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5篇

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5篇

时间:2022-11-16 21:00:03 对照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5篇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  宗旨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宗旨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查摆出来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5篇,供大家参考。

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5篇

篇一: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

  宗旨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宗旨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查摆出来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本人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理想信念方面

  主要问题:理论水平不高。表现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不够深刻,把握不够系统、运用不够自觉;对科学发展观、党的**大和**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其他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有些方面吃得不透、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有时候不能从理论高度去分析、去把握、去处理、去总结,只能任经验,有时既没有经验又没有理论,只能自己抱怨自己;对大量涌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情况,有时缺乏敏锐性,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不能很好地运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做好新工作完成新任务。

  整改措施:

  把坚定理想信念建设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首要途径。认真地、全面地、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大和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深刻领会,用心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知识,学习历史文化,学习法律法规;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不拘门户、不持偏见,能者即师,广征博采,学习一切先进的、文明的东西,不断武装头脑、丰富内涵、增进修养、提高素质,提高境界和眼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高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做一个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工作上有为的共产党员。

  二、宗旨意识方面

  主要问题:日常工作生活中,在保持和发挥先进性方面,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性这根弦绷得不够紧。

  整改措施: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自己要努力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正义和党性原则,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不良现象要勇敢地与其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怕得罪人,决不搞你好我好大家一团和气,真正做到为党的利益,同邪恶现象和势力展开不调和的斗争,保持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气节。

  三、工作作风方面

  主要问题: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

  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利用一切机会,积极走出去,不断开阔视野,创新发展思路。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思维方式上突破原有的经验主义束缚,想问题办事情立足实际,大胆探索我场快速发展的方式方法,如在新时期如何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促进我场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遵守纪律方面

  主要问题: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不高。

  整改措施: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廉政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在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上下功夫,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有关规定,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在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自觉接受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

  五、立足本职发挥作用方面

  主要问题:调查研究做的不够。

  整改措施:多下基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力争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合理安排时间,多深入基层,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在研究上多做文章,实现调查与研究的统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工夫。

  主要问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整改措施:加强对领导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要注意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宗旨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

  做客

  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

  、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

  大

  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

  小

  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

  大

  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

  联系什么

  、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

  地气

  、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

  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

  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宗旨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2.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真诚为群众服务;

  3.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4.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

  整改措施:

  1.?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2.?增强宗旨意识,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4.增强宗旨意识,是共产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之源。执

  政首在民心向背,顺民心则政兴,逆民心则政废。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牢记:我们让人民群众满意,人民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

  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要用行动体现我们对群众的感情,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对来访群众有热心,对群众反映的困难有同情心,帮群众解决困难有诚心,遇到阻力和困难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长期作战的恒心,这样才能和群众心贴心。

  理论学习缺少饥渴感,理论水平停留在一般化。满足于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水平,理论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自觉、不够深入系统全面。对党性修养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加强学习,补足精神之

  钙

  。

篇二: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

  当前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伴随着社会急速发展,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日渐突出,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以下所列脱离群众表现当引起注意,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加以纠正。

  高高在上,其身不贴近群众。个别党员干部长期与群众“保持距离”,在工作单位、工作范围内多局限于办公室,联系基层多通过电话和书面汇报,很少深入基层一线,极少直接接触群众,难于了解群众实际情况。特别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影响,即使到了基层也高高在上,不肯或不能与群众做深层次的交流谈心,无法掌握群众所思所想,党群干群关系程式化,逐渐疏远。

  浮于表面,其心不牵念群众。一些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只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有时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急功近利,并不从基层和群众实际情况出发。有的干部虽然参加单位或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和组织活动,但多是蜻蜓点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工作更是纸上谈兵,使自身工作与群众实际脱节。还有些党员干部虽然身处基层,但不与基层群众同心同德,没有带真感情为群众办事,在心理和情感上脱离群众。

  作风不正,其言不亲近群众。部分党员干部爱打官腔,善讲空话、套话,但不会说“老百姓的话”,与群众难以亲近。还有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言语失范,说一些诋毁群众、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降低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如前段时间被曝光的承德市一镇党委书记边接受宴请边辱骂群众的事件,正是其自身作风不正,导致其言语上伤害群众感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无所担当,其行不服务群众。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对工作马虎应付,对失误、疏忽不引以为戒,令群众产生许多不满。在处理一些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时,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摆正自身位置,有畏首畏尾、不敢负责的倾向,采取拖延、躲避等方法,导致矛盾越积越多,群众意见越来越大。

  追求私利,其事不造福群众。一些党员干部到了工作单位不是研究如何把岗位工作搞好,而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甚至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在集体资金、资源和资产管理处置中,违规侵占、损害集体和群众权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篇二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实践充分表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不断取得一个个伟大胜利的一大法宝。越是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越要坚持群众路线,越是在离梦想最近的时候

  越要重视群众路线。当前,要切实改进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需着力解决好四方面问题。

  认识方面的问题

  从当前我们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分析,根源上还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背离了党的性质宗旨,对群众路线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认识不足,以至于淡忘了群众路线,淡化了群众观点,淡漠了群众感情。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基础理论的教育,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党员、干部的思想中,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一是从群众路线的由来及各个时期的发展中来讲清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与和平环境中,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外部压力减小,特别是没有了生死攸关的危险,党群之间相互依赖性减弱,这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容易淡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观念,特别是一些年轻党员、干部,生活在改革开放环境、成长于市场经济时期,容易多一份对自身价值的关注,少一份与群众的自觉联系。因此,必须要从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源讲起,从党的宗旨信仰教育抓起,深入扎实的补好这一党的基本理论课,让老党员、老干部在重温中不断校准和坚守群众路线,让新党员、新干部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和坚定对群众路线的正确认识。

  二是从国家社会进程中群众的重要贡献和卓越表现中来认识群众的伟大。新中国成立发展至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这一切奇迹的取得都是人民群众与党一道努力拼搏与共同奋斗的结果,正是得益于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因此,必须要从我们民族、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来认识人民群众的重要贡献,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实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肩负光荣的历史使命中来弄清群众路线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奋斗。

  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

  干部作风是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良作风既制约干群联系,更影响党群关系。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中的不良作风主要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意见很多。因此,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应在深入坚持中央“八项规定”的基础上,重点放在解决“四风问题”上,对其种种表现要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进一步强化三个管理:一是强化自我管理。自觉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查找自己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足,主动地“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

  纪国法紧一紧”;自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锻炼品质,增强党性,净化心灵,主动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自发地在作风建设上实现自我净化和自我改进。二是强化组织严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特别是在选用干部方面,切实把作风优秀的干部、群众叫好的干部选上来、用起来;进一步加强惩治腐败和维护党的纪律严肃性,切实把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突出的干部及时予以严肃查处。三是强化社会监管。充分发挥新媒体力量和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在大力宣传优秀党员干部的好作风,不断推进党的正能量的同时,也要及时曝光那些作风不正不实不好的党员干部的行为和问题,反促其他党员干部的作风改进。同时,要注重发动人员群众,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构织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干部作风监督网。

  能力方面的问题

  能力不足,不但直接影响着为群众办事服务的实际效果,而且也制约着为群众谋利益的发展速度。因此,必须要把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抓紧抓实,重点提高三种能力:一是调研能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和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研中,能够沉下身子搞调查、静下心来做研究,坚决防止和克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调研,真正学会并善于到群众困难的地方查找原因,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梳理思路,到群众问题最集中的地方研究办法等等,提高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能力。二是决策能力。把“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防止和克服情况不明、个人独

  断、强迫命令等现象,把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体现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上来,体现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更大威信上来。三是服务能力。各级党组织要在全面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各种学习培训、交流提高活动,克服一些党员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不会办群众的事和办不好群众的事等问题,提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沟通群众能力,掌握与不同群众交流对话的本领;提高党员干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处理好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党员干部发展经济能力,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和让老百姓得实惠。

  机制方面的问题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保障是健全的制度。从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发展、成熟到新的丰富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时期,每一阶段,我们党都及时根据时代的发展、任务的变化,赋予其新的内容,不断提出群众路线的新要求、注入群众路线的新内容、创新群众路线的新制度。因此,必须正确分析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现状、特点以及问题,认真探索与新形势党的群众工作相契合的有效制度,着力建立健全更加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一系列的党的群众路线机制。把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特别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提炼出来,总结推广出去,并形成好的制度坚持下来,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新形势下党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密切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篇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

  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

  “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

  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

  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篇三: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

  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

  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

  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

  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

  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

  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

  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

  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

  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

  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

  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

  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

  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

  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

  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

  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

  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

  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一、基层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群众立场不稳,思想上背离群众。

  一是认不清“我是谁”。

  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认为自己是凭“本事”考进来,凭“能力”留下来,凭“业绩”升上来的,自视高人一等、胜人一筹,抱定特殊身份,将群众当“仆人”而不是“主人”,摆不正位置、认不清身份。

  前不久媒体曝光浙江余姚三七市镇某领导下乡视察水灾,因穿高档鞋子,由年近六旬的村书记将其背进灾民家里,这是典型的“官本位”思想。

  二是不明白“为了谁”。

  有的党员干部对领导、对富豪、对自己负责,对领导交办的任务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落实领导意见不过夜;对企业家和富人的困难和难处,能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对自己的政治前途视若生命、精心呵护;而对群众则是冷若冰霜,能推就推、推不掉就躲、躲不了就拖、拖不起就唬,对群众的诉求和疾苦不闻不问,不理不睬。

  三是不知道“依靠谁”。

  一些基层干部在贯彻上级政策、执行法规过程中,不动员、不依靠群众,不顾群众主观意愿,热衷于行政命令,依靠行政权力,用蛮力强行推进工作,导致一些利民惠民政策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进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和党群干群关系的隔阂。

  (二)工作本领不强,行动上远离群众。

  一是贪大求全,吹高群众“期望值”。

  有的干部能力不大、口气不小,沉迷于做规划、绘蓝图,将规划做的很“丰满”,给人民群众开出了一长串的“期望单”,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很“骨感”,难以兑现承诺,让群众的真实感受与期望值之间产生巨大反差。

  二是花拳绣腿,降低群众“幸福感”。

  有的干部在作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建形象工程、树政绩工程上有一套,而在领导地方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上力不从心、缺谋少策,地方看不到发展、群众生活看不到变化,群众难以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和满足,幸福指数难以提高。

  三是表里不一,达不到群众“满意度”。

  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对别人一套、对自己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表里不一、言行不一,难以赢得群众的满意和信任。

  (三)朋友“圈子”不广,生活上游离群众。

  一是攀附权贵,构筑“升官网”。

  有的基层干部热衷于结交比自己更有权力、对自己仕途有帮助的“贵人”,有事没事喜欢向“领导”汇报工作和思想,想方设法铺设自己的“登天梯”,构筑自己的“升官网”。

  二是结党营私,构筑“利益网”。

  “同利为朋”,部分基层干部以利害得失为标准,乐于结交同僚、富商,采取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不断整合“资源”,为一己之私利相互吹捧、相互拉拢,相互勾结、相互利用。

  三是拉帮结派,构筑“保护网”。

  少

  数党员干部搞“小团体”、立“小山头”,以圈子划人,以人划线,精心编织网络,抱团“过冬”。

  二、基层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产生偏差。

  一是“官贵民卑”思想严重。

  有的总认为群众觉悟低,遇事喜欢无对圈外的人,则视为异己,竭力排斥;对圈内人包庇纵容、打埋伏、互相保护,理取闹,往往提出一些难以满足的过高要求,是麻烦制造者、障碍设置人和社会不稳定因素,跟他们打交道没意思、风险大,导致遇到棘手问题不想接触群众、不愿接触群众、不敢接触群众。

  二是“上智下愚”思想严重。

  有的把市场经济错误地理解为能人经济,看不到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认为只要与上层能人、精英搞好了关系,地方经济就能发展,群众就会得到实惠,从而把群众利益抛到九霄云外,热衷于傍“小阔佬”、结交“大老板”,陷入疲于应酬的泛泛之交、吃吃喝喝的庸俗之交、蝇营狗苟的势利之交。

  三是“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有的作决策时不是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而是热衷于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大口号,上一些具有轰动效应、立竿见影的项目,大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沽名钓誉的面子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以此树立个人声誉和威望,为“升迁”捞取政治资本;有的不是用好手中公共权力为群众谋福祉,而是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管群众满意不满意,只想自己能不能得实惠,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把权力当做谋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有的见到好处就像打篮球抢来抢去,碰到问题则像打乒乓球推来推去,把矛盾上交,将责任下推,惟恐自己挨“板子”、掉“乌纱”。

  (二)干部评价任用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干部评价去群众化现象导致选拔不明:

  以“旨意”代替民意。

  一些地方选拔干部往往根据上级领导意图,不尊重群众的意愿,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测验等环节成为摆设。

  以后台代替平台。

  有些领导者以个人偏好和人情关系取人,过分注重地缘关系、学缘关系、血缘关系、职缘关系选拔和使用干部,“后台硬”、“靠得住”成为领导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以少数代替多数。

  部分领导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当作少数人的行为,不征求多数人意见,往往是少数领导说了算。

  另一方面,干部业绩考核指标单一导致评价不准。

  由于干部实绩考核中“德、能、勤、廉”等指标缺乏标准和可操作性,目前绝大多数干部考核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GDP发展水平,最终导致干部在工作中仍然以GDP增长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对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短时间内难以出成绩的工作缺乏热情。

  (三)干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是监督意识依旧淡薄。

  以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为主的干部监管部门对干部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民不举、官不究”的情况,工作缺乏一定主动性。

  二是监管制度缺乏约束性。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服务群众工作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约束机制,工作制度原则性规定太多,硬性和可量化的规定少,对服务群众工作无考核、无评议、无奖惩,难以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是监督合力仍然不强。

  不论是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还是社会监督、群众监督,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未形成高效联动的全程监督机制。

  各部门间对干部监督信息沟通不及时,各个层面的监督还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状况,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督信息网络,不能发挥高效的监督效能,致使干部监督合力不强、监管不力。

  三、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思想教育,站稳群众立场。

  坚持群众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以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好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立场动摇、群众路线不坚定的问题,给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足“钙”,防止出现“软骨病”。

  一是强化党性教育。

  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做到群众感情纯真、工作作风纯朴、为人处事纯净,以心系群众的情怀温暖民心、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凝聚民心、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民心。

  二是强化能力教育。

  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谋发展、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不断开拓发展眼界、更新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水平,真正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实践教育。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感情,鼓励更多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多下基层、多到一线,真正做到工作落实在一线、干部成长在一线、群众感情培养在一线。

  (二)强化制度建设,严格监督考核。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只有不断扎紧、扎牢制度的“笼子”,才能从根本上规范权力的行使,杜绝权力的滥用。

  一是完善干部实绩考评制度。打破唯GDP论“英雄”的考评观,将居民幸福指数、群众满意度、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等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上级检查和民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将对干部的评价权交给群众,真正做到“民评民说是标准”。

  二是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构建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为主,“两代表一委员”监督为辅,社会和舆论监督全面补充的全方位、全时段的综合监管体系,真正确保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三是完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

  把联系群众工作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奖励惩处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群众不满意的干部不能提拔,与群众联系不紧的干部不能重用、脱离群众的干部不能使用。

  (三)强化典型查处,净化党风政风。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是严查与民争利的“贪官”。

  重点加强对强农惠民政策资金、医疗、教育、保险等民生领域的监管力度,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违纪违法典型从严、从重查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严查不体民苦的“懒官”。

  以作风建设为载体,集中查处一批对群众诉求不闻不问、刻意推诿的典型,并将查处的典型在全社会进行公开,真正让不作为、不履职的“懒官”无容身之地。三是严查欺民压民的“恶官”。

  对纪检监察机关收到的群众信访件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集中打击一批“老爷”做派严重,部队伍,维护干部形象。

  利用权力欺压百姓的“官匪、”,不断净化党员干

  官霸

篇四: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

  宗旨意识不牢固的原因

  宗旨意识不牢固的原因

  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伴随着社会急速发展,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日渐突出,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以下所列脱离群众表现当引起注意,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加以纠正。

  高高在上,其身不贴近群众。个别党员干部长期与群众“保持距离”,在工作单位、工作范围内多局限于办公室,联系基层多通过电话和书面汇报,很少深入基层一线,极少直接接触群众,难于了解群众实际情况。特别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影响,即使到了基层也高高在上,不肯或不能与群众做深层次的交流谈心,无法掌握群众所思所想,党群干群关系程式化,逐渐疏远。

  浮于表面,其心不牵念群众。一些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只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有时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急功近利,并不从基层和群众实际情况出发。有的干部虽然参加单位或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和组织活动,但多是蜻蜓点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工作更是纸上谈兵,使自身工作与群众实际脱节。还有些党员干部虽然身处基层,但不与基层群众同心同德,没有带真感情为群众办事,在心理和情感上脱离群众。

  作风不正,其言不亲近群众。部分党员干部爱打官腔,善讲空话、套话,但不会说“老百姓的话”,与群众难以亲近。还有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言语失范,说一些诋毁群众、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降低了党员干部

  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如前段时间被曝光的承德市一镇党委书记边接受宴请边辱骂群众的事件,正是其自身作风不正,导致其言语上伤害群众感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无所担当,其行不服务群众。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对工作马虎应付,对失误、疏忽不引以为戒,令群众产生许多不满。在处理一些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时,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摆正自身位置,有畏首畏尾、不敢负责的倾向,采取拖延、躲避等方法,导致矛盾越积越多,群众意见越来越大。

  追求私利,其事不造福群众。一些党员干部到了工作单位不是研究如何把岗位工作搞好,而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甚至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在集体资金、资源和资产管理处置中,违规侵占、损害集体和群众权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宗旨意识不牢固的原因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实践充分表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不断取得一个个伟大胜利的一大法宝。越是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越要坚持群众路线,越是在离梦想最近的时候越要重视群众路线。当前,要切实改进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需着力解决好四方面问题。

  认识方面的问题

  从当前我们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分析,根源上还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背离了党的性质宗旨,对群众路线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认识不足,以至于淡忘了群众路线,淡化了群众观点,淡漠了群众感情。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高度重

  视和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基础理论的教育,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党员、干部的思想中,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一是从群众路线的由来及各个时期的发展中来讲清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与和平环境中,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外部压力减小,特别是没有了生死攸关的危险,党群之间相互依赖性减弱,这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容易淡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观念,特别是一些年轻党员、干部,生活在改革开放环境、成长于市场经济时期,容易多一份对自身价值的关注,少一份与群众的自觉联系。因此,必须要从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源讲起,从党的宗旨信仰教育抓起,深入扎实的补好这一党的基本理论课,让老党员、老干部在重温中不断校准和坚守群众路线,让新党员、新干部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和坚定对群众路线的正确认识。

  二是从国家社会进程中群众的重要贡献和卓越表现中来认识群众的伟大。新中国成立发展至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这一切奇迹的取得都是人民群众与党一道努力拼搏与共同奋斗的结果,正是得益于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因此,必须要从我们民族、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来认识人民群众的重要贡献,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实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肩负光荣的历史使命中来弄清群众路线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奋斗。

  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

  干部作风是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良作风既制约干群联系,更影响党群关系。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中的不良作风主要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意见很多。因此,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应在深入坚持中央“八项规定”的基础上,重点放在解决“四风问题”上,对其种种表现要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进一步强化三个管理:一是强化自我管理。自觉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查找自己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足,主动地“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自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锻炼品质,增强党性,净化心灵,主动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自发地在作风建设上实现自我净化和自我改进。二是强化组织严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特别是在选用干部方面,切实把作风优秀的干部、群众叫好的干部选上来、用起来;进一步加强惩治腐败和维护党的纪律严肃性,切实把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突出的干部及时予以严肃查处。三是强化社会监管。充分发挥新媒体力量和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在大力宣传优秀党员干部的好作风,不断推进党的正能量的同时,也要及时曝光那些作风不正不实不好的党员干部的行为和问题,反促其他党员干部的作风改进。同时,要注重发动人员群众,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构织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干部作风监督网。

  能力方面的问题

  能力不足,不但直接影响着为群众办事服务的实际效果,而且也制约着为群众谋利益的发展速度。因此,必须要把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抓紧抓实,重点提高三种能力:一是调研能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和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研

  中,能够沉下身子搞调查、静下心来做研究,坚决防止和克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调研,真正学会并善于到群众困难的地方查找原因,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梳理思路,到群众问题最集中的地方研究办法等等,提高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能力。二是决策能力。把“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防止和克服情况不明、个人独断、强迫命令等现象,把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体现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上来,体现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更大威信上来。三是服务能力。各级党组织要在全面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各种学习培训、交流提高活动,克服一些党员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不会办群众的事和办不好群众的事等问题,提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沟通群众能力,掌握与不同群众交流对话的本领;提高党员干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处理好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党员干部发展经济能力,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和让老百姓得实惠。

  机制方面的问题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保障是健全的制度。从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发展、成熟到新的丰富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时期,每一阶段,我们党都及时根据时代的发展、任务的变化,赋予其新的内容,不断提出群众路线的新要求、注入群众路线的新内容、创新群众路线的新制度。因此,必须正确分析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现状、特点以及问题,认真探索与新形势党的群众工作相契合的有效制度,着力建立健全更加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一系列的党的群众路线机制。把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特别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提炼出来,总结推广出去,并形成好的制度坚持下来,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新形势下党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密切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宗旨意识不牢固的原因

  一、存在问题具体表现

  (一)理想信念方面

  1、部分同志理想信念缺失,对共产主义信仰发生动摇,对集聚区未来发展表示担忧,感到迷茫。

  2、班子学习的整体意识还不够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缺乏深度。各层次干部学习时间、内容不均衡,特别是普通干部学习机会少。

  3、群众意识淡薄,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不够。下基层走访调研蜻蜓点水,不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4、组织纪律松弛,组织生活没有正常开展,对普通党员关心帮助不够,谈心谈话较少。

  5、班子成员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在一些场合相互表扬的多,相互指出问题的少。

  6、一些重大事项未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些议题班子会议未讨论充分即通过,开展民主集中制不够。

  (二)敢于担当方面

  1、担当和责任意识不够。市政府投资30亿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并列为市省重点工程和省领导联系工程,目前市场非常不景气,市场如何

  繁荣问题需要进一步承担。

  2、克难攻坚勇气不够。虽然集聚区管委会在3年之后完

  成了生产资料市场建设,但和正处级机构和省级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职责相比,完成的工作还太少。之前市政府授权集聚区12.8平方公里的开发范围,实际只完成了1平方公里,总体进度太慢。

  3、创新意识、进取精神不够强。集聚区管委会贯彻执行义乌市、省集聚区办的工作部署。工作只会埋头苦干、主动配合,但有时在统筹全局、协调发展、整体提升方面还不够好。

  4、没有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理念,未建立健全全员招商体制机制。

  5、对项目拆迁担责太轻。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在园区开发中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目前存在将拆迁问题押给镇街,对老百姓的呼声听的不够,下镇街不够,对镇街征迁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不够。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重实践轻理论,党性锻炼不够。心中想的是党的事业为先,人民利益至上,信奉的是马列主义,但落实在行动上却不自觉变成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理念和实践产生脱节,使理想信念出现抽象化现象。

  (二)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过分注重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没有考虑群众在想什么,群众需要什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得不够。

  (三)担当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集聚区要完成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国际电子商务城、B型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园等一批重大项

  目,迫切需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存在求稳心理,缺乏创新意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都能认真执行,但很少积极主动去谋划工作,习惯于按惯例办事,按经验办事。征地拆迁过程中没有啃硬骨头精神,过分依靠镇街工作,管委会介入不够。快递物流企业开工前期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进展缓慢,与企业的洽谈不够深入,督促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篇五: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

  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宗旨意识不够牢固的表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宗旨意识不够牢固的表现

  这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淡漠,缺乏使命感,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决策打折扣,常常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为本位,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扭曲,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自己谋私利,搞山头主义,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把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抛到九霄云外,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坚持以人为本,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对群众呼声和要求置若罔闻,有的甚至置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有的缺乏服务群众的意识,遇到群众办事和反映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态度“生、冷、硬”,官腔官气,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严重削弱党的执政基础,损害党的事业。

  2、思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但一些领导干部依然观念保守,思想僵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教条主义思想严重,讲话、办事首先找经典依据,没有经典依据,就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创新意识;有的经验主义思想严重,遇事总按经验办,不敢突破“惯例”,不顾时代、形势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怕担风险,怕动脑筋,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脱离实际,不讲实事求是,不认真搞调查研究,主观主义严重,闭门造车,随心所欲,盲目决策,急功近利;有的小农思想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事业心不强,工作缺乏激情,不求有所作为,等等。

  3、学习风气不够端正。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各种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前,心不沉、气不静,忽视党的理论和科学知识学习,疲于应付文山会海,热衷社会交往,理论素养和知识修养亟待提高。有的对学习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根据自己需要任意裁剪,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误导干部群众;有的学习动机不纯,把学历当作晋升的敲门砖,满足于弄一张文凭作为要求组织提拔的资本,或者把学习当作摆设,当作装潢自己形象的工具,附庸风雅,哗众取宠;有的学习理论不扎实、不深入,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有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常常用理论装点门面,讲起来夸夸其谈,而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有限,遇事力不从心,无所适从,甚至束手无策,等等。

  4、工作作风漂浮,形式主义严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的政绩观错误,乱铺摊子,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热衷于搞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沽名钓誉,劳民伤财,欺上瞒下,虚报浮夸;有的科学决策的能力不强,在重大问题决策时不征求意见,不做可行性论证,而是靠拍脑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亟待提高;有的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有的陷于文山会海,表面看起来忙忙碌碌,实际是没有效率;有的习惯于整天浮在机关开会、批文件、听汇报等,没有下功夫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即使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不是用心和群众交流,没有真正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等等。

  5、领导作风或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忽视党内民主建设,不注意发挥领导集体的作用,常常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作风专断,搞家长制、“一言堂”;一些领导干部则软弱无刚,好人主义严重,在错误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对错误言论不敢理直气壮批驳,对错误行为不敢大胆抵制,对腐败现象不作坚决斗争,患得患失,明哲保身,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立场和正义感,等等。

  6、生活作风铺张浪费,奢靡腐化。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背离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工作、办事总要讲排场,比阔气,不计成本,不讲节约,铺张浪费严重;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法纪观念淡漠,道德防线失守,追求低级趣味,生活作风不检点,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吃喝玩乐,恣意挥霍,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婪成性,腐化堕落,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等等

  宗旨意识不够牢固的表现

  1、政治坚定性不够强。缺乏对党的高度忠诚,信念不坚定、旗帜不鲜明,对于挑衅中国共产党领导、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态度含混、立场模糊,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政治态度暖昧、政治立场动摇,在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面前摇摆不定、畏葸不前。

  2、政治敏锐性不够强。有时间对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深,产生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不能从政治上观察思考问题、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3、政治鉴别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对马克思主义

  、“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

  、的学习教育,不能入脑入心、自觉遵循。对家人、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模糊观念、错误言行不教育、不说服、不纠正。

  4、政治执行力不够强。对卫生系统重大决策部署,把握不全面、理解。

  宗旨意识不够牢固的表现

  一、存在问题

  在理想信念方面,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政治的敏锐性和工作的责任感,在自己纪检监察工作中,对于实践三个代表要思想自觉性还不强。

  在宗旨观念方面未能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虽然多次上车包建跟车添乘,但和职工真正交谈少。了解情况少,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特别是对机关职工谈心做的不够。

  在理论和业务学习方面做的不够,忙于日常公务,参加段的集体学习多自学少,特别是业务学习方面自己自学的也少,文字语言表达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作为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没有很好的把支部工作做好,特别是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好质量不高,只求完成任务,支部组织党员方面做得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放松了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不够,所以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总觉得自己是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有些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我们又没有决策权。

  放松了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特别是今年3月身体发生重大疾病后,对自己要求不严,个人享乐主义有些滋生,工作有得过且过现象。

  对新形势下对纪检监察工作缺乏研究,工作进取心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对本职工作的钻研精神,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

  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方面,也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工作作风方面,在遵守纪律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责任心不强。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照检查分析评议,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机关干部,同时又是兼职党支部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同时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搞好本职工作。

  增强宗旨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好纪检监察等各项工作,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力度,努力完成上级完成的各项任务。

  养成良好工作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纪律,加强自律,组织党支部开展好党内各项活动。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使机关一支部工作再上台阶。

  对照党章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段的发展稳定做出新贡献。

推荐访问:对照宗旨意识不牢的问题 对照 宗旨 意识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