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12篇)

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12篇)

时间:2022-11-22 20:55:02 工作要点 来源:网友投稿

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12篇)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王建中  李向国  2006年01月25日14:59【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12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12篇)

篇一: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王建中

  李向国

  2006年01月25日14:59【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公安部党委在总结中外警务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在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国大中城市和县城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逐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2002年6月14日,公安部作出《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公安派出所工作,“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改革警务机制,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模式和理念被正式提出后,各级公安机关按照部署,积极推行社区警务。但从目前社区警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公安部的改革思路和要求没有得到全面、有力的贯彻落实,社区警务的组织建设、管理体制、警力配置、工作措施等仍然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要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实现社会治安工作的良性循环,必须加快公安机构改革,完善警务机制,改善社区警务的主客观环境。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社区警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深化社区警务改革谈点浅薄的看法。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开展以来,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公安机关在稳步推进社区警务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推进社区警务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研究滞后,影响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社区警务”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先提出来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采取增加警力、提高警察装备现代化水平等方法,增强警察的战斗力,但在遏制犯罪方面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总结这次警务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警察机关发现,无视民众及犯罪预防工作是警务工作缺乏民众支持和犯罪“打不胜打”的根本原因。为改变这种被动状况,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提出了社区警务理念。经过多年实践,社区警务在维护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

  持。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社区警务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相比,我国的社区警务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特别与社区警务的现实迫切需要相比,社区警务方面的理论研究滞后状况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社区警务的正确认识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

  (1)对社区警务客观要求的认识不够清晰。社区警务要求公安机关在派出所和刑侦工作改革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从“以打为主”调整为“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单位对社区警务的客观要求认识不清,简单地把社区警务理解为“社区+警务”,或把传统警务移植到社区内;在推进社区警务中,只注重社区警务形式方面的要求,热衷于建社区警务室、制作社区警务标识和台账,而在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管理模式等实质性内容方面未进行配套改革,结果是社区警务与原先的责任区警务“换汤不换药”。

  (2)对社区警务发展方向不明确。有相当部分基层公安机关对推进社区警务的战略背景了解不深,对社区警务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实施社区警务过程中没有结合公安改革和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安管理体制及其工作运行机制的要求进行,“坐而论道”,工作不推不动,上面怎么部署下面怎么做;或者“原地起跳”,工作不讲求创新,实践中既反映不出问题,又总结不出经验,工作平平淡淡,推进缓慢,效果不明显。

  2.社会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实施。

  (1)单位人向社会人的管理模式变化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来依托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落实管理的社会管理模式被打破,而以地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尚在健全完善中。与单位人的管理模式相比,社会人的管理尚存在管理网络不完善、有效管理方法不多等问题。这种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反应便是民警可依靠的力量大大削弱,工作难度增大,警务工作效能降低。

  (2)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降低,意识淡化,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弱化。具体表现为“一高一低”,即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对警务工作的期望值增高而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互动性”降低。在工作中,群众要求社区民警帮助解决矛盾纠纷多、解决困难多,而对社区治安工作理解少、支持少、参与少。这种现象的存在,使社区警务民警很难有效组织社区群众开展治安工作,严重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和刑事案件多发期,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压力巨大。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基层公安机关只得将工作重心放在打击犯罪方面。持续不断的严打,使基层单位和基层民警根本无暇抓基层基础工作。本对社区警务工作充满期望的基层组织和群众由于长期见不到社区民警到社区、到警务室工作的身影,转而对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充满怨气,这种状况客观上增大了基层警务工作的难度,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推进效果。

  3.公安机关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

  (1)上级干预过多。发达国家在社区警务管理方式是上级对社区民警工作一般不进行干预,社区民警在职责范围内有权决策。上级更像一个研究所,通过数字分析、实地调查、听取反映等方式,监测社区民警的工作,对忽略的地方作出建议,对超常的做法要求作出解释,对不恰当的做法帮助改正,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方式。而我国的基层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上很少有主动权,工作往往听命于上级,而上级机关下达的指令过多过频,且大多不符合当地实际,因此,不仅缺少针对性,而且十分不利于应当具有很强主动性特点的社区警务的开展。再加上大量的公安职责范围外的联合执法等非警务活动,基层派出所民警常年忙于应付,进社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更难做到与社区组织和群众一道主动研究治安问题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2)民警素质较差。从当前情况看,有相当数量的基层民警法律与业务素质较差,不善于抓基础工作,不善于与居民群众沟通,不善于听取意见,不善于收集、捕捉信息,不善于综合分析治安状况,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解决社区警务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动和激发群众开展治安防范的积极性,而这一切恰恰是社区警务对基层民警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

  (3)警力配置不合理。“大机关,小基层”的“倒金字塔”警力配置结构,造成了一线警力的严重不足,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按照我国160万公安民警,13.5亿人口计算,每个

  民警要大约管理845人,这与西方发达国家500:1的警民比例相比虽然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如果加上公安机关的各类辅助力量,这个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与西方国家60%以上的警力在基层一线相比,我们的“倒金字塔”警力配置结构,使得一线的警力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显得十分紧张。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推进社区警务的各项具体措施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4)警务运转不协调。当前,公安机关内部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安管理和运行体制,警务运转不协调的问题在新的治安形势下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达在:内部机构设置过多、业务交叉、分工过细;机关庞大,层级过多,工作效率不高;目标设置欠科学,检查考核过多过滥,报表台账种类繁多;工作重形式、轻内容,重初始、轻过程和结果,等等。这些弊端不仅形成了严重的内耗,影响公安工作效率,而且极大地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影响了民警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制约了公安改革进程,阻碍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

  二、深化社区警务改革的几点思考

  1.深化理论研究,确保社区警务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实践才能成功。因此,对实施社区警务,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以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为突破口,深化公安理论,明确发展方向,以指导、推动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开展。社区警务改革是现代化后的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在总结前三次警务革命(即警察职业化、警察专业化、警察现代化)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的,并经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正确的警务革命。它是当今世界警务改革的方向。公安部作出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部署,是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发展、表达时代性的举措;是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变化,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把握警务工作发展规律的要求。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警务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作为新时期完善基层公安工作、改革和健全公安管理体制、推进公安工作大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实现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深化社区警务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理论,以理论作指导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实践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客观总结传统公安工作理论,使之在社区警务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又要在推进社区警务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通过理

  性的认识和研究,促进理论创新和各项工作的创新。同时还要学习、吸取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警务理论和警务实践精华,使社区警务理论在完善、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以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公安实践。

  2.建立完善机制,用制度来标准和推进社区警务。社区警务绝不是简单的警力前移、在社区设立几个警务室、为每个民警划定一个责任区的问题,它是专群结合的公安工作方针在新时期的发展,代表着一种战略性、系统性的警务思想。社区警务不仅要求民警沉入社区、贴近群众、密切警民关系、组织群众开展治安防控工作,而且要求一切基层公安工作都要围绕社区、立足社区、在社区中显示生命力。它的目的是有效预防减少违法犯罪和事故,本质在于真心实意为社区民众服务,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同时使其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促进社区经济、文化、社会全面进步。因此,要完善和强化社区警务,必须将现代社区警务理论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工作标准、情报信息工作标准、治安防管控工作标准和警务报批(包括许可与否决)、检查监督、绩效考核与评估、责任倒查、竞争上岗、奖惩及保障服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来标准和推进社区警务。

  (1)制定社区警务工作标准。要明确社区民警的身份,应当变社会治安单一的维护者为社区防控体系的组织领导者;明确和标准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主要是组织巡逻防控、联系与服务社区、搜集处理情报信息、人口与阵地管理、处警办案等)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明确社区民警应当把与社区共同承担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的任务、为群众生产经营、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服务和接受居民求助作为自己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主要范围和内容(禁止参与影响警民关系的非公安行政行为);并明确地向社区民警提出熟悉公安基础业务、熟悉相关法律知识、熟悉民情社情(对社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每一处环境、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了如指掌)、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搜集处理信息、善于调处纠纷和依法标准自己的行政、刑事执法行为等基本素质要求。

  (2)制定情报信息工作标准。要按照信息与数据所应当具有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共享性、效能性的要求,明确标准情报信息的范围、采集方法、核查方法、分析方法及处理程序。要逐步实现公安信息网进社区、上警车、通警员,努力建设一个输入界面统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综合处理机能强大、运行安全可靠的公安综合信息系统。

  (3)制定治安防管控工作标准。要按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立体型的社区防控体系和队伍专业化、工作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形式多样化、管理市场化的要求,明确标准对社区实有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要害部位、重点行业的管理,明确如何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从发案中查找漏洞和开展防范,如何排查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帮助挽救有劣迹的人员,特别是失足的青少年。在防范方式上要明确“三个结合”,即公开防范与秘密收集信息结合、动态巡逻与静态邻里(单位)守望结合、日常人口管理与对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教育控制结合。

  (4)制定绩效考核评估制度。要结合社区警务特点,把握整体工作导向,科学确定考评分值,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3.强化保障机制,推进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社区警务绝不仅仅是派出所和社区民警的事,也不仅仅涉及治安、刑侦几个部门,它涵盖了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各个警种,一切公安工作最终都落脚在社区。因此,要完善和强化社区警务,必须围绕社区警务对公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

  (1)在管理体制上,要按照社区警务的要求,精简机关内设机构,撤并一些警种、部门,增设一些必要的机构,调整警力布局,充实基层社区,彻底改变机构头重脚轻,警种太多太细的状况,形成“小机关,大基层”的格局。要理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以及它们与社区警务的关系,明确它们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承担的职责。在领导体制上,要将职责、任务相近的部门纳入一个指挥官统一领导,防止工作上的不协调与磨擦,减少内耗。要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电子警务,减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标准、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

  (2)警务管理上,要围绕社区警务,大力推行法制化、标准化、人本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要赋予基层派出所领导的工作主动权,改变现行的接受上级指示、命令式的警务导向,使他们能够结合实际,开展针对性强的警务活动,由此促使他们逐步养成定期分析治安形势的良好习惯,使之逐步成为善于捕捉敏感信息、善于预测未来(而不是容忍和应付未来)、善于发动和组织群众、善于指挥各种警务活动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指挥员。

  (3)在警务运作上,要围绕推动警务工作社会化来进行。要在坚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

  罪的基础上,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指导思想。要注意情报信息的采集、研析和共享,注意分析犯罪的成因、特点、规律,对特定类型的犯罪预先建立干预机制,减少有犯罪动机的人员与犯罪目标接触的时机。要增加对要害部位、犯罪热点地区的巡逻,对暴力型犯罪和故意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和经济建设的犯罪以及重复犯罪的,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积极侦破和打击。要认真研究探索在公安经费不足的状况下如何克服利益驱动的问题,提高执法的合法性,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治警。要根据社区警务工作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

  (4)在素质保障上,要大力推进科教强警,建立新录用民警下基层机制,完善对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体制,要使每一位基层民警一至两年参加一次短期轮训。要注重基本工作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会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学会采集、研析情报信息,熟练掌握执法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在教育培训上,还可以采取学教结合的方法,让业务熟悉、工作出色的基层社区民警到警校授课,让警校教师下基层社区锻炼,以激发基层民警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改变民警素质上高低低的状况。

  (5)在后勤保障上,要力争通过立法,将公安保障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切实改变经费上宽下紧的状况,确保物力、财力向基层、向一线倾斜,为公安基础建设、公安装备、科技投入打下坚实基础,解决基层办公、办案经费之忧。积极解决社区警务室建设、警务工作硬件配置等费用,减轻派出所筹集经费的压力,为深化社区警务改革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篇二: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

  -

  .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渊

  博

  内容摘要:警民关系问题目前不仅受到公安机关的重视,也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研究警民关系现状、影响因素及寻求评估警民关系状况的科学方法,探究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区警民关系、现状、对策、原因

  引言: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频发,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化,而各类涉警案件也时有发生,导致警民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严重的失调和冲突。作为公安机关要全力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如果没有良好的警民关系,没有群众的支持,紧紧依靠警察自身的力量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是很难实现的。和谐的警民关系是人民警察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推动警务工作的内在动力。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公安工作就会脱离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以便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完全发挥出来,将各种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社区警民关系的概念

  (一)警民关系是指人民警察在打击违法犯罪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与社会公众自然而然的形成包含权利义务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警民关系就是要充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其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

  -

  考试资料.

  -

  -

  .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警民关系和构建社会治安环境的新局面。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部针对新时期任务,是公安机关今后较长时期的核心工作。

  二、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公安民警大走访等一系列活动,公安机关逐步拉近了与广大群众的距离,警民关系正朝着良性的轨道发展,较之以前,警民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和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开展正规化建设,队伍的整体形象明显得到改观,人民群众的认可度逐步攀升。一段时期以来,公安机关在自身建设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这些活动的开展,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对于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曾经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人心向背”的警民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融解,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逐步回升,人民群众对我们党领导下的这支半军事化机构是有信心的。

  (二)通过发挥严打防范职能,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明显得到提高。公安机关通过开展各种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通过走访调查,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占85%以上;对人民警察的信任度占90%以上。道路通行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人民生民财产安全进一步得到有力保障。

  -

  -

  考试资料.

  -

  -

  .(三)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和出台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通过走访,多数群众认为公安民警能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特别是开展扶贫济困、助学、救助等为民活动,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满意度。经调查,85%以上的群众对窗口单位民警服务作风满意,认为工作效率比较高。

  (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回访,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了解度得到提升。近期以来,公安机关就执勤执法、办案工作进行大幅度地回访,认真聆听意见和建议。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这一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警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虽然当前警民关系相对比较融洽,群众对公安工作比较理解、支持和肯定,但受新形势下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群众对公安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满意,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支持和肯定,但受新形势下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群众对公安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满意,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一些不和谐音符。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警力经费不足,破案率不高,社会治安状况与群众期望值有差距。伴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治安环境的日益复杂,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凸现,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对敌斗争日益复杂,加之犯罪的新型化、智能化,使得公安机关面临的任务日益艰巨繁重。警力和经费的严重-

  -

  考试资料.

  -

  -

  .不足,直接制约和影响了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致使许多公安机关没有足够的警力参与社会管理和治安防控,导致预防和打击犯罪能力不强,抢夺、盗窃等常态性案件破案率又不很高,治安状况不能令群众完全满意,影响群众安全感。

  2.理念偏离轨道,损害警民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警察紧紧围绕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打击犯罪活动,为维护社会安定和社会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也存在个别警察执法素质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缺乏端正的的执法理念;不按章程办事,缺乏责任意识,遇事推诿,推卸责任,导致“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警涉黑案”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徇私枉法和执法犯法现象。虽然这只是在个别警察身上发生,但其影响极其恶劣,它损害了人民警察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既而降低警察队伍的公信力,严重破坏警民关系的和谐构建。

  3.缺乏有效舆论引导,影响警民关系。(1)是人民警察经常以“英雄战士”的形象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增加了公安工作的神秘感,导致人民群众因不了解人民警察工作,而对警察敬而远之。(2)是舆论引导能力不强,导向不正,误导了警民关系。一些媒体为吸引眼球,在报道涉警案件时以不切实际的扭曲公安工作和丑化公安民警,经过其网上的舆论误导,产生巨大负面效应。(3)是个别媒体对公安机关内部出现的一些负面消息进行无限的扩大和炒作,导致部分网民对警察情绪化否定,使警察失去权威,导致警察的形象受到极大地损坏,加剧警民关系不可调和性。

  (二)群众因素

  -

  -

  考试资料.

  -

  -

  .1.人民群众奢望过高,影响警民关系。人民群众存在对公安机关期望值过高,认为人民警察是万能的,既要打击犯罪,侦查破案,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执法过程中,个别群众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少数群众只愿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力,不愿承担其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一些群众的夙愿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不满情绪,就在网络上大肆宣扬消极的看法,产生负面效应,甚至寻衅滋事,干扰公安机关正常的工作及运行。也有些群众看待公安机关的一些情况时,只看到公安工作存在瑕疵与失误,存在着“一叶遮目”和“以偏概全”的视角问题,又加之少数民警存在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导致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不信任,产生警民关系隔阂的不良现象。

  2、部分群众觉悟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警察正当执法不配合、不支持、不理解。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群众对国家法律和政策知识学习较少,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高,对民警的正常执法活动不支持、不理解;有些群众受一些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正义感下降,“事不关己”等消极心理较为普遍,对人民警察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不愿协助,不愿配合,不愿作证。反之,在发生重大案件一时侦破不了时,便横加责难;还有少数群众不履行法定义务,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后,就迁怒于公安机关,以至妨碍执法、殴打、谩骂民警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民警因素

  1、服务群众观念不强,影响警民关系。公安机关一些警察对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责任心,缺乏真情实感、群众意识淡薄。在接待群众上访-

  -

  考试资料.

  -

  -

  .和报案过程中,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且态度蛮横,经常以居高临下对待,使群众产生不满情绪。民警在平时值班时,也存在只接警不出警现象,值班组与值班组遇事互相推诿,服务意识缺失,对人民群众的反映的问题采取消极的措施或者采取命令的方式解决。

  2、警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警民关系。警民关系是最受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关系之一。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然而,由于公安机关个别部门和个别警察的负面影响,如人民警察队伍里少数“害群之马”在工作中,确实存在以执法者高高在上而自居,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行为粗暴、不作为和乱作为等坏现象,从而使人民群众丧失了对公安机关的信任感。3、部分民警能力素质不高,违法违纪,侵害群众利益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警宗旨观念不强,执法不规范,总认为公安机关就是管理机关,常以管人者自居,耍特权、抖威风,对待群众冷横硬推,办理案件不及时,甚至出现执法不公现象,伤害群众感情。个别民警不会做群众工作,实际工作中缺乏技巧,不善于化解矛盾,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与“三懂四会”的要求相差很远。更有少数民警执法犯法,通风报信,利用职权之便为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保护等,这都严重损害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影响警民关系的和谐。

  4、警察职责扩大化,一些非警务活动直接把警察推向群众对立面。一方面,公安机关许多承诺特别是在110服务方面过于宽泛,影响了警民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少数地方在处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群众信访、计划生育等问题时,往往要求公安机关直接参与处置,把-

  -

  考试资料.

  -

  -

  .警察推到群众的对立面,部分群众便将一些矛盾转嫁到公安机关,加剧了警民冲突,影响了警民关系和谐

  (四)警民因素

  1.警民之间有隔阂。这种隔阂不是短期内或是一两件事上形成的不理解,是我们警察较长时间没有主动的与群众沟通所造成的彼此之间的敌视状态。

  2.警民之间有偏见。偏见就是彼此之间的优点与成绩很难被对方认可,缺点与错误极易被对方接受。由于各种原因,群众对公安局机关办事程序、方式方法并不了解。

  四、解决社区警民关系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亲和力。

  1.是要进一步完善队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坚持“细化量化、层层分解”的原则,对各警种、各单位职责进行界定和明确。积极实行网上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

  2.是大力加强和谐警营建设。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整个公安队伍建设之中,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和警营内部亲和力。严格遵守公正执法,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二)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公安机关要公开包括执法在内的各项依据及程序、刑事、行政执法以及警务工作纪律等内容。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工作办事办案准则,大力推行阳光警务工作,除公安工作需要保密事项以外,关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警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

  -

  考试资料.

  -

  -

  .(三)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1.执法理念。公安机关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执法理念为指导,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积极探索和尝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方法,不断增进公安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2.执法方式。公安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在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的前提下,实现文明执法和人性化执法,把执法办案和促进警民关系结合起来。

  (四)塑造民警良好形象,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广大基层民警在执法执勤过程中,民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警察的作风、形象不过硬会破坏警察的声誉,从而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二是人民警察在工作中要彬彬有礼,热情服务,对待人民群众和蔼可亲;平时注意个人仪容仪表整齐整洁。三是人民警察要关心每一位群众,了解每一位群众的诉求,视人民群众为自己亲人,良好的警察形象和信誉能够赢得公众的信赖、支持和合作,进而建立良好的治安秩序和安全环境。

  (五)提高执法办事效率,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出台各种便民利民措施,为了最大限度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通过网上服务,预约服务,应以期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事期限,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公安机关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能速办的事情立即办好,能今天完成的事情不要等到明天。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理念。从而使各项社会管理工作与服务工作既有利于保障社-

  -

  考试资料.

  -

  -

  .会稳定,又有利于警民和谐关系的构建。

  (六)加强沟通交流渠道,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搭建社会联络平台,与社会进行有效交流。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警务活动,让社会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公安工作,对塑造公安机关良好形象和对和谐警民关系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结束语:公安机关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注重警察队伍实战培训,讲究执法艺术,能动地开展群众工作,努力建立起和谐的警民关系。人民警察作为警务活动主体,应主动从思想认识、组织保障工作落实等多角度,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始终走群众路线,对人民群众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从根本上实现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以便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完全发挥出来,将各种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1]-

  -

  考试资料.

篇三: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当前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市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社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社区警务正以其独有的社会综合功能为城市社区管理防范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进一步融合。然而,在社区警务运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正牵制、阻碍着社区警务的发展,亟待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试就调查中发现的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粗浅的分析。

  一、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期的社区警务运行来看,我市各地的社区警务工作已经正常运作。但影响、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

  社区警务的功能发挥不够。社区警务既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特殊的交叉属性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社区警务是社区群防工作的组织形式,是群众与犯罪作斗争的阵地,也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互通的基层中枢。其功能是组织协调群防群治工作,而还能简单地等同于以往的居委会工作。因为社区的功能更齐全,设置更合理、科学。而现实工作中,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往往只是应付式的等候、登记、处理,没有变被动为主动,没能将社

  区的警务工作统筹考虑与合理计划,而是简单地按命令执行,特别是在有计划地组织群众进行群防群治及其他的综合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组织引导功能。

  民警深入基层广集信息的同时,最大的工作要求是组织指挥一支防控力量。群防群治力量是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防控力量,在公安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这种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安机关内部未将群防群治这项工作提高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的高度来认识,基层派出所对群防群治工作没有明确计划、目标和落实措施。其次,范围拓展不广。派出所只负责对协警、保安队伍的管理,对其它群防群治防控力量,未承担起管理职责。第三,队伍运作不力。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协调不够有力,未将其串联成有效的防控网络,导致各种群防群治力量的运作无力,未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虽然有了一个警务室,在群众看来有了依靠的场所,但是民警还是单兵作战,缺乏稳固的根基。

  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要求地方政府、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等各方参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街道党委、社区干部,在对社区警务的认识上,及责任归属上还没有真正统一。调查中发现仍有不少社区单位和群众认为社区警务是公安部门的事情。社区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往往是碍于民警的“面子”

  “交情”,都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特别是筹建警务用房、资金问题上,使社区民警感觉到人单力薄。另一方面社区民警在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对社区警务工作作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理解。社区民警投身社区的时间不多,与社区群众缺乏多方的信息交流,未能使社区群众真正认识到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关键在于社区。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与社区民警共同分担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社区民警走不出独自承担解决社区违法犯罪问题的怪圈。

  社区警务的资源利用不足。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往往依赖上级机关来解决人财物,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筹措各种社会资源,不善于动员社会力量,没有真正形成社区共防范的局面。开挖社区资源的成败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警个人的状况。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民警个人素质好、活动能力强,利用社区资源的效果就明显。

  社区警务的考核机制激励不够。考核是各项工作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调动和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不仅达不到考核目的,还会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是管理、防范和服务,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花在与群众的沟通上,许多工作难以量化考核。但在制定考核办法时,往往突出打击的职责,将协助破案纳入社区民警的考核内容中并以高分

  体现,鼓励社区民警多提供线索协助破案,使原本就有限的群众工作时间再压缩。

  二、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各界思想认识欠统一。

  二是少数社区民警由于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敬业奉献的精神,认为社区工作整天跟老百姓打交道,工作见效慢,受奖立功的机会少,对工作产生“厌战”情绪。一些社区民警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一旦下责任区后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少数责任区民警缺乏锐意进取、开拓创业的精神,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消极的思想,而在工作中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极易引起群众的不满甚至反感。

  三是民警能力素质欠平衡。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民警,因为个人的学历、经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所联系社区的治安复杂情况各异,工作成效也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有的民警简单地执行任务、完成基础指标,有的不善于发动群众、组织队伍;有的不适应当前的社区形势,对各项基础工作无从下手。在现实中,突出表现为个人能力素质好的民警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的就有特色、有亮点、群众满意度就高;个人素质较差的,工作开展中就阻碍多,群众的怨言也多。最终导致各社区警务工作发展不协调、不平衡。

  四是业务考核机制欠科学。调研中,社区民警反映到现行的社区民警考核机制难以科学、合理地衡量民警的工作绩效,分值设置未充分考虑可变因素,难以体现公平原则,加之考核办法不完善,监督调控不力,未能充分调动起民警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民警片面追求易得分的高分值工作,而忽略了难以得分的防范等基础工作的开展。

  三、改善社区警务运行的对策

  统一思想认识,发挥主力军作用,引社区合力共建社区警务。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帮您找文章]夯实公安基层基础,提高公安机关控制社会治安能力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要按照派出所工作改革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切实转变观念,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积极的姿态做社区警务战略的实践者。要坚决克服责任区民警工作制度向社区警务转变中急于求成的心理,正视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循序渐进地推动工作。要从长效管理的角度制订社区警务实施的计划和工作目标,避免短期效应、多头指挥,确保社区警务建设的顺利实施。

  服务为先、密切警民关系,得社区居民支持社区警务。推行社区警务的主旨是以预防犯罪和密切警民关系,实现社区警察和社会群众的有机结合。一是社区民警必须花时间、精力搞好细致繁琐的群众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听民声、知民情、排民忧、解民难”成为社区民警每天工作的具体内容。二是必须科学合理地建立职能明确的基层警务体制,提高工作实效,达到便民、利民的目的。设置适应社区群众需要的社区警务机构,保证基层足够的警力,使社区民警与群众进行最广泛的接触。社区警务运作要灵活、有弹性,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给民警一定的自主权。社区民警要围绕中心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提高民警在社区的出现率,加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增强群众安全感。三是以优质、满意的服务,赢得社区群众的承认与支持。为群众提供服务,不光体现在民警警容风纪、行为举止和文明用语上,更重要的是化解矛盾维护社区安定,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上。社区警务要求社区民警是多面手,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妥善处理广泛的与社区相关的各种治安问题,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群防为本、发挥特殊功能,使社区群众投身社区警务。社会治安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社区、公安工作必须立足于社区。而加强群防群治网络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发扬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的群众路线,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和提高公安机关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以取得党委、政府对社区警务建设的支持。社区民警要紧紧依靠社区党组织,动员社区各方力量,构筑新型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并从规范组织、制度建设,目标任务,生活报酬等方面入手加以认真落实,使这支队伍在社区防控工作中做到有能力收集社区信息,有实力维护治安稳定。

  因地制宜、利用有价资源,用社区特色优化社区警务。在推行社区警务,维护治安工作中,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号召发动是其他任何部门无法代替的。各地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服从中争取理解,在服务中求得支持,依靠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首先,利用传播媒介宣传社区警务工作的意义,提高吸引力。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群,是各种矛盾的汇聚点,社区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行业,改革和发展中几乎所有的举措和结果都会在社区集中反映出来。因此,吸引社区居民参与遏制犯罪,维护治安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向群众宣传社区警务建设在维护治安秩序中的意义和作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增强社区单位和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社区各阶层的支持。其次,利用社区特色,优化社区警务工作的内容,提高凝聚力。社区民警应根据社区治安环境、复杂程度、人员状况等特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使群众介入社区警务,使社区警务融入社区。市区清波门社区民警通过走访摸底发现在社区内有多家律师事务所,而社区内上门要求调解的多起邻里纠纷均涉及深层次的法律问题。社区民警找了社区内的一家律师事务

  所,邀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每周来社区警务室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解答有关法律咨询服务。不仅使社区的数起纠纷得到化解,而且充实了为民服务的内容,提高了警务室的知名度,发掘了社区警务中的又一个亮点。第三,利用个体能力开发社区警务资源,提高战斗力。各地在社区中发掘治安资源时,必须教育民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塑造良好形象。只有民警的素质提高了,形象好了,为民服务工作到位了,才能使公众对民警产生认同、依赖和信任感,从而达到感情上的融洽和思想上的沟通。公安机关要以良好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取得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开展社区警务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科学激励、完善考核机制,促社区民警倾情社区警务。社区警务是组织社区的人力、物力共同预防打击犯罪,建立安宁有序的社区治安环境的一种警务模式。这就决定了社区工作是琐碎的基础工作、群众工作,因而,在对社区民警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时应将群众满意度、安全感、对民警的认同度、群众对社区警务的参与度、社区民警工作表现与社区有序度作为考核的重点,真正提升社区民警的专业化的水准,激发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确定考核办法的同时,要确定奖惩措施,实行优胜劣汰。对工作成绩显著,社区发案少、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社区民警,要给予嘉奖

  或请功;对责任心不强,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连续几年不称职的,要给予待岗处理或予以淘汰。要让社区民警知道,做群众工作照样能出成绩,受奖立功。用科学的考核机制,指挥引导社区民警,脚踏实地与民警零距离、与社区零距离,使其全身心投入社区警务工作中。

篇四: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当前我国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社区警务是现代警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社区治安中最为重一个方面,是警察机关依托社区,即依赖社区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实现警察与社区组织、社区公众的有机结合。但在我国社区警务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应引起人们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仔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构想相应的解决方针,深化理论研究,确保社区警务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必须建立和完善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推进社区警务;必须强化保障机制,推进公安管理体制改革。从而促进我国社区警务的顺利发展,使得我国的社区警务更加完善,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关键词】社区;社区警务;问题;对策

  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一、社区警务的概述

  (一)社区的含义

  在我国,社区建设已成为热门话题,理论界也从不同的角度在给社区下定义。有的学者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把社区概念追溯到远古:地域和人口。有的学者从社会文化和心理的角度把社区概念界定为:居民的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社会共同体。当然这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更准确地定义现今存在于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正在产生发展着的社区这种事物,笔者认为这样表述还不够。社区是什么?社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民主政治体制下,由公民组合成的平等互动的,集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为一体的区域性社会共同体。社区的本质是公民自治。这是社区区别于自然村落和行政区划住宅区的基本特征。

  (二)社区警务的含义

  社区警务是现代警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责任区民警工作的深化。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责任区民警立足社区,协同社区管理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警勤服务,是公安工作适应现实斗争,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要依靠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利用社区资源,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管理与防范的警务活。从本质上讲,所谓社区警务,也就是警务的社会化,甚至可以直接称之为“社会化警务”,是警察带领、指导、支持社区居民,立足社区实际,研究社区问题,开发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组织社区协作,强化自卫互助,从而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共安全、促进社区发展的警务思想、警务模式和警务方法体系的总称。

  (三)社区警务的主要内容

  我国社区警务内容多,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

  1、收集社区情报信息

  即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社区内各种影响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的各种信息。要利用社区广泛的人力资源,积极而谨慎的地物色和培养社区治安信息员,一获取高质量,深层次的违法犯罪信息,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

  2、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宣传教育

  即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由社区民警依托社区组织,向社会公众进行遵守宪法、法律、治安管理法规,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协助有关

  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部门帮助教育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向社会公众传授或介绍治安防范基本知识、使社会公众了解并掌握应对违法犯罪和灾害事故的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及时向社区公众发布违法犯罪信息,提醒公众加强子我防范并配合警方开展工作;向公众强化“110”报警宣传,指导他们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报警;向公众不断灌输“安全投入”观念,从而从而加快防范设施与措施的落实;通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好人好事和建议勇为英雄、优秀人民警察与功臣警察的先进事迹,以激发公民以正压邪的勇气与激情。

  3、社区安全加强防范工作,构筑社区治安防范体系

  即通过充分运用社区人力、物理、财力资源,大力开展邻里守望(看家护院)、护场护校、网络巡逻与堵卡等群防群治工作。构筑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有效减少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努力创造安全文明的社区环境。

  4、切实搞好社区实有人口管理工作

  即通过户口登记、人口调查、查验居民身份证等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对社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了解熟悉,重点管理暂住人口、重点人口,掌握其中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的动向,预防犯罪。

  5、搞好社区实有人口管理工作

  即一方面要贯彻“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对社区内有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和其他帮教对象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进行帮助教育;另一方面则要对社区内的各种被监管对象,要依照法定程序与要求,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

  6、加强社区治安管理

  即对社区内各种公共复杂场所与地段、特种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和要害部位,实行属地治安管理,采取严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安全检查,集中专项整治打击等多种措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及各种治安火灾事故。

  7、打击社区违法犯罪

  即通过查破社区内发生的治安案件、查破和协助侦破社区内发生或涉及社区的刑事案件、保护社区内的重大案件现场的途径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打击。

  8、做好社区民调与服务工作

  即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积极组织和参与调解社区各种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治安秩序;另一方面则要依托“110”报警服务台和其他方式,对社会公众的报警提供援助。此外,还应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密切警民关系。

  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二、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开展以来,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公安机关在稳步推进社区警务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推进社区警务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理论研究滞后,影响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

  “社区警务”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先提出来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采取增加警力、提高警察装备现代化水平等办法,增强警察的战斗力,但在遏制犯罪失败的教训中察机关发现,忽视民众及犯罪预防工作是警务工作缺乏民众支持和犯罪“打不胜打”的年代起念。经过多年实践,社区警务在维护社会治安和预防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社区警务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相比,我国的社区警务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特别与社区警务的现实迫切需要相比,社区警务方面的理论究滞后状况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社区警务的正确认识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

  1.对社区警务客观要求的认识不够清晰。社区警务要求公安机关在派出所和刑侦工作改革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从“以打为主”调整为“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单位对社区警务的客观要求认识不清,简单地把社区警务理解为“社区+警务”或把传统)警务移植到社区内;在推进社区警务中,只注重社区警务形式方面的要求,热衷于社区警务室、制作社区警务标识和台账,而在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管理模式等实质性内容方面未进行配套改革,结果是社区警务与原先的责任区警务“换汤不换药”。

  2.对社区警务发展方向不明确。有相当部分基层公安机关对推进社区警务的战略背景了解不深,对社区警务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实施社区警务过程中没有结合公安改革和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安管理体制及其工作运行机制的要求进行,“坐而论道”,工作不推不动,上面怎么部署下面怎么做;或者“原地起跳”,工作不讲求创新,实践中既反映不出问题,又总结不出经验,工作平平淡淡,推进缓慢,效果不明显。

  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二)社会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实施

  1、单位人向社会人的管理模式变化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来依托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落实管理的社会管理模式被打破,而以地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尚在健全完善中。与单位人的管理模式相比,社会人的管理尚存在管理网络不完善、有效管理办法不多等问题这种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反应便是民警可依靠的力量大大削弱,工作难度增大,警务工作效能降低。

  2、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降低,意识淡化,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弱化。具体表现为“一高一低”,即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对警务工作的期望值增高而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互动性”降低。在工作中,群众要求社区民警帮助解决矛盾纠纷多、解决困难多,而对社区治安工作理解少、支持少、参与少。这种现象的存在,使社区警务民警很难有效组织社区群众开展治安工作,严重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和刑事案件多发期,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压力巨大。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基层公安机关只得将工作重心放在打击犯罪方面。持续不断的严打,使基层单位和基层民警根本无暇抓基层基础工作。本对社区警务工作充满期望的基层组织和群众由于长期见不到社区民警到社区、到警务室工作的身影,转而对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充满怨气,这种状况客观上增大了基层警务工作的难度,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推进效果。

  (三)公安机关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

  1、上级干预过多。发达国家在社区警务管理方式是上级对社区民警工作一般不进行干涉,社区民警在职责范围内有权决策。上级更像一个研究所,通过数字分析、实地调查、听取反映等方式,监测社区民警的工作,对忽略的地方作出建议,对超常的做法要求作出解释,对不恰当的做法帮助改正,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方式。而我国的基层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上很少有主动权,工作往往听命于上级,而上级机关

  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下达的指令过多过频,且大多不符合当地实际,因此,不仅缺少针对性,而且十分不利于应当具有很强主动性特点的社区警务的开展。再加上大量的公安职责范围外的联合执法等非警务活动,基层派出所民警常年忙于应付,进社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更难做到与社区组织和群众一道主动研究治安问题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2、民警素质较差。从当前情况看,有相当数量的基层民警法律与业务素质较差,不善于抓基础工作,不善于与居民群众沟通,不善于听取意见,不善于收集、捕捉信息,不善于综合分析治安状况,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解决社区警务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动和激发群众开展治安防范的积极性,而这一切恰恰是社区警务对基层民警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

  3、警力配置不合理。“大机关,小基层”的“倒金字塔”警力配置结构,造成了一线警力的严重不足,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按照我国160万公安民警,13.5亿人口计算,每个民警要大约管理845人,这与西方发达国家500:1的警民比例相比虽然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如果加上公安机关的各类辅助力量,这个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与西方国家60%以上的警力在基层一线相比,我们的“倒金字塔”警力配置结构,使得一线的警力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显得十分紧张。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推进社区警务的各项具体措施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4、警务运转不协调。当前,公安机关内部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安管理和运行体制,警务运转不协调的问题在新的治安形势下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内部机构设置过多、业务交叉、分工过细;机关庞大,层级过多,工作效率不高;目标设置欠科学,检查考核过多过滥,报表台账种类繁多;工作重形式、轻内容,重初始、轻过程和结果,等等。这些弊端不仅形成了严重的内耗,影响公安工作效率,而且极大地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影响了民警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制约了公安改革进程,妨碍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

  三、改革和强化社区警务的对策

  (一)深化理论研究,确保社区警务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实践才能成功。因此,对实施社区警务,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以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为突破口,深化公安理论,明确发展方向,以指导、推动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开展。社区警务改革是现代化后的欧美西方发达国

  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家在总结前三次警务革命(即警察职业化、警察专业化、警察现代化)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的,并经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正确的警务革命。它是当今世界警务改革的方向。公安部作出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部署,是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发展、体现时代性的举措;是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变化,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把握警务工作发展规律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与市场经济机制下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警务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作为新时期完善基层公安工作、改革和健全公安管理体制、推进公安工作大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实现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深化社区警务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理论,以理论作指导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实践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客观总结传统公安工作理论,使之在社区警务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又要在推进社区警务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通过理性的认识和研究,促进理论创新和各项工作的创新。同时还要学习、吸取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警务理论和警务实践精华,使社区警务理论在完善、创新的基础上,不发断展,以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公安实践。

  (二)建立完善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推进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绝不是简单的警力前移、在社区设立几个警务室、为每个民警划定一个责任区的问题,它是专群结合的公安工作方针在新时期的发展,代表着一种战略性、系统性的警务思想。社区警务不仅要求民警沉入社区、贴近群众、密切警民关系、组织群众开展治安防控工作,而且要求一切基层公安工作都要围绕社区、立足社区、在社区中显示生命力。它的目的是有效预防减少违法犯罪和事故,本质在于真心实意为社区民众服务,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同时使其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促进社区经济、文化、社会全面进步。因此,要完善和强化社区警务,必须将现代社区警务理论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工作规范、情报信息工作规范、治安防管控工作规范和警务报批(包括许可与否决)、检查监督、绩效考核与评估、责任倒查、竞争上岗、奖惩及保障服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推进社区警务。

  1、制定社区警务工作规范。要明确社区民警的身份,应当变社会治安单一的维护者为社区防控体系的组织领导者;明确和规范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主要是组织巡逻防控、联系与服务社区、搜集处理情报信息、人口与阵地管理、处警办案等)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明确社区民警应当把与社区共同承担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的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任务、为群众生产经营、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服务和接受居民求助作为自己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主要范围和内容(禁止参与影响警民关系的非公安行政行为);并明确地向社区民警提出熟悉公安基础业务、熟悉相关法律知识、熟悉民情社情(对社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每一处环境、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了如指掌)、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搜集处理信息、善于调处纠纷和依法规范自己的行政、刑事执法行为等基本素质要求。

  2、制定情报信息工作规范。要按照信息与数据所应当具有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共享性、效能性的要求,明确规范情报信息的范围、采集方法、核查方法、分析方法及处理程序。要逐步实现公安信息网进社区、上警车、通警员,努力建设一个输入界面统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综合处理机能强大、运行安全可靠的公安综合信息系统。

  3、制定治安防管控工作规范。要按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立体型的社区防控体系和队伍专业化、工作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形式多样化、管理市场化的要求,明确规范对社区实有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要害部位、重点行业的管理,明确如何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从发案中查找漏洞和开展防范,如何排查和消除社会

  不稳定因素,如何帮助挽救有劣迹的人员,特别是失足的青少年。在防范方式上要明确“三个结合”,即公开防范与秘密收集信息结合、动态巡逻与静态邻里(单位)守望结合、日常人口管理与对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教育控制结合。

  4、制定绩效考核评估制度。要结合社区警务特点,把握整体工作导向,科学确定考评分值,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三)强化保障机制,推进公安管理体制改革

  社区警务绝不仅仅是派出所和社区民警的事,也不仅仅涉及治安、刑侦几个部门,它涵盖了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各个警种,一切公安工作最终都落脚在社区。因此,要完善和强化社区警务,必须围绕社区警务对公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

  1、在管理体制上,要按照社区警务的要求,精简机关内设机构,撤并一些警种、部门,增设一些必要的机构,调整警力布局,充实基层社区,彻底改变机构头重脚轻,警种太多太细的状况,形成“小机关,大基层”的格局。要理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以及它们与社区警务的关系,明确它们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承担的职责。在领导体制上,要将职责、任务相近的部门纳入一个指挥官统一领导,避免工作上的不协调与

  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磨擦,减少内耗。要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电子警务,减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

  2、警务管理上,要围绕社区警务,大力推行法制化、规范化、人本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要赋予基层派出所领导的工作主动权,改变现行的接受上级指示、命令式的警务导向,使他们能够结合实际,开展针对性强的警务活动,由此促使他们逐步养成定期分析治安形势的良好习惯,使之逐步成为善于捕捉敏感信息、善于预测未来(而不是容忍和应付未来)善于发动和组织群众、善于指挥各种警务活动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指挥员。

  3、在警务运作上,要围绕推动警务工作社会化来进行。要在坚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基础上,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指导思想。要注意情报信息的采集、研析和共享,注意分析犯罪的成因特点、规律,对特定类型的犯罪预先建立干预机制减少有犯罪动机的人员与犯罪目标接触的机会。要增加对要害部位、犯罪热点地区的巡逻,对暴力型犯和故意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和经济建设的犯罪以及重复犯罪的,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积极侦破和打击。要认真研究探索在公安经费不足的状况下如何克服利益驱动的问题,提高执法的合法性,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治警。要根据社区警务工作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

  4、在素质保障上,要大力推进科教强警,建立新录用民警下基层机制,完善对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体制,要使每一位基层民警一至两年参加一次短期轮训。要注重基本工作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会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学会采集、研析情报信息,熟练掌握执法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在教育培训上,还可以采取学教结合的办法,让业务熟悉、工作出色的基层社区民警到警校授课,让警校教师下基层社区锻炼,以激发基层民警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改变民警素质上高下低的状况。

  5、在后勤保障上,要力争通过立法,将公安保障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切实改变经费上宽下紧的状况,确保物力、财力向基层、向一线倾斜,为公安基础建设、公安装备、科技投入打下坚实基础,解决基层办公、办案经费之忧。积极解决社区警务室建设、警务工作硬件配置等费用,减轻派出所筹集经费的压力,为深化社区警务改革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四)社区警务与社区自治相结合

  随着我国新型社区的全面建设和发展,社区逐渐具有自主、自治、自助和保障的功能。与此相适应,公安机关开展社区警务工作需要更多地通过社区自身来完成,依靠社区自治实现社区治安环境的根本好转。因此,社区警务必须与社区自治相结合。一是明确社区公共安全职责分工。公安机关主要承担社区重大公共安全事务,例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处置以及社区请求公安机关处置的社会问题。对于一般性的民事纠纷的调解以及安全防范工作,应由社区自治组织自主处理,以保证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同时,可减少公安机关对社区事务的干预,便于公安机关集中优势警力和精力处置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

  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崔彩周:中国社区警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2]吕庆继:社区改革与社区警务战略.江苏南京市公安局党委,2007:04[3]苏联睦:社区警务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4]刘知音:社区警务战略之完善.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05[5]王健中、李向国: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公安学刊》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6]韩诚刚:我国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刊2005:06[7]罗石文:关于社区警务建设的思考.公安研究2007:09[8]刘孚中:海淀区社区防范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11[9]单玲:对社区法制建设的几点认识.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03[10]张昭端:论社区警务的地位与作用.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5:02[11]扬宝宏

  扬震:现阶段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南政法大学学院2005:09[12]张莉:论社区警务与群众路线.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1[13]吴醒:安全技术防范创世公司.谈谈住宅小区的安全管理2005:11[14]付俊、陈惠妃:结合社区建设推进基层警务改革.公安研究2007:5[15]“社区警务”课题研究小组,关于社区警务的构建.公安研究2008:511湖北警官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致

  谢

  在完成本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本人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是他们为此付出了心血和精力,为此请允许我向他们表示最忠心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

  老师。本篇论文从提纲到初稿乃至成稿,都经过他精心的指导和修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许多宝贵的意见。可以说,我的整篇论文凝聚着他的心血。

  其次,我要感谢教学中心的老师。是他们对论文选题、选材、编写格式等方面给予了细心的指导,使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我论文是建立在他们研究基础上的,是他们如此优秀与有益的成果,使我的论文增色。

  12

篇五: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社区警务模式探究

  ——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开展警务工作

  摘要: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为切实维护基层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警力下沉制度。社区警务能够加强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然而,开展社区警务是一个巨大任务,沉重的工作量不能完全压在公安机关和社区民警身上。因此,吸收和挖掘社会力量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成为了发展社区警务的必由之路。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形成以公安机关为指导,人民群众参与的新型社区警务模式。

  关键词:社区警务

  社会力量

  警察

  居委会

  一、社区警务的概念

  社区警务的英文本意为“社区导向警务(community-orientedpolicing)。作为

  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社区导向”就是倡导以社会的治安需求为导向开展警务工作。社区警务是社区居民在警察的带领、指导、支持下,立足社区实际,研究社区问题、开发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协作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共安全,促进社区发展的思想、活动和方式、方法体系的统称。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维护社会治安的行为与活动,都应该属于社区警务的范围。犯罪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因此,解决治安问题的途径也就不一而足。警察作为刑事司法系统的一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宁的主要国家行政力量,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力量。警力不可能无限度增长,因为其需要消耗大量的国家资源。所以,警方需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加强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才能够实现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目的。由此可见,社区警务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既可指一种警务理论,也可指具体的警务工作,如果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还是一种警务思想,一种警务发展战略。

  从狭义上来讲,社区警务是指公安机关社区警务部门的工作,即通过有效的治安行政管理措施和各种专业手段,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社会安宁,并通过各种安全防范措施进行犯罪控制和预防,保护社区公众生命财产不受非法侵犯,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及公众损失的工作。当前,我国的社区警务工作主要是由公安机关社区警务部门来实施的。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工作平台是公安派出所,主要承担人是社区民警。社区民警肩负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包括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五个方面。因此,社区民警履行职责任务情况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社区警务战略措施的落实。

  从这一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社区警务的主体构成不仅仅包括警察,而且还包括“社区居民”;从合作关系上看,警察对社区居民,是“带领、指导、支持”之类的平等关系,而不是组织、督促、检查之类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容是“研究社区问题、开发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实现的直接目标是“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共安全,间接目标是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离幵促进社区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的警务,不是真正的社区警务。

  二、中国社区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老子曾描绘过“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时代。社区警务的萌芽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井田制和保甲制下的社会治安传统。早在2000多年前,秦朝就实行了“亭”这种专门的基层治安机构,并制定了较为严密的户籍登记、“什伍连坐”“联防制度”等,体现了某些与当今社区警务思想相类似的萌芽。此后,明代王阳明创立了“十家牌法”及其多朝普遍盛行的“打更”、“巡夜”等社会治安实践活动。而春秋时代,管仲对齐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社区治安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些举措包括1、严格区划,整顿社区。2、分门别类,定民之居。

  3、亲属传承,保障就业4、寓兵于民、军事化管理。5、以教化民,赏罚分明。

  建国以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我国的现状是经济落后,社会封闭,人口的流动现象不是很明显。因此,作为城市的微型社区主体组织居民委员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在公安机关的指导开展了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这一时期的社区治安总体形势是好的。**十年浩劫使公安机关受到严重冲击,这一时期的社会治安形势是糟糕的。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革巨大,人员流动不断变大。社会治安管理面临巨大压力。中国为此实行了“严打”。长期的“严打”并没有缓解严峻的社会治安现状。随着信息科技化的推进和“严打”政策的寿终正寝,社会的治安形势也开始不断好转。从社区警务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来看,实行社区警务是大势所趋,这是解决日益增多的社会治安问题,改善社会治安形势,增强老百姓安全感,提高老百姓社会满意度的根本方法。

  三、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

  建国以后,其实社区警务有了一个雏形,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居民委员会的出现。居民委员会其实就是城市微型社区主体组织。它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开展了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时期公安机关充分贯彻了群防群治这一理念。当然,当时的警民关系相对融洽,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相对较高,党对群众路线重视程度较高也是社区警务雏形能够出现的客观原因。但是当时实行的警务模式其实是“立足警察,面向社会”。公安机关领导专门工作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四、社区警务的参与主体

  1、居委会工作人员

  居委会是架设在群众与政府间的一座桥梁,平时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居委会宣传落实到位,一个基层工作开展好的居委会在群众中必然有极大的威信。要确保社区警务开展的到位,必然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能够充分发动群众的一个抓手便是依靠居委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有三大优势。(1)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当地社区,与社区联系紧密,方便开展工作。(2)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多具有极强的调解能力,能够将潜在的刑事案件解决在基层。(3)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很高,能够积极配合警方开展社区警务工作。

  2、从事特定工作岗位的人员

  全国优秀的社区民警陈先岩曾经总结,要开展好社区警务,必须要处理好与所辖社区从事特定工作岗位的人员。例如,送奶工、快递人员、修鞋师傅、搓背师傅等一些工作岗位看似稀松平常,但却每天接触到大量形形色色人的人员。因为他们虽然工作看似普通,但却越能接触到谋划犯罪和犯罪结束后罪犯泄露的信息。他们接触到这些信息后,又不易引起犯罪分子的警惕。

  3、治安保卫委员会

  治保会的存在是国家用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规定,治保会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由所在社区的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但据笔者了解,当下治保会存在巨大问题。首先在组织形式上,治保会是挂在居委会名下。按照规定,治保会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治保会组织成员应该由群众选举产生,不应该由基层政府和公安机关委派。但现实情况是,基层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没有人愿意来参加治保会。原因就是缺乏经费保障。居委会没有办法,只能将目光投向了社区中符合条件的适龄青壮年。他们亲自上门做工作,又拉又哄又骗的将人员拉到位。这样组织起来的治保会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由于成员是被拉进来的,积极程度并不高。居委会负责人也了解治保会的战斗力不高,当时组建治保会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所以治保会活动次数非常之少,一年只会出一两次任务。由此可见,治保会的改革迫在眉睫,负责这样的治保会不要也罢。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经费必须得到保障。

  五、社区类型

  1、都市社区

  都市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异质性居民稠密集居的共同体。亦称城市社区。都市社区中人口密度比较大,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程度较高,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人际关系相比较乡村社区偏重于冷漠。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主要存在的治安问题在于邻里沟通程度不够,相互间不能够互帮互助。人际关系冷漠使得社区居民安全感程度较低。极易发生“独狼袭击式”刑事案件。

  (1)都市社区人口密度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根据此类特点,可以挖掘社会力量运用科技手段来开展社区警务。为了更好的能够收集社情民意。可以建一个QQ群,群里的成员为每一栋楼的治安积极分子。这些治安积极分子任务非常简单,每天在群里讲一讲自己楼里的家长里短。各个楼主尽量在群里提供一些有用的治安信息。群主可以为社区民警和居委会大妈。主要负责收集有用的治安防范信息,同时可以进行治安防范宣传教育。当然,群主要及时解决治安积极分子所遇到的问题,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解决。这样才能获得治安积极分子的心,使这个QQ群真正成为联系群众与公安民警之间的一座桥梁。(2)根据都市社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特点,通常社区中的的小区会有物业。要开展好社区警务,这一块力量同样也利用起来。对于物业力量薄弱的小区,要与业主代表、物业公司进行商谈,要能够将物业保安落到实处。有了物业保安,我们社区民警身上的担子就能变轻。这样能够实现社区警务中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两大任务。有了物业保安,社区民警同样不能放过物业力量中的监控力量。要将物业公司设置在门卫处的监控探头与当地派出所的公安网进行联网。要能让社区民警在警务亭中就能随时掌握所辖社区的动态,这样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出现在事故现场。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大节省公安巡逻力量。同样,可以将所辖小区的物业保安联合起来建一个QQ群。为保安搭设一个平台。例如一个保安说他值班期间发现一个穿褐色外套,戴一个鸭舌帽男子有一些可疑。他的发言得到另外一些保安的附和。社区民警就要警觉起来,这可能犯罪发生的预兆。社区民警可以调取监控,锁定这么一位穿褐色外套,戴一个鸭舌帽的男子。另外可以向每一栋楼的治安积极分子发出警报,让他们留心注意一下这么一位男子。或许这样可以避免犯罪案件的发生。这么一个做法借鉴了建国以后的中国治安做法。使犯罪分子陷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就像过去陌生人进了村,便有成千上百双眼睛盯着他。长期以往,社区中居民的安全感自然就会提高(3)对于都市社区中人际关系冷漠,沟通交流程度不高的特点。社区民警在入户调查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要详细了解所辖社区中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社区中需要帮助的家庭。可以就近帮扶结对。平时多走动,多联系。让这些老干部、老党员发挥余热。这些老干部、老党员就是开展社区警务中可以充分利用的社会力量。(4)根据都市社区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特点,需要做好社区人口管理工作,尤其是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社区民警在为暂住人口办证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对于老实本分的外地人要给与帮助。平时社区巡逻和下班后可以到他们开的小店多聊聊天,使得这些人成为自己的治安耳目。只有取得这些人的认同,才可以使他们成为社区警务中收集情报的关键力量。因为如果有外地人犯案,他们在公共场所谋划前往往会用乡音来隐藏自己的阴谋。而社区民警所拥有的的这部分社会力量往往能够探听到,这往往能够预防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此外,对重点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管理历来是人口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扎实做好重点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管理是降低发案率的关键。

  2、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人际交往沟通相对频繁。人员流动性较低。社区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突出的治安问题为已受不良人员蛊惑,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

  (1)根据社区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一些邪教组织和犯罪分子将魔掌伸入这里。例如内蒙古曾发生一起利用蚂蚁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的案件。犯罪手法非常简单,只要人们投钱购买蚁神公司的蚂蚁,养一段时间便能获得巨大收益。于是人们便蜂拥去养蚂蚁。最终骗局无法继续下去,便留下了一地鸡毛。这件事给当地公安机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群体性事件。对于这类事件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宣传力量,例如广播站,电视台。邀请社区民警开展防诈骗讲座。可以与当地戏剧团合作。在戏剧团下乡演出时,附带社区民警自编自导的防诈骗小品。总之要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力量,将此类事件防患于未然。(2)根据乡村社区的人员流动性较低这一特点,可以大力开展十户联防。因为乡村居民平时经常来往走动,沟通交流程度密切。重乡土情谊,推行十户联防相比较城市社区更能落实到位。乡村社区更接近于熟人社会,而都市社区更接近于生人社会。(3)对乡村社区实有人口管理更加方便,可充分挖掘社区中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尤其是要与基层工作开展的好、群众中威信较高的组织和人员展开合作。开展人口摸排走访时,要重点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社区民警也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经验,这样才能少走弯路。(4)乡村社区中的主体是农民,开展好社区警务,完成社区警务中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的各项任务,关键在人。要充分关注那些农村带头致富人、乡镇农技站人员,操持农机具的人。挖掘这部分人的力量。原因在于这一部分人在农民群体中威信较高,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农民。对于这么一部分人,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的方式将大家聚拢起来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宣讲时要接地气。可以直接列举大量发生本乡村社区和周围乡村社区的典型案例。充分抓住农村群众爱听故事的特点,将自身防范的知识、法制知识、便民知识寓于故事中传达出去。使得这一部分人成为公安机关的免费宣讲团,让他们做到在农村社区居民家中吃饭就能将公安机关需要传达的道理不知不觉的传达出去。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一部分力量花最小的代价掌握社情民意。

  3、小城镇社区

  小城镇社区是指发展规模较小、集中程度较低的以从事非农业社会经济活动为主的社区。在中国,小城镇社区是连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中间环节,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基本的社区类型。小城镇社区人口密度相对适中,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基础。社会结构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本社区内的人员有一定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人员流动性。社区居民普遍接受过一定阶段的文化教育。

  (1)可以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年人,聘请他们为治安管理员,让他们到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场所去巡逻。因为他们在本社区都是德高望众的人,社会经验丰富,能够游刃有余的教育未成年人。(2)利用规范社区摆摊秩序为契机,社区民警可以在摆摊小贩中发展治安耳目,主要就是结合他们每天能够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这一特点。小城镇有一定的商业基础,但和城市相比不够发达,集中表现为有不少沿街叫卖的小贩和摆摊小贩。首先处理好这一部分人就是一个艰巨任务。必须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出台相应的政策。要让他们成为治安秩序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而不是成为破坏者,就应该合理规范他们营业地点和营业时间。让他们真正有利可赚,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现有秩序的保卫者,对于破坏治安秩序,影响他们营业的人,才会及时通报给公安机关,共同维护治安秩序。(3)根据小城镇社区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基础的特点,可以利用保安服务公司。当然,关键在于公安机关能够多方筹措资金,从而组建一支巡逻队。为所在社区的政府、工厂企业、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进行巡逻,从而起到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的任务。这一支巡逻力量必须由公安机关领导。每天执行任务由社区民警带领。

  4、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

  缘地区。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城乡交错带位于市区和城市影响带之间,可分为内边缘区和外边缘区。内边缘区又称城市边缘,特征为已开始城市建设;外边缘区又称乡村边缘,特征为土地利用仍以农业占支配地位,但已可见许多为城市服务的设施,如机场、污水处理厂和特殊用地等。城乡结合部人员结构层次非常复杂,流动性非常大,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属于社区警务最难开展的地方。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即将重点开发建设的地区,搬迁问题尤为突出,钉子户、上访户众多,处理不慎极易造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由于此处接近市区,出租屋便宜,所以成为了大量外来人员聚集的地方。鱼龙混杂,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员,外来人员之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信仰、需求千差万别。常出现打架斗殴等治安问题,极易出现恶性刑事案件。

  (1)将“4050”人员和享受低保的人员以及乡镇撤并后富余人员、村社干部组建专职治安联防队,并以资金保障。(2)要在所住社区建立一个警务室、一个物业保安队、一个流动人口管理登记室、一个纠纷调解中心。要依托所住社区的居委会,与居委会联合开办。要做到强居委会。(3)要有资金保障流动人口管理登记室。要能聘请专员负责。定期对城乡结合部中的出租屋开展清查。(4)要充分发挥调委会和治保会的作用,将社区中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初期。(5)学习邻里守望制度,对于治安形势复杂的地区,可以任命其中的积极分子为治安联络员。(6)要加强治安耳目的建立。(7)寻求政府各项职能部门的合作,对于供电句、水厂等关系到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工作部门尤其紧密配合、热心服务,因为解决不好,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很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8)社区内的公安机关积极与辖区内的工厂、企业内部保卫部门开展合作。可以提出“七厂一

  保”这一设想。要求七家工厂一个星期内各出一天,安排各自治安保卫部门对七厂开展治安巡逻。

  六、总结

  开展社区警务,首先要熟悉所辖的社区类型,社区居民的人员层次结构、流动性、受教育程度、需求、信仰。也要熟悉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从而在开展社区警务时做到有的放矢。城市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因此犯罪率较低。在开展社区警务时尤其要善于借助科技力量。在掌握社情民意,开展社区居民人口摸排调查时要注意保护居民的隐私。要重视对流动人口管理。乡村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但人员的流动性也很低。邻近居民沟通交流较多,邻里守望开展的好,因此犯罪率也较低。但乡村居民自我防范能力和意识较低,尤其易遭受诈骗。开展社区警务时要防止因群体性诈骗事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此开展乡村社区警务时要充分利用宣传力量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小城镇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人员流动性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介于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之间。开展社区警务相对容易,因此要重点抓好社区警务的落实程度。城乡结合部社会矛盾尖锐,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层次非常复杂。开展社区警务殊为不易,因此首要目标便是争取上级机关政府的支持。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开展社区警务。开展社区警务时要重视每一个潜在问题和小问题,防止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篇六: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浅谈社区警务室民警工作现状及对策

  社区警务室是公安机关下派民警到社区开展工作的常设机构,是公安派出所最前沿“瞭望哨所”,是推行社区警务活动的落脚点,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点,处理治安问题的知情点,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点,但从当前社区警务室民警工作来看,存在一定的误区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发展。现结合我区社区警务室民警工作实际情况,浅谈几点工作现状及对策,从而有效地推动社区警务长效建设。

  一.社区民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认识不明

  社区警务室的设置是为了更进一步贴近群众和为社区民警工作提供更大的方便条件。但是个别民警没有真正理解建立社区警务室的重要意义。一些新民警对什么是社区警务一知半解,而片面地理解为建设社区警务室只是一种形式,是应付检查和满足上级要求而做的一个样子,因此,虽然有些派出所按照上级机关的标准要求,完成了警务室的建设,但很多时候室中无人,形同虚设。上级来检查,才开门迎接,或者请社区工作人员帮忙看办公室有事再打电话联系,过后民警仍旧回到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成为口号,警务室成为摆设。

  2.

  三心二意

  当前派出所中有一些社区民警不愿意到社区警务室做警务工作,尤其是年轻的社区民警更为突出。他们总认为社区警务工作成天要做的工作就是一些婆婆妈妈的繁琐小事,不如刑警等其他警种,能干出轰轰烈烈的惊人之举,工作中不易“出亮点”,立功受奖、提拔晋级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存在这些消极思想的民警,即便被分到社区工作,也是三心二意,不认真去开展工作,一有机会就想跳槽换另外的岗位。

  3.

  做法不清

  一些社区民警对社区民警职责是什么如何开展工作工作重点有哪些不是很清楚。除了办公室搬到社区,建立几本簿册以外其他基本照旧,工作老一套,不讲究方式方法,仍以管人者自居,以行政手段为主。个别社区民警存在“大事管不了,小事不想管”的思想。主动深入群众、吸引群众参与不够,不太会做群众工作。不能主动依托社区展开工作,对辖区的情况吃不透,每逢发案,在调查取证,摸底排查上反反复复,重复劳动,大大增加工作量。

  二.深化社区警务建设的对策。

  1.

  放下“架子”,迈出“步子”。

  派出所辖区内的警务室建起来了,牌子挂出去了,民警照片也贴出去了,群众也逐渐知晓了。作为驻警务室的民警,如果不到辖区去接触群众,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去为老百姓办实事,那么警务室民警所代表的公安机关就会逐渐失信于民,将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那么,今后的工作就更难开展。鉴于此,社区民警,尤其是年轻民警,就一定要放下“架子”迈出“步子”,坚持“一身警服、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张警民联系卡”的工作作风和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经常到辖区去接触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多为群众办些实事,以赢得老百姓的理解和尊重。社区民警要从办公室走出去,深入到小区、院落、街道、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欢迎。从而打开与老百姓之间的心灵之窗,达到灵通信息,促进社区警务各项工作的开展。这是社区民警放下“架子”,迈出“步子”同群众保持“零距离”的关键。

  2、抓队伍管理教育,解决为什么干的问题

  要让社区民警在思想上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自觉的投入到社区警务室工作中去。首先加强对社区民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对社区民警进行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教育,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如何执法,怎么执法的问题。其次充分发挥派出所领导的表率作用。派出所的领导在单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民警的素质。“自身正、理才直”,才能教育和管理好每一位社区民警,用行动管理人,用品德服人,真正起到表率作用。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一位社区民警的积极性,“不是人管人,而是制度管人”。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要保证社区民警政治上有奔头,福利待遇上有甜头,该记功的记功,该提拔的提拔,从而确保社区警务工作吸引得住人,留得住心。

  3.明确职责任务,解决社区民警“干什么”的问题。

  一些社区民警虽然做到了按时下社区,但却一时还不能适应社区环境,不是觉得事情多不知道怎么干就是觉得没什么大事可干。因此,规范和明确社区民警的职责任务是推动社区警务建设的关键所在。社区民警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人口管理工作。通过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监管对象的管理,做到各类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对辖区内的违法犯罪人员做到发现得了,控制得住,提供得出线索。

  二是安全防范工作。社区民警要立足社区,最大限度地把辖区内的各方面力量发动和组织起来,利用强大的社会力量,建立起治安防范巡逻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宣传,积极推动治安防范硬件设施和“三防”建设。

  三是情报信息工作。社区民警要发挥直接接触社会和群众的优势,物建信息员和治安耳目,及时获取治安动态、社情民意等方面的信息,为派出所工作走向,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

  四是便民服务工作。社区民警要通过为群众提供户籍、治安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解答问题,提倡上门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难见社区民警”为“社区民警主动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促进警民关系,使群众了解、理解民警,进而信任、支持、协助民警工作。

  五是治安管理工作。严格辖区公共复杂场所、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出租房屋和危险物品的治安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指导、监督辖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治安保卫措施,预防、减少各类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调解治安纠纷,办理治安案件和辖区内简单的刑事案件。通过掌握情报信息,为侦破刑事案件提供线索。

  4.规范工作机制,解决社区民警“怎么干”的问题

  在工作中,要积极创新警务工作模式,在“三队一室”警务模式基础上,完善“基层基中队”新型警务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下社区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制,社区民警要主动沉到社区,阵地前移。每周下社区的时间不得少于20小时。打破过去封闭式的办公室工作模式,实行工作弹性制,做到“错时”工作法。

  二是实行入户调查制。这项工作是社区民警最难做,最不愿意做的工作。一些社区民警入户调查时,怕“见面难、入户难、沟通难、理解难”。在平时工作中只要苦练基本功,把“三懂四会”牢记于心,那么入户调查时“见面难、只要深入群众就不难,入户难、只要注意贴近群众就不难,沟通难、只要主动联络群众就不难,理解难、只要心里想着群众就不难”。通过入户调查,同时提高了社区民警见警率和对辖区情况熟悉率。

  三是建立社区警务工作台账,包括治安巡逻工作登记簿、暂住人口登记簿、社区民警工作日志等和完善市局《五簿一册》。做到社区民警工作底数清,情况明,有据可查。

  四是社区民警填写工作日制和社区居民打考勤相结合的双向考核制,征求社区、单位和群众意见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测评制。

  五是实行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对社区可防性案件和重口的控制、暂口的管理情况进行责任倒查。

  六是社区民警每周在警务室接待群众不得少于3个半天,每个月向辖区群众报告一次工作。

  七是建立为民服务制。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用“真心换真情”,培养社区民警对群众的感情。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间,多交朋友,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心声,及时了解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利对群众“冷、横、硬、推”。要把群众“拥护与否,信任与否,满意与否,安宁与否”作为工作的宗旨。

  5.完善社区警务保障机制,解决条件问题

  一是建立社区警力保障机制,根据社区民警配置的要求,实行一区一警,充实社区警务室。保持社区民警的相对稳定,一般三年内不宜调换。

  二是推行社区警务联勤制,发挥“基础基础中队”作用。由于社区民警独自一人下社区工作,在执法规范,调解纠纷,处理群体性闹事事件等重大治安事件方面存在隐患。因此,在2个相邻社区设立一个警务区,实行组长负责制,从而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的联动。平时可“探讨”好的工作作法和经验,繁忙时可相互帮

  助,以解决忙闲不均的问题。

  三是建立社区硬件保障机制。建立规范化社区警务室,做到九个一:配备一个警务公示栏,一个警民联系箱,一个治安公示栏,一块民警去向牌,一本群众留言薄,一张警民联系卡,一本社区工作日志,一套五簿一册,一张接待群众时间表,四是建立信息化保障机制,社区警务室逐步配备办公电脑,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强化网上作战能力,尤其是网上办公、网上办案能力的培养,鼓励民警在用“中”学、学“中”用,以适应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篇七: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力,先天不足。

  多年来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打击型警务模式已根深蒂固,直至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人财物的大流动带来案件高发、犯罪屡禁不绝,党和政府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策时,各级公安机关才开始寻找新的能够适应当前警务工作需求的警务运行模式,才真正认识到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了全面的社区警务探索,而此时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已整整落后了几十年。如日本为从根本上应对高发的犯罪态势,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即恢复实行“交番”及“驻在所”制度(与我国社区警务制度相类似),并不断加以完善,至今,该警务机制早已深入人心,并与民众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虽然我们也开展了社区警务工作,但我们的社区警务工作还只能算是处于试运行阶段。正是由于社区警务机制运行时间不长,因此,基层政府、社区干部群众包括社区民警本人思想上还都习惯于“一方平安由警察来维护和负责”,多数社区民警还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基层政府和社区民众参与社区警务工作的积极性,而绝大多数民众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治安问题,还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与警察缺乏合力。广大基层民警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泛化了的110接处警上,加上一年到头疲于应付一些并不十分切合实际的“一刀切”式的专项行动和破案会战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非警务活动,社区民警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先天不足。

  (二)追求“硬件”,缺乏“软功”。

  自公安部、省公安厅出台相关文件及措施要求大力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以来,各地纷纷掀起了一股大力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热潮,这对强化社区警务工作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一些领导及民警对社区警务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现象,造成了具体落实上出现偏差。由于客观上存在社区警务工作不易量化考核的原因,因此,各地公安部门在制定社区警务工作考核标准时,都将建设警务室数量及相应硬件设施列为社区警务工作考核的硬指标,而对社区警务工作的实质内容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因而造成了各地有的不顾本地警力现状和治安实际,盲目追求警务室覆盖率,有的片面追求警务室外观和配置的统一,有的不顾地区和社区差异,在运作方式上搞“一刀切”,而对于真正属于社区警务精华的“软功”,即如何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做好社情民意搜集、管好实有人口、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组织社区安全防范和做好群众工作却理解不深,研究不透。因此,应该说目前多数地区的社区警务工作还停留在较低层面。

  (三)急功近利,缺乏长效。

  首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做好社会治安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见,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公安机关内部,均侧重于打击,而对基础性、长期性的社区警务工作,经费、人力保障的力度不够。其次,社区警务本身是一项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基础性工作,繁杂、琐碎而成效一时难以显现,有时即使已经发挥了作用,但由于多数情况下人们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对民警的基础工作未能给予应有的肯定和鼓励。另外,由于立功受奖、晋升职务方面大多向从事打击破案工作的民警倾斜,民警普遍存在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出息的想法,对社区警务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再次,由于社区警务工作短时内出不了成绩,因此各地在社区警务人员配备上不愿多配精配,有的为了应付上级考核把一些缺乏组织协调能力、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适宜做社区警务工作的民警调到社区警务室,在警力的配置上没有做到因人而异,针对性不足,造成当前一些社区民警能力素质适应不了社区警务工作需求的现状。由于以上各种原因,当前各地在社区警务建设工作上普遍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缺乏有效、完善的运作和管理长效机制。

  (四)疲于应付,缺乏主动。

  社区警务工作千头万绪,杂事多,压力大,近些年来更为繁杂琐碎。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利益格局进一步调整,各类社会矛盾加剧激化,案件高发。高发的案件,使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基层民警十分疲劳,再加上其他打击、破案、追逃等考核社区民警的硬指标,社区民警再也没有精力干社区民警最需要干的事情来把基础夯实;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公安机关内部管理要

  求越来越高,民警心理负担较重,对于群众的不合理要求不敢拒绝,如近年来各地110送病人、送餐等也屡见不鲜。对某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一个接警组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显示:一个月中该接警组共指令110巡车出警810起,其中巡车到现场后未发现任何警情的155起;经济、恋爱、家庭等公安机关难以解决的纠纷51起;群众要求巡警抓蛇、开锁、维修电器、处理街头弃婴等138起;涉及工商、环保、城管监察、烟草、林水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举报19起,即有363个非警务处警,占了处警量的44.8%。在当前各地110报警中,剔除骚扰报警外,有效接警中有近三分之二都是非警务内容。难怪一些基层民警抱怨:投诉越来越多,保障越来越少;工作越来越多,休息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威信越来越小。在此状况下,基层民警要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说主动工作了。

  (五)考核走调,缺乏指导。

  一方面,由于社区警务工作内容繁杂、过程冗长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因此完成同类工作,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工作对象,采取的工作模式和付出的精力是大不一样的,同时,社区警务工作繁忙琐碎而成果往往不能及时体现或直接体现,因此,客观上造成了社区警务工作难以精确考核,致使目前各地对社区警务的考核侧重各不相同:有的将侧重点放在是否建有警务室、硬件如何、规章制度有否制定悬挂、社区民警是否在规定时间出现在警务室等外在表现上;有的则将一些打击数、破案数等硬指标作为考核主要内容;有的虽将社区民警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五大工作职责列入了考核,但在具体考核方式上不够合理;更有的在社区警务考核上,搞走过场。同时,指导部门在社区警务工作上也往往是考核有余而指导不足,有的甚至以考核代替指导,因此,日常工作中各地普遍存在社区民警接受考核多而得到培训指导少的现象。

篇八: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社区民警下社区难的调查与思考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根基,工作职能几乎涵盖了《人民警察法》对公安机关规定的全部职责,在派出所,社区民警不仅要做好实有人口、暂住人口、管理对象等人口管理工作和组织治保会、联防队等群防群治工作,还要做好值班、接处警、处置集访事件和调解民事纠纷等工作。社区民警业务负担重,社区民警难以承受,下社区也就成为了老大难。

  20__年是公安部提出的“基层基础建设年”一抓三年的关键之年,也可以说派出所基础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历史机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采取坚决有效措施,让社区民警能够沉到社区,耕好自己的责任田,夯实公安工作基础。下面,笔者结合基层实际,就社区民警如何做好社区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是树立正确导向,激发和调动社区民警的工作热情。各级公安机关都要充分认识社区警务在整个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改革和加强社区工作作为派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夯实公安工作基础。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都要高度重视社区警务工作,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警力配备、业务建设、检查考核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发展社区基础工作,让社

  区民警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积极营造既有甜头、又有奔头,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良好工作氛围,有效调动社区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进一步规范考评工作,充分发挥指挥棒的效能。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公正、严格的考评标准,全面掌握派出所社区民警的工作实绩,真正让优秀的社区民警显山显水,让不称职的社区民警感到压力。要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对基层基础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的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要披红戴彩、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对工作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要严格依照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派出所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一些规定,以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努力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三是理顺工作关系,为社区民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减少占用社区民警时间的专项行动。上级公安机关要在明确社区民警主要工作任务、指标、要求和考评的基础上,放心、放手、放胆让社区民警自己去开展工作。不宜频繁地组织专项行动、集中清查行动,让社区民警从面广量大琐碎的工作中走出来,专心致志地耕耘自己的责任田。二是在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要切实为派出所“减负降压”,通过建立健全归口统一指导的运行机制,改变过去那种多头指挥现象,严禁各部门、各警种对派出所指手划脚、重复考评,确保基层派出所把主要精力用于基础工作。三是让派出所自主解决辖区的治安问题。要按照“宏观控制、微观放开”的原则,尽量给派出所一些自主权,使其能够从本辖区治安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

  部署警力,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让社区民警有充分的时间沉到社区中去,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维护一方平安。

  四是做好社区民警培训工作,提高社区民警素质。要适时举办社区民警教育培训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社区民警。要选配业务能力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熟知社区警务的老师执教,本着贴近社区、注重实效的原则,突出社区民警的工作特色,以社区民警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群众工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使民警真正学得到、用得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断完善社区民警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社区。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区民警保障机制。要建立合理的社区民警保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社区民警安心从事社区工作,否则,一切基础工作都将无从谈起。一是进一步充实社区民警力量。要建立完善机关民警下基层工作制度,对新增加的民警要尽量充实到基层派出所去,在社区中大力推广一区两警或一区三警警务形式,让广大社区民警集中精力耕种自己的责任田,做强做大做实做优社区工作。二是实施向社区民警表彰奖励倾斜政策。要更多地选树一些社区民警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表率引导作用,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肩上有担子、身上有压力。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社区民警,要定期予以表彰奖励,让他们的工作绩效得以展现、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同时,对表现一般、工作平平、排名靠后的社区民警,要责成其对工作返工补课,屡次靠后者,应

  参加待岗培训班,真正形成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督促后进变先进,推动先进更先进。三是建立与派出所情况相适应的从优待警制度。要切实保护社区民警的正当权益,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社区民警,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凝心聚力,不断开拓社区工作新局面。

篇九: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精选多篇)

  第一篇: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

  派出所民警:

  社区警务是依托社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警务机制,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格局日趋完善,新的形势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建立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做到警力沉到社区,警务移到社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依托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的预防、控制、管理和服务工作,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被动打击向主动防范的转变,单一治标向综合治理的转变,管理为重向服务为主的转变,真正建立起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社区长治久安,群众安居乐业,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和谐、蓬勃发展。

  我所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巩固社区警务平台为手段,通过建立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狠抓警务室软硬件建设,以规范工作制度,整合防控资源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社区警务工作深入开展,有效发挥了社区警务室在维护治安、服务群众、打击犯罪的前沿阵地作用,为公安机关牢牢掌握驾驭治安主动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社区警务情况及成效

  我所现有民警8人,管理面积平方公里,辖区共15个村委会,户,人,建立了2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落实了1名专职社区民警,警务室在建设上做到了四个统一:一是警务室外观标志标识规范统一;二是警务室警务公开内容规范统一;三是警务室各项规章制度、职责规范统一;四是警务室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标准统一。警务室投入运作以来,很快便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是得到了村委会的拥护,村干部普遍反映有有民警在一起配合工作,底气足了,腰杆壮了;二是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赞扬,群众纷纷说警察常在身边转,我们办事方便了,安全感增强了;三是得到了社区单位、行业的肯定,警察巡逻、防范、检查、管理的密度增加,使社区矛盾纠纷少了,案件降了,治安秩序好了。

  二、我所抓社区警务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区公安局和村委会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我所认真制定了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方案、措施、专题向分局党委、乡党委、政府做了专题汇报。

  二是按照“简明、规范、合理、实效”的原则狠抓社区警务室软硬件建设,使其真正为派出所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

  三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区警务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对各项社区警务工作形成量化指标,实行月考、季考、半年考、年终考相结合,严格与社区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促使其扎根社区,积极主动耕耘“责任田”。

  四是建立了一套综合、全面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定职明责,规范了社区民警的警务运作。

  五是要求社区民警沉下社区组织开展巡、防、管、控,积极开展社区群防群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由社区民警组织带领村干部、村义务巡回队,采取“内巡与外巡”、“重点时段、路段与全面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治安巡逻。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紧盯社区暂口、重口等工作对象加强基本信息采集力度,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充分利用警务室全会阵地作用,加大社区防范宣传力度,统一设立“警情通报栏”,坚持每周发布一期“警情公告”和“破案公告”防范警示宣传,让群众知晓治安环境,提高自防意识和能力。同时实行社区民警主动上门寻计问策,广泛征求辖区单位和行业场所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建平安社区的良好局面。

  三、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警务实建设资金紧缺,党委政府投入有限,导致警务室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办公、交通、通讯等条件落后,难以保证灵敏高效运转。

  二是社区警务室警力单薄,没有协勤辅警,民警工作繁重,压力较大,加之政治、经济待遇较低,致使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派出所总警力不足,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维稳工作艰巨繁重,各类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保卫活动频繁,各种专项行动不断开展,大量治安、刑事案件查处侦破、各种案件纷繁复杂等等常常使派出所首尾难顾,警力捉襟见肘,不得不经常抽调社区民警突击应付,致使设区民警无法真正沉到社区安心工作,防、管、控、工作难以落实。

  四是社区部分治保、调解组织有名无实,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单位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工作成绩,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却是领导挂在口上,名单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却不真抓实管,发现问题不报告,遇到矛盾就推诿,没有真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治保、调解等群防组织”松、软、散、瘫”现象较为突出。

  五是部分社区民警综合素质不高,群众工作能力较差,缺乏深入细致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真正融入日常勤务工作中。在工作方法上,简单、僵化,流于粗表,不会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内容上,要求群众做的多,主动热情为群众分忧解难少。在工作态度上,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致使对社区基本情况底数不清,情报信息不灵,工作对象管理失控,发挥不了哨兵和侦察兵的作用。

  四、深入推进社区警务的对策

  一是要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警务保障机制,加大对社区警务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警务室各种工作条件,招聘保安或居委会干部作为专职协勤充实到警务室,强化社区警务力量,落实好民警,协勤的政治经济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干事环境。

  二是要充实加强派出所警力,保证派出所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专心致志工作。

  三是要狠抓社区民警的培训,扎实炼就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功,培养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进一步改进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社区民警不应参加派出所值班,不应参加本社区之外的警务活动,集中精力扎进社区搞工作,同时建立一系列社区警务工作规章制度,使社区各项警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社区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打击破案与基础工作、专业工作与群众工作做到综合运作,均衡发展。

  五是要充分发掘社区资源,构建社区防范体系。一方面,要增强社区居民的义务辅警意识,加强专职联防队员和义务巡逻队员的正规化管理;另一方面对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要以街道、门面、行业、场所建立纵横的联防、联管、联护的防范网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建立起灵敏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高效的立体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第二篇: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

  文章标题: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

  ****派出所民警:

  社区警务是依托社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警务机制,是公安基层基础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格局日趋完善,新的形势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建立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做到警力沉到社区,警务移到社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依托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的预防、控制、管理和服务,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被动打击向主动防范的转变,单一治标向综合治理的转变,管理为重向服务为主的转变,真正建立起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社区长治久安,群众安居乐业,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和谐、蓬勃发展。

  我所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巩固社区警务平台为手段,通过建立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狠抓警务室软硬件建设,以规范制度,整合防控资源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社区警务深入开展,有效发挥了社区警务室在维护治安、服务群众、打击犯罪的前沿阵地作用,为公安机关牢牢掌握驾驭治安主动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社区警务情况及成效

  我所现有民警8人,管理面积平方公里,辖区共15个村委会,户,人,建立了2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落实了1名专职社区民警,警务室在建设上做到了四个统一:一是警务室外观标志标识规范统一;二是警务室警务公开内容规范统一;三是警务室各项规章制度、职责规范统一;四是警务室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标准统一。警务室投入运作以来,很快便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是得到了村委会的拥护,村干部普遍反映有有民警在一起配合,底气足了,腰杆壮了;二是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赞扬,群众纷纷说警察常在身边转,我们办事方便了,安全感增强了;三是得到了社区单位、行业的肯定,警察巡逻、防范、检查、管理的密度增加,使社区矛盾纠纷少了,案件降了,治安秩序好了。

  二、我所抓社区警务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区公安局和村委会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我所认真制定了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方案、措施、专题向分局党委、乡党委、政府做了专题汇报。

  二是按照“简明、规范、合理、实效”的原则狠抓社区警务室软硬件建设,使其真正为派出所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

  三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区警务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对各项社区警务形成量化指标,实行月考、季考、半年考、年终考相结合,严格与社区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促使其扎根社区,积极主动耕耘“责任田”。

  四是建立了一套综合、全面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定职明责,规范了社区民警的警务运作。

  五是要求社区民警沉下社区组织开展巡、防、管、控,积极开展社区群防群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由社区民警组织带领村干部、村义务巡回队,采取“内巡与外巡”、“重点时段、路段与全面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治安巡逻。紧盯社区暂口、重口等对象加强基本信息采集力度,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充分利用警务室全会阵地作用,加大社区防范宣传力度,统一设立“警情通报栏”,坚持每周发布一期“警情公告”和“破案公告”防范警示宣传,让群众知晓治安环境,提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高自防意识和能力。同时实行社区民警主动上门寻计问策,广泛征求辖区单位和行业场所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建平安社区的良好局面。

  三、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警务实建设资金紧缺,党委政府投入有限,导致警务室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办公、交通、通讯等条件落后,难以保证灵敏高效运转。

  二是社区警务室警力单薄,没有协勤辅警,民警繁重,压力较大,加之政治、经济待遇较低,致使民警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派出所总警力不足,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维稳艰巨繁重,各类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保卫活动频繁,各种专项行动不断开展,大量治安、刑事案件查处侦破、各种案件纷繁复杂等等常常使派出所首尾难顾,警力捉襟见肘,不得不经常抽调社区民警突击应付,致使设区民警无法真正沉到社区安心,防、管、控、难以落实。

  四是社区部分治保、调解组织有名无实,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单位片面注重经济效益、成绩,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却是领导挂在口上,名单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却不真抓实管,发现问题不报告,遇到矛盾就推诿,没有真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治保、调解等群防组织”松、软、散、瘫”现象较为突出。

  五是部分社区民警综合素质不高,群众能力较差,缺乏深入细致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真正融入日常勤务中。在方法上,简单、僵化,流于粗表,不会密切联系群众。在内容

  上,要求群众做的多,主动热情为群众分忧解难少。在态度上,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致使对社区基本情况底数不清,情报信息不灵,对象管理失控,发挥不了哨兵和侦察兵的作用。

  四、深入推进社区警务的对策

  一是要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警务保障机制,加大对社区警务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警务室各种条件,招聘保安或居委会干部作为专职协勤充实到警务室,强化社区警务力量,落实好民警,协勤的政治经济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干事环境。

  二是要充实加强派出所警力,保证派出所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专心致志。

  三是要狠抓社区民警的培训,扎实炼就社区警务的基本功,培养做好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进一步改进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社区民警不应参加派出所值班,不应参加本社区之外的警务活动,集中精力扎进社区搞,同时建立一系列社区警务规章制度,使社区各项警务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社区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打击破案与基础、专业与群众做到综合运作,均衡发展。

  五是要充分发掘社区资源,构建社区防范体系。一方面,要增强社区居民的义务辅警意识,加强专职联防队员和义务巡逻队员的正规化管理;另一方面对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要以街道、门面、行业、场所建立纵横的联防、联管、联护的防范网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建立起灵敏高效的立体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iee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上,要求群众做的多,主动热情为群众分忧解难少。在态度上,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致使对社区基本情况底数不清,情报信息不灵,对象管理失控,发挥不了哨兵和侦察兵的作用。

  四、深入推进社区警务的对策

  一是要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警务保障机制,加大对社区警务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警务室各种条件,招聘保安或居委会干部作为专职协勤充实到警务室,强化社区警务力量,落实好民警,协勤的政治经济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干事环境。

  二是要充实加强派出所警力,保证派出所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专心致志。

  三是要狠抓社区民警的培训,扎实炼就社区警务的基本功,培养做好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进一步改进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社区民警不应参加派出所值班,不应参加本社区之外的警务活动,集中精力扎进社区搞,同时建立一系列社区警务规章制度,使社区各项警务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社区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打击破案与基础、专业与群众做到综合运作,均衡发展。

  五是要充分发掘社区资源,构建社区防范体系。一方面,要增强社区居民的义务辅警意识,加强专职联防队员和义务巡逻队员的正规化管理;另一方面对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要以街道、门面、行业、场所建立纵横的联防、联管、联护的防范网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建立起灵敏高效的立体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iee第三篇:当前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市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社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社区警务正以其独有的社会综合功能为城市社区管理防范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进一步融合。然而,在社区警务运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正牵制、阻碍着社区警务的发展,亟待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试就调查中发现的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粗浅的分析。

  一、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期的社区警务运行来看,我市各地的社区警务工作已经正常运作。但影响、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

  (一)社区警务的功能发挥不够。社区警务既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特殊的交叉属性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社区警务是社区群防工作的组织形式,是群众与犯罪作斗争的阵地,也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互通的基层中枢。其功能是组织协调群防群治工作,而还能简单地等同于以往的居委会工作。因为社区的功能更齐全,设置更合理、科学。而现实工作中,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往往只是应付式的等候、登记、处理,没有变被动为主动,没能将社区的警务工作统筹考虑与合理计划,而是简单地按命令执行,特别是在有计划地组织群众进行群防群治及其他的综合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组织引导功能。

  民警深入基层广集信息的同时,最大的工作要求是组织指挥一支防控力量。群防群治力量是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防控力量,在公安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这种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安机关内部未将(本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文

  来自好)群防群治这项工作提高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的高度来认识,基层派出所对群防群治工作没有明确计划、目标和落实措施。其次,范围拓展不广。派出所只负责对协警、保安队伍的管理,对其它群防群治防控力量,未承担起管理职责。第三,队伍运作不力。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协调不够有力,未将其串联成有效的防控网络,导致各种群防群治力量的运作无力,未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虽然有了一个警务室,在群众看来有了依靠的场所,但是民警还是单兵作战,缺乏稳固的根基。

  (二)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要求地方政府、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等各方参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街道党委、社区干部,在对社区警务的认识上,及责任归属上还没有真正统一。调查中发现仍有不少社区单位和群众认为社区警务是公安部门的事情。社区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往往是碍于民警的“面子”“交情”,都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特别是筹建警务用房、资金问题上,使社区民警感觉到人单力薄。另一方面社区民警在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对社区警务工作作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理解。社区民警投身社区的时间不多,与社区群众缺乏多方的信息交流,未能使社区群众真正认识到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关键在于社区。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与社区民警共同分担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社区民警走不出独自承担解决社区违法犯罪问题的怪圈。

  (三)社区警务的资源利用不足。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往往依赖上级机关来解决人财物,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筹措各种社会资源,不善于动员社会力量,没有真正形成社区共防范的局面。开挖社区资源的成败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警个人的状况。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民警个人素质好、活动能力强,利用社区资源的效果就明显。

  (四)社区警务的考核机制激励不够。考核是各项工作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调动和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不仅达不到考核目的,还会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是管理、防范和服务,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花在与群众的沟通上,许多工作难以量化考核。但在制定考核办法时,往往突出打击的职责,将协助破案纳入社区民警的考核内容中并以高分体现,鼓励社区民警多提供线索协助破案,使原本就有限的群众工作时间再压缩。

  二、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各界思想认识欠统一。

  二是少数社区民警由于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敬业奉献的精神,认为社区工作整天跟老百姓打交道,工作见效慢,受奖立功的机会少,对工作产生“厌战”情绪。一些社区民警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一旦下责任区后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少数责任区民警缺乏锐意进取、开拓创业的精神,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消极的思想,而在工作中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极易引起群众的不满甚至反感。

  三是民警能力素质欠平衡。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民警,因为个人的学历、经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所联系社区的治安复杂情况各异,工作成效也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有的民警简单地执行任务、完成基础指标,有的不善于发动群众、组织队伍;有的不适应当前的社区形势,对各项基础工作无从下手。在现实中,突出表现为个人能力素质好的民警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的就有特色、有亮点、群众满意度就高;个人素质较差的,工作开展中就阻碍多,群众的怨言也多。最终导致各社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区警务工作发展不协

  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社区民警,要给予嘉奖或请功;对责任心不强,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连续几年不称职的,要给予待岗处理或予以淘汰。要让社区民警知道,做群众工作照样能出成绩,受奖立功。用科学的考核机制,指挥引导社区民警,脚踏实地与民警零距离、与社区零距离,使其全身心投入社区警务工作中。

  第四篇:南京社区警务工作经验

  ——在白下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

  朱建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我区社区警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全区公安机关按照“重心下移、做强基础、保民平安、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把全面推进社区警务战略作为事关公安工作全局和稳控社会治安大局的重要突破口,立足区域实际,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加强社区警务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在治安防范、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初步形成了民警职责明确、工作机制规范、防范网络严密、警民关系融洽的社区警务工作格局,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预期目标,促进了全区和谐稳定,夯实了公安基础工作,推动了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达到了“安民”与“强基”的双赢目的。近年来,全区发案逐年同比下降,去年一年又较上年度下降6.7%,全区万人发案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面广量大、关系民生的入室盗窃发案在全市同类城区中发案最低。具有白下特色的社区警务工作亮点和群防群治品牌在省市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影响,公安部、省、市等领导多次到分局视察调研,对我局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群防群治载体,不断深化社区警务和勤务机制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工作运行新机制,着力提升社区警务工作的整体水平。

  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是公安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要求。如何使警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巩固基层政权,切实履行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公安机关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早在20XX年,分局在全市率先推行派出所“三队两室”警务机制改革的基础上,为切实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就先后进行多次调研,专门研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的决定》以及《社区民警工作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全面明确了社区民警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勤务方式、工作目标、考核评估以及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等。使民警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真正扑下身子、沉入社区,全身心抓好社区警务主业。在力量配备上,对全区57个社区按照社会经济、人口数量、治安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划分为75个社区警务责任区,根据“一区一警”或“一区二警”的配置模式,将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会做群众工作、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75名社区民警配备到57个社区。同时,每年投入30万元用于专职社区保安和流动人口协管员。在勤务方式上,要求社区民警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周五天及周六上午要在社区开展工作,其中周二及周四上午在社区警务室接待群众,为群众提供户籍、法律咨询、案件受理和调解纠纷服务。使社区民警真正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时间得到有效保证。同时,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明确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必须统一着装,佩带电台、警棍和工作包等装备,主动接受群众报警求助,提供便民服务,着力提高民警管事率、社区见警率和群众满意率。在职责界定上,一是落实治安管理职责。组织社区民警把入户调查与情报信息搜集、实有人口管理、校园110及安全检查等工作相结合,主动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摸排辖区不稳定、不安定因素及重点人员动态情况,及时发现治安漏洞,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从今年来看,全区社区民警收集情报信息1963条,其中稳定类信息840余条。信息的超前掌握,把握了维稳工作的主动权。今年新登记暂住人口35415人、出租户2532户,同比分别增加110%、138%。二是落实打击犯罪职责。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基础工作相结合,利用公安网络、布建信息员等方式,跟踪掌握高危人群、工作对象等重点人员的“吃住行销乐”活动轨迹,从中发现犯罪线索,开展立线立案调查,主动打击违法犯罪。几年来,我局社区民警通过基础工作抓获网上逃犯213名,缴获被盗赃车976辆。前不久,其它区发生的“4.22”持刀入室抢劫杀人案,就是我局通过扎实的社区基础工作,获取重要线索,而直接导致破案。三是落实服务群众职责。组织社区民警主动为辖区群众送平安、送服务、送温暖,推出了“调解纠纷走上门、办理证件走上门、排忧解难走上门、法制宣传走上门、征求意见走上门”的“五上门”服务,通过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便民利民的同时,树立了公安机关“和谐使者、平安卫士”的良好形象,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几年以来,全区社区民警共调解各类纠纷1176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户籍等困难813件,社区小区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等影响居民安全感的刑事案件发案平均下降85%,其中65%的小区实现了“零发案”。在配套推进上,从完善培

  训、考核机制入手,强化目标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推进社区警务工作长效、规范运作。从岗位需求、信息化应用及法律法规、群众工作等方面,对社区民警按照“三懂四会”要求,开展练兵培训,打牢从事人口管理、治安防控、群防群治等工作的基本功。在考核上,坚持把社区警务室开门率、情报信息搜集反馈录入率等10项主要指标纳入民警考核内容,由分局考核办以暗访为主,每周检查一次社区警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每月对社区民警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抽查,抽查结果作为重要依据纳入社区民警的绩效考核。通过强化考核激励,有效地激发了民警扎根社区、扎实工作的热情。

  2、以规范社区警务室建设为突破口,坚持科学布防,着力提升社区警务工作的实际效能。一是全面加强和规范社区警务室建设。按照“六有”原则,在各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不断规范警务室建设。确保每个社区建成一个有统一标识,有民警接待时间、有辖区防范网络图、有警务公开栏、有警情(破案)公告栏、有必备办公和服务设施的“六有”警务室。目前,全区57个社区中有55个社区落实了警务办公用房,其中37个达到了“六有”标准。在全区各主要路口设置了114块含有社区警务室方向、社区民警照片、联系电话等内容的社区警务室方位指示牌,方便了群众与社区民警联系。同时,在20个重点社区警务室配备了雨伞、药箱、打气筒等40套便民器具,为到警务室求助的群众提供方便。二是坚持“科学布防、精确设防”的思路,全面加强社区巡防。实施社区“三色布防”,推进专业化社区防范,按照“分类设防”的思路,将全区57个社区划分为23个重点设防区、16个一般设防区和18个平安放心区,根据“重点设防区域集中整治、一般设防区域局部设防、平安放心区常规设防”的原则,组织民警因地制宜做好人防、物防、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技防工作。做到重点设防区域和时段重兵把守,一般设防区正常巡逻,平安放心区群众协防,有效提高了防范的针对性和精准度,进一步提升社区的治安防范能力。去年一年,分局民警现行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64名,摧毁犯罪团伙17个。全区盗窃自行车、盗窃汽车等街面多发性案件发案同比分别下降19%和71%。月牙湖派出所社区民警钱定才立足社区岗位,三年时间先后揪出赃车126辆。去年7月分局组织开展的打盗车行动中,钱定才一人就查获被盗助力车14辆、电动车2辆、自行车1辆,还创下了连续8天每天查一辆赃车的记录,三是实施“千幢楼设防”工程,推进科技化社区防范。通过自筹或动员社会筹资,在全区760个小区院落、4080幢住宅楼中,选择防范设施不足的老旧楼宇,建成有监控、联网报警器、门磁报警器、防爬刺等技防设施覆盖的小区130个、楼幢1800余幢,城市联网报警器覆盖用户1300余家。此外,还动员居民出小钱安装简易报警器3800余户。“千幢楼设防”工程的推广,有效压降了辖区入室盗窃案发案,技防建设覆盖楼幢发案同比下降27.3%。同时,分局还组织社区民警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区警务,通过在互联网成立业主社区,以虚拟“社区民警”身份在网上发布防范预警信息。10个基层所、5个勤务大队以及分局看守所统一开设电子信箱,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在线解答居民咨询、求助,接受报警、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开辟了警民沟通新途径。

  3、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群防群治模式,大胆探索市场化群防群治的新路径。20XX年以来,为切实解决群防群治工作“观念转变难、人员发动难、经费筹集难、防范落实难、警民互动难”的“五难”问题,分局党委在总结慧园街4号“自治物管”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各派出所在工作中大胆实践,盘活防范资源,开展以“公安专业指导、市场模式运作、有偿防范服务”为内容的市场化、社会化治安防范,通过创建“夕阳红”义务巡逻队、“自治物管”、“治安协会”等群防群治载体,组织群众进行自防自管,构建防范网络,夯实了平安创建的群众基础,有力地促进了辖区的一方平安,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群防群治的新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综合效应。《人民公安报》、省综治委简报、市委《金陵瞭望》等杂志专门刊载了分局创新群防群治模式的经验做法。创建治安协会,实行群众自防自治的小区管理模式,既整合挖掘了民力,盘活了治安资源,提高了小区治安防控能力,实现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目标;又改善了居民关系,促进了小区的和谐发展。另外,在组织社区民警在社区进行巡逻的同时,通过发动社区老党员、老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义务巡逻队,出资聘请下岗工人、低保人员组成治安群防队等方式开展群防群治,“红灯笼”等1850人组成的82支群众性治安巡逻队在居民区及周边开展全天候巡逻,全区居民区可防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5%。省公安厅厅长孙文德专门批示肯定表扬分局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做法,要求在全省公安机关全面推广。同时,结合整合警力保畅通工作,我们在全区新建69个机动

  车保管站、64个交通管理站,划定4605个汽车泊位,有效解决了街巷和小区停车管理问题,全区盗窃汽车案件发案连续两年在全市城区中最低。

  4、紧紧围绕人民满意标准,进一步密切警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着力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坚持把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标准。在社区民警中增强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的意识,几年来,通过开展“大走访”“春风行动”以及“向社会报告工作”等活动,以争做“群众最身边的人、百姓最

篇十: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浅谈社区民警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常到基层辖区走访调研,发现一些群众抱怨某些社区民警缺乏工作协调能力,遇事不冷静,抓不住要害。一经了解,问题清楚了:群众工作做不好的原因是不善于协调沟通,工作定位和方法不准,运行机制不畅通。

  “群众利益无小事”,“国家安危,公安系与一半”,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而群众工作则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就是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区民警处在直接面对群众的最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尤其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现就社区民警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谈一些粗浅看法,供大家相互交流。

  一、把握社区警务的定位,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开展群众工作中来。

  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新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使之自觉自愿地协助、参与公安工作,已成为民警开展群众工作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而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打牢群众的思想基础。一是要把握社区警务的定位,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全方位了解公安,为开展群众工作提供机制保障。二是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沟通,学会发动群众、鼓动群众,组织、带领

  群众积极开展各种群防群治活动。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和防范宣传,在提高群众自防自卫意识的同时,增强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自觉性。

  二、改进社区警务的运行机制,使社区民警真正走进社区,融入群众。

  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社区警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案件高发以及群众最需要的时段和地段,特别是错开社区居民上下班的时段,实行群众休息、我上班的灵活机动的弹性工作制,分别满足于警务室接待群众,入户走访、重点地段徒步巡逻等工作内容,打破以往群众上班警察上班,群众下班警察下班的工作模式,从时间上满足民警开展开展群众工作的需求。

  二要建立“以房找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以适应动态社会治安的特点。“以房找人”,需要切实建立长期、日常性的社区民警入户查房工作机制,形成惯例、促成规范。

  三要建立社区人口管理责任倒查追究机制。从追逃、抓获暂住流窜犯罪嫌疑人等方面扩大责任倒查的渠道,提高社区民警走进社区,融入群众,落实实有人口管理的责任心。

  三、构建和完善社区民警绩效评价体系,调动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评价社区警务工作的标准应该是围绕公众的反应而制定的。第一是群众的认同满意程度。第二是刑警破案中真实感受程度。因为,社区发了案,有没有线索,除了运用科

  学手段,主要就看社区民警基础工作扎不扎实,这一点刑警最有发言权。第三是发案的升降程度,即群众的安全感。构建和完善社区民警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社区工作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实行单列指导、单列考核、单列奖惩的模式,不仅把社区的基层基础业务有效地划分出来,还增强了社区民警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制定社区群众工作评价指标时,既要考查工作过程,也要注重实现结果。在考核形式上可以采取定期考核与即时监测相结合,保证公开、公平和透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社区民警的工作包罗万象,但概括起来必须基本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群众工作能力。即组织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维护治安、创建和谐社区的能力。要想群众配合工作,必须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警民合力的工作氛围。同时要有较强的工作魄力,当机立断处理问题,协调各方,找准结合点,使问题圆满地得到解决。二是要有较强的执法办案能力。社区民警服务是主业,但必须具备办案所需要的基本法律素质和办案技能。三是宣传服务能力。社区民警既是信息员、宣传员、又是战斗员,社区民警的宣传服务能力可以理解为在社区法律的普及和实施,并应当贯穿于社区民警工作的始终,培育社区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学会协调沟通,及时把握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做好群众工作,处理社区邻里纠纷,这就要求社区民警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社区民警首先考虑的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是什么?其次是找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有效途径。为纠纷各方找到共同的利益,千方百计找出对大家对双方都有利的切合点,这样,协调沟通就有了基础。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办事公道,不能有任何偏心,如果站错位置,有一方不服,反而导致矛盾更加复杂,处理问题会更加棘手。只有找准矛盾的结合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注意言语的修饰,这样沟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个优秀的社区民警只有善于协调群众工作中各方面环节,才能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事业才能成功,才能为共筑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青派出所

  彭小波)

篇十一: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社区民警如何开展群众工作讲课稿

  社区民警如何开展群众工作讲课稿

  同志们:

  根据分局党委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部署,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一课,在座的都是从事社区工作的民警,前段时间分局通过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其中关于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就有6条,如: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加强群防群治、加强警民沟通交流等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做好社区群众工作。大家知道,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而群众工作则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做好各项公安工作的法宝,而群众工作是社区民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公安工作的传统优势和特色。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善不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既是我们民警履职的客观需要,也是民警自身素质的具体表现,更是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迫切要求。下面,我就针对调研中了解到的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围绕“社区民警如何开展群众工作”这个课题,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讲一讲。

  首先,讲一讲当前社区民警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

  (一)对开展群众工作存在畏难情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环境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群众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也比较普遍,邻里之间互不往来,相当一部分人只是追求个人利益,不关心社会利益,在社区民警开展正常的社区警务活动中,不少群众持以疏远、不配合的态度,增加了社区民警开展工作的难度,也使一些社区民警对开展群众工作产生了畏难情绪。

  (二)对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对群众工作存在着模糊认识,没有很好地继承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社区民警认为“社区警务”就是把办公地点搬到社区,有的社区民警则把社区警务室当成了“小机关”,警务工作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巡逻、防范上。甚至有些警务室“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把服务承诺、工作流程贴在墙上,挂在电子屏上,装点门面,不真办实事;有的凡事都要过一道道门槛,走一个个程序,常以材料不全、没政策依据、没领导指示、没有惯例为由,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推三阻四,百般拖延,漠视群众,在群众中失去了威信和感召力。

  (三)对做群众工作的目的不明确。一些社区民警不明

  白做群众工作的目的,对社区警务工作业务一知半解,平时不注意搜集、掌握各种人员、信息情况,对社区情况不明,即对社区安全防范工作心中无底,无法通过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了解情况、掌握线索,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线索支持。

  其次,讲一讲影响当前社区民警开展群众工作的主要原因

  (一)警力不足和公安机关职能不断扩大的矛盾,导致社区群众工作基础受到削弱。由于公安机关职能不断扩大,加之社会矛盾的凸显,使得警力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造成民警不断从基础工作层面剥离出来。目前,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是一些小事,如能多办“小事情”就能赢得群众的“大满意”。由于警力不足基层所队只能在破大案、打团伙上做文章,很难有人力、精力在为群众办小事、破小案、做细群众基础工作上下功夫。例如,我局在职在编民警数和全区总人口(包括暂住人口、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300万的比例仅为7.6人/万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12人/万人的要求。警力不足和任务过重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基层所队很难有人力、精力把群众工作当作主业来抓。

  (二)社会大背景和负面涉警舆情的影响,导致社区群众工作开展不顺畅。从大的方面来讲,当前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扎实,群众工作能力比以前下降,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而且群众中存在一定的仇官情绪,一些

  地方干群关系紧张;从公安工作来讲,一些媒体对警察负面信息炒作,部分网民对警察情绪化否定,警察在影响巨大的网络媒体中失语或应对不力,给警察权威带来损伤。同时由于不实的报道,让群众对警察的形象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一定程度造成了警民关系的不和谐,影响到社区群众工作开展。

  (三)社区民警的素质有待提高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影响,导致社区群众工作开展不够有力。总的来看,当前社区民警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还存在着分部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尤其是社区民警的素质与所担负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存在不适应问题。有的思想观念滞后、法制观念淡薄、服务群众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佳;有的不掌握基础业务知识,应知应会的不会,工作中经常出现些低级错误,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强,在调解纠纷中存在着“调不好、说不过”的问题。

  第三,重点讲一讲社区民警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做好社区群众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在座的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一套做群众工作的“法宝”,希望大家把自己的好经验好方法总结提炼出来报分局实践办进行宣传推广,让大家共同分享,推动我局群众工作迈上新台阶。这里我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做到“三个真诚”

  为了让群众大力支持公安工作,社区民警要在辖区建立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和群众打交道中时刻做到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以自己的“真诚”换得老百姓的“真心”。

  一要诚心。与社区群众在一起,一定要诚心热情,将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待人接物一定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心态与群众相处,如果那样你就永远没有群众,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中。社区民警还要始终心系辖区群众,利用一切可以帮助群众的机会为民服务。例如,帮辖区群众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小事,都是社区民警熟悉社区人口的大好机会,都会极大拉近民警和群众的距离。

  二要诚实。群众到公安机关来办事、求助、咨询,饱含着群众对人民警察的信任和期盼。因此,作为社区民警就要本着真心诚意服务,诚实待人,在不泄露工作秘密的前提下,按照政务公开的工作要求,认真答复群众,不可答非所问,或不懂装懂,甚至故弄玄虚,误导咨询和办事群众,给群众带来麻烦,降低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

  三要诚恳。对待辖区内的群众要诚恳,特别对待社区内“刺头”、“老赖”等居民,要始终以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否定他们,采取以暴制暴,以硬抗硬的态度对待他们,如果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反而搞僵关系,不利于社区工作。要通过对重点人员以“诚”沟通,以“诚”相

  待,有一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终会有一天“刺头”、“老赖”等辖区重点人员会被我们感化,成为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甚至他们会为公安工作提供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情报,成为我们破案的得力助手。

  (二)扮演好“四个角色”

  一要扮演好服务员的角色。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公安机关的两大基本职能。在强调服务理念的大社会背景下,公安机关强调端正执法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是必然趋势。服务既是人民警察的宗旨,是一种公安精神,也是与公安执法和管理实践密不可分的职业活动。公安民警作为组成派出所的最小细胞,直接面对和接触群众,代表了公安机关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扮演好服务员的角色尤为重要。民警在社区工作中往往强调管理职能,而忽视了服务职能,一些民警认为警察就应该破大案、打击犯罪,不应该去管那些“张家长、李家短”的小事,对自身工作职能认识出现了偏差,在工作中就会逐渐脱离群众。因而,深化社区警务战略必须加强民警服务群众的意识:一是民警要真正树立起公仆意识。要将服务群众作为公安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摒弃那种服务群众是额外工作、多余负担的错误想法,真正将辖区群众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用对待亲人的热情来对待群众;要深知自身权力是群众所赋予的,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做到知群众

  冷暖,了解群众疾苦。民警要通过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和分局正在开展的“百名民警进社区,为民解难见实效”活动,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困难,真正将自己和群众的心贴在一起,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三是要把执法和管理置于服务的框架之内。民警在社区工作中开展执法和管理工作并不与服务相矛盾,在严格执法时,保护人权,尊重人格,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一种服务;在管理工作中,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供最大便利,也是一种服务。因此,社区民警要把服务与执法和管理工作融为一体。

  二要扮演好调解员的角色。邻里和谐共处是创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标志,社区民警在创建平安和谐社区过程中应将调解群众的矛盾纠纷作为一项主要内容,要避免小事件引发大案件,小矛盾激化成大问题。社区群众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司空见惯,社区民警要发挥好一名调解员的作用,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理在基层,不使事态扩大升级。一是获取信息要细心。要通过走访、排查及时发现矛盾点,弄清事件真相,掌握矛盾纠纷的工作信息,并提前做好调解准备工作,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二是调解工作要耐心。群众纠纷往往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引发的,但处理不当却易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许多激情杀人案件均是小事处理不当而引发的,因此在调解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彻底做

  通双方工作,不厌其烦,直至和解。三是矛盾激化要当心。对调解工作难以解决的邻里矛盾要当心事态升级,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必要时要采取行政手段,对责任当事人予以处罚,以免矛盾激化,引发严重后果。

  三要扮演好办事员的角色。社区民警是派出所延伸到群众身边的办事员,应该具备办理派出所日常业务的综合素质,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申报户口、身份证等日常工作能够随机办理、方便群众。一些社区民警弱化了这方面工作的职能,认为群众办理户口身份证是窗口专职人员的工作,打击破案是刑警中队的工作,自己不必过问,也不必研究,遇有群众咨询就让群众到派出所去,长此以往,不仅使群众多跑道,不信任社区民警,还会使社区民警自身能力下降,难以应对其他的业务工作。当好群众的办事员不仅密切了警民关系,也使社区民警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一是要熟练掌握派出所日常工作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如户籍政策、身份证申领办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办法,刑事和治安案件受立案基本程序等,随时为办事咨询群众答疑解惑。二是要热情对待办事群众,能代为办理的,及时按工作程序和时限为群众办理,并做到反馈信息及时,主动服务上门,使社区民警成为派出所的“流动办事大厅”。三是对群众求助事项和集中反映的公益性工作要认真接待受理,特别是事关辖区群众安全的水、电、气、热等不属公安管辖的问题,不能借故推脱,要

  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使群众感到民警真正为群众想事、办事。

  四要扮演好宣传员的角色。公安工作有时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往往是自身宣传不到位、解释不清楚等原因造成的。社区民警整日工作在公安战线的最前沿,肩负着对公安工作、政策法规、队伍建设的宣传工作。一些民警忽视了宣传工作或者宣传能力不强,对群众疑问、意见、甚至警民间出现的矛盾不作细致的介绍、讲解和宣传工作,而是粗枝大叶,简单应对,导致群众意见更大,甚至对民警的认识出现了偏见。宣传工作到位,不仅使群众能了解、理解民警为群众所付出的艰辛,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工作上给予支持。所以,我们社区民警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一是要广泛宣传公安工作。要让群众了解我们公安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了解我们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治安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了解我们公安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二是要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要在与群众接触中,通过身边的事例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培养群众的法制观念和自觉守法意识,遇有问题和矛盾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减少和化解矛盾。三是要广泛宣传自身工作。要通过向社区群众代表述职、向社区干部汇报每日工作情况,向居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宣传民警自身工作,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宣传达到群众支持、提高自身和警民互动的目的。

  (三)搭建好“五个平台”

  一是坚持引导群众,搭建法制教育平台,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随着法制进程的加快,群众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但有些群众因对政策不了解、对有些法律问题存在困惑,与政府、企业发生矛盾;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侵财等犯罪的作案手段已由过去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并呈现出职业化、科技化、专业化的倾向。盗窃犯罪从过去的踹门、攀窗、扭锁入室发展为特殊开锁工具作案;抢夺犯罪由徒步抢夺发展为飞车抢夺;诈骗手段更是花样翻新,外币骗术、金元宝骗术、中奖骗术、奇药骗术、电话或短信骗术等,层出不穷。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正是实现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利器,社区民警要深入社区加大政策法律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大局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法制宣传教育要有针对性。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贴近服务大局,加强政策宣传,消除少数群众的认识误区。如:针对夏季火灾事故多发的情况,积极开展新《消防法》宣传,有效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针对当前“两抢一盗”、诈骗、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多发的治安形势,向群众讲授防盗、防抢、防骗等知识,提高群众防范能力,预防和减少犯罪。法制宣传教育要有多样性。宣传教育应采用编发通俗读本、图解法律常识、开通法律热线、接受法制咨询、剖

  析身边熟悉的典型案例等易为群众所接受的不同形式,做到讲解深入浅出、内容明白易懂,真正帮助群众释疑解惑。法制宣传教育要有长效性。要发挥镇街干部、村居干部的宣传作用,经常性进村入户开展宣讲,送法上门,让群众真正体会到“法就在身边”;要将行政司法调解搬到村(居)委现场,坚持以案释法,让群众从案件处理中受到深刻教育;要变涉法上访为联合下访,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帮助群众维护合法权益、树立法制观念,从学法用法中受益。

  二是坚持联系群众,搭建诉求表达平台,切实畅通群众民意表达渠道。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关键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搭建一座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提升人民警察的亲和力,逐步累积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建立“大走访”长效机制。要把“大走访”活动常态化,持久地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送平安、送温暖、送服务、送法律。要融入群众,扎根基层,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做到耳聪目明。要建立主动接受监督机制,要通过开门评警、开门纳谏、聘请执法执纪监督员、扩大警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等多种方式,不断疏通和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要建立主动引导舆论机制,通过开展警营开放日、警情通报等活动,不断丰富公共关系和增强警民和谐的社会内容,增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是坚持保护群众,搭建亲民服务平台,在维护群众切

  身利益中求满意。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是让群众有安全感,让他们觉得公安机关确实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保平安。如果老百姓没有安全感,公安机关就会失去群众基础。这就要求公安机关要切实履行特有的职能保障民安。要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上下功夫。严厉打击侵财性、暴力性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并把预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为群众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要在主动发现矛盾、积极化解矛盾上下功夫。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刻有效解决,防止矛盾激化,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在便民利民上下功夫。紧紧抓住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管理环节,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满足群众对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的客观需要。

  四是坚持依靠群众,搭建群防群治平台,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如何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支持、参与公安工作,一直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新形势下,要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社会化新路子,把联防共建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延伸,把社会各阶层的群防群治队伍通过各种形式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群防群治网络。具体做到“五个依托”:一是依托社区义务巡逻队、联防队、护厂队等群众性防范力量建设,严密社会面控制,形成“大街有巡逻,小巷有协防,单位有保安”的治安防护网络。二是依托基层党组织、群众

  组织和社区等,对“重点人”特别是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管理。三是依托各种行业,构建覆盖社会面的信息员队伍。通过在卖报人员、物业管理人员、清洁工、出租车司机、路边店老板等街面人群和银行、金融网点周边物色信息员,不断扩大信息来源,为掌握治安动态、打击违法犯罪服务。四是依托大型企业、银行、商铺、商场等重点部位,加强技防建设,提高其抵御犯罪的能力。五是依托单位内保组织和农村治保组织,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五是坚持深入群众,搭建警民交流平台,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社区民警要与群众说得上话、交得上心,真正从老百姓身边走进老百姓心中,就要转变作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用“真情”去做。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心怀对群众的真挚的感情。对群众充满了感情,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倾尽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要用“学问”去做。做好群众工作,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具备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三懂四会”技能。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及宗教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方针意识、政治理论素养、社会知识水平,确保在为群众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政策咨询、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中令群众

  信服。要用“公正”去做。我们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清正廉明,秉公办案,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这是公安机关做群众工作的第一要务。要用“双脚”去做。社区民警只有平时多“走千家、串万户”,才能做到信息灵、情报准,才能有效服务现实斗争。如果民警平时见不到人影,对群众不理不睬,有事要找群众才上群众的门,群众对民警就会有隔阂、有戒备,就会不配合甚至避而远之,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就难以开展了。要用“耐心”去做。做群众工作,需要耐心,尤其是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群众思想日益复杂的今天,更要如此。做群众工作,一定要树立“攻坚不畏难、解结不畏烦”的思想,一次不成,就两次,两次不成就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一种方法不行,就换换其他方法。只要我们用真心、用耐心、用诚心去做,没有做不通、做不好的群众工作。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十二: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社区民警下社区难的调查与试探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根基,工作职能几乎涵盖了《人民警察法》对公安机关规定的全数职责,在派出所,社区民警不仅要做好实有人口、暂住人口、治理对象等人口治理工作和组织治保会、联防队等群防群治工作,还要做好值班、接处警、处置集访事件和调解民事纠纷等工作。社区民警业务负担重,社区民警难以经受,下社区也就成了老大难。

  XX年是公安部提出的“基层基础建设年”一抓三年的关键之年,也能够说派出所基础建设面临着宝贵的进展历史机缘,咱们必需抢抓机缘,认真总结工作中的体会教训,采取坚决有效方法,让社区民警能够沉到社区,耕好自己的责任田,夯实公安工作基础。下面,笔者结合基层实际,就社区民警如何做好社区工作谈几点方式。

  一是树立正确导向,激发和调动社区民警的工作热情。各级公安机关都要充分熟悉社区警务在整个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腹地位和作用,把改革和增强社区工作作为派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夯实公安工作基础。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都要高度重视社区警务工作,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警力配备、业务建设、检查考核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进展社区基础工作,让社区民警创业有机遇、干事有平台、进展有空间,踊跃营造既有甜头、又有奔头,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良好工作气氛,有效调动社区民警工作的踊跃性、主动性和制造性。

  二是进一步标准考评工作,充分发挥指挥棒的效能。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公正、严格的考评标准,全面把握派出所社区民警的工作实绩,真正让优秀的社区民警显山显水,让不称职的社区民警感到压力。要成立考评奖惩机制,对基层基础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的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要披红戴彩、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对工作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要严格依照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派出所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一些规定,以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尽力营造踊跃向上、争先创优的工作气氛。

  三是理顺工作关系,为社区民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减少占用社区民警时刻的专项行动。上级公安机关要在明确社区民警要紧工作任务、指标、要求和考评的基础上,安心、放手、放胆让社区民警自己去开展工作。不宜频繁地组织专项行动、集中清查行动,让社区民警从面广量大琐碎的工作中走出来,用心致志地耕耘自己的责任田。二是在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要切实为派出所“减负降压”,通过成立健全归口统一指导的运行机制,改变过去那种多头指挥现象,严禁各部门、各警种对派出所指手划脚、重复考评,确保基层派出所把要紧精力用于基础工作。三是让派出所自主解决辖区的治安问题。要依照“宏观操纵、微观放开”的原

  那么,尽可能给派出所一些自主权,使其能够从本辖区治安实际动身,科学合理地部署警力,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让社区民警有充分的时刻沉到社区中去,解决突出治安问题,保护一方平安。

  四是做好社区民警培训工作,提高社区民警素养。要适时举行社区民警教育培训班,有打算、有步骤地培训社区民警。要选配业务能力较强、有必然教学体会和熟知社区警务的教师执教,本着切近社区、注重实效的原那么,突出社区民警的工作特色,以社区民警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群众工作为要紧教学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培训,使民警真正学取得、用得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断完善社区民警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更好地效劳社区。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成立健全社区民警保障机制。要成立合理的社区民警保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踊跃因素,让社区民警安心从事社区工作,不然,一切基础工作都将无从谈起。一是进一步充实社区民警力量。要成立完善机关民警下基层工作制度,对新增加的民警要尽可能充实到基层派出所去,在社区中大力推行一区两警或一区三警警务形式,让广大社区民警集中精力耕种自己的责任田,做强做大做实做优社区工作。二是实施向社区民警表彰奖励倾斜政策。要更多地选树一些社区民警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

  范、表率引导作用,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肩上有担子、身上有压力。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社区民警,要按期予以表彰奖励,让他们的工作绩效得以展现、自身价值取得实现。同时,对表现一样、工作平平、排名靠后的社区民警,要责成其对工作返工补课,多次靠后者,应参加待岗培训班,真正形成奖优罚劣、鼓舞先进、敦促后进的良好气氛,催促后进变先进,推动先进更先进。三是成立与派出所情形相适应的从优待警制度。要切实爱惜社区民警的合法权益,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切爱惜社区民警,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凝心聚力,不断开拓社区工作新局面。

推荐访问:社区民警调动工作不能开展 民警 调动 工作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