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2023做好工作汇报7篇(全文)

2023做好工作汇报7篇(全文)

时间:2023-07-26 21:55:01 工作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做好工作汇报第1篇市运管处全力做好强台风防御工作本报讯(乔宏伟、王颖)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日,我市将受到9号强台风“梅花”侵袭,部分地区极易引发洪水及洪涝灾害。接到通知后,市运管处迅速行动、多措并举,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好工作汇报7篇,供大家参考。

做好工作汇报7篇

做好工作汇报 第1篇

市运管处全力做好强台风防御工作

本报讯(乔宏伟、王颖)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日,我市将受到9号强台风“梅花”侵袭,部分地区极易引发洪水及洪涝灾害。接到通知后,市运管处迅速行动、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强台风防御工作。

按照省局、市局通知要求,市运管处高度重视,迅即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一是严密防范。及时做好安全提示,紧急通知各县区运管站、运输企业要充分估计本次强台风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是强化措施。严格落实值班制度,明确带班领导,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时刻关注台风动向,确保联络畅通。对地处偏远、路况不好的客运线路下发停运通知。三是要加强应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重大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实施救援。要求各级运管部门落实应急运输承运单位,保障应急运输车辆状况良好,选定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参加紧急运输任务,确保全市250辆应急车辆(货车200辆,客车50辆)保障有力,随叫随到;
切实做好第9号强台风防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做好工作汇报 第2篇

当前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究

西安财经大学/倪俊梅

摘要:

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幅度转移,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取缔的作用,一方劳动力的迁移,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调查我国劳动力转移情况,间接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农村区域经济文化在新时期下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经济发展;
城市化建设。

正文:

也许我们都会有意无意了解到一些关于人口迁移的事,亲眼所见,或看新闻,或亲身经历过。春节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新闻天天报道农民工返乡浪潮,那就是我国人口迁移的一大壮举,南来北往大幅度流动。

就我们县而言,每年有很多农民工选择外出务工,远出东南,沿海省份,北方大城市等找工作。贵州地处西南省份,劳动力丰富,我们县又是贵州的劳动力输出县,在各个乡镇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情况。这些劳动力迁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城市化建设,以及GDP的增长,改变着我们现有的劳动力结构。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是为了更好、更合理地了解我们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管理机制等等问题。

一、我县劳动力迁移的特点

目前我们县的劳动力较为丰富,是基于现在的教育水平停留在某一阶段,农村户口的居民文化水平较低,最简单的谋生方式就是卖出自己的劳力,很多不是靠大脑生活,就是能吃苦耐劳,靠自己一身力量谋生。另外,三线城市发展缓慢,只能靠出外才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能有一份客观的收入,足以养家糊口。最后,现有的劳动力迁移浪潮,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大城市建设较快,各种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必须依靠像贵州、河南、四川等这些劳动力大省输出大量的劳动力,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每年春节对于各种客运交通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因为在东南有很多返乡回北方或者西南的农民工,也有很多在北方在沿海地区返回南方或者大西南的农民工,这其中就少不了回贵州老家的大批农民工,他们常年在外务工,也许很多年都没有回国一次家了,对于他们来说回家也是一种奢侈,火车票不好买,车费贵,辗转麻烦。当然对于他们来说,回家也是一种希冀,因为家里有儿女,有父母,总得回家吃个团圆饭,总得回家让家里人感觉到亲情还在。现在的劳动力大批在外,留着家乡的老人,和还未成年的妻儿,这就出现了前些年热起得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引起了社会一度强烈的反响。

当前中国的劳动力迁移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劳动力迁移是在发展极不平衡的经济背景下进行的,并且在劳动力迁移的同时,这种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二是劳动力转移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要去向。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模式,表现为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带迁入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带。而农村迁出人口占全国迁移人口的六成以上,其中几乎有七成以上迁入城市。因此,中国现阶段的劳动力转移可以简单概括为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带农村地区迁向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带城市地区;
三是受教育程度越高,迁移比例越大,但由于受到较高教育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农村迁移人口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

随着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的帮助,进行“三农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农村自身发展,在某些地方也出现相应的农村劳动力出外务工减少的情况。只要大家在家里能吃饱饭,穿好衣,再赚点钱,也许很多人也不愿意出外务工,毕竟背井离乡的滋味很好受。

总得来说,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特点就是迁移幅度大,分布地区较广,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为了谋生,他们常年在外,私下奔波。大西南的劳动力大省,年年都会向许多大城市输出大量劳动力,促进我国企业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奉献不少。

二、劳动力迁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在农村的边际生产率低于其生活费用甚至等于零,也就是说即使只能获得很低的工资收入,他们也有向城市转移的倾向。而同时,我国东部沿海城市迅速崛起,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使得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东部城市转移。这个时期的人口迁移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但随着劳动力的持续转移,造成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迁移劳动力工资增长非常缓慢,最终造成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缓慢。

由于我国农业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进步缓慢,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以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多年来没有显著提高,农业平均劳动生产率进而人均收入收入未能因农村人口的转移而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农村的收入较低,纯收入更低,使得其在城市就业的机会成本很低。因此,多年来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市的迁移,虽然迁移的速度在放缓。正如托达罗模型所告诉我们的,迁移速度的放缓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和在城市收入差距减小造成的。但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少,并非归因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迁移人口在迁入地收入水平的缓慢增长、无增长,相对于城市居民收入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而言,甚至是负增长。因此,过去二十多年的劳动力迁移虽然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但并不足以使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必然会进一步拉大二者收入的差距,造成相对贫困的增加。另外,农村人口的迁移使农村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流失严重。由于受教育程度越高,迁移比率越高,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的人才大量流失,使农村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加剧了农村的相对贫困。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模式下的人口迁移,短期内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而言,并不能消除悬殊的城乡收入差距,甚至会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迁移,是基于现在的农村农业发展,乡镇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居民现有的生活状况,促使我们地区广大人民选择外出务工。换言之,劳动力的迁移,也改善了我们地区现有的生活条件,基本上过上了富裕生活,再劳累之后能安居,能乐业就已经很好了。总之,这一举动,一世为了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另外则促进我国企业发展,经济的大踏步前进,也可以说是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

三、我们县的劳动力现状和应对对策

对外,大多数城市的劳动力匮乏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就我们县的劳动力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对于劳动力迁移所引起的现状,譬如农业荒芜、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等问题,有必要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权衡利弊,让其机制上更加完善。

1、我们农村劳动力迁移所带来的现状

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家乡仅留着大批年迈的老人,他们生活虽然基本能自理,但

对于所拥有的庄稼却无能为力,这使得我们地区大量的农田变得荒芜,农业置废。同时,引起人们关注的“空巢老人”也值得留心,年轻劳动力留下自己的父母在家,由于上了年龄,这些老人在无依无靠,生病了都没有人照顾,还有平时没有人陪着说话,会让他们倍感孤独,这使得农村老人在很多方面上出现思想上的问题;

由于年轻夫妻大多数都是成伴出去工作,家里不仅留着自己的父母,还有很多的年轻家长把自己的子女留在了家里,把子女留给了父母照顾。这个在很多方面带来了不便,“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家庭教育和成长方面带来诸多弊端,这也是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教育是出娃娃抓起,所以在这一问题上势必应该引起农村家庭和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由于年轻劳动力都在外面,现在乡镇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着的返回,还有家乡建设也严重缺乏劳动力,这势必在促进外面大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自己乡镇的发展变得缓慢,在这一因素上应该引起政府的关注,需要提出可行的政策,召回一部分劳动力,一遍我们自身的发展;

于此同时,劳动力大量移动,给各地和当地政府在户籍管理方面带来一定的不便,大批外来务工者涌入一个城市,区域文化因素也会带来一定的冲突;
带着子女在外工作的家长,在外面就学也是一大问题,毕竟现在很多省份对外来务工子女就学还有一定限制。当然,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能看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就不一一列举了。

2、对于劳动力迁移带来的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努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于保证新的五年规划顺利实施,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①继续稳步、有序地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②善待农民工,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是我国农民中的精华,在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中已占相当比重,应明确农民工产业工人的主体地位,取消“农民工”的称谓,代之以从事职业的称谓,与城市职工同等身份,同等待遇,同等地位。参与城市所在地的政治社会生活,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农民工应公平地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和最低工资制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严禁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和随意无度加班。加强监察工作,发现问题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应严加惩处。从长远看,农民工工资待遇不能只是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应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并不断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建立工资不断增长的长效机制。

③实行制度创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首先是户籍制度创新。从长远讲,要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消除附着在户口上的城乡居民的权利不平等制度,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居住自由和择业自由。近期,要降低城市户籍门槛,分层次放宽入户条件。在大中城市,对拥有合法住所(包括有租借房屋)、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允许进城定居,登记户口,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可先对受过高中、中专教育,参加一种社会保险三年以上的,或企业要求留下并为之承担责任的,或自办企业雇请员工纳税五年以上的,准予户口迁入。小城市、小城镇,户口全部放开。特大城市,可施行居住证制度。

其次是土地制度创新。土地制度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密切,从长远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要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并根据中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实际,适当放宽土地的宏观控制,以适应产业的梯度转移,加快中西部域区经济的发展。可借鉴一些地方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创新土地制度。最近,广东省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实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直接进入市场。江苏等省实行“股田制”或建立“土地银行”变地权为股权等,都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为农民的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再次是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从长远来看,城乡劳动者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近期,应根据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流动人口的不同情况,建立多层次、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络。一部分长期在城镇已有稳定职业并定居的人员,可纳入城镇的社会保障。对于临时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针对他们的迫切需要,先搞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降低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门槛。交费基数、交费年限要与他们实际工资相适应,并与所在企业按比例分摊,让更多的农民工年老时能领养老金。允许企业为农民工在农村交纳养老保险,农民工可以到当地社保部门参保和退保。建立方便合理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跨省区转移机制,不论他们转移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凭卡交纳社会养老保险费,凭卡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

④建立和健全培训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劳动者素质,首要的是抓好基础教育,确保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更多关怀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和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于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要充分利用和增添城市教育资源,让他们接受正规教育,不得强制收取借读费、择校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调动输出地、输入地、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的积极性。整合培训资源,每个市、县、区都应确定或建立几所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学校,使每个农村青年都能掌握一、二项专业技能。有些地方对初、高中毕业生再增加一至两年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实施3+1或3+2教育,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这种做法值得推广。要改善培训管理,走市场化培训之路,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大力推广“定单式”培训、“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⑤加强领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健康有序地转移。

第一,要把农民工的问题摆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广大农民工进入城市十多年来,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问题已相当严重,但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往往认识不足。建议从中央到省、市、县都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导小组”或“城乡统筹就业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吸收发改委、财政、劳动和社保、民政、公安、农业、教育、卫生、计生等职能部门参加,全面负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包括规划、安置、培训、户籍、**和劳动保护工作。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得来,留得住,有保障。输入地要实行属地管理,避免管理和服务的缺失。

第二,建立健全法制。鉴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全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并且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建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以及各省、市、区人大、政府,及早制定涵盖农民工的有关政策、法规,例如:“就业法”、“劳动力市场管理法”、“培训法”、“劳动保护法”、“最低工资法”、“安全法”、“社会保障法”、“新户籍法”等等,做到有法可依,推动和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顺利进行。

第三,增加公共财政支持。中央和各级财政要在预算安排执行中,将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支出。在建立劳动力市场、农民工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加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同时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安全及使用的效益和效率。

第四,农民工的计划生育工作,应以输入地的属地管理为主、输出地为辅,并建立规范的协调工作机制以节约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建立农民工组织。有些地方已纳入工会组织。根据目前农民工流动性大,职业不稳定的特点,各地也可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和企业成立农民工协会或建立农民工工会,代表广大农民工参与有关经济、社会、政治活动。特别是有关就业、工资和土地、财产的管理、流转、分配的谈判、签证工作,以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在条件成熟时并入城乡统一的工会组织。

附:“2”中对策部分内容引自张持平的《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其对策》

做好工作汇报 第3篇

迅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情况汇报

**市水利局

(20**年7月11日)

现就迅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批示指示精神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传达,实时部署。及时转发至县市区水利局,并于11日下午召开全市水利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家毫书记,达哲省长,忠诚、陈飞副省长等省领导和荐国书记,懿文市长,希慧常务副市长等市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安排部署应对本轮强降雨工作。

二、及时分析,厘清形势。市水利局多次组织会商,分析研判工作形势,认为后段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虽然当前全市主要河流已全面退出警戒水位且水位持续回落,但底水较高,且退水过程中堤防容易出现险情。二是各类水库仍然处在较高水位运行,调度能力大幅度减弱,且部分水库存在病险隐患没有处置到位。三是土壤含水量已饱和,在强降雨过程中雨水汇流速度更快、汇流水量更多,更容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四是机构改革过渡期内,原有体系、机制的适应性受影响,新的机制不完善,影响工作效率。

三、落实责任,坚守岗位。各类水工程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的“三个责任人”切实落实到位,并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各级值班人员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严格值班纪律,严守值班规程,及时上传下达,畅通信息渠道。

四、全面排查,迅速整改。利用降雨间歇期,以超汛限运行水库、持续高水位运行的堤防、河坝等水工程为重点,采用市级督查、县级抽查、乡镇村组开展地毯式拉网排查的方式,列出隐患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立行立改,限期整改到位。一时整改不到位的,明确专人值守,落实应急抢险物资和队伍,全面做好应急准备。

五、科学研判,优化调度。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的沟通联系,突出水工程调度管理,确保水工程度汛安全。全市有闸门控制的中型水库白马、大江口正在预泄,腾出库容拦洪错峰;
对超汛限水位运行的南冲、半山、双江等3座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采取一切措施将水位安全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其他高水位运行的水库合理开启涵管,适当控制水位。同时,在确保度汛安全的情况下,科学分析后期雨水旱情,统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做好蓄水保水工作,争取抗旱工作主动。

六、加强督查,强化支撑。上轮强降雨过程中,市水利局共派出8个工作组分赴县市区一线督导应对工作。在接到新化城西防洪堤管涌险情报告后,我局驻守新化县的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随后局长杨萍亲自带队,迅速调派各专业技术力量,并邀请特聘咨询专家、已退休多年的市水利局原副局长石应典同志赶赴现场指导抢险工作,成功控制管涌险情。

七、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及时挖掘水利部门、水利人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优秀事迹,加强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密切关注网上與情,有效应对,正向引导,为水旱灾害防御营造良好的與论环境。

做好工作汇报 第4篇

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输出

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

(20**年12月31日)

各位领导:

按照座谈会安排,现将20**年以来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总人口约**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占人口总数的**%,其中已经就业的人数为**万人,未就业人数为****人,在已经就业的人员中,从事农业生产*****人。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其中就地转移*****人,劳务输出*****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局按照上级部署,以“服务企业增效,服务群众增收”为工作的出发点,以实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工作目标,立足县情,健全机构,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努力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输出”的工作思路,转移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基础建设,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平台

一是建设高标准劳动力市场。**年**月份,我县人力资源市场正式建成使用,大厅建筑面积***平米,现有工作人员**名,1

配备了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触摸屏等网络管理系统,有效的提高了办公效率,劳动者进入大厅能够及时享受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进行了全面升级,新软件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询全县劳动力资源总量及每个乡镇、每个村街劳动力的基本情况,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统计工作。为详细掌握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年底,我们依托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在全县开展了拉网式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了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知识层次、专业技能等信息,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为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输出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扩大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渠道

为给劳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用工信息,减少盲目外出择业,确保求职有门、就业有路、**有法,我们在巩固县域劳务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毗邻京、津、廊的区位、交通优势,加强与三地用工单位的协调沟通,准确掌握劳务市场动态,通过采取橱窗张贴、电视播放、报纸刊载、上街发放、大屏幕滚动播出等方式,第一时间发布各类用工信息,基本形成了以村街为基础、以乡镇为枢纽覆盖县、乡、村三级信息宣传网络。特别是依托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组织开展的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题的劳务输出大集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20**年以来,共发放用工信息、《外出求职指南》和《农民进城务工明白卡》等各类资料近**万份,有序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人。

(三)注重提升技能,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

按照“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投入、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的总体思路,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村、***村、***三个农民工技能培训点,把握培训方向,严格培训质量,全力推行订单培训。20**年以来,共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人。(其中:20**年完成技能培训****人;
20**年完成技能培训****人;
20**年完成技能培训****人;
20**年完成技能培训****人;
20**年完成技能培训****人)

一是严格基地认定,确保培训质量。对培训基地的认定,严格按照《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进行运作,在方便农民参加培训的基础上,认定的基地必须具备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应专业所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师资等基本条件。通过向各培训机构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招标,20**年确定了两个技能培训基地,分别是:劳动技工学校、农广校。二是供求对接,进行校企联合培训。积极整合社会培训资源,主动了解掌握企业用工需求,本着互利双赢、自愿平等的原则,帮助企业与培训学校签订培训用工协议,拟定用工数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三是定向输送,全程服务。培训完成后,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按照订单约定,成绩合格者全部

输送到企业中就业。同时,坚持实行输出人员回访制度,通过打电话、上门回访等形式与输出人员取得联系,帮助他们妥善解决劳务关系、劳资纠纷、社会保险等方面问题,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差,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技能型的较少。导致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的建筑、餐饮、保安、家政服务行业。

二是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拖欠克扣工资、任意延长工作时间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不稳定。

四、对策和建议

一是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坚持输出与培训相结合,走技术输出、订单输出、定向输出,从县域经济增长点入手,依托渔具、肠衣、花卉等各类传统产业和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做活县内劳务市场;
借助区位优势,不断拓展新的劳务协作单位,开展订单式输出。

二是强化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继续把项目建设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对重点项目实施“三同时”跟踪服务,在新建项目立项的同时把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确定岗位用工信息,建立项目用工数据库,按照项目立项进度,及时发布项目用工信

息,为企业招收合格劳动者。(“三同时”即:在新建项目的同时把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
拟定项目报告的同时确定用工培训计划;
项目建成投产的同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充分发挥“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主体作用,整合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从县域经济发展出发,根据市场需求,广泛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就业培训,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有的放矢为。培训的内容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训方式既要有专业性较强的长期培训,又要有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

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保护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加大宣传和贯彻落实《劳动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定期对各类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检查,对劳动合同不规范、社会保障不落实、超时工作、工资低于最低标准等问题及时解决,依法查处,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做好工作汇报 第5篇

安徽农业大学20**年—20**学年第二学期

《农业政策学》课程论文

姓名:刘听强学号:12100527学院:工学院 专业: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手机:***

农村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

绪论

问题的提出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农村想城市流动,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劳动力由农业部门不断流向工业部门,为工业产出持续增长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同时减少了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最终实现了由农业社会想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正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基本静止和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流动两个阶段。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差别的社会福利制度,割断了城乡经济社会联系,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人民公社体制的简历进一步从农业内部限制了劳动力的外流,农民被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首先放松了对农产品和要素市场的管制,这期间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劳动力向农村内部非农产业的“就地转移”,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的就地转转移和消化。随后,城市改革和沿海对外开放加宽了沿海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实现了空间上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也就是所谓的“异地转移”。据统计,1987~20**年异地转移的劳动力约占劳动力转移总量的59%(丁兆庆,20**)。虽然政策的松动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开启了劳动力转移的大门,但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城市和农村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公共上存在明显差别,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门槛”仍然很高。农村仍是绝大多数外出打工农民的最终归宿,土地依然是农民最重要的生存保障。既不能彻底脱离明春也不能在城镇定居,大对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实际上是往返于城镇和农村,农闲时期外出务工,农忙时期返乡务农,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工潮”。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转移的规模、速度方式以及内部机理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这些理论成果主要几种发表在《经济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经济问题》、《人口研究》等杂志上,并出版了一些相关的论著。从研究文献来看,对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答题课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迁移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研究,如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关系(王贵新,1996a)、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袁铖,20**)、人口迁移与就业及社会地位之关系的研究(黄建福,20**),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和非农化的研究(辜胜阻和刘传江,1996)等。第二类是专门对劳动力转移过程本身的研究,如对迁移者特性的分析(张为民等,20**),对转移模式的研究(宋金平和徐长信,20**),对转移原因的分析(刘国瑜和李昌新,20**)、劳动力转移的地域结构和地域特征研究等(王贵新,1996b)。第三类主要是对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分析,如农业产业化对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作用(陈华林,20**),乡镇企业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许经勇,1995),城镇化路径的发展(路晓园,20**)。

孙峰华教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主要有一下九种。

1、就地转移轮;

2、亦工亦农论;

3、农田集中经营论;

4、城市化论;

5、分工论;

6、定向转移论;

7、复合转移论;

8、私营经济论;

9、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

规模空前的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农村和农民个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1)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减轻了人口对耕地的压力,缓解了农村的就业矛盾,为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劳动力流动大大增强了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在生产要素、资金、信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从而打破了农村的封闭状况,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除;
(3)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特别是缓解了农村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给弄活动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非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业的现代化(朱农,20**)。

从消极的方面来看:

(1)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劳务大量输出地区的农业劳动力供应趋于紧张,如果没有足够的替代要素投入将会影响土地的生产能力,进而对农产品的攻击产生威胁。(2)外出务工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多大程度上会增加农业的投资业存在疑问。有关20**年的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与用于提高家庭生产能力的成产性投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劳动力转移不彻底会带来农户土地经营模式的兼业化。虽然兼业化5经营是我国农户在相信制度安排下的理性选择,但兼业化的确对家庭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率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据测算,1999年我国建业户的比例高达53%(梅建明,20**),目前已经超过70%(向国成,20**)。这种“半工半耕”、“男工女耕”的兼业化经营可能导致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趋于小和农业“副业化”,造成农业生产的粗耕粗种、弃耕抛荒、掠夺式经营等现象。而且兼业户吧土地作为非农就业的保障而非创造收入的生产要素,这不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的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4)在农业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民往往依靠增加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和其他要素(机械、雇工、化肥、农药等)的投入来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降低了土地的长期生产能力,危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劳动力非农化而导致的农村土地资源低效利用的效应就已有所表现。林毅夫在解释1982年后中火农业产出增长放慢的原因时就指出,农村劳动力的加速外溢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毋庸置疑,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节后变迁的过程,对已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促进社会融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地区差异显著,城乡二元结构根深蒂固,户籍制度和城乡差异的社会保障体制增加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市的保障。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规

模庞大、流动性强和转移不彻底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入剖析劳动力转移对农地经营方式和效率的影响,特别是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与不彻底转移影响农地利用的表现和机制,探索我国均衡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消除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和农地利用不利影响的对策选择。目前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的分析框架。已有研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影响因素以及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大都具有城市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倾向,从“农业和农村”的角度考察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较少,也有学者开始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关注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和农村社区发展等问题。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的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入乡镇企业就业,还是数千万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主要都表现为农民自主择业,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化的就业方式,今后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力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才有利于嘴大吃暗度地开拓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渠道。

1、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

要大力发展直接连接人力资源供求双方的职业中介机构,加快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即时发布劳动就业信息;
采取政府和民间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文化培训和职业教育,增强农民就恶业适应能力;
要建立和完善劳动立法规和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使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

2、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

面对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流动给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等造成的压力,流入地区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严格限制外来劳动力的政策,但在健全劳动力市场规则和保障劳动者和合法权益方面却存在诸多的空白和不完善之处。完善和规范管理,就是要简历一整套促进你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市场注资体系以及调整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规和制度体系。

3、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况:

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是吃的那个是就业制度改革和福利体制改革。在就业制度上,应建立“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由择业”的就业制度。在福利制度上,要逐步将国家财政给予城市居民的暗部改为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建 立起新型的开放式的人口登记和管理制度。但户籍制度改革应采取渐进的方式,先在小城镇进行,去的成功并积累了经验后,再循序展开。因为目前我国小城镇的非农业户口已经没有多少特权,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

参考文献:

(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次序秦兴芳、田珍等/著20**社会科学出版社;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李明艳/著 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李友根/著20**中国农业出版社;

(4)贵州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殷红梅等/著20** 科学出版社;

(5)农业政策学钟普宁/主编20**中国农业出版社:

做好工作汇报 第6篇

天桥街道迅速贯彻落实区三级干部大会精神

2月10日全区三级干部大会召开后,天桥街道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班子办公会,紧紧围绕街道的发展问题和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认真讨论,并就20**年工作交换了意见,提出了具体工作思路。20**年,天桥街道将继续本着“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创和谐”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力推进城中村、老城区和旧市场“三大改造”,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社区建设、平安建设和党的建设“四大建设”,求真务实,苦拼实干,努力实现天桥经济社会事业新跨越。具体来说,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全面贯彻区三级干部大会精神。

一、坚定不移抓项目,努力实现富民强街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入贯彻区委“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年”活动精神,扎实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坚持“一手抓工业项目,一手抓商贸物流项目”,大力实施“飞地经济”,抓大引强,务求实效。进一步健全考核、激励、奖惩政策,完善领导联系制、项目代理制、项目责任制等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招商选资意识,提高项目甄别能力,大力实施靠大联大、以商招商、以企招商,选择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积极效益好的大项目。更加注重项目信息推荐、建设进度考核,对有功集体和个人予以重奖,确保签约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快投产、建成项目快见效。全力服务双汇第二工业园、东兴电子科技工业园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撬动经济崛起的“支撑点”。

(二)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按照“兴三产、聚人气、活商机”的要求,把发展楼宇经济与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相结合,通过发挥区位

优势、制定激励政策,以楼宇作为招商引资重要载体,拓宽招商信息渠道,充分挖掘区内空置厂房等闲置资源的内在潜能,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明确招商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把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机构、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作为招商重点,着力引进各类行政总部、销售公司等总部型企业,使楼宇成为总部聚集地,切实提高楼宇内入驻企业整体品质,不断增强街道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三)全面推进全民创业。把全民创业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完善天桥创业中心功能,健全奖励机制,培育创业主体,激活民间资本,实施创业帮扶活动,加大资金引入,培育一批民营骨干企业。

二、全力实施“三大改造”,切实增强辐射功能

全面打响老城区、城中村和旧市场“三大改造”攻坚战,突出抓好光明路周边区域“三改合一”工程,打造漯河市食品原料交易会展中心、综合商贸城、高级写字楼、高档次住宅群,彻底改变铁东老城区面貌,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的吸纳、聚集功能和对外吸引力。配合实施解放路沙河大桥工程,继续对辖区闲置厂房、空地进行招商开发,加快格林印象、碧水轩等新型现代高档小区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巩固社区建设成果,全力营造温馨家园

继续深化“一居一品”社区创建。进一步加大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推进社区硬件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社区建设先锋表彰活动,广泛发动辖区单位、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增强社区建设整体合力。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多办实事,并根据各社区的特点与优势,挖掘

潜力,主攻特色,着力培育一批学习型、服务型、自治型、安全型、生态型社区,力争涌现出各具特色、文化繁荣的全国性先进社区。

四、立足街道平安建设,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一)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巩固提高“平安建设”创建成果,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强化人防、技防建设,构筑坚实的防控体系,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认真做好防汛、防火等工作,完善应急处理预案,加强监测防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及时查办**案件,切实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置非正常**问题。

(二)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开展文明礼仪“五进”活动。认真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推荐工作。持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倡导文明时尚。加强社区(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三)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要在“实”上下功夫,把保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完善为民服务三级网络,深化全程代理制度,千方百计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深入拓展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新方法,继续加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创新优质服务机制,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切实关心和解决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实施综合救助扶持工程,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

障制度,支持残疾人建设,加强法律援助,做好慈善事业,建立和完善长效的社会救助体系。

五、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促进街道科学发展

(一)推行“一格四员”社会管理模式。成立“一格四员”管理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按照权责明确、任务均衡、全面覆盖的原则,将各社区划分成网格。现有机关、社居(村)委工作人员,每人分包一个片区,担任网格管理员,同时为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协管员、网格警务员和网格监督员。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转变干部作风,真正实现干部工作下沉,全力打造“空巢机关”,形成“信息在一线采集,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锻炼”的工作氛围,促进街道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严格落实民情日记制度。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推行“一格四员”社会管理为契机,扎实开展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办百家事,创和谐社区”为内容的“四百一创”活动,每位党员干部与10户以上的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老百姓办实事,认真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三有一化”要求,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把党组织建到楼院里、路段上,延伸到楼室寓所里,逐步实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全覆盖。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党员为民服务作用,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进一步健全为民服务网络,继续完善全程代理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信息沟通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公开承诺”、“党员先锋”、“结对帮扶”活动,倾力打造凝聚民心促发展的服务平台。认真贯彻执行党

风廉政责任制,继续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全面推动天桥街道各项事业和谐持续发展。

做好工作汇报 第7篇

株洲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

一、农村就业情况:

我县共有农村人口394274人,其中劳动力资源257215人,今年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36人,累计实现劳动力转移101270人,按年龄统计:40岁以下81878人、40岁以上19392人。按学历统计:初中及初中以下69653人、高中及中专220**人、大专以上9579人。转移分布情况:省内就业21708人、省外就业79562人。今年劳务总收入已达54348万元,为发展县域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搞好劳动就业政策宣传。我们积极向县级领导汇报,取得领导的支持,由县电视台组织专人宣传到各乡镇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一些政策,使农民工外出打工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工就业政策深入人心。另外我局加大了对回乡典型创业的农民工宣传,特别是仙井乡外出务工的晏田耕同志,在外打拼三十年,由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娃奋斗成为高级土建工程,一级项目经理的农民企业家,由一个穷小子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富裕户,他发家不忘家乡。自95年起,他联合5家股东投资125万元,成立“湘东泉”矿泉水股份有限公司,安排农村劳动力40多人;
02年又投资50余万元兴办“石峰苗圃”,安排农村劳动力18

人,带领家乡父**同致富。县台记者对此进行过专题报道,通过宣传,极大鼓舞了当地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积极组织劳务信息,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今年我们成立了株洲县人力资源市场。针对农民劳务信息不通,我们积极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站在各乡镇发布劳务信息,向各用工单位争取劳务名额,先后有外省单位24个,职数3200人向我县发送用工信息,本地也有威特力等多家私营企业提供用工岗位460个,我局对用人单位进行严加审核,通过筛选向省外9个用工单位直接组织输送劳动力1782人,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490人,今年,共计完成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36人,为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基础。

三是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今年我们把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稳定就业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来抓。首先是在观念上把农民就地转移、自主创业作为培训工作重点,全面实施“全民创业”活动,广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其次是在政策上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
第三是在培训服务上根据不同的人员开展分级培训,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今年来,我们组织到19个乡镇进行调查摸底,针对实际状况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送教到乡镇”、“送教上门”活动,把技能培训送到乡镇。先后与渌口镇劳动保障站、淦田镇劳动保障站、南阳桥乡劳动保障站、大京乡劳动保障站、龙凤乡劳动保障站、县委党校,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61期,共培训4198人。分别举办了园林花卉、电工培训、钳工培训、电脑培训班,同时培训了劳动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外出打工常识、应聘技能、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有关文化知识,为农民工自主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奠定了基础。

四是加大对职业介绍机构的整顿力度。我局劳动监察队先后出动5次,对县内各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专门整治,严查其非法中介、乱收中介费等问题。通过整治,全县几个民间职业介绍机构无一违法问题。

五是积极维护在我县务工的外地农民工合法权益。针对外地农民工在我县部分企业务工拖欠工资的情况,我局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上户调查了解,核实情况,对确实存在拖欠工资情况的企业,我局积极予以追讨。今年,我局共为300多名农民工追讨工资近万元,并将这部分款项及时发放到农民工手中,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推荐访问:工作汇报 做好 做好工作汇报7篇 做好工作汇报(通用7篇) 做好工作汇报的步骤是什么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