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心得体会 > 2023年度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完整版】

2023年度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20 20:30:04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在正确教育观、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视幼儿个人的自主学习,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幼儿喜欢的活动模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主意愿,在有准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在正确教育观、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视幼儿个人的自主学习,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幼儿喜欢的活动模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主意愿,在有准备的区域中,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并通过操作材料以及人际交往,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在促进幼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011年10月28至29日利用两天时间,举办了镇赉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班,学习的内容是《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参加培训的人员是我县各类幼儿园教师120人,培训形式是本着研培结合,相互促进的原则组织的,从培训的效果看,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今天回顾上述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审视反思、不断提高。

二、组织培训的做法

两天的培训是这样安排的:10月28日组织教师观摩了第一幼儿园专门为这次培训班准备区域活动;
观摩后组织教师对看到的区域活动进行交流研讨。29日组织教师学习《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的教材。

1、在观摩中丰富实践经验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区域理论之前观摩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因为这次培训对象都是我县农村幼儿园(学前班)和民办园的教师,他们对区域活动课程模式认识不够深刻,虽然提倡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但是由于农村幼儿园环境、师资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还没得到深入的落实,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使大家在头脑中对区域活动的课程模式有一个感性认识。28日观摩了我县第一幼儿园八个教学班的区域活动。八个教学班分别是三个学前班、三个大班、两个中班三个年龄段,同一个年龄段的班级开展一个主题,学前班区域活动的主题是《动物的秘密》、大班是《多彩的服装》、中班是《秋天来了》。每个班的内容又不重复各有特色。每到一个班,都由这个班的班主任向学员介绍本班开展区域活动的主题,活动目标及根据幼儿兴趣、需要、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设计的几个活动区、所投放的材料,教师如何进行指导、幼儿获得了哪些知识经验、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等情况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班主任所介绍的内容也是培训班提出的要求,目的是让大家看到的是在区域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这样学习有理有据,思路清晰,大家看得清楚,学的透彻,避免了毫无目的、走马观花看热闹的现象。如:大一班王冰冰老师是这样向学员们介绍的:“大家好!我们大班这个月的主题是《多彩的服装》。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和幼儿共同搜集材料及实物,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创设活动区,并根据主题的展开随时进行调整。请大家走进我们的班级看一看。根据主题的需要我们共设置了五个区域:观察区、益智区、美工区、图书区、表演区。下面请随我来到观察区,这里是幼儿搜集的各种服装标识,通过观察让幼儿认识一些品牌服装的标识如:361、米奇等。这是幼儿搜集的各种布料的边角余料,我们举办了布料展销会,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布料的质地。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实物供幼儿参观,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服装不同的工艺不同的风格所呈现的多彩多姿的美。益智区我们投放了芭比娃娃、小熊,幼儿可以给他们换上不同的服装。还投放了许多不同颜色、款式的服装,幼儿可以给他们进行分类。这个区域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在了解了布料的质地、服装的不同款式后我们又设置了美工区,幼儿年龄小,动作不灵敏,所以我们张贴了警示牌提醒幼儿小心使用剪刀。我们还用暗示法向幼儿提出活动规则,投放10把椅子,当幼儿发现椅子几经全部坐满就不要进入了。这个区域我们投放了大量的材料,碎布头、彩笔、剪刀等等,让幼儿参照作品或发挥想象粘贴作品。这是两个衣柜,幼儿可以把看过的或者想象中的服装通过剪、粘贴等形式表现出来,然后放进衣柜里。图书区,这里用图示法提醒幼儿不要大声喧哗,我们尽量搜集一些与服装有关系的书籍,引领幼儿通过阅读感受服装的多彩多姿。老师也会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看书的姿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表演区,这是我们为幼儿搭建的小舞台,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表现美、展示美的机会。为了不发生拥挤我们用图示法提醒幼儿,在区域的入口贴了6双小脚印,提醒幼儿这里不要超过6个人。这里有民族服装,时尚服装还有自制的服装,幼儿可以随意选择穿上表演。老师当摄像师为幼儿拍照,留下小朋友们精彩的瞬间。”从上述介绍中我们看到,教师能把每个区域的特点介绍得非常清楚,并能根据每个区域操作工具和操作材料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培养幼儿遵守区域规则及在选择区域时不发生争执,教师在区域入口处粘贴警示图,这种做法既符合区域活动的要求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下一步理论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但在教师的介绍中,没有涉及到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这也正是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幼儿在区域内进行操作活动,教师感到无所事事,不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造成幼儿在各个区域内活动的人数和活动积极性失衡,这是我们幼儿教师在以后指导区域工作中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在观摩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兴趣盎然全神贯注,没有东张西望看热闹的现象,在这个班的美工区里,幼儿有的在画衣服,有的折衣服,有的在为衣服装饰扣子,有的在为衣服装饰花边,有的在用挂历纸制作衣服,还有的在为娃娃穿衣服。在益智区里幼儿忙着为制作区数扣子、运扣子,他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利用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享受着作为一名“设计师”的劳动快乐,每设计好一件服装在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在表演里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漂亮的服装,听着音乐,伴着优美的舞姿,尽情的展现各民族服饰的美,陶冶情操,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从把个教学班的区域活动看,所设置的区域囊括了教材中的所有区域,并有所创新,投放的材料安全卫生,种类繁多,数量无法计数,绝大多数是废物利用。如,在学前班主题《动物秘密》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动手收集了蛋壳、树叶、米粒、饮料瓶、秸秆、各种豆粒线绳、布条等等,孩子们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粘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可爱动物。活动中幼儿是在自主合作中快乐的学习,获得经验,提高能力。所以整个观摩活动在第一幼儿园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圆满成功,可以说是我们这次培训的一大亮点,为学员学习区域活动的理论知识做好了实践层面的铺垫。

2、在交流研讨中提高认识

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大家对自己听到看到的在相互交流讨论中理清思路,并得到同化,研讨中大家踊跃发言,谈感受、说收获、议发展,使活动呈现出浓厚的研讨氛围。虽然学员们表述的想法很肤浅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这于他们的幼教专业理论水平有关。但在交谈中从学员们的内心深处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已认识到了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开展区域活动的环境,根据主题的变化投放相应的、足够数量的操作材料,这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区域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单纯的集体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开展区域活动是克服小学化的需要,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的需要。总之,大家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学员认为:这是我们花钱在北京、上海也学不到、离我们最近的东西。所以说从内容的安排上符合学员的最近发展区。

3、在理论学习中提高专业水平

10月29日,培训进入理论学习阶段,由于有了前面的实际观摩与研讨,对于理论学家感觉很轻松,容易理解。每涉及到的理论,都有相应的区域活动的景象在学员头脑中再现。这样大家很快理解了《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中的相关理论,所以,在最后的考核中,学员都得到了及格以上的好成绩。看到这样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使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觉得培训前的埋头备课,精心准备的劲没白费,几次下校指导八个教学班区域活动的累没白挨,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经验与反思

我县举办的学习《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是成功的。同时有几点体会值得分享:1、我们以培训为主线,以教研助培训,做到研培结合这一想法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在培训形式与内容安排上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有力的证明了研培结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良好途径;
2、基层幼儿园的大力支持是我们完成培训任务的根本保障;
3、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完成培训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在这次培训中观摩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有以下几点反思:1、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2、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3、、材料提供的层次性。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福州旅游职业中专与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校(简称福州旅专与工美校,下同),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国家到地方都计划打造高规格、高起点、高质量的海峡品牌的大背景下,学校发展同样要研究自己的区位优势、区域经济的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协调性,正视抢抓面临着的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就机遇而言,三个层面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从国家层面看,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并把它列为第三产业中的第一个,其定位之高、目标之明确是史前首例;
同时《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四大战略定位之一:“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从省级层面看,福建规划建设以“海峡旅游”品牌的环海峡旅游经济圈和打造世界顶级的旅游目的地;
陆续出台了《福建省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2006—2010年福建省工艺美术发展行动》,并在福建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意见》中将工艺美术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文化产业之一,这些政策都从宏观层面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生长土壤;
第三,从福州市层面看,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实现高铁时代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努力打造三坊七巷、昙石山、船政、寿山石等闽都文化旅游品牌;
大力发展福州传统工艺产业。错过了机遇就会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机,学校要借势而上,扩大外延的发展,深化内涵的充实。

就挑战而言,旅游行业输出旅游服务,工美行业输出旅游产品,但它们都属于大旅游范畴。二者的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地域性明显。从就业特点看,有容量大、层次多,成本小、门槛低的特点。但这一就业现状无法与海峡品牌的高要求相适应,如何提升层次品质,输出一流的旅游服务与工美产品,满足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学校面临的重大发展课题;
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和工美行业发展的核心是它们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能给大众带来快乐的内心体验,而不单纯是传统的直观的感性认识,这种变化就必然对从业者的素质与人格提出要求。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才向高端流动,行业越来越需要智力的支持,从业者需要有创意,有点子,懂经营。培养更高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型、实操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根本任务。“如何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是为了更好地确立学校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基于以上分析,福州旅专与工美校提出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发展战略:一体两翼、后势发展。

所谓“一体两翼、后势发展”,“一体”是指以三校整合后形成的学校办学主体和发展主体,“两翼”是指努力打造旅游和工美品牌,以旅游类专业和工美类专业为载体实现学校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发展。“后势”是指三校整合后的优势互补,整体合力,借势而发,跨跃发展。

1.试行开放办学,呈现多元化格局

职业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保持随时的互动与更新。海峡旅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它必然对人才有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要求,所以,福州旅专与工美校建立了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学校目前有以在校应届生班、三段式班、部队中职学历班、企业中职学历班等多模式的中等职业教育;
有与高校联办的《艺术设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有与聋哑学校联合开办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殊职业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输出多规格的人才,为打造海峡品牌提供全流域、全方位的高品质服务。

2.加强专业群建设,逐步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

专业设置合理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最核心的结构要素,因为专业类别直接影响人才的类型培养,所以专业设置最应该体现区域性特征,所谓的“谁投资谁受益”。福州旅游与工美校在优化专业设置中,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学校资源的支撑力,深入市场调研,不盲目追随所谓热门专业,使专业规划围绕区域市场需求、专业师资紧跟技术进步、专业设备贴近工作实际。在做好传统专业的基础上,慎重开设前沿性专业,做大做强主干性专业,适时发展实用性专业。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与海西旅游经济圈配套的系列化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学校目前已形成以旅游类为强势的专业群、以工艺美术类为特色的专业群的“两翼”格局。可以说,这种专业格局是具有唯一性,是不可复制的,因而具有后天优势,它将与海西旅游经济圈亦步亦趋,相得益彰。

3.深化课程的优质化与区域化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课程是专业的载体,课程规定着学校教育“教什么”,甚至决定“怎么教”,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型的课程观,构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终身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突出以人为本,建立起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师生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课程管理模式。福州旅专与工美校大胆改革现有课程模式,使德育课突出针对性、实效性;
文化课强化基础性、应用性;
专业课深化实践性、职业性。积极大胆地探索构建以能力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综合化、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大量增加了福州温泉休闲、生态山水、滨江滨海、传统工艺、地域文化、榕台旅游等内容。可以说,优质课程与区域课程的建设,培养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一线人才。

4.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切入点

海峡西岸旅游经济区是高度数字化的信息网络发达的现代化综合实验区,因此建设一个数字化校园,才有可能与区域经济配套,并为之输送胜任的旅游服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学校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或者说,实现实训设备的信息化。真正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及实训,应该是实物教学和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应该是实物教学设备与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存的。福州旅专与工美校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深刻理解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认识到职教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技术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与改变的过程。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出发,系统规划和设计资源建设项目与内容,既兼顾学历教育又考虑职业培训的需求。学校目前正在建设开发的信息化网络系统、数字图书馆、仿真软件工程,正是考虑到要发挥设备最大化功能,达到延长服务周期,扩大服务半径,突出辐射作用的目的,使得有限的投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普惠性。

5.建设有旅游、工美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

朝代更替,文化永存,儒家思想代代相传给教育的启示就是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属于灵魂的传递、人格的教育。福州旅专与工美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递。学校始终秉持“崇礼·砺行·敬业·乐群”的校训,在日常活动中加强渗透。“崇礼、砺行”是个人品格的修养,“敬业、乐群”是“崇礼、砺行”的社会实践,“崇礼砺行、敬业乐群”既是母校对学子在校培育之宗旨,更是母校对学子毕业离校,走上社会之寄望。在此基础上,学校努力构建以“爱校爱生、形象至上、传承创新、合作协同、共荣共进、追求卓越”为六大要义的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结合旅游、工美专业特色,主动与当地的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马尾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漆艺文化等相结合,不断深化闽都文化的内涵,深化旅游文化的内涵,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更具可持续发展。

6.抢抓机遇、政策对接、项目带动、持续运作,突破学校发展瓶颈

海西建设的大环境为加强榕台间的校际合作提供了契机。要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两地校际间的参访,海峡教育论坛的举办,增进两岸教育的了解和信任,扩大对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互助交流。

另一方面,福州市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空前重视。因此,学校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通过持续运作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提升运作水平,激发和放大区位的优势效应:一是利用好中央财政对学校旅游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
二是运作好工美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烹饪专业被评为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工美专业作为福州传统特色专业已上报教育部等项目;
三是使用好政府对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实行学费减免政策;
四是建设好《艺术设计》专业五年制高职试点;
五是落实好福州市旅游系统的导游岗位培训、导游证年审等项目落户在学校的项目。

7.主动对接,深化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项目与范围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棘洪滩街道青大片区有非公企业317家,近年来,街道以片区联合党委为核心,强化片区联合党委在区域化党建的主导作用和主体责任,依托工业园区集聚优势,适应党员、职工多样化需求广搭平台,有效提升了区域化非公党建水平。

一是搭建教育管理平台。

一方面,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今年组织5名企业出资人参加区工商联组织的非公企业出资人培训班,不断强化出资人的党建思维;
每年举办2次以上专题培训班,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全部轮训一遍;
每周五晚在片区开设“七点半党员课堂”,每次吸引近百名党员参加。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民情社区”网站开设“党员e课堂”,建立微信群,覆盖党员300余名,构建起了灵活多样的党员活动方式。

二是搭建特色活动平台。

片区党总支每年根据企业特点统筹谋划党建项目,做到党建活动有计划、有主题、可执行。同时,通过党建活动打包给社会组织的形式,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其中, “小陈热线”服务组织年开展党建活动100余次,为区域化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搭建权益保障平台。

在片区党总支设立“谈心室”,开设“党员留言吧”,每月组织“职工沙龙”、“读书会”等活动,促进党员、职工沟通交流;
联合工会、劳动等部门,每季度开展“劳资和谐面对面”活动,为职工开展维权服务。近三年累计化解各类劳资纠纷52起。

四是搭建服务发展平台。

党建工作唯有服务发展才能赢得企业认可,才有持久的工作活力。为此,片区党总支每年组织党员开展“我为企业献计策”意见征集和 “党员先锋带头人”创建活动,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2014年,福宏集团党员提出的“新平台节能增效”建议被公司采纳,帮助企业节省了成本;
入选国家“”的青岛新材料党支部党员孙玉城博士带领创新攻关小组研发企业革新技术,帮助企业发展提速增效,公司产值近三年翻了两番。

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经验总结: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新路子

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位于城阳区西北部,是青岛千亿级产业园之一——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辖区非公企业832家,其中规模以上138家,年工业产值占全区的70%以上。近年来,街道依托工业园区的集聚优势,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完善领导机制,构建区域化的工作格局

着眼于扩大党组织的有效覆盖,着力构建抓促有力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模式。在领导体制上,成立街道非公有制企业党委,由党工委副书记任书记,牵头主抓非公党建工作。同时,根据工业园区分布情况成立4个片区非公企业党总支,实行非公党建片区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由12名街道党工委委员联系42家骨干企业,54名中层干部联系其他重点企业,既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又指导开展党建工作,有效压实了工作责任。在组织设置上,由片区党总支牵头,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
对有2名党员的,通过派驻党员或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建立党组织;
对仅有1名党员的,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企业联合党组织。截至目前,全街道共单独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245个、联合党组织95个,组织覆盖率达到93%以上。在工作模式上,以片区党总支为核心,将工会、团委、妇联、劳动、企业服务等部门纳入非公党建共同体,借助相互优势开展活动,形成了“工作同部署、活动齐谋划、目标齐考核”的党群联动机制。

二、创新活动方式,搭建区域化的工作平台

适应党员、职工的多样化需求,积极搭建各类活动平台,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搭建教育管理平台。分类开展教育培训,每年组织20名企业出资人到浙大参加全区非公企业出资人培训班,不断强化出资人的党建思维;
每年举办2次以上专题培训班,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全部轮训一遍;
每周五晚在片区开设“七点半党员课堂”,每次吸引近百名党员参加。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企业车间、党小组中开设“党员e课堂”,建立微信群,覆盖党员400余名,构建起了灵活多样的党员活动方式。二是搭建特色活动平台。片区党总支每年根据片区实际统筹谋划党建项目,由各支部结合实际进行认领,使党建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可执行。同时,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每年开展党建活动200余次,为区域化党建注入了新的工作活力。三是搭建权益保障平台。在片区党总支设立“谈心室”,开设“党员留言吧”,每月组织“职工沙龙”、“读书会”等活动,促进党员、职工沟通交流;
联合工会、劳动等部门,每季度开展“劳资和谐面对面”活动,为职工开展维权服务。近三年累计化解各类劳资纠纷52起,企业发案率连续三年全区最低。四是搭建服务发展平台。党建工作唯有服务发展才能赢得企业认可,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为此,片区党总支每年组织党员开展“我为企业献计策”意见征集和“党员先锋带头人”创建活动,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福宏集团党员提出的“新平台节能增效”建议被公司采纳,为企业节省成本60余万元;
青岛新材料党支部带领创新攻关小组先后发明革新技术12项,公司产值近三年从20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税收翻了两番。

三、强化工作保障,整合区域化的工作合力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东;
人才优势;
企业HRM

西奥多·W.舒尔茨曾说:“企业的人才资源是衡量一个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没有人才的企业如同一潭死水;
只有拥有关键人才,企业才有不竭的发展动力。”人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体,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管理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对人的管理。

一、企业HRM与区域人才关系

1.区域人才优势是区域企业HRM的支撑

一个区域如果具有利于人才创业、施展才能的大环境和良好的体制、机制,就能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事业发展环境,进而就起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所以企业要充分发挥区域的人才优势,依靠区域的人才优势,让企业充分用好地区人才,这对企业的HRM特别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意义尤显重大。

2.区域人才环境决定了企业HR合理配置程度

区域人才环境为企业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平台,故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如果区域具备了市场化人才配置、社会化人事、科学化人才测评、网络化信息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且延伸了服务领域,人才环境得到优化,完善了人才市场的服务职能,进而就可使企业人力资源得以高效合理地配置。

3.区域人才环境是企业制定HR政策的依据

区域人才环境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的重要环境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主动适应和利用区域人才环境。区域人才环境的优化,即各种有利于区域人才成长和发展制度体制的完善,如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人才引进战略的实施、政企定期联系制度的建立、《劳动合同法》和最低工资法的实施等不仅直接制约着企业HRM活动,而且也成为企业制定HR政策的依据。

4.企业战略性HRM受制于区域HR特点及发展趋势

企业能否获得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并对其进行战略管理关乎着企业能否获得并维系竞争优势。企业要实现战略性HRM,就必须进行战略性HRM与企业战略的整合,才能达成HR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达成HRM活动对企业战略的支持作用。为此,企业必须结合区域HR特点及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且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性HRM与企业战略的整合方式和途径。

二、广东区域人才特征与企业HRM的互相影响

1.区域人才数量少质量低,制约了企业竞争力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是具有高增值性和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广东人才资源缺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广东每万名劳动者中从事研发的人员仅35名,不及韩国的一半、日本的四分之一。

广东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规模与产业发展要求不适应,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不大,所占比例偏低。高层次人才缺乏,科技人才队伍竞争不强,再加上研发投入少,致使创新能力不强和原始创新少。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不适应,贴牌生产模式占了较大比重,全省累计发明专利申请只占专利申请总数的10%左右。

2.区域对人才吸引减弱,企业人才流失增多

在吸纳海外留学人员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方面,也与长三角、京津地区存在一些差距。由于人才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人才法规体系不健全,人才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使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人才流失多、人才稳定性差,这些问题不仅使企业不能及时找到所需人才,影响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还会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广东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3.企业缺乏HRP,不能充分利用人才市场优势

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基本上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重使用,轻培养,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人力资源的调配和使用都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4.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未能与政府的人才培训工程结合起来

对广东省614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采用上岗前进行相关技能培训的有324家,占52.7%;
采用边干边学试培训的有271家,占44.13%;
仅有14家企业回答将员工送学校培训,仅占被调查企业的2.28%;
在问及员工培训方面存在主要问题时,在583份有效问卷中,回答缺乏师资的147家,占25.21%;
缺乏经费投入的171家,占29.3%;
回答生产任务无法安排培训的114家,占19.6%;
因员工流动性大而不作安排的最多。达到237家,占40.1%;
还有82家企业对员工未作任何安排,占14.06%[1]。

大部分企业将职业资格证书视为员工自身素质的证明,就不会为相关的培训支付任何费用。通过调查得知,只有23.2%的企业会支付全部培训费用,34.6%的企业会支付部分费用,剩余的42.2%的企业不会支付任何费用[2]。区域人才培养能力较强,建立了各种人才培训基地和实施了多种人才工程。

5.企业工资低于社会平均水平,难以在区域中招募到所需人才

统计显示,广东的职工工资绝对额在全国仅排在第六位,排在前面的分别是上海、北京、西藏、浙江和天津。2007年第三季度,前六名的月工资水平分别是3 789元、3 683元、3 661元、2 532元、2 320元和2 278元。据了解,综合国民经济16个主要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到2006年时广东的增幅已连续六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

广东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不仅低于事业和机关,而且低于广东社会平均工资,再加之企业考核缺乏科学性及激励机制不健全,致使企业难以留住人才。另外,广东2007年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6.3个百分点,且已经连续第七年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居倒数第三位。平均工资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损害了广东对劳动者的吸引力。这又使企业更难招募到所需的各种人才。

6.区域人才结构不合理,增加了企业选人难度

广东人才结构的特点是非急需专业人才多,急需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少;
县、市级的党政机关和教育卫生系统人才多,在工农业第一线的人才少;
发达地区人才多,边远山区人才稀少,全省70%以上产业人才集中在珠三角,而占全省土地面积65%的山区产业人才比例很低。

三、促进企业HRM战略发展的对策

1.加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要全面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保证企业战略的正确性和现实性,保证企业战略实施的高效性。企业要在树立企业共同愿景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指引员工为了心中的理想朝着一个伟大而长远的目标而奋斗,要建立一种沟通、互信、友爱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人力资源在企业共同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牵引下,协调配合、步调一致;
改善组织结构,制定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明确划分责、权、利,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组织的凝聚作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吸纳、维持、开发和激励的功能。

2.发挥区域人才优势,企业租赁所需人才

本地现有人才具有社会环境熟悉、本地依恋感强、待遇需求较低等特点,他们是推进广东企业发展的主体力量。用活用好现有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人才匾乏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企业当前稳定人才存量,今后留住外来人才的迫切需要。

人才租赁不仅可以解决计划经济条件下用人制度对各企业发展的束缚,而且可以寻求人力资本最大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这样做可以降低用人成本支出、企业不需要专门人员、机构对派遣人员进行管理、可减少人事(劳动)纠纷,而且对租赁人员来说,通过人才租赁可以有效地监督用人单位规范用人制度,为派遣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按时缴纳社会保险基金,充分保护被租赁人员的合法权益。

3.充分利用政策环境,企业加大R&D投入

加大企业R&D经费投入,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扶持作用。政府应通过完善政策法规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加大企业技术开发资金投入的环境;
通过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等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进而优化企业生产能力与科技资源的配置关系;
通过鼓励由企业承担政府部门科技项目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4.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

广东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批科研力量雄厚的高校,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力量雄厚这一优势,特别是中小企业虽然有技术创新的课题,但在科研人才、实验装备等各方面存在不足。企业应主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提高核心产品的研究能力。

5.利用社会培训基地,加强员工职业培训

广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体系、各级职业培训机构和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多数企业由于获取培训信息渠道不畅,自身又无力量进行培训,落实资格证书制度困难等,严重影响了技术工人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应充分利用区域这一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到政府创办的各种培训之中,借机扩大企业的培训规模,拓宽培训领域,提高培训层次。

6.提高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自主开发的意识和力度

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及自主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或者认识到了,但是行动不够。

根据广东省企业调查队对145家企业的跟踪调查,研究开发费用均占了很小的比例,户均研发费用仅为0.63%。有75家企业表示在过去两年里没有开发过新产品、新技术或者获得新专利,占51.7%;
有57.6%的企业能够综合已有知识来开发新产品。但在提供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设施、比竞争者拥有更多专利权、大量投资于前沿技术的研发等方面,有六成以上企业无法实现;
有55.9%的企业认同要加大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但实际上此项费用能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也仅占22.8%[4]。所以企业必须提高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自主开发的意识和力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卓玲.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及应对策略[J].企业经济,2007,(1).

[2]蔡兴勇,等.广东企业员工培训费用问题的调查和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 集群 构思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在我国一些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体育产业以其分工不断细化、区域不断完善、互补性不断加强的企业链条,逐步形成以某一体育产品为中心、相关企业区域性集聚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新路,大大提升了其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沈阳市作为体育事业和各项事业发展较快的城市,具备体育一些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要素,引入开发的新模式,有助于推动沈阳市的经济发展。

一、体育产业集群的优势

所谓产业集群,是一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集群通常包括下游产业的公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撑的其他机构(波特,1998) 。一般情况下,产业集群还包括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的地方政府和中介机构。政府为产业集群提供政策支持和进行宏观管理,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各种市场行为的中介服务。

体育产业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和外延性,即其主体产业与其支持性产业及两者外延的产业相互依赖、渗透、结合,在主体产业发展的同时,其他相关产业又进一步得到扩展和延伸。体育产业包括的三个层面的产业,即以主体产业为核心,其中包括竞赛表演和健身娱乐业;以支持性产业为辅助,其中包括培训和装备用品制造业;以外延产业为拓展,包括旅游、中介、传媒、销售等。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相互促进,单一一个层面的运行缺乏其他层面的某些支持就会出现弱化。此外,任何一个层面的的产业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既需要相关企业提供必需品,也需要同类企业互补。产业集群有利于将相关企业的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定向且上下层次关系边界清晰的网络,这种新的组织形式,不仅作为利益的共同体起到相互制约和促进的作用,而且作为经济圈也将管理的格局与方式、行业的标准、科技与知识的传递融为整体发展中。因此,体育各产业之间的支撑和联动,使体育产业在某种意义上、在一定区域内的集群更具优势。

二、体育产业集群的环境与条件需求

环境和条件是形成体育产业集群的前提和基础。不是任何产业的集群都会产生较大的效益,体育产业中有些可能或可以形成集群并获得较大效益,而某些产业则不能或没有集群效益。产业集群受到区域环境的制约,区域的经济、政策、文化、资源、技术等环境是直接决定能否走体育产业集群模式的宏观环境,当条件不成熟或环境不具备时,这种集群会毫无实际意义,甚至会破坏原有企业的正常发展。

产业集群的钻石模型对集群的优势环境和条件进行归纳,解释了产业集群对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依存关系。可以认为,它们存在的客观现实,构成产业集群又一层面制约其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1.体育主体产业的环境与条件需求

体育的主体产业包括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其内容表现了体育的本质价值和功能,是体育原发性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环境与条件需求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区域的大众体育普及程度、区域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区域的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相关企业基础。

2.体育支持性产业的环境与条件需求

体育支持性产业包括体育培训业和体育装备业,前者生产服务性产品,后者生产实物产品。将这两类不同属性的产品同归一类产业,其原因是它们均属于主体产业的继发性产业,即因为主体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它们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两者的环境和条件需求也不尽相同。体育培训业一般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为:区域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 区域政策环境、区域体育科技水平、区域竞技体育水平、区域体育设施与条件。体育装备业的产品种类繁杂,包括场地、设施、器材、用具、服装鞋帽等,因此产业集群的环境和条件需求也具有一定差异,通常应具备以下几方面:区域原材料资源、区域工业基础(机械工业、轻工业、材料工业、电子工业、化工业等)、区域科技水平、区域交通运输能力、区域大众体育普及度。

3.体育外延产业的环境与条件需求

体育外延产业较多,是依托体育主体产业和支持性产业而衍生的各种产业,如:体育旅游、体育中介、体育保险、体育传媒、体育等。主要环境与条件需求为:区域体育设施、区域政策环境、区域消费水平、区域大众体育普及度、区域体育主体产业和支持性产业规模。

三、体育产业集群的基本模块

体育产业集群的企业构成有多种形式组合,因产业的核心产品定位而确定。企业的集聚即可支撑核心一种产品,也可以相互起支撑作用,也可形成生产和销售链条。有时体育产业内部两种或多种产品同时集聚,会形成较大的集群。例如,体育场馆是体育竞赛表演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大部分地区体育场馆相对集中,这些基本条件也同样是健身娱乐业的基础,因此,依托体育场馆将体育竞赛表演业和健身娱乐业联合启动,集聚相关的产业共同打造出产业集群。

1.体育健身娱乐业的集群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注身心健康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人们生活的主体,也为体育健身娱乐业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健身娱乐项目内容颇多,参与活动的人群较大,人群需求差异较大,服务于此的相关产业多种多样,所需的环境和条件较容易实现。体育健身娱乐产业集群适用于经济较发达、人口相对密集、居民健身意识较强的区域。

体育健身娱乐产业集群由政府部门主导;选择交通便捷、居民集中的生活区附近或自然景观环境较好的近郊区域 ;若干企业独立经营的产业组织形式;由相关服务业、体育场馆设施、大规模体育健身消费者作为产业支撑。集群产业类型含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健身娱乐项目经营企业,第二层面是相关服务业、外延企业、研究与教育培训机构及政府管理部门。

2.竞技体育培训业的集群

竞技体育人才成长是多年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多年奉行并取得辉煌成绩的“举国体制”,其原有内涵和运作方式不可避免地与大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相容。自80年代开始出现的竞技体育人才市场以来,竞技人才培训业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悄然兴起,特别是在业余训练队伍中,依托市场,做大、做强竞技体育人才培训产业,已经是一些基层训练单位和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成功之路。

我国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来自国家、企业和个人,为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各级政府对优秀运动员的投入比重逐渐加大,对基层的训练部分地交给市场。由于业余训练阶段个人投入的比重较大,竞技人才培训业有了广阔空间。

实际上我国大部分训练单位既是一种集群,是以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项目集群,通常按陆上项目、水上项目、冬季项目和军事体育项目集群。在基层训练单位,由于引进市场机制,所以已形成竞技人才培训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此外,一些以企业投资经营的、以单项为核心的培训基地(中心)或学校也遍及国内,如足球学校(培训中心)、篮球学校、武术学校等等。它们培训竞技人才的主要目的是向上级训练单位有偿转让。

依托社会,走政府主导型市场化道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是必然趋势。现行行政划分的训练单位都需五脏俱全,训练的场馆设施、器材应有具有,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均不可或缺,对一些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训练单位,若想为运动员提供优质的训练保证谈何容易!加之受涉及运动员和训练单位切身利益的若干产权不清、运动员出路难于保证等问题的困扰,诸多矛盾和困难交织,后备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考验。

依托市场,实现竞技体育人才培训业的集群可能是摆脱目前后备人才培养困境的一种选择。在不打破现行的全运会制度框架下,各省(市)将项目重新定位和布局,按项目特点和地域特点,有选择地在某一地区设立单项或多项训练基地,招聘省内优秀教练员担纲,将与项目相关的科研仪器设备及人员分散各级地,按项目建设体育设施、配备设备,实行梯队管理,利用周边教育机构加强文化教育,发挥本地项目人才优势并集中全省优秀后备人才统一训练和管理。基地可由政府职能部门统筹,也可由企业介入。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减少省内范围训练设施的重复投入,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同时会提高培养质量。

3.体育装备器材业的集群

体育装备器材业为体育运动提供基本物资保证,在我国已得到较大的发展。各种体育装备、器材、用品、服装鞋帽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仅深圳就有体育产品制造类企业653家,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以健身器材企业为例,我国有近500家企业,大量为境外品牌加工,占据了约50%的国际份额。在国内本土市场健身器材的销售量却很少,如跑步机,国内销售只占1%,人口2.81亿的美国,跑步机一年的销量为300万台,人口4600多万的韩国,2002年销量为100万台。可见,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意识的增强,发展体育装备器材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自主品牌,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缺乏,影响了我国体育装备器材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我们曾以“中国制造”引以为骄傲与自豪,然而,国有品牌尚没有占领国际市场,应引起我们深思,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品牌,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创造自己的名牌需要强大的科技力量介入,体育装备器材产业集群可以集中各种力量参与研发、生产,从而解决目前体育装备器材缺少自主品牌的问题。

体育装备器材业集群由政府部门主导;选择具有若干制造业、轻工业企业,有相关科研单位、交通发达的区域;若干企业独立经营的产业组织形式;由国内外体育市场、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科研作为产业支撑。集群产业类型为机械加工、电子工业、化工业、材料工业等。

四、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的前景展望与构思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全面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升级标志着产业自身的实力增强,是实现把我国体育产业做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基础。体育产业集群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已开始起步,一些城市、一些地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基础,相继形成新的生长点和品牌,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今后一时期,在有条件的地域,以体育产业集群为标志的组织形式,将有选择性地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些地区已发展起来的体育生产企业,也将向一定区域聚集,逐步形成产业的规模。

沈阳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前沿和中心,近些年的经济发展势头很猛,城市建设速度快,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沈阳市的体育事业处于国内前列,丰厚的体育资源、强大的科技力量、良好的经济环境、悠久的文化历史、雄厚的工业基础、稳定的社会治安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体育产业集群的优越条件。

1.发展沈阳的竞赛表演业

沈阳市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中连获金牌总数和总分第一,充分表明了沈阳市拥有充足的竞技体育人才和教练员的宝贵资源。如果能集聚优势项目实力,集中打造沈阳优势项目品牌,不仅可以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落实培养优秀运动员,而且可以依托刚刚建成并启用的“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展强势项目的竞赛。辽宁省是国内公认的体育大省、强省,特别是今年1月20日在确定十二届全运会承办省市评选会上,辽宁第二轮以43票超出半数的优势,获得了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承办权。沈阳作为省会城市,可利用的竞赛资源增强了它的竞赛表演业的实力。沈阳市交通发达,基本服务设施完备,具有发展竞赛表演业的良好基础。

2.建设沈阳的体育装备制造业

作为老工业基地,沈阳市的机械制造工业一直处在国内同行业的领先行列,沈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较多、研发能力强、领域宽,沈阳市具有体育装备制造研发和生产力量。沈阳是体育强市,加之辽宁省的体育资源,体育装备的专业支持力较强。本市与体育装备相关的企业比较集中,主要原材料,如,钢铁、化工生产基地距沈阳较近,为体育装备业生产提供集群的可能。因此,发展体育装备业,也应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项目的一种。

参考文献:

[1]吴晓军.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建设[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区域 活动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关于区域活动培训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