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疫情防控 > 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10篇

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10篇

时间:2022-11-17 18:30:04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10篇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谈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内容摘要: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存在着互相监督的关系。政府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调控者和非营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10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10篇

篇一: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谈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内容摘要: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存在着互相监督的关系。政府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调控者和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对非营利组织行为的监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权力不仅需要内部分工的监督,更需要政府以外社会力量的监督,而非营利组织就自然承担了这一角色,因此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对政府权力监督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政府

  非营利组织

  行政权力

  监督

  正文:

  加强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特别是对其行为的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失灵。

  一、政府对非营利性组织行为监管失灵的表现方面:

  (一)非营利组织“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①管理人员过分地在职消费;②滥发工资和奖金,乱提职工福利,组织收入不是用来保证组织公益性的实现,而是作为利润分配给内部职工;③腐败蔓延、权利滥用;④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不真实,欺骗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⑤短期行为,不考虑组织的长远发展、自身建设和公信力建设,忽视自身应有的强烈的问责机制;⑥谋取私利、损害委托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信用缺失: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即它的最终目标不是财富积累或实现利润,而是完成组织的社会使命。然而,非营利组织中的代理人,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较多的考虑自身利益。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对称和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代理人会利益信息上的优势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其会计事务简单,财务组织体系单一,这样极容易导致组织单薄会计制度特别是内控制度的设计,从而为财务制度寻租、滋生腐败、会计错误与弊端等财务漏洞提供酝酿和发生的土壤,最终造成组织财产物资不合理与非法流失;严重歪曲会计信息

  质量,影响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二、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行为监管失灵的原因

  (一)政社不分

  (二)人事制度不合理

  (三)会计与统计制度不合理

  (四)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

  (五)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

  三、加强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行为监管的重要措施

  (一)加快政府机构改革,还政于民,还权于社会,实现真正意义的政事分工,政社分工。

  (二)改革不合理的人事制度。

  (三)加快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在司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标准,扶持民间问责和评估市场的形成。

  (五)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运作过程的监管。政府应放宽登记控制,以体现公民的自由,同时,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运作期间的管理,对其运作的规范化及质量进行监督,以促使这些组织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形成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行政体制改革中诞生的新生事物。它们是在我国由命令式的中央计划经济向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混合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在由单一的集权式治理方式向民主化实践的方式过渡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政府依法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反过来非营利组织又有监督政府的权利,对政府行为进行约束。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对政府权力监督的主要方式

  (一)新闻媒体监督

  (二)质询、调查、投不信任票等方式

  (三)代表特定群体公众与政府进行交涉

  (四)听证会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政府权力的功能性分析

  (一)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非营利组织在对行政权力监督的过程中,代表所在的组织或行业向决策部门反映问题、提出要求,促使权力机关制定相应的政策或措施,应决策机关的请求,对某些专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表意见,而有一些党政机关在制定和实施某些政策时,通常也会向相关的非营利组织进行政策咨询,听取其意见,对政策作出修改或调整。

  (二)对政府行为构成了有力的制约。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大量生长、规模的日益扩大,政府开始受到来自外部的制约。一些非营利组织在发现本地或本部门的政策明显不合理或违反国家法律后,有组织地抵制这些政策,在许多情况下政府迫于非营利组织的压力往往能够改变原来的政策。非营利组织越是强大的地方,政府的压力就愈大

  (三)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政治沟通能力。非营利组织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一方及时把其成员对政府的要求、愿望、建议、批评集中起来,转达政府;另一方面,又把政府的政策意图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转达其成员。非营利组织在这一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过程中,推动了政府与公民的合作,促进了善治。

  三、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对政府权力监督的机制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

  从权力和职能上明确限定政府,减少其直接管理和微观管理职能,推进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将行业性、社会性和公益性事务尽可能交给非营利组织,才能一方面强化政府自身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让非营利组织独立发展,完善其自身建设,使得非营利组织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

  (二)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意识

  非营利组织必须充分发挥作用,有所为才能有所发展,应与时俱进,尽快塑造成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民间组织并能真正发挥实际作用的民间组织,提高成员的自我能力,加强对政府权力监督的强化意识。

  (三)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其监督能力

  协助非营利组织建立健全自律机制,规范非营利组织行为。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是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政府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同时,还要指导非营利组织逐步建立自律机制。

  (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权利

  首先要针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专门立法,将非营利组织纳入法制轨道,满足发展的合法性和持续性要求,其次要从法律上确认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地位,明确其公益责任,保障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权利。

  总之,一方面,加强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才能保证其有效运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政治改革的推进,非营利组织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要素,其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体制将会越加成熟。

  参考文献:

  1、邓国胜,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得问责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03(3)

  2、李虹,论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信力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1)

  3、李珍刚:当代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刘清: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功能,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孔春梅、张成勇、李建斌:非政府发展的若干思考,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

篇二: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如何着力提高疫情之下中国财政政策有效性

  摘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到全世界,它不仅给世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且也对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面对疫情的来袭,中国作为最快稳定疫情影响的国家,未来将如何经济平稳运行,其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如何更好的落实,本文就此对中国财政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

  经济

  财税政策

  一、引言

  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将会可能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今年中国政府上作报告罕见地没有设定具体经济增速目标,而是强调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尤其是要稳企业、保就业。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被寄子厚望。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冲击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自2012年以来就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率从2012年的7.9%下降到2019年的6.1%。疫情的发生,对今年的经济增速还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新冠肺炎”作为一种空气传染性疾病,它对交通、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体验性消费行业的影响最大,目前已造成这些行业的营业额大幅度下降,例如一些大中型的餐饮企业每日的营业额也还不到疫情发生前的20%。由于疫情发生后人流和物流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批发零售等其它第三产业甚至第二产业的正常经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鉴于事态的发展,国际卫生组织已将这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对今年中国的出口势必也会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当然,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角度来看,这次疫情对消费尤其是其中的服务消费冲击最大,而服务消费目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大于“非典”时期。例如,200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9%,2019年该比重上升到57.8%;而近些年来中国的服务消费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的支出占比已达到47.3%,比2015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基于上述经济结构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不可小觑。这次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就业。第三产业云集了大量的小微企业,而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其中在体验性消费行业的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就业的职工就达4000多万人,占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总和的将近20%。如果这次疫情不能很快结束,将会有大量的小微企业难以再支撑下去,“稳就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就业不仅关系到民生,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2020年2月12日中国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以下简称“政治局常委会”),明确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也就是说,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要打一套“组合拳”,要通过财税、金融、社保“三管齐下”的综合治理才行。不过,由于金融信贷本身具有偿还性的属性,其在帮助营业额大面积减收的企业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而社保特别是其中的养老、医疗在目前面临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再出台“降费”的政策,很可能会加大财政一般预算对其的补助力度(2019年该补助已将近一般预算总支出的8%),最终还是要由财政兜底。可见,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主要还是要靠财税政策,即以财税为主,金融、社保为辅。

  三、当前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

  第一季度以来,由于受到疫情突袭,中国上下迅速提高响应级别,加大疫情防控力度,致使前两个月经济数据出现断崖式下跌,第一季度GDP出现罕见的同比负增长。但是,自3月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逐步趋于正常,复上复产率逐渐提升,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反弹,但后续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仍然严峻。

  从供给端来看,4月中国规模以上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达到3.9%,显著好于预期,连续两个月上行,较3月份收窄5个百分点,三大门类表现为两升一降。下游消费品类行业显著回升,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增速由负转正,较3月的历史次低点大幅反弹28.2个百分点草5.8%,成为拉动上业增加值由负转正的上要动力。

  从需求端来看,基建投资在专项债前置和社融高增的支持下,持续反弹,房地)伙开发投资在利率持续走低和购房需求释放的推动下也明显走好,但制造业投资、出口和消费未来仍面临巨大不确定性,成为需求修复的上要拖累。

  一是外需萎缩。当前全球经济已陷入停摆境地,IMF预测全年增速为一3.%0,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低,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将会逐渐显现。二是制造业投资低迷。1-4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8.8%,在三大投资支柱中仍然降幅最深,企业对未来预期不稳,以及第一季度产能利用率明显下滑,均限制f制造业投资的修复。三是消费不足。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不,居民储蓄意愿上升,消费意愿下降,两者之间差距扩大草31个百分点,为2%9年以来最高水平,再加上失业率居高不下限制消费能力,以及居民加杠杆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预计后续消费仍将持续低迷。

  四、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在供给端逐渐回归正常之后,需求端面临的冲击将成为当前的上要矛盾。在面对总需求不足的状况时,财政政策可以直接作用于投资或消费,从而直接创造需求,不用像货币政策一样还需要经过复杂的传导,因此,下一阶段财政政策被寄子厚望。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今年的中国政府上作报告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具体安排。

  一是需将今年中的赤字率拟按3.6%以上估算,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中国政府上作报告指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上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上体。1万亿元的赤字规模上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而赤

  字率按3.6%以上安排,则显不出政策还有一定弹性。特别国债规模略低于市场预期,应上要是考虑到银行和居民的承受能力,体现出财政纪律的约束。

  二是要求各级中国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考虑到当前财政收入压力较大,节流就更为重要。报告要求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特别是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民,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历史上,中央本级支出同比负增民只在2016年2月出现过,今年前4月同比仅增民0.1%,转负只是时间问题。

  三是强化阶段性减税降费。《中国政府上作报告》要求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民到今年年底,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超过去年的2.36万亿元,体现出稳企业、保就业的导向。

  四是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中国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亿元,比去年小幅增加224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上程建设。这些将是今年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力点。为何不宜赤字货币化

  2020年“两会”之前,市场上的一个焦点话题是“赤字货币化”。有一些学者提出,今年面临的冲击前所未有,但地方财政已经面临较大困难,可以考虑用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适度地实现赤字货币化,既缓解当前财政的困难,也可以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

  从必要性角度看,首先,中国财政政策的空间依然较大。2019年末,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8.5%,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且99%的中国政府债务是内债,不存在财政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其次,货币政策上限没有失灵。4月末,M2和社融增速分别达到11.1%和12%,明显突破2019年的较低水平,且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这也体现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最后,市场有容纳

  中国政府债券的充足余地,并不存在需求缺失情况。因此,央行没有必要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中国政府债券。

  从可行性角度看,此举有违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中国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中国政府债券”。央行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购买中国政府债券,货币创造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机制不一样。在前者情况下,央行缺乏上动权,对财政纪律的制约有限,而后者则会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可以保证财政纪律和央行上动性。

  除此之外,还应警惕赤字货币化的后果。一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中国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跟酉方发达国家不同,极端财政政策必然会引发地方中国政府的投资冲动和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二是无法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效率。

  从中国政府上作报告的安排来看,今年的财政政策表现地比较克制,无论是赤字率还是特别国债规模,都落在市场预期的下限,这反映出,中国政府对于财政纪律的敬畏和对于正常政策空间的珍惜。

  结语

  总的来说,中国应当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这是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各项措施的呵护下,在更加积极有为的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下,中国将更好的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带领世界走出疫情的阴霾。

  参考文献

  [1].经济稳定恢复增长凸显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发挥作用[N].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6-16(001).[2]王静文,朱桥.积极的财政政策

  如何更加积极有为[J].金融博览(财富),2020(06):18-19.[3]黄文慧.新冠肺炎疫情下钢铁企业资金困境应对策略[J].冶金经济与管理,2020(03):30-31.[4]许安拓.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更有成效[J].人民论坛,2020(17):73-75.[5]田素华.疫情对美国经济影响几何[J].人民论坛,2020(17):124-127.[6].刘昆: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空前[J].中国总会计师,2020(06):8.[7]孙玉栋,庞伟.对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分析[J].财政监督,2020(12):21-25.

篇三: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解析我国为应对疫情下的经济所采取的财政政策

  摘要: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至2022年疫情仍在持续,在这段时间中,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范围、程度都是史无前例之大,影响时间也在持续加长,这不仅给中国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灾难。与此同时,我国为减小疫情带来的损失,迅速出台各项政策,包括局部地区封控管理、企业停产停工、人民居家隔离等强效有力的防控措施,但同时,因为企业生产经营停滞,我国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断崖式下跌。为减小疫情的负面影响,国家快速启动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手段重启经济、恢复经济。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国家采取的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所带来的效果,进行总结,从而提升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疫情,财政政策,经济

  一.

  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2020年疫情来势汹汹,我国各个产业都受到了较大影响,企业停工停产、城市社区封闭管理等严格隔离措施,让我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1、疫情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石,而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以及各种封控措施的紧急执行,使得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受阻、蔬菜水果无法进入市场进行买卖,家禽养殖和蔬菜种植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蔬菜水果腐烂、家禽养畜宰杀掩埋等等。

  2、疫情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对于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第二产业来说,实际情况并不很乐观。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绝大部分甚至低于2008年时经济危机的水平,创造出了历史以来新低。

  并且2002年2月份的PMI指数中生产分项从51.4下降到27.8,与经济危机时工业同比增速跌幅相比,2020年2月份的工业增速跌幅应该在12%左右。

  3、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对于从需求端受到直接冲击的第三产业影响最大,其中仓储、房地产、旅游、餐饮、线下娱乐等行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一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与2019年四季度相比,其差距较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差距值分别为-11.1%、-8.9%、-3.3%、-1.5%和-0.8%,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差异为4.7%和0.9%。而这些产业加在一起已经占到GDP的36%。并且在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国内GDP净损失就已达到约1万亿元左右。

  二.

  国家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及效果分析

  在疫情的巨大影响下,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的要求更高。因此,在2020年,政府通过动用大规模减税降费、优化支出安排、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提升专项债规模等等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工具,尽力减小疫情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损失。

  在减税降费方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在疫情防控保供、稳外贸扩内需、企业复工复产等多个领域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其金额已超过2.6万亿元。

  大力提高赤字率也是政府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实行的措施主要有发行1万亿特别抗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等等。

  建立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缩短财政政策执行时滞,实行这一机制之后,与2020年的大部分省区相比,政策基金到达基层的时间几乎快了两周左右。

  通过2020年出台与实施的这些财政政策,2021年的预算赤字率为3.2%,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均低于2020年。

  除此之外,我国也提出了加大投入基础设施资金力度的财政政策。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拉动经济复苏,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出要加快发展对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

  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其扩张的属性,因此我国政府借助这一属性通过直接增加投资规模,并与社会资本合作等融资方式,从而通过财政政策乘数进一步带动民间投资。

  在外贸方面,我国财政政策也有很多作用。在疫情期间,我国的进出口企业的外贸活动受到了巨大的阻力与冲击,所以,我国主要通过实施出口退税和进口贴息等政策减小外贸、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等。我国还对因疫情原因的一年内复运进境的货物,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并退还出口关税。这些财政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稳定外贸企业信心,减少企业损失,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三.

  国家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及效果分析

  通过前文的具体描述,我们看到了我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必要性。在疫情大考面前,我国政府在短期内通过研究,迅速推出一系列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如提高国内政府债务率,适当扩大政府的财政赤字,加大国内国债发行额度,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等措施,高效率地补充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政府在应对疫情期间的财政实力,为经济复苏提供了稳固支持。

  在疫情期间,我国也从财政贴息、政府债务管理、收支安排等多角度出发,出台多项全国性、地方性财政政策,包括抬升杠杆率等等,但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控制相关风险,并持续关注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监督财政的可持续性。但在一系列措施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财政支出形成实物进度较慢的问题,未来还需继续努力。

  疫情的爆发对各国经济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影响与冲击,但我国政府通过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内财政政策的优势以及有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既有效防控

  了疫情,又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从而确保了人民的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茂林,张明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4):25-33.

  [2]周子轩,曹永东,郝焕荣.疫情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应对与政策效应评估[J].财政监督,2021,(23):82-87.

  [3]贾康,苏京春,郭金.新冠疫情以来财政政策落实“六稳”评价[J].上海商学院学报,2021,22(03):27-44.

  [4]陈言,黄少安.国际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0,(05):14-21.

  [5]李涛.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国内财政政策的几点建议[J].当代会计,2021,(02):126-127.

  作者信息:候照敏

  女(2002.09.22)籍贯:山东省德州市陵县梅镇湾头村

  籍贯所在地邮编:253509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无

篇四: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如何界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

  编辑同志:

  《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中,在界定何种建设

  用地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时,多次使用了“非营利性”的概念,如“非营利性教育设施”、“非营利性文化设施”等,那么什么是“非

  营利性”?如何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

  河北省某市国土资源局

  杜天长

  杜天长同志:

  您好,你来信中提到的如何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问

  题,据我所知,并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做出具体的规定,现作

  理论上的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非营利性”是相对“营利性”而言,具体阐述“非营利性”的

  含义,首先有必要区分几个概念,即“营利”与“赢利”、“盈利”的

  区别。从汉语词典中便可以查出,“赢”,意为“赚”,相对于“赔”,从而“赢利”指赚得了利润或者即指利润,是一种静态的表示。

  “盈”,意为充满、多余,“盈利”即指利润,或者较多的利润,属于

  财会专业术语。而“营”的意思是谋求,“营利”相应地是指谋求利

  润,“营利性”就是指以谋求利润为目的。因而,“非营利性”的含

  义,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无利润,更不是不讲经营之意,而是

  一个用以界定组织性质的词汇,它指这种组织的经营、运作目的

  不是为获取利润。

  -1-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要从区分

  “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入手。“非营利性组织”这一名称

  本身就反映出是以先它而存在一种组织形态——营利性组织,或者说企业,即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为前提的。“非营利性

  组织”在中国是一个外来词汇,即国际上通常所说的NPO,类似

  的指称还有“非政府组织”

  (NGO)、“志愿组织”、“免税组织”、“民间组织”等等。

  非营利性组织作为一个部门的界定并不完全统一,不同国

  家的界定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国际上较为广泛接受的是萨

  拉蒙教授指导的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非营利性组织国际比

  较研究项目归纳的五特征界定,即:(1)组织性,指有正式的组织

  机构,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有固定的工作人员等;(2)非政府性,指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也不隶属于政府或受其支配,也可称

  为“民间性”;(3)非营利性,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分红或利

  润分配;(4)自治性,指有独立的决策与行使能力,能够进行自我

  管理;(5)志愿性,指成员的参加特别是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

  的,而是自愿和志愿性的,组织活动中有一定比例的志愿者参加。

  在这五个属性中,组织性一般被看作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自治

  性和志愿性也有一些不同的提法,而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是最

  核心和最一致的认识。

  笔者经过比较研究,认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区

  别主要体现在设立的目的、管理的角度和运行的方式上,具体标

  -2-

  准如下:

  (1)设立的目的不同

  非营利性组织以促进公益事业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

  追求投资的经济回报。营利性组织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

  化,追求投资的经济回报。

  (2)资金的来源不同

  非营利性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政府出

  资或资助;b、社会的捐赠;c、承担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和

  个人委托的项目而收取的费用;d、经过管理部门的批准,为社会

  提供有偿服务;e、其他合法收入。

  营利性组织的资金来源:a、多为出资人直接投资;b、根据市

  场情况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服务而获得的收入。

  (3)收入的分配不同

  非营利性组织的收入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不能用于分配、向外投资或用于投资人的经济回报(对内部职工工资的自主调整

  是在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不变的前提下)。

  营利性组织自主决定收入的使用方向,可以分配,也可以用

  于自身发展和向外投资。

  (4)税收政策不同

  非营利性组织因其公益性和非营利目的,享有合法的免税

  地位。营利性组织不能因其性质和宗旨而享受免税政策。

  (5)审核认定程序不同

  -3-

  非营利性组织应由专门的管理部门经过审核认定,确认其

  非营利性质。营利性组织只要注册登记就可以,不需要专门的营

  利性质认定。

  (6)执行的财政政策不同

  非营利性组织大多(主要是政府举办的)享受政府的财政补

  助,而营利性组织则不享受。

  (7)执行的价格政策不同

  非营利性组织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规定的指导价。营利性

  组织的收费价格放开,根据市场情况依法自主决定。

  (8)承担任务不同

  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公益性、政府指定或交办的特定任务。营

  利性组织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经营服务的项目。

  (9)执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同

  非营利性组织根据行业不同执行各自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

  营利性组织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10)清算后财产归属不同

  非营利性组织清算后财产归其管理机关(或审批机关)支配,用于继续发展该行业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清算后财产归

  出资人所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十条标准在分析某个组织的“营利性”

  和“非营利性”时并不一定全部适用,但必定其中有几个标准适用,如设立的目的、收入的分配、清算后资产的处置等。具体认定“营

  -4-

  利性”与“非营利性”标准应由每个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做出界定,并且在审批、登记时有明确的表示,现在我国在医疗机构、科研

  机构的改制中已经有这样的规定。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

  吴永高

  二○

  ○三年十二月十日

  -5-

篇五: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在支持防护救治方面,对取得政府规定标准的疫情防治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单位发放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医药防护用品等免征个人所得税。

  ——在支持物资供给方面,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纳税人提供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运输收入免征增值税;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效劳、生活效劳及居民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效劳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一次性扣除;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防控疫情物资免征关税。

  ——在鼓励公益捐赠方面,对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应对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直接向承当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应对疫情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无偿捐赠应对疫情的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扩大捐赠免税进口物资范围。

  ——在支持复工复产方面,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阶段性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阶段性减免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减征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鼓励各地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物业租金。

  疫情期间有哪些企业所得税和个税优惠?

  .

  4月8日,在国家税务总局组织播出的“税务讲堂·你来问我来答〞节目中,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副司长叶霖儿挑选了纳税人提出的代表性问题,详解了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所得税支持政策。

  1、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一次性扣除政策中,购置设备的扣除金额受500万元限制吗?

  答:没有限制。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8号,以下简称财税8号公告〕的规定,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而新购置的相关设备,无论单位价值是否超过500万元,均能在税前一次性扣除。

  2、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的,需办理什么手续?

  答:为贯彻落实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有效落实企业所得税各项优惠政策,税务总局于2018年制发了?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方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3号〕,修订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方法?。新的办理方法规定,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全部采用“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因此,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的,无需履行相关手续,按规定归集和留存备查资料即可。留存备查资料可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6号〕规定执行。

  .

  3、此次出台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支持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这个支持政策内容主要是延长亏损结转年限方面的。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局部行业企业经营受到了较大冲击。为了缓解这些困难行业企业的经营困难,财税8号公告规定,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4、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包括哪几类?

  答:财税8号公告规定,困难行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四大类,其中旅游是指旅行社及相关效劳、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具体判断标准按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企业可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的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判定。

  5、此次支持疫情防控捐赠所得税政策有哪些亮点s?

  答:为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向疫情防控事业捐赠,尽快战胜疫情,这次出台的疫情捐赠所得税政策,即?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捐赠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9号〕。与现行政策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突破了比例的限制。政策规定,企业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用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该政策放宽了比例的限制,表达了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支持。

  .

  二是突破了程序的限制。考虑到疫情紧急,政策规定,企业和个人直接向承当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用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物品,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6、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的捐赠,以及个人直接向承当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如何办理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答: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的捐赠,以及个人直接向承当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的税前扣除办理,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99号,以下简称财税99号公告〕规定执行。其中,个人直接向承当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在办理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时,需在填写?个人所得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明细表?时,在备注栏注明“直接捐赠〞。

  7、单位财务人员在为员工办理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时,需要员工提供哪些资料?

  答:按照财税99号公告规定,单位员工需区分不同的情形,向其单位提供符合条件的捐赠凭证的复印件。

  一是员工自己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国家机关进行防疫捐赠的。单位凭员工提供捐赠票据的复印件等资料办理扣除,其中捐赠票据是指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等,并加盖接受捐赠单位的印章。对于员工未能及时提供捐赠票据的情况,单位可暂以其员工的微信支付记录、银行转账记录、捐赠.

  证书等捐赠转账记录的复印件〔

  截图〕办理扣除,同时注意告知其员工需在捐赠的90日内及时补充提供正式的捐赠票据。

  二是员工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捐赠的。单位凭公益性社会组织、国家机关汇总开具的捐赠票据或者医院开具的捐赠接收函,以及员工明细单办理扣除。

  8、单位组织员工向公益性社会组织捐款用于疫情防控,公益性社会组织没有为每个人开具捐赠票据,而是统一为单位开具了捐赠票据,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进行个税税前扣除吗?

  答:个人在享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捐赠全额扣除政策时,具体操作方法应按照财税99号公告执行,即机关、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员工开展公益捐赠的,纳税人可以凭汇总开具的捐赠票据和员工明细单扣除。

  9、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这种个人所得税免征需要提供什么资料吗?

  答:?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10号,以下简称财税10号公告〕规定,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政府规定标准包括各级政府规定的补助和奖金标准。

  考虑到目前相关人员正在疫情防治一线,其单位同样承当较重防治任务,为切实减轻有关人员及其单位负担,此次对上述人员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

  奖金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优惠时,支付单位无需申报,仅将发放人员名单及金额留存备查即可。

  10、疫情防控期间,为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支持保障,国家发布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保护医务人员假设干措施的通知?〔国创造电〔2020〕5号〕,明确提出要提高疫情防治人员薪酬待遇,请问这些待遇是否可以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

  答:是可以的。按照?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保护医务人员假设干措施的通知?〔国创造电〔2020〕5号〕的规定,在疫情防控期间,疫情防治人员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卫生防疫津贴和核增的一次性绩效工资,符合财税10号公告的有关规定,可以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

  疫情防控期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管理及会计核算操作问答

  2020年2月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切实做好会计效劳工作的通知?〔财会[2020]2号〕,要求各级会计管理机构要指导本地区接受疫情防控社会捐赠的公益、慈善等非营利组织,遵守接受捐赠资金和物资的有关管理规定。为了标准对疫情防控期间捐赠款物的管理,确保捐赠人和受助人的合法权益,天津市财政局组织天津市会计学会高端会计工作委员会成员屡次研讨后,印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社会捐赠内控管理及会计核算的通知?〔津财防控〔2020〕21号〕,并以问答和案例的形式将民间非营利组织以及各预算单位接受社会捐赠的管理及会计核算处理进行解析,以进一步指导标准实务操作。

  1.问:各单位是否都要按照?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捐赠资产的管理和会计核算?

  答: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如基金会、慈善协会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均应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天津市财政局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社会捐赠内控管理及会计核算的通知?做好捐赠款物管理和会计核算。而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以及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均属于预算单位,在进行捐赠款物内控管理的时候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标准〔试行〕?进行标准,并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关于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核算。

  2.问:我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到一批捐赠,包括资金、物品以及一些单位作出的捐赠承诺,上述是否都能按捐赠收入处理?

  答:捐赠是指一个实体自愿无偿向另一实体转交现金或其他资产,或撤销其债务的行为。捐赠收入,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捐赠所取得的收入。

  根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民间非营利组织应确认捐赠收入:〔1〕与捐赠相关的经济利益或者效劳潜力的资源.

  能够流入民间非营利组织并为其所控制,或者相关的债务能够得到解除;〔2〕捐赠能够引起净资产的增加;〔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以下情形不确认捐赠收入:

  〔1〕民间非营利组织从委托方收到款物,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将款物转赠给指定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无权改变上述款物的用途或者变更受益人,民间非营利组织应作为一项代收代付业务进行处理,会计核算时应当确认一项受托代理资产,同时确认一项受托代理负债。

  〔2〕捐赠现金或其他资产的书面协议或口头约定等被称之为捐赠承诺。捐赠承诺不满足非交换交易收入确实认条件。民间非营利组织对于捐赠承诺,不应予以确认,但可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3〕对接受的劳务捐赠,不予确认,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4〕如果款物提供者提出捐赠时要求非营利组织为其提供一项效劳,尽管这项效劳的结果可能是无形的、不确定的或难以计量的,该项接受的款物也不能作为捐赠处理。

  3.问:捐赠有哪些类型?

  答:捐赠按照使用是否受到限定分为:限定性捐赠和非限定性捐赠。如果捐赠人对捐赠资产的使用设置了时间限制或者〔和〕用途限制,那么属于限定性捐赠;如果捐赠人对捐赠资产没有设置时间限制或者〔和〕用途限制,那么属于非限定性捐赠。捐赠按照物品种类分为:资金捐赠;物资、设备、房产等实物资产捐赠;劳务捐赠等。

  4.问:我基金会〔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到一批口罩、防护服等实物物资的捐赠,应如何进行内控管理?

  答:接受新冠肺炎捐赠的公益、慈善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和捐赠款物分配使用等制度,切实加强对捐赠款物的管理,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账实相符、公开透明。捐赠款物应按规定区分定向捐赠和非定向捐赠进行管.

  理,全部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疫病救治和困难患者救助,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专物专用、及时高效。具体操作时还应注意以下细节:

  〔1〕接受捐赠时,应与捐赠人签订?捐赠合同?,写明捐赠物资种类、质量、数量、金额和交付时间等;

  〔2〕接收捐赠物资时应当场验收,物资数量需经捐赠人、非营利组织专人清点核实无误后入库;

  〔3〕收到捐赠物资后,应向捐赠人开具天津市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和捐赠证书;

  〔4〕捐赠物资的所有权因捐赠交付而转移至民间非营利组织;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由捐赠人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共同办理有关手续。捐赠人以持有的股权进行捐赠的,必须办理股权变更至非营利组织的手续,不再对已捐赠股权行使股东权利,并不得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予以经济回报;

  〔5〕对捐赠人有具体用途、使用方式和捐助地区的物资,应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确需改变用途、使用方式和捐助地区的,需经捐赠人书面同意;

  〔6〕对捐赠物资设立专门的会计科目单独核算并进行专项管理,建立严格的分类登记制度;

  〔7〕捐赠物资入库要有专人保管,建立库存物资台账,一律凭入库单清点物资入库,凭出库单清点物资出库;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清查对账,做到账实相符;

  〔8〕捐赠物资出库时须办理出库单,物资出库及分发程序严格依据?捐赠合同?,遵照捐赠人意愿向受助人提出物资使用要求,并将捐赠物资按出库单内容交付受助人。受助人清点物资无误后,应向进行捐赠的公益、慈善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具物资接收凭据。

  5.问:我基金会〔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到一批口罩、防护服等实物物资的捐赠,应当确认收入?应如何确定入账价值?

  .

  答: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捐赠的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应予以确认为一项收入:〔1〕与交易相关的含有经济利益或效劳潜力的资源能够流入民间非营利组织并为其所控制,或者相关的债务能够得到解除;〔2〕交易能够引起净资产的增加;〔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受赠资产的入账价值应当按照以下原那么确定:受赠资产如为现金、银行存款等资金,应按实际金额入账;受赠资产如为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如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的,应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或者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与受赠资产公允价值相差较大的,受赠资产应当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①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泼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②同类或类似资产不存在活泼市场的,如该受赠资产的价值可以合理确定的,按确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如该受赠资产的价值不能合理确定的,可以暂不入账,但应设置辅助账,登记该受赠资产的数量等情况。在以后会计期间,如果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在其能够可靠计量的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并以公允价值计量。

  〔3〕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的劳务捐赠,不予确认,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6.问:我基金会〔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到一批口罩、防护服等实物物资的捐赠,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答:〔1〕接受捐赠时,按照应确认的金额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或非限定性收入〕

  .

  对于接受的有附加条件的捐赠,如果存在需要归还全部或局部捐赠资产或者相应金额的现时义务时〔如因无法满足捐赠所附条件而必须将局部捐赠款退还给捐赠人时〕,按照需要归还的金额,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

  〔2〕期末,将“捐赠收入〞科目各明细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会计分录如下:

  借: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贷:限定性净资产

  借:捐赠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贷:非限定性净资产

  7.问:限定性净资产能转换为非限定性净资产吗?

  答:可以。如果限定性净资产的限制已经解除,应对净资产进行重分类,将限定性净资产转化为非限定性净资产。限定性净资产的限制条件已经解除的3种情况:①所限定净资产的限制时间已经到期;②所限定净资产规定的用途已经实现或目的已经到达;③资产提供者或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撤销了所设置的限制。如果限定性净资产受到了两项或两项以上的限制,那么应当在最后一项限制解除时,才能认为该项限定性净资产的限制已解除。

  8.问:我基金会〔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到捐赠形成的收入是否需要交税及会计核算?

  答: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四、八十五条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文件规定: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

  收入为免税收入。因此,捐赠收入不缴纳所得税,无需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

  注:非营利组织需要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3号〕相关规定申请认定。

  9.接受捐赠款物会计核算举例〔三那么〕

  例1:某基金会〔民间非营利组织〕202X年2月1日接受甲企业捐款100,000元,已存入银行,并指定用于新冠肺炎防控购置口罩和隔离防护服。2月5日接受乙企业捐赠医用一次性口罩一批,有商场采购发票和明细物资清单,含税金额50,000元,用于防控疫情。基金会应当按发票金额开具捐赠票据,并登记入账。

  〔1〕202X年2月1日,接受甲企业捐赠款时,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100,000

  〔2〕202X年2月2日,该基金会决定将所收甲企业捐款中的80,000元采购医用防护服,当日送达某疫情防控定点医院,账务处理:

  借:存货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借:业务活动本钱

  80,000

  贷:存货

  80,000

  〔3〕202X年2月5日,收到乙企业捐赠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并于当日送达假设干隔离医学观察点,账务处理:

  借:存货

  50,000

  .

  贷: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50,000

  借:业务活动本钱

  50,000

  贷:存货

  50,000

  〔4〕202X年2月中旬,对于甲企业捐款剩余的20,000元,如果根据相关协议或规定,需要返回给甲企业,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20,000

  贷:其他应付款

  20,000

  〔5〕202X年2月末,将捐赠收入、本钱、费用结转净资产,账务处理:

  借: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150,000

  贷:限定性净资产

  150,000

  借:非限定性净资产

  130,000

  贷:业务活动本钱

  130,000

  借:非限定性净资产

  20,000

  贷:管理费用

  20,000

  〔6〕局部限定性净资产到达解除限定条件,涉及金额10,000元。应当对净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将限定性净资产转为非限定性净资产,账务处理:

  借:限定性净资产

  100,000

  贷:非限定性净资产

  100,000

  例2:某基金会〔民间非营利组织〕202X年2月3日收到丙企业委托转赠给某防疫定点医院的呼吸机一批,无采购发票,有物资清单,市场价格为500,000元。

  .

  〔1〕202X年2月3日,收到丙企业委托转赠的物资,当场验收入库,账务处理:

  借:受托代理资产

  500,000

  贷:受托代理负债

  500,000

  〔2〕202X年2月4日,该基金会将受托转赠的呼吸机送达指定医院,账务处理:

  借:受托代理负债

  500,000

  贷:受托代理资产

  500,000

  例3:某公立医院〔事业单位〕202X年2月1日接受丁企业捐款200,000元,用于本次疫情防控专门购置防疫用品,已存入银行。2月3日接受戊企业捐赠口罩和防护服一批,用于医护人员使用,有商场采购发票和明细物资清单,含税金额100,000元。2月5日收到主管部门调拨的一批社会捐赠保障性物资,调拨清单注明价值50,000元。

  〔1〕202X年2月1日,接受丁企业捐赠款。

  【财务会计】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捐赠收入

  200,000

  【预算会计】账务处理:

  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200,000

  贷:其他预算收入——捐赠收入

  200,000

  〔2〕202X年2月3日,接受戊企业实物捐赠。

  【财务会计】账务处理:

  借:库存物品

  100,000

  .

  贷:捐赠收入

  100,000

  【预算会计】不做账务处理。

  〔3〕202X年2月5日,收到主管部门调拨物资。

  【财务会计】账务处理:

  借:库存物品

  100,000

  贷:无偿调拨净资产

  100,000

  【预算会计】不做账务处理。

  〔4〕202X年2月末,结转财务会计中捐赠收入,借:捐赠收入

  300,000

  贷:本期盈余

  300,000

  财务会计“无偿调拨净资产〞、预算会计中“其他预算收入——捐赠收入〞于202X年末按制度要求结转。

  .

篇六: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大流行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消费者在无意识的改变着消费习惯。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实体经济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疫情刚开始时,消费者忙于去实体店抢购生活必需品,导致丹尼斯超市等货架上的生活必需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疫情期间,消费者对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御物品需求的大量增加也是实体经济的机遇。疫情最严重时,消费者减少了外出购物而选择网上购物从而降低感染风险,这对实体经济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因此,实体经济如何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保存实力并且更好的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冠疫情

  实体经济

  影响

  一、新冠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机遇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早在2003年,SARS大流行时阿里巴巴全体员工不得不回家办公酝酿出淘宝这个巨大的电商平台。在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许多企业也积极调整战略,增加生产线。如,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特斯拉(Tesla)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特殊经济时期开始跨界增加生产线生产呼吸机。我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开始增加生产线来生产口罩。总之,实体经济若能在特殊经济时期抓住机遇,那就会带来巨大的收益。新型冠状病毒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防护用品需求暴增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消费者产生了恐慌情绪,对口罩、消毒水、防护衣、紫外线灯、防护手套等卫生防护用品的需求量暴涨,这对实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各大实体经济厂商若能抓住机遇,调整战略做详细市场分析与消费者偏好调查,合理做出战略调整,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产,企业就可以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特殊经济时期保存实力并且有机会取得巨大的收益。

  (二)疫情暂缓期的消费反弹

  新冠疫情较严重时,由于防疫政策、消费者的恐慌情绪等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产生了短暂的下降,但是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新冠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以及政府有效的防疫政策对新冠疫情的作用等因素使得新冠疫情有所缓解,形成了一个疫情暂缓期。这个疫情暂时缓解的时期给实体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机遇。疫情最严重时,居家隔离令的施行把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压抑到了极限,一旦疫情到了暂缓期,那么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较疫情前及疫情严重时会大大增加,消费就会出现极大的反弹,消费者会因为心理作用去大量购买商品来保持内心的平衡。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发放的优惠券更加会促使消费者消费购买产品。实体经济厂商若能够对产品的生产、分配和销售供货做出合理的规划,那么

  就能够有条不紊的应对疫情冲击并且能够借助疫情带来的机遇去长远健康的发展。

  二、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一)居家隔离令促使实体经济萧条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极大的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居家隔离令”是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以来产生的新名词,它为阻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目前中国的疫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停工、隔离排查、封城等防疫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进一步传播。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我国首先提出“居家隔离令”政策,建议人们不出门、不聚集,使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后续有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模仿。但若居家隔离政策使用不当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以美国实体经济为例,居家隔离所提倡的“不外出,不聚集”导致人们无法正常工作,工厂无法继续生产制造,实体店无法正常营业。来自智库的一项分析显示,这些被迫关闭的企业最后将产生恶性循环,企业将因为不能正常营业而资金短缺,资金短缺就会导致采购原材料、机器设备不及时,存货不能得到保障,甚至开始大量裁员,造成大量人口失业,生活资金短缺,购买力下降,导致整个经济社会无法正常运行。

  (二)

  食品、餐饮行业进货渠道安全性及检疫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导致经济社会流动性暂停,工厂、店面停业,消费者不敢外出消费,工人不能工作,企业资金断裂。实体经济的核心成分是资金,拥有资金才能投资和发展经济。对于食品、餐饮行业来说,房屋租金、税收、工人工资及补贴以及仓库积压的不易长期保存的食材成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对于无风险基金和风险应对机制的小微型企业甚至会造成灭顶之灾。新冠疫情的发生对食品、餐饮行业来说需要在食材进货渠道及检疫问题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郑州二七广场的餐饮实体店喜虾客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喜虾客餐厅因为在疫情期间营业时对食材厄瓜多尔白虾在进货渠道上没有严格监督把控,购进了新型冠状病毒呈阳性的食材,导致在社交网络抖音、微博上上热搜,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疫情期间食品、餐饮企业尤其应该要注意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对进货渠道严格把关,对食材严格检测来保证安全性,从而来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三)消费者的刻板印象

  新冠疫情期间消费者的刻板印象也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冲击。第一,在新冠疫情严重的敏感时期,一旦一种商品出问题,消费者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这种商品包括其相关商品。郑州“喜虾客”事件就反映出这个问题。喜虾客在郑州的实体店购进了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白虾食材导致那段时间在店里消费过的消费者产生了恐慌心理,未消费过的顾客也很长时间不去消费白虾,即使是有检测合格证明的白虾,消费者也不愿意去购买。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刻板印象。消费者的这种心态导致包括喜虾客在内的饭店、鲜虾冷冻加工厂、含虾加工食品和

  半成品生产厂商以及白虾养殖厂都受到重创。这是新冠疫情期间存在的特殊心态,会对实体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第二是消费者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会产生疑心加重的心态。一些大型商场为在疫情期间减少损失、保持顾客流量而做了认真详细的疫情防护措施,如在商场内部设置温馨提示标语提醒顾客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在商场入口设置扫健康码区域并为进入商场的消费者免费提供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水等防疫物品。即使商场做了充足的防疫措施,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消费者还是容易内心敏感并习惯性的认为公共场所不安全,从而尽可能的减少进入商场等公共购物场所的次数,这对于商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三、新冠疫情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提供财政政策支持

  财政政策是在一定时期内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的政策。国家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平衡型财政政策。政府可以以此次新冠疫情为机遇,推动改革,巩固和完善国家的治理。政府施行扩张的财政政策能够促进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在新冠疫情期间经济萧条的时期政府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税种、降低税率来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更多的消费者消费。在全球新冠疫情走势不明朗的环境下,对企业减税,能拯救企业。以丹尼斯大卫城为例的实体经济企业在新冠疫情期间营业额急剧下降,给企业资金流动造成了困难,这时政府施行降低税收等扩张的财政政策就会缓解实体经济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如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付等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转移支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平稳发展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保存实力,缓解疫情冲击

  在特殊的经济时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流行期间,实体经济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要适当调整策略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企业保存实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适当裁员。裁员指的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企业资金比较短缺或资金中断的极端情况下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裁员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企业要经过仔细权衡再做决定。这里强调“适当”裁员,指的是企业应该尽可能的辞掉企业内部多余的劳动力或者能力低下、积极性不强、绩效不高的劳动力,对于工作能力很强的员工要尽可能的保留。企业要想保存实力,也可以通过适当取消一部分业务来保存实力。对于连锁餐厅、超市、便利店来说,企业管理者可以关闭一些营业不佳的,收益不高的店面来缓解压力。丹尼斯集团在疫情期间就关闭了经营状况惨淡的门店。对于制造业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关闭一些车间或取消一些销量不好、收益额不高的生产线来减少资金消耗,保存实力,从而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

  (三)引导消费者提高线上消费的意识

  媒体就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是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传统的媒体有电视、广播、杂志周刊、报纸等,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有电子杂志、电子报刊、网络社交媒体软件等。媒体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协调社会关系、监督社会环境、传

  承不同的文化、为人们提供娱乐及教育、传递最新的重要信息等。新冠疫情期间政府可借助媒体去正确引导消费者消费,从而帮助实体经济企业生存和发展。在疫情严重时,政府通过社交媒体通报最新疫情消息,提醒人们注意防护,尽量不出门。为了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并且帮助实体经济企业度过难关,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去宣传引导实体经济企业开展网上在线销售等模式,并鼓励消费者去进行网上购物。这样既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正常生活还可以帮助实体经济企业缓和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的营业额下降的损失。科学判断并及时向公众公布疫情状况有利于减少人们的恐惧。在新冠病毒疫情的缓和期,政府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及时通知消费者,这样消费者就会减少对疫情的恐惧心理,例如,在需要购物时,消费者就不会因为恐慌疫情而不敢出门消费了,这样有助于实体经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结论

  新冠疫情给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极大的削减了实体经济企业的收益额,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营业额不佳的实体经济企业危在旦夕。为促使实体经济企业加速恢复和发展,国家政府应施行扩张的财政政策支持,媒体应及时公布疫情信息,稳定消费者情绪,引导消费者消费,从而在艰难经济形势下实现平稳过渡、长远发展。

篇七: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非营利性组织论文

  浅析非营利组织

  摘要:美国的社会保障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分散型管理体制,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各自发挥它们的作用,实现了社会保障的市场化、社会化运行。通过分析美国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用,可以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

  一、美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和功能

  根据美国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的界定,可以把非营利组织定义为存在于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协会,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制性和志愿性五大特征。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具有和美国政府平等的地位,美国城市研究所国家慈善组织统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已达到139.73万个,约占美国各类组织的6%。这个庞大的组织功能主要体现为:能够发现新的社会问题,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能够冷静的观察市场,监督政府和商业机构的行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充当了政府和商业部门的中间人;对一些特定的群体或政府不能干涉的领域发挥它独有的调节作用等等。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的领域有:文化、艺术、娱乐、教育、研究、卫生、医院、托老院、托儿所及其他卫生机构;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经济、社会和社区发展等等。这些非营利机构每天为需要各种援助的美国人提供帮助,受益人群分属不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美国非营利组织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995年非营利组织的总就业人数达到1350万,近美国当年总就业量的12%。此外,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咨询、扶贫济困等各类社区服务,在满足公民需求方面举足轻重,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中一支重要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力量。

  二、美国非营利组织对美国社会保障的作用

  美国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改革中除了强调政府的责任外,为了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和化解社会矛盾,联邦政府在税收、医疗、卫生、居住条件、救济保障、社会服务、劳资关系等方方面面也在不断进行着社会改良,同时也更多的依赖于广泛的社会力量。这些社会力量中最主要的就是非营利组织。

  在稳定社会方面,非营利组织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填补社会发展方面政府投入资金的不足,还通过社会捐助,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参与社会发展,帮助政府解决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边缘问题。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在救助弱势群体方面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在消除贫困、预防犯罪、提供医疗与卫生援助、反对酗酒、毒品与艾滋病、保护妇女与儿童权益、老年人服务、环保、解决无家可归者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在这些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是非营利组织对医疗卫生的贡献。,美国非营利性医院在美国医疗卫生领域占据了51%的份额,超过了半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在增加社会就业、救助弱势群体、完善医疗卫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的福利供给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及完善非营利组织的必要性

  根据萨拉蒙教授的定义,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几乎不存在非营利组织。但是,我国存在大量的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他们在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这两点上和西方国家的非营利组织是一致的,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它们也属于非营利组织。到2021年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为31.5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6.8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6万个,基金会999个。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种类多为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经济社团、基金会等等。我国社会保障的负担是比较严重的,具体表现为:

  失业问题。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是由多种矛盾的叠加和交互作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总量供大于求、存在结构性失业、城镇失业人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口数目庞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庞大的失业人员和由于失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正在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弱势群体问题。是指由于能力或机会都处于劣势地位而只能较少的占有社会资源的人群共同体。包括城市下岗失业者、农民工、农村贫困人口。目前,中国弱势群体人口总数为4亿至4.6亿,占全国13亿人口的1/3左右。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保资金不充足,保障项目不齐全,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社会保障很难在对这些弱势群体就行救助。

  养老问题。中国的“人口红利”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贡献。但是,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日益突出,随着“人口红利”窗口的关闭,我国要独自偿付“人口红利”期间对于人力资本透支所欠下的债务,大量的老龄化人口需要相对数量少得多的下一代来奉养。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不足加之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有限,就会无法照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这又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福利供给对我国的启示

  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的情况可以看出:政府不再是社会保障的惟一提供者,非营利组织可以解决大量的社会和生活问题。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应当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和社会环境。具体措施为:

  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要一方面要对非营利组织给予适当的规范引导和监督;另一方面,要给予非营利组织必要的社会地位,保证其自身的独立性,解除地方行政权力对其发展的束缚,使其作用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

  其次,要保证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政府应当在经济上予以扶持和资助,除了财政资金的直接资助外,还要依靠税收杠杆和财政政策对非营利组织进行间接资助。营造慈善捐助的社会价值导向,动员全社会保障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

  再次,非营利组织也要积极主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完善自身行业标准,实行行业自律和自我规范。

  总之,要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发展非营利组织。非赢利组织激发的社会成员强烈的责任感,也会促进形成全社会的互助模式,有利于整个社会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简介:唱丽玲1971―,女,河北卢龙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八: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一、导论

  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属性:非营利性,是其区别于企业的根本属性。第一,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二,不能进行剩余收入(利润)的分配(分红);第三,不得将组织的资产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非政府性,是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第一,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第二,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第三,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以志愿精神为背景的利他主义和互助主义。第一,志愿者和社会捐赠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社会资源;第二,非营利组织活动的社会公开性与透明性;第三,非营利组织提供两种类型的竞争性公共物品:公益性公共物品和互益性公共物品。

  活动领域:环境保护、扶贫发展、权益保护、社区服务、经济中介、慈善救济

  二、战略管理

  战略的特点:战略决策一般与组织的活动范围有关;战略要与组织运营其中的环境相匹配;战略要与组织的资源潜力相匹配;战略决策经常作为组织的关键资源要素;战略决策会影响日常的经营性决策;组织战略不仅受到环境力量和资源可得性的影响,还受到那些在组织内或组织周围拥有权力的人们的价值观和期望的影响;战略是组织要遵循的长期发展方向。

  意义:明确组织的宗旨,使之成为组织行动的纲领;界定组织的任务;树立组织的愿景,使所有成员共同拥有并分享;确定组织的优先发展目标,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组织发展最紧迫的事情上;分析和诊断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把握有利于组织发展的各种机遇。

  作用: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包括组织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所以战略管理可以促使非营利组织在自身进行各种活动时,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完备的方案,并建立一个长期的眼光,让非营利组织的决策更加的全面和具有同企业一样的战略性和发展眼光。

  理解:合作体现在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员工以及成员互相合作与交流,以及非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这能够更加促进非营利组织的活动,更加的全面和有利进行。竞争又体现在非营利组织与企业,政府等其他主体之间,对于某些活动的竞争,这能够激发非营利组织的活性和积极性,促进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组织组织活动和行为更加的全面完善和优质。

  三、问答题

  (1)非营利组织的影响因素包含哪些?

  .1.政治因素:政府出台的政策、规章和制度建设的支持力度。我国的NGO组织对政府的依附性较强,政策的发布或更改对NGO影响大。并且,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施政理念的变化也时时刻刻在引导NGO的发展方向。2.经济因素:经济活动越繁荣,NGO的资金来源相应的更加充足,所服务的对象更加广阔,服务能力更加提升。3.国际因素:国际NGO事业的发展及前沿的理论能使非政府组织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

  4.社会因素:无论是从事NGO的组织人员还是普通民众,对其认知程度和支持力

  度都有影响。同时,社会力量和企业力量的支援也是重要原因。(社会舆论)5.理论发展程度和实践效果6.人才的培养,内部运作能力和水平。

  (2)非营利组织筹款难的原因?

  1、筹款渠道狭窄,对政府这一渠道依赖性大的同时难以发动民间大规模的筹款。2、筹款能力较弱,大多数的非营利组织筹款的宣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较弱,导致筹款的地域、人群范围狭小,筹款效果不佳。3、组织知名度小、透明度不强、公信力不足。4、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媒体的合作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利用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和媒体的舆论支持竞争机制不足,行政化、官僚化倾向导致机构自我发展能力差,效率低下。5、非营利组织自身管理能力的制约,组织管理松散、专业人才资源的匮乏、缺少战略的眼光,这些都会限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前景。

  (3)NGO与企业HR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一样,都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不同点:1、结构不同:NGO的人力资源是双重结构,具有是董事会、专职管理者、稳定执行者组成的制度化结构和组织成员与志愿者组成的非制定化结构。而一般企业是只有制度化结构。2、激励制度不同:NGO更多的采取精神激励制度,更多注重综合价值,而企业采取物质激励制度,注重经济价值。3、招聘对象不同:人力资源的招聘对象不仅仅有专职人员还包括志愿者,而企业仅仅招聘专职人员

  4、绩效评估不同:NGO的绩效评估相对困难,职责不清,并且不要求经济产出,对评估造成困难,大多使用目的管理法。企业的绩效评估较容易

  (4)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依附性的利弊的不同观点后,你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我的观点是:我认为中国非营利组织依附性应该逐渐减少,增强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

  原因是:1.当今我国改革发展对于国家结构的调整以及完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我国通过改革后,更多的从管控意识转化为服务意识这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的成长;2.我国的人民自主意识不断觉醒,需求方面越来越高,需要做到的是服务而不是强行管控;3.非营利组织的依附性以至于出现缺失地域和国际化视野,组织对外交往范围有限,在政府职能转变过后,难以成为政府的合格承担者;4.现如今的变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多利用好市场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减少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依附性;5.非营利组织依附性使其发展受限,不能灵活的应对市场发展变化,做出合理调整;6.非营利组织的依附性以至于大部分参与其中的都是行政人员,使得非营利组织变成了“第二”国家事业单位;

  (5)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1.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非营利性,民间性,志愿性,组织性;

  组织类型和活动领域:组织类型多样化、活动领域多元化、活动范围集中化2.存在问题:地区分布不匀,人均占有量少;经费缺乏;场所设备不足;缺乏人才;存在慈善供给不足,慈善业余主义等问题;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能力

  (6)谈如何理解“不以营利为目的”:我认为,非营利组织可以营利,这是毫无疑问的。首先,非营利组织是一种非收入导向型的组织,它们的首要目标并不是盈利,而是提供商品和服务,次要目标则是在完成首要目标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它的成本。而营利组织的首要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次要目标才是产出产品和服务。从这两种组织的定义来看,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首要目

  标不同,而不是盈利能力的不同。其次,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并不意味着不营利,而是指非营利组织的成立不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必须用于实现组织的宗旨或使命。而且这种非营利性并不排斥非营利组织提供社会服务活动收取合理的费用,也不排斥这些组织可以从事一定的营利性经营活动,这些营利行为只是非营利组织一种筹资方式,以更有效地实现社会性目标。

  (7)志愿者可以发薪水吗?我认为志愿者可以发薪水,这里所谓的薪水其实也就是相应的补贴。薪水不能成为衡量志愿者志愿精神的唯一标准。组织不发薪水给志愿者的原因大多是经费问题,是给不起而不是不想发;其次,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利己动机,薪水需要之所以不突出不是不需要,而是难以获得,志愿者需不需要薪水取决于组织给不给。组织无法以市场价格购买志愿者的服务。发薪水问题的本质是组织的能力问题而不是道德,所以不能把发不发薪水问题与是否违背志愿精神相联系,发薪水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8)非营利组织能够进行商业化运作吗?

  所谓非营利组织商业化指的是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运作的实体,在保持组织社会使命的前提下,通过商业化的管理,提高组织效率,并从事产生利润的商业活动。

  产生的原因:第一,市场经济主导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赢利行为在非营利世界中容易被接受。第二,寻求新的方式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受益人产生依赖心理。第三,提供了资金来源,有利于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第四,提高组织效率,寻求更多外部捐赠的需要。第五,营利组织已经进入社会服务领域,给非营利组织带来了挑战,迫使非营利组织从事商业化经营。

  存在的问题:第一,过于追求经济理论而导致其偏离社会使命第二,缺乏专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商业管理者和商业信誉第三,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存在冲突第四,商业化的非营利组织还面临营利组织竞争者的抵制

  解决措施:第一,建立高效的商业机制和培育组织文化第二,牢记非营利组织商业化以完成组织的社会化使命为最终目标,第三,将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业务和慈善业务进行结合

  (9)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异同?

  同:1.三者在战略管理上都要日常的经营与计划控制、重视战略的实施、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2.三者在组织战略管理上都要确定组织的目标、对组织环境进行评估。3.都是要涉及到战略资源的配置等,为实现战略目标,对这些资源进行配置。4.战略管理也是面向未来的管理,三者的战略决策要具有目标的长远性。

  异:1.战略目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具有公益性。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需要为目的。而企业则是以盈利为目的。

  2.资金来源:非营利组织经济来源主要是政府支持、社会和企业资助、基金会和自身营利等;政府经济来源主要是税收和自身经营;企业经济来源主要是自身的组织经营收入

  3.战略管理主体:非营利组织战略制定的主体是组织的管理人员和社会公众;政府战略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人员;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高层人员

  (10)如何理解非营利组织的官方性与民间性?

  官方性:首先非营利组织注册成立,需要来自政府的批准认可,才能获得其合法性;其次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运行,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最后非营利组织获取信息等资源,也需要来自政府的帮助。

  民间性:首先是因为非营利组织的目的是志愿为社会提供服务或者产品,服务对象具有民间性;其次是因为非营利组织成员构成、组织构架等具有民间性。

  (11)浅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官方性与民间性是可以互补的两种属性,两者关系是共存而非对立;所以需要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双重管理是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双重管理,指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管理及日常性管理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的形成主要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双重管理体制对非营利组织影响较大,首先,双重管理加强了政府在登记管理方面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和限制,有利于利组织得到政府监管与支持,促进组织活动的合法性。此外,双重管理体制通过分散责任回避了登记管理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直接冲突,使得非营利组织在通过登记注册成为合法组织之前,必须首先成为政府所属的一定职能机构所需要和能够控制的对象,并受其管理和控制。这种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和发展。限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制约了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增加和作用的发挥;削弱了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性;抬高了准入门槛,不利于弱势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12)我国NGO与政府的关系

  1、相互补充: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在这些领域上,非营利组织是政府工作的有力补充。

  2、相互依赖: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规模、能力不足,因此,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依赖政府在公共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在财政、税收、法律等方面。与此同时,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在社会公平、社会秩序的维护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3、相互监督:一方面,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受政府制度、法律上的制约和监督。另一方面,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壮大,其作为一股社会自治力量在政府的监督工作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代表着社会利益,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对政府行为形成了有力的制约;并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政治沟通能力。

  4、相互竞争:在很多重要领域,如环境保护、慈善救济和扶贫开发等方面,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促使着我国政府设立相关机构加强相关工作,同时也为政府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鞭策政府组织完善自身职能。

  (13)不同国家非营利组织运营模式

  1、美国:多元竞争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非营利组织面临营利组织以及同类非营利组织的强有力竞争。非营利组织的经营者及时地将成功应用于营利组织的各种管理方法和理念,有选择地、变通地移植到非营利组织。

  2、英国:合作模式。英国非营利组织除了与美国近似的社会筹资途径和方法之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长期合作筹资是其主要特点。

  3、德国:“政府主导型”模式。其非营利组织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政府部门的支付,而不是慈善活动或会费收入。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财政补助是其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的资金来源。

  4、日本:日本非营利组织筹资模式体现了日本国家主义和个人合作文化的传统。非营利组织在占统治地位的官僚机构内产生并结成社团,而不愿成为要承受市民压力的基层组织。日本非营利组织中,卫生保健和社会服务领域的非营利组织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部门,其它领域非营利组织(比如教育、文化、慈善、环境等)主要资金来源于会费收入。

  5、中国:非营利组织筹资方式有许多种,总体上可以分为对外筹资和自创收入。

  对外筹资方式有:①项目筹款

  ②互联网劝募

  ③计划捐赠

  ④专门活动筹款

  ⑤“一对一”捐助

  ⑥协同筹款

  ⑦联合劝募

  自创收入渠道包括:①业务收入

  ②会费收入

  ③经营收入

  ④投资收入

  (14)如何看待慈善事业成为企业手中的新型竞争武器?

  企业发展慈善事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让企业在外部拥有良好的信誉,提高企业竞争力;做慈善事业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有利于增强企业群众性基础,提高客户忠诚度;这有利于给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企业融资和寻求支持提供了一个平台;慈善事业也是国家重推的项目,企业响应国家政策,有利于取得国家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利于企业间、政企间的良性合作。

篇九: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姓名:李永春

  学号:14451209

  【摘要】

  二战的结束后,世界一片狼藉,生灵涂炭。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各国都一定程度受到了破坏。而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不断激化。这时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许多需求。这时,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逐渐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三大部门的职能分配也发生了变化,逐渐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改造和建设。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很大的责任,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这些公益组织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

  【关键字】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正文】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非营利组织形式种类多样,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把非营利组织划分为3大类,15小类,它们是: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医疗和社会工作:医疗保健、兽医和社会工作;其他社区服务和个人服务:环境卫生、商会和专业组织、工会、其他会员组织(包括宗教和政治组织),娱乐机构、新闻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机构,运动和休闲。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组织有慈善组织、志愿组织、非政府组织、免税组织等,然而这些耳熟能详的组织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认识。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thethird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它有五个特点,组织性、自治性(独立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社会性。组织性,即有组织章程、组织运行规则、工作人员或其他一些相对持久的指标。自治性,即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自身活动的组织。志愿性,即团队成员自愿参与,是义务、无偿、自觉的。非营利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盈利不可用于分红。

  非营利组织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各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也略有不同。

  美国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定义,需要非营利组织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该组织的目标完全是为了从事慈善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的事业,或者是为达到税法明文规定的其他目的;第二是该组织的净收入不能用于使私人受惠;第三是该组织所从事的主要活动不是为了影响立

  法、也不干预公开选举。

  而英国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定义,第一是该组织为公众而非私人利益设立;第二是该组织雇用一些志愿服务、不领薪水的人员;第三是领薪水的人员放弃应有的报酬(如接受比一般行情低的薪水);第四是盈余不得分配给会员;第五是不支薪会员的理事负责管理该组织事务;第六是其资金来自不同的组织。

  不同人对非营利组织的学术定义亦不同。

  列维特则是从部门划分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界定,并使用第三部门这个名词,用以统称这些处于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更多地表现出社会责任,具有持续更新社会价值、信念和规范的活力,洞察社会的道德取向、预测社会的趋势,并能开发新的社会服务方式来满足民众需求,他认为这类组织的特征在于组织使命,并且是公共使命。

  麦克劳夫林从管理行为角度来界定非营利组织,他通过比较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组织的管理行为差异,来界定什么是非营利组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萨拉蒙教授从组织特征来界定非营利组织,他认为满足以下六个基本的特征: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的组织就可以称为是非营利组织。

  经济定义强调的则是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于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而是成员的会费和捐赠。

  职能定义强调的是非营利组织的职能是促进“公共利益”或“公共目的”。

  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西方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时间比较长,所以西方的非营利组织相对更完善些。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方国家逐渐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大,失业率高,部分人生活水平低等问题的出现,使西方国家出现了慈善、救济等社会公益活动,一些非营利组织随之出现。例如早在1601年,英国就通过了《慈善事业法》和《贫困法》两个法案,规定通过征收济贫税对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随后,一大批慈善机构相继诞生。而宗教传统是非营利组织产生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在还没有成形的非营利组织存在时,大部分的社会服务都是由宗教或其他意识形态团体发起的,而这种由宗教团体发动的志愿服务一般具有很大规模。

  二战后,由于战争摧毁了许多东西,百废待兴,人们生活困难,于是政府、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需求大大提高,使非营利组织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七十年代出现了世界石油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滞涨”,八十年代早起经济不景气,以致西方社会一度萎靡不振,这促使

  人们对于“助人自助”和“参与式发展”等新的发展方式投入了极大的关注。而这种援助战略主要是政府通过委托各种非营利组织而运行的,不仅发挥了人们的积极性,还让人了解到非营利组织在促进发展方面存在的优势。总的来说,西方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自然渐进的过程,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各种社会条件综合所决定的,所以相对来说,西方国家发展的较为完善。

  而在中国,情况又有所不同。对于中国来说,非营利组织属于舶来物,在中国缺乏根基,发展起来比较困难,亦比较缓慢。自古以来,中国政府就承担着包揽一切职责的角色,所以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中国政府很少给予非营利组织资金资助,反而设立许多条件拉高非营利组织的门槛,妨碍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正常发展。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大部分的非营利组织都带有强烈“半民半官性”色彩。而且,由于非营利组织属于外国的东西,在中国没有相关的发展历史,或者说,相关发展历史很短,所以中国大部分民众对非营利组织不了解,不信任,所以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发展阻碍很大,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的第三部门,它弥补了其他两个部门的不足,并一定程度上承当了部分社会职能,为政府解决许多社会问题,替政府解忧。

  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一般情况下,政府为人们提供的公共物品有限并且只符合大部分人们的需求,许多人的特定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时,非营利组织便填补上了这个空缺。有许多非营利组织会设立一些有针对性的项目,例如中国的团中央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发起了希望工程这一公益事业。其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非营利组织代行政府的职能。根据现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非营利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都是政府的购买。由此我们可以将非营利组织视为“政府的助手”,政府将一些职能下放到非营利组织上,这时,非营利组织便弥补了政府一些不足。政府会购买非营利组织相关的服务,然后由非营利组织代替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些中介服务和直接服务,例如一些老人服务、青少年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等。

  非营利组织还充当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由于政府能力有限,许多民间的需求都难以传递到政府决策层,这导致许多民间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时就需要一个很好的、接地气的媒

  介作为传播沟通的使者,满足基层民众的需求。非营利组织在官方和民众都有密切的联系,将民众的声音汇聚起来“上达天听”,促使政策充分代表民意;将政府的声音散播开来,促使民众充分了解政策。

  非营利组织还起到监督政府权力的作用。在政治生活中,非营利组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权力。非营利组织为人们的自由结社提供了自我组织的空间,这些组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保护人类整体利益为宗旨,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唤起公众的公共意识,影响政府的公共决策。非营利组织的代表与政府有密切联系,所以代表经常会向有关决策部门反映问题、提出要求,促使权力机关制定相应的政策或措施,这促使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非营利组织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亦起了重要作用。非营利组织在帮助弱势群体,缓解社会矛盾方面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非营利组织会举办许多帮助弱势群体的活动,还会举办反对毒品、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起到了预防和遏制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的作用。同时,非营利组织会救助一些流浪乞讨人员,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矛盾的扩大,缓和了社会治安问题。非营利组织还有许多活动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加强了家庭内部沟通,这些社会互助活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善了社会关系疏远的现状。非营利组织还能提高人们对公益的积极性,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公益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参与活动的人,将人们的思想升华,逐渐形成一个充满关爱、温暖、互助、和谐的社会。

  非营利组织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越发多姿多彩。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中,有大量的志愿者参加,在他们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又扩大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能力。不少人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当做一个度过自己空闲时间的消遣方式,从而形成一个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

  四、非营利组织相关例子

  世界上,有各样各样不同的非营利组织。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来,WWF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在全世界拥有超过500万支持者和超过100个国家参与的项目网络。WWF的组织宗旨是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降低污染和减少浪费性消费的行动。在“地球一小时”中,WWF倡导全世界的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这个活动持续了9年,2007年从澳大利亚悉尼市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世界,如今有许多人都一起加入这个活动。“地球一小时”的目的不是为了省电,而是为了使公众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养成环保的习惯。而现在,确实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中国,许多人出门都选择自行车,外出购物不再提供无偿塑料袋,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自带购物袋。WWF在中国设立许多项目,其中包括物种项目、淡水项目、森林项目、教育项目、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野生物贸易项目、海洋项目等。WWF改善了中国的环境问题,遏止中国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乐施会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和救援组织的联盟。乐施会的宗旨和目标是“助人自助,对抗贫穷”。乐施会主要是进行扶贫工作,1987年,香港乐施会在中国支持的首个扶贫项目在广东省实施──向当地伤残人提供康复服务。它主要的内容是关注农村贫困问题、改善外来工和流动人口的生计、地震救助、基础教育以及艾滋病的预防和关怀工作。乐施会协助贫穷人改善生活及持续发展,回应人道危机,提供救助。乐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贫困现状,推动了社会的公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大陆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非营利组织,其中,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尤为典型。李连杰是壹基金的发起人,壹基金以“尽我所能,人人公益”为愿景,致力于搭建专业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三大公益领域。壹基金有一个海洋天堂计划,是为脑瘫、自闭症、罕见病等贫困的特殊类型儿童提供救助。海洋天堂计划为特殊类型残疾困境儿童提供医疗、教育、生活补助,同时提升监护人的能力,支持儿童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对于特殊类型残疾困境儿童,国家的救助十分有限,这时壹基金弥补了政府的缺陷,帮助残障儿童治疗和康复,让他们能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而且,壹基金提升监护人的能力,给儿童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不仅如此,壹基金还倡导政府为特殊类型残疾困境儿童提供更多的福利支持,从而提高政府和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健全了特殊类型残障儿童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总结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它自身的特殊性,它在世界各国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历史上看,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强,需求的存在,让非营利组织的涉及邻域不断扩大,使得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或许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仍然受限,但是,随着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重视,政府在一步步放宽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中国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亦会一步步上攀。

  【参考文献】

  1.《现代非营利组织研究》——郭国庆

  2.《非营利组织的优势及作用——基于公共管理学证分析》——曾小龙

  3.《非营利组织及其发展背景》——葛霞

  4.《非营利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赵磊

  5.《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毕崇明

  6.百度百科:非营利组织、WWF、乐施会、壹基金

篇十: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日趋扩大。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很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而又无需运用政府的资源和权威。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两大主体。政府作为公共权利的载体,对非营利组织的认知和规制直接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处于相互作用的角度,非营利组织的良好发展状况对政府的治理又具有重要的支持和制约作用:一方面,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协助政府建设社会公德,代表公众监督和制约政府,促进精干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的形成;另一方面,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能促型角色,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法律条件。本文尝试分析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职能的相互作用: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关系;三、我国政府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作用;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关键字:非营利组织

  政府职能转变

  非盈利组织与政府关系

  公共事务管理

  目

  录

  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2(一)国际非营利组织现状

  21.出现原因

  22.社会效应

  2(二)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非营利组织的政府性

  22.非营利组织自身素质影响了服务质量

  33.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缺乏规范

  3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关系

  3(一)政府职能转变催生了我国的非营利组织

  3(二)非营利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

  3(三)非营利组织搭建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3三

  我国政府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4(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非营利组织方面的法制规体系

  4(三)进一步规范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

  4(四)加强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

  4(五)政府要为非营利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六)完善非营利组织的责任机制,建立第三方的监督与监控机制

  5四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5(一)创造就业机会

  5(二)促进社会变革

  5(三)平衡社会资源

  6(四)扩大国际交往,提高国际竞争力

  6(五)有助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61.增强政府管理有效性

  62.可以维护社会经济的良好秩序

  63.利于加强行业管理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

  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非营利组织也称非营利机构,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机构,其中绝大多数是社区服务性组织,大约70%是近十几年成立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各个国家迅速发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民间慈善组织和志愿组织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些组织安置了大量人员就业。在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近2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几乎从无到有,数量迅速增长,到2013年,全国已有社团、基金会和民间非企业单位近26万个。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一)国际非营利组织现状

  1.出现原因

  作为国家机器,政府凭借手中掌握的政治权利及其公共权威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的管理活动,以维护正常秩序,由此政府与社会就构成了一对矛盾体。为了缓解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矛盾,平衡社会利益冲突,协调各方行为,就需要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机制,以便政府

  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其行政活动的目的,非营利组织便是在这样一对矛盾对立体运动中产生的。

  2.社会效应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同类型的22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共雇用了近1900万个全职工作人员,占所有非农业就业人口的近5%,占所有服务行业总就业人口的10%,占所有公共部门总就业人口的27%,相当于各个国家最大私营企业就业总和的六倍多;同时,非营利组织又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22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构成了一个1.1万亿美元的产业,相当于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4.6%,可见非营利组织的力量不可小视。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营利组织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总体上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非营利组织还没能有效发挥其在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等方面的功能,自身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非营利组织的政府性

  政府每次机构改革都会导致很多的政府机关人员分流,组建为本行业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就成为安置分流人员的重要方式,所组建的非营利

  组织与其所依附的上级机构就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依赖关系。因为这些由政府部门开办的非营利组织不仅经费大多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而且人员也大都来自政府机关。这些人长期从事机关工作,从思想观念到管理方式,很容易沿袭传统体制下的做法,而不易按照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运作要求进行工作。

  其次,通过行政权力容易导致行政部门对某些服务的垄断。一些政府机关将原来的无偿服务职能转让给自办的非营利组织,收取中介费;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地的非营利组织进入本地区,处处设置障碍来限制、阻扰,实行地方保护和垄断。

  2.非营利组织自身素质影响了服务质量

  非营利组织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治理社会化的要求:服务行为不规范,专门人才短缺,主要靠离退休人员和政府精简下来的人员支持,难以担当起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在非营利组织的服务行为中,违法违纪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打着非营利组织的旗号,实际上不择手段地搞营利活动,败坏了非营利组织的形象,从而引起了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不信任。

  3.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缺乏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分职能由非营利组织承担后,可以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制定政策,加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总体管理。但这决不意味政府可以放松自身应负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在政府对非营利组

  织的管理中,主要问题是法规滞后,监督体制尚未理顺。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制定相关的法规予以规范,目前缺乏对各类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法规。从已颁布的法律法规来看,对非营利组织的布局规划、资格认证、监督管理等诸多问题也缺少统一的协调。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关系

  (一)政府职能转变催生了我国的非营利组织

  在传统的政府职能体系中,国家执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社会领域实行严格的行政控制。由于政府管理的宏观性和强制性,对于此外的事务政府难以做到高效的管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再调整。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政府职能将向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两个方面分化。由于市场机制可以在私人经济领域发挥其优势,而在公共领域却难以体现。因此,市场难以承担政府转变职能后分化出的在公共领域的部分职能,这便需要一种介于政府和市场即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组织来承担这些职能,由此催生了我国的非营利组织。

  (二)非营利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

  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承担了政府机构改革后的部分职能。由于非营利组织所关注的往往是政府难以顾及或政府工作的薄弱点,对政府的工作正好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如果离开了非营利组织,则容易出现权力真空,使政治体制改革重新走入

  恶性循环。因此,在我国政治体制的转型时期,转变政府职能与发展非营利组织显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非营利组织搭建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由于非营利组织代表着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在社会组织结构中接近基层,能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联系;同时它们又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因而非营利组织既可以传导政府政策,保证中央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又可以反映社会公众的要求,转达民情民意;它们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向各级政府提供咨询、建议和信息,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真正实现政府决策的透明化和管理的科学化。

  三、我国政府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或制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资金不足、生存能力较弱等,政府行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更多的职能下放给非营利组织。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明确提出,要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三个方面来。这就说明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宏观层次的,政府是制定市场规则和监督框架的主角;企业的职能在于搞好微观层次的管理、在

  竞争中创造经济增长;非营利组织主要接替以往由政府包揽的部分职责,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宏观与微观之间进行协调,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它们相互独立又协调互动,构成有效的市场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将更多的职能下放给非营利组织,既是加快政治改革、政府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又是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非营利组织方面的法制规体系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法制领域仍然存在空白,地方民政部门无法可依,其结果是导致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混乱。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应逐步制定和形成系统配套的不同层次法律法规体系,增加非营利组织内部制度、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衔接,调整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分类,并设置适应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的监督机构和执法机构。政府部门只有进一步完善非营利组织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促使非营利组织有较大、较快的发展。

  (三)进一步规范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

  1.为保证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政府应帮助非营利组织摆脱与政府部门的从属关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明确规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由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设规范完善的市场体系,可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让非营利组织通过在内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切实保证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

  2.政府要通过建立非营利组织章程审核制度和规范章程,帮助非营利组织建立和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政府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行为,促进非营利组织走向成熟。

  3.政府要把以往对经济的干预由直接转变为间接,把原来由政府包揽的部分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事务转移出来交给非营利组织承担,充实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职能,使非营利组织成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

  (四)加强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

  非营利组织只有更好地解决一些长期性的社会问题,满足政府、企业未能或不能满足的需求,才能获得政府和公众的认同,才能真正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当前,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社会公平问题、失业人口问题、老年人问题等等。国外的经验表明,非营利组织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因此,加强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注重培养非营利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由非营利组织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其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才能真正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政府要为非营利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政府主管部门应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发展目标,使其在数量、种类、布局等方面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扶持非营利组织发展。重点培育一批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承担行业规范、协调、管理、监督等职能的行业性非营利组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发展一些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非营利组织,逐步形成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布局适度的非营利组织体系。

  2.政府要建立广泛、公正和公开的非营利优惠税收制度,积极推动社会捐赠。要建立一套面向非营利组织的政府采购制度,用以规范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交易行为并形成有效的非营利财政支持系统。

  (六)完善非营利组织的责任机制,建立第三方的监督与监控机制

  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组织的理事会形同虚设,组织的重大决策基本上是由少数领导人决定。从世界范围市场经济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看,由于非营利组织发展不存在市场的竞争机制、也不存在个人的利益,客观上非营利组织就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这在我国少数非营利组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责任机制,建立第三方的监督与监控机制已成为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一项尤为迫切的任务。

  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非营利组织不仅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及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沟通,帮助政府摆脱

  繁杂的社会事务、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现代化的公共治理格局等方面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众需要非营利组织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监督和影响政府政策的实施,而政府也可以通过支持非营利组织来治理和影响公共事务。所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将会加速政府职能的重构。

  (一)创造就业机会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必然会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导致部分职工下岗失业。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使得大量的政府公务员转岗分流,这就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能够直接创造就业机会。在一些非营利组织中,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较为集中,可以对转岗公务员和下岗职工进行定向或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合理地调整知识结构,尽快走向再就业岗位。

  (二)促进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后,个人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弱,而很多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尚不具备组织、协调内外关系、保护内部群体利益、保证政策与制度落实等方面的职能。目前,我国非职工身份的就业人员已达到一亿多,加上失业和下岗人员及其家属,总数占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在日常社会活动中不与任何正式组织有联系,几乎不受任何正式社会规则的约束,但同时,他们自身的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

  一方面通过非营利组织与他们进行沟通、协商,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强化对他们利益的保护职能;另一方面在客观上能够推动社会变革的顺利进行。

  (三)平衡社会资源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灵活、创新机制和广泛的参与基础,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缓解政府压力;非营利组织通过提供各种信息、资金和其他资源等,可以积极推动社会关注问题的解决,帮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和人力薄弱的某些部门,缩小经济发展中产生的贫富悬殊差距,促使发展滞后的地区、弱势企业和群体发生转变,脱离困境。

  (四)扩大国际交往,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以来,全球化已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世界上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重视非营利组织发展并促使其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经贸领域的非营利组织如商会、行业协会可以接替以往政府的某些职能,代表我国的利益与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交涉;同时,通过它们与全球性或区域性经济领域的非营利国际组织间的联系,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为发展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减少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非营利组织还有效参与了环保、外交、文化、体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留学生的互派等活动,对拓展和增进国际民间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五)有助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增强政府管理有效性

  现代社会发展表明,政府对各项事务的管理,并不是管得愈具体就愈好,而是要充分体现管理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对政府来说,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将一些可由社会自我管理的职能、权力返回给社会,充分发挥社会的自我管理功能;对社会来说,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中介系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是一个社会能够良性发展,富有生气、活力的关键所在。

  2.可以维护社会经济的良好秩序

  首先,在各类非营利组织通过自身的活动,可以有效地沟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促进市场交换关系的发展,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和公正,从而有助于推动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其次,非营利组织通过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发挥政府的助手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政府逐步退出靠传统的行政权力配置资源的作法,而且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方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即由传统的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由具体的微观管理,变为宏观管理,由靠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变为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多种手段管理。

  3.利于加强行业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想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直接管理,就要借助非营利组织、特别是那些具有行业管理功能的行业协会、商会等。一方面,非营利组织通过制定企业行业规章制度,实行行业自律,扮演行业利益的代言人和政府政策、信息的传递者的双重角色,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另一方面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政府还可以委托某些行业组织承担一定的行业管理职能,发挥政府直接管理难以企及的作用,从而达到强化社会自我管理的目的。

推荐访问:疫情的财政政策对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财政政策 疫情 非营利性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