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疫情防控 > 新冠疫情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3篇

新冠疫情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3篇

时间:2022-11-13 15:20:04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新冠疫情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3篇新冠疫情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  莹  来源:《大经贸》2020年第4期  杨  莹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614000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3篇,供大家参考。

新冠疫情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3篇

篇一:新冠疫情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

  莹

  来源:《大经贸》2020年第4期

  杨

  莹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6140000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税源和税收带来了巨大挑战,税收作为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税源和税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税源造成的负面效应和疫情期间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税收收入、税收结构和税收征管都造成了冲击。为了更好的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强的财税保障必不可少,因此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应对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经济税源

  税收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GDP季度核算首次出现负增长。分产业看,三大产业增加速度也均有所下降,第二产业降幅最大。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额下降增速大于进口额下降增速。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明显一季度经济下行较深,但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了经济大局的整体稳定。受疫情影响我国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下降,三大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但这是短期可控的。目前我国疫情得到整体控制国内已经有序恢复生产,但国外疫情还在不断扩散,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经济学家们预测如果第二季度世界疫情能够控制住,三、四季度经济仍有反弹希望。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重点行业地区的影响

  分行业看,重点行业中除了金融业的增速是同比上涨6%,其他行业都是负增长;作为主体税收来源的工业同比下降8.5%;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同比下降了17.8%,其次是建筑业、工业、房地产业。需要注意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存在正负两个效应,餐饮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已有数据显示餐饮、交通行业一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下降了35.3%和14%;但是医药医疗、电商经济、在线游戏等行业受到正面效应,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文化新业态增长15.5%。受益行业的正面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负面效应,但疫情对这些行业的整体影响是负效应。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的加快推进,大部分行业指标已有明显恢复,经济整体形势呈现积极向好的变化。

  湖北省作为疫情重灾区为这次防疫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一季度数据显示湖北省是全国省市中GDP降幅最大的,同比下降39.2%。湖北省是我国中部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前,此次受疫情影响严重,对全国经济的增幅也有下拉作用。虽然疫情对湖北的经济、产业、消费、就业等都有冲击,但这只是短期的,总体可以控制。3月开始湖北各市陆续开始推进复工复产,经济也在逐步恢复,经济长期向好形势依旧。

  (三)新冠肺炎疫情对微观个体的影响

  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9%;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下降3.9%,;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12.5%;城镇失业率为3.66%,但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较大影响,就业压力上升。疫情期间虽然食品价格略有上涨,居民收入有小幅度降幅,但在政府管控下物资供应充足,基本民生得到保障,维持了总体稳定;在疫情冲击下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但就业市场紧缩导致失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市场复苏,企业用工需求上升,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促进就业,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相信二季度就业形势会有所缓解。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分析

  (一)中国税收结构分析

  1.中国产业税收结构状况

  分析2008-2019年的《税务年鉴》中三大产业税收收入数据,发现从2007年至今,三大产业的税收收入不断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税收收入规模远超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从2012年开始第三产业税收收入规模超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此后第三产业税收占比呈不断上升趋势,其税收收入为三大产业中贡献最大。下面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行业税收结构,为后面深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做好铺垫。

  2.中国税收行业结构分析

  根据《税务年鉴》的统计,我国税收收入主要受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影响。制造业税收贡献最大,虽然最近十年总体趋势有所下降,但2018年税收占比32.22%,在所有行业中优势明显;其次是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2018年税收占比为14.40%和13.99%。这些重点行业在此次疫情中不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但是也不同程度遭受了负面影响,对税收收入有所冲击。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此次疫情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是全面的,各项税收收入都遭受冲击。我国税收收入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构成,但这两个产业在这次疫情中都受到影响。构成税收收入的重点行业中,除金融业外其他行业受疫情影响产值也都不同程度有所下降;其中工业是构成我国税收收入最重要的行业,其对税收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33%左右,但一季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38.9%,制造业税基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是可见的。除工厂停工停产对第二产业造成负面效应外,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虽然旅游业不在构成税收收入的重点行业中,但它具有乘数效应可以拉动交通、餐饮等行业发展,刺激消费促进就业,是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学者研究发现GDP每增加100亿元,税收收入会相应增加2.61亿元,假设没有疫情一季度GDP在6%左右,实际GDP是-6.8%,则经济损失相当于3万亿元,反过来推测,粗略估计受经济影响导致税收收入减少783亿元左右。

  一季度我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6.4%;一方面有经济税源受到冲击的间接因素,另一方面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直接导致税收的减少。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可以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稳定经济,虽然对税务部门的税收收入来说都是直接减少项,增加了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压力,但也为以后培育财源打好了基础。

  (三)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结构的影响

  我国是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税收体制,受疫情影响主体税种减收明显。疫情使生产生活消费都受到限制,因此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等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且已出台的

  相关税收优惠措施也主要集中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税种。已有数据显示增值税同比下降23.6%,是主体税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主要税种中除印花税外,其他税种都受到负面作用;作为地方财政重要收入的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也有较大幅度的减收。当前我国税收种类较多间接税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可以通过进一步调整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重来优化税收结构,适度减轻间接税税负改为直接说转移税源,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使我国税收收入更加稳定合理。

  (四)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征收的影响

  受疫情停工影响,疫情过后生产经营会有一个短暂的恢复期,疫情期间降低的税收收入会有一个较大缺口;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减免措施,会导致又一个税收收入缺口。各行各业完全恢复生产经营活动还有一个过程,给税务部门组织税收征收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税务部门今年的税收征收压力较大。因此税务部门应做好纳税服务工作,为受疫情影响的纳税人提供相应帮助来减少税收征收的阻力;还需做好税收收入分析,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税源监察工作,拿出切实可行的税收管理手段,这些对税务部门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影响税收的比较分析

  (一)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的比较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既呈现出与“非典”疫情相似的特征,也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差异。它们的差异主要有:

  1.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性更强,对经济影响更大

  同2003年“非典”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性更强,并且受春节这个特殊时点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和企业复工带来的困难更大。2003年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第二季度,GDP增速为9.1%,同第一季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分别下降1.1%、1.9%和7.4%。对比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大于“非典”。但是有之前应对“非典”的经验,政府采取措施更为有效及时,截至目前新冠肺炎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其在国内持续时间更短。

  2.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疫情对产业结构冲击更大

  2003年中国经济呈周期性、趋势性上升,劳动力充足拥有人口红利,且有充足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2003年经济处于上升周期,“非典”并不能阻拦经济发展的趋势。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所以处在增速换挡的阶段,经济增速在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让我国人口红利优势变小。

  此外,2003年三大产业占比分别为:第一产业12.4%、第二产业45.6%、第三产业42.0%。同2003年相比,目前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春节放大了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冲击,所以此次疫情对GDP的影响才更大。

  3.外部环境更差,国际背景不同

  2003年中国刚加入WTO不久,中国还处于全球市场的红利期,中美关系温和,国际贸易活动发展良好。而此次疫情发生期间,逆全球化势力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存在。“非典”并没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新冠肺炎被列入突发事件,对中国的进出口、投资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中国疫情已经控制住了,但欧洲、美国等国家疫情加重,对我国外贸造成了较严重的冲击。

  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将带来一定挑战。虽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大于“非典”时期,但由于处置迅速现在大部分企业行业都开始了正常运作,所以经济不至于出现断崖式下降。针对国外疫情蔓延,我们要做好形式更严峻持续时间更长的准备,具体还要观察国外发展趋势。

  (二)“非典”的经验借鉴

  “非典”时期,我国主要通过财政减免、补助补贴和国债支持三种类型财政政策来抗击非典。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减免了部分政府性基金;对北京的个体工商户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对防治“非典”的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新冠肺炎期间借鉴了“非典”的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扩大了税收优惠的范围。长远来看,更需要借鉴参考的是非典后期通过扩大投资与出口、适度增加进口、加大刺激消费力度等措施来发展恢复经济、稳定就业和组织税收征收。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2020年一季度相关经济指标、税收收入,得出结论:2020年一季度经济受疫情影响明显,短期内受到冲击,但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受经济税源和税收优惠政策影响我国税收收入减收明显,财政赤字将大幅上升,2020年税收征收压力较大。由于时代背景等差异,新冠肺炎疫情受到经济冲击比“非典”严重,因此我们在借鉴“非典”经验的基础上,更应该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稳经济、稳民生、稳消费,只有经济活了,才能带来税源,保证税收,稳定财政。具体的措施建议如下:

  (一)促进经济发展,培植税源

  目前我国疫情已得到整体控制,恢复经济刻不容缓,要研究疫情后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把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首先是政府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社会投资,完善我国的基础设施提升我国竞争力,还可以带动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对疫情冲击较严重的特定家庭进行现金转移支付、政策性就业等定向支持,来稳定低收入群体推动消费。在疫情初期,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税收政策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助推经济发展;在疫情的后期,国家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外贸、小微企业、电影行业等特殊对象进行精准的政策扶持;运用财税优惠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例如可以减免车辆购置税来引导汽车消费,为税收收入培育稳定税源。

  (二)税务部门应发挥税收数据分析优势,做好税收征收工作

  疫情期间,经济税源受到冲击使税收收入也受到影响,面对财政增支减收的现实情况,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利用已开发的税收大数据应用平台,精准化、精细化抽取疫情期相关指标数据,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通过税收大数据的分析,了解经济运行趋势,利于税务局对税收损失、剩下季度税收走势有较清晰的认知,方便税务局制定税收征收计划;还可以客观反映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细致梳理上、下游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为帮助企业提出切实的措施建议。最重要的是从税务局可以借助大数据从源头上防治税收流失,加强税收征管,改善纳税服务,堵塞各种漏洞,在不阻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税收应收尽收。从加强征管中寻求税收的超预算增长,使税收的减收因素在税收的增长中得以尽可能冲减,为财政资金做好保障。

  (三)深化财税改革,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近年来倡导的减税降费措施,无形中加大了地方财力紧张状况,许多地方财政早已捉襟见肘,承担抗疫的地方财力保障状况不容乐观。当前现行税收结构中收入占比较大的增值税、企

  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都是共享税种,而应对疫情的税收优惠都将集中在这几大税种上。实施税收减免而同步造成的地方财政短收,目前地方财力是难以承受的。应当研究制定相关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改革方案,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使其法制化、规范化。此外还要优化减税降费方式,将当前主要针对增值税的减税格局转为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提升企业获得感。疫情之后,税务局还应当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制定相应应急处理预案来抑制经济波动,保障财政资金。

  (四)特殊疫区(湖北)特殊政策激励,统筹全国发展

  湖北地区作为疫情重灾区,是经济税收受到最大影响的地区,因此要考虑对湖北地区实施特别激励政策,推动湖北经济发展。针对湖北实施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可以借鉴“非典”时期、汶川地震救灾重建的政策经验,推出有关针对湖北疫情的特别税收扶持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高税收优惠的可预期性,提振抗击疫情的信心,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税收应对措施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当期、更要考虑未来长期的复工复产社会稳定,税收政策的出台都应进行全面的考量。特殊特定环境下税收政策的作为空间要逐步加大,税收应对策略选择也应强化统筹,精准施策。

  【参考文献】

  [1]丁春凤.我国税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16):66-67

  [2]万素林.SARS危机对税收的影响[J].税务研究,2003(06):11-13.

  [3]梁光.房地产与“非典”对广西经济及税收影响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16-18

  [4]杨京钟.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防灾减灾财税体系[J].地方财政研究,2009(04):57-62

  [5]王军.聚焦“四力”战疫情促发展

  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N].学习时报,2020-03-25(001)

  作者简介:杨莹(出生年份—199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四川省简阳市,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管理理论与实践

篇二:新冠疫情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莹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4期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税源和税收带来了巨大挑战,税收作为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税源和税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税源造成的负面效应和疫情期间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税收收入、税收结构和税收征管都造成了冲击。为了更好的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强的财税保障必不可少,因此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税收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应对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经济税源

  税收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GDP季度核算首次出现负增长。分产业看,三大产业增加速度也均有所下降,第二产业降幅最大。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额下降增速大于进口额下降增速。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明显一季度经济下行较深,但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了经济大局的整体稳定。受疫情影响我国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下降,三大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但这是短期可控的。目前我国疫情得到整体控制国内已经有序恢复生产,但国外疫情还在不断扩散,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经济学家们预测如果第二季度世界疫情能够控制住,三、四季度经济仍有反彈希望。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重点行业地区的影响

  分行业看,重点行业中除了金融业的增速是同比上涨6%,其他行业都是负增长;作为主体税收来源的工业同比下降8.5%;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同比下降了17.8%,其次是建筑业、工业、房地产业。需要注意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存在正负两个效应,餐饮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已有数据显示餐饮、交通行业一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下降了35.3%和14%;但是医药医疗、电商经济、在线游戏等行业受到正面效应,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文化新业态增长15.5%。受益行业的正面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负面效应,但疫情对这些行业的整体影响是负效应。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的加快推进,大部分行业指标已有明显恢复,经济整体形势呈现积极向好的变化。

篇三:新冠疫情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

  解析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摘

  要: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有国家都在努力应对着这场危机。虽然目前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但是我国还是很担心境外患者的流入和国内的反弹。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国多个省份的经济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亟需制定对策恢复经济增长水平。基于此,本文就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冠疫情;中国经济;影响;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在2010年以后一直保持着全球经济的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国家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冲击。新冠疫情是一次突发性的、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事件,造成了短期的经济衰退,同时也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本次疫情暴发速度快、传染性强,对我国当前的疫情控制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在“春运”期间,是全国最大的人群迁徙高峰期,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提倡人们在家中进行隔离,禁止所有不必要的活动。企业停工、学校停课,虽然疫情得到了较好地遏制,但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影响。

  一、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冠疫情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受到了制约。在供给上,由于疫情期间多地运输不便,农户获取生产资料渠道狭窄,很难开展有关的农业生产活动。同时,大批的农副产

  品很难外销,只好就地处理,当季蔬菜、水果腐烂,牲畜因缺饲料饿死,这对农户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打击。在需求方面,一些地方的农产品供应短缺,导致了供需的不平衡,商品价格上涨趋势较大,但依然处于短缺状态[1]。与上年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CPI同比增长4.9%,较同期增长3.1%。从各个月来看,CPI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到2020年2月下降到5.2%。3月份,由于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运输业逐渐恢复,市场供给也有所改善,CPI同比增幅回落至4.3%。食物涨价是CPI上升的重要原因,食物价格在第一季度上升20.3%,较上年同期增长18.1个百分点,超过CPI总涨幅80%。农产品的线下市场受到了重创,刺激了网上交易市场,使得农业的营销方式得以转变。整体而言,农业经济所受的冲击仅为短期性,虽然农产品价格暂时上升,但由于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农业已逐步回归常态。

  (二)对工业经济的影响

  新冠疫情暴发导致的工厂停工、停产,原材料供应链断裂,物流停滞,对国内的工业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影响。其中,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产生了明显的消极效应,而对医药产业的发展却产生了积极的推动效应。建材、服装、纺织、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耗工量大、资金成本高等特征,一旦企业在疫情中生产,由于人群密集,传染性很大,对疫情的控制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必须通过发放口罩、防护服等多种保护手段,加大工作岗位之间的间隔,从而使企业的成本大大提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受疫情影响,居民对药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抗病毒药品、医疗器械等从过去的默默无闻到一夜暴涨,供应短缺。虽然国内医药行业在疫情暴发后有一定的利润增速,但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各部门相继下发了相关文件,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对服务业经济的影响

  第三产业构成了我国最大的产业,受到的疫情影响比第一、第二产业要大得多。为了应对疫情防控的需要,饭店、影院、景区、KTV等都停止营业,营业额也随之下降,有的企业宣布倒闭。2020年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为5213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0.5%;餐饮业为4194亿元,同比减少43.1%。公路、铁路、水路和民航在2020年1月10日至2月18日累计发出了14.76亿人次,同比减少50.3%。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6.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4%。中国的疫情暴发比较早,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各地都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线上办公需求大幅增加,对服务业的冲击较大[2]。

  二、新冠疫情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出台财政政策

  当前,由于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冲击作用日益显现,因此必须通过提高政府的财政支出力度,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首先,要加大财政上的支持力度,系统地削减各种支出。防疫检测、疫苗研发等工作,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要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其次,要把现有的各种财政措施贯彻到位,并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措施。最后,要加强财政拨款。由于受疫情的冲击,我国的财政收入有所减缓,同时也需要增加对疫情防控的支持,导致了地方政府的收支失衡,因此应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转移支付,保障基本民生。

  (二)采取货币政策

  此次疫情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必须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以避免由短期的冲击发展成为长期影响。但由于受疫情的冲击,我国的财政政策存在时滞问题,因此必

  须与货币政策相结合,采取更为灵活、适当的方式,化解结构性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首先,要保证流动性,采取适度的降准和降息措施,缓解公司偿债的负担。其次,要利用货币政策手段,为受影响大的区域实施重点的缓解和救助措施,发放更多的贷款,以及让有关公司延期还款。最后,加强货币投资,填补疫情造成的经济缺口,特别是在供给不足领域,加强医疗、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资[3]。从长远来看,这种投资能够带来长远的效益,有利于人们的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合理扩大内需

  受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应在促进需求方面采取适当的对策,进而稳定经济发展。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发展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格局形势下,消费环境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原有的扩大内需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内需,必须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调整,带动市场新需求。一方面,要以扩大内需为出发点,通过优化供给侧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以科技引领发展[4]。新冠暴发后,传统的消费模式受到重创,线上市场兴起,下一阶段要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建立新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衍生新业态,促进新产业被认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批的生产和服务企业倒闭,造成了短期的经济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这场大范围的疫情,却是一种刺激,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措施,加速经济复苏,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这场疫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优势所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定信念,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遏制住疫情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推荐访问:新冠疫情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 疫情 税收收入 我国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