线,拓展绿色空间;

  培育绿色生活新风尚,建设绿色人居环境,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下一步,__区将积极推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通过全面核算辖区范围内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类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摸清碳家底”,全面掌握我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排放特征,明确区域行业分布状况,跟踪温室气体增减变化及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最终辅助碳决策,有力推动__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活动汇报

  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__”目标,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近日,__县财政局多举措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活动。

  一、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大厅LED屏、单位微信群和公众号、摆放易拉宝和组织观看“碳达峰”“碳中和”科普直播等宣传手段,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进行推送和发布,在单位内形成了良好的“碳达峰”“碳中和”学习氛围。

  二、强化落实到位。组织干部职工集体学习“碳达峰”、“碳中和”科普教育片。教育片系统解答了“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如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和实现“碳中和”我们能够做什么三个问题,在干部职工中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通过本次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到看似高深的“碳达峰”“碳中和”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大

  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荐访问: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和和 碳达峰碳中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