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14篇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14篇

时间:2022-11-13 09:50:03 观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14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青少年抑郁学会与孩子沟通观后感  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就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只有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14篇,供大家参考。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14篇

篇一: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青少年抑郁学会与孩子沟通观后感

  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就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只有那些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水平并能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成熟的人才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父母的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强壮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充沛的精力,除了物质方面给予必要保证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要培养其优秀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与孩子交流也可以称之为“育人”。今天晚上放映的电影《青少年抑郁》使我受益匪浅,片中小男孩凯文所遭遇到的挫折与困惑深深地触动着我。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待孩子像片中的凯文的爸妈那样,缺乏耐性,一味批评、责怪、指责,甚至是拳脚相加,导致最终演变成双方的冲突、隔阂。但是,当双方冷静下来,静心反省过错,互相道歉之后,还是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弥补先前由于某些原因而产生的裂痕,共同走向美满的人生。

  青少年抑郁症是由于患者内心世界不够健康造成的。其病根在于“人格障碍”或称“个性偏差”。它表现出人的认识能力降低,感觉阈限提高,情绪和情感易变且敏感;还常伴有思维速度减慢、言语迟钝、对周围环境及身边人的观察细微、入木三分等。从本质上讲,就是由于早期人格塑造的欠缺和误区造成的。电影里面的小男孩经历了十几次自杀未遂的过程,每一次自杀都被他的母亲救回,从而引起观众的深思。电影播完之后,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了有

  -1-

  关研究成果:人的一生中只有七年的记忆是清晰的,然而其余时间我们不断地将其淡忘。据调查显示:35%-45%的人会记住自己童年和青春期遭遇的创伤,而能否准确地把握住危机却取决于幸福感,换句话说,即能否拥有对抗恐惧的自制力和勇气。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用打骂的办法训斥他,结果导致孩子和我疏远,我也无法了解孩子内心真正需求。如何才能走近孩子呢?我想最简单的办法是和他谈心吧!我就是这么做的。

  -2-

篇二: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精心整理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比死更难的是活着_人生感悟

  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抑郁症吧,对于那些抑郁症患者来说,比死了更难的是活着,他们看到的世界是我们所感受不到的,但是不管怎么说,都不要放弃对生的希望,只有活着,才会有未来。

  6月27日晚,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晚上,有一点点风,但还是十分的闷热。吹在身上十分的燥热。长沙市一位刚生完二胎的宝妈,从26楼纵身掉下,当场死亡。

  我读到这一则新闻的时候正在办公室午休,看完的时候心情十分沉重。26楼那么高,天那么黑,她是有多难过,才会想要以这么决绝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离开她那刚刚出生的宝宝和还不到十岁的宝贝的呢。

  据报道称,这位女士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整天闷闷不乐。她找母亲倾诉,问母亲:“你知道什么是抑郁症吗?”她的母亲说:“我知道,这是一种病,能治好的”。母亲的话对于她来说是杯水车薪,已经得了抑郁症的人,不是一两句简简单单的安慰就能说的好的。

  她的脑子里每天都在计划着一场死亡,而她的确也这样做了。从26楼一跃而下,结束了生命。我多么希望她是化身成为了小鸟,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去了一个没有忧虑,没有烦恼的地方。

  我曾经也有一段时间非常的不快乐,但还没有严重到抑郁的程度,那段时间情绪非常的不稳定,每天都处在焦虑的状态下,偶尔也有快乐的时光,却又常常被一些生活的小事击溃,接近崩溃的边缘。身边的人常常说:“小西啊,像你一样快乐的人,肯定不会得抑郁症吧。”

  其实真正得了抑郁症的人,我们未必能看的出来。白天他是一个能和你有说有

  精心整理

  笑的正常人,但是到了晚上需要一个人相处的时候,他经常在与自己的伤痛做斗争。你只是看不到而已,走出抑郁,有时候依靠的真的只有自己。

  有绝大部分的人对抑郁症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把抑郁和悲伤混为一谈,认为得抑郁的人只是在无病呻吟,更有甚者,还回去嘲笑那些得了抑郁症的人。他们不知道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病症,需要依靠药物治疗,它最可怕的是它会操纵人的情绪,让一个好好的人沦为情绪的傀儡。

  它会让人失眠,严重的还会让人产生幻听,总觉得耳朵里有很多莫名奇妙的声音。有人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走路的时候会经常回头看,怀疑有人跟踪自己。记性也会变的不好,家里的门窗开开关关好几遍,还是会觉得不放心。

  百度百科上对抑郁症是这么说的,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

  百度百科的解释看起来或许有点高深,中午空闲的时候,小西办公室里的同事就这件事情展开了讨论,或许他们的话能够更好的说明什么是抑郁吧。

  得了抑郁症的人,是不可能像人们说的一样,能够想开一点,能够让自己开心一点。他们已经消失了一切能够去感应开心的能力,抑郁带给他们的只有黑夜,痛苦,和无奈。他们也很想走出来,可是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这时候身边人的陪伴和不放弃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抗抑郁症,需要靠吃药来辅助。

  小西有个同学曾经就得过抑郁症,那时候他整天依靠药物或者,每天把自己关在黑暗的房间里,悲伤的时候会一直哭一直哭,他的父母和亲人为他操碎了心,每天细心的陪伴着他照顾着他,慢慢的他自己也就走了出来。

  只是后来他谈起那段经历,还是显得很伤感,因为他说他那时候真的每天的脑---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4

  精心整理

  子里都在想着死亡,消极厌世,每天都在与自己心里的情绪做斗争,但是看见自己的亲人,没能舍得,终于是走了出来。

  你看我们身边那么多的人,谁也不知道谁得心里装着什么故事,拥有怎样得人生。也许他表面上是一个看起来开朗而健谈的人,整天都笑呵呵的,但你不知道的事情是,那只是因为他善良,不想把这种负面情绪传达给你,选择了独自去承担和面对心里的深渊。

  微博上也有很多的网友说了自己对抗抑郁症的经历,读起来让人心酸。

  其实很多的抑郁症患者,都不会希望因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别人就分外的关照他们,这种关照有时候在他们看来是有负担的,会加重他们不安的情绪。

  国外漫画家HollyChisholm为抑郁症画了一些对抗焦虑日常的小漫画,在他的笔下抑郁症虽然非常的丧,但是却很可爱。

  有时候他们需要的并不多,你安安静静的陪伴着他们就可以了,也许是陪他们看看书,也许是一起散散步,也许是一起打游戏,有时候只需要你什么都不说,和他一起呆一会儿。

  你做的事情他们都会看在眼里,生活虽然难,但因为有你的陪伴,他们就会从心里生出许多勇气和温暖去直面阳光。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松子小时候缺失父亲的爱,导致她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很渴望被人爱,她甚至不惜扮演一个讨好他人的卑微角色。她还谈过几次失败的恋爱,第一任男朋友因为太爱她而自杀,第二任男朋友有家室,后来抛弃了她。她贫困潦倒之下,当了一名浴室女郎,后来又因为杀人入狱。

  这要是换作普通人,早就已经撑不下去了吧,但她就是顽强的活了下去,一次---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3/4

  精心整理

  也没有放弃对生存的希望。这种野草般的生命力,看了让人无比的动容。

  我们都曾是天真的小孩子,对这个世界怀有很多的期待,可是却一次一次被生活击败,击溃的体无完肤。我们迫不得已的长成大人,现在的生活节奏十分的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没有人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关心你的心里是黑暗还是花朵,有的时候,我们只能靠伪装,来应对他人对我们的期待。

  三岛由纪夫在他的书里也有过这样的一段话:“不被人理解已经成为我唯一的自豪。所以我也不会产生要让自己被理解的、表现得冲动。我觉得命运没有赋予我任何能醒人耳目的,于是我的孤独愈发膨胀,简直就像一头猪。”

  好像孤独就是人生的常态吧,选择活下去有时候比选择死亡要更难。但是没有办法,我们都不得不要好好的去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抑郁症可怕吗?可怕。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抑郁症更可怕的事。

  如果你不幸得了抑郁症,虽然这么说可能会有些为难,但还是要说。

  请你不要丧失对生活的勇气,请你勇敢的撑下去,因为这个世界还有好多的风景我们没有看过,还有很好的人值得我们去爱。请好好的活着吧,我们的世界会有光的。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4/4

篇三: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对抑郁症有关视频的观后感想

  抑郁症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一讲到抑郁症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关于孕妇的“产后抑郁症”,以为是女人,主要是孕妇才会跟抑郁挂钩。殊不知抑郁症早已潜伏在我们的周围,每个人都可能是患者。但是平时就算总是很低落很自卑或者有轻微抑郁症状的人,他(她)万万也不会想到抑郁症已经在慢慢地缠上他(她)了。原因就是他们对这个新事物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从我们所观看的视频可以得知,患上抑郁症的人群也是很庞大的。他们深受抑郁症的摧残,以致于精神萎靡不振,对世界万事万物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结果离社会越来越远。但是如果发现得及时,然后采取正确适当的措施,抑郁症还是可以战胜的。当然这也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毅力。这点从视频中的主人公可以看出和体会到。

  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加深对该病症的了解和认识。我们从获取的资料知道,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至少有10%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此时应诊断为双相障碍。另外我们常说的抑郁症,其实是指临床上的重症抑郁症(majordepression),人群中有16%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受其影响。患抑郁症除了付出严重的感情和社会代价之外,经济代价也是巨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

  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

  由此可见,抑郁症的危害不容小觑,而且患上该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想,很大的原因是现在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不断加重和加剧,让大多数人愈感力不从心。

  事实证明了也有这样的因素。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正因为抑郁症目前病因不明,有关假说很多,比较常见公认的病因假设包括:(1)遗传因素(2)生化因素(3)心理-社会因素。其中心理—社会因素的解说是这样的: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可见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

  为了尽快及时地发现该病,我们就应该多点了解该病的表现。那么抑郁症的症状是怎样的呢?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具体类型和特征是:

  一、内源性抑郁症。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大征”(大脑生物胺相对或绝对不足)。

  二、反应性抑郁症。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重病、事业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

  三、隐匿性抑郁症。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四、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五、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六、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都可引发这类抑郁症。

  七、产后抑郁症。其特点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自卑(尤其是农村妇女生女婴后,受到婆母或丈夫的歧视时)、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是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八、更年期忧郁症。首次发病在更年期,常以某些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为诱因,多有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临床症状以焦虑抑郁为主,智能良好。

  九、抑郁性神经症。又称抑郁型神经官能症,是一种较轻型的抑郁症。它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状态,常伴有神经衰弱的许多症状,其预后较良好。

  因为抑郁症是一种危害性特别大的疾病,如果不加以缓解和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引发自杀念头或者行为,所

  以,抑郁症的治疗迫在眉睫。那么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药物治疗。一些抑郁症患者通过服用西药来改变脑部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包括抗抑郁剂、镇静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物。但是由于西药副作用非常大,严重伤害脏腑功能,对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利,且只能控制症状而不能根除,故不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第二,中医治疗。中医讲究舒肝理气、健脾化痰、解郁宁心、调理脏腑功能,能够从根本上彻底治愈抑郁症,而且没有副作用,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最佳途径。

  第三,心理治疗。在采用中医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主要是用来改变不适当的认知或思考习惯、或行为习惯,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

  当然,除了各种治疗方法之外,还要有家属、家庭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患者自身的信心和坚持。家属要增加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如:症状,治疗,对家庭的影响等),理解抑郁症是一种真正的疾病;减轻疾病带来的压力、担忧、自责、愤怒;增强应对抑郁症患者行为的技巧;增强在满足患者需要和自我保护,防止抑郁主导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的能力。家庭要增强改善目前情况的希望和信念;增强对家庭的拥有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沟通技巧,解决冲突,减轻紧张关系;增强同社会的联系,获得更广泛的支持。患者自身要增强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增强控制自我抑郁症状的责任感;增强协商能力,以在家庭关系中满足彼此的需要;增强主动性;增强处理危机的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知道主人公敢于直面自己严峻的现状,并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持之以恒、积极乐观地去战胜抑郁症这个病魔。看到这,我不得不对该主人公报以敬佩之情,也希望他能够早日走出抑郁的阴影。同时,我也祝愿每个患者能早日康复,早日融入社会大家庭中来;而我们健康的人更要加强对该病的关注和了解,让自己尽量远离抑郁的魔咒。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篇四: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认识青少年抑郁,学会与孩子沟通观后感悟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考试焦虑,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情绪不稳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当这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时,就可能演变成心理危机。

  一、心理问题与成因

  1.人格发育类问题――独立性不够、依赖性过强,内向、应变能力较差。

  人格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本质,也是各种精神症状和反映产生的基础。人格发育不健全可导致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它是以人格结构与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人为其特点。在目前的青少年人格障碍里,依赖型人格和分裂性人格较为多见。依赖型人格的突出的障碍是缺乏独立性,缺乏自立性,没有主见,遇到事情手足无措,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依赖型人格开始于幼年时期,到青春期后表现得较为明显。孩子身上体现出这种人格特征主要是由于父母过度保护、过度替代、过度包容的教养方式而形成的。分裂型人格的特点是内向,孤僻胆怯,不爱与人交往,应变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往往不能适应新环境。

  2.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

  有关的资料表明,中国孩子的青春期正在不断地提前到来。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态的改变,青少年的性生理存在着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据北京市的调查,北京男孩子的首次遗精年龄已经从60年代的平均16.6岁提前到90年代的13.7岁,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从60年代的14.5岁提

  前到90年代的12.2岁。身体发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则存在着相对后延的趋势,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带来了许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如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与此同时,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然而尽管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心态问题

  理想化(期望值过高)、缺乏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心理脆弱、社会适应性不强,自我中心、过分自恋。

  4.情绪类问题―――自卑心理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对7050名中学生的调查,“对同学忽冷忽热者”者占44.1%,“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者占35.8%,“做作业情绪忽高忽低”者占73%,“对学习的劲头时高时低”者占81.9%,“心情时好时坏”者占71.2%,“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者占32.8%。这些数据,活生生地证明了当今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性。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父母的性格特征、养育方式、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

  5.人际关系类问题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关系的矛盾关不突出。可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

  父母的日渐年长,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愈来愈困难。尤其当孩子处于青春期而父母处于更年期之时,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孩子会产生压抑和抑郁,部分孩子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

  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言而喻。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随意贬低孩子价值的不良态度会使孩子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与同学的交友和相处,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大家都希望在同学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6.学习类问题

  占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大部分。

  尽管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青少年,加之父母的望子成龙心理,对子女寄予的过高期望,使青少年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据相关调查,34%的被访中学生说,有时“因功课太多而忍住想哭”;58%的接受调查的同学说,“父母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调查表明,45%的被访中学生感到当前的学习压力太大,近半数的人经常担心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受责备,57%的中学生为“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多种症状出现。

  焦虑不安也是大学生们经常需要面临的有害情绪。考试焦虑在青少年学习类

  心理问题中占突出地位。大部分人都有考试焦虑情绪,只不过是严重的程度不同而已。考试焦虑可以使人产生一些身体上的障碍,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睡不好觉、吃不好饭。考试焦虑严重的人,常常在考前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如果经常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胆怯、紧张、不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自我矫治、走出心理困境

  1.重朔人格:

  注重情商(领悟、把悟、适应能力)培养。

  主动适应环境(社会)。参与多样性的校园生活,参加丰富生活的社团,勇敢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要与各种不同类别的群体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了解自己以外的人群的生活生存状态。

  遵守公德,理想高远(热爱生活、热爱团体)。

  2.调整心态:

  养成感恩的情怀、树立阳光心态。

  3.学习做人:品质-从利己不损人到成长为利人利己,态度-宽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

  4.重建自信:自立自强,为自己活着、不在乎别人赞同!培养正确的自信。过度自信所带来的过高期望值和极端不自信的自卑都是产生心理疾患的前提。大学生要实事求是,培养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自信心。

  5.调整学习目标:提升能力为主、掌握方法为主,提高成绩为次、掌握知识为次!

  6.自我调节,向好友、亲人或心理医师敞开你的心扉,宣泄心中的郁闷。在学会自我调节,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自我合理化”。就是说要多一点阿Q精神,善于用各种理由把环境进行合理化,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

  自已的种种压力。但是,自己觉悟不如对人倾诉,对人倾诉不如寻找心理医生救助。

  7.心理障碍,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8.心理疾病早诊治,走出迷雾见青天。一些人认为心病不是病,认为有问题看心理医生丢人;这些观念必须要去除。去除这些观念,也许当你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或有自杀意念、犯罪冲动时会主动寻求医学的帮助,减少健康或生命的损失。

篇五: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对抑郁症有关视频的观后感想

  抑郁症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一讲到抑郁症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关于孕妇的“产后抑郁症”,以为是女人,主要是孕妇才会跟抑郁挂钩。殊不知抑郁症早已潜伏在我们的周围,每个人都可能是患者。但是平时就算总是很低落很自卑或者有轻微抑郁症状的人,他(她)万万也不会想到抑郁症已经在慢慢地缠上他(她)了。原因就是他们对这个新事物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从我们所观看的视频可以得知,患上抑郁症的人群也是很庞大的。他们深受抑郁症的摧残,以致于精神萎靡不振,对世界万事万物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结果离社会越来越远。但是如果发现得及时,然后采取正确适当的措施,抑郁症还是可以战胜的。当然这也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毅力。这点从视频中的主人公可以看出和体会到。

  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加深对该病症的了解和认识。我们从获取的资料知道,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至少有

  10%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此时应诊断为双相障碍。另外我们常说的抑郁症,其实是指临床上的重症抑郁症(majordepression),人群中有16%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受其影响。患抑郁症除了付出严重的感情和社会代价之外,经济代价也是巨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

  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由此可见,抑郁症的危害不容小觑,而且患上该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想,很大的原因是现在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不断加重和加剧,让大多数人愈感力不从心。

  事实证明了也有这样的因素。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正因为抑郁症目前病因不明,有关假说很多,比较常见公认的病因假设包括:(1)遗传因素(2)生化因素(3)心理-社会因素。其中心理—社会因素的解说是这样的: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可见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

  为了尽快及时地发现该病,我们就应该多点了解该病的表现。那么抑郁症的症状是怎样的呢?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具体类型和特征是:

  一、内源性抑郁症。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大征”(大脑生物胺相对或绝对不足)。

  二、反应性抑郁症。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重病、事业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

  三、隐匿性抑郁症。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四、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五、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六、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都可引发这类抑郁症。

  七、产后抑郁症。其特点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自卑(尤其是农村妇女生女婴后,受到婆母或丈夫的歧视时)、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是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八、更年期忧郁症。首次发病在更年期,常以某些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为诱因,多有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临床症状以焦虑抑郁为主,智能良好。

  九、抑郁性神经症。又称抑郁型神经官能症,是一种较轻型的抑郁症。它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状态,常伴有神经衰弱的许多症状,其预后较良好。

  因为抑郁症是一种危害性特别大的疾病,如果不加以缓解和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引发自杀念头或者行为,所以,抑郁症的治疗迫在眉睫。那么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药物治疗。一些抑郁症患者通过服用西药来改变脑部神经

  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包括抗抑郁剂、镇静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物。但是由于西药副作用非常大,严重伤害脏腑功能,对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利,且只能控制症状而不能根除,故不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第二,中医治疗。中医讲究舒肝理气、健脾化痰、解郁宁心、调理脏腑功能,能够从根本上彻底治愈抑郁症,而且没有副作用,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最佳途径。

  第三,心理治疗。在采用中医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主要是用来改变不适当的认知或思考习惯、或行为习惯,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

  当然,除了各种治疗方法之外,还要有家属、家庭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患者自身的信心和坚持。家属要增加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如:症状,治疗,对家庭的影响等),理解抑郁症是一种真正的疾病;减轻疾病带来的压力、担忧、自责、愤怒;增强应对抑郁症患者行为的技巧;增强在满足患者需要和自我保护,防止抑郁主导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的能力。家庭要增强改善目前情况的希望和信念;增强对家庭的拥有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沟通技巧,解决冲突,减轻紧张关系;增强同社会的联系,获得更广泛的支持。患者自身要增强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增强控制自我抑郁症状的责任感;增强协商能力,以在家庭关系中满足彼此的需要;增强主动性;增强处理危机的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知道主人公敢于直面自己严峻的现状,并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持之以恒、积极乐观地去战胜抑郁症这个病魔。看到这,我不得不对该主人公报以敬佩之情,也希望他能够早日走出

  抑郁的阴影。同时,我也祝愿每个患者能早日康复,早日融入社会大家庭中来;而我们健康的人更要加强对该病的关注和了解,让自己尽量远离抑郁的魔咒。

篇六: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听《我战胜了抑郁症》心得体会

  抑郁症如今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患,令全球3.5亿人饱受痛苦。在我国国内,抑郁症患者数量超过2,600万人,重度抑郁患者的自伤行为终身发生率高达86.8%,而其中只有10%的接受过专科治疗。

  这种情况与我们多数人对抑郁症仍抱存大量的误解有关,常见的如以下几种:

  1.抑郁症全都是心理疾病——事实上某些类型的抑郁症含生物性致病因素。

  2.只有受过重大刺激才该得抑郁症——事实上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任何人都有可能患该病

  3.抑郁症的病发与康复均属于患者主观问题,只要“想得开”就能痊愈——事实上某些抑郁症须配合药物治疗。

  这些误解往往是抑郁症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帮助与及时就诊的最大原因。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可能就有一个患者或潜在患者,这个人甚至就是我们自己。抑郁症足以威胁生命,破坏有序宁静的生活日常,战胜抑郁症的第一步——正是认识抑郁症、厘清对抑郁症的误解。

  我们或许都曾有过抑郁的情绪,虽不足以致病,但那种持久而顽固的低落心境却让人记忆犹新,此生不想再多过一天那样的日子。

  当代生活中,人们每天都可能面对数不清的压力与情绪问题,抑郁症就如同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何时就会降临,更何况抑郁症中一直存在生物性致病类型,它们往往来得毫无征兆,却绝无自动抽身离去的觉悟。

  然而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我们有很多路径可以尝试,我们也可以知道,有无数人在与抑郁症的战争中赢得了最终稳定的生活和久违的阳光与微风。

  遗憾的是我们太不了解抑郁症,患者羞于启齿,旁人疏于未识,耽搁了病情,领略了生死,最终却仍旧对自己经历的一切一无所知。

篇七: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走出抑郁解读抑郁

  张小琴:大家好,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来自东方电视台的曹可凡,您好;另一位是心理学专家李子勋老师,您好。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和抑郁有关,我们要一起来面对抑郁这种情绪。

  曹可凡:我父亲是因为忧郁症去世的。作为亲人,我特别难受,没有思想准备。而且让我们感到很自责的是我妈妈是精神科的护士,我也是学医出身的。但是我们都没有发现爸爸有抑郁的症状。他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有点焦虑的色彩,甚至他有一些精神症状,比如说他有一个被害的妄想。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抑郁症。所以对于家属来说,对儿子来说,我就感到很自责。其实就一直到了今天我都有这种情绪在里边。我不至于说是抑郁,但是我一直觉得如果我们早一点发现的话可能这个情形就会不一样。

  张小琴:究竟什么叫抑郁症?

  李子勋:要知道抑郁症就要先了解人的正常情绪有哪几类。一般我们把正常情绪分五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喜悦,其次是有点高兴,再

  次是有一种愉悦感,接下去是平和的情绪,之后是稍微低沉一点,显得有点沉闷,最后就是心情不好,有点烦。这样五个情绪实际上是正常人都有的。而我们今天说的抑郁其实指的是最低的这个情绪现象,觉得压抑,觉得烦闷。真正的抑郁症是感觉不到压抑的。因为你失去对情绪的感觉力量,你变得呆、思维变慢、效率减弱,平时能做的事做不了了。你对生活完全失去兴趣了。那个时候就算是压抑感都没有了。你看不到他有表情,这种叫抑郁症。

  张小琴:那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有抑郁情绪呢?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因素就是职业压力。

  我们先看成龙的一段资料。

  成

  龙:我的苦恼没人知道。人家永远叫我成龙哥哥,有什么事情就叫我去解决,反暴力,反黑社会都是我带头出来。公司有困难跟我说,每天拍电影到现场有困难也是跟我说,那我自己的困难跟谁说?

  没人讲。其实我很烦。我很多烦恼没人去跟我解决,只能我自己去解决。

  张小琴:成龙做这行已经很久了而且也做得很出色了,但是工作

  依然会给他造成很大的压力。

  李子勋:实际上职业压力是个双刃剑。它既是促进你的动力,让你去奋斗,同时它可能在过劳的时候又可能会导致情绪不好。像成龙,他是工作太多,什么都要找着他。他有不止一个职业。比如说他喜欢电影,做电影,可能单做电影的时候是做快乐的事情,不一定会有情绪。但是,有些时候职业有些衍生物都得你去做。

  曹可凡:所以我一直觉得第一你不要做大哥。成龙为

  什么累呢?他是大哥。因为他是大哥,所以不管什么事人家都找他,责任也大。你如果做老二、老三,别人就不找他了。

  张小琴:但是这又有说法了,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有能力的时候,可能你就要愿意主动地承担一些压力。

  李子勋:就像小琴说的,有些责任是自己想承担的,但是一旦担上了又觉得累。但是如果担不上这个责任,还很失落。

  张小琴:也很着急,这也不一定不抑郁。

  李子勋:那么就是说我们谈到第二点,就是往往职业压力有一个关于期待。这就是说我们付出多少,可能内心就会有一个期待,回报的期待。如果在工作中,在这个方面长期地得不到平衡,那么即便这个事业是他喜欢的,他也会在漫长的过程中产生一个慢性积攒的情绪压力,有一天他就忧郁了。

  张小琴:像你工作也很忙,你会不会因为工作压力而带来抑郁情绪?

  曹可凡:那是肯定的。比如我们做一个节目。我今天能够预想的,能够达到我原来设想的这个东西结果

  没有做到,那就会特别难受。你有的时候会特别自责,就是说我今天怎么会没有弄好。这个有可能是因为嘉宾的问题,那我就会想如果再仔细一点就好了,如果我考虑得再周到一些说不定这个效果就更好。你会特别不舒服。

  张小琴:这个职业压力我们俩都来看一下。职业压力在我们的情绪当中占多大的成份?我们分为五等。五、四、三、二、一,选一个职业的压力。

  曹可凡:选择三吧。

  张小琴:我可能比你高一点,四吧。

  曹可凡:这个我明白了,因为她是干两份职业:既是大学老师又是主持人。我是干一份事业,就做主持人,所以她多一个级。

  张小琴:我本来想放到五上,那觉得太没面子了,所以放在四上。其实我觉得职业压力对我来说确实很大。

  那我们再看下一段阮玲玉的资料。

  阮玲玉是中国默片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演员。这个外表华丽,内心细腻的女演员。她用才情演绎了一部部经典影片。然而和张达民不幸的婚姻,以及和唐季珊纠缠不清的情感,让她的内心充满了伤痛,最终选择了服毒自尽。那时的她年仅25岁。

  张小琴:阮玲玉应该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她为情所困,为情所伤,最后又为情而亡。这里就是我们谈到的影响抑郁的第二个因素——情感危机。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李子勋:这个要来解释一下,其实情感危机实际上是一种创伤,情感的创伤。如果遭受创伤、是失恋或者是自己心爱的人背叛自己,或者是亲人、自己爱的人突然死去,像这种情感创

  伤,它是一个很猛烈的,突如其来的东西。那么这种东西可能会让一个人瞬间就陷入抑郁状态。这个是情感的危机。

  曹可凡:其实这种情感创伤不仅是包括爱情,也包括亲情还有友情。

  比如说陈逸飞先生是我特别好的朋友,他去世前的几天我们还在通电话。你不能想到在那样一个瞬间,他突然会告别人世。就是说我很长时间脱不出来。他的形象可以在脑海里整整一个礼拜,一直在你的脑子里边转,好像晚上做梦的时候也在脑子里边转。因为他是一个特别好的一个朋友。我觉得情感的因素可能比这个职业的压力。

  张小琴:影响抑郁情绪的第三个因素,我们来看下,是性格倾向。我们来看下一段资料。

  2003年4月日,愚人节。张国荣因为抑郁症,在香港中环的一家酒店,跳楼自杀。在生命结束的最后时刻,与世人开了一个玩笑。

  而导致他抑郁症的原因,圈中好友大都认为是由于他悲观内向,追求完美的性格所致。

  曹可凡:我曾经和张国荣先生有过两次交往。记得第一次是当时陈凯歌导演在拍《风月》,那是张国荣主拍的戏。因为那个表演没有达到陈凯歌的要求,陈凯歌就一直对他有新的要求,但是他达不到那个要求。凯歌就说那就算了吧,我们今天就不拍了,我们换其它的场景拍。那天你可以发现,他整个情绪特别特别低落。他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责,今天我没有把这个戏拍好。香港很多演员当情绪不好的时候,会有很多很奇怪的反应。比如说梁朝伟。梁朝伟是比较良性的这种。刘嘉玲告诉我,他只要在家里做一件事——在家里做家务,你就知道他今天不开心,特别不开心。比如他拍《2046》的时候,王家卫老觉得他不对,打消他的自信心了。梁朝伟觉得自己已经不会演戏了,他就郁闷。郁闷回来就是做家里的清洁工作。那张国荣就是你完全可以看到他的状态,是呈现一个特别抑制的状态。张国荣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他看你的时候眼皮是慢慢抬开来的。他不是一看就看你,他是慢慢地抬开来这种。你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优柔寡断、多愁善感、脆弱敏感的一种心理。

  张小琴:这个性格跟抑郁之间是不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李子勋:其实性格代表了一种情绪倾向。比如我们画一条正常人的标准线,在上方的是一个正面情绪,下方是一个负面情绪。正常人他总是在这样的一个轴线上起伏。实际上外人感觉不到他情绪有多大的波动,但是实际上他情绪还是在波动,只是这个波幅很低。当这个曲线低的时间比较低,兴奋的时候比较兴奋,就是起伏变化大,这样的人看起来性格就显得情绪化。而内

  向的人,他不是围着这个轴线来走的。内向的人他高兴的时候比较少,平均值就低。这样,他实际上愉快的时间比较少,更多的情绪是在负面这边。他永远只在不快乐的那个状态,那这种就是性格决定的。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情绪,他的情绪压抑、压抑、往深了压抑,这样的人就特别容易患上抑郁。

  张小琴:我们再看后面的因素:挫折事件、朋友交往、兴趣爱好。挫折事件应该是生活当中难以避免的,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挫折。

  李子勋:比如炒楼,炒楼赔了这是挫折。

  曹可凡:但是有的人就是愈挫愈勇。你看苏东坡就是这样。苏东

  坡其实写得最好诗都是他最倒霉的时候

  写的。

  张小琴:挫折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关键就是怎么对待挫折,对挫折的态度。

  李子勋:比如有的人看挫折是积极的,他会变得更加的快乐。他会觉得这种体验挺重要。但有的人觉得挫折就倒霉。我怎么那么冤呢?旁边那个人都不摔跤,我就摔了。所以面对挫折的态度也会决定情绪状况。但有些挫折是特别的情况,比如他处在一种困境里边,或者接二连三地失败。比如婚姻不好,事业又不成,经济又有损失,而朋友还产生了误解。那么像这都是挫折,但这样的事情必须很多凑起来才会产生抑郁。它不像前面说的三项,每一项都可以单独地发生抑郁。对于面对挫折,朋友交往、兴趣爱好,实际上是都可以对情绪产生一种缓冲作用。尤其是兴趣爱好,就像你说的做家务。梁朝伟这个爱好可以使他心静下来,不那么烦恼,可以协助他。

  张小琴:那就是像朋友交往一样,兴趣爱好如果你处理得好那就是你克服抑郁的积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它可能成为导致抑郁的另一个因素。

  李子勋:当然你可以想象,一个人他突然被诊断了艾滋病,但是他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他也知道这个事

  不能跟普通人说,他得有知心的朋友或者有亲人。当他没有任何可信赖的朋友、亲人的时候,他就很容易选择抑郁自杀。但是如果这个人遭到了挫折事件,但是他有好朋友关心他,他觉得我在好朋友面前很重要,他的情绪就不会下落到最低谷。如果他有一个情绪爱好,他会说哪怕我所有都失败了,但是我有我爱好的东西。我去集邮,去拍照,哪怕再养个猫、狗,我觉得还有一个寄托,内心有一件事在做。

  张小琴:就像《卡拉是条狗》那里边葛优演的那个角色,谁都看不起我,但是那狗还冲着我叫两声。

  李子勋:对,他就会产生一个价值感。这个时候他就不容易陷入绝境。

  张小琴:还有最后一个自我评价。

  前面的这些因素,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自我评价和抑郁有什么的关系呢?这个稍微有点复杂,我们也找到一

  个例子来看一下。

  2005年崔永元离开《实话实说》,并坦言自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而对于抑郁的原因,在一次采访

  中他是这样说的:“我觉得能改变什么。我不能改变世界,我也能改变这个行业;不能改变这个行业,也

  能改变这个部门;不能改变这个部门,我也能改变身边的几个人。我总是能改变什么。后来我发现什么也

  改变不了。我现在知道了,我连我女儿都改变不了。社会会去塑造她,而不是我本人去塑造她。你无能为

  力,只能接受,碰运气。我是那个时候开始绝望和沮丧。”

  李子勋:像刚才他这段话,如果只分析这段话的话,实际上他是失望,对自己的失望。过去他觉得应该为大家做些什么。这个时候他内心的评价是自我是有价值的,是重要的,是有忧患意识的。后来他又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其实这两种观点,两种态度都不太好。

  曹可凡:其实我跟崔永元认识很长时间。从我内心讲,其实我一

  直把他看成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领头羊。他一直在前面走,我一直在后头跟着他。我大约是永远超不过他,但是我一直跟着。他在前面走,我在后边走的话就觉得特别安心,没有一种恐惧,有人领跑。

  张小琴:你这个位置是一个安全的位置,他那个位置是一个不安全的位置。

  曹可凡:他是一个特别有忧患意识的人。他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我觉得自己跟人家确实有差距。我没他这么多的抱负。其实今天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对自己的这个定位可能是比较高的。

  张小琴:那这个自我评价跟抑郁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李子勋:这就叫认同,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接纳。其实很简单,你接纳自己,才会去接纳这个社会,才会接纳他人。

  张小琴:是不是我们能说对自我评价的这种不准确有可能和抑郁有关系?

  李子勋:应该是过高或者是过低会影响。过高,你会遭受很多挫败,这是导致你抑郁根源。过低,你就失去了价值感。所以不管过高

  还是过低,都会是造成抑郁的因素。

  张小琴:李老师,你给我们俩做一个总体评价吧。

  李子勋:其实你们总体评价都是健康人群。因为你所有得分加起来一除,都在三分以下,那就是健康人群。

  超过三就是表示你在边缘状态,你可能更多的感受到抑郁,比较偏微型的。如果你的平均分加起来都是四点几,那么你会有得抑郁的倾向。

  张

  小琴:但是我觉得我可能比你感受抑郁感受得多一点。我有时候觉得抑郁好像也是一种挺舒服的状态。

  李子勋:心理学,至少我这样的心理医生从来不认为抑郁是一个敌人。我经常觉得抑郁其实是一个朋友。

  抑郁是身体的诉求,是身体的语言。有些时候我们过于理性,陷

  入一种狂热的追求。过劳的时候我们自己不知道,但是抑郁可能会跑出来帮助我们,让我们躺下来休息。你想想我们的很多的压力都是精神压力,来源于某种观念、某种信念,但是抑郁就会让我们放弃这些东西,让我们身体得到休息,大脑得到休息。所以抑郁有些时候的确是挺好的一个东西。

  张小琴:抑郁虽然是有很多的正面意义,但是如果处理不好,还是会走向一种很具有破坏性的情绪。所以在后面的节目当中,我们会跟大家介绍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抑郁的案例。让我们从中也学会对抗抑郁的方式。感谢两位今天到我们的演播室来,也谢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

篇八: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一直是我们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群体,每年因抑郁症而出现的悲剧并不在少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抑郁症患者?

  ★怎样对待抑郁症患者

  给予抑郁症患者帮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有人陪在身边,当我自己感到非常抑郁时,哪怕只是有个我在乎的人坐在身旁陪我哭,无声握住我的手,或是传递出“你对我很重要”...★1陪在身边

  给予抑郁症患者帮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有人陪在身边,当我自己感到非常抑郁时,哪怕只是有个我在乎的人坐在身旁陪我哭,无声握住我的手,或是传递出‘你对我很重要’‘如果我能帮助你,请告诉我’‘我们会想办法让你好起来的’此类信息,我内心都会感到温暖,进而感觉这些方式对我有所作用。

  ★2不要臆断或批评他们

  你的言语给你关心的人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尽量不要说这样的话:你应该看到好的一面,而不仅仅只是坏的一面或你想

  太多了,走出黑暗的圈子外面一片光明。

  这些话的潜台词是:他们有选择情绪的余地,但他们却放任自己的情绪选择了绝望。这些话不仅敏感很有可能将你关心的人进一步推向深渊。

  ★3不要用激将法

  很多人都认为用激将法能减少他们的痛苦并激发积极的行为,比如:有些人会故意对关心的人不耐烦,挑战他们的极限,使用冷暴力,更有甚者下最后通牒(不好起来我就离开你)但仔细想想,这一招就如同把癌症患者晾一边不给与帮助一样,没有用,还伤人。

  ★4不要小看他们的痛苦

  ★5不要提意见

  与你关心的人分享意见好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在对方感到抑郁时迫不及待的给与帮助。尽管抑郁的人需要指导,但这些指导会让他们觉得被羞辱或者无所适从,导致越陷越深的后果。真正有用的是问话是:我怎样做会让你感觉好点?这样的问法让对方看到了向你寻求帮助的契机,她说当一个人寻求他人

  帮助时更希望被指引并且不受到冒犯。

篇九: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

  前不久央视播出的的《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纪录片极大的引起了我内心的震动。这部纪录片一共有六集:“少年已知愁滋味”“她们”“步入老年”“或许你也有条黑狗”“坚持,再坚持一下”“寻找精准医学之路”,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积极寻找解决路径,从科学、社会等角度出发认识抑郁、解剖抑郁产生的原因,寻找对抗抑郁全面、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在这部纪录片当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何为抑郁:抑郁就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人的一切,不管是好还是坏;不管是悲伤还是快乐;不管是抵抗还是冲动,全都成为了黑洞的养料,让一个好端端的正常人成为了空心人。第四集当中张进认为抑郁的本质是一种对于耗竭的自我调整。抑郁症具体的表现有: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不适症状,还可能伴随有焦虑症、睡眠障碍、自残自杀等行为。抑郁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周脉耕做过研究调查抑郁症目前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且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而纪录片当中也明确的表示中国9-18岁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近15%,稍不留意就会走向疾病。不管是第一集当中的子烨还是第二集当中的蔓玫亦或是第三集当中的老袁,他们都深陷于抑郁症的困扰他们知道自己病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病。目前国内对于抑郁症仍然没有太好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复发率也远远高于其他疾病。

  丘吉尔说过:“心中的抑郁就像一条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他不放。”从纪录片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国内对于抑郁症仍然存在认知失调,对于抑郁症的患者仍然抱有偏见,他们可能会关照抑郁症患者,但绝不会让抑郁症患者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说白了他们仍然是一位过客,就像天空中的白云风一吹就消散的无影无踪。通过上述言语我们已经知道了抑郁症的意义和危害那如何去治疗抑郁如何去对抗抑郁呢?

  在该片里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陪伴。家人的陪伴和理解,爱人的包容和体谅都是患者最好的良药,但是仅仅陪伴就足够了吗?不够!远远不够!在症状还未明显的时候家属就应当及时注意带患者就医。但是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家属对于抑郁症的认知是正确的吗?家属可以注意到患者的提前示警和求助信号吗?家属可以纠正自己对于精神类药物的偏见吗?家属会不会有病耻感并且施加在患者身上使其无限放大从而加剧患者内心痛楚呢?说不清楚,因为年龄间的代沟、认知的缺陷以及对于精神疾病的偏见,大部分家属会羞于就医甚至觉得患者是在无病呻吟从而加重患者各类症状、促使患者自伤自残行为的出现,目前国内能做到以上几点的家属太少了,以至于大部分患者很难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家属的陪伴。而大部分患者都倒在了这几点上。

  抑郁真的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可怕,希望所有看到这篇观后感的人都可以消除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有人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

  灵魂。我认为套用在抑郁症上实在再合适不过了,每一个患者的灵魂都是孤独且痛苦的,外界的风言风语、家人的否决和自身对于患病的羞耻以及不解都深深的困扰着他们。在这里就不得不夸赞一下心理学相关的从业人员和心理医生,例如第六集当中提到的王刚博士,他们像一颗颗向日葵,给予患者无尽的力量和希望,如果患者对于自己的病都不抱有希望,那任何的治疗手段都于事无补,在这里向所有的从业人员和心理医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问候。

  观后感在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很简单但却是我内心当中最真切的所思所想,希望这篇观后感可以消除一部分民众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也希望这篇观后感可以给所有的抑郁症患者带去力量和希望,更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篇十: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

  前不久央视播出的的《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纪录片极大的引起了我内心的震动。这部纪录片一共有六集:“少年已知愁滋味”“她们”“步入老年”“或许你也有条黑狗”“坚持,再坚持一下”“寻找精准医学之路”,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积极寻找解决路径,从科学、社会等角度出发认识抑郁、解剖抑郁产生的原因,寻找对抗抑郁全面、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在这部纪录片当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何为抑郁:抑郁就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人的一切,不管是好还是坏;不管是悲伤还是快乐;不管是抵抗还是冲动,全都成为了黑洞的养料,让一个好端端的正常人成为了空心人。第四集当中张进认为抑郁的本质是一种对于耗竭的自我调整。抑郁症具体的表现有: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不适症状,还可能伴随有焦虑症、睡眠障碍、自残自杀等行为。抑郁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周脉耕做过研究调查抑郁症目前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且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而纪录片当中也明确的表示中国9-18岁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近15%,稍不留意就会走向疾病。不管是第一集当中的子烨还是第二集当中的蔓玫亦或是第三集当中的老袁,他们都深陷于抑郁症的困扰他们知道自己病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病。目前国内对于抑郁症仍然没有太好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复发率也远远高于其他疾病。

  丘吉尔说过:“心中的抑郁就像一条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他不

  放。”从纪录片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国内对于抑郁症仍然存在认知失调,对于抑郁症的患者仍然抱有偏见,他们可能会关照抑郁症患者,但绝不会让抑郁症患者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说白了他们仍然是一位过客,就像天空中的白云风一吹就消散的无影无踪。通过上述言语我们已经知道了抑郁症的意义和危害那如何去治疗抑郁如何去对抗抑郁呢?

  在该片里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就是陪伴。家人的陪伴和理解,爱人的包容和体谅都是患者最好的良药,但是仅仅陪伴就足够了吗?不够!远远不够!在症状还未明显的时候家属就应当及时注意带患者就医。但是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家属对于抑郁症的认知是正确的吗?家属可以注意到患者的提前示警和求助信号吗?家属可以纠正自己对于精神类药物的偏见吗?家属会不会有病耻感并且施加在患者身上使其无限放大从而加剧患者内心痛楚呢?说不清楚,因为年龄间的代沟、认知的缺陷以及对于精神疾病的偏见,大部分家属会羞于就医甚至觉得患者是在无病呻吟从而加重患者各类症状、促使患者自伤自残行为的出现,目前国内能做到以上几点的家属太少了,以至于大部分患者很难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家属的陪伴。而大部分患者都倒在了这几点上。

  抑郁真的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可怕,希望所有看到这篇观后感的人都可以消除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有人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认为套用在抑郁症上实在再合适不过了,每一个患者的灵魂都是孤独且痛苦的,外界的风言风语、家人的否决和自身对于患病的羞耻以及不解都深深的困扰着他们。在这里就不得不夸赞一下心

  理学相关的从业人员和心理医生,例如第六集当中提到的王刚博士,他们像一颗颗向日葵,给予患者无尽的力量和希望,如果患者对于自己的病都不抱有希望,那任何的治疗手段都于事无补,在这里向所有的从业人员和心理医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问候。

  观后感在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很简单但却是我内心当中最真切的所思所想,希望这篇观后感可以消除一部分民众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也希望这篇观后感可以给所有的抑郁症患者带去力量和希望,更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篇十一: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大学生观后感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大学生观后感一

  我想告诉抑郁症患者们,愿你以后要更加爱自己,更加爱生命。人有时候可以自私一点。就像曾经播出过的一支999感冒灵的广告那样。“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感受。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活着,没有人在乎你的境遇。行色匆匆的人群里,你并不特别也不会有优待。你的苦楚,不过是别人眼里的笑话,人心冷漠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无处可逃,然而反转前的故事,是如此真实而冰冷的在你我身边上演,这世界就是这样糟吗,故事总是有反转的。”是的,世界或许没想象中好,但似乎…也没那么糟。或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好,但你能让自己变强。你要记住要相信,这个世界总有人偷偷爱着你,愿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大学生观后感二

  交谈、倾听、鼓励交谈和倾听,交谈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留意那些想要加入谈话的人们。反复告诉自己,抑郁症不是某个你“不敢承认”的东西,不需要你自惭形秽,它是一种人类经验,是男孩、女孩、男人、女人、年轻人、老人、黑人、白人、同性恋、异性恋、富人、穷人共有的体验。抑郁症不等于你,它仅仅是某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东西,某个可以被交谈所缓解的东西。文字,安慰,支持。交谈所在之处,就有希望。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大学生观后感三

  一路抗“郁”,需要社会中所有人的通力合作,就像歌词中的一

  句话所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不光需要抑郁症患者本身的坚持,更需要大众的支持与帮助。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大学生观后感四

  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坦然摆正心态、接受低谷,今日的抑郁会映衬来日的绚烂欢喜。希望用善意去理解别人,会让世界变得更单纯美好。

  抑郁它不是病,让我抱抱你吧!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大学生观后感五

  要正确对待抑郁症,积极关心理解身边的抑郁症患者,改变对治疗抑郁的精神类药物的偏见,在发现自己患病时应及时向家人医生求助,不再害怕,回避,忌讳心理疾病,勇敢的活着!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大学生观后感六

  世界很是美好,我们正常人,享受这个世界的美丽的时候,也应该带着他们一起。因为每一个患者的灵魂都是孤独且痛苦的,外界的风言风语、家人的否决和自身对于患病的羞耻以及不解都深深的困扰着他们。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便是给予他们应有的爱,因为爱是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无法拯救他们,但我们可以温暖他们。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大学生观后感七

  在这个抑郁症比例不断攀升的时代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积极主动的去了解与抑郁症有关的知识,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遇到问题及时的去寻找心理帮助,以防其发展为抑郁症。然后就

  是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多关心和帮助抑郁症患者,也可以成为志愿者去向更多人科普抑郁症的知识,和提供大家寻求心理帮助的方法。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大学生观后感八

  我们可以尽自己一份力,努力的去做一些事情,让自己更了解,让他人更了解,甚至去影响他人,就像本部记录片一样,努力让大家更了解抑郁症,传播抑郁症知识。抑郁症之所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是因为抑郁症患者是极其孤独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能独自对抗病魔,但是也只有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才有可能跟病魔对抗。说上一句:我会陪你撑下去。这就已经足够了。

篇十二: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如何对抗抑郁情绪走出自杀念头困扰

  陷入严重抑郁情绪会有很大危害,甚至有时会让人有轻生的念头。据《印度时报》9月11日报道,专家给出了以下5项建议,有助于人们打消轻生念头,化解负面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1.学会倾诉

  要想感到轻松或心里好受一点儿,最好将心里自怨或者绝望的情绪发泄出来。可以找密友、父母、兄弟姐妹、老师或可信赖的成年人作为倾诉对象,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向他们坦诚内心的想法。

  一般来说,恢复情绪的第一步是与信任的人分享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刚开始你可能会结巴,或感到羞耻,但在倾诉过后,心情就会好很多。

  2.保持冷静

  请一定不要做任何轻率的决定。做几次深呼吸,然后拿出纸笔。就算你正深陷痛苦之中,也请记住,自杀并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答应自己,24小时后再回看这个问题。然后再等24小时,再次回顾。不断重复回顾,直到自己不再有强烈的自杀冲动为止。耐心的等待可以拉开自杀念头和实际行动之间的距离。

  3.远离酒精或药物

  如果产生自杀念头,切勿饮酒或服用非处方药物。

  4.走出家门

  如果一个人郁闷至极,连床都不想起,那就更别提让他走出家门了。但是,躲在黑暗的房间里更容易令人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继而产生自杀的念头。因此,最好还是拉开窗帘,打开灯,换换生活方式,走出家门吧。

  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多出门走走,比如见见朋友,喝喝咖啡,干什么都可以。请一定要相信,你的朋友宁愿你在他身旁悲伤痛哭,也不愿听到你想轻生。

  5.学会等待

  “等待”听起来很神奇,你也可能已经听了无数次,但请相信,这可不是说谎,等待确实能让一切变好。无论如何,都不要选择自杀。一切都会变得更好,你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让自己走出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一般不会持续很久。如果你已经坚持到了今天,那就不要轻易言败。

篇十三: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纪录片观后感

  关于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纪录片观后感

  万物都具有向阳而生的本能,人也无一例外,谁不喜欢温暖明媚的阳光呢?可是却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眼中的世界黯然,即使阳光映进眼里,也变得灰暗。他们与外界隔绝,将阳光拒之门外,其实并非讨厌阳光,他们只是患了心疾,“抑郁”了。

  人们对抑郁症都或多或少存在误解。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对抑郁症的关注度提高,民众对抑郁症的认识浅薄就暴露了出来。有的人不区分抑郁症与抑郁情绪,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抑郁了直言不想活;

  有的人觉得抑郁症非常“酷”,把社交账号的头像换成黑色,打着“抑郁症”的旗号,发表自以为看淡一切的消极的言论;

  有的人甚至认为抑郁症患者是在作秀,不解他人苦,便言行攻击;

  还有的抑郁患者以病为耻,逃避现实,终日颓废......

  CCTV9近期连播6集关于《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的纪录片,每集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群体出发,带领观众进一步认识抑郁症,走进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这应该是给这种社会现象上的最好的一课,也是给抑郁症患者播撒的最温暖的阳光。

  那么抑郁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也与精神疾病的概念外延有交集。不论程度轻重,若不及时治疗,到最后几乎都会发展为自杀倾向。丘吉尔把“抑郁”比作一条“黑狗”。它会趁你不注意咬你一口,如果身边的人和你都不予理会,它就会变得嚣张,这样慢慢啃噬你的肉体,吞掉你的欲望,折磨你的灵

  魂,再将残存的躯干丢进无底的黑洞......这个过程无疑是压抑、绝望的,并不是悲伤消极的情绪那么简单。

  正如蔓玫对自己患病期间的感受的描述:“时间没有了,呼吸的感觉,你触摸的感觉都没有了,全部都失去了它们原有的那个刻度和质地。很多人会以为,抑郁是郁闷,是忧郁,是很强烈的一种忧伤在作祟。但不是的,它到最后是一种被压抑的感觉,像一个很大的黑洞,所有东西都被吸进去了......”

  抑郁是一种慢性毒药,它的毒素来自各种方面,包括:家庭的打压、社会的冷漠、生活的重负、自我的封闭、体内激素失调......这些都像堆在人们胸前的碎石块,一旦超了负荷,又无法进行调节,人就可能会抑郁,会垮掉。

  近年来,中国已逐渐成为“抑郁症大国”。在中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无关性别、不论年纪,任何一个群体都有患上抑郁症的可能。你无法得知,抑郁这条恶犬什么时候就会盯上你,或是你身边的人,也难以知晓,它盯上某人的具体原因。而在抑郁症患病率逐年增高的同时,就诊率却不到**%,大部分的民众对心理疾病仍存有误解及污名化,使得许多患者宁承受身心上的痛苦也不愿接受治疗,最终导致无法挽救的遗憾发生。人们总在悲剧发生后追悔,责问抑郁患者“为何这么傻”,却不曾想过,也许正是自己的不理解、不关心,堵住了患者“求助”的嘴,是压垮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抑郁并非洪水猛兽,它本身的力量并不强大。它可以非常严重,频繁地诱导患者自杀,也可以安静地暂时寄宿在患者身上,只等内外界合力将它拔除。有的人以为只要和抑郁症沾上关系,这辈子就完了,自己给自己封住了阳光照进来的孔,其实这也是对抑郁症的误解。心病虽难医,但并不是无药可医。并且如果不是特别严重,除了药物治疗,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治愈。

  纪录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对抗抑郁,总结之后我得到这样几个关键词:

  理解、关爱、陪伴、勇敢、消除病耻感。而这些关键词最终的指向还是对抑郁症的“认识”。

  我想,纵使疗愈的方法千变万化,最终还是得对抑郁症有正确的认识,这些方法才能发挥疗效。正确地认识抑郁症,是要认识抑郁症是什么,认识它的诱因,认识疗愈方法。如果都能正确清楚的认识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就会减消病耻感,积极对抗抑郁;

  医生就会根据患者自身状况,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身边人就会对抑郁患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爱,帮助他们一起“抗抑”;

  社会大众就会对抑郁症多一点包容,对彼此少一分冷漠,积极参与到“抗抑”宣传中......

  看着纪录片中入镜的一张张或青涩或铺满皱纹的脸,听着他们讲述自己从患病到治愈的经历和感受,我为他们感到庆幸与骄傲,因为他们身边都有真正理解自己的、无私陪伴着自己的人,因为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努力的活着,勇敢地对抗抑郁。但在镜头背后,还有许许多多抑郁症患者直到最后都没有走出阴霾,原本鲜活的生命有的还在监护室苟延,有的早已悄然凋谢,相较于镜头前的人儿,他们是不幸中的不幸。

  逝者已逝,抑郁症带来的悲剧也已成为过往,而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抑郁症,接纳抑郁症群体,让阳光不仅能够洒进我们的心中,也能穿过重峦叠嶂洒进抑郁症患者的心中。毕竟,谁不愿拥抱温暖而明媚的阳光呢?

篇十四: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走出忧郁》读后感2022字

  《走出忧郁》读后感2022字:

  我是双重性格的人,人多时,能融入大家的活动里,谈笑风生,游刃有余;一个人时,读书、养花、做美食、旅游,也能把自己的生活搞得有滋有味。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是不会与忧郁症挂钩的!直到有一天,我被身体上各种难受折磨到忍无可忍,去医院检查各器官并无病症,医生建议我看精神心理科。专科医生根据我的描述,判断我是抑郁症,也叫忧郁症。拿了黛力新和罗拉西泮等药物,服药一天,身上那些奇怪的难受症状集体消失。治疗立竿见影,我没有兴奋,只有难过!因为这种病病程“超长待机”,有可能终生相伴!

  不想依赖药物治疗,我开始广泛涉读各类心理书籍,从中寻找正确的疗愈知识。但是没有一本全面、专业的心理书籍可以从根源上帮到我,《走出忧郁》这本书的出现,解决了我以前很多的疑点,让我对忧郁症有了全新的认识。

  《走出忧郁》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安德鲁.所罗门,根据自己与忧郁症共处的惨痛经历,和采访许多重度忧郁症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历时五年写成的一部全面解析忧郁症的专业书籍,全球畅销二百多万册,被译为二十一种语言,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最专业的忧郁症治疗书籍。

  书中对忧郁症的成因和过程是这样介绍的:“忧郁症不一定有引发原因,有时候是家族遗传,有时候则不是。病情有时候会维持一辈子,有时候又自然减轻。具有严重威胁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忧郁症的重要因素。这些典型事件不仅包括糟糕的事件,也包括一些正面的事件,如升迁或生子,它们可能导致的忧郁,和死亡或失落所引起的忧郁都是一样的。忧郁症就像那些痛苦的慢性病一样,之所以令人饱受折磨,主要并不在于发作时的痛苦,而是它往往在消失后才被意识到。轻度忧郁症发作起来,使人觉得熟悉甚至‘正常’,于是习惯成自然,你会轻视它,后果则是更加的痛苦!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遭遇身体和心理的创伤,对于

  /3

  比较脆弱的人来说,在每次问题发生的时候,都可能造成以前的问题复发。最沉重的忧郁来自于当下无法忘怀的,经过美化后的遗憾的过去。

  忧郁是较严重的悲伤,使人们对于曾经经历过和认识的事物,产生极端的感受。会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异常的状态。你将失去快乐,再也无法从任何事物中感受到乐趣,这是重度忧郁症中最主要的症状。忧郁症患者心里的恐惧和焦虑,与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恐惧和焦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那不只是程度问题,本质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谈到忧郁症的治疗时,安德鲁在书中这么说:“在治疗忧郁症的过程中,更需要爱、洞察力、努力,还有最重要的—时间,那是治愈一切顽疾的良药。其实改变某件引发自己恶劣情绪的具体事由,要比放任自流,一味归咎于忧郁症更有效。忧郁发生时,你在乎的,是内心中失去的某种东西。几乎所有的忧郁症都需要病人自己的努力才能治愈,说出忧郁是治疗忧郁的最佳途径。宗教可以对抗心中的失落,帮助人们熬过忧郁症发作时期,给人活下去的理由。忧郁时,当下的恐惧情绪是对未来痛苦的预期。我们必须寻找信仰,我们必须尽爱的职责,也要教导别人爱。注重自我之外的能量,寻找自尊,坚忍不拔与博爱宽容。坚强的意志力常常是抵抗忧郁症的最佳武器。即使在忧郁时,仍对人生充满希望。

  患忧郁症疗愈成功的人三个过程阶段:了解为什么患忧郁症;接受它和自己一生相伴;超越自身体验,跨出封闭空间,走入现实社会。”

  本书作者安德鲁说,随着人们对忧郁症的了解,和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多,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的忧郁症患者人数也会越来越多,有可能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样,需要终生服药治疗。想想是件很恐怖的事!

  /3

  《走出忧郁》这本书中介绍的忧郁症患者,都是重度患者,经历着各种各样极端的心理折磨,承受着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打击!这些极端案例一度令我怀疑他们的真实性。当某一天,我亲爱的姑姑给我讲了父亲的故事,我相信了!我的父亲因为青少年时期一件很偶然的事情,读后感彻底颠覆了他的人生。父亲高中毕业后,在当地中学工作时期,曾被怀疑偷了某领导的钱物,后来,虽然抓住了小偷,澄清了这件事,但是这件事对于父亲这样品学兼优,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来说,成了父亲心里永远的阴影。后来父亲的工作一再变动,都是很恶劣的环境,父亲的性格变得沉郁、消极。从部队退伍后,神情开始恍惚的父亲自杀了两次都被救回。第三次,他成功了。当时,母亲出门办事,父亲抱着八个月大的我在家里。等母亲一出门,父亲立刻行动,把我放到炕上,他上吊自杀。当时的我,可以说是看着父亲走上不归路!

  我骨子里隐藏的抑郁性格,来源于我和父亲共同的血液。

  真实的故事有时比虚构的小说还令人难以置信!这是现在许多人不相信忧郁症患者的痛苦,认为那是安逸者的无病呻吟。每个人与忧郁症的搏斗过程,仍然不尽相同。忧郁症和性爱一样,保留了一种难以消灭的神秘氛围。任何时代的忧郁症,都是新的疾病。

  根据我多年读有关治疗抑郁书籍的经验,读书重点看抑郁的成因、疏导方法,不要着重琢磨研究那些抑郁患者的痛苦症状。忧郁症患者很容易被心理暗示引导,使自己模仿那些痛苦。

  忧郁的反义词不是快乐,而是活力。这是检验你有没有抑郁的标准。当你对生活又开始充满激情的时候,恭喜你!重新回归人生正途。

  /3

推荐访问: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500字 观后感 抑郁 对抗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