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心得体会 > 2023年度扩展训练心得体会【五篇】(范文推荐)

2023年度扩展训练心得体会【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11 11:00:06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组织拓展训练首先要做好情景的规划设计,令参与者利用户外活动完成良好的体验。使他们在该过程之中渐渐的得到领悟,而后开展系列化的分析与交流,透过反思最终掌握丰富的知识,更新认识理念,改变以往思维方式,规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扩展训练心得体会【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五篇】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拓展训练 大学体育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64-01

1 拓展训练科学内涵

组织拓展训练首先要做好情景的规划设计,令参与者利用户外活动完成良好的体验。使他们在该过程之中渐渐的得到领悟,而后开展系列化的分析与交流,透过反思最终掌握丰富的知识,更新认识理念,改变以往思维方式,规范日常行为,进而实现预期目标。当然,拓展训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户外活动,由于其更为重视场景模拟,因此体现了明显的目标性。在我国,拓展训练仍旧为一类新兴的学习以及训练形式,具体目标是为符合当代人团队合作精神需要以及协同合作精神诉求。可令参与主体通过丰富的拓展训练活动形成心灵的升华,构成良好的团队意识。通常来讲,拓展训练种类丰富多样。例如分组竞技、丛林冒险等。透过丰富的活动模式,可令参与人员身心获取各层次的体验,进而实现全面升华。

2 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应用

2.1 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

通过拓展训练可进一步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其主体方式通过不断的深化与拓展为某个体育项目,采用多变、合理的方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拓展训练方法多样,因而大学体育教学阶段中可采取有效的拓展训练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教学阶段中,应针对大学发展现实状况与学生学习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拓展训练,而非单纯的注重训练的难度或是技术专业性、目标专一性。例如在确定拓展训练具体方式方法的阶段中,教师可依据体育活动项目特点,合理的划定活动的空间与场地,同时还应选择相契合的体育设施仪器,以提升教学实效性。训练方法上,并非划定某一个拓展训练的方式,便一定要限定在固定的框架格式之中进行,具体的活动形式以及体育教学内容可针对现实状况、体育项目特点做合理的协调修正。包括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的规模与进行的深度等,这些均可利用系列化的更新改变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2.2 锻炼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组织拓展训练基本条件在于全体师生的一同参与。在该阶段中,学生团队思维意识可实现充分的锻炼与发展。当前,许多九零后独生子女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由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令这部分大学生在过于溺爱、未经世事、缺乏锻炼的境遇下形成了交际能力欠缺、无法妥善良好的应对同四周人的关系,习惯于凡事以自我为先,较少关注他人想法的错误倾向。该类状况会令学生们在今后融入社会后面对更大的阻碍。为此,大学体育教学阶段中为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应积极引入拓展训练,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进行田径训练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协同合作、以大局为重的意识,可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加入竞技比赛环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开展互相比拼。该过程之中,学生不但会使自身达到最佳状态,还会尽可能的激励帮助队友,尽量的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整体的经济比赛过程中,每一位团队成员则会更真切的关注同组队友在比赛过程中发挥的状况,并可为队友互相间的文明协作、互帮互助增加更多机会。该项拓展训练阶段中,不但可实现锻炼学生体能以及素质的目标,还可激励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精神,因此契合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2.3 引入丰富教育方式

拓展训练本身包含较多方式方法,融入大学体育教育后,便可全面优化教学效果。其作用不但为提升学生素质体能,还可令学生通过拓展训练,真正的释放心情,体会到获取成功的满足感以及喜悦感。为此,大学体育教育应有效借助拓展训练,激励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例如,大学体育教育中,可引入蹦极跳的拓展训练方式。该类具有明显刺激性的体育训练活动,可全面提升学生从事体育训练活动的爆发力。同时还可激励欠缺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勇气的学生更加勇敢、积极的从事体育训练,形成勇于攀登高峰、不畏艰险的奋进、拼搏精神,并可使该种精神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升华。

3 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毋庸置疑,拓展训练为大学体育教育充实了更多的丰富元素,可为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系统探寻全新的途径,以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今后,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为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长久持续发展贡献应有力量。具体体现在,拓展训练可同传统大学体育教育课程全面融合。教师在实践教学阶段中,可依据学生现实状况安排丰富的项目活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例如,教师为促进学生实现心理层面的升华,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可通过串名字的游戏,同学生加深理解,由原先的陌生变得更为熟悉,并积极的进行交往。达到类似效果的训练方法丰富多样,不但可锻炼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同时其心理层面也将更加成熟。

另外,还可利用原有体育训练项目,通过有效更新,增添拓展训练的内容,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实现多方位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组织攀爬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入拓展训练理念,将选择两名学生组成不同的攀爬小组,同时将组内成员利用绳索相连。当然两人所走的路线不应重叠一样,将两人所得成绩叠加得出最终的比赛总成绩。该类新颖的拓展训练教育活动项目之中,倘若其中一名组员失误,则一定会干扰总成绩。该环节之中,每一位组员均要力争确保自己不会摔下来,同时还应尽可能的保护队友,确保其不会受到自身的干扰影响。由此可见,该类拓展训练可令学生身心、综合品质以及进取意志得到全面的训练,还可在一定层面激励组内成员形成更强的适应性,提升合作能力水平,进而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全面升华。

4 结语

总之,大学体育教育对健康学生身心、形成终身学习以及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继承发扬我党优良传统,激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艰苦奋进的拼搏意识极为有利。为进一步扩大正面影响效应,大学体育教育只有有效的融入拓展训练,明确其科学内涵,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方向,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锻炼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引入丰富教育方式,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大学体育教育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期人才。

参考文献

[1] 时晓梅.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影响[J].科技风,2013(21):213.

[2] 丁振宾.解析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
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工程认知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扩展学生的工业知识面,提高综合工业素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就是为了要创建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而建立的。传统的金工实习强调知识的再现、经验和技能的传授,没有把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过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围绕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单一,功能定位模糊,实习内容陈旧,训练结构离散,已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发展要求。因此,从整体性、系统性角度出发,建设功能定位更突出、培养目标更科学、训练体系更完善的工程训练中心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心建设既要随实践教学体系而发展变革,又要能够秉持工程教育的宗旨,保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方向。

1、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目的创建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是适应我国特殊国情的要求,通过实施校内“社会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真实的工程环境”,形成科学而完整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现代工程训练要代表知识综合化、技术前沿化、专业集成化的工程实践方向,一方面,要以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建设宗旨,整合中心资源,积极推动自身能力建设,构筑综合化工程训练平台,通过实施产学研合作,保持与工程实际同步,确保条件建设与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实现训练的工程化目标。另一方面,变过去离散的金工实习为系统的工程训练,围绕目标、内容、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带动中心在训练目标、功能定位、资源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建设,实现训练过程的工程化。以训练内涵和训练过程工程化为基本特征,逐步形成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1、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发展变革

2.1.训练目标从单一的知识验证和技能培养改变为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完整的育人功能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现代工业对工程实践的综合性、创新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工程实践体系包含了教学实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三大子系统。围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两大核心目标,建立实践与创新训练这两条齐头并进、交叉结合的训练主线是工程实践发展的要求。工程训练涵盖了以上三大子系统和两条主线,符合实践教学体系发展规律,代表了工程实践的发展方向。其训练广度与深度能够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多维度特性,变过去单一的知识验证和技能培养为更加注重工程实践、人格意志、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完整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实践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

2.2.中心功能定位从单一的教学功能扩展到多元化功能,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围绕工程训练目标的实现,中心定位必须多元化,能力建设必须多向性,变金工实习的单一教学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组合,同时以多功能服务带动自身能力建设,成为能力不断提升的自我发展的中心。自我发展是现代工程训练办学实力的体现。

2.3实施训练内容全面转化,创新训练体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是工程训练建设的基本方向,也是工程训练区别于金工实习的主要特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装备和先进管理方法,除常规的制造技术外,还要引进数控加工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以及先进的制造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和环境保护设施等,实现由常规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向现代技术训练的方向转化;
注重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在传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基础上,扩充教学内容,转移教学重点,建设完善、先进的局域网管理系统,实现由单机的单一技能培训向局域网络条件下技术集成的培训方向转化;
建设大工程背景,面向现实型课题,使学生逐步形成关于设计与开发、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工程环节的全局性认识;
创新实践教学,除了基础训练外,还应组织综合训练、创新训练,参与设计制作机器人及其他创新实践比赛等,实现由操作技能培训向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向转化;
除理工类学生以外,组织其他文科类学生参与工程训练,实现由工科专门训练向不同学科工程训练全面覆盖的转变。

2.4.建设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示范效应的特色训练中心、提升工程训练整体水平,是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完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任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与行业需求,创新教育理念,以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为依托,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训练模式等方面形成与行业结合紧密、专业优势明显的竞争优势;
同时,以“为多学科服务”为宗旨,按照学科交叉的技术需求,搭建多学科综合训练平台,根据不同需要构造组合的训练模块,提高训练模式的灵活性;
要借助自身技术实力、设备资源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与外部企业的联系,实施长期技术跟踪与项目协作,开展一批以行业高技术为重点的项目研究,把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思路纳入工程训练,开发实践性强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总之,中心要形成特色,必须依托中心建设大环境,建立比较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要秉持工程教育的宗旨,保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方向

3.1.坚持适应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工程训练中心作为专门化的校内实践基地,其建设目标和教学体系具有更强的服务定向性。不同类型大学,如研究性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它们的工程训练中心在技术标准、培训业务等方面可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规格不同,在建设规模、目标体系、服务方向等方面也不同。当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着结构性问题,不少院校盲目攀高,工程教育好高骛远,脱离人才培养实际,造成训练中心建设中盲目扩大规模,无计划地购买新设备等急功近利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明确中心的建设前提是适应本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

3.2.以教学功能的实现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心建设要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的关系,明确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以本科生为主、兼顾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教学,要把教学功能放在核心位置,围绕教学功能展开科研和生产活动,处理好资金投入、人员调配、项目分配上的比例关系,避免将中心建成对外营利性的机构、科研实验室或者生产工厂。科研活动应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通过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丰富工程训练内涵。生产活动侧重于承接与行业结合紧密、与工程训练教学任务相匹配、技术含量较高的设计实验与生产加工任务。

3.3从金工实习到工程训练要走开放式道路。建立科学的工程训练体系,必须扩充组织边界,与企业和其他机构建立起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接触社会工程,实施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获得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外部资源,保证训练技术的先进性、训练内容的现实性;
对各学院、科研系所开放,了解人才教育、专业培养的需求,走合作办学道路,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训练,提高训练的成效性;
对社会职业教育等机构开放,扩展服务范围,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咨询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知名度。训练中心实施内外开放模式,淡化组织边界,意味着多方融资和成本分担、知识渗透与技术合作、设备引进与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人才的对流等方面工作的加快,为中心建设提供适时的社会需求信息、先进的技术来源和后续发展动力。在技术条件方面,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向当前先进水平看齐,建设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训练中心,为多学科交叉的训练需求服务;
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引入计算机设计、网络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条件下的综合工程训练;
同时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开展立体化教学,提高工程训练教学水平。在管理方面,参照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条件,向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看齐,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建立训练信息化平台,严格执行现代工业技术标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06-01

新的发展形势对大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体育教育除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合作进取的精神,新的发展形势对大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方法,能够教学过程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内容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方式,能够让人根据自身的情况充分参与到训练过程中,获得个人体验,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充分地沟通、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达到提升认识的目的。拓展训练对团队意识的培养以及个人意志的磨炼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果。

但是不论何种形式的拓展训练,人们的集体合作模式是拓展训练的核心,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拓展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拓展训练的结果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中的应用

1、拓展训练能够扩大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拓展训练的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大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拓展训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切实可行的拓展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扩大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2、拓展训练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是个性化发展明显、合作共享意识淡薄、交际能力欠缺等,这些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拓展训练的应用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精神,有效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对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实际效果

3、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运用拓展训练能够丰富教学方式。拓展训练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喜悦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三、大W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方向

1、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有机结合

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在体育教育课程中加入一些拓展训练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体育教育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相互合作,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2、把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教育必修课

通过必修课的方式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中是另一个发展趋势。让拓展训练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的训练课程。通过必修课的方式确定拓展训练的地位。

3、运用运动会的方式引入拓展训练

在运动会当中加入拓展训练项目,或者是通过体育文化节、趣味体育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都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另外,以运动会的方式引入拓展训练,还能够改变学生对运动会只关注体能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坚韧顽强、努力拼搏才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当前,我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主题,紧紧抓住国家“增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为我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极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事实证明,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展示,是国民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加活跃、更加积极、更加全面的综合作用。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市落后的体育场馆设施,与我市不断发展的体育事业、与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早日改变我市体育设施基础薄弱的局面,满足竞技体育训练和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已变得刻不容缓。

一、启动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是着眼我市竞技体育长远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体育设施基础薄弱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市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在训项目少、竞争面窄、夺金点不多。在20**年省十一运会上,我市金牌总数排在第11位,其中赛场金牌数仅有12枚,排在第15位,**市竞技体育跌落至历时最低点。

自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大型场、馆、池建设几乎是****、**等市,在原有体育设施基础上,建成或正在兴建造价达数亿乃至十几亿元的第二代体育中心,**、**、**、**、**、**、**等市体育中心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我市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在省内已处在严重滞后的状态。

20**年,市体育局围绕市追赶跨越的目标,提出了在20**年的省十二运会上实现金牌和总分“双七”的目标,并增加训练项目,调整训练布局,扩大训练规模,新开设了古典跤、跆拳道、射击、体操等竞技项目。截止目前为至,训练项目已由上届的5个增加到18个,在训运动员已达1100名。20**年8月,我市投资500多万元体育公益金,对始建于1918年的体育场进行了改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田径训练的环境,但大多数项目训练场地零散,训练条件简陋,“游击式”的训练模式难以保证训练上规模、上水平,而且承接全省综合性比赛和部分国际、全国单项比赛的设施条件还远远不具备。体育训练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市体育长远发展的“瓶颈”,我局积极做好体育场馆建设的前期工作,从20**年开始,邀请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分别考察了**、**、**、**、**等省内兄弟市的体育设施,并提出了我市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方案。

二、启动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是丰富我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彰显我市人文内涵的需要

**是历来受世人瞩目的文化之邦,三张“城市名片”使广大市民倍感荣耀。近年来我市围绕“千亿**、活力**、和谐**和文化强市”的目标,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显著的变化,今年又提出城镇化规模扩大1.5个百分点的城市建设目标,“双百”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增速,**充满生机、蓄势待发。

但受老城区改造难度大、公共财政投入有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处在全省十分落后的位次,群众体育健身和业余体育训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很少,现有体育设施十分简陋,体育社团没有办公场所,一些群众体育活动只能靠租用和借用场地,无法进行规范化建设和开展上规模的活动。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难以满足我市群众体育的日益发展的体育需求,严重地影响了我市做为人口大市、文化强市在全省的形象和城市品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展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活跃、全面的作用,并且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不断发展、文化日渐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的重要力量。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广大群众享受着“国运兴、体育兴”所带来的健康和欢乐。体育服务业发展能量将持续释放,体育消费热点不断扩散,全民健身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据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群众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结果,将我国居民喜爱的余暇活动分为15类,体育活动排 在前5位(占5%)。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上,必须结合我市实际,启动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通过提供较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不仅仅让**人民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也是完善我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文化品位,创造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的影响力。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多年来,高校师范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灌输,轻视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象比较严重。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且其内容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在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实施变革与创新。

一、引言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专业”意味着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还是一门专业,有一定的专业标准,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要有系统化、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也即意味着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必需经过系统化的专门学习和训练,才可能具备胜任教师职业的资格。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教师职业技能素质是基础,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是师范教育的“本”与“源”;忽视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则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我国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

1994年教育部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正式要求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针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此,各级别的师范院校开始研究教师职业技能,并着手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专门建立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尽管如此,师范教育中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在实际上的实施力度却很弱。究其原因可能很多,最主要的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大力的扶持。没有专项教育资金的保障,师范院校很难搭建好培训的平台。另外,90年代末高校大扩招,许多师范院校合并或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师范性”在高师及综合性院校被弱化、边缘化的趋势普遍存在,一些高师院校忙于追求综合性和学术性,不再坚守原先的师范性,于是相应的师范技能培训流于形式。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且其内容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在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实施变革与创新。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创新改革

1.切实转变认识观念

学校决策层,在校本层面的师范培养理念上,要高屋建瓶,既立足于面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面向当前中小学新课改的快速发展形势,又要立足于校情,科学利用好现有资源。在当前,以下几个基本观念应当树立起来:第一,树立系统整体观念。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高师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被作为孤立的教学环节或静态的教学内容来实施,要用联系的观点积极探索,实现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与重视学科课程的统一。第二,树立动态发展观念。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上,面对教师专业化、中学新课改快速发展,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上,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乃非一次终结式,而应是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绝不可能是一跳而就或者通过一两门课程就一劳永逸地予以解决的。第三,开放性观念。开放是系统的特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多元的、开放式的。

2.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模块化”教学综合改革

从国内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来看,增强实践性的理想方案就是构筑模块化的培养模式。第一,学科资源整合。目前我省师范高校及一些综合院校的教科院或教育系都设有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三个专业。小教本科专业沿袭中等师范学校多年来累积的对传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办学经验,毋庸置疑,其对教师传统技能培养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另外,自2004年我国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教育技术能力也已成为教师专业素质构成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由此也成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新的使命。同时应当看到,当前中小学生成长中遇到诸多心理问题,作为专业化的教师,掌握初步的心理咨询技能也是教师职业技能内涵扩展的方向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充分依托教科院或教育系现有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专业的现有办学专业优势,开展整合传统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初步心理咨询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第二,教学内容重组。将教学内容分为职业技能基本模块群和拓展模块群。基本模块群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主要由传统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组成,拓展模块群供有兴趣学生选修,旨在强化师范生在教育技术能力、心理咨询方面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如开设案例分析课、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力求“授之以渔”,为师范生将来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三,学生重组。我们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重组。在完成职业技能基本模块后,学生可根据兴趣,登录巢湖学院正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选择相应的职业技能拓展模块课程,学校根据选修学生情况,将学生编人不同的兴趣小组,每个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改变加人其他的兴趣小组。

3.构筑“师范”氛围浓厚的宏观文化环境

笔者认为,从更加广义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而言,不能将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局限于几门课程上,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何尝不是一种最真实的“示范”?他们的教育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知识面与基本功等无疑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这种影响更深刻。巢湖学院自2001以来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成果展示、经验分享、观摩等活动,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院通过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使得一大批青年教师得到锻炼与成长,通过举办电子课件制作大赛,举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借助这些活动将各学科教师凝聚起来,教师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进而使学科教法教师、专业课教师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努力渗透教师职业技能,让师范生更多地在大学课堂上耳濡目染“教师”的风采,让教师技能的培养除了专门的强化训练之外,还有这种现场的聆听。应该说这种教师教育文化氛围的养成,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潜移默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先疑将会在接受这种熏陶中获得体验和成长。

4.重视“应用”,建立开放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养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师范也是应用型办学范畴,搞好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就是一种应用,在当前就是要调整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增加和强化实践模块。就“开放性”而言,我院采取的初步做法包括:针对不少学科教法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对中学新课程教育教学实际缺乏的情况,我们要求各系科在学科教法课程实施和校内见习期间,通过邀请巢湖一中、二中等示范中学一线教学名师加人,进行观摩示范,交流讨论;每年春季召集学院各实习基地分管校长,以座谈、报告会形式,就教育实习及如何改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展开大讨论,形成关于如何革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建议与总结报告。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暑期召集各学科教学法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展开学习与交流活动,结合总结报告,修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计划。

5.注重技术手段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徽格教学平台

在当前,技术意识淡薄是巫待改进的薄弱环节,研究表明,微格教学作为“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对于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新型教师作用显著。然而,伴随高校近几年扩招,传统微格教室弊端显现,其耗时周期长,难以满足大规模开展训练的需要,扩建则意味着要增加成套摄录、测评设备,耗资巨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微格教学平台,实现集视音频录制、实时监控、局域网内点播的一体化。另外,还要求学科教法及其他指导教师与电教部门、网络中心加强相互间的配合,不断总结经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微格教学效率,甚至可以通过把微格教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以提高利用率,然后在校园网内任意网络终端进行实时观看、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讨论、评价等活动,以拓展师生以及生生交流的时空。这一方面是迫于传统微格操练的现实困境,同时也应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6.加强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班主任、团队干部、大队辅导员承担,他们虽然有较为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能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动态,与学生较为熟悉,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优势,但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以长者或教育者、训导者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造成学生心理更加紧张、焦虑,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积极探索师范生具备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除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供师范生选修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宣传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将师范生初步心理咨询能力的培养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走进师范生的心田。

7.重视认证与评价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导向作用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作为专业化的职业理应有严格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目前,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环节太过于松散,应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资格证书制挂钩。高师毕业生是否具备教师从业资格,不仅要看他是否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还要考查其实际施教的能力和技巧,考查其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态度,以及为人师表的人文素养。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证书制直接挂钩,对于激励学生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将大有裨益。另外,在教育实习阶段,重视“证书”的激励作用,我们根据实习学校反馈情况,对表现优异的同学颁发“优秀实习生”荣誉证书,原则上每个实习点产生2-3名,证书上真实评价学生的特长表现,这对调动师范生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起到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扩展 训练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五篇】 扩展训练心得体会(精选5篇) 拓展训练的心得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