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2023年度全市工作要点【五篇】(完整)

2023年度全市工作要点【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26 15:40:07 工作要点 来源:网友投稿

1、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创新统计方法制度和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提高对经济运行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在现有统计年定报制度基础上,建立主要统计指标的跟踪监测制度,重点加强对大中型工业、房地产业、限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全市工作要点【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全市工作要点【五篇】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1、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创新统计方法制度和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提高对经济运行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在现有统计年定报制度基础上,建立主要统计指标的跟踪监测制度,重点加强对大中型工业、房地产业、限上贸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形势的实时监测;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月报、季度和年度等各项统计报表制度,及时发现并掌握经济运行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在第一时间为党政领导提供经济运行的最新情况。

2、增强对经济形势预测预判能力。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经济发展各项预期目标,严格月、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例会制度,着重加强对经济运行趋势和绩效、区域经济发展、民生问题改善、横向对比等情况分析研究,特别是通胀压力对全市经济运行影响的分析研究,对经济运行中的目标进度、现状特点、矛盾问题作出准确的预测预判,并提出相应咨询建议和对策。

3、突出重点行业企业跟踪监测。发挥统计网络资源和统计调查优势,进一步做好企业家信心景气、企业发展景气的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全市企业家和企业的发展信心、矛盾问题和需求愿望。建立对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建设项目的重点调查制度,及时发现宏观环境对相关行业、重点企业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及时反映重大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

4、提高统计数据开发编撰水平。建立统计政务信息目标责任制,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统计分析报告不仅要讲究数量更要突出时效和质量,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成就与问题相结合、预判与建议相结合。进一步充实《统计月报》内容;
进一步加强月度专报、领导参阅和季度报告等分析资料,进一步提高《季度报告》质量,增加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分析研究;
组织力量,编印《2012年统计年鉴》和《十一五发展回顾》。

二、围绕全年统计工作,把加强对重点目标跟踪监测作为重要内容,全面掌握跨越发展进程

5、实施科学发展统计监测。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统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内容覆盖广、涉及部门多、取数难度大,受制因素多,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对5大类28项47个指标任务进行再分解、责任再落实,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细化实施办法,形成部门协作、县市联动的定期监测报告,对全市及各辖市区科学发展状况进行适时监测,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进程,确保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工作在我市的顺利开展。

6、加强创业型城市监测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提出的2013年创业型城市建设要更加突出创业创新、转型升级,实现建成部级创业型城市的目标,切实做好2012年全市及各辖市区创业型城市建设统计监测、数据评估和分析总结,及时创业型城市建设信息资料。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协调,坚持创业型城市统计监测数据季度联审制度,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我市创业型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果。配合市创建办做好国家创业型城市达标验收的各项台帐资料准备工作。

7、扎实开展全国生态城市创建统计监测。2013年,是市全国生态城市创建工作达标年,要把生态市创建统计监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不断完善生态市创建统计监测制度,强化报表制度的执行力,切实抓好季度监测分析制度,提供有见地、有份量的监测报告,为全市生态市的创建达标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8、着力新兴产业统计。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指标的统计工作,突出专利、技术标准、自主品牌等指标统计。通过总产值和业务收入反映新兴产业的规模;
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反映新兴产业的投入和发展后劲;
通过新产品产值、专利授权量、技术标准、自主品牌反映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现转型特点,体现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体现全市新兴产业的总体规模、发展动态和内部结构,为市委市政府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服务。

9、深化能源统计。“十二五”时期,国家除对单位DGP能耗实行约束性考核外,还将增加循环经济、碳排放、可再生能源等评价考核内容。要认真研究新核算制度框架下能源核算的具体措施办法,加大能源统计数据审核和检查评估力度,努力提高能耗数据与相关指标的匹配性。要加大对省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实施方案落实力度,根据全市产业结构的现状,重点做好对耗能大户的监测,特别是对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和分析。深化能源统计向全行业的覆盖,认真做好非工业企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统计。

三、围绕人口普查工作,把加强统计调查组织实施作为主要抓手,客观反映市情民意

10、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和期限,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要切实把握好普查数据质量关口,确保人口总量、结构、分布符合我市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客观现状。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深入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工作,切实做好普查数据开发利用,完成人普资料课题研究,编撰《2012年市人口普查年鉴》。

11、认真开展各项常规和专项统计调查。要严格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好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13个重点服务业等行业和能源、投资、居民收支、价格、人口、劳动、社会、科技、环境等领域各项常规统计调查。文明城市创建、综治和平安建设、公众对环境等满意度专项调查工作,重点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公众关注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开展调查,收集民意、反映民情、服务民生。

12、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文化产业涵盖的行业多,经济成分复杂,统计数据收集难度大。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统计网络,保证抽样调查渠道畅通,推动相关部门向下延伸统计网络。以网上直报为抓手,畅通数据采集渠道,以数据质量为核心,抓好统计基础工作。

13、加强服务业统计。要按照“科学分类、健全制度、条块结合、部门协作、逐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级部门服务业统计、辖市区服务业综合统计、服务业抽样调查“三位一体”的统计调查网络,重点是部门条线的上下衔接工作,全力推动服务业统计网上直报,实现部门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正常化、制度化。

四、围绕“四大工程”,把加强统计“双基”建设和部门统计作为有效路径,全力推进

14、加强“双基”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四大工程是今后几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推进。要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级统计基础建设,充实基层统计力量,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稳定基层统计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教育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在去年乡镇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和网络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加强对“三上”企业基层基础、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规范化工作,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5、全力推进部门统计。部门统计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评价考核、生态城市创建和创业型城市达标验收、新兴产业统计全面启动、服务业统计继续深化等重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部门统计机制,明确部门统计权利、职责和任务,通过建立相应统计报表制度,将部门统计数据的使用规范化、制度化,促进部门统计提升工作效能。

16、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落实统计信息化建设“一把手”工程,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工作步伐,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全面推进。要在统计信息公众网建设上有所突破,进一步扩大数据信息量,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和密度。要在联网直报建设上有所突破,在主要专业逐步取消纸介质进度报表,完善报送系统,逐步实现通过网络直接向省、市、县统计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五、围绕依法统计,把加强对数据质量审核控制作为核心,抓紧抓实抓好

17、提高年定报数据质量。必须始终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各项统计报表制度,必须始终坚持多年以来亦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管理体制和工作手段。面对统计对象瞒报、虚报、漏报以及拒报等新矛盾和问题,要从加强统计队伍自身素质入手,提高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审核评估的能力,确保年定报数据能全面真实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18、坚持依法统计。积极开展统计“六五”普法,要继续抓好“一法一规”学习培训工作,进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进党校主体班次。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普及和解读,认真做好统计数据诠释和解疑释惑工作,使全社会进一步关心统计、了解统计、支持统计。要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统计监督检查制度,统计检查、统计督查和统计监审要常态化、制度化。对辖市区政府、部门、企业和重点行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协调组织好统计执法大检查“回头看”工作,巩固大检查成果。

19、贯彻落实方法制度。要认真研究国家、省统计局统计方法制度重大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着重从加强方法制度的学习、理解、培训工作入手,认真做好新标准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衔接,提高方法制度的执行力,通过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新成效,促进统计能力建设的新提高,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20、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四大工程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是基础。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名录库建设方案,明确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的方向、模式,出台名录库更新维护与使用管理办法。组织全市统计力量,加强各专业之间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税务、工商、编制、民政、质检等部门资料,完成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做到“先进库,后有数”,充分发挥名录库在统计工作、统计调查中的基础性作用。

六、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作为统计保障,提高执行力

2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以更高标准争一流、更大范围争位次、更高层次争荣誉”为内容的“三争”主题实践活动,要把创先争优与统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统计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与统计“三个提高”结合起来,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2、切实加强统计作风建设。要围绕统计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增强统计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确保各项统计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深入基层、调查对象和统计用户开展调研,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倡导并弘扬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报实数的职业道德,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统计队伍。

23、强化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将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全年统计工作。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廉政风险防控和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把反对和制止统计上弄虚作假作为统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继续推进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做好权力阳光网上运行工作。

24、着力提高执行力。要树立以提高执行力来提升竞争力的观念,对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真抓实干、争创一流。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强化大局意识和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建立重大事项推进督办制度,通过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统计调查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1.精心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准确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本质要求,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好第二、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不同的工作阶段,认真谋划落实相关措施,在“规定动作”上不走样、“自选动作”上求创新,力求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活动有声势、有成效,党员干部有促动、有提高。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好“科学发展在行动”等实践活动,为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提供强大动力。

2.突出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我市加强领导班子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对市级机关部门、各镇区领导班子的届中考察,突出有关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情况的考察。

3.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从今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开展新一轮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主题的镇(局)级干部轮训活动。精心举办“创新与发展论坛”,实行品牌化运作,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等热点问题,邀请高层次专家教授举办讲座,全市性的大型讲座全年不少于4期,努力把论坛办成特色精品。总结新加坡城市规划与管理培训班的做法,举办一次“三农”专题研修班,赴重点高校和先进地区开阔眼界,培养人才。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学读书活动,探索“菜单式”培训新模式,加大网络运用与“考学”力度,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开展全市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和计划安排统计摸底活动,实行培训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和培训班次预告制度,建立干部培训信息数据库,防止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现象的发生。

4.着力推进党员干部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按照《信息化党建三年规划》要求,抓好党建信息化综合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建成集党员和党组织信息网上录入及查询、市内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组织部内部内网办公等于一体的电子党务系统。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远程教育“惠民共享”工程。重点抓好远教视频会议系统的运用,建立远教讲师团,实施好终端站点年审年检制度和星级评定管理。推进“远程教育入户”工程,把远程教育延伸到党员电教中心户、种养殖大户和部分有条件的党员户,评选“十佳远程教育学用标兵”。

二、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5.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结构。树立“崇尚实干、注重实绩、鼓励奉献、重视品行”的鲜明用人导向,大力选拔那些人品正、有激情、干实事、敢攻坚的干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重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选拔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的干部。统筹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后领导班子、市直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工作。全面开展干部考察工作,对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对党外干部和女干部的培养使用。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尤其加强在同一地方、同一部门、同一岗位及热点岗位工作时间偏长干部的交流。积极探索通过考任、聘任等方式,把体制外优秀人才吸纳进党政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在关心落实他们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的同时,引导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6.建立完善竞争择优、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探索差额选拔任用干部制度,进一步试行市委常委会讨论干部差额票决。研究探索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有效途径,将领导班子职数、职位要求和职位空缺情况,考察对象或拟任人选基本情况以及干部任用结果,尽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公开或公示。全面建立领导干部参与“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三诺两考”制(目标承诺、实绩践诺、群众评诺,日常考察、综合考核),在推行目标承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实绩档案、述职评议、跟踪考察等多种途径,强化对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中德才表现的考察考核,同时注重考核结果的转化运用,建立完善相关奖惩激励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7.切实加大青年干部选拔培养力度。组织开展新一轮镇(局)级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制定《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实施办法(试行)》,选派年轻干部到农村、园区、拆迁、等热点、难点、重点岗位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着重提高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能力。加强对赴企业挂职青年干部的跟踪管理,继续办好青年干部论坛,促进青年干部成长。精心开展全市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活动,通过跨部门和内部轮岗两种形式,推动任职时间较长和在重点岗位任职的中层干部交流,以此加强优秀中层干部的多岗位锻炼,解决机关中层干部后继乏人、流动不畅等问题,实现市镇两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行“青年干部点名交流制度”,对业务部门的青年骨干,在基本不影响其业务工作连续性的前提下,试行同质、同级岗位的横向交流。组织青年干部开展在职自学活动,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继续选派年轻干部赴国家部委挂职锻炼。把大学生村干部作为一支重要的后备力量来培养,建立完善跟踪培养机制,按上级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做好在大学生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

8.在规范权力运行中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围绕权力的规范正确行使,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规范人财物的管理使用。健全干部监督预警机制,坚持和完善离任交接、任期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诫勉谈话活动。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内部协调和外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与执纪执法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加强和改进组织系统和网上举报工作,探索更好地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的有效途径。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三、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激发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活力

9.引进壮大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强化对全市人才与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大力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联络网,设立6-8个海内外引才联络点,加强与领军人才的联系与沟通。开展*籍博士教授走访活动,集中拜访一批国内知名院校的*籍博士、教授。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好校企对接与外出专场招聘活动,为企业引才提供“点供式”服务。推进人才与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集中精力推进“专家公寓楼”建设。建成创业中心1家,创建博士后工作站1家,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成立*市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委员会,注册*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鼓励各类资本参与科技孵化器建设,构建创业孵化、产业转化梯度发展的科技创新链。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作用,积极组织驻站博士为市重大科研和技术改造项目提供科技服务。抓好全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

10.培养锻炼民营企业家人才队伍。开展企业家培训需求摸底调查,掌握企业家知识需求的结构特点,确定培训重点课程。制定民营企业家三年培育规划,根据行业与职位特点,在3年内分期分批组织100名规模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及中高层管理人员,赴国内知名高校或境外开展系统培训,着力提升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应对危机、驾驭市场的能力。今年年内计划举办1-2次企业家赴高校(国外)专门培训。充分利用企业家沙龙等有效载体,组织开展企业发展经验交流活动,推进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企业抱团发展、共度难关的格局。

11.管好用好企业党务工作人才队伍。推进人才工作与企业党建的有机融合,突出抓好企业党务人才建设,探索企业党务人才市场化配置的途径,继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退居二线的机关党员干部负责“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选树企业党务人才的先进典型,健全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机制,以企业党务人才理念的提升和活力的增强带动企业人才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全面发展。继续抓好活力和谐企业党建工作法的推广和落实,引导广大企业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采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建立“科学发展、共克时艰”企业党建论坛,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及企业党务工作者交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践,研究探索新思路,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服务和促进企业发展。实施非公企业“先锋承诺”工程,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工程),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比武”等活动,激发党员学业务、钻技术、练技能、比贡献的热情,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四、以“三增”主题活动为载体,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与社会和谐建设

12.深入推进“三增”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大活动推进力度,严格政策兑现,加快村标准化厂房和镇富民工业园建设,切实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统一经营服务功能,适时召开推进会,展示活动成效,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影响力和示范效果。把“班子增活力”作为2009年“三增”主题活动的龙头来抓。实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学发展能力培训工程,对全市所有村定额干部进行一次全面培训。立足*,立足基层,加强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着力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结合新一轮行政村合并,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拓宽选人视野,采用公开选拔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跨村任职和从市镇机关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优秀青年中选择拟任人选等途径,把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继续推行村干部“三制”(年初工作承诺制、年中检查初评制、年末述职评议制)管理,实行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备案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选拔村干部进入镇(区)领导班子、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实施农村青年党员发展“英才”工程,推进农村优秀青年“1+1定向培养”计划,把农村优秀青年入党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建设、培养农村致富人才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13.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开展村级服务场所星级评定活动。发挥党建工作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全面完成村部规范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村级服务场所星级评定活动,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力争把村服务场所建设成为集“党员服务、便民服务、科技培训、文体活动、党群议事”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打响社区服务品牌。以社区惠民服务热线、党员义工为依托,有效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发展,推进社区志愿服务。以“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为主题,举办一期社区干部培训班,着力提高社区基层干部做好社会工作的能力。积极做好以律师、会计师事务所为重点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快组织覆盖,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办法,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对新社会组织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14.全面实施党内互助关爱工程。通过党员捐赠、党费划拨、社会认捐等形式建立党内互助关怀基金,专门用于各类贫困党员的救济补助。对农村建国前贫困老党员,提供“四个一”(一份报纸、一次走访慰问、一次生日看望、一份生活补助),使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对下岗失业职工党员,与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开展专项“下岗党员再就业培训”和“党员创业培训班”,分期分批、分门别类提高党员就业技能,促进党员创业和再就业。对流动党员,在“五联管理”工作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对离任村干部,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做好关怀帮扶激励工作。组织开展党员干部结对扶贫工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建立结对帮扶工作档案,确保帮扶活动扎实开展。

五、以创建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市为契机,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15.在争创活动中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制定新一轮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对统筹城乡党的建设、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进行全面部署。继续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五好”目标管理,积极争创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市,做到创则必成、创则必优。深化各级各类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力争2009年建成1-2个省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完善党建工作联系点建设,对各类联系点建设提出量化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提高联系指导工作的质量。

16.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区域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广在产业链、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群众团体、商务楼宇、集贸市场等建立党组织的做法,进一步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顺应城乡一体化趋势,通过建立村企党建工作联席会等途径,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社区化开展;
依托城乡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推动党建工作区域化管理;
统筹配置城乡资源,推动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农村、社区及企业)、社区和村以及各类基层党组织间联合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确保55%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开展统筹共建。

17.积极扩大基层党内民主。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部署,设立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市级党代表大会任期制。总结部分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经验,完善相关制度,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探索镇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全面建立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探索党员意愿表达机制。加强党员主体地位的探索,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中开展“党员大讲堂”活动,党员自主主持支部生活,引导党员带头学理论、带头讲业务、带头比贡献,开展“三十佳党日(党课)”评选活动。

18.全面推进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工作。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党建资源,统筹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建设,形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动共进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提高工青妇组织的群众性、社会性和广泛性,不断强化其对群众重大利益的维护职能,拓展服务“双提升”的层次和领域,发挥好工青妇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

六、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准则,打造经得起群众评判的过硬组工干部队伍

19.进一步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巩固“集中活动年”成果,认真谋划“深化拓展年”活动,组织全市组工干部进一步查找和解决存在问题,完善和落实整改措施。按照市委加强作风和效能建设的要求,推行组工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联系社区党组织、联系企业党组织、联系重点工程或重大项目、联系部门“五联”机制,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程序,完善服务制度,使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认真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切实加强对遵守“十严禁”纪律要求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组工干部谈话谈心活动,加强组工干部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理念,始终保持组工干部的政治本色和职业风范。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急诊科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年”要求,在各级中医医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依据《**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评分办法》和《**省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考评办法》,加强对全市中医医院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价,命名表彰“**市示范中医院”,争创“**省示范中医院”。对忽视中医特色的中医院给予“黄牌警告”。

巩固“二甲”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成果,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对未上等级县(市)中医院,要加大督导力度,年内力争要有1-2所医院达到“二甲”标准。

继续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结合我市中医医疗市场的现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市场监管,重点对虚假医疗广告、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对外承包科室进行严厉查处,营造良好的中医医疗市场环境。

整顿和规范中医医疗性保健按摩、中医美容市场。

三、强力推进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学科优势。

进一步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做好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加强中医优势病种研究,优化诊疗方案,探索单病种管理规范,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扶持发展势头好、中医特色浓的省级重点专科,打造中医品牌。

四、积极开展“农民健康保健工程”和中医药进社区工作。

认真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增强对口支援的实效。结合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中医药进社区、农村,万名医生志愿支援农村,多种形式开展便民、惠民活动,在县级以上中医院按5%的床位比例开设惠民病房,开展“流动医院”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扎扎实实开展好“农民健康保健工程”。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推广新市区全国中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不断丰富中医药服务项目,强化中医药服务功能,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五、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整体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

以建设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为载体,县抓中医院、乡抓中医科、村抓中西结合方法,积极推广实用技术。认真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指导意见》、《**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保证乡、村卫生组织中医药人员比例和中医药业务开展。结合落实《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功能,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做到人员、房屋、设备、管理四配套。使80%乡村医生能中会西、能西会中以及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服务,用简、便、效、廉的方法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

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制定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规划。各地要按照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创造条件,列出计划,全力争创。年内在**、**等县开展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年底力争达标。**,**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争取早日通过国家验收。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成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办公室,启动“杏林311工程”。大力培养中医药合格人才。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做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和“3515项目”,抓住“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

深入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做好全国第三批和省级第二批师承的结业出师考核工作。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通过举办中医院院长培训班等形式,建立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全市中医医院管理水平。

开展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积极创建省级、部级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和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努力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工作。

七、注重继承创新,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中医药科研课题的在研项目管理,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实施。精心组织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和省科技计划课题的申报,继续开展科研培训,提高中医药队伍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县级以上中医院要制定科研计划,年内力争市级以上科研立项30项,科研成果不少于10项。各单位要设立科研专项奖金,鼓励中医药人员开展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

八、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建立全市中医药信息网络,强化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意识,培训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专兼职人员。做好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宣传党的中医药政策,宣传中医药的科学性以及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优势。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建立健全利用外资保障机制。

1.配合考核部门完善利用外资考核办法,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科学制定、分解实际利用外资任务目标和争取目标。

2.建立外资项目事前、事后评价机制,突出综合质量、产业升级、创新能力、资源节约与环保、社会责任五项评价指标,提高外资项目质量效益。

3.建立激励机制。对各市(区)、省级开发区、市级招商机构分别进行相应激励和奖励。各市(区)参照市里的做法出台具体的激励、奖励实施细则。

4.进一步完善重点外资项目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各市(区)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建设步伐。

5.建立健全重点外资项目督查制度、利用外资调度例会制度,通过旬调度、月通报方式,逐一跟踪、落实和推进项目。

6.完善重大签约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建立动态跟踪落实机制。

7.建立健全招商项目生成机制,整合产业主管部门、专业招商机构、有关企业及专家的招商资源,做好境外招商项目策划、包装工作。

8.建立健全各级专业招商机构,逐步配齐配强专业招商人才,强化绩效考核,探索灵活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薪酬分配机制,着力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招商队伍。

(二)明确利用外资的重点和方式。

9.重点围绕双岛湾科技城、东部滨海新城、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南海新区、乳山滨海新区、里口山风景区产业链条延伸,开展招商推介活动。

10.加大涉及我市重点产业的境外骨干龙头项目、核心配套项目的定向招商力度,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集群发展水平。

11.重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达国家(地区)的合作,努力引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12.在传统绿地投资基础上,扩大股权并购、外债和利润转增资、融资转投资、投资性公司投资、境外上市等利用外资规模。

13.针对目前外资房地产投资活跃、备案尺度相对宽松的趋势,进一步加大外资城市综合体项目的招商力度。

(三)有效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14.充分利用好高层推进机制,精心组织策划全年高层招商活动,大力推动重点国家(地区)的重点项目。

15.制订《境外重要招商活动安排意见》,科学筹划、安排好9次重点境内外招商活动。

16.组织参加“香港周”活动,做好我市签约项目的调度通报工作。

17.充分发挥“小分队”招商的作用,开展51次行业或产业链招商活动,提升招商实效。

18.深入开展“访外企促增资、访内企促合作”活动,立足存量要增量,推动企业增资扩股、与国际接轨。

19.建立全市十大产业招商数据库,筛选对外招商重点项目集中对外推介招商,面向我国驻外经商机构、跨国公司驻中国总部(代表处)、各大商会组织、国外大企业等开展定向联络、推介。

20.征集汇总新兴产业链及配套、增资扩产、技术改造等对外合作项目,统一宣传推介。

21.建立在谈项目网上调度系统,即时掌握在谈、签约、批准项目进展情况,提高项目调度效率。

22.进一步发挥市级境外招商促进机构、驻外商务代表处职能,加强与境外重要投资贸易促进机构及跨国公司的联系。

23.编制《境外招商对象信息库》,方便全市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及各级招商机构开展工作。

24.主动争取涉外经济部门、相关产业招商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拓宽招商渠道,依托职能优势对外开展产业合作。

25.提高“招商网”的实用性,以中、英、日、韩四种文字推介我市投资环境、重点招商项目,实施24小时网络在线服务。

26.强化高区、经区两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推动环翠区、文登等市区建设服务外包载体,进一步完善服务外包公共技术平台。

27.依托服务外包联盟,大力开展服务外包招商活动。

二、优化结构,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一)突出重点开拓国际市场。

28.策划实施好“百展市场开拓计划”,重点组织好广交会、华交会、日本纺织展等10个国内外知名展会。

29.突出新兴市场拓展、优势产业和品牌企业推广,组织策划好“俄罗斯市场拓展计划”、“香港市场拓展计划”。

30.举办好第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协助市贸促会办好第六届国际渔具博览会,加强与境外各类协会的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31.建设好海洋食品、渔具、加工贸易等电子商务平台,组织好线下洽谈,在线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网上交易规模。

(二)着力促进贸易平衡。

32.发挥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原油、成品油、煤炭、橡胶等大宗资源类产品进口,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

33.培育、引进一批国内外进口商和进出口一体化的企业,指导企业积极争取能源、资源产品和适销消费品的进口资质。

34.积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组织好2013中国加工贸易博览会。

(三)积极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35.出台《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认定工作方案》,完善市出口基地培育机制。

36.做好部级船舶、水海产品和床上用品出口基地的宣传推介工作,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37.争创渔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生物医学材料科技兴贸基地等部级出口基地。申报五金制品、地毯、建筑材料和机械基础件等一批省级出口基地。

38.建立出口品牌培育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省级知名品牌。

39.实施“优势产业和品牌企业境外推介计划”,着力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

40.选择一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试点,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41.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合理申报进出口商品货值,提高进出口贸易额。

三、拓展深度,增强跨国经营能力

(一)加快推进境外资源合作开发。

42.鼓励企业开展境外能源、短缺资源领域的合作开发,推动境外项目加快进度。

43.引导企业通过“以援助换资源”、“以工程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开发。

44.加快推进“走出去”企业境外资源开发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尽快形成产能,回运产品。

(二)积极引导优势产能境外转移。

45.引导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中心,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46.支持企业承建省级境外工业园区,争取符合条件的境外合作园区列入部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三)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

47.鼓励企业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和销售网络,完善国际营销体系。

48.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四)提高对外承包工程整体水平。

49.巩固非洲承包工程市场,大力开拓东南亚、中东、俄罗斯和拉美等新兴工程市场。

50.引导企业以BOT、PPP等合作模式承揽国际高端工程项目。

51.组织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与市内工程设备物料制造企业对接,扩大工程项下出口规模。

52.推动我市工程企业与央企开展对接合作,突破发达国家工程承包市场。

(五)推动外派劳务高端化发展。

53.深度拓展日本、新加坡等劳务市场,努力保持日本研修生市场份额。

54.推动外派护士基地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院校设立高端劳务培训基地。

55.推动承包工程项下技能型、管理型高端劳务人员外派。

56.深化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定期开展外派劳务市场专项整治。

57.建立归国劳务人员就业指导管理系统,缓解劳务人员归国“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问题。

58.加强与外省市劳务平台的横向合作。

(六)扎实推进援外工作。

59.鼓励企业申报援外资质,支持重点企业、名优产品进入《国家援外物资项目产品采购目录》。

60.指导援外企业建立援外工程项目安全质量巡查制度,强化援外项目监督管理。

(七)建立健全“走出去”保障措施。

61.做好“走出去”信息权威,做好重大项目决策论证及风险评估工作。

62.加大“走出去”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打造复合型跨国经营管理队伍。

63.引导企业履行当地社会责任,强化“走出去”风险防范意识。

四、突出特色,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一)强化园区的开放载体作用。

64.加快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中韩信息产业园、中日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

65.鼓励有条件园区引进发达国家规划、建设和管理园区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逐步规划建设一批国际产业园。

66.充分发挥各园区招商引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二)不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67.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68.对达到部级开发区标准的园区,适时启动升级工作。

(三)壮大园区特色产业。

69.打破园区界限,依托重点企业,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配套的“有园无界”的高端产业园区。

70.推行“园中园”和“一区多园”模式,规划建设一批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园区。

71.支持园区培植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四)打造各类开放型人才高地。

72.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建立人才需求库,加强对急需紧缺实用人才和团队的引进。

73.加快创新成果孵化及产业化基地、公共技术平台、人才服务载体建设,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入区创业发展。

(五)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74.改善园区创业、生活环境,增强投资环境竞争力。

75.开展省级或部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打造宜业宜居的环境友好型园区。

五、提升服务,助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76.开展“外经贸企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77.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及时解决外商投诉,适时举办市长外商见面会。

78.围绕全市外经贸发展重点确定调研课题,提出对策措施,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

79.及时帮助企业办理涉及生产经营领域各类重要手续。

80.开展各类外经贸业务培训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举办招商引资培训班,打造高水平专业招商队伍。

81.积极争取各级各类外经贸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82.积极推动企业与金融、保险机构合作,缓解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问题。

83.规范行政审批管理,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84.优化外经贸工作流程,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

全市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任务目标:出台《市残疾儿童康复“春苗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
深化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全面落实国家、省各项康复项目;
全面推进“四个创建”。

工作重点:

1、出台《市残疾儿童康复“春苗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完善残疾儿童专业康复机构建设,为800名左右的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救助。市级投入不低于600万元,县级至少按1:1的比例配套资金。

2、加强和规范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适配中心(站)建设,组建康复中心医院。有条件的县市区至少要建立一处残疾儿童专业康复机构。增加投入,加大康复管理人员和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培训康复专业人员200人(次)以上。

3、继续深化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规范完善县级各类残疾人技术指导中心、镇(街)康复指导站、村(居)康复服务站三级网络;
突出抓好康复示范点建设和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四个创建”活动。

4、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残疾人康复由项目救助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
进一步扩大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报销范围。

二、劳动就业工作

任务目标: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增加残疾人就业培训范围,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基地,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加强保障金征收和管理。

工作重点:

1、加大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手段,以征收促进就业,全市年度保障金征收增长10%以上。

2、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论证建立规范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和富有特色的教育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增强培训质量。全市组织5000人次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市本级培训400人次),城镇新增1240名残疾人就业。

3、扎实开展“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继续巩固已建的115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通过基地新安置200名残疾人就业,新增辐射带动1000户贫困残疾人从业脱贫。推动县级建立残联自主的残疾人就业基地,增强基地发展活力。

4、开展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为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

5、扎实开展“共享阳光-携手建功十二五”活动,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活动效果。动员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争当自主创业标兵及致富能手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带头作用。

三、保障服务工作

任务目标:积极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继续落实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为2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修缮或新建住房,完成省级下达的公益金助学项目(学前教育)及贫困残疾大学生救助工作。

工作重点:

1、积极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机构托养、社区服务、邻里照料和亲属护理等多种形式的托养服务模式。居家托养服务新模式经验,加快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和居家护理政府补贴制度化步伐,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托养设施建设标准和机构运行管理制度。未出台“阳光家园计划”实施办法的县市区,应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本级托养办法,落实配套资金和服务设施。

2、认真做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推动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落实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资金,并全额发放到位;
有条件的县市区,要探索扩大生活补贴范围及标准等政策,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推荐访问:全市 工作要点 五篇 全市工作要点【五篇】 全市工作要点(精选5篇) 全市工作11258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