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五篇】【完整版】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3 18:05:06 工作要点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一、关于守信企业、警示企业、失信企业、严重失信企业指标的设置问题第一,企业信用指标的设置应使于基层理解和操作。众所周知,信用监管指标的设置是确定企业守信、警示、失信和严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五篇】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关于守信企业、警示企业、失信企业、严重失信企业指标的设置问题

第一,企业信用指标的设置应使于基层理解和操作。众所周知,信用监管指标的设置是确定企业守信、警示、失信和严重失信的前提条件,是能否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的关键。国家总局在《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中对监管指标和分类标准作了明确的阐述,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中第一部分“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与第二部分“企业信用分类标准”在项目设置上联系还不够紧密,有些脱节,既设“指标项”又设“标准项”,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同时,具体项目也过于原则。如市场准入指标中的“年检申报材料”、经营行为指标中的“对外投资情况及广告行为”等表述不便于基层理解和运用,另外,“参考指标”在分类中的参考程度也难以把握,因此,可以考虑把一、二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合并。在表述上,通过简捷易懂的格式化语言,将法规中有关市场准入、经营、退出的必要条款予以提炼和概括,统一并入企业信用分类标准中,易于基层理解和掌握,同时为编制计算机分类监管软件提供便利。

第二,企业信用指标设置应坚持以工商职能监管到位为目的。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使守信企业得到激励,失信企业受到警示、惩戒或淘汰。因此,企业信用分类指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和研究监管指标涵盖的自身行政职能,对市场主体的评价主要看它的守法程度,避免把企业的全部经营信用状况作为信用指标设置的条件,如果把企业的经营效益及风险程度等也作为信用指标设置的内容,就超出了工商职能范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工商部门对企业实行信用评价,目的是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它与企业间的信誉评价以及社会公共评价是有区别的,行政评价是法律范畴,其他评价则属于经济和道德范畴。信用指标设置无限制的扩大化,就容易在企业分类监管中发生行政职能嬗变,由搞行政评比到干扰企业经营,限制企业自由发展。

第三,企业信用指标设置应增加企业负责人的信誉状况。人格信誉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作为一个企业而言,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信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信用状况,而且还会给整个社会的信用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设置企业信用指标时,要从长远考虑,借鉴发达国家建立个人信誉中心、设立个人社会安全号的做法,增加对企业信用行为起重要作用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经理乃至股东的信用记录,在对企业征信的同时,将其个人信用行为和在经济活动中的历史信用状况,如投资企业、纳税、守法、消费信用等一并作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参考指标,使信用指标设置更加完善。

第四,企业信用指标设置中守信企业分类应进一步细化。守信企业的基本条件是诚信准入、诚信经营、诚信退出,且在整个过程中无违章违法行为,这一基本要求在市场运行中,绝大部分企业均能做到,如果将占相当比例的企业都列入激励机制行列,势必削弱诚信度高的企业的积极性,使分类监管失去意义。以我分局辖区企业为例,如果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划分,具备法人资格、年内无违法记录并通过年度检验的企业将占到全局企业总数的94.2%,这些企业均符合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中明确的守信标准,对辖区如此庞大数量的A级企业均实行激励机制,享受年检免审、免于日常巡查、开辟“绿色通道”等待遇,就违背了建立激励机制的初衷。因此,对A级企业分类标准进一步细化,更加符合当前工商监管实际。我们在监管实践中,将A级进一步扩展为AAA、AA、A三个档次,并重点对AAA、AA企业实施激励措,给予重点扶持,体现了一般与重点的区别,比较客观一些。

、关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指标的量化标准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指标的量化标准,是在企业信用指标设置后,对指标中的具体项目按照一定方式进行量化,形成企业的分类等级。由于企业信用行为的多样性,用一种量化方式无法对其涉及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量化。因此,我们认为,应采取不同的量化方式,制定相应的量化标准,对不同的信用行为进行量化,如罚则量化、分级量化、据实量化等。

1.罚则量化。是针对企业有失信行为,受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应罚则处罚的一种量化方式。实施罚则量化,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执法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进行分类,归纳出适用于警示、失信和严重失信的相关罚则,形成企业的不同信用等级。去年,我们沈河分局对142部现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罚则进行了分类整合,依据罚则规定的违章违法性质和程度,对警示行为、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进行了量化,确定了轻微违法行为(B级)17条,一般违法行为(C级)905条和严重违法行为(D级)721条,共计1643条,作为企业分类监管指标的量化标准,划定企业信用等级。

2.分级量化。是针对企业获得不同级别的荣誉称号或资质等级采取的量化方式。如重守企业分为部级、省级、市级乃至区级几个档次,商标的知名程度、ABC级广告资质等级等,均可按照分级量化的方式实现信用分类。

3.据实量化。是针对企业违反相关行政法规中的行为规范或道德规范,又没有相应的行政处罚条款对其实施行政处罚而采取的一种量化方式。如企业未按《公司法》的有关条款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未按程序进行选举而产生的董事会、监事会等行为。

4.累计量化。是指对企业受到多次消费投诉、行政告诫及行政处罚采取的累计叠加的量化方式。

上述四种量化方式,是我分局在企业信用分类中的一些初步探索和尝试,还很不全面,很不完善,还不是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指标的全部,如量化方式之间的系数关系、违法失信行为的界定等,还有待于采用先进可行的评价方法、聘请专家调研、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精确计算,在监管实践中进一步论证,以达到科学分类的目的。

三、建立企业信用分类监管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除指标设置、量化标准、分类方式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外,还要在组织领导、监管模式和措施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现代监管理念。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客观需要,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然要求,同时,又是与传统市场管理理念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为此,必须引导和教育全体监管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对信用分类监管的思想认识,认清对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会干不会干的事,而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走出传统监管模式,树立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现代监管理念,已成为全体工商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把学习信用监管新知识、研究分类量化新方法、掌握分类监管新本领作为做好工商工作的必修课,为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打下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

2.搞好人员培训,提高依法监管水平。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作为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监管模式,它的每一条量化指标和监管标准,都与相关法律法规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要求监管人员严格按照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分类,严格按照激励、警示、惩戒、淘汰四个机制的不同要求实施监管,变突击式监管为长效式监管,变被动式监管为主动式监管。因此,各级工商部门都要有培育大批信用分类监管骨干的紧迫感,把依法行政作为对监管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网上培训、法规集训、以会代训等不同形式,指导和组织全体工商干部系统地学习工商法律法规,学习信用分类监管的先进经验,努力掌握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监管队伍良好的执法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顺利实施。

3.抓好基础建设,保障分类监管落实。一是研制一套企业信用分类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解决信用分类监管的瓶颈问题。相关部门要对各地已经开发的各类信用监管软件予以整合、优化,扭转信用分类软件多头开发,层次低、浪费大现状,形成适合工商部门信用监管实际、便于管理人员操作的软件系统;二是出台一套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办法,解决信用分类监管有章可循的问题。要对实施《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加强调研,搞好论证,尽快出台《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办法》,并抓好试点,为全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提供依据;三是形成一套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制度体系,保障分类监管的有效实施。坚持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如《信用监管系统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监管档案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监管员行为规则》等,保障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落到实处。

4.加强横向沟通,确保信用信息完整。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细胞,在经营中以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基本前提,其活动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远远超出工商部门的视野。要准确掌握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信用状况,并根据信用状况实现对企业的长效监管,就必须加强工商部门与其他监管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沟通,通过网络互动、联席会议、经济形势专题分析等形式,把辖区企业的各种不同信用信息进行征集、分析与整合,确保信用分类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电子信息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它们为我们提高了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在各个年龄层都刮起了一阵狂风。那么什么是电子信息呢?电子信息就是电子产品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提供的便捷服务。它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各个领域并得到众人的喜爱。电子信息在信息的存储、传播和应用方面已经打破长期以来纸质载体存储和传播信息的一统天下,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基础上企业也广泛的使用电子信息,在企业的发展和人员的安排上得到良好的效益。企业主要是应用电子管理提高企业的效能。高的效能带来高的收益。同时我们应该把电子信息作为管理的企业发展的一个核心的力量。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的深化电子信息在企业的能效,加上科学的管理制度,使之更好的发展。

电子信息是整个电子工程的核心支架,在计算机、医学、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相当优秀。现今电子信息的产业作为发展的主力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目前太多数的企业将电子信息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巨资改变公司现有的企业网络环境,将电子信息运用到切合企业实际的领域中。更好的发展公司,创造更高的收益。

我们知道电子信息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趋于产业化的新时尚,现在我们以企业为例简单的探讨电子信息在企业中的使用。不管是在怎样的企业,电子信息化这个词都是不陌生的。下面我们用这个公司来说电子信息在企业的重要性,山西某煤矿公司在近来建立了具有特色的计算机网络,先后投入高资金,建成了性能卓越的、技术一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采用自主铺设的光缆、网线或租用电信虚拟专线等多种方法,将公司所属各个单位、部门的2级信息中心介入到公司的网络中心。形成一个内部的网络体系。在整个的过程中使公司的信息在各个部门流传,使工作更好的开展。节省了不必要的劳动力。在安全等方面电子信息这个帮手都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勘察出井下温度等多种数据的变化。更好的保证了工人的安全。能够实现井下和井上的通话,让工作更好的开展,及时指挥创造公司的高收入。这只是电子信息在企业中运用并获得收益的一个小小的例子。

二、效能监察及应用

效能监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部门通过监察对象履行的职责、依法行政及其效率、效果的的监督检查,以达到促使监督对象增强工作的责任心,改进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加企业的收益,加强勤政建设目的的活动。

效能监察是一个企业的加强管理发展经济的需要。实施效能监察,可以避免“上有对策下有对策”工作不负责、有法不依等问题的发生。能够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规范企业的管理,规范个人在企业中的职责,调动个人及部门的积极性。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铺垫。

效能监察的作用是什么?效能监察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就是高层次的监督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管理涉及的地方,效能监察就应该延伸到哪里。效能监察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正直之风的建设,抓住不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是企业的发展和赢利达到一个最大的额度,不管在工作进度还是工作质量、资金使用上都进行监察。对完成目标任务、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直接的作用。在实施效能监察的时候我们需要抓住以下的几个重点,把握住好的立足点,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和抓住关键点切实的做好监察的工作。监察会实现企业的两个效益,一个是自律效益,另一个是开展效应。我们应通过监察对企业的员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使他们自身约束自身的行为,在良好的环境下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利益。那么开展效益就是各个部门在某些意义上是互通的相互了解彼此扶持使企业的赢利在最大化的扩张。效能监察还能促进一个企业的和谐发展。促使各部门的良性竞争。促使员工个人的数质的提高。

既然我们了解到效能监察的重要性,那么如果将效能监察和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我们企业就不必成立一个专业的小组对这些琐碎之事进行不必要的人力及物力财力的花费。首先我们应该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使我们的办公环境成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使这个企业在一个主机的掌控下,是各个2级部门的分机在一个主机的掌控下,使各个分机的资源共享,主机控制这些的整个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恶意竞争的发生。对财务等系统的管理实施财务明亮化,即在2级以上的办公室管理电脑开通财务查询系统,使用密码访问,是各个领导层对财务的应用系统。针对各个员工我们实行上下班打卡的制度,此系统需要与电脑操作联系,对各个员工实施指纹卡的服务记录员工的出勤率。在各个2级及以上部门实施电脑签到系统,达到整个系统在整个公司的统一。

将电子信息应用在检查管理中,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电子信息在检查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的人员投入,创造更高的效益。2)能提高检查管理的可靠性,达到一个规范个人和约束个人的目的。3)提高效能检查在公司的权威性,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发生。4)在各个部门实现的信息互通,减小了因为各个部门缺少沟通而造成的争执以及给企业的带来的损失。5)是各领导更好的了解公司的企业的动态。第六,在财务支出和收入方面使所有的账目一目了然。这样的电子信息产业化在各企业的效能监察应用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这个是一次性的投入,企业终身的受益。

三、总结

在这个信息产业化的时代,电子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是大展身手。小到人们的生活起居,大到国家的科技发展都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身影。现今,我们在各个管理和监察系统也在构建电子信息的网络。这样就节约了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方便的开支。提高了企业中个人约束的能力,加强了企业廉政的管理。促进了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保证的企业良好有序的发展,避免员工因不必要的因数争执。电子信息在效能监察中的应用就起到一个公平、公正、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作用。在整个监察管理的系统中提高了监察管理的力度。在整个效能监察中,现代的电子信息的应用在效能监察中起到了提高效能监察的作用,使整个企业充满生机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树成.效能监察见效能[J].中国石油化,第20期:64-65.

[2]连福伦.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提高效能监察实效[J].中国煤炭,第34卷,12期,2008.12:31-32.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行监测 信息技术 平台

中图分类号:X322;
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96-01

1 引言

“谁污染、谁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企业对自身开展环境监测是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与治理成效的重要手段,同时将监测信息向社会公开,是向社会与公众证明其环境污染排放与治理的合规性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和环保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环保部组织编制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确保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我国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和规范了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行为,有力推动了企业自行监测工作的开展。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是一项众望所归、承前启后的工作,它既是污染源监测工作的有力拓展,又是企业主动全面投入污染源监测工作的全新起点,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污染源监测的管理工作的重大转变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新思路。

对于企业的自行监测信息,部分企业因缺乏公共平台,无法公开,部分企业通过企业自身平台、企业宣传栏等方式予以公布,信息公开过于分散,公开力度有限,且企业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这都不利于公众获取有效全面的监测信息。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实现公众对企业的监督作用,需建立统一公开的信息公布平台,解决企业信息公开渠道不畅、信息不全等问题。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可集中公开自行监测信息,加强对企业自行监测的监管,便于公众获取信息进行监督,确保企业自行监测工作开展全面规范、实事求是,信息公开完善及时、准确不虚,特别是利用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加强对企业自行监测数据的检验与考核。

2 系统部署与建设思路

2.1 总体部署

一是建立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渠道,满足国家相关要求。建立省级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为国控重点企业建立自行监测信息公开渠道,规范了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的行为及方式,督促企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从而推进和落实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满足《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等文件的有关要求。

二是统计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公开情况,辅助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为环境管理增加一种有效的信息获取手段,进一步摸清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现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满足对企业的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定期考核的要求。

三是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平台为公众建立获取环境监测信息的渠道,使得公众可以直接参与到污染监督等环保过程中来,加强公众对企业污染的监管,推进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全面、客观、及时公开,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将排污企业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引导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

四是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与共享。平台利用公开服务平台支持与数据资源中心实现对接功能,从而实现企业基本信息、自行监测数据等信息的统一管理与共享。

2.2 建设思路

省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平台主要面向三类用户。一是针对环境管理部门。将平台与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相结合,为网站绩效评估加分,将《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评价情况作为对各地环境监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针对企业。平台可为重点监控企业用户提供自行监测方案设置功能,并根据方案中的内容自动生成应报监测数据记录,企业可快速完成数据的录入、审核和,减少企业重复劳动。三是针对公众。平台结合GIS进行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公布,便于公众直观获得周边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

3 系统总体框架

平台系统主要由公众服务平台、企业填报平台和环保部门管理平台组成,针对公众、企业和环保部门三类不同角色用户分别提供企业自行监测信息的查询、和考核功能,为公众直接参与进行污染监督提供了服务平台,为重点企业建立自行监测信息公开渠道,为环保部门规范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的行为及方式,督促企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提供了管理考核手段,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从而推进和落实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律,加强污染物防治,减少污染排放。(图1)

4 系统功能设计

平台主要的子系统包括:面向公众用户的基于GIS的数据查询平台、面向企业用户的自行监测信息填报平台、面向环保部门的企业信息公开统计管理平台。

4.1 数据平台

基于GIS的平台主要为公众提供查询和浏览功能,推动公众参与监督企业污染物排放,主要功能包括:

基于GIS数据展现。系统在GIS地图上实现对重点监控企业的自行监测信息的快速、方便的查看。支持按条件、污染源、类型和区域等多种查询方式。

监测信息统计查询。为公众提供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定位功能,查询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监测方案、监测结果(包括废水、废气、环境质量和噪声)、未开展自行监测原因、信息公开率、未公开企业等。查询功能可为公众提供关键词查询、按行业、按地区等类型的查询服务。

4.2 企业填报平台

企业填报平台为企业公开自行监测信息提供信息填报、审核、查询、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自行监测信息录入、审核、。为企业提供自行监测信息录入与功能,按要求录入企业基本信息、自行监测结果、监测方案、监测结果等信息,并由企业对自身的监测信息进行审核后按要求自行监测方案、自行监测结果、未开展自行监测的原因、自行监测年度报告等信息。

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实现对企业上报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查询,可方便企业使用自行监测数据,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计算污染物排放量,在每月初的7个工作日内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上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4.3 信息统计管理平台

信息统计管理平台为环保部门提供管理企业基本信息的平台,主要功能如下:

企业用户管理。企业用户管理实现对平台企业用户的基本信息等内容的管理。

标准企业信息库、代码库建设。为平台建立标准企业信息库、代码库,为数据的管理、、查询、展示提供统一的信息代码支撑。

监测数据查询。历史数据查询可提供各类监测数据的查询功能,通过输入查询项目即可查询对应的历史数据。

信息公布情况统计。信息公布情况统计提供区域公开情况统计、行业公开情况统计、企业公开情况统计和超标情况统计功能。

报告的自动生成。可为环保部门提供定期的统计报告,实现周报、月报、季报、年报或选定期间的分地域、行业的综合性报告自动生成功能,报告模板可编辑。

5 结语

省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平台所有功能和模块全部基于产品化通用软件的理念进行设计和开发,作为柔门户的应用支撑平台扩展,可以为应用提供统一规范的二次开发环境和功能服务支持。通过平台的建立,实现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的公开与公众查询、企业信息填报及环保部门管理等功能,以此加强对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的监督,督促企业自觉履行责任与义务,保证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及时、有效的公开,提升了信息化服务的水平和效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 罗毅.推进企业自行监测加强监测信息公开[J].环境保护,2013.17:13-15

[2] 陈斌.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设计[J].环境保护,2013.17:16-18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需求导向,以自主创新的精神搭建系统框架

在基层工商所的日常监管工作中,使用最多的是新业务系统的综合监管业务模块。为更好地操作应用,解决监管重点不突出、目的不明确、效率不高和不到位等问题,江海分局结合实际工作,以新业务系统为依托,做出了率先在全市工商系统自主开发企业分类监管软件系统,实施企业分类监管的重大决策。

为了避免分类监管软件系统与业务脱节,该局成立计算机技术人员、各股(所)业务骨干共同参与的工作组,具体负责软件需求和标准的制定,软件开发、修改、试点、推广,工作流程的规范及说明解释工作。工作组在综合监管业务模块的基础上,新开发了重点行业企业分类监管软件系统、企业信用分级监管软件系统、企业综合预警监管软件系统、企业片区监管软件系统和征收规费监管软件系统,把这六大系统紧密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统一、互动的有机整体,为监管、办案、巡查、登记和市场管理等各业务线口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提供一个互相关联、资源共享、简便快捷、实时监控和人性化的综合网络信息平台,并以这个平台为支撑,建立企业分类监管机制。与以往的监管模式相比,实现了“四化四转变”:一是各项业务关联化,实现从单项职能监管向综合职能监管转变。由于这六大软件系统纵向和横向的数据相互关联、相互流动,使各业务股之间、业务股与工商所之间,可以提取相关信息资料,从而对市场主体的登记、监管、缴费、预警及信用等各项工商业务信息有全面的掌握,促进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综合监管。二是市场监管人性化,实现从人工监管向人机互动监管转变。按照权限设置要求,轻点鼠标,在分局局域网内操作任何一台计算机,都能按所别、片区、路线、监管类别和等级、企业状态(开业、停业、己注销、吊销)、行业分类或任何一户企业,实时详细查询前置审批,应收、已收、欠费,年检验照,市场巡查、预警监管及企业信用等情况,以及由计算机自动提示、警示未年检验照、欠费、整改通知的落实、前置审批和营业执照是否过期等大量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大大地减少人工查询、统计和处理信息所耗费的时间,成倍提高工商所对各项监管信息的分析、处理效率。三是巡查任务预警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巡查向计算机自动提示巡查任务转变。工商所人员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开机受命,巡哪里、查什么、采用什么样的巡查方式,需要监管和提示的事项清晰明确。四是监管执法廉洁化,实现从事后监督向网络实时监督转变。通过计算机对办照、办案、收费和巡查等监管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透明、规范和程序式管理。如征收规费工作,该局将“定费、欠费、监管”三个环节纳入计算机程序化管理,使机关和工商所通过网络实时监督不同所别、片区以至每户的定费、欠费和收费情况,既有效减少了收费的随意性,也加大了对片管员的约束力及增强其责任心,促进廉洁征收。

二、把握重点,用分类的方法力促监管职能到位

江海分局以企业分类监管软件系统为支撑,把国家总局、省局关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监管的工作部署,以及工商所日常监管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对企业实施分类、分级、分区域和综合预警监管,克服了以往监管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监管的前瞻性、计划性和有效性。

(一)以行业风险程度为依据,实施企业分类监管。该局把经营范围涉及人体健康、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生产经营企业,按风险程度的高低,划分为A、B、C、D共四个类别(其中D类主要指不涉及前置审批企业),并根据企业类别,科学配置监管力量,采取不同检查频率、回访抽查等方式,着重加强对前3类企业监管。如对A类企业,每个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
对B类企业,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
对C类企业,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
对D类企业,不设巡查周期,结合专项整治加强日常监管。

(二)以信用信息为依据,实施企业信用分级监管该局紧贴工商所的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录入企业信用信息,分别形成企业守信和失信电子档案各一套。在此基础上,系统根据守信和失信行为的轻重(种类)自动生成企业信用的A、B、C、D共四个监管等级,并根据信用等级实行不同的监管办法。如对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计算机自动生成为A级,不设巡查周期,如有失信行为的,计算机则根据失信行为轻重自动将企业由A级降为B级、C级或D级。系统的企业信用等级还具备自动恢复功能,如企业因失信被降级的,计算机会对其实施一年的自动锁定,锁定期间,工商部门对其实施重点监管,企业信用级别只降不升;
锁定期满、未发生新违法行为的,计算机可将企业自动恢复为A级。

(三)以警示信息为依据,实施日常监管任务综合预警管理 为方便工商所的日常监管工作,系统自动将欠费、前置审批和落实投诉举报回复等监管任务,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程度发出绿、红、黄、黑4种颜色的预警提示,工商所根据预警信息的不同颜色,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促其依法规范经营。如企业欠费当月,计算机自动提示黑色,片管员电话通知欠费户及时缴费:欠费1―2个月的,提示信息转为绿色,上门催收;
欠费2个月以上的,提示信息转为红色,发出限期缴费通知书,重点跟踪监管。预警企业按工商部门要求缴清欠费后,计算机自动取消预警状态。又如,前置审批到期前1个月的,计算机自动提示,片管员电话通知当事人完善相关登记手续:过期3个月的,计算机自动提示黄色,电话通知当事人;
过期3--6个月的,提示信息转为红色,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当事人变更经营范围;
过期6个月以上的,计算机自动提示黑色,上门责令其变更经营范围或办理注销登记。企业在限期内提交前置审批资料符合规定的,工作人员自提交资料之日起2天内录入相关数据,计算机自动取消预警状态。

(四)以分片区、分路线为依据,实施区域责任监管 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各工商所根据辖区特点划分若干监管片区,将片区的监管责任和监管任务通过计算机自动提示功能,具体落实到巡查组的每一个片管员,并根据片管员的要求,将每个片区划分若干巡查线路,片管员按照片区、线路的监管任务,把网上实时监管和实地巡查有机结合起来,日常各自监管,查处案件则联合行动,建立了分散监管、集中办案的基层巡查办案新模式。

目前,该局已将辖区登记在册的7229户企业的数据信息纳入分类监管之中,并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加强对其中2335户重点行业企业、预警企业的监管,减轻了执法人员市场巡查、监管的工作量,使工商所能有更多精力、更多时间加强对重点工作的拓展和规范。

三、搞好保障,用务实的态度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一)提高操作应用能力:信息软件系统再先进,也要人来使用,个人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系统运用的成败。该局在系统建成后,把操作应用水平纳入“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评比”活动,作为考核业务员履岗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专题学习、一帮一等方式,确保相关业务员人人过关,个个懂操作、会应用,并着力提高归集和掌握信息能力,提高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发掘能力,提高对信息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工商所监管水平上高层次。

(二)夯实基础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数据信息是系统运行的先决条件。该局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实地查看再与电脑记录核对的办法,按照“谁经办,谁录入”的原则,要求相关股(所)及时、全面、准确地,把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年检、收费和行政处罚等基本信息和日常监管过程中获得的各种动态信息录入各自的业务信息数据库,然后由分局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监控,确保电脑数据和监管实情相一致。通过整合、深加工处理数据信息,为监督、管理、决策提供高价值、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用分类;
监管模式;
出口竹木草制品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竹木草制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以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为例,该区现有出口竹木草制品注册企业近140余家。2016年,深圳龙岗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出口竹木草制品2.4万批,货值6.65亿美元。出口目的地主要为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一、“质量信用分类监管”监管模式

为了提高出口竹木草制品质量安全水平,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分类管理的通知》,规范了出口竹木草制品的检验监管工作。“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是以建立质量诚信体系为基础,以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为核心,依据企业信用等级和产品风险实施分类管理措施的分类监管制度。龙岗检验检疫局依据龙岗辖区出口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和产品风险将其分为1、2、3三类企业,并按分类等级确定企业日常监管查验比例和出口产品的合格放行模式。目前,龙岗局对一类企业实施信用放行,其报检产品采用合格假定、即报即放;
二类及以下企业,以“合格评定、验证监管”方式为主,以“抽样检验、检测放行”为辅。

二、传统出口竹木草制品监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传统出口竹木草制品监管模式为检验检疫部门对企业定期进行下厂监管,对企业质量体系运作有效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企业环境卫生、产品溯源管理等进行检查,督促企业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生产加工。该模式出口的竹木草制品需定期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监督,符合输往国家或地区及我国相关检验检疫要求后方可出口。

2.传统出口竹木草制品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1)加重了企业负担。传统出口竹木草制品企业监管模式主要是企业备足货物等待查验,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合格报告。尽管该监管模式能有效地保障出口竹木草制品安全,但是产品需要经历报检、下厂查验等流程,整个检验周期较长,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2)监管重点不突出。随着我国出口贸易增多,检验检疫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业务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就是检验检疫一线工作人员不足,造成监管力量、资源的平摊和分散,无法对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进行有对性的监控。

(3)企业质量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到位”

传统出口竹木草制品质量监管模式以“违法推定”为基础,侧重统管细查,直接介入企业的微观管理,面面俱到地对企业实施监管。这样的监管模式从客观上束缚企业手脚,制约企业质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质量信用分类监管”优势

1.监管更科学、有效

龙岗局将信用等级作为出口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分类监管基础,根据产品风险,确定企业分类等级,并将每个企业分类信息植入检验检疫ECIQ系统,实现菜单式的管理,集中力量监管重点对象,提高了检验检疫工作效率。通过采用“合格假定”原则下管理方式,把80%的精力花在20%的信用等级低、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能力弱的企业身上,即节约了监管资源,又减轻了企业负担,实现“管的好、放的快”的预期目标。

2.促进出口贸易便利化

通过部门间通力合作,优化工作流程再造,龙岗局实现出口竹木草制品证单全程电子化,对一类企业自动分单、自动结果登记、自动通关单电子信息发送,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了企业,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促进了贸易便利化。目前,龙岗辖区的出口竹木草制品,40%实现快速核放、即报即放。

3.有助于发挥企业质量责任主体作用

《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的模式,就是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将管理角色定位为质量信用的倡导者,推动出口企业树立诚信意识,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企业质量责任主体作用,实现中国“质量强国梦”。

四、结语

通过一年多运行,“质量信用分类监管”监管模式的优势逐渐显现,但还需要生产企业的积极参与,发挥企业质量责任主体作用,才能不折不扣的发挥作用。同时,检验检疫部门在实际监管过程中,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监管方案,确保该监管模式能够有效地实施和运转。

推荐访问:企业信用 工作要点 监管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五篇】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精选5篇) 企业信用监管的意义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