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异同?3篇

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异同?3篇

时间:2022-11-14 11:2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异同?3篇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异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摘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实践探索的最大成果,是开辟了中国特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异同?3篇,供大家参考。

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异同?3篇

篇一: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异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摘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实践探索的最大成果,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的最大成果,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十八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以民为本;

  2、市场经济;

  3、共同富裕

  4、中华文化;

  5、民主政治。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发展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中确定主题阶段。首先,党领导人民切实改变了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走的“高速度、高积累、低效益、低消费”的老路子,逐步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其次,改革开放开始起步并取得两个重大突破:一是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二是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打破了多年的封闭状态。第三,党中央及时重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将它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本。这表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政治方向。“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确定主题到初步开辟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党在理论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判断,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二是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实际上是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部环境问题。三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冲破了旧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开始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

  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三大报告还概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十二个观点,使这一理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轮廓。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开辟。

  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六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阶

  段。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推向21世纪,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新贡献,一是依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创新;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作出趋利避害,既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决策;三是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六大在党的正式文件中首次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改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提法上的变化,伴随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江泽民将其概括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这十条基本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轮廓。

  第四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深化和拓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为***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新贡献,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社会建设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重的高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提高到“四位一体”;三是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观点,提出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理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此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中国发展进步之路,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高扬时代旋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吸纳时代精华,从而具有远大美好的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它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它把“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视为根本任务,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马克思把生产力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这样一来,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有着要摒弃一切脱离实际的主观和唯心的任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脱离实际的成分都不会在这样的社会主义中找到生存的空间。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绝非贫穷、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以人民为物质实现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者。

  第四,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五,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完善的社会,而绝非一成不变的。

  第六,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民主与法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这条道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独立自由和国家

  繁荣富强为己任,在几个世纪的探索中,历尽曲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篇二: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异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郑德荣

  梁继超

  道路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道路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崭新课题。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苏联模式也不行,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不是过渡性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具有独立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结中国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开辟的一条由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航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载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体制模式,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7

  道路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与创新,是一条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本质区别的崭新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含义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作了科学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XX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XX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建设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整地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

  第一,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组织者和领航者,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富强XX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方向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原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保障其沿着科学2/7

  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以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宗旨,只有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第二,前进路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最大实际,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依据。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既不是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以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把握中国特殊国情。只有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才能科学地分析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才能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才能找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路径和航向,在实践中奋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纲和核心内容,是决定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位一体,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排除“左”的3/7

  和右的干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前进的。

  第四,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XX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四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是中心,为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是支撑,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是合力,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第五,目标指引。目标就是指引,就是导向,就是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就是建设富强XX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政治方向、前进路径、基本路线、总体布局和目标指引的有机统一体,彼此联系,相互贯通,是现阶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集中体现和伟大实践。现实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7

  道路具体怎么走?首先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实现富强、XX、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选择既符合中国特殊国情又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成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而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起点和具体路径。

  第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是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础和动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要把握战略重点,统筹安排全局,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第二,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新兴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略布局中的非常重要的领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和国内市场巨大的优势,又要充分考虑到人均资源短缺、环境脆弱,就业压5/7

  力大等不利因素;既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信息化的现实,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工业化的进程还没进入后期的实际。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现代化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遵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以保障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进入世界农业发展的先进行列。

  第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切入点。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助于中国经济社会实现高速、持续和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是要与工业化、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6/7

  的原则,促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切实走出一条内涵发展为主,城市发展方式多样化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第五,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XX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作者简介:郑德荣(1926-),男,XX延吉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梁继超(1967),男,XX白城人,肇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法学博士。

  7/7

篇三: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异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

  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不照抄、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

  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总结

  中国所要

  党和国家的

  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

  实行社会主

  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

  义市场经济;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

  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

  改善和

  “一国两制

  ”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

  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哲学。它把

  “改变世界

  ”、使

  “世界革命化

  ”视为根本任务,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

  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马克思把生产力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在整个

  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

  ”。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有着要摒弃一切脱离实际的主观和唯心的任

  何成分的要求。

  任何脱离实际的成分都不会在这样的社会主义中找到生存的空间。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绝非贫穷、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

  实现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第二,科

  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第三,科学社会主义以人民为物质

  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者。第四,科学社会主

  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

  “自由

  人的联合体

  ”。第五,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完善的社会,而绝非一成不变的。第六,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民主与法制。

  对于

  “鲜明的中国特色

  ”从理论层面来看,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等。

  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度层面来看,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从制

  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已经形成并且不断完

  (一)我国

  (三)坚

  “三

  善着的一系列制度、体制和机制。从发展经验上来说,至少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坚持以人为本和

  个代表

  ”重要思想;(五)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坚持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

  (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八)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九)追求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坚持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以高超的民族智慧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十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

  来先进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繁荣富强为己任,在几个世纪的探索中,建设的征途中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这条道路是自鸦片战争以

  尤其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独立自由和国家

  历尽曲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

  论述了中华人民

  奠定了我

  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共和国成立以后的阶级关系、人民民主专政性质、任务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中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创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是我国人民革命成果的集

  是毛泽东对马克思

  是我们

  主义的一个突出贡献。

  它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矛盾、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纲领。

  同时,它也是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协调人民内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

  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

  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

  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谐世界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一系列战略,着

  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进一步阐明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又达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并且要求发展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这种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它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成果。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对于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对于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所具有的伟大意义,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我无论们党的历史,还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并且永无止境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因为实践和创新均无止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能背离中国的现实国情和人民群众的现实期待,必须践行“三个有利

  于”;必须同人类文明的发展相融相合,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何异同? 道路 异同 有何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