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疫情防控 > 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11篇

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11篇

时间:2022-11-18 09:20:04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11篇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如何缓解亲子冲突——写给孩子们  韩  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领域:社会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的心理健康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11篇,供大家参考。

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11篇

篇一: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如何缓解亲子冲突——写给孩子们

  韩

  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领域:社会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的心理健康追踪和干预研究等。

  今天想聊聊怎么看待疫情下的亲子冲突,怎样解决这些冲突。冲突,既有一个人自己内在的冲突,也有自己和家人之间的冲突,即亲子冲突、兄弟姐妹冲突,还有家人之间的冲突,家人和其他人的冲突,等等。有冲突并不是问题,冲突之后的解决方法却很有讲究。解决冲突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家里就可以开始练习这种技能,以后,当我们再去面对一些隐形的或者存在的冲突时,就更有应对的能力。

  32一、疫情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从2020年1月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延续至今。疫情中,病毒是一个刺激点,它还引发了其他刺激点,比如没有口罩防护、在家隔离,等等。我们也会出现很多应激反应,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应激反应。首先,在情绪影响方面,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害怕自己和家人被感染,有些人会因为恐慌而抢购食物,有些人担心家里有病菌而反复擦拭、喷酒精,有些人会因为单独隔离而悲伤,有些人因见不到朋友感觉孤独,很多人焦虑不安。也有些人因为得病而感觉到内疚羞愧,有些人会对别人不戴口罩感到愤怒,会对不能出门而感到愤怒。其次,在认知影响方面,我们会看到在疫情非常严重的时期,很多人无法专注地做事情,包括学习、看书,甚至看手机都要不断地划屏,无法看完整段文字。注意力总是会被手机吸引,想去看看情况怎样了,这种注意偏好也是一个典型的认知特点。有的人的记忆力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好。还有人觉得自己和别人不

  一样,认为自己肯定不会感染,这是风险认知中的过度自信,总觉得这事不会到自己头上。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出去玩,但也有一些人不想出去玩。最后,在行为影响方面,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出现退行,所谓退行就是回到婴儿时的状态。有些人会特别黏着父母,父母出门买菜,都要打好几个电话催他们回来,好像总要时时刻刻在父母

  身边才放心。还有些人刚好与此相反,表现出特立独行,就想一个人在屋里待着,谁也别进来。这个时候经常发生的问题是在睡眠和饮食方面,比如:很难入睡,睡眠太少,或者睡得太多;吃饭要么太少,要么太多。有时候还可能出现尿床、便秘的问题,甚至有人会出现攻击的行为。这些都是在应激时期的正常反应。在疫情发展过程中,或者等到疫情过后,大多数人的这些反应都会慢慢消失。二、心理韧性:疫情后的成长疫情也许会让我们的心理行为暂时偏离原先的状态。在持续经历疫情时,有些人会很难承受得了,甚至会出现情绪崩溃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重新面对现实,重新整合现有的资源,重整待发。大多数研究发现,最后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功能紊乱的状态,大多数人会继续前行。有些人会带着遗憾和失落的心情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有些人会回到原先的生活,某些事件对他们好像没有任何影响;还有许多人会因为这场疫情获得修复、成长。这里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我们每个人的宝贵资源,这是人们在面对挫折、摆脱困境、超越逆境时的能力,也是一种过程。这个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需要在经历的过程中逐渐练就。有一本书的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要经过千锤百炼,人也是一样,要经历过很多主动或被动的事件,最后才能练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勇气和能力,这样在面对人生的大事小情时就会不再害怕,能更加从容应对。

  34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控形势最严峻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很多人一辈子只会遇到一次这样的事件。这次事件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没有人不面临危险,没有人不需要防护。我们都算是这场重大疫情的见证人。在这场疫情之后,我们会有各种成长,可能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可能会开始重视家人的关系,可能会更喜欢学校的生活,可能学会了许多紧急状况下的应对措施,我们可能还学会了许多帮助自己度过孤独时光的方法......举不胜举,每个人都有。对自己而言,这场疫情过程中,自己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成长,学会了应对哪些困难,我们可以在有空的时候思考和记录下来。三、疫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特殊时期,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家长也是如此。他们也会有很多的压力,他们的工作、生活也偏离了常态。如果家长是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他们还要坚守岗位。还有的家长需要照料生病的家人,很多家庭还会面临被隔离的问题,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还要面对病毒的危险性,还要照顾老人孩子,等等。生活一下子不再平静,家长同样需要经历一个阶段,才能让自己回归到内心的平稳当中。在整个过程中,父母也会出现前面提到的很多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他们也会有焦虑、害怕、愤怒、担心,也会有各种想法,会有睡眠饮食的问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关系可能会非常亲密,全家人因为疫情而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感觉到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但也有些

  35家庭的关系变得比较紧张,家人之间比较容易发生冲突。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是有张有弛,有的上班,有的上学,互相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还会有自己一定的生活空间和社交网络。而在疫情当中,在物理空间上,我们大多数人只能和家人待在一起,生活中缺失了很多部分。如果家人之间能够互相尊重彼此的边界,知道给彼此留有一定的私人空间,同时又能够在家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这样有边界、有弹性的家庭氛围才有助于家庭成员的适应。如果没有这个边界,或者突破边界,往往就容易引发一些冲突。这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这里的主题是亲子关系,但还是要提及一句,父母的冲突可能会引发你的不舒服,甚至自责内疚。你会觉得那是你的错,这是一个误区。首先,人们有争论是正常的,人们只有发现冲突,才能解决冲突,这个过程可能有些激烈,但是如果双方都朝向问题解决,那就不是问题;其次,父母作为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能让家里的孩子为他们的冲突负责;最后,父母也需要成长。四、如何缓解关系冲突1.你了解自己吗在解决冲突之前,还要先做好一些准备。你了解自己吗?你知道自己的情绪、生理反应、想法、行为以及这些背后的需要吗?人的所有行为、情绪、想法背后都会有

  36着自己的需要在推动。我们先来说说每个人的需要。有一位心理学家叫马斯洛,他提出了人类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五大类需求,这些需求呈现出金字塔形状。最底层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包括呼吸、饮食、睡眠,在这些基本需要满足了以后,人们开始考虑保护、秩序、稳定的安全需求。往上延伸到第三层是社会需求,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朋友、老师同学,每个人都能在关系当中找到这样的归属感。再往上的需求是尊重需求,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最高的一层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尽情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当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会产生满足的感觉,从而降低应激反应;如果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反应。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会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37在疫情期间,我们除了基本需要以外,可能还会有希望被家长、老师、同学“看到”“认可”“尊重”的需要。2.如何帮助自己当你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家人翻看你的日记时,你可能的情绪是生气,你会觉得自己都快气炸了,你发脾气了。这是你对自己情绪的觉察,你看到了自己的情绪。你的身体可能也会有变化,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脸发烫,手心或者背上冒汗,身体紧绷。你的行为可能是捶桌子、摔门而去,也可能对着他们大吼一通。你的想法可能是“这太不公平了”“你侵犯我的隐私”“我很害怕,但不能显得弱小”......这时候,当你看到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有一系列的反应时,看看你的需要是什么?发脾气是一种解决方式,这个解决方式有时候的确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告诉他们“别惹我”“我可不好欺负”。不过很多时候,发脾气起不到什么效果,甚至还起到反作用。家人在被你的怒火冲击下,也可能会更生气,然后双方就开始对称升级自己的怒火,最后两败俱伤。总之,你发脾气之后,父母不但认识不到他们的错误,可能还会觉得应该处理你的脾气,而不是改错。想一想,当我们犯错后他们生气批评时,我们有时也会忘了自己要改错,而是想着怎么让他们别那么生气。

  至于改错的事情,不会是重点。有一句话叫作“遇事不要慌”,我们感觉到自己生气了,在

  38行动之前,要先想想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沟通,目标是:希望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及时改正。一个替代性的方法是我们用语言来表达——“刚才看到您翻看我的日记,我感到非常生气,我希望您能尊重我的隐私!”这个方法有三个要素:事实、情绪、需要。你可以先描述一下事实,然后把你的情绪表达一下,然后说出自己的需要和希望。当你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你的怒气将更有针对性,直击目标。既表达了愤怒,同时又把需要表达了出来。3.如何帮助父母对于你们的父母来说,他们也在不断学习,你们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有时候,他们生气了,你也要这样帮助他们表达——“您看到我的房间几次没有收拾,您很生气,您希望我能够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对吗?”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应用于人际交往的很多时刻,包括和你的同学、老师一起交流的时候。学会鼓励父母的合适行为,父母也需要你们的认可和尊重。总是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他们也会迷茫。如果你将自己的感受如实告诉他们,他们的行为非常合适,你感觉到他们非常认真地对待你、爱你,你可以用语言夸奖他们——“你这样说,我很高兴。谢谢。”“我觉得您把我当作一个朋友一样对待,我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39当他们有一些不太适合的行为时,我们试着去看一下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帮助他们选择更合适的行为。比如,偷看日记的父母是希望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对他们封闭起来,会让他们更加焦虑,甚至会火上浇油。我们可以和父母交流这个问题,可以谈谈是什么让他们那么不放心,有什么途径可以让他们更了解我们;他们有什么表现的时候,我们更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等等。在任何时候都要知道你的情绪是合理的、正确的,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分析一下,这个情绪作为信号,想要告诉你自己什么事情。高兴的情绪告诉你,好事发生了;愤怒的情绪告诉你,你遭遇到了不公平待遇;害怕的情绪告诉你有危险,快快保护好自己;等等。不同的情绪都是信号。情绪和行为是有所区分的,如果愤怒时打人,可以说愤怒没有错,错的是打人行为。愤怒了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捍卫自己的权益。另外,我们还可以和父母一起谈谈自己在小时候听过的歌曲、看过的电影和小说,谈谈这些歌曲和电影、小说是如何激励我们度过困难的时期的。父母可能会提到《风雨彩虹,铿锵玫瑰》《阳光总在风雨后》,你可能会提到《隐形的翅膀》《夜空中最亮的星》等。五、总结你是否曾经想过这些问题:你想要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你希望父母怎样对待你?这些都可以作为你的建设目标。

  40在创建舒适心仪的家庭氛围方面,作为家里的孩子,你绝对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父母也不是唯一的建设者,你们都是重要的建设者。让父母看到长大的你,他们就会更尊重你,给予你足够的空间,他们才敢放手!最后,请信任你自己、尊重自己、爱自己!你对父母的信任、尊重和爱,可能从来没有说过,但是这些都在你们心里。合作作业1.当我们生气的时候,你觉得如何表达更为有效?2.当父母生气时,如何帮助他们表达?请举一个例子。3.在疫情过程中,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成长?

篇二: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疫情常态背景下家园沟通新策略

  【摘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了种种难题,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思考如何利用这次疫情中的生活真实事件,开展生动的教育活动,缓解家长和幼儿的情绪与压力,指导家长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解疑答惑,在现代这个经济发展迅速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互联网在幼儿园教育利用也越来越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我们利用互联网开展“有温度”、“有感情”、“多样化”的家园沟通,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陪伴,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沟通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切体会到了“互联网”给我工作带来的便捷和帮助。比如:在疫情期我们利用互联网开展了“云陪伴,好成长——宅家小宝典”“云陪伴,好成长——暑假趣多多”系列活动,帮助家长在疫情期能科学地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稳定幼儿和家长的情绪。

  一、借“互联网”之力,消家长之虑

  面对疫情后的正常开学,家长们还是有很多的顾虑,担心小朋友之间相互传染,担心幼儿园内人群密集的不安全性,担心家长之间存在病原体等等,面对家长的种种疑惑,我们开展了“云端家长会”“云端游园会”“云端家长课堂”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家长解疑答惑,消除家长的顾虑。

  (一)云端家长会,助力开学季

  经历了史上最长的假期,迎来了开学季,面对家长的种种担心和疑惑,我们开展了“云端家长会”,帮助家长解疑答惑,消除家长的顾虑。

  1.园长开展家长会:园长结合疫情面对全员家长开展线上家长会,面对开学我园做的一些列准备工作和迎接开学的物资准备,同时向家长解读了开学文件等,帮助家长解疑答惑,传递正能量和战胜疫情的决心。

  2.教师开展班级家长会:班级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汇报和全面的了解,同时通过家长会视频让家长了解了来园的一日流程和各项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来离园的错时时间接送和班级的消毒保健工作,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安心。

  (二)云端游园会,唤起上学情

  面对长时间的宅家生活,孩子们对幼儿园感到陌生,突然的上学,让孩子感到紧张和不安,为了缓解孩子的情绪,我们开展了“云端游园会”活动,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班级的环境,激发幼儿上学的欲望和对幼儿园的向往。

  1.云游幼儿园:拍摄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新的变化,让孩子找一找,看一看幼儿的不同,说一说在幼儿园有趣的事,唤起幼儿园的情感,激发孩子来园的情感。

  2.云参观班级:老师拍摄班级的一桌一椅,每一个角落,让孩子熟悉班级和发现班级的变化。同时班级的三位老师录制一段对幼儿的话,感受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老师亲切感等。

  (三)云端家长课堂,传递正能量

  根据家长的疑惑和育儿需要我们开展了“云端家长课堂”活动定期推送有关疫情的信息和各种育儿好文,帮助家长科学、正确地育儿。

  1.好文推送:我们根据家长和幼儿的需要定期推送出育儿知识,引导家长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珍惜亲子陪伴时光。

  2.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推送的关于疫情的文章、各种绘本故事、亲子游戏等,让家长在周末的时候陪伴孩子。同时鼓励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二、借“钉钉”平台,解沟通之难

  疫情期开学后家长不能进园,只能把孩子送到校门口就离开,家长存在种种担心。针对以上家长的顾虑,我们借用“钉钉”平台开展了云直播活动,解除了家长的担心和疑惑,同时提倡家长多放手,给孩子提供成长的机会。

  (一)精彩课堂早知道

  1.精彩课堂:在疫情期间家长不能进园,这就意味着我们每年举行的特色活动“家长开放日”不能如期地举行,家长们看不到孩子在园的表现。所以我们通过“钉钉”开展了现场直播活动,让家长在家中也能进行“半日观摩”活动,直观地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表现。

  2.好课推荐:利用互联网中名师好课等资源发送给家长,让家长进行选择性指导幼儿学习内容,和孩子一起成长。

  3.亲子游戏:帮助家长选择各种易于开展和家长熟悉的民间游戏,让孩子玩一玩父母小时候的游戏,共度亲子时光。

  (二)你的烦恼我知道

  1.园长信箱:我们在幼儿园门口设立了园长信箱,家长们可以把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疑惑等通过写信的方式投放在园长信箱里,园长定期针对问题进行回信,解疑答惑,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1.

  保健医生指导:每周我园保健医生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通过微信推送,帮助家长做好防疫工作和居家的卫生、清洁等需注意的事项。

  2.

  家长榜样制:通过班级观察和报名、推选出优秀家长的育儿知识在班级群中进行展示,让家长指导家长。

  (三)我的舞台我做主

  1.快乐音乐节:鼓励幼儿在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故事、表演等系列活动进行表演,利用“钉钉”直播的形式让家长现场观看幼儿在音乐节上的表现,培养幼儿音乐素养。

  2.创意美工节:孩子们在园进行创意美工展,通过“钉钉”现场直播的形式让家长观看幼儿的创意美术展,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得到展示。

  3.故事大王节:我们利用“钉钉”中现场直播的形式每天选出5名幼儿进行视频讲述故事,加上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让家长看到在疫情下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不会因为疫情而担心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疫情常态化在家园沟通方面我们进行了不断地新尝试,利用互联网+的各种形式和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家长科学的育儿,解决了家长的困惑,让家长们通过不同的形式了解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让家长和幼儿都有信心战胜病毒,在家园共育中我们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接下去我们将继续优化家园沟通的方式,真正做到用心沟通、温暖沟通、沟通无障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高丽萍.《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学周刊.2019第16期.

  [4]邓惠明

  蒋盈.《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转型与深化》.宁波大学学报.2012第5期.

篇三: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疫情下可能出现的亲子矛盾及应对策略

  摘要】一场肺炎疫情所造成的隔离局势,让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升学的压力、开学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互联网教学的不适应,各种情绪交织下,亲子摩擦一触即发。“疫情期间,很多求助都是来自青少年或其父母。”当学习空间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学习方式从线下转变为线上,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家长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在疫情的催化下,亲子关系正面临挑战。当青春期遇上禁足期,打破固有认知,在焦虑中重建家庭生活秩序,对父母与孩子都是重要一课。

  1.亲子矛盾表现及原因分析

  1.1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延期开学期间,与孩子之间的猫鼠游戏在不少家庭中上演。因为疫情带来的学习方式、生活节奏的变化,让两代人之间的代际矛盾凸显出来。据调查,相当多的孩子表示家长根本不是真正关心他;有更多的孩子认为家长完全不理解他。

  “青春期为什么易发生亲子冲突?这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无关系。一方面,这一时期,孩子的神经元敏感性会增加,带来他的压力事件和愉悦事件的刺激体验,也比其他人会更加强烈。“看起来他的情绪是在坐过山车,实际上这都与青少年生理发育加快,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有关。很多家长不能理解。”

  1.2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大大增强,有了更多独立意识。“我长大了”“怎么还把我当小孩子”,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受,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青少年身体上的“成人感”与心理上的“幼稚性”并存,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的状态。特别是在疫情的“加持”下,重大突发事件导致的焦虑跟恐慌感;不被理解的深深孤独感;自制力薄弱导致沉迷网络;学业的压力等,都是可能存在的心理隐患。

  1.3.居家24小时相处,亲子关系没能靠近,或许是外部危机情境所导致的一种应激和防御状态。不少心理专家认为,孩子对家庭生活表现得兴趣降低,甚至格格不入,可能是其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达。

  不少家长习惯性地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已经变化了的孩子。比如,打“悲情牌”,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和责罚孩子。而这恰恰与青春期孩子需要获得尊重和认可的心理背道而驰。“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逐渐萌发,他需要获得尊重和认可,如果他感受到不信任,亲子关系就会有磨损了。”

  2.应对策略:2.1给家长的建议

  2.1.1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家长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我认为,首先是支持者和辅助者。比如,家长常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要求孩子,或者帮助孩子做决定。这并不利于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家长应该多去听听孩子的想法,去引领孩子根据他的目标制定计划,一定是要孩子先提出,“妈妈请你帮我做”,再去给予一定支持。同时,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者。

  在疫情期间,你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自己淡定地处理工作,合理规划生活,这本身就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与其说点什么,不如做些什么。行动是最好的教育。”

  2.1.2当亲子危机来临时,通常情况下,多数家长都希望通过与孩子交流、沟通,来缓和矛盾。然而,这并不现实。刘勤学发现,家长认为的沟通就必须得坐下来,认真聊聊彼此怎么想的,但有的孩子不想跟父母表达内心的想法;有些孩子自己

  本身都是一团乱麻。沟通的核心是情绪情感的流动和连接。家长把沟通的途径扩大化,比如组织一些活动,活动中促进情感交流,不仅是自然而然的,也是高效的。哪怕这个活动过程中,偶尔有身体的接触,某种程度上,可能就达到情绪流动的目的。

  2.1.3在“危机”中升温亲子关系:改变并不是单线的。对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危机中学会识别、调节情绪,是重要的一堂课。如何在焦虑感中找到安宁、放松的情绪状态,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情绪力量?首先学生要去了解自己的情绪。如果0分代表没有焦虑,10代表极度焦虑,以此类推,每个人给自己的焦虑程度打多少分?这一步骤,能帮助青少年觉察到了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存在,这是调整的第一步。“消极情绪也有它的积极意义:情绪就像报警器,会激活身体的应激状态是一种身体的保护机制。尝试接纳这些信号和变化,不要排斥和拒绝。”

  2.1.4疫情期间,学习方式的变化是对青少年最大的挑战之一。近期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提到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最主要的困难是网络卡顿、视力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面对学习本身,要清楚地了解到我们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效果,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不可能像学校那么好,所以需要适度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尽力而为就好。而在个人防护、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完成作业、亲子活动等一些可控因素上,则需要保持生活的稳定感。在他看来,有规律作息、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做适当的运动、参与家庭活动……保持生活的充实和稳定性,是心理安宁的重要方法。生命比学习更重要,成长比知识更重要。负面事件也蕴藏着发展的机会。利用这个契机,每个人可以深刻地理解责任与担当的含义;体会到人性的善恶,也更能看见并珍惜人性的美好;会看到科技和大数据的力量,更能切深感受到决策的重要。家长和孩子可能都要意识到,这是对自己的挑战。当危机来临时,我怎样去应对恐慌和焦虑;怎样安顿事业和学习;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一时期也是孩子和家长一起进行认知重建、信息整合、价值观再塑的机会。“有人甘愿做逆行者,有人却在给祖国添乱。你是怎么看待不同的人?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家长不妨借助这个时间,与孩子讨论各种话题,帮助他们梳理看世界的视角,这也是一种走进孩子的内心方式。”

  2.2给学生的建议:调整身心?端正态度

  加强沟通

  2.2.1.调整作息时间:这个超长寒假相信已经打乱了许多同学的生物钟,那么在临近开学的这段时间,需要逐步恢复到上学的作息,以便开学之后能更好适应。最好在开学前一周左右逐步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树立时间观念,训练早睡早起,在家作息时间尽量向学校作息时间靠拢,这样才能在开学后尽快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缩短不适应期。

  2.2.2.调整焦躁心态:随着全国陆陆续续开学,学生心态一定有所波动。这个时候,请大家放平心态,每日按照要求照常在网上上课,保证学业不落下,做好返校学习的准备。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查漏补缺,整理自己的知识网。

  2.2.3.调整饮食结构:居家闭关的这段时间,每天被美食包围,平时运动量并不能消耗掉多余的热量,所以会有一部分同学出现发胖的情况。在即将走向正常的这段时间,需要父母和同学们一起努力,调整饮食结构,平衡每日的营养摄入,避免出现营养不均衡,消化不良,或者过度发胖等情况。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更快跟上学习的步伐。

  2.2.4.对学习用品进行归类整理:居家学习这段时间,有的同学养成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开学前要把手中电子产品等来个“刀枪入库”,上网课期间使用,结束学习就要收好,不要沉迷电子游戏等。收拾好这些东西之后,再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归类整理。

  2.2.5.端正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约束,进入寒假,放松自己。快开学了,要端正学习态度,从一些容易让自己静下心来的事情做起,逐渐收收心,比如听音乐、看看书、练字等等。

  2.2.6.制订学习计划:快开学了,自己要端正学习态度,走出网海,找回自己才对。自己要树立学习目标和自信心,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定出各科的标准,计划要针对实际,切实可行,不可高不可攀,束之高阁。

  2.2.7.学习疫情防控知识: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是也不能马虎大意,在寒假里养成的好的卫生习惯一定要坚持。提前跟老师沟通,了解学校疫情防控的要求,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准备。

  2.2.8.经常与老师沟通健康情况:在特殊时期,按时上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保证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开学前,更要时刻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出行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老师汇报。越要临近开学,疫情防控越是要打起精神。

  总之,成年人首先要保持乐观心情、正常的生活规律和严格的作息时间,给孩子做榜样,理解信任未成年孩子,不能简单限制、责怪、否定,要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危机,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离开班集体课堂现场,受时空、网络、近视防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论哪种形式的在线教学,学生产生松弛感觉是自然的,学习效果出现差异是正常的,尤其那些容易着迷电子产品的学生,包括一些平时在校学习认真但缺乏自主能力的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困难。返校复课在即,家长们应该主动和学校教师保持有效联系,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发挥学校集体教育和家庭个体学习的各自优势,以保证孩子学习好习惯的持续养成。调整生物钟并加强运动。家长要主动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以及午间休息,调整孩子在家的生活节奏。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孩子在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唤醒孩子的身体机能,在返校前让孩子的生物钟跟上学校的节奏。?循序渐进调整心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足够的心理能量重新回归正常学校生活,家长们首先不要以爱孩子的名义制造焦虑,要引导孩子从权威渠道了解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让孩子对病毒和疫情有清晰科学的认识。教会孩子正确做好各种防护,如科学戴口罩等;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带孩子逐步进入小区广场、菜场、超市等场所,消除孩子紧张、焦虑的心理。

篇四: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疫情背景下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亲子沟通

  摘要: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在家中一边隔离一边工作或是学习,初中学生也因此和家长多了许多相处的时间,原本在家庭之中存在的沟通问题便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困扰学生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了解疫情背景下的亲子沟通现状,分析初中学生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亲自沟通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疫情背景;初中学生;亲子沟通;管理措施

  一、简述疫情背景下的亲子沟通现状

  今年年初时,一场影响全国的疫情引起了广泛大众的关注,疫情的发生导致全国各个地区的教育、经济等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受到疫情的阻挠,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均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初中学校也是如此。在当下的环境中,由于家长无法出门工作,因此,学生在家中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较长,极容易发生一些矛盾与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与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因此,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使家长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一个平等的态度对待初中学生,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更加稳定,避免剧烈的矛盾冲突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初中学生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本身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的生理发育影响其心理成熟度,使其开始以一个独立的视角去思考某些问题,并且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成年人的认可,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处理身边的事物。但是因为初中学生本身阅历较浅,因此,学生们在看待某些事情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些片面的思考,导致其无法准确解决问题,家长在察觉到这件事情之后,会以一个指点江山的语气告诉初中学生如何去做,但此时的学生们心理较为敏感,部分家长的语气再加上态度的不尊重,会导致学生心中出现逆反心理,导致亲子之间沟通失败。大部分家长本身并非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在面对学生时,往往没有办法以一个科学的方式教导学生,在他们看来,管教自己家的孩子不需要什么科学的方式,只需要孩子好好听话、好好学习就足够了。这种错误的思想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会影响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1]。

  三、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亲自沟通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家长的交流态度

  首先,作为成年人,家长应当承担起整个交流的引导任务。因此,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转变家长的交流态度。部分家长的思想比较落后,还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所以在管教的时候,会忽视了孩子的自尊心,这会导致拥有较强独立自主倾向的初中学生与家长发生较为严重的矛盾。因此,班主任需要利用社会上的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案例为家长讲解正确的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使家长能够在交流过程中更多的以一个平等,尊重的交流方式开展交流。以笔者为例,在某一日上课时,笔者发现小茗同学回答问题的态度不如往常积极,于是,笔者便私下和小茗联系,原来,昨天笔者布置作业的时候安排了一些观察类型的问题,但是小茗的家长却认为正在观察的小茗是在偷懒,还在趁机看视频,于是便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了小茗。笔者了解到这件事情之后,也积极从中作调节,使家长了解具体的课业安排,家长在知道了自己的问题之后,便向小茗道歉,这件事情很快便得到解决。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可以定期为学生发送电子调查问卷,并通过回收调查问卷、总结信息等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以便于了解亲子沟通之间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2]。以笔者为例,某一日在收集调查问卷的时候,小花同学的问卷上出现了一些非常明显的用词错误和语句不通,这是细心内向的小花不会出现的问题。于是,作为班主任,我便去了解了一下具体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在了解情况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小花家中刚换了新房子,还要还房贷,但是却受到疫情的影响,家长没有办法按时出去工作。这些并非家长主动说起,而是小花自己听到的,于是,笔者便在征求小花同意的情况下,将这件事情转告给了小花同学的父母,并告知他们小花的担心,经过沟通之后,小花果然不再担心这件事。

  (三)合理调节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由于很多家长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因此,对于科学、合理教导孩子的方式了解较少,很有可能会误会教师安排的一些内容,进而导致和孩子发生矛盾。因此,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家长与学生的矛盾,并从中进行调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能替他人的事情拍板决定。以笔者为例,小方在知道了亲子共同完成的作业内容后去找家长,结果却被家长训斥,觉得很委屈。了解了具体的情况之后,便和他的家长以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告诉小茗的家长安排亲子共同完成作业的原因,同时给其科普正确的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对方的家长并非无理取闹,只是因为最近疫情的紧张气氛,再加上小方没有说明白,便引起了这一番争执。听到了家长的解释之后,我也非常耐心的告诉他,若有紧张情绪应当寻找正确的方式舒缓压力,若不了解情况也应当询问小方或是与我这个班主任联系,之后再决定如何交流,绝对不能以主观意见随意断定他人的行为和想法。在笔者的劝说下,小方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果然顺畅了许多。

  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亲子沟通中存在的矛盾将会影响到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积极转变家长的交流态度,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长与学生在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完成交流。

  参考文献:

  [1]黄翠.于光影中对话心灵,在剧场中演绎亲情——心理电影与心理情景剧在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7):26-29.[2]蒋维西.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班主任角色转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4):62-65.

篇五: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疫情下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处理

  作者:李新影

  来源:《教育家》2020年第12期

  李新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得不宅在家中。然而有些家庭,家长和孩子之间却频繁地发生着各种矛盾与摩擦,严重地影响了家庭成员的幸福感。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想不通为什么原本乖巧听话的小孩突然变得如此不可理喻。“不听话”的深层机制是青春期孩子日益提高的自主性需求。获得自主性是青春期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也是成长为一名能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的必要条件。那么家长该如何处理特殊时期跟青春期孩子的关系呢?

  该管还得管。别看青春期的孩子总把“不用你管”挂在嘴边,其实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指导的。到了这个年龄段,他们开始有选择地和不同的人聊不同的话题,情感方面的话题一般会跟朋友们聊,但像学习、报考学校、专业选择方面的事情还是愿意听听父母的意见。如果真的放手不管,他们反而会觉得父母不够关心他们。另外,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很想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但他们的大脑(特别是负责自控力的那部分大脑)还不够成熟,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知行不合一”。

  管“大”不管“小”,学会放手。所谓“管大”,指的是要为孩子设立一些必要的规则。比如,每天大概什么时间上床睡觉、要完成哪些功课、是否应承担一些家务等。有了这些大的规矩,就不担心孩子跑偏。“不管小”指的是在不违反大规则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更多自主权,满足他们发展自主性的需求。像什么时间做作业这件事,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这些规则一定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商讨的结果,是双方都认可的。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是了解孩子的前提,只有做到了解,才有可能进行引导。然而,很多家长反映,虽然自己很愿意花时间跟孩子交流,但孩子并不买账,要么敷衍,要么说谎。如果存在这种沟通不畅的情况,家长就要反思一下原因了。常见的原因是家长经常从道德品质方面评判孩子。比如,当孩子为自己浪费了时间感到烦恼和内疚时,家长不但没有安慰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反而给孩子扣上一顶“自律性差”的帽子。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家长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比如,孩子不喜欢学英语,但家长却总是苦口婆心地劝他学英语,不接受孩子提出的任何相反观点。这些家长的态度可能是温和的,但立场极为坚定,这样的沟通实际上是单向的、低效的。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良性沟通呢?第一,建议家长们多用耳朵,少用嘴,也就是多听少说。第二,多些无明确目的的闲聊。人在心情放松的时候最容易吐露心声,吐露心声后也更容易提高亲密度。所以亲子之间可以聊聊各自的经历,聊聊看过的电影,聊聊熟人和趣事。第三,多讲故事,故事最能打动人心。假如你想劝说孩子在非常时期不能浪费时间,与其说一些空洞的道理,不如给他讲讲自己的经历或其他人的事儿。如果你讲的故事是孩子偶像的经历那就再好不过了。第四,多共情,少评判。捕捉孩子的真实情感,做到与他共情。比如,当孩子说班里有同学不喜欢他,他很苦恼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表示共情,说“那的确挺烦人的”。不要粗暴地否定他的感受,像“这点小事儿都受不了,你真是玻璃心”,这种话会直接打消他继续跟你沟通的愿望。

  以身作则,先管理好自己。家长可以放低姿态,请孩子监督自己。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在家锻炼的计划,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每天练习乐器,家长最好也找一样事情,每天坚持练习。相信等到疫情结束后,家长和孩子都能在某项技能水平上获得明显提高。

  实际上,这些半大不小的青少年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爱和尊重。家长们只要把握好这些原则,在生活中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孩子体会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感觉,那么他们也会用爱和尊重回报家长。

篇六: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家校沟通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我国进入到后疫情时代,校园日常生活的变化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和性格形成具有基础性影响,个体的性格、情绪、心理耐受力等都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良好的家校沟通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开展家校沟通能够极大地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本文从当前疫情背景下高校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实际出发,分析家校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良好的家校沟通方式,为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疫情;心理健康;高校;家校沟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当下,大学生面对因疫情造成的家庭影响、就业压力、学业困扰、生活限制等问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心理健康普查中,焦虑/恐慌、沮丧/抑郁、孤独/无聊等较上年同比增长幅度较大,偶尔反弹的局部地区疫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会造成突发式的影响,居家或在校封控隔离时容易产生孤独无助、恐惧害怕等心理,增加了继发性心理应激源。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明确提出要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积极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强调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开展疫情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妥善处理和正确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21

  家校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对于切实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提升人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后疫情时代加强家校沟通的必要性

  (一)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支持力量

  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使青少年在社会关系中得到关爱和帮助,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家庭单位为中心,包含学校、社区等实体媒介以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虚拟媒介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关系中积极属性,如温暖与结构化可为青少年带来安全感和确定性,感知到父母温暖抚育可有效缓冲多种类型应激为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在遇到困难中获得支持与力量,增加战胜困难的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学生一旦发生疫情、遭遇密接或确诊隔离等突发应激事件,家人的支持与鼓励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减少无助感,为学校疫情防控管理和心理疏导帮扶提供情感支持,与高校的管理形成角色互补、内外互助,促使高校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家校沟通是坚持以生为本、助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环节。研究发现,父母的重视、支持、自省,既能更好地接纳学生当下的状态,也能更好地理解学校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家校配合共同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家校沟通一方面能够帮助父母转变只看重物质需要而忽略精神需要、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人格成绩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使父母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有清晰和明确的正确认知,在学生出现早期心理问题时及时给予家人支持,关爱和鼓励。受到疫情影响,一些学生这些问题,也需要家长在充分理解校园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引导。

  (三)加强家校沟通是保证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

  43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尤其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一些高校施行“停课不停学”政策,多采取线上教学形式,新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有研究发现在线学习过程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较大压力,甚至有学生产生了厌学或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已返校的大学生也因为区域性疫情校园封控管理出现心理问题或不良行为,例如:对未来就业产生焦虑、害怕感染而出现反复洗手等强迫行为、因成为密切接触者而产生怪罪自己、造成麻烦拖累大家、担心害怕、社交退缩的心理,并可能出现自杀、手机依赖、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在这些行为的纠正和危机干预过程中,高校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动向和心理状态,当学生出现严重心理危机更应充分发挥家庭作用,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

  二、当前形势下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对家校沟通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在实际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家校沟通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阻碍。

  (一)家庭层面

  我国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力度不够,家长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理解仍存在认知偏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家长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他们容易将精神疾病与心理亚健康状态混淆,在孩子出现严重抑郁症状时,一些家长可能仍认为只是一时的情绪低沉,甚至以影响学业为由拒绝高校休学治疗的建议,刻意隐瞒学生情况,也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出现严重精神障碍时,由于对精神疾病的长期偏见也容易使一些家庭不愿正视病情,从而延误了治疗。其次,家庭经济困难,没有能力维持学生的治疗和看护。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往往需要定期复诊、按时服药,一些家庭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限于经济压力而擅自停药或者选择偏方治疗,最终病情复发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再者,不良的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心理问题也有一定影响,长期紧张的亲子关系是阻碍家校沟通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面对复杂的病情缺少足够的耐心,认为孩子是麻烦,认为孩子患病是丢脸,不愿意承担看护抚养的义务,尤其是当疫情严峻学生长期居家学习时,家庭因素影响更为直接。

  65

  (二)学生层面

  一方面,不良的亲子关系容易造成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无从排解,缺少社会支持感,或者不希望家长参与到危机干预过程中,对家长缺乏信任感,不愿意袒露自己内心想法,特别是出现心理问题时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使家校沟通过程中缺少家长层面的介入。另一方面,学生人格不健全、自制力差、缺乏对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人际关系匮乏、长期习得性无助等问题,家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如果选择相信孩子,或纵容学生的选择和行为,也会为家校沟通增加难度。

  (三)学校层面

  在心理危机家校沟通中,学生辅导员或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经验不足、应对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错过了最佳的家校沟通和心理危机干预时机,专业知识匮乏、能力不足也会降低家长对学校教师、辅导员的信任度;其次,沟通过程中心态急躁、沟通语气生硬、沟通不及时,会影响家校沟通效果。此外,多角色职责不清、忽视日常沟通、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较多,无法聚焦主业、导致辅导员难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疫情情况下家校沟通只能通过电话、QQ等方式,形式单一,一些家长由于疫情影响无法参与陪读陪学,家校联系不能保持通畅的渠道,高校在实际工作中程序不完备,处理问题时无规可依、无章可循,也会影响家校沟通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的效力。

  三、后疫情时代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沟通途径和方法

  强化家校沟通机制,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树立一个人才培养共识,积极构建良性的家校合作机制、危机干预联动机制。

  (一)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家长的教育参与度

  在开展家校沟通过程中,家校联系不应只发生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或危机事件发生时,作为高校应紧密联系家长,将学生的动态过程定时反馈家长,筑牢日常家校联系基础。通过经常性家访、“给家长的一封信”、学生活动校园直播等形式,使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充分理解人才培养目标和高校的育人环节,促使家校达成育人合作的统一共识。针对不配合的家长也要通过沟通交

  流,做好预案、表达立场、分析症结、提出意见。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理解和尊重家长的教育权,尊重家长的个性差异,尊重家庭环境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二)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合作机制,促成家校育人合力的形成

  高校应明确制定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家庭联动机制,建立规范的心理育人家校合作机制,对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家校责任与内容、法律制度明确分工,针对各个环节制定规范的制度、流程和处理办法。在家校沟通过程中,由于家庭背景、经济基础等原因家长的考量依据各有不同,出现沟通和管理方式的理解偏差在所难免,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孩子的未来和发展是绝大部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也是高校在加强家校沟通中最核心的切入点。在家校沟通过程中,高校应与家庭一起共同探索家校合作的方式、目标和内容,引导家长达成合作共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疫情突发时若学生因疫情被困学校或家中,面对可能发生的信息阻塞、沟通不畅现象,应充分利用家校沟通优势,促成家长参与心理健康育人队伍中,实现育人互助、资源互补。

  (三)积极搭建平台,拓宽家校育人渠道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随时可能面临各类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环境变化,个体心理矛盾和冲突日趋复杂。高校作为育人主体,应积极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主动拓宽家校育人渠道。疫情将线上教学、新媒体直播技术推向教育信息化的前言,作为学生工作者也应该因时而为,主动探索和挖掘融媒体背景下信息化学生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家校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例如线上开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面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疫情期间学生易发的心理问题入手,帮助家长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在新生入学时编撰《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手册》等等,发放宣传资料、微课程、小视频,搭建家校沟通平台,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内容和形式。针对经济困难、家长陪读的学生,高校可以通过绿色通道、临时困难补助等方式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必要时高校也可以开设针对亲子关系造成心理危机的家庭团体咨询。

  (四)加强人力物力保障,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设立培训、课程和活动开展专项经费,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标准(施行)》,配齐配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打造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加强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加强心理咨询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开设网络线上咨询、电话咨询,面向家庭开设家长热线,鼓励院系建设二级心理健康服务站。

  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高校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家庭系统的重要性,积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完善大学生心理支持系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叶晓璐.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青年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认知心理学视角[J].

  2MONORSM,SIMONSAD.Diathesis-stressTheoriesintheContextofLifeStressResearch:ImplicationsfortheDepressiveDisorders[J].PsychologicalBulletin,1991(110):406-425.

  孙莹.青少年心健康需要更广泛的心理社会支持[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7),961-963.

  文迪.“资源取向”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家校沟通的理念与机制探索[J].心理月刊,2019,14(20),6-8.

  黄菁菁,袁世清.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1).

  张云朋.构建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风险-机遇”模型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院,2021,(01),129-132.

篇七: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特殊时期亲子沟通的问题与策略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摘要:特殊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这一时期往往伴随着对身体和心理的折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访问调查,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亲子沟通产生的问题的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望从中发现特殊时期进行高效亲子沟通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冠肺炎;特殊时期;亲子沟通;沟通策略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该丰富多彩的假期被迫“封锁”,人们忙碌的脚步也在无奈之下驻足于家庭。自1月24日起,全国34个省依次发起公共卫生一级响,将近120天的居家生活在增加了父母与孩子每天近距离甚至零距离陪伴的同时,亲子沟通的一系列问题也迎头而上。随着延期开学的重要文件发出,心理服务热线也逐步攀升,而在求助热线中,家长求助比例高达64%【1】,亲子沟通相关问题的求助也仅次于孩子居家学习指导位居第二,可见在紧张的疫情特殊时期不仅使家庭每个人承受着生命安全的威胁,亲子之间还饱受着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一、疫情期间亲子沟通所产生的问题的特征

  特殊时期是相对常态生活而言,指因突发事件所导致的原有生活节奏或生活规律被打破,个体处于紧急应激状态或缓解、适应变化的一段时间。突发事件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它可能是学生时代的一次考试失利、一次严重的疾病、和朋友或家人激烈的争吵;也可能是突发的交通事故、亲人的离世或非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地震、洪水、疫情等。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特殊时期是亲子沟通产生问题的高发时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产生的亲子沟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对情感需要的忽视

  虽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情感的体验和需要不同,但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被看到、被尊重、被认同。一个五年级的孩子说,在面对新冠疫情时,爸爸妈妈总是想着尽一切努力来保护自己的安全,但相对于此,他们更希望从与父母的沟通中得到一些精神上的陪伴和情感上的支持。

  2、对问题的片面关注

  对问题多方位的关注是高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但是在特殊时期,人们往往会被突发的改变冲昏头脑,过于关注问题的消极面,甚至不断夸大消极面对自己的影响。2020年注定不平凡,在疫情初期,不少家长被孩子气得简直发疯,其实仔细想想,晚起晚睡、不写作业、被老师批评等这些都是平时被忽略不计的小事,而在疫情期间的朝夕相处和紧张气氛的笼罩下却不断被负向放大,使得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

  3、对情绪的难以控制

  伴随着突发事件的发生,人往往都会本能的产生恐慌、焦虑甚至愤怒的情绪。就疫情期间孩子线上学习而言,不少家长表示,看到孩子的上课状态时,脑子里首先会冒出自己为孩子早起晚睡的辛苦以及孩子学习时的漫不经心,忍不住就想发火,甚至暴打一顿以解心头的

  气愤,很少会耐心去引导孩子,听孩子讲整个事情的缘由;而不少孩子也表示,长时间的看着电脑里的老师和同学,还是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上课方式,而父母的愤怒只会让自己更加顽强的去对抗,并不能从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殷殷期望。

  二、疫情期间产生亲子沟通困扰的原因

  1、时间的密集性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全家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孩子也史无前例的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假。平时一两个月的寒暑假家长就感觉备受煎熬了,现在疫情期间不断被延长的寒假再加上

  “停课不停学”的策略,在绝望、无助的同时,对孩子学习的过分关注似乎成了父母每天唠叨的必备话题,频繁而单一话题讨论,难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久而久之孩子在情感上就会强行和家长中断连接,拉大内心的距离,让本就紧张兮兮的环境愈演愈烈。

  2、空间的局限性

  疫情期间将近3个月的居家隔离,也使人们对“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有了新的解读。自1月23日全国各地进行道路封锁,居家隔离对这次疫情是最好的防控,也因此家长和孩子所有的活动空间仅限于庭院之中,卧室、厨房、卫生间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孩子跟父母抬头不见低头见,久而久之,新鲜感也渐渐失去效力,接二连三的家庭冷战甚至“热战”,一在挑战父母和孩子的宽容度和耐心。

  3、对变化的不适应

  特殊时期往往伴随着多方面因素的改变,原本的生活被打乱,原本潜藏的问题也渐渐浮上水面。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在突发的紧急事件面前,就像一场没有准备的考试一样,这次疫情中的亲子关系测验也难住了不少家长。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最惧怕的就是严重的生命威胁感,对于中年父母而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时间会对自己的生命以及家人的生命格外重视,而孩子也一时间很难配合父母去改变自己,为什么不能出门?为什么要戴口罩?为什么今年过年不能走亲戚?再加上焦虑、紧张的情绪和父母难以压抑的控制欲,家长和孩子一时间都很难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三、特殊时期亲子沟通的策略

  1、及时的觉察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紧急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发性和未知性,面对未知人们往往会有很多负面情绪,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再去面对孩子。尤其是在危机事件的前期,千万不要带着自己的负面情绪去和孩子交流,父母情绪的稳定是保证正常沟通交流的前提,只有父母稳定的情绪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减少对孩子的二次情感伤害。

  有效的情绪觉察和调整,我们首先要控制自己的行为,遇到紧急事件先不要着急尝试做任何改变,可以通过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来使自己保持镇静,重新控制情感,提高自我意识;其次要调整自我的认知,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正确的认知能够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相处更好的解决方法;最后就是对负面情绪持有正确的认识,负面情绪是危急时刻的保护色,我们要接纳自己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不畏不惧,学会与它相处。

  2、尊重孩子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当遇到紧急事件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拒之门外”,夸大事情的严重性,应该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他们也有参与权和知情权,父母不要以上帝视角去忽视孩子的需求,甚至试图隐瞒事情的真相来塑造孩子的“美丽人生”。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父母越想隐藏,往往会引起孩子更多的好奇心,就如疫情期间,铺天盖地的信息迎面而来,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和对信息进行筛选,孩子在周围环境的感染下也会对信息进行自己的解读和想象。与其做一些掩耳盗铃的事情,倒不如在紧急事情之初,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说明事情的变化,在这期间父母、家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在这个时期需要孩子怎样做可以尽可能的去化解危机或者减轻伤害;在危机解除之后也要及时与孩子分享,自己在他人那里获得的帮助、支持和爱,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引导孩子也要善于去帮助他人,体验帮助他人或付出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帮助孩子不断激发潜在的积极品质。

  3、不要“病急乱投医”

  现在网络确实发达,以至于人们遇到难题后的第一反应就是“问度娘”,但随着新媒体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紧急之下,人们往往在慌乱之中追求“短、平、效”的方法。网络上盛传的亲子沟通技巧应有尽有、多种多样,但是是否适合我们的孩子,却不见得。

  特殊时期对孩子的照顾更能反映出平时的亲子沟通模式和关照程度,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对于婴幼儿,他们虽然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大人所产生的一系列情绪和行为表现,都会对婴幼儿依恋关系的建立造成严重的冲击,而这时候父母的温暖的怀抱就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小学生虽然可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行为,但还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极易因父母的恐慌而恐慌,这时候父母的情绪表现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在特殊时期,好好沟通似乎是一种奢求,这些孩子更多会以反抗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不满,他们需要的是被看见、肯定和发挥自己的权利,像大人一样去面对危机,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不同的情境中孩子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度滥用技巧试图来快速的搞定孩子,而是要看到孩子的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亲子沟通。

  4、学会合作,相互取暖

  学会与孩子合作,应该成为父母一生的必修课。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提出的人际相互作用理论,也称沟通分析理论、人际互动PAC理论,在该理论中指出,每一个人的自我里都隐藏着三种状态:家长、成人和儿童式的自我状态。家长式的自我状态表现为控制、保护倾向;成人式的自我状态表现为理智、成熟,尊重他人;儿童式的自我状态表现为情绪的、冲动的或是顺从的。

  而在特殊时期,最好的合作方式应数保护式家长状态与顺从式孩子状态的相处,家长应该避免控制式的家长状态和冲动式的儿童状态,在紧急事件的初期尽可能保持照顾式的家长状态或理智的成人状态,营造一种抱持性的环境,给孩子适应变化的时间和足够的安全感,使孩子保持原有的儿童式的自我状态;随着孩子对事情的了解以及危机的缓解,家长可以适当的表现顺从式的儿童状态,表达自己的担心和需要,和孩子分享自己真实的感受,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脆弱,逐步意识到人类不只有坚强这一种品质,也有着复杂的情感体验,激起孩子除儿童式自我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和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萌.疫情期中小学心理援助服务调研分析及对策建议——以青岛市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59-62

篇八: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为什么很多孩子却越来越不愿与父母讲话?

  父母是最热心帮助孩子的人,为什么孩子却嫌父母哆嗦?

  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为什么孩子心中却充满了对父母的怨恨?

  亲子之间为什么总是冲突不断,家庭教育的悲剧为什么屡有发生?

  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亲子沟通!

  亲子沟通是需要技巧的,有效的沟通能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本讲座为家长介绍一套完整、有效的沟通技巧,彻底解决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困惑。

  本讲座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内容。

  主讲内容:

  1、亲子冲突的三种类型

  亲子沟通的目的就是化解冲突、预防问题,维持和谐的关系。

  行为冲突、需求冲突和价值观的冲突几乎涵括了亲子冲突的所有方式。

  不同的冲突类型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沟通技巧只有具备针对性才具有效性。

  2、行为界定的原则

  行为界定是困扰亲了沟通的第一大障碍。父母要改变的是孩子的行为,却不断强调对孩子的评价,沟通方向出现偏差,导致孩子的抗拒。

  认清何谓行为,即可大量减少亲子冲突。

  3、问题归属原则

  问题归属不清是亲子沟通的第二大障碍。

  问题归属原则让家长迅速判定到底谁有问题,有效防止“孩子有病,父母吃药”或父母把“病”传给孩子的现象。

  不同的锁有不同的钥匙,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沟通方式。

  4、亲子沟通的十二个绊脚石

  父母想帮助孩子,孩子却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原因到底在哪里?常用而不知的十二个沟通绊脚石让父母清楚知道沟通的障碍。

  清除沟通中的绊脚石是维持和谐亲子关系的前提。

  5、积极倾听的技巧

  当孩子拥有问题时,积极倾听是父母帮助孩子的最好方式。

  积极倾听是听懂孩子语言背后的信息,是有效回应孩子表达时的情绪。

  积极倾听不仅是一种技巧,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

  6、改变孩子行为的表达技巧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父母的认可,这是孩子行为改变的前提。

  父母技巧性的表达,不需要抱怨、指责、处罚,也会让孩子真诚地配合。

  公式化的表达技巧,简单、有效,让每一个家长都能学会运用。

  7、化解需求冲突的六大步骤

  父母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产生冲突的时候,权威式和放纵式是家长常用的解决方式,也是冲突产生的又一根源。

  双赢模式是解决需求冲突的完美技巧,六大步骤满足亲子双方的需求,显示出充分的民主、平等。

  8、解决价值观冲突的方法

  家长有自己的观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面对冲突,家长需要智慧。

  简单的原则拨去家长心头的愁云。

  系统的理念,协助家长调正心态,与孩子和谐相处。

  本讲座为家长介绍一套完整而实用的沟通技巧,有效化解冲突,维系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无从谈起,孩子逆反、疏离父母,家庭教育的功能消失殆尽。

  父母掌握了有效的沟通技巧,与孩子和谐相处,孩子从中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方式,他能够与同学和谐相处,与老师和谐相处,与社会他人和谐相处,建构和谐校园、建构和谐社会,我们由此切入。

  精彩的内容,详实的方法,为家长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听众对象:家长

  时

  间:100分钟

  要

  求:1、尽可能组织所有家长参加;

  2、为了能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应启用阶梯教室或借用会堂(影院),如果家长人数太多,可分批举行;

  3保证现场效果,不许带孩子入场。

  欢迎登录:.cj100.

  家长可在网站“专家在线”一栏免费咨询相关问题。

  咨询请拔:

  ************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时间安排

  确认表

  确认时间

  学校

  名称

  校长

  分管家长学校的负责人

  联系人电话及手机

  学校及主讲会场详细地址

  听课准确人数

  场数

  学校公章

  横幅设计:“热烈欢迎南京大学南博科学教育研究所专家到我校讲座”

  现场条幅: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讲座内容丰富,方法系统、实用性强,能有效地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建议贵校尽可能组织全体家长参加。

  为了使本次讲座有序进行,请贵校相关负责人做好家长安排以及会议的主持工作。

  为了满足部分家长深入学习的需求,相关资料由家长自行决定。

  联系电话************

  南博科学教育研究所

  通讯地址:南京大学科技园(青岛路32号302室)

  注:时间安排表填好确认后请回传至************或(回邮箱)

篇九: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

  -浅谈亲子关系中亲子冲突问题及解决策略

  市第一小学

  综合部

  吴婕

  摘要:

  良好的亲子关系使成长中的孩子习得基本知识、技能、行为及价值观,促使其成功地发展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但是,和谐的亲子关系还需经受住一次次亲子冲突的考验。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合格的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是子女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由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无可避免地会与产生亲子冲突。但亲子冲突并非一定是坏事,处理得当,可以增进冲突双方的了解和情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关键词:

  亲子关系家庭

  冲突

  交流

  一、前言

  亲子关系就是以家庭生活为基础,主要体现为抚育、教养、赡养等基本容的一种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接触最早、持续影响时间最长的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使成长中的孩子习得基本知识、技能、行为及价值观,促使其成功地发展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但是,和谐的亲子关系还需经受住一次次亲子冲突的考验。

  亲子冲突指父母与孩子之间在目标、观念、需要、意见、期望上由于彼此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双方在认知、行为、情绪上的矛盾或对立。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中亲子冲突所占比重也大不相同,在温暖、支持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分歧较

  .

  可修编.

  .

  -少,而在充满敌意、强制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经常互相抱怨,对相互之间的分歧采取回避态度,冲突较多;而且家庭气氛对亲子冲突有持续影响,即在充满敌意、强制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会经常互相抱怨,信任和情感亲密的家庭环境为成功解决亲子冲突提供了舞台,而强制的、恶意的家庭环境下,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常常会失败,亲子冲突达到失常的地步。已有研究表明,至少有80%以上的家庭存在亲子冲突,经历频繁亲子冲突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生理和心理症状,亲子冲突的水平与青少年的反社会和亲社会的行为都有着很高的相关,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偏差行为、问题行为、心理健康等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因此,关注亲子冲突,探索应对亲子冲突的策略,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亲子冲突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家庭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与时代同步,家长的教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开始强调科学教养观念,然而有的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多了几分急功近利的浮躁,加之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的影响,致使当前家长教育观念充满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功利与理想的冲突与选择,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反映出一些带共同倾向性的问题,亲子关系也随之受到较大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冲突也不断加深,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成效。目前亲子冲突有以下类型:

  (一)言语冲突

  语言冲突主要是指亲子双方因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激化而采取的语言上的对抗,表现为相互争吵或恶语攻击,较常发生在母亲及养父母与子女之间,而且子女往往是语言冲突的主动发起者。

  .

  可修编.

  .

  -【案例一】

  有一次,学生小娟约了同学一起去试听培优的课程,可母亲觉得事情有些可疑,就要求跟她一起去,这使得她感到遭到母亲监视,很丢脸,因此对母亲大发脾气:“你干嘛跟我去,成天到晚干涉我,你就是不信任我!”母亲:“我是你妈,我有权利管教你,我今天还就非得跟你去!”小娟:“妈妈最讨厌了,我讨厌你!”

  【案例分析】

  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还是处于权威地位,父母过分干涉,限制孩子的言行,他们一味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对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一旦孩子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争吵就随之而来。他们会过早为孩子定向,不准他们贪玩,不准串门交往,把早期教育变成学电脑,背唐诗、学英语、弹钢琴、学书法、跳舞蹈,使孩子过早脱离童趣世界,丧失了与同龄儿童的横向交往,整天处于长辈交往的纵向亲子关系之中。

  (二)行为冲突

  行为冲突则是继语言矛盾产生后发生的更为激烈的冲突,表现为拳打脚踢,甚至用物体攻击,通常是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由于达不到预期目的而表现出的一种不理智行为。

  【案例二】

  班上小明喜欢收集飞机模型,业余时间喜欢看飞机画册,动手做模型,但在其父母看来,平时业余时间还应以看书为主,飞机模型纯属浪费时间,强制规定小明看书。小明很不服气,与父母产生言语冲突,父母更是恨铁不成钢,激烈的争吵后,小明受到往往又是一顿棍棒教育,小明父母的矛盾也越来与激烈。

  【案例分析】

  .

  可修编.

  .

  -父母对孩子严格要对的,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严厉惩罚可能会物极必反。但是孩子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信任。“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理念的延伸,它往往酝酿出许多不可以预料的后果,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孩子稍有反抗,轻则怒斥一番,重则棍棒相加,拳脚相助,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庭缺少温暖和乐趣,使孩子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变得难以驾驭,自卑、悲观厌世、自欺欺人,这也导致亲子冲突愈演愈烈。近几年接连发生的孩子频繁离家出走,“好学生”杀死亲生父母的惨痛案件,就是对一些错误的儿童教育方法敲响的警钟。

  (三)隐性冲突

  亲子冲突的隐性冲突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冷暴力”、“冷战”、“软暴力”等,表现为拖沓、逆反、缄默、回避、自闭、离家出走等等,是一种隐匿性冲突。

  【案例三】

  小阳是班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也努力过,但成绩并没有太多提高,为此他也很懊恼。小阳父母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对小阳的学习成绩非常在意,在家对小阳更是严加管教。每当小阳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犯了错误时,父母对小样的态度就会变得很冷淡。即使小阳想与父母沟通,看到父母的态度,也是“有话说不出”,久而久之,小阳越来越叛逆,就是喜欢与父母对着干。

  【案例分析】

  隐性冲突通常表现为子女与父母长期没有互动,更没有语言和感情沟通,相互冷落,属于一种谁也不愿意先理谁的对峙。隐性冲突比外显冲突所带来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父母变得寡言、没表情、不理人时,子女感到更可怕,父母也同样有此感。长此以往,孩子往往比较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往,面对困难则表

  .

  可修编.

  .

  -现出退缩、懦弱、逃避等不良心理状态。

  三、亲子冲突的利弊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遭遇冲突(包括部冲突和外部冲突)是很自然的,而且所有的冲突,也都可能产生好与坏的结果,具体由当事双方所选择的解决方法而定。亲子冲突也不例外。

  (一)亲子冲突的存在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目前,研究者赞同亲子冲突对于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有影响,部分学者认为亲子冲突有利于个体的发展。Holmbeck和Hill(1988)在精神分析与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于亲子冲突的适应性意义的解释。他们认为冲突通过个体心理部活动过程及个体间的互动过程促进了个体对发展变化的适应。在个体心理部水平上,冲突可以增强个体自主性。同时在以亲情为依托的亲子关系过尝试解决冲突问题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沟通能力、控制负性情绪的能力、以及理解他人意图进行换位思考的能力。由于亲子之间的差异,儿童不可能总是顺从于父母。而这种不顺从往往拉开亲子冲突的序幕,也恰恰给儿童的社会化带来契机。作为多种亲子互动状态的一种行为类型,亲子冲突实际上体现了亲子之间的磨合。这个过程在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同时,也加深了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让父母在实践中尝试各种教育方式以适应自己的孩子。

  2.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是受社会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对自身的稳定的看法。库利认为自我首先在初级群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家庭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群体,在这个群体

  .

  可修编.

  .

  -中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增强,亲子之间的冲突也明显增多。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8给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特征。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主意”决定做某事或不做某事。这时儿童的意愿就会与父母的意愿会产生冲突,这也正是儿童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但一般的父母不太懂这些事情,他们不会有这种敏感心态,他们通常以成人的标准看待孩子,亲自冲突愈演愈烈。

  3.有助于帮助父母发现育儿过程中的不足

  借着亲子冲突的机会,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心需求,将其纳入考虑围;然后统合双方的需求状况,确定两者的差距与连接点;再认清使用胁迫等手段迫使孩子屈服不是好方法;继而尽力找出双方都同意的方法来解决冲突。

  在解决冲突过程中,学会了解彼此的需求及如何满足这些需要;双方的感受体验得以澄清,状况得以分享,彼此关系更融洽;增进彼此平等和谐的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和对问题的预见能力;使亲子共同成长,对自己更有信心,也敢于做一个忠于自己尊重别人的人。

  所以,在亲子冲突这一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面前,父母无需逃避或盲目自我责难,若能找对对策,实现平等和谐的对话,实现心平气和地倾听和理解,通过共同的学习和探讨,达到某些共识,妥善处理冲突,进而缩短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障碍,是既可以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也能促进初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亲子冲突的隐患

  亲子关系是一生的关系,如果不能和谐相处,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很痛苦。频繁的亲子冲突会造成父母的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下;同时给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和谐的亲子关系

  据研究表明,儿童与成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垂直的关系。在正常的情况下,垂直关系的主要功能是为儿童提供安全和保护,也可以使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

  .

  可修编.

  .

  -不过在亲子冲突情境中,由于双方体力的悬殊和父母的权威甚至专制意识,儿童往往处于弱势、易受伤害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家长情绪失控而导致儿童严重伤害的案件就时有发生。尽管家长事后都非常疚甚至悔恨,然而对于已经造成的伤害,一切都无济于事。从这个角度而言,亲子冲突就名副其实地成了亲子关系和谐与恶化交的十字路口。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人们重视亲子冲突的及时有效化解,以维持和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避免因冲突升级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2.冲突频率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及行为障

  碍存在一定联系。临床家庭中的青少年比非临床家庭中的青少年报告了更为频繁和紧的冲突,那些离家出走和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与父母间常具有较高的冲突水平。

  四、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

  亲子冲突属于一种人际冲突。引发人际冲突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亲子冲突也不例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关于亲子冲突产生原因的分析中,早期的以霍尔和弗洛伊德为代表。霍尔用复演说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他认为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疾风怒涛”(sturmanddrang)、充满了部和外部冲突的时期,而他们正是在经历了各种的冲突与更替之后,才最终复演成为人类文明中充满“个性感”的一员。而弗洛伊德则从生物学角度用其“性欲发展理论”把儿童时期分为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对其今后的人格和亲子关系发展都至关重要,并特别指出了青春期也就是其“生殖期”由于力比多的剧增导致儿童情绪冲动多变,从而产生亲子冲突。当前产生亲子冲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因素

  .

  可修编.

  .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AThomas&S.Chess)曾进行一项长达十年的追踪研究,主要考察儿童是否具有先天的独特性以及这些独特性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托马斯等人的追踪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的最初几周就已完全显示出了不同的气质特征,且这些气质特点与父母的个性类型无系统性相关。另外,早期的气质特点在儿童成长的后几年里趋向于保持相对连续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随着个体的成长,他们认为自己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就如【案例一】中的小娟一样,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越来越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独立自主,他们渴望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其中充分体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苦恼和快乐。为此,他们有时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私下默默地收藏和品味自己的小秘密。但在父母的心目中,他们一直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认为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父母忘了孩子是具有独特性格特征的“人”。过分的干涉导致孩子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之间的言语冲突随之而来。

  (二)父母对子女的态度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影响亲子冲突很重要的因素,以下几方面是从父母在心理因素去探讨对亲子冲突产生的影响。

  1.带有功利性的育儿观念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在孩子身上寄托希望,与孩子有不可分割的一体化感觉。这种观念使父母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导致

  .

  可修编.

  .

  -在教育子女时,往往对子女采取强制手段,认为子女不好好学习就不能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据调查发现,现在青少年围绕学业、日常生活安排与父母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都是最多的。当前,如【案例二】中小明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心理世界却了解甚少,很少和他们谈他们自己的心感受,造成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发生困难。有的父母认为子女学习优秀就是给自己“涨脸”,子女的成功则是他们业余生活的“有利谈资”,也有父母因为觉得自己的子女没有别的孩子优秀,丢了自己的脸,就变本加厉的“苛求”子女,造成恶性循环,子女越来越厌学,父母越来越失望,亲子冲突也在无形中加深。

  2.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地位等级关系

  亲子间的等级具体来说就是家长认为在家中自己和孩子应分别处于怎样的位置,谁拥有最终的话语权。在这点上,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一直处于权威位置,认为在家里,应该听从父母的,父母说了算,父母的话总是正确的,子女就应该完成父母的命令。如【案例二】中的专制型的父母打着“都是为子女好的旗号”,对孩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与子女之间的缺少必要的沟通,不了解子女心的想法,只是向子女一味的灌输自己的观念。而他们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非常容易产生与子女之间的互相对立紧关系。在

  “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言语冲突、行为冲突估计早已变为“家常便饭”。

  3.父母的育儿焦虑

  指父母在教养当中体会到的焦虑感,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管束、对孩子的期望等上面的困难感。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

  中的地位,会刻意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因此过去和孩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孩

  .

  可修编.

  .

  -子越大越与父母有距离感,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是许多父母意识中都存在的现象。如【案例三】中小阳的父母一样,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越大也不好管了”、“我对孩子常常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等,这种意识导致了父母“放任自流”的育儿模式。在这些想法的影响下,家庭“冷暴力”也越来越严重,父母对于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焦虑、矛盾、问题不加重视引导,这也会造成子女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导致子女的行为偏差,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也会大大降低。这种焦虑必然影响其教育方式、方法,影响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

  五、如何理性应对亲自冲突

  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由严重的亲子冲突带来了家庭教育的若干问题,也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发现,冲突频率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及行为障碍存在一定联系。离婚家庭中的青少年比非离婚家庭中的青少年有更为频繁和紧的冲突,那些离家出走和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与父母间常具有较高的冲突水平。因此,家长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理性应对亲子冲突。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面对教育子女中出现的各种亲子冲突,要有耐心、决心和合适的教育方法,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去求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不应追赶社会潮流,盲目随从。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所进行的一些有科学、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让他们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家长进行的教育不应是“超前教育”,更不是“定向教育”或“智力教育”。

  时代在发展,不管世间万物如何变化,它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处理亲子冲

  .

  可修编.

  .

  -突如此,认清孩子自身在的发展规律。孩子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他们所要掌握的是更多的基础知识,我们所要做的是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不是某一侧面的片面发展。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家长应有一种平淡平静的心态,保持合理的、的、宽容的态度。家长应保持自己头脑清醒,去掉过多的功利目的和色彩,重温家庭教育乃至教育的涵和真谛,对孩子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干预;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躁;多一些自然,少一些功利。

  (二)尊重孩子,转变观念,平等相处

  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向的静态关系。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然角色关系,另一种是在后天交往中形成的家庭社会角色关系。自然角色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变的。但家庭社会角色则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变的。父母与孩子各自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决定了其各自在家庭所处的地位,也规定了其互相对待的态度。

  1.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是一个逐渐成长和完善的个体,对子女成长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应当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并有意识的去帮助、引导孩子

  2.转变观念

  许多父母依照自己的预设模式塑造孩子,他们抱持的理由无非是:“毕竟。他们是我的孩子,对不对?”自认为拥有孩子,因而觉得有全力一某种方式“塑造”孩子,当孩子的行为违反父母预设的模式时,便觉得难以接受。相反地,如果父母视子女为独力个体事时,他们则较能接受孩子的独特性,允许孩子依天性发展。

  .

  可修编.

  .

  -纪伯伦在《预言家》一文中,作了很良好的阐释:你的孩子并非真正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望获得延续下的产物。他们透过你而来,但非从你而来,虽然他们和你共同生活,但却不属于你。你可以把爱给他们,但别灌输思想给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已的想法:你大可以努力让自己像他们,但别设法让他们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也不会停滞在昨日。

  父母不把孩子当作“属于”自己的,也不是自我的延续,而是一个分离、独特的个体,这样便能改变父母的态度,減少对孩子行为的不接受。无论孩子未来的发展多么不合乎父母的打算,孩子都有权利依天赋发展。这是孩子不容剥夺的权利。睿智的父母则能和孩子维持较轻松的关系。他们视婚姻关系为首要,孩子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仅是次要地位。这类父母似乎赋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他们的心力不仅投注在孩子身上;也投注在婚姻。因而,孩子的行为或成就如何,对他们就沒有那么重要了。他们觉得孩子要过自己的生活,应该给他们更多自由塑造自我。这类父母不常矫正孩子,或监视孩子的活、活动。当孩子需要援助时,他们会伸出援手,但不强烈觉得必须干涉孩子的生活。他们大体上不曾忽视孩子,他们关心孩子,但不曾为孩子忧心忡忡。他们的态度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因此他们就当孩子是“孩子”接受了。对孩子的不成熟或缺点,他们往往付之一笑而不痛心。

  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家务劳动、消费、隐私方面,还是在交友、子女的学业、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等方面,家长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子女也应尊重和理解父母,建立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亲子冲突频率。

  .

  可修编.

  .

  -(三)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学会倾听,加强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两代人沟通并加深互爱的动力。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经常的沟通,一方面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真正的关注和照顾,另一方面又让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交流,获得父母的帮助。这样,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容易被子女所接受。孩子是家庭的而希望,父母要腾出时间、花费精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父母应与孩子共同参加一些活动,如旅游、看电影等。在共同的活动中,家长应与孩子自然而然的交换看法,讨论各种问题,尽量避免孩子“汇报式”,家长高高在上“质问”、“声讨式”的谈话。

  在亲子交往中,不少父母不愿倾听子女说话,发生冲突时,更加不会倾听子女的声音,不让子女表达他们的看法和意愿。许多家长还没有深入思考子女的要否合理时,就断然加以否定和拒绝,这样的没有理由的拒绝,会使子女不能接受。子女的话是对的,要合理的,家长应该接受子女的意见,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即便子女的看法有偏差,也不代表父母有剥夺子女说话的权利。父母应该倾听子女的声音,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父母要善于倾听子女的倾诉,关心孩子的思想,理解他们心的烦恼,并帮助孩子摆脱烦恼,给出建议。

  当父母与子女有冲突时,父母应善于显出自己对孩子的关怀,理智心平气和地解决冲突。孩子如果遇到挫折,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孩子战胜困难的坚强后盾,是孩子前进路上的支持者,家庭是孩子小憩的港湾。这样,父母与子女之间就易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四)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应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家长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家长要想提高

  .

  可修编.

  .

  -自己的整体素质,最主要的不是依靠别人,而要靠家长自觉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自我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也可以向专家咨询,阅读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因而孩子的教育质量,技能培养,需得到每个父母的日益重视。父母在家庭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懂得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学校适当干预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具有较强组织性,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教育以及各项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并且可以成为架起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以此起到解决亲子冲突的作用。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尊敬父母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良苦用心。通过各种情感体验,使青少年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通过开设社会实践课程,青少年可以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百味生,从而体谅和理解父母。其次,学校应提升素质教育理念,减少“高分低能”现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提高家长认知水平。最后,建立性心理咨询室,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青少年个体与父母之间具体的冲突状况,适时给予父母与子女恰当建议。

  六、结论

  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做人的摇篮,同时也是终生教育的基础,作

  .

  可修编.

  .

  -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可谓任重而道远。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合格的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是子女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由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无可避免地会与产生亲子冲突。但亲子冲突并非一定是坏事,处理得当,可以增进冲突双方的了解和情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父母要对亲子冲突应具有正确而全面地认识,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技巧进行卓有成效地关键对话,消除矛盾达成沟通,使亲子关系更加稳固、亲密与和谐。这样,孩子的健康发展、家庭的幸福安乐必将成为现实。

  .

  可修编.

篇十: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疫情下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处理分析

  摘要: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使得我国在各个领域出现了停滞的状态,我国的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说孩子是感染地高发群体,为了严防疫情的扩散,我国呼吁全国人民都要避免外出,安全居家,防止出现大规模的交叉感染。在新冠肺炎期间,孩子们自然无可避免居家久坐久躺,使得生物钟严重紊乱。在这样的倦怠生活下,不仅严重降低了孩子们身体综合素质,还使孩子们出现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尤其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而言,负面反应会更为激烈,与家长间极易产生冲突。因此本文重点以,疫情下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处理,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亲子关系;疫情环境;合作策略;迁就策略;妥协策略

  经过不断地分析和研究后发现,疫情背景下的孩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并且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尤其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不仅心理问题频发,同家长间的不良冲突逐渐增多。因此,为了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走出心理阴霾,恢复心理健康,改善青春期阶段的亲子关系,就要注重针对青春期阶段的亲子关系,不断进行处理方法的更新和处理策略的优化,并逐渐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和要领,促进亲子关系的长足健康发展。

  1.

  疫情下青春期亲子关系冲突原因

  1.

  中国的文化传统基调

  众所周知,我国在文化方面的传统基调为:孝为天经地义,道德之根本,《礼记》又说: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辞,由此能够看出这种文化基调,直接暗示了亲子关系的不平等性,在这种不平等环境中,父母的权利愈加强化,孩子反而越来越被动,家长在教育中的不理性行为自然频生,直至现今家长对孩子的权威意识依然十分强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迅速攀升,实

  现新时代下的孩子已然出现对平等、民主方面的意识需求,因此家长与孩子间在观念以及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异质化,所以亲子间的关系自然就会产生冲突,尤其在青春期阶段亲子关系方面体现得更为强烈。

  1.

  家长在行为方面常常受经验驱使

  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往往会用一种经验教育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并用未来性目标来规范孩子行为,但现今的孩子十分重视当下行为,思考的全部都是如何度过现在,且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在上学阶段,升学十分激烈,在每天应对课业、作业、补课等方面的压力下,还要承担着父母的期望,以及应该形成的成长性行为,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说是身心俱疲,不仅焦虑、烦躁且暴力行为突出。在突如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亲子在一起的机会变得更多,不管是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父母的“监视”,一旦上述压力作祟,孩子势必就会主动和父母出现冲突,亲子关系也势必会出现裂痕。

  (三)亲子血缘关系维系

  亲子关系里面的血缘关系,起到一个家庭关系在生理方面的纽带作用,亲子关系和朋友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相较而言,朋友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的维系是自愿行为,灵活性较强,对于青春期阶段心理、生理有限性成熟的孩子而言,往往会为了维系关系,应用妥协策略消除矛盾,但亲子关系不同,有血缘、法律、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限制,是不可能随便分离的,因此亲子关系在出现冲突的时候,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是不需要考虑什么后果的,自然就会真实的爆发。并且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作出最全面、最正确的判断,所以在周围人群的恐慌情绪下,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而出现茫然与恐慌的不良心理,并且会对生死感到害怕,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会变得异常敏感、担忧,并且在与父母交往时变得无所适从。

  (四)亲子沟通不良

  亲子沟通不良也是亲子关系出现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家长和孩子的成长背景、教育经历、生活经验、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有着[3][2][1]

  较大差异,所以家长和孩子在三观方面自然不同,在问题的处理手段上自然也不会保持一致,且大多数家长或多或少都在权威方面有着一定的优越感,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导时十分强硬,在问题的处理上,也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听自己的,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自我认知、自我意识等方面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形成,所以不愿意单一化的遵从家长的意见,亲子沟通就会出现分歧,甚至发生较大冲突与争执,尤其在现今疫情期间,可谓是人心惶惶,家长会因为疫情带来的急迫感,而更为强制化的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生活,自然也就更忽视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

  二、疫情下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处理策略

  (一)合作策略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最好地教师,在疫情环境下,很多家庭都因为没有良好地处理好亲子关系,而频频出现矛盾,甚至是集体跳楼事件,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逐渐意识到亲子关系良好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给予了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从心理层面来看,这个阶段的孩子在一个身心发展十分关键的阶段,很多心理学家,都将这个阶段叫做:心理间断阶段,因此孩子十分容易出现心理波动,走向偏移的错误道路。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位于童年期至青少年期的过渡阶段,所以很多孩子都进入了青春期阶段,虽然生理在向成熟发展,但心理仍较为稚嫩,也正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这些成长特点,决定了处理好青春期阶段亲子关系是必要的。为此要想良好地处理好亲子间的矛盾关系,家长可以选择进行合作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在保证家长与孩子的利益、尊重立场的同时,实现双赢局面,因此在实际亲子矛盾关系的处理过程中,家长要懂得就事论事,尊重孩子,愿意听孩子的真实观点,真实的沟通,心平气和的寻求共赢解决方案[4]。

  (二)迁就策略

  在突如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孩子很容易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心理焦虑、控制不住脾气、害怕得病等表现,并且再加上课业、补习等方面的压力,孩子很容易出现崩溃情绪,由于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孩子就会

  向家长倾泻压力,甚至于大吵大闹,尤其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心思敏感脆弱,性格较为叛逆,易产生心理问题,若家长在针对这些孩子进行沟通时没有使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不但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还会对孩子在后续的生活、就业和学习方面形成阻碍。此时家长可以应用迁就策略,理解孩子的行为,甚至可以放弃一些自己的立场,屈从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从心理上认定家长是自己的避风港,可以包容自己,获得安慰,这样一来,亲子矛盾不仅会消失,亲子关系还会更为融洽,孩子也会自己反省自己的行为,并学会理解家长,为家长排解压力,与此同时家长要对孩子的一言一行时时关注,以便及时发现孩子内心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问题处理。

  (三)妥协策略

  在我国文化的传统基调之中,孩子就应该孝顺父母,对父母百依百顺,不管父母的行为正确与否,他们都是孩子的父母,养育之恩大于天,孩子就应当接受服从。并且在这种传统基调理念中,家长的妥协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尊严的丧失。因此亲子间一旦出现了争吵,势必就会愈加严重,但家长和孩子没有意识到的就是,过分坚持自己的主张,会使得亲子关系出现更大的裂痕,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懂得应用妥协策略,但妥协也要找准时机,只有时机正确,亲子间才能够真正地剖析问题、诊断问题,且妥协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亲子关系,所以家长和孩子应用完妥协策略之后,应懂得主动找彼此进行沟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白亲子间出现问题的原委,强化亲子间的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此可知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是很强的,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环境下,家长要注重于孩子的密切交流,在亲子间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善于使用合作策略、迁就策略与妥协策略,注重引导孩子可以在卫生、生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孩子能够按时作息、健康生活,摆脱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同时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体魄,家长还可以引入一些运动项目,并带领孩子一起进行日常锻炼,以此强化孩子的体魄,提升亲子间感情,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6][5]

  参考文献:

  [1]吴静.青春期亲子关系新探

  ——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J].现代交际,2020,(15):42-43.

  [2]罗雪仪,朱云敏.浅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J].文渊(中学版),2020,(5):42.

  [3]李婵.为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点亮心灯[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0,(2):61.

  [4]江昕栩.如何改善青春期亲子关系

  ——基于孩子的视角[J].南北桥,2018,(1):199,201.

  [5]李凤珍,于婕.危机状态下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宅"出良好的亲子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0):71-72.

  [6]刘建金.亲密有间:社会认知模型下的青春期亲子冲突研究[J].青年探索,2019,(1):94-102.

篇十一: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浅谈亲子关系中亲子冲突问题及解决策略盐城市第一小学综合部吴婕

  摘要:良好的亲子关系使成长中的孩子习得基本知识、技能、行为及价值观,促使其成功地发展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但是,和谐的亲子关系还需经受住一次次亲子冲突的考验。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合格的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是子女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由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无可避免地会与产生亲子冲突。但亲子冲突并非一定是坏事,处理得当,可以增进冲突双方的了解和情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冲突交流

  一、前言

  亲子关系就是以家庭生活为基础,主要体现为抚育、教养、赡养等基本内容的一种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接触最早、持续影响时间最长的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使成长中的孩子习得基本知识、技能、行为及价值观,促使其成功地发展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但是,和谐的亲子关系还需经受住一次次亲子冲突的考验。

  亲子冲突指父母与孩子之间在目标、观念、需要、意见、期望上由于彼此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双方在认知、行为、情绪上的矛盾或对立。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中亲子冲突所占比重也大不相同,在温暖、支持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分歧较少,而在充满敌意、强制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经常互相抱怨,对相互之间的分歧采取回避态度,冲突较多;而且家庭气氛对亲子冲突有持续影响,即在充满敌意、强制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会经常互相抱怨,信任和情感亲密的家庭环境为成功解决亲子冲突提供了舞台,而强制的、恶意的家庭环境下,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常常会失败,亲子冲突达到失常的地步。已有研究表明,至少有80%以上的家庭存在亲子冲突,经历频繁亲子冲突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生理和心理症状,亲子冲突的水平与青少年的反社会和亲社会的行为都有着很高的相关,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偏差行为、问题行为、心理健康等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因此,关注亲子冲突,探索应对亲子冲突的策略,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亲子冲突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家庭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与时代同步,家长的教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开始强调科学教养观念,然而有的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多了几分急功近利的浮躁,加之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的影响,致使当前家长教育观念充满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功利与理想的冲突与选择,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反映出一些带共同倾向性的问题,亲子关系也随之受到较大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冲突也不断加深,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成

  效。目前亲子冲突有以下类型:

  (一)言语冲突

  语言冲突主要是指亲子双方因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激化而采取的语言上的对抗,表现为相互争吵或恶语攻击,较常发生在母亲及养父母与子女之间,而且子女往往是语言冲突的主动发起者。

  【案例一】

  有一次,学生小娟约了同学一起去试听培优的课程,可母亲觉得事情有些可疑,就要求跟她一起去,这使得她感到遭到母亲监视,很丢脸,因此对母亲大发脾气:“你干嘛跟我去,成天到晚干涉我,你就是不信任我!”母亲:“我是你妈,我有权利管教你,我今天还就非得跟你去!”小娟:“妈妈最讨厌了,我讨厌你!”

  【案例分析】

  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还是处于权威地位,父母过分干涉,限制孩子的言行,他们一味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对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一旦孩子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争吵就随之而来。他们会过早为孩子定向,不准他们贪玩,不准串门交往,把早期教育变成学电脑,背唐诗、学英语、弹钢琴、学书法、跳舞蹈,使孩子过早脱离童趣世界,丧失了与同龄儿童的横向交往,整天处于长辈交往的纵向亲子关系之中。

  (二)行为冲突

  行为冲突则是继语言矛盾产生后发生的更为激烈的冲突,表现为拳打脚踢,甚至用物体攻击,通常是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由于达不到预期目的而表现出的一种不理智行为。

  【案例二】

  班上小明喜欢收集飞机模型,业余时间喜欢看飞机画册,动手做模型,但在其父母看来,平时业余时间还应以看书为主,飞机模型纯属浪费时间,强制规定小明看书。小明很不服气,与父母产生言语冲突,父母更是恨铁不成钢,激烈的争吵后,小明受到往往又是一顿棍棒教育,小明父母的矛盾也越来与激烈。

  【案例分析】

  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对的,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严厉惩罚可能会物极必反。但是孩子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信任。“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理念的延伸,它往往酝酿出许多不可以预料的后果,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孩子稍有反抗,轻则怒斥一番,重则棍棒相加,拳脚相助,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庭缺少温暖和乐趣,使孩子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变得难以驾驭,自卑、悲观厌世、自欺欺人,这也导致亲子冲突愈演愈烈。近几年接连发生的孩子频繁离家出走,“好学生”杀死亲生父母的惨痛案件,就是对一些错误的儿童教育方法敲响的警钟。

  (三)隐性冲突

  亲子冲突的隐性冲突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冷暴力”、“冷战”、“软暴力”等,表现为拖沓、逆反、缄默、回避、自闭、离家出走等等,是一种隐匿性冲突。

  【案例三】

  小阳是班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也努力过,但成绩并没有太多提高,为此他也很懊恼。小阳父母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对小阳的学习成绩非常在意,在家对小阳更是严加管教。每当小阳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犯了错误时,父母对小样的态度就会变得很冷淡。即使小阳想与父母沟通,看到父母的态度,也是“有话说不出”,久而久之,小阳越来越叛逆,就是喜欢与父母对着干。

  【案例分析】

  隐性冲突通常表现为子女与父母长期没有互动,更没有语言和感情沟通,相互冷落,属于一种谁也不愿意先理谁的对峙。隐性冲突比外显冲突所带来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父母变得寡言、没表情、不理人时,子女感到更可怕,父母也同样有此感。长此以往,孩子往往比较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往,面对困难则表现出退缩、懦弱、逃避等不良心理状态。

  三、亲子冲突的利弊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遭遇冲突(包括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是很自然的,而且所有的冲突,也都可能产生好与坏的结果,具体由当事双方所选择的解决方法而定。亲子冲突也不例外。

  (一)亲子冲突的存在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目前,研究者赞同亲子冲突对于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有影响,部分学者认为亲子冲突有利于个体的发展。Holmbeck和Hill(1988)在精神分析与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于亲子冲突的适应性意义的解释。他们认为冲突通过个体心理内部活动过程及个体间的互动过程促进了个体对发展变化的适应。在个体心理内部水平上,冲突可以增强个体自主性。同时在以亲情为依托的亲子关系中通过尝试解决冲突问题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沟通能力、控制负性情绪的能力、以及理解他人意图进行换位思考的能力。由于亲子之间的差异,儿童不可能总是顺从于父母。而这种不顺从往往拉开亲子冲突的序幕,也恰恰给儿童的社会化带来契机。作为多种亲子互动状态的一种行为类型,亲子冲突实际上体现了亲子之间的磨合。这个过程在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同时,也加深了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让父母在实践中尝试各种教育方式以适应自己的孩子。

  2.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是受社会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对自身的稳定的看法。库利认为自我首先在初级群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家庭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增强,亲子之间的冲突也明显增多。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8给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特征。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主意”决定做某事或不做某事。这时儿童的意愿就会与父母的意愿会产生冲突,这也正是儿童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但一般的父母不太懂这些事情,他们不会有这种敏感心态,他们通常以成人的标准看待孩子,亲自冲突愈演愈烈。

  3.有助于帮助父母发现育儿过程中的不足

  借着亲子冲突的机会,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将其纳入考虑范围;然后统合双方的需求状况,确定两者的差距与连接点;再认清使用胁迫等手段迫使孩子屈服不是好方法;继而尽力找出双方都同意的方法来解决冲突。

  在解决冲突过程中,学会了解彼此的需求及如何满足这些需要;双方的感受体验得以澄清,状况得以分享,彼此关系更融洽;增进彼此平等和谐的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和对问题的预见能力;使亲子共同成长,对自己更有信心,也敢于做一个忠于自己尊重别人的人。

  所以,在亲子冲突这一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面前,父母无需逃避或盲目自我责难,若能找对对策,实现平等和谐的对话,实现心平气和地倾听和理解,通过共同的学习和探讨,达到某些共识,妥善处理冲突,进而缩短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障碍,是既可以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也能促进初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亲子冲突的隐患

  亲子关系是一生的关系,如果不能和谐相处,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很痛苦。频繁的亲子冲突会造成父母的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下;同时给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和谐的亲子关系

  据研究表明,儿童与成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垂直的关系。在正常的情况下,垂直关系的主要功能是为儿童提供安全和保护,也可以使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不过在亲子冲突情境中,由于双方体力的悬殊和父母的权威甚至专制意识,儿童往往处于弱势、易受伤害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家长情绪失控而导致儿童严重伤害的案件就时有发生。尽管家长事后都非常内疚甚至悔恨,然而对于已经造成的伤害,一切都无济于事。从这个角度而言,亲子冲突就名副其实地成了亲子关系和谐与恶化交的十字路口。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人们重视亲子冲突的及时有效化解,以维持和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避免因冲突升级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2.冲突频率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及行为障

  碍存在一定联系。临床家庭中的青少年比非临床家庭中的青少年报告了更为频繁和紧张的冲突,那些离家出走和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与父母间常具有较高的冲突水平。

  四、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

  亲子冲突属于一种人际冲突。引发人际冲突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亲子冲突也不例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关于亲子冲突产生原因的分析中,早期的以霍尔和弗洛伊德为代表。霍尔用复演说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他认为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疾风怒涛”(sturmanddrang)、充满了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时期,而他们正是在经历了各种的冲突与更替之后,才最终复演成为人类文明中充满“个性感”的一员。而弗洛伊德则从生物学角度用其“性欲发展理论”把儿童时期分为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对其今后的人格和亲子关系发展都至关重要,并特别指出了青春期也就是其“生殖期”由于力比多的剧增导致儿童情绪冲动多变,从而产生亲子冲突。当前产生亲子冲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AThomas&S.Chess)曾进行一项长达十年的追踪研究,主要考察儿童是否具有先天的独特性以及这些独特性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托马斯等人的追踪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的最初几周内就已完全显示出了不同的气质特征,且这些气质特点与父母的个性类型无系统性相关。另外,早期的气质特点在儿童成长的后几年里趋向于保持相对连续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随着个体的成长,他们认为自己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就如【案例一】中的小娟一样,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越来越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独立自主,他们渴望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其中充分体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苦恼和快乐。为此,他们有时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私下默默地收藏和品味自己的小秘密。但在父母的心目中,他们一直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认为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父母忘了孩子是具有独特性格特征的“人”。过分的干涉导致孩子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之间的言语冲

  突随之而来。

  (二)父母对子女的态度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影响亲子冲突很重要的因素,以下几方面是从父母内在心理因素去探讨对亲子冲突产生的影响。

  1.带有功利性的育儿观念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在孩子身上寄托希望,与孩子有不可分割的一体化感觉。这种观念使父母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导致在教育子女时,往往对子女采取强制手段,认为子女不好好学习就不能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据调查发现,现在青少年围绕学业、日常生活安排与父母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都是最多的。当前,如【案例二】中小明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心理世界却了解甚少,很少和他们谈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造成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发生困难。有的父母认为子女学习优秀就是给自己“涨脸”,子女的成功则是他们业余生活的“有利谈资”,也有父母因为觉得自己的子女没有别的孩子优秀,丢了自己的脸,就变本加厉的“苛求”子女,造成恶性循环,子女越来越厌学,父母越来越失望,亲子冲突也在无形中加深。

  2.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地位等级关系

  亲子间的等级具体来说就是家长认为在家中自己和孩子应分别处于怎样的位置,谁拥有最终的话语权。在这点上,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一直处于权威位置,认为在家里,应该听从父母的,父母说了算,父母的话总是正确的,子女就应该完成父母的命令。如【案例二】中的专制型的父母打着“都是为子女好的旗号”,对孩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与子女之间的缺少必要的沟通,不了解子女内心的想法,只是向子女一味的灌输自己的观念。而他们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非常容易产生与子女之间的互相对立紧张关系。在“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言语冲突、行为冲突估计早已变为“家常便饭”。

  3.父母的育儿焦虑

  指父母在教养当中体会到的焦虑感,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管束、对孩子的期望等上面的困难感。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

  中的地位,会刻意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因此过去和孩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孩子越大越与父母有距离感,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是许多父母意识中都存在的现象。如【案例三】中小阳的父母一样,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越大也不好管了”、“我对孩子常常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等,这种意识导致了父母“放任自流”的育儿模式。在这些想法的影响下,家庭“冷暴力”也越来越严重,父母对于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焦虑、矛盾、问题不加重视引导,这也会造成子女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导致子女的行为偏差,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也会大大降低。这种焦虑必然影响其教育方式、方法,影响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

  五、如何理性应对亲自冲突

  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由严重的亲子冲突带来了家庭教育的若干问题,也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发现,冲突频率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及行为障碍存在一定联系。离婚家庭中的青少年比非离婚家庭中的青少年有更为频繁和紧张的冲突,那些离家出走和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与父母

  间常具有较高的冲突水平。因此,家长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理性应对亲子冲突。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面对教育子女中出现的各种亲子冲突,要有耐心、决心和合适的教育方法,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去求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不应追赶社会潮流,盲目随从。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所进行的一些有科学、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让他们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家长进行的教育不应是“超前教育”,更不是“定向教育”或“智力教育”。

  时代在发展,不管世间万物如何变化,它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处理亲子冲突如此,认清孩子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孩子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他们所要掌握的是更多的基础知识,我们所要做的是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不是某一侧面的片面发展。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家长应有一种平淡平静的心态,保持合理的、民主的、宽容的态度。家长应保持自己头脑清醒,去掉过多的功利目的和色彩,重温家庭教育乃至教育的内涵和真谛,对孩子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干预;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躁;多一些自然,少一些功利。

  (二)尊重孩子,转变观念,平等相处

  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向的静态关系。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然角色关系,另一种是在后天交往中形成的家庭社会角色关系。自然角色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变的。但家庭社会角色则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变的。父母与孩子各自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决定了其各自在家庭所处的地位,也规定了其互相对待的态度。

  1.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是一个逐渐成长和完善的个体,对子女成长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应当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并有意识的去帮助、引导孩子

  2.转变观念

  许多父母依照自己的预设模式塑造孩子,他们抱持的理由无非是:“毕竟。他们是我的孩子,对不对?”自认为拥有孩子,因而觉得有全力一某种方式“塑造”孩子,当孩子的行为违反父母预设的模式时,便觉得难以接受。相反地,如果父母视子女为独力个体事时,他们则较能接受孩子的独特性,允许孩子依天性发展。

  纪伯伦在《预言家》一文中,作了很良好的阐释:你的孩子并非真正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望获得延续下的产物。他们透过你而来,但非从你而来,虽然他们和你共同生活,但却不属于你。你可以把爱给他们,但别灌输思想给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已的想法:你大可以努力让自己像他们,但别设法让他们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也不会停滞在昨日。

  父母不把孩子当作“属于”自己的,也不是自我的延续,而是一个分离、独特的个体,这样便能改变父母的态度,減少对孩子行为的不接受。无论孩子未来的发展多么不合乎父母的打算,孩子都有权利依天赋发展。这是孩子不容剥夺的权利。睿智的父母则能和孩子维持较轻松的关系。他们视婚姻关系为首要,孩子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仅是次要地位。这类父母似乎赋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他们的心力不仅投注在孩子身上;也投注在婚姻。因而,孩子的行为或成就如何,对他们就沒有那么重要了。他们觉得孩子要过自己的生活,应该给他们更多自由塑造自我。这类父母不常矫正孩子,或监视孩子的活、活动。当孩

  子需要援助时,他们会伸出援手,但不强烈觉得必须干涉孩子的生活。他们大体上不曾忽视孩子,他们关心孩子,但不曾为孩子忧心忡忡。他们的态度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因此他们就当孩子是“孩子”接受了。对孩子的不成熟或缺点,他们往往付之一笑而不痛心。

  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家务劳动、消费、隐私方面,还是在交友、子女的学业、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等方面,家长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子女也应尊重和理解父母,建立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亲子冲突频率。

  (三)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学会倾听,加强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两代人沟通并加深互爱的动力。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经常的沟通,一方面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真正的关注和照顾,另一方面又让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交流,获得父母的帮助。这样,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容易被子女所接受。孩子是家庭的而希望,父母要腾出时间、花费精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父母应与孩子共同参加一些活动,如旅游、看电影等。在共同的活动中,家长应与孩子自然而然的交换看法,讨论各种问题,尽量避免孩子“汇报式”,家长高高在上“质问”、“声讨式”的谈话。

  在亲子交往中,不少父母不愿倾听子女说话,发生冲突时,更加不会倾听子女的声音,不让子女表达他们的看法和意愿。许多家长还没有深入思考子女的要求是否合理时,就断然加以否定和拒绝,这样的没有理由的拒绝,会使子女不能接受。子女的话是对的,要求是合理的,家长应该接受子女的意见,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即便子女的看法有偏差,也不代表父母有剥夺子女说话的权利。父母应该倾听子女的声音,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父母要善于倾听子女的倾诉,关心孩子的思想,理解他们内心的烦恼,并帮助孩子摆脱烦恼,给出建议。

  当父母与子女有冲突时,父母应善于显出自己对孩子的关怀,理智心平气和地解决冲突。孩子如果遇到挫折,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孩子战胜困难的坚强后盾,是孩子前进路上的支持者,家庭是孩子小憩的港湾。这样,父母与子女之间就易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四)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应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家长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家长要想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最主要的不是依靠别人,而要靠家长自觉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自我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也可以向专家咨询,阅读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因而孩子的教育质量,技能培养,需得到每个父母的日益重视。父母在家庭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懂得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学校适当干预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具有较强组织性,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教育以及各项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并且可以成为架起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以此起到解决亲子冲突的作用。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尊敬父母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良苦用心。通过各种情感体验,使青少年产生深刻

  的认同感,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通过开设社会实践课程,青少年可以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百味生,从而体谅和理解父母。其次,学校应提升素质教育理念,减少“高分低能”现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提高家长认知水平。最后,建立性心理咨询室,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青少年个体与父母之间具体的冲突状况,适时给予父母与子女恰当建议。

  六、结论

  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做人的摇篮,同时也是终生教育的基础,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可谓任重而道远。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合格的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是子女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由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无可避免地会与产生亲子冲突。但亲子冲突并非一定是坏事,处理得当,可以增进冲突双方的了解和情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父母要对亲子冲突应具有正确而全面地认识,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技巧进行卓有成效地关键对话,消除矛盾达成沟通,使亲子关系更加稳固、亲密与和谐。这样,孩子的健康发展、家庭的幸福安乐必将成为现实。

推荐访问:后疫情下常见的亲子沟通冲突类型 疫情 亲子 冲突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