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2023年度语文爬山虎脚教案模板8篇(全文完整)

2023年度语文爬山虎脚教案模板8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29 20:10:04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爬山虎脚教案模板8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爬山虎脚教案模板8篇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还算可以:

1、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完成爬山虎的脚的绘画工作,并且培养了他们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画爬山虎的脚时,学生能够真正的动手去画,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2、课文在写爬山虎的脚的时候,前后用了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开始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后来又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我把这两个比喻句提出来,让学生体会爬山虎的脚在生长过程中是有变化的,且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比喻句用得准确,恰当。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植物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进行段式训练,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写的作品给大家展示,共同进步。

当然,我觉得以下几点不足:

1、首先是在两分钟训练时,并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使学生读词的声音很小,在刚上课时,我检测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情况,发现个别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字的读音,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读准字音作为重点内容,对于个别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根据我听课之后的想法,我认为在画图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能够画出准确、恰当的爬山虎的脚来。既可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又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互帮互助完成任务的快乐感,在这一点上需要向其他老师学习。

3、有部分知识点讲的不是很清楚,学生不容易理解,例如:在讲到“一脚一脚”是否可以替换成“一步一步”时,并没有给学生讲出来,这个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由于教学经验积累尚有许多不足,教学中,我还不能对重点词进行比较的讲解。

4、根据其他老师的评价,让我认识到了,要结合自己的想法去讲,别人的课件不是自己的想法,备课不充分导致没用的话语比较多,让学生的兴趣降低。

5、在分析课文时,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并没有讲出来,虽然我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人深入的为学生讲解。那就是: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写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还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虽然课上我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我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导致学生不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正以上的不足,多听课,积累教学经验。

6、在上课的时候对个别学生关注的不够,对于这方面的能力要在平时的教学时多注意。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1、2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1、2段。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不易懂的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投影:

爬山虎是什么样儿?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茎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它怎么会长脚呢?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学课文。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

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3~5)

2.第1、2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五)讲读第1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写什么?

写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

2.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都在墙上。

3.你如果看到这两处景象你会怎么想?

爬山虎大概是长在墙上吧,爬山虎大概是靠墙生长吧?……

4.教师小结:

作者这样写,也正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5.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两处的爬山虎的。同时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3.叶子颜色美表现在哪里?

红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理解新鲜、舒服的词义。说爬山虎的叶子绿的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所以看上去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4.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整齐:“叶尖一顺儿朝下”。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5.导读。

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这样变化的: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整齐。

叶尖一顺儿朝下。

爬山虎叶子长得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当风吹过时,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6.边读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拂:轻轻擦过

漾:原指水面微微动荡,这里指墙上的爬山虎叶子轻轻波动。

7.齐读课文,个别读。

8.归纳段意:

第二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七)布置作业。

抄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3、4、5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二、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写清楚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知道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

(二)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2.导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呢?(齐读)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齐读)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生长位置,边看图边说;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脚的颜色嫩红的。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

再读课文。

5.教师指图,引导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独立练说。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7.导读: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呢?(齐读)

8.写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观察,写出了爬山虎向上爬的哪几个动作?(触、巴、拉、贴)

9.导读:

“触着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齐读)

是什么东西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齐读)

细丝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以后,使什么紧贴在墙上呢?(齐读)

10.教师边指图演示,边让学生用课文中语句练说。

11.左右练说: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

12.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讲什么?

13.齐读第4自然段。

14.默读第5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意思?三句话围绕哪一点写的?

15.齐读第5自然段。

16.归纳第3段段意:

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总结全文。

1.作者是怎样具体清楚地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写爬山虎脚的特点时,先写脚的样子,再写怎样爬,然后写脚的变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第3篇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第4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要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的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究竟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附板书设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嫩红

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触 巴 拉 贴(牢固)

没触着墙——(萎了)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第5篇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第6篇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

(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第7篇

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3、4、5自然段。

导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导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导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图片、彩色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求真,导入课题

1 游戏激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知道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在上新课前,我们来共同做个小游戏怎么样?

2 、导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下面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版书:爬山虎)(来用红粉笔板书:"的脚")

(2)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3、展示目标。(随机)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过渡:我们都知道人的脚是长在身子下面,你们看课题就应该马上产生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句子或词语。

2、抽生交流。

3、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

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

1、结合灯片自由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读、划、填、画)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提示。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些自然段找到的,同时引导学生产出有没有不 同的意见。)

4、随机理解“蜗牛的触角?”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指名看图说出蜗牛的触角什么样)

5、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将图“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引导学生一边画一边说出原因,相机引导学生评议。

6、小结:注意从作者不同的方面观察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细心观察,从文句中“不几天”体会作者连续观察。

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由读课文相关的语句,划出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抽生交流。(触、巴、弯、拉、贴)

3、小组演一演。(假设你就是一株爬山虎,你能不能结合着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一系列动作表演出来?给学生说清楚要求,用手臂表示一根细丝,握住拳头表示细丝的顶端,张开手表示小圆片。)

4、抽生黑板上表演。

5、再次结合图,理解“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可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探究四: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

1、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体会?

2、拓展阅读,谈收获。

爬山虎为什么能牢固地吸附在墙上的呢?

我便带着问题去观察了爬山虎。我细细观察,发现爬山虎茎上有很多细丝,每根细丝都像蜗牛那细细的触角。当这些触角附在墙面上的时候,每根细丝的顶端都变成了一个个小圆片,正是这吸盘一样的小圆片,牢牢地吸在墙上,使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小段爬山虎拉了下来,那么一株爬山虎有多少个触角呢?于是,我就在爬山虎茎上四个不同的位置,各量出了一米长的茎干,开始仔细测算了触角的数量,四次测算的结果,一米长的茎干上有近25个触角!正是这么多的触角把枝叶牢牢地攀附在高墙上的。

那么,爬山虎的触角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接力呢?于是我又开始啊忙碌的测量,并做了一张自制的拉力表:

从测定表中,可知每个触角平承受约0。125的千克,由此,我们又可以推算出每米爬山虎茎干能承受的拉力是3千克左右。没有想到不起眼的爬山虎竟然有这么大 方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惊奇,赞美)

三、小结收获,感情朗读 。

1、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重视观察)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配乐。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

观察身边的一株植物,以《我发现 的秘密》写片段。

五、板书设计(略)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 第8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

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屏幕(或黑板)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山虎的脚。

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5、熟读,指导背诵。

6、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详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七、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触 巴 拉 贴

3、在四人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变与弯与贴的因果关系。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长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⑴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教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⑵评议刚才同学的演示。

⑶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⑷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就必须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看电脑演示爬山虎正面爬墙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紧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⑹熟读课文,试着将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7、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八、学习第五自然段

1、归纳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九、总结

1、学生归纳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第三、四、五这几个自然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了细心而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听写词语

十一、拓展作业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2、细心观察一种植物,将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3、实地观察爬山虎(如有条件),了解爬山虎的其他特点。

4、思考人类有哪些方面模仿了爬山虎的脚攀爬的原理;或我们人类在哪些方面可以模仿爬山虎攀爬的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推荐访问:爬山虎 教案 语文 语文爬山虎脚教案模板8篇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模板(汇总8篇) 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