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自查报告 >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五篇】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五篇】

时间:2023-07-09 21:50:02 自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形式与政策”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认识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的教学实践尝试,学生不但要课上学习,课后还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五篇】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考试改革;
实践尝试;
实效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68-02

“形式与政策”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认识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的教学实践尝试,学生不但要课上学习,课后还要分小组进行时事热点讨论、社会实践、主题报告、思想汇报等。最终成绩由课堂表现、平时表现、时事讨论报告、实践报告、主题报告、思想汇报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考察学生对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考察学生对社会和学校发展建设的了解程度,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认识、分析、辨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明确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多数高校在深入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而对该门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形势与政策”课考核主要是开卷式的卷面考试成绩再加上平时成绩综合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学生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低,主要由最后的考试成绩决定最终成绩的高低,不利于发挥同学平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考试内容主要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知识,考试开卷,不利于考察同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考察同学综合素质。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

通过改革“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方式,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考试评价方法,改变现有通过单纯的主要由期末考试来评定成绩这一现状,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同时又能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主动关注并正确认识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做当今社会主人翁的意识,显得尤为必要。

二、“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改革的实践尝试

“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以期达到的教学目标,对该门课程考试改革进行了实践尝试,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将考试和全过程考核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知识掌握程度和是否有效果重在平时积累与平时表现,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容易导致学生平时态度不端正、学习怠慢等不良情况。因此,将该门课程的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且重在平时考查成绩。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该门课程的总成绩按照课程出勤表现20%,日常生活平时表现10%,讨论调查报告40%,期末考试成绩30%的比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发言,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
鼓励学生做好人好事,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热心为同学服务,遵守校纪校规,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同学要适当扣分;
鼓励学生认真积极参加讨论调查报告等。督促学生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

2.注重学生课后自我学习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和当前的社会时事热点、焦点事件、身边的某些社会现象,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同学根据授课时接受情况,再结合自己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学习情况发表自己观点、提出问题,共同探讨,互相学习,任课老师做指导,最后形成讨论记录报告。通过考察学生参与讨论情况、发言情况等来进行考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其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理性地看待和处理热点问题,避免采取偏激行为。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知社会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
同时,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增强集体凝聚力。

3.将该门课程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如何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对现阶段我国国情的认识,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该门课程在观念、态度等精神层面的动力支持作用。开展必要的社会实践,将第二课堂融入课程的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以组队或个人形式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如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厂企业学习参观、调查,对自己家乡的现状进行调查,到家乡中小学进行社会实践等,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适应,同时坚定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学生最后以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提交了实践成果。其次,课程学习期间,针对当前的时事社会热点,在校内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2012年全国掀起的学习雷锋高潮,学生也以组队的形式在校内进行社会实践,弘扬雷锋精神。学生最后以PPT形式对实践成果进行了汇报展示。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提高该门课程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4.注重考察学生综合素质。高校的社团已形成了融体育、文化、科技、社会公益于一体的局面,已经完全能够与课堂的授课内容相匹配。在教学过程中,将本学期要讲的几个主题及相关要点告诉同学,同时加上我们讨论的几个主题,学生组队提前准备材料,形成PPT报告,最后在全院选出优秀的几组在全院进行PPT讲演竞赛,获奖的队伍给予奖励。通过竞赛,不但让同学们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口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次学生形式与政策PPT竞赛也是首次,在实践过程中借助了学生社团力量,对整个竞赛过程进行组织策划,形成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考察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考核。

5.注重考察教与学的效果。学期课程结束后,注重对教与学效果的评估。每位同学根据本学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将思想情况形成文字进行汇报,要求学生明确自己在本学期学习期间,具体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感想,对学习该门课程的看法、态度、建议以及对实行考试改革后的意见等,只要是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限字数。通过思想汇报,不但可以了解同学对该门课程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对该门课程教学的好的建议,还可以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哪些同学有什么需求,并对个别同学进行单独的辅导帮助。不少同学讲,考试改革后,逐渐形成了主动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的习惯,尤其是女生。

三、“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改革分析

本次“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改革实践,普遍反映效果较好,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自我感觉受益匪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高了课程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主题演讲和思想汇报,让学生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传统那种盲目性的灌输性的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度,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2.提高了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通过课后对当前国际国内时事热点的讨论和学习,及时让学生洞悉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性看待和处理热点问题,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敏锐性。

3.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达、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明白怎么去学习、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做事,突出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4.提升了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的意识。通过对当前社会时事热点学习讨论和主题演讲,让学生主动关心国际国内时事政治,主动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5.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举办小组学习和讨论、主题报告竞赛等团队协作活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迸发了新颖的观点和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6.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主题报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搭建亲自参与、亲自动手和公开表达的平台,让学生投身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改革实践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的考核和考试形式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学生已逐步形成了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热点的习惯,有了做社会主人翁的强烈责任意识,能更好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组织多次集体活动,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总之,此次考试改革,切实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为相近学科的类似课程考试改革积累了一定经验,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姝.“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J].实践与探索,2012,(25):315.

[2]周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7-69.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
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知识的讲解需要大量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依据“理论够用”原则,深刻掌握思政课学科的性质,结合现实情况,特别是青海省实际和高职学生所学的专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方面入手,精选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和区域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典型教学案例,体现思政课学科的理论性、现实性、实践性和思想性,使思政课的教学更具灵活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深化学生的情感理性和科技理性的养成教育。

一、思政课教学案例的选择定位

(一)理论性

选择思政课教学案例不仅要注重经典作家的名言警句及经典案例,更要注重我国现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案例,明晰“现代化的中国进程”与中国共产党各次代表大会和全国重要性会议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信仰。

(二)现实性

思政课的理论知识需通过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内容的整合提升学生的思想性,选择典型案例,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党的阶段性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目标,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激励大学生努力锤炼个人品质,加强道德修养,追求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实践性

思政课的理论对于高职学生思想的指导需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先进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构建学生走向社会的调研锻炼平台,如“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进行的学生每学期社会调查报告、与专业系教师合作在学生实习期间的实训调查报告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跟踪调查报告”。

(四)思想性

思政课的教学案例无论是理论性还是现实性、实践性的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在所举的适时案例中,它们不是彼此分割而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自成一体。

二、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案例选择性机制

思政课教学案例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爱国主义理念的同时,愈发让学生理解、掌握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时空环境中,自觉加强道德、法律修养和实践技能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在传统的教学案例选择上既有保留又有创新,精选典型的教学案例,内化学生的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主导,把西方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基因整合到马克思主义文化之中,形成既有主导文化又有多元文化的思想格局,培养学生“价值意识一方面渊源于传统,一方面植根于生活的实践”。

(一)选择与现实紧密结合的重大国家、国际会议内容做案例

通过分析,使学生在价值观形成中愈发坚定社会主义价值信念,自觉践行科学合理的价值理念。

(二)选择与现实、尤其是青海本地发展的题材做案例

通过分析,使学生科学面对时空环境,自觉加强、践行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知识。

(三)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报告做案例

通过学生所做的社会调研,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调查报告的分析,深刻认知社会,自觉加强专业技能教育。

(四)选择与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的社会调查报告或实训总结做案例

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更是使思政课教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验证思政课理论的真理性与价值性,自觉与学生一起参与社会,深入理解全球竞争的机遇与挑战,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五)选择具有优秀传统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论语》等的相关内容做案例

通过分析与学习,使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传承传统的优秀文化知识,自觉完善人生价值观。

(六)选择报刊、杂志及媒体相关材料做案例

如《求是》、《半月谈》、《理论研究》、《党的生活》、《中国青年报》、《新闻周刊》、《南风窗》、《瞭望》及CCTV新闻频道报道的新闻等,请学生结合思政课的理论写出心得体会,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新时期、新环境下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应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遵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关键词】

高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和动机

在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全面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切实改进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大学生实践锻炼渠道,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健康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从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出发,针对大学生骨干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从增强政治素质、提升思想境界、优化能力结构、锤炼作风品格等方面着手,在大学生中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的学生骨干,为他们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基础。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激发广大青年爱党、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爱学校的热情,教育广大青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敬老爱幼、行为友善、勤奋学习、诚信自律,成为可堪大用、能堪重任的栋梁之才。

二、大学生“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大学生“青马工程”在全国高校推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构建分级培养格局,培训规模不断扩大;
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培训内容不断丰富;
采取集中训练营(班)的方式突出重点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争取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持续保证人才培养效果。就笔者四年多来组织实施“青马工程”培训的经验来看,“青马工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骨干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及工作能力,能够在高校培养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具有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多元化发展的学生骨干队伍。然而,“青马工程”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实施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青马工程”的目标是要培养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必须有优秀的师资做保障,但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所在的二级学院在校生人数接近2200人,可专职团干部只有笔者1人。同时,作为一个工科院系,本学院内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工科背景,而且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可以利用的培训师资少之又少。综合考虑时间、精力、知识背景等因素,要想全部开设《纲要》中要求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和课题研究等难度很大,可操作性不强。

(二)培训形式略显单调,创新性有待增强

通过四年多来的摸索,“青马工程”的培训内容不断得到扩展,如我校在培训中加入了领导管理、组织策划、形象礼仪、时政民生、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专题培训和锻炼等。然而,培训形式上却仍然沿用传统的学生干部培训班集中授课的形式,以听取报告、讲座、专题学习讨论会等传统方式进行授课,说教味过重,缺乏交流和互动性,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三)培训时间短,长效性有待加强

“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集中培训的模式,培训时间普遍不长,从一两周到两三个月不等,而且多是利用每周的半天或双休日,与之对应的是长效考核机制和晋级制度还不完善。

三、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深化理论学习,依托主题团日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邀请省内抗联英雄、理论学者、学校思想政治一线骨干教师担任青马工程培训教师,积极联络校外、校内资源,通过开展系列讲座、报告等加强青马学员理论知识学习。依托“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学员观看红、开展“弘扬爱国精神唱响红色经典”红歌汇、举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员文化生活。不断创新交流形式,开展专家研讨会、学员心得体会交流会和网上研讨会等,强化青马培训教育效果。

(二)强化实践教育,突出志愿服务和考察调研

学院“青马班”突出志愿服务和考察调研等实践环节,重视课题研究、社会调研等内容。在课题研究环节,规定“青马班”所有学员利用寒暑两个假期分小组申报课题,开展实践活动,就近取材,积极借助地势资源,并对结题报告进行统一考核评优。如近两年开展了参观“萧红故居”、“铁人纪念馆”、“虎林要塞”等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在志愿服务环节,学员必须参加学院与社区共建服务,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0学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制作PPT面向全体学员做报告。这些实践内容增加了大学生对国情、社会的了解,有助于社会责任感养成,真正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杜兰晓,吕媛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4347

[2]董晓蕾.大学生团员意识及思想教育现状调查[J].政工研究动态,2008,(4):2425,33

[3]杨忠学.探索新时期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之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5):7577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一、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

局党组高度重视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征集工作,改进征求意见的方式和手段,采取“上请”虚心征求上级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下求”广泛征求下属单位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内问”真心交换意见和“外访”诚心向兄弟单位和部门问经验、找差距,虚心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一是书面征求意见。以书面形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直有关单位、县区民政部门、局属单位对民政领导班子、民政政风行风和民政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发放征求意见表362份。二是走出去问计于基层。在“民政为民、寒冬送暖”主题实践活动中,深入基层,在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工作的同时,做好调查研究,与党员干部职工促膝谈心,了解和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走访老党员和民政对象153户、个别访谈77人次。三是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就“如何指导乡镇民政所开展工作”、“当前人民群众最急需解决的突出民政问题有哪些”、“我市民政工作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召开座谈会7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确解发展难题。共征集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153条,经梳理归纳为4个方面21条具体意见建议。为有针对性地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制定整改措施打下了基础。

二、深刻剖析,认真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局党组把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作为分析检查阶段重要环节来抓,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前,局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了“四对照、四查找”“三查三看”的分析检查个人发言材料。同时,党组成员认真参加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自觉接受支部和党员的评议,虚心听取机关各科室、局属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12月22日,局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邀请市学习实践活动第11检查指导组领导列席。会上,局班子成员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习调研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检查思想理念、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以及廉政自律方面的情况,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党组民主生活会上形成了四个方面的思想共识。一是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上形成考虑共识;
二是在坚持用科学发展更新观念上形成了共识;
三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民政工作上形成了共识;
四是在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共识。经过分析检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一是改革创新的思想观念有待强化;
二是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三是保障民生的制度机制有待改善;
四是服务基层的工作作风有待改进。最后,金振明同志综合大家的发言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近年来,局党组班子能够恪尽职守、团结奋进,善于把握全局、勤于干事创业、勇于突破创新,团结和带领全局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推动民政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了新的成绩。特别是在全市率先引入保险业参与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新机制,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全部纳入城乡困难群众住院医疗保险,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积极探索艾滋病孤儿供养安置新模式,创新“阳光家庭”温暖工程,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好评;
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目标,驻军71811部队、淮滨县和赵海菊分别获得“全国拥政爱民模范个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囊括这四项荣誉、实现“大满贯”在全国省辖市中仅有五个。可以说,各项民政工作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一是靠党的感召推动发展。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管理社会行政事务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光荣使命,其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靠各级党组织重视促进发展。近年来,我们各级党组织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着力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解决了我市基层民政所的编制问题;
解决了低保、五保供养、居委会、村委会换届等项工作的资金匹配问题。三是靠求真务实引导发展。求真务实,就是各项工作要立足于“实”、扎根于“实”;
要讲真话、求实效;
作风要实,工作要实,政绩要实;
要联系实际解放思想、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引导民政事业大力发展见成效。四是靠创新机制谋取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建设魅力__提供坚强的保证。五是靠积极影响诱导发展。解放思想,发挥民政人的优势和影响力,以契而不舍的精神,争取社会多方协助。如:退伍部门于20__年初向上争取资金千万元,重点解决了各县、区数年来安置后未上岗的退役士兵生活及就业问题,为我市创建“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打下良好的基础。六是靠党性风范立足发展。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对党风起着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团结奋进,真诚相待,带头工作,爱岗敬业,为民政事业谋发展,创发展。七是靠务求实效争得发展。如何推动民政工作的大发展、大跨越,我认为首先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狠下功夫,在联系实际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实际

工作中。三、紧扣主题,精心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局党组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当作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影响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提升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水平的过程。一是严格工作标准。注重突出“两个符合”,即“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本单位实际”;
抓住“四个关键”,即“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把解放思想的要求贯穿到分析评议阶段的全过程,重在明确科学发展思路”;
做到“四不过关”,即“问题找得不准不过关,对分析检查报告分析不深不透不过关,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没有吸收不过关,整改措施不具体不过关”,确保了分析检查不走过场。二是反复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先后经过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扩大会、群众评议等多个环节进行讨论,对征求到的16条意见建议进行了研究吸纳,对分析检查报告11处作了修改完善,使分析检查报告主题突出,言之有物,问题找得准,原因挖得深,目标定的明,提出了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三是认真组织评议。采取问卷评议、座谈评议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民主评议,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广泛、深入的听取意见和评议,使局党组分析检查报告得到不断完善,形成四个共识,明确建立完善“五大体系”、努力建好“四个民政”的工作思路,更好地集中了群众智慧,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干部职工和民政对象的认可。

四、深入开展实践,切实保障民生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共青团 中国梦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240-01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1]这是当对每个大学生青年一个价值观引导的形式,是党和国家对于每位青年的殷切希望,也是对于每个大学生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当的接班的人迫切要求。这都依托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有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而高校作为大学生青年思想的引领的重要载体,无疑承担着对于“中国梦”阐述,以及为青年学生传递正确的“中国梦”思想的重要职责。

1 高校共青团践行“中国梦”的背景

(1)“中国梦”的提出对于当代大学生与高校的要求。

实现“中国梦”无疑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梦”的提出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需要不断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在思想上不断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成熟才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具体而言,需要理解并掌握党的十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并应用于实践;
在人生价值观的养成上,要求当代大学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拥有爱国主义精神。而对于高校来讲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中国梦”,大学要以实干助力、以创新加速,以此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2)高校共青团在实现“中国梦“中的角色扮演。

高校共青团以与当代大学生建立密切关系为基础政治任务,并以承担对于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责任。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将扮演“引领者”的重要角色。对于“引领者”的可以理解为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党委的带领下,学习十内容与精神,提炼核心观点,通过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的密切的联系,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应用和学生干部的培养的结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并让大学生对于人生和社会问题能够有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理解我国目前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良好发展前景,理解新的领导人的核心施政观点,理解爱国主义的核心精神,并逐步引导他们树立自身科学的认识价值体系,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努力。高校共青团组织在高校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组织,是学生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的引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在长期的共青团工作中,已经拥有了一套成体系的学生管理和培养体系,能够实现思想传递的准确性。

2 高校共青团践行“中国梦”的方式

(1)加强理论学习。

高校共青团要实现践行“中国梦”的重要职责,实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首先需要在自身理论学习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十既对过去五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事业做出了总结,也对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中国梦”的阐述。共青团组织需要反复研究十相关系列报告和主题研究,认识到“中国梦”提出的深刻背景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上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需要广大高校工作者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才能圆梦。此外,对于理论的学习不仅包含于十内容与精神的学习,还包含了学生管理的先进理论、思想引导的相关理论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形成多元化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才能够在践行“中国梦”的实践工作中成功。理论学习还需要与思政教育课堂相结合,从共青团与专任教师不同的理论传导,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2)与学生干部培养结合。

高校共青团组织践行“中国梦”最终将落实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是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通过主要学生干部和骨干学生的培养,以实现“中国梦”理论思想的传播。近年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已经开始逐步在学生干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通过在“青马工程”中融入“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通过理论学习、集体讨论、集体实践活动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自己的“中国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具体的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从理论上给予学生干部关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史、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介绍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干部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树立对于国家的热爱。

(3)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与活动形式。

从实践中获取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能够与理论相结合更具有实效性。高校共青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践行“中国梦”。例如,通过“中国梦”系列的论坛活动、征文比赛、主题演讲,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理解中国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学习我国优良的历史传统,让大学生主动去理解,在活动中去理解我国近代党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进而让大学生理解对于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思想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与文化重要节点结合,如、建党、建国纪念日,通过校园包装和软文化的植入,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报等多种形式,积极的宣传“中国梦”相关理论和实践。也可以在这样的不同节点,针对不同的主题,结合“中国梦”的内涵,加深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理解。通过对于社团的建设和指导鼓励新建“中国梦”主题社团,以爱国主义活动和实践主题为指导,深入高校各个组织,传递“自信、团结、实干、责任”的正确人生价值观。通过建立相关BBS和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将社团发展的成果进行展示。此外,在青年志愿者团队建设中,积极挖掘机会到贫困地区、信息匮乏的地区,去宣讲去传递“中国梦”的思想。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爱国 实践 报告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五篇】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精选5篇) 思政爱国主义实践报告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