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设计策略论文【五篇】

设计策略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3 15:30:05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移动微型学习资源通常是包含实用、微小目标知识模块,汇集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呈现的形式,同时也体现了微型学习资源短小、松散连接等特点。针对微型学习对于学习资源的要求,从微型学习理论和特征出发,对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策略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设计策略论文【五篇】

设计策略论文范文第1篇

移动微型学习资源通常是包含实用、微小目标知识模块,汇集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呈现的形式,同时也体现了微型学习资源短小、松散连接等特点。针对微型学习对于学习资源的要求,从微型学习理论和特征出发,对微型学习过程和学习对象进行重点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有助于微型学习效果的提高。

1.1目标制定设计策略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一步步的学习,详细的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减少由于漫无目的浏览而产生的挫败感。教师在设计移动微型学习资源时,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学习内容及其难易程度,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要细化,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需要了解或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在计划中合理减少其所用的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略读和快速浏览即可。学生可以根据特长爱好、学习弊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制定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规划合理,难易得当,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能好高鹜远。不仅要制定远期目标和终极目标,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以及时间计划和过程计划,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迷茫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2差异化策略学生在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和知识层次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设计微型学习资源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习内容要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制作不同层次、不同难易程度的多样资源,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应的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动机激发策略动机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来自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的发自学生内心的内部动机最持久。教师在设计移动微型学习资源时,首先要精选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兴趣性,让学生喜欢所学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保持学习动机的持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资源中加入测试内容,学生参加测试后系统给出评价,同时给出其他参加测试人员的成绩,让学生间存在竞争意识,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4协作策略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可以采取论坛、微信平台讨论和伙伴交流等形式开展协作学习。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问题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其他成员、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学生通过协作学习解决自己的疑问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减少学习焦虑感,可以提高自信心,促进学习成效。教师向学生建立开放媒体平台如微信平台类的交流互动平台,方面学生协作交流,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解决共性的难题,并引导协作学习朝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无效协作发生。

1.5情感策略移动微型学习会让情感交流缺失,原来学习中所追求的情感体验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贫乏。学习是一个充满学习体验的活动,情感的缺乏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感策略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情绪的行为措施,加强自我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微型学习资源设定中引导学生学习交流的内容和方向,抛出合适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交流,满足情感交流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对学习情况给与及时恰当的评价,让学生感觉教师就在身边,以此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具有比较相同知识背景和工作背景的同学之间沟通则更加便利。尤其是基于学习内容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满足了学生情感上的需要,促进学习的开展。

1.6情境策略情境策略的显著特点是学习发生在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微型资源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设计处理不能过于简单化,以免使其远离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其内容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结束语

设计策略论文范文第2篇

1.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内心深处喜欢或是感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学习知识。但是从目前来看,各大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相对来说较为枯燥,纯粹理论性知识的满堂灌输,再加上信息技术老师严谨,一丝不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率低下。

2.缺乏生活理念运用

应试教育的广泛发展,对于当前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方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校唯分数论,社会唯学历论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表面理论知识的索取远远大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也就造成了教师满堂灌输理论,学生精于探索书本理论知识的现状。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纯粹理论知识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深奥莫测的信息技术知识中获取所需知识与技能训练。因而也就疏忽于生活理念的融会贯通。

二、回归生活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的教育教学形式来说,学生的兴趣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着力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在课堂中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自然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并且可以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的老师在上课时,采用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学生不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除了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之外,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善于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去探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这样能够大幅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老师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氛围更加融洽,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

信息技术老师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即要丰富,同时教学方式也要多种多样。每一节课,都要争取做到趣味性与游戏性以及竞赛性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既要用博学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过于盲目追求成绩,最后导致学生的客观分数与实际能力不符,进而扼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在教学中,要将尽量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学习难度。比如,在高中计算机课程学习中,Access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中颇为吃力。因此在Access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结合的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比如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分组竞争比赛,但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又要互相帮助学习。

3.创设情境,创造想象空间

对于枯燥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能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经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小孩子们对知识点产生疑惑,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运用理论知识教导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想象空间。比如在讲解PPT应用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假设为公司职员,为客户介绍产品设计,或是其他生活用品的案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PPT进行创作解释,更好地营造一种社会关系氛围。

4.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在当今课堂,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提倡以及诱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发起问题,能够积极促进课堂的教学质量。但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己不善于提问,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会发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该非常的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而应该启发学生主动的思考,并发现问题。有的老师在上课中,为了保持教学进度,不经常让学生提问,反而在学生提问之前就宣布答案,这样,学生甚至都没有提问的必要。对于此,教师一来可以自行备课,准备计算机题库中的相应的专业题,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测试。二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及时观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反映,并询问是否有问题。其次,在简单课程教学诸如Word时让学生举一反三,逐渐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善于向老师与同学提问的能力。

三、小结

设计策略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理论 初中语文教学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94-01

1 自主学习理论概述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让个体采用真正学习主体身份,主动开展有预见性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活动主体为学生,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为“交往理论”与“建构主义”实施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哈马贝斯的“交往理论”指出,每一个学习个体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但其不将交往对方当成是客体。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知识并非是经由教师讲授来获取的,而是学习人员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经由别人帮助,经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活动才实现的建构知识意义的整个过程。上面两个理论为自主学习理论奠定基础。

2 明确自主学习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关系

自主学习理论就是将学生作为中心,在教学环境内,由教师充当指导者与组织者,切实利用好协作、情景以及对话等学习环境方面的要素来切实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充分实现对当前学到知识的进行意义上的建构。采用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成为知识层面上的主动建构人员;
教师是整个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更是整个意义的促进与帮助者;
初中语文教材内所提供的知识不再为教师传授的方法与手段,而是用来开展协作学习与会话交流,也就是学生能够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去学习语文。

3 自主学习理论指导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具体措施

3.1 分析学生学习需要

首先,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成绩现状和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让学习者明确其当前的水平和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一些学习困惑,并且让教师能发现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将收集上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来确定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选定需要解决问题的路径。例如,在讲授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时,教师要让学生回想下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区别,老舍先生为什么偏爱济南的冬天?教师这样问学生的话,学生自然就会出现学习上的困惑,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致到底如何,进而在解决学生困惑后还学习了有关写景方法,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优良品质。

3.2 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内容

首先,启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一般来讲,包含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其它策略。学习策略是对学习者基本需要来展开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来确立学习策略。比如,讲解朱自清先生《春》时,学生对春天景致是非常熟悉的,如何能激励学生抓住春光、努力工作才是最主要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从文中感受到这一高度,成为学习的重点。因此,就从常见春天美景入手,来搭设桥梁,让学生明确课文意蕴。其次,明确学习内容。而学习内容是为更好实现教学目标,是学生进行系统知识学习以及行为经验之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程序内,学习内容包含学科知识以及策略性知识两大类别。例如,课文《春》中是表达了珍惜春光积极工作、奋进的理念,教师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上来,抓住当前的大好时光,刻苦努力,让学生和作者实现共鸣。所以,教师重点应该放在策略性知识方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提炼文章深刻内涵。

3.3 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选取自主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形式,是探讨教学顺序、建立教学活动安排,选用科学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充分解决好教与学的基本问题,“自主性学习”教学是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组织、内容、指导以及帮助下让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基本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将外部的教学目标逐渐转变为内部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新知识学习,推动学生经由自身学习来获得新知,进而内化知识,形成并不断发展自身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范进中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丈人等分不同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能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以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3.4 制定整体教学方案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创建教学情境,并且能赋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开展自主探究,推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安排,明确教学设计的重点,形成课堂教学教案。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点:确立教学目标、准备好教具、明确教学设计理念、安排好教学过程。比如在文言文课文《期行》中,教学目标是:为人处事中应遵守诺言的基本道理,教学工具为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的理念:让学生能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个讲诚信的人,在整个教学中明确突出“守诺”这一主题。

3.5 做好教学设计评价工作

采用自主学习理论制定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试用,并且明确该方案运转的实用性与可行性,如果是教学设计存在某些缺陷的话,可再进行修订,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质量,确保好的教学效能。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学生以及教师对教案的反馈信息,并且将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与教师对该设计的反馈情况,加以综合性的分析与处理,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对教学设计加以修改与完善。

总之,在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采取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学习特征,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内容,做好教学设计评价工作等策略,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设计策略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MI理论;
语文整合;
教学策略;
活动;
设计

一、多元智能理论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FrameSofMind)一书中提出的, 认为智力应该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指出人类具有八种不同的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在这些智能上的表现都是不同的,教学的核心是发掘学生智能潜力,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在各科学习过程中,语文的各项学习目标涉及到了各种智能。语文综合性学习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融合了各种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其提供了有效地教学策略。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策略选择

目前在多元智能领域中,国内外流行两种教学策略,分别为8合1教学设计策略和聚焦智能的教学设计策略。[1]

(一)8合1教学设计策略

8合1教学设计策略主张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而教、围绕多元智能而教。这里的多元智能是指与学习者个体的智能特点息息相关的不同智能组合方式,而非游离于学习者之外的客观意义上的多元智能。

在设计教学之前,可以先查阅“多元智能工具箱”(表一)。

工具箱为每种智能提供了数十种教/学的工具,这些工具将帮助学生运用他们的每种智能。

1.聚焦内容,确定学习中心(主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这一课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根据学生在一次教学体验中所能完成的题目来设计。

2.陈述具体教学目标和结果。写出教学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在本课结束时,我们想让学生知道和理解哪些内容。

3.从“多元智能工具箱”中选择合适的工具。在选择工具时,要记住本课的目标和结果,以保证选择的工具有助于达到本课的目标和取得相应的结果。

4.设计学科内容与各项智能结合的学习活动。在代表每种智能的图像旁,简单地描述如何使用每件工具,设计学习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结果。

5.确定教学顺序。这时,再次参阅在第二步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结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具的使用顺序或组合使用。

6.家长与学生反馈,经验总结。根据课后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地评价总结,并对前面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聚焦智能的教学设计策略

聚焦智能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是在每个学生身上,各种智能并不是同等程度的发展,有些智能相对会发展的更好一些;
每个学生都具有占统治地位、运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被他们所喜爱的智能。但同时,学生也可以经过训练学习超越他们较偏向的智能领域,超越他们比较发达的智能。

同样,在聚焦智能的教学中,我们首先也要先查阅“多元智能工具箱”,不同的是,8合1教学策略是为所有的八种智能选择工具;
而在聚焦智能教学中,只是为聚焦的智能选择工具。

聚焦智能教学策略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唤醒、拓展、教学、迁移。

第一阶段:唤醒。首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拥有多种认知和学习方式,然后,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和方法,来激活这次教学中所需要激发的智能。

第二阶段:拓展。要了解智能的工作方式:哪些能力和技能是必须的,怎样运用这些能力和技能,怎样利用和理解不同的智能特征。

第三阶段:教学。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要使学生运用不同的认知方式来学习具体的学科内容。

第四阶段:迁移。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各种智能,有效的面对、解决和应对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活动设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教学策略各有优缺点。8合1教学策略注重各种智能同时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对待,不能使优势智能完美发挥,也不能使劣势智能得到强有效地训练。而聚焦智能教学策略则是侧重于某些智能,不能很好地兼顾其他智能的发展。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方法综合运用起来,则可以达到全面发展,各有侧重,使优势智能得到发挥,劣势智能得到训练、发展。

在课堂设计中根据8合1教学策略找到学习内容与各智能的切入点,进行教学。然后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观察同学们的表现情况,判断其优势智能及劣势智能。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依据聚焦智能策略,聚焦其劣势智能,根据多元智能工具箱,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对其进行提高训练。同时可举办一些特色活动,使同学们不同的优势智能得到拓展。由此我们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把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使其优势智力领域与弱势智力领域相得益彰,最终使其智力获得最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avid Lazear.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吕良环,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设计策略论文范文第5篇

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对每一个作业都产生兴趣,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之后,学生对这个图形的抽象认识还不充分,为了让他们能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知,我布置了相关的涂涂画画作业,让题目根据自己的经验,用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设计图案,并规定一定的尺寸。另外,还让他们设计一定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剪切拼贴,看看能有什么样的新图案出来。学生将课本中的数学图形变成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手做出来的图案,无形中增加了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有一种游戏型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乐趣,我特意设计了一些游戏型的作业,如,在学习完“方程”这一内容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游戏经验,设计一些跟游戏有关的习题,并自己解答,然后将这种习题传递给其他的同学来做,这样大家你传我,我传你,作业变成了像游戏一样好玩的传作业,学生之间可以你做我的题目,我做你的题目,学生都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在这种互相传递的游戏精神之下,每一个学生都对数学作业充满了期待,也由此提升了数学作业的效能。

二、设计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掉操作的作用,而只顾布置一些单纯的练习题。笔者认为,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既能够动手操作,又能够获得思维提升,这是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中也非常值得尝试的。为此,笔者结合新课程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特性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富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中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操作型作业主要是将课本中的一些富有设计功能的习题综合起来,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些作业大多是围绕着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作业空间,将学生引向家庭和社会等广阔的实践领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寻找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或者包装箱,如果能够拆装的话,最好将它拆装开来,看看发现什么问题,并写下你的操作日记。很多学生非常乐于做这样的习题。他们在日记中会非常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如,发现了长方体的表面共有几个,共有几个棱,拆开能组成一个菱形等各种不同的发现。这些发现和想法,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是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真实体验,都是难能可贵的思维萌芽。

三、设计调查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据观

推荐访问:策略 论文 设计 设计策略论文【五篇】 设计策略论文(精选5篇) 设计策略怎么写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