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工作计划 >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五篇】(全文完整)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8 13:35:05 工作计划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自身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扰和问题,本文试图从辅导员自身出发,结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就如何开展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五篇】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Sun Yan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自身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扰和问题,本文试图从辅导员自身出发,结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就如何开展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作初步探讨。

Abstract: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re the backbone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re are some confusion and problems in their own career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ir own situation, combining with counselor tea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how to carry out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关键词:
高职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发展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instructor;
career planning;
career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81-02

0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负责培养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的人才。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使得高职院校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春天,高等职业院校已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辅导员不仅要从事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还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然而,长期以来,辅导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扰和问题,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开展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既保证了个人得到职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又可以增强高职院校稳定、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效。

1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

1.1.1 缺乏职业认同感,稳定性差辅导员岗位被很多专业教师认为是最底层的,没有技术含量,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无论是职称晋升、职业发展和教育成就感都无法与专业教师相比,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的极度不平衡导致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队伍不稳定。

1.1.2 职业前景不明朗,成就动机低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每天承担大量的学生教育管理等琐碎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考虑职业规划、工作创新和开展思想教育研究。个人的职业预期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不明朗,没有成就感。

1.1.3 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大多辅导员没有参加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没有完全具备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业务素质,从而导致专业化水平,工作实效性不高。同时,辅导员长期从事具体事务性工作,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研究的条件氛围都相对较弱,影响其日后的职称评定。

1.1.4 缺乏科学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能力差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部分辅导员通过读研走专业之路或转到行政部门担任职务,大量的转岗使得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学生工作不能保持持续性,这种职业发展理念与建设高素质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背道而驰的。

1.2 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准确的职业定位,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2]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承担了非常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且多处于被动状态,工作关系混乱的现象也广泛存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重心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上,从而使辅导员在组织上没有归属感,事业上缺乏成就感,产生工作倦怠。

1.2.2 对辅导员岗位重视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管理由于缺少具体可行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导向与支持,不能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如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始终不高,工作出路不畅等。许多辅导员对前途感到担忧和迷惘,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如从事教学或做行政岗位。使辅导员职业发展受阻,难以实现个人价值。

1.2.3 缺乏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及系统化教育培训

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理论研究能力目前还不能满足现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使辅导员工作起来无法得心应手,导致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降低。

2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意义

2.1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既包含客观部分如工作职位、职责、工作活动,也包括对工作相关事件的主观知觉,如个人态度、需要、价值观和期望等。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个人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在职业发展上要达到的高度等作出规划和设计,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积累知识、开发技能的过程。二是从组织角度出发,从组织目标和个人能力、兴趣出发,针对组织自身和个人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个人的职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群体性职业生涯实现的手段,是指高校辅导员个体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组织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和个人特质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与安排。

高职院校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加强对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2.2.1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能详细了解辅导员的实际需求,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制度性保障和政策安排,最大限度的使辅导员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其加强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帮助其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达到自我价值不断提升和超越,心理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通过这样深层次的激励,调动起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和潜能,并培养起其对学校的忠诚感、归属感。这样,他们就会选择长期安心从事辅导员工作,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员加入辅导员队伍。

2.2.2 对辅导员自身来说,职业规划为辅导员的职业成长路径提供了科学规划的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保证他们在工作中有计划的学习、钻研,成为日后该领域的专家。这对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声望、职业美誉度和从业魅力,从根本上改善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有着积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也明确了辅导员从事的不是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而是具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从业标准行业,是能够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生的职业来发展。这样辅导员才能长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实现辅导员的职业目标。

3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管理的有效对策

高校要全面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积极搭建和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与辅导员共同设计职业生涯目标,帮助辅导员准确自我定位,将其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获得高校与辅导员的双赢发展。

3.1 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辅导员职业化的理论研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作全局长远规划,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等,这样可以拓宽未来的职业发展平台,从而进一步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辅导员团队,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进程,最大限度的调动辅导员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工作效能的提高。

3.2 进一步科学合理的构建和完善体制机构,特别是确保辅导员自身发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搭建平台,开题其职业发展选择的道路,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有利政策保障。如在选聘机制上,严把入口关,坚持高标准;
将辅导员培养纳入高校人才师资培养计划;
为辅导员设置相应教学岗位,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量;
建立辅导员职称评定标准和实施细则,设置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
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辅导员结合工作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
为辅导员的职务晋升和工资福利、生活待遇提供必要保障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

3.3 利用各种机会向辅导员加强宣传教育。及时宣传学校的发展建设目标、发展规划与思路和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引导辅导员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现状,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根据辅导员自身特征和目标岗位特征的要求,针对个人不同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了解辅导员的个性特点、职业意愿,为辅导员设置和疏通实现职业理想的通道,指明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径,帮助他们制定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的思想问题和出路问题。

3.4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科学评估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定期考评并将考核结果结合晋升职称职务、奖惩方面,建立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对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和管理。通过这种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个人与工作行为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及兴趣设计出更符合个人特征与学校需要想匹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便更充分挖掘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潜能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在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实现其职业成长。

3.5 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否与其自身的知识素养是分不开的,而知识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培训学习。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学校应结合实际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并加大培训费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考察访问、挂职锻炼等形式,选送优秀辅导员到国内外大学及各级党校业务深造,支持在职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不断开发其潜能,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及时进行知识储备和更新,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成效,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辅导员 培训体系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各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利用本校教育资源并吸收社会资金举办的一种国有民办本科教育机构。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召开以后,独立学院这种新型的办学形式首先在江浙地区崛起,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独立学院在全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从创办至今已愈十年。至2008年,在校生已达186.6万,占民办高校的53.4%,至2009年5月,中国独立学院已达322所,招生规模占本科招生的三分之一。在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时刻,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管理办法》,这是独立学院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的问题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独立学院因其资金来源、办学体制和机制与公办院校有很多的不同,使它一方面,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需要一支职业素质高、业务素质硬的辅导员队伍,两者的有效契合,才能保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健康、快速的稳步发展。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方面,独立学院现阶段发展的特点使得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自2005年至今,是独立学院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阶段逐步转变的时期,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录取的本科新生,毕业时要统一授予独立学院学士学位,不再颁发母体高校的学位证书。至此,独立学院之间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也进入了关键阶段,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特色化将成为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一本层次学生而言,三本层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薄弱,个性突出,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自我管理能力弱。独立学院的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更是为付出高额学费、代表学院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的第一直接提供者,因此,独立学院的辅导员不仅要有爱心、责任心等职业素养,更要有紧紧围绕独立学院特色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相比较普通高校而言,独立学院的办学历程短、校区新、学费高,大多数是年轻的校区,辅导员队伍缺少“以老带新”的经验传承,培训体系也极不完善,而且大多数独立学院最初选聘辅导员的目的,是为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招聘辅导员的学历层次以本专科为主,年龄层次也普遍在22~25岁。由于缺乏对职业的长期认同感,又找不到职业方向,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普遍呈现出了流动性大,极不稳定的状况。因此,目前的大多数独立学院在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独立学院现阶段竞争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科学规范、与独立学院特色发展相适应的辅导员培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科学化、系统化是独立学院特色化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的前提

依据教育部24号和26号文件的精神,学生工作部门必须将辅导员培训工作作为中心重点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在培训计划确定前先行进行需求分析,确立目标,分层次、分方向、有步骤地实施培训工作。我们必须首先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来确保培训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辅导员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明确专门部门和相关责任人承担培训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工作。而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工作规范、有效进行的前提。如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的制定,培训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设计、培训的内容和模块设计、培训目标和培训效果的反馈制度,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的制度建设,等等。具体举例来说,培训效果反馈不仅是反映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的有效保证。因此,必须从培训效果的硬指标、软指标共同反馈培训的质量。鉴于高校和企业的不同,培训效果的硬指标可以设定为辅导员出勤率、培训内容的有效性等,软指标可以设定辅导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上课方式、培训师上课风格的认可度等指标。每次培训结束后,一方面,我们都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分析培训中好的方面及不足之处,形成分析报告,以便在下面的培训中,加强对培训效果的控制;
另一方面,为激励辅导员通过培训提升职业发展能力,我们将辅导员参加专题培训的情况明确纳入到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当中,鼓励辅导员认真研究参与培训内容,并将培训的重要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能力。对积极参加各类校内专题型课程培训和各类交流型实践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辅导员将作为评优和外出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以此来有效提升培训效果,从而使辅导员培训工作能够科学化、系统化地构建。

三、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和培训模块化设计

1.围绕独立学院特色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适应的辅导员培训目标

辅导员的系统培训只是帮助辅导员厘定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策略。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化决定了辅导员培训目标也必须特色化,辅导员培训体系的构架和培养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特色,最终将体现在对学生的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教育服务工作的水平上,亦能促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特色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培训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要有专门的工作领域;
三是要强调专门的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
四是要有专门的训练和教育培养的设施;
五是要对职业能力有专门的测验和测试;
六是要有过硬的专业团队;
七是要具有企业家的创新进取精神。其中对职业能力有专门的测验和测试就需要辅导员获得相关专业资质的认定,才能从事相关的学生咨询服务工作。与此同时,获得相关专业资质认定也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激励辅导员朝职业化方向发展的有效策略。

2.建立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进行特色化的培训模块设计

除鼓励辅导员进修高一级的学位以外,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培训应该更强调实践性和与社会需求的融合性。南航金城学院积极探索独立学院辅导员特色培训体系,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施,现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以模块化运作的培训体系。一方面,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辅导、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向为系统培训的着力点进行团队建设,每学期初形成专题培训方案,按学期对辅导员进行分方向的校内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实行学分制,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帮助辅导员系统的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
同时,让辅导员结合个人的专业背景和学习兴趣选定自己的主修方向,从而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鼓励辅导员在该方向上进修高一级的学位或者取得相关的权威从业资质认定。另一方面,我们搭建了横向和纵向的团队交流学**台,横向上建立辅导员年级组论坛制度,不仅加强了同年级不同专业辅导员之间的横向交流,帮助辅导员掌握各年级学生工作的共同特点及规律,而且能开拓辅导员的工作视野,汲取其他辅导员的成功经验,从而梳理出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
纵向上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辅导、人力资源管理四个职业发展方向组建团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为辅导员的学术研究和与企业社会的融合搭建平台。

仅靠简单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辅导员对培训效果的诉求,基于辅导员工作的实践性、经验性、业务型、开拓型等特点,我们在培训方法上还采用案例研讨、学术沙龙、《他山之石》简报制作、月讲评公开课、同行交流、走进企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发职业发展主题沙龙、地区家长会、企业家沙龙、校企合作见面会、辅导员暑期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等社会实践型的学习交流平台,及时帮助辅导员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

我们在实施辅导员专题培训的同时,与相关专业资质认定相结合,为辅导员的职业通道发展开辟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如在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专业资质认定过程中,采用了校内资质认定和校外资质认定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辅导员在通过校内各类专题培训取得相关资质认定的基础上,推荐其参加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等省级和部级专业资格的认证培训,费用由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取得不同等级相关专业资质的辅导员可以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或者开展不同等级的相关专业的工作坊、团体辅导、咨询等工作,增强了辅导员对工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增强了队伍的稳定性。

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构科学、合理的辅导员培训体系是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策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仍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修正模块化的培训体系内容和形式,方可加快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进程,让辅导员们在培训中提高素质与能力,掌握新理念和新管理方法,不断推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35-02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职业院校已占据半壁江山,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具其职业指向性与职业操作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明确的指出了“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至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高等职业院校广泛实行。

在此形势下,作为直接服务于高职院校受教群体的辅导员老师,其职业胜任能力如何?面对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自身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以及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将自身的职业规划与本学校的整体发展终极目标紧密结合等问题亟待于我们思考。2014年是我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攻坚年,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们就专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研究。

1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职业发展困境

1.1 生源结构多样化

2013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生源结构逐步呈现多样化事态:生源混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生源地城乡经济差距大导致学生社会意识及思想价值观的多元性,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等诸多因素致使学生心理问题频发,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辅导员成为了承担学生教育工作多元化的混合体,职业定位不明确,专业性不强,身份归属模糊等现象。

2013年8月,我们就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和生涯规划相关问题在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126名辅导员中做问卷调查,其中“辅导员的工作给您的感受是什么”一项调查中只有27人,仅占21.43%选择快乐;
在“您认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较突出的困境是什么?”一项调查中有86人,占68.25%的人选择职业压力大;
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中您觉得影响您心理负担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一项调查中有73人,占57.94&的辅导员选择职业发展前途问题。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职业倦怠现象明显,“保姆”“勤杂工”等角色使得辅导员职业前途模糊,难以抽出精力继续深造自身专业知识,难以进一步谋求职业发展。

1.2 职业胜任能力偏低

参与本次调查的河北省内高职院校辅导员126人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10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9.37%,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在1~5年的有104人,占总人数的82.54%。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充满着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时间,较小的年龄差使得辅导员有着与学生知识构架接近、志趣相投、对新生事物敏感、容易沟通交流等优势。但,同时又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不足,缺少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技巧与方法。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2.1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研究辅导员职业发展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的催化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树立“技能贡献社会,素质决定发展”的人才教育观,这必然决定了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职业化特性凸显。本次调查显示,126名受察者中有88人,占69.84&的辅导员在本校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真正引航人?年轻的辅导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内化自身职业生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煅造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意识、提升职业道德,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开发,同时,在众多身份及相关工作要求下辅导员也必须要学会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不仅要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的技巧与方法,还要努力使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顺利完成学业并且能够成为一名高技能的职业人。

2.2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研究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的助推器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通知(思政司[2012]2号)以及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贯彻执行情况自测自评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函[2013]11号)两个文件表明国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逐渐形成,那么,高校辅导员也将会逐渐成为很多人终身从事的职业,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具体学生管理工作中与时俱进,面对不断涌入高职院校的单招学生,辅导员要不断调整工作方法、育人技巧,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根据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本学校发展形势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来对自己的知识构架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2.3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研究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是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离不开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青岛农业大学韩强将辅导员职业生涯划分为:探索、发展、深化三个阶段。探索阶段为辅导员任职后的1~5年,主要特征是辅导员探索性地选择发展方向,试图选定适合长期从事并为之努力的职系;
发展阶段约为辅导员任职后的6~15年,主要特征为:辅导员在此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发展方向,朝“专家化”目标迈进:将辅导员工作后的第16~35年均定为职业深化阶段,主要特征是辅导员已步入中年期,是职业技能与理论研究往精深发展的时段,也是正式步入专家化时期,亦是堪称为大学生人生导师的壮年时期。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计划步骤

3.1 充实内在,丰富内涵,科学规划内职业生涯

一般来说,职业生涯分两个方面: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就职业院校辅导员来说,内职业生涯是指透过提升自身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职业胜任能力,这种能力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现实工作中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压力远比理论上赋予的工作职责要多。问卷调查中,“日常学生工作中,学校内部与您经常有工作交叉的职能部门有几个”一项,有90人,占总数71.43%的辅导员选择5个部门以上,可见辅导员除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来自于学校职能部门下派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在这种状态下,辅导员要想做好职业内生涯规划,就必须学会事务管理与时间管理的艺术。同时学会正确调用学生的力量并培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自己从繁忙的事务中脱离出来,保持辅导员主体工作的独立性;
在时间管理过程中,做到高效、统筹,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只有在工作时间里有效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增进内涵。

同时,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就业形势,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继续学习,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这不仅使能够辅导员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科学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就业创业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能够结合工作实践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的专业性论文,逐步向专家层面迈进。

3.2 抓准机遇、借势发展,精心谋划外职业生涯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外职业生涯是指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中所遇到的职称、职级和其他物质财富的总和,通常外职业生涯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辅导员的外职业生涯是与所在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密不可分。懂得借势顺势的辅导员往往在其个人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增进。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年是秦职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攻坚之年,正值学院快速发展、稳步提升阶段,学校就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就辅导员学历层次、评聘职称、优化年龄结构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新举措。对此,辅导员如果能够内练素质、充分准备,同时抓准机遇,正确处理好“为”与“位”的关系,能够着眼大局,定能谋求良好发展。

3.3 工学结合,努力创新,成就职业人生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
专业化;
职业化;
专家化

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各类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在校生不断扩大,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也为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招收的学生水准参差不齐。职业院校招收中专、五年制大专的学生主要来自初中,年龄偏小,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但个性突出。部分高中升学无望的学生,家长不愿让他们过早地外出打工受苦,又不想让他们在家无所事事,便送他们来到职业院校,于是辅导员在这里既当班主任又当“保姆”,无形中为工作增添更大压力。

其二,辅导员队伍建设急需加强。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年龄大多数都在28-40岁之间,他们的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没有正规的职称晋升渠道,个人发展空间狭窄。而学校实施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并不能调动起广大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年轻教师大多不愿意担当专职辅导员。

二、改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措施

那么要建设好辅导员队伍,高职院校需要理顺体系,从编制上、待遇上、管理上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工作岗位。同时,结合学院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对辅导员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把辅导员从繁冗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思想教育和日常规范工作的研究与学习方面中,切实地推动学校教育。由此,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确立辅导员也是高层人才的时代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1.面向未来,高职院校要发展,辅导员队伍必须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大体可以从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去建设辅导员队伍。

2.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主要从事院系安排下来的一系列工作,内容包括日常管理,党团建设,班级管理,社团管理,考核奖惩,资助帮困等。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以及学校社团的作用。他们应该为学生搭好台,设计好制度和规划,让学生作主角,也可以充分发挥论坛的作用,时时举行学术性、公益性、人文性沙龙,建立良好的师生文化交流平台,提升校园文化的凝聚力。

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就当前现状,单凭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的辅导已无法全面解决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需更熟悉学生工作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走进学生中间、社团中间,贴近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及时有效地实施心理辅导和介入指导。

4.就业指导辅导员要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要做“大国工匠”的思想,建立职业荣誉感,逐步使学生建立爱上本专业、献身本专业的职业情怀。

5.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做到密切联系实际,能够生动准确地讲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既要春风化雨,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又敢于批评指正错误思想,传递时代正能量。

6.最终,高职院校辅导员也要走专家型发展路径。广大学生既是辅导员的工作助手,是他们的服务对象,也是他们考察与研究的丰富样本和资源。工作中,如何帮助学生摆脱低头族,戒除网瘾,是广大辅导员常谈的话题,很多人或多或少地感受过教育学生的力不从心,大家渴望得到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普通的辅导员能够潜下心来,一边埋头钻研,一边积累经验,研究出方法,研究出成果,他就能够走上一条专家型辅导员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管理学生到服务学生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以建立长效机制和开展考核考评相结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紧迫感,这是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也是全面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水平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药类院校 专职辅导员 岗位职责 核心职业能力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都日益加大。在现代组织管理体系下,岗位分工趋向于精细化和科学化,对于不同职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许多特定职位要求下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加大,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在面临职业选择、生涯规划的时候却遇到了许多疑惑和困难。如何应对这一矛盾的局面,就给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新世纪的大学不仅要承担传道授业的师者角色,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去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要重视非智能素质的培养与干预,逐步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帮助他们养成适应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在走出校门的时候能够对自身情况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判断,进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出合理的规划。对于大学生而言,道德品质、心理适应能力及职业规划能力是在未来职场上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这些重要素养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丝毫不逊色于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近年来,教育管理部门也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了非智能素质的重要性,并在高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充实与提高相关岗位的师资水平。在这一背景之下,“专职辅导员”作为一个常设的职位被纳入了高校的教师编制序列,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辅导员需要结合自己所带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年龄和心理特征,澄清这个岗位上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并以此指导工作目标的制定和执行,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本文以医药类大学为例,针对专职辅导员所需要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简要的剖析,希望能够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相关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医药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

医药类院校的学科设置和专业建制具有“单一范畴、精细划分”的特点。首先,学科划分类别相对于综合大学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医学或药学的特定领域;其次,在医药类主干学科以下设置精确、系统的分支学科和专业方向,专业建制相比综合类大学的医药专业更加全面和系统。这两个特点使得医药类院校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群体独特性。首先,由于专业划分较为精细,由不同分支学科组成的课程体系较为庞杂,并且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需要在学业期间主修的科目很多,课程也排得很紧,由此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学业压力,而医药专业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又非常高,在读期间除了要修完所必需的课程外,还要参加必要的专业见习和实习任务。此时如果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调节和疏导,就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其次,上述专业特点使得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可选择的就业面相对较窄,但由于相近专业的毕业生较多,同时又要面临激烈的竞争,这就迫使他们从一入校就要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以后,学生需要明确生涯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并具体实施职业选择和职业实践,此时却往往备感茫然,选择职业时不知如何决策,最后总是犹豫不决或随波逐流。如果在这个阶段缺乏合理的引导和系统的支持,则很容易在职业规划、就业心理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并不同程度地影响未来的发展。

二、医药类大学专职辅导员的职位描述

针对医药类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专职辅导员应清晰而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并且能够针对岗位要求对具体的工作细则进行操作化的描述,最终建立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工作框架,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心理辅导、生涯规划、职业选择等内容纳入其中。

首先,专职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期及不同年级的课程安排,并结合专业课教师的讲授内容,制定具体的学习辅导计划,其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总结、基本科研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时间管理技能的培养与实践等。此外,还可以组建“同伴帮扶小组”和“课题小组”,针对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这两块内容展开团体学习与训练,以此巩固与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学术素养,并借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其次,根据医学院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压力源特点,系统开展心理辅导。这部分内容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而言,要做到有针对的辅导和调节,并实现改善与提升的目标,就必须事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压力源有一个清晰与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了客观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导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集体访谈、自评报告、他评报告等方式来获取以上几方面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计划。心理辅导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宣传画、展板、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电话咨询等。但要围绕核心目标展开。在制定心理辅导计划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包括自我调节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与群体交往的能力等,又要放眼于学生毕业以后的长远发展,切实地提高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最后,在辅导员的职位描述中还应包括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方面的指导计划。职业指导不一定只针对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实际上,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相关工作更有意义。生涯规划指导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在深入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基础上,有根据地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以此来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在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具体实施计划,最终达到既定目标。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充当辅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可以通过邀请职业规划方面的专家进行定期讲座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生涯规划框架,还可以邀请已经毕业的学长回到学校,并建立经常性的经验交流和信息沟通平台。

三、医药类大学专职辅导员的核心能力要求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医学院专职辅导员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至少还要在辅助学生专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根据辅导员岗位的特点及其岗位职责,我们可以梳理出胜任此岗位所需的几个核心职业能力。

所谓的核心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上,具体层面上的能力包括思想政治水平、教学管理能力、心理咨询技能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技能。作为医药类高校的专职辅导员,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一个清晰正确的理解,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对所在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以此为根据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规划和时间管理计划。再次,辅导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掌握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应用技能,这样才能胜任“学生心理辅导”的职位要求。最后,辅导员还应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要对相关专业的就业现状和前景保持清醒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从抽象层面来看,专职辅导员作为大学校园里和学生接触最为广泛和紧密的一个岗位,其工作中既有行政管理的成分,又有教育教学的成分,其绩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和校园和谐气氛。这就给专职辅导员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应该具备细致敏锐的认知技能、亲和友善的性格特征,具备耐心、严谨、宜人的心理品质,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林银焕.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互动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6).

[2]张锅红.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及队伍建设[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杨继平,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4]陈立永.专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4).

推荐访问:辅导员 工作计划 学院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五篇】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精选5篇) 学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